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佛網文章精華集(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7)
----  佛教五戒 (如本法師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7&id=6832)

--  作者:阿貴
--  發表時間:2007/5/24 上午 08:42:09
--  佛教五戒 (如本法師開示)
佛教五戒
◎1.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何年何月何日誕生人間?地點何處?其父
  母名字為何?其妻子名字為何?幾歲入涅槃?於世間弘法利生幾
  年? 
 
  釋迦牟尼佛(梵語 Sakya-muni buddha)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六年四
  月八日。出生在北印度迦毘羅衛國(梵語Kapila-vastu),父親
  乃彼國之國王,名字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釋迦太子在皇宮未
  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妻名耶輸陀羅,子名羅侯羅。八十歲入涅槃
  。大聖佛陀世間弘法利生四十九年。 
 
◎2.釋迦牟尼佛主張不殺生的意義何在?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生命叫殺生(梵語pranatipata)
  。為何釋迦牟尼佛(梵語Sakyamuni Buddha)要為弟子們制定不殺
  生呢?其意義有五點,何等為五? 
 
(一)殺生害命,罪業深重,不能入佛門解脫正道。大智度論云:「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梵語guna)中,放生第一。」
 
(二)殺害眾生,違背大慈悲心。行菩薩道沒有廣度一切眾生,已經
違失菩薩風範了,又何況廣行殺業呢? 
 
梵網經云:「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
 
(三)六道眾生悉具佛性(梵語buddha-dhatu)。一切眾生皆具有佛
性不可殺,在佛陀證悟境界,看一切眾生將來修行業淨,皆可成佛道
。 
 
梵網經云:「當知汝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 

(四)眾生皆為過去生中父母。因果(梵語 hetuphala)循環,冤冤相
報,周而復始,輾轉無盡故。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
生,故六道眾生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是殺我父母。」 
 
殺生之果報分三等罪,何等為三?分別如下:
 
(一)五逆罪: 
 
1.殺父(梵語pitr-ghata)2.殺母(梵語matr-ghata)3.殺阿羅漢
(梵語arhad-ghata)4.破和合僧(梵語samgha-bheda)5.出佛身血(
梵語tathagatasyantike) 
 
(二)殺人為重罪 
 
(三)殺畜生為輕罪
 
犯殺生得四種惡報:一.墮三惡道。二.若生人間,多病夭折短命。
三.心懷恐怖惡夢,命終之際恐怖惡死。四.殺生者來生還殺生,因
果絲毫不爽。 
 
持不殺生戒果報得五種善法:一.少病,長壽。二.煩惱(梵語klesa
)減輕,增長智慧(梵語 jnana) 。三.慈悲心增長,相好光明。四.
任何時處,人天愛戴。五.早成佛道。 
 
梵網經云:「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
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是菩薩(梵語 bodhisattva)應起常住慈悲心、教順心、方便救護一切
眾生,而反更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3.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偷盜的意義何在?
 
不與而取他物,暗中取得,名之為偷盜(梵語adattadana)。物物有主
,非分之財,求之不得犯偷盜大喪良知,非義也,不能入佛道。
 
若偷取、劫取、騙取、脅取、惡性賭博、經濟犯罪、偷稅,走法律漏
洞皆犯偷盜之嫌。偷盜(梵語adattadana)之罪報輕重有別,若盜十方
僧物,現前僧物,其罪重於殺八萬四千父母及五逆罪。盜五錢是屬於
重罪。盜三寶物、師長、父母、發菩提心人之物,是屬於重罪。 
 
◎4.釋迦牟尼佛主張不邪淫的意義何在? 
 
染情逸蕩,污穢交媾,名不淨行。正式夫妻可正淫,若非正式夫妻,
與外人之男女行淫欲,是名邪淫(梵語 kama-mithyaca)。對畜生不可
行淫,對鬼神不可行淫。色亂道心,塵不可出,淫心不斷,證果終無
是處。 
 
楞嚴經云:「不持戒而修三昧(梵語samadhi)者,塵不可出,縱然禪
定智慧現前,亦落邪魔外道。」  
 
學佛者若能遵守聖戒,可得防非止惡,內心可得清涼如飲甘露,可得
解脫三界,頓脫六道,成就無上菩提。 
 
◎5.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妄語的意義何在?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除妄語口業外,亦有三
種口業:
1.兩舌(梵語 paisunya):挑撥離間,撥弄是非,張家長、李家短。
2.惡口:開口大罵,彼此口業相殺。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噴
人六月寒,口開傷元氣,舌動是非生。
3.綺語(梵語sambhinnapralapa):花言巧語,裝飾言辭,隱瞞他人
,以達成欺騙為目的,諸如:色情、恐怖、錢財、名利等。 
 
妄語分為四等罪:
1.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正法,顛倒如來正法即犯。
2.大妄語中的重罪。妄語證羅漢果,證了佛菩薩果位,若犯即成。
3.大妄語中的輕罪。妄言見鬼見神,或能精通三藏
(梵語trini pitakani)十二部(梵語dvadasanga-buddha-vacana),
能入。
4.小妄語。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聽說沒聽,沒聽說聽,知言不知
,不知言知,有說沒有,沒有說有等,犯即成。
 
持不妄語可得六種果報:
1.人天愛戴,別人敬仰。
2.說話口齒清晰伶俐。
3.處眾安泰,說法無畏。
4.成佛可得四十顆牙齒。
5.得辯才無礙。
6.速成佛道。 
 
◎6.釋迦牟尼佛主張不飲酒的意義何在?
 
俱有酒色、酒香、酒味,飲後暈醉放逸之飲料,名之為酒(梵語sura
)。甚至注速賜康、嗎啡、麻煙、海洛因、強力膠,如此之藥物皆有
害身心,一律皆不可服飲,犯即構成。受過五戒(梵語panca silani
),不得造酒、賣酒,亦不得為人敬酒、倒酒,不得自飲、教他飲,
犯者即構成酒戒。若飲酒則咽咽犯,嚥一口結一次罪,如是嚥嚥結
罪。
 
飲酒有五種過患:
1.失禮貌威儀。
2.失定慧。
3.增疾病。
4.破淨戒。
5.遠離佛道。犯了飲酒戒(梵語madya-pana-virati),死後墮灌口
地獄,造酒賣酒墮酒河酒池地獄。
 
梵網經云:「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過酒器與
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亦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
生飲酒,況自飲,酒一切酒不得飲,若故自飲,教人飲者,犯輕垢
罪。」

--  作者:版工2
--  發表時間:2007/5/26 上午 09:21:23
--  

Bee師姐您好:
                          我疏忽了您的舍利塔,所以沒有打開來檢查。真的很抱歉!
                          您的情況,我已經向工廠反映,工廠老闆願意再折價300元。
                          若您下次訂貨時,我會把300元扣掉。
                          其他的文物應該沒有問題?
                                                  祝            吉祥如意
                                    禪門敬上       2007    0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