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5)
----  【轉貼】阿富汗戰爭,蘇聯僅陣亡1萬多人,卻為何最終戰敗了?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60500)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3/5 上午 04:12:14
--  【轉貼】阿富汗戰爭,蘇聯僅陣亡1萬多人,卻為何最終戰敗了?

發生於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戰爭,是冷戰末期的一場重要局部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蘇聯逐漸由盛轉衰,並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最終於1988~1989年之際黯然撤軍,宣告了自己的失敗。戰爭結束後不久,東歐各國發生了劇變,蘇聯也走上了解體的道路,持續半個世紀的冷戰,就此進入了尾聲。阿富汗戰爭,對蘇聯歷史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然而,僅從紙面數據上看,蘇聯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並不算大。根據資料統計,在為期1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隊約有13136人戰死、23258人負傷,還有萬餘人非戰鬥死傷。關於蘇聯在戰爭中的財物消耗,有的資料認為約有200億盧布,有的資料則約有450億盧布(資料不同,統計的標準和口徑也可能有所出入)。

而當時蘇聯的實力如何呢?據資料統計,彼時蘇聯人口2億以上,武裝力量規模達500多萬,經濟總量位列世界前三。從淺顯的層面看,對於蘇聯而言,阿富汗戰爭中的這點損失,只能算是「傷了皮毛」,難以動搖其根基。那麼,蘇聯的直接戰損並不大,卻為何由盛轉衰,並最終被認定為是戰爭失敗了呢?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講。


 

首先,攻打阿富汗,讓蘇聯失去了威望。冷戰早期,蘇聯在許多心目中,是一個「解放被壓迫者、為人們謀福利」的大國。彼時,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國家,紛紛與蘇聯建立友好關係,希望從蘇聯那裡學習先進的治國經驗。許多西方國家的左翼組織,也都對蘇聯充滿了嚮往。彼時的蘇聯,可以說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國」。

60年代之後,由於「布拉格之春」等事件的發生,蘇聯的形象開始快速崩塌。入侵阿富汗之後,蘇聯的聲望進一步下降。彼時,不光西方國家反對蘇聯,亞太國家、伊斯蘭國家也紛紛向蘇聯提出了非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幾十個國家相繼抵制。1985年聯大表決,122個國家投票要求蘇聯撤軍。蘇聯受到國際社會的齊聲指責,聲譽和威望遭受極大影響。


 

其次,攻打阿富汗,讓蘇聯內部矛盾被激化。蘇聯向來重視軍工、輕視民營,其經濟老早就出現了問題。只是,此前的蘇聯正處在鼎盛時期,所以問題也並不明顯。阿富汗戰爭爆發後,蘇聯需要向前線的蘇軍輸送補給,同時還要給阿富汗親蘇政權提供援助。在此情況下,蘇聯原本積累已久的經濟矛盾,被戰爭所進一步激化。

眾所周知,蘇聯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其中,蘇聯中亞五國的居民,與阿富汗人存在血緣、宗教上的聯繫。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不少蘇聯中亞人(如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受輿論大風向的影響,開始對阿富汗人產生了同情,並且對俄羅斯人產生了懷疑。這樣一來,在阿富汗戰爭的間接作用下,蘇聯的民族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尖銳了起來。


 

最後,攻打阿富汗,讓蘇聯的戰略目標落空。蘇聯攻打阿富汗,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尋找暖洋出海口;二,是欲把阿富汗變成完全親蘇的國家,以阿富汗、伊朗、敘利亞、南葉門等國為「橋頭堡」,進一步控制西亞中東地區;三,是欲對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實現側翼包抄,以壟斷「石油寶庫」的豐富資源。

然而,阿富汗戰爭爆發後,蘇聯的這一系列目標,卻最終都落空了。蘇聯出兵阿富汗,從本質上講是入侵行動。蘇聯的這一舉動,導致其與多數中東國家的關係惡化,致使其被進一步孤立。同時, 蘇聯扶植的阿富汗政權,只能在蘇聯的軍援下勉強存在,根本無力建立起穩固的秩序。這樣以來,蘇聯所制定的幾個戰略規劃,均成了無稽之談。


 

綜上所述,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聯國際威信下降、內部矛盾激化、所設想的目標也沒有達成,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的戰爭結果,無論從哪個角度,也都只能說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