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文集(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8) ---- 蓮 師 剎 土 雲 遊 記 ─ 伏藏大師多傑德欽朗巴 造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8&id=15314)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2/26 上午 05:56:25 -- 蓮 師 剎 土 雲 遊 記 ─ 伏藏大師多傑德欽朗巴 造 譯 序 《蓮師刹土雲遊記》為伏藏大師多芒寺的多傑德欽朗巴所造。大師生於一八六四年,圓寂於一九二八年,享年六十四歲。他出生在屬於甘孜爐霍境內的一處聖地,從小就表現出強烈的悲心與殊勝的智慧。漸至年長,則與普通僧人無有兩樣地依止善知識聞受佛法,其後即將顯密一切佛法教義完全通達無礙。當時,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親自認定其為藏密大成就者轉世再來。其後通過上師三寶之加持,他以前善取伏藏之善緣再次得以成熟,從此即可隨緣開取一切伏藏。 據德欽朗巴本人之自傳介紹,從第一世開始算起,到他已轉歷兩世。其第一世乃比丘雲巴江措,大成就者菩提金剛認定其為恰美仁波切之轉世。雲巴江措的舅舅名慈誠多傑,據自傳介紹,這個慈誠多傑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國師,詳情如自傳所云:「我第一世之舅舅為漢地大清國乾隆帝之國師慈誠多傑,以此緣故,眾多藏、蒙教徒成為其弟子。乾隆帝曾敕命其廣作佛事、繕寫經論,受命後,彼即大興廟宇,並繕寫《賢劫經》等經典。彼督造之寺廟名為多芒寺,亦即賢劫寺。」 德欽朗巴的第二世名為更桑南傑。蒙古色勒王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子札,他的兒子就是更桑南傑,而他再轉世即是德欽朗巴。 對於德欽朗巴的出世,很多教典都作過授記。比如《秘密菩提心金剛橛續》中就如是說道:「未來濁世,會有集甲瓦秋陽之身、貝若匝那之語、南克寧波之意的一位殊勝化身應世,其名為班匝斯卡波智。他會取出眾多伏藏品,並廣弘密法,且培育出為數不少之成就者。」此中所云的「班匝斯卡波智」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多傑德欽朗巴。這一授記說得清清楚楚,即尊者實乃蓮花生大師三大弟子之總集化身。另據《集密意續》記載:與其教法、教言結下法緣之傳承弟子中,虹身成就者二十一人,真實成就之眾生六萬餘。而在這本《蓮師刹土雲遊記》中,就有很多蓮師親傳的教言,若能以信心聞思並依而實修,實際上也就是與大師本人的教法結下了殊勝的法緣,其中意義自不必多言。還有些授記中則說,蓮師弟子甲瓦秋陽的第二十五世轉世即是德欽朗巴。 尊者後雲遊藏地的四川、青海、拉薩,以及印度、錫金等地,在多座神山中為利益眾生而開取出了諸多伏藏。此等具有近傳加持力之伏藏,眾生若能對之生起信心,必可獲得不共的利益。這些伏藏品中,如今仍存世的尚有十一部之多。 在德欽朗巴的自傳中還記載了許多對我們很有啟發的小事,諸如:當他離開多康前往西藏拜見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時,原本以為自己會無緣見到仁波切本人,因很多非常有名望的高僧大德等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年,最終也未能一睹仁波切的尊顏,故德欽朗巴一路上也一直心存顧慮。結果當他剛一抵達仁波切住地,老人家立即對人說道:「我以前認定的那個活佛現在來了,我一定要接見他。」言罷,不僅接見了他,還賜予了他很多殊勝教言;又比如,他還曾在大成就者恭智雲登江措前聽聞過五個月的佛法;同時還依止過眾多教派的高僧大德。儘管他的內在智慧早已超凡脫俗,很多次都在各種境界下現見蓮師並親得指點,但在顯現上,他卻完全把自己擺在一個普通修行人的位置,經常都以平凡喇嘛的形象聞受《大藏經》等傳承…… 後來,尊者即定居在錫金,並於那裡示現圓寂。關於伏藏大師德欽朗巴一生弘法利生之具體經歷,他的自傳中有廣說,此處就不再贅敘。在其圓寂之後,人們公認他有兩個化身繼續存世:其中之一就是陽塘活佛,如今仍待在錫金,實為現今爐霍多芒寺的住持;另一個則是格瓊活佛,六十年代時已圓寂於監獄中。 在藏傳佛教中,高僧大德的雲遊經歷確實可謂舉不勝舉,這其中較著名者有:秋甲朗巴的《蓮師刹土雲遊記》、根尼活佛的《蓮師刹土遊記》、薩迦祖師的《極樂刹土雲遊記》等等。一般的藏傳佛教徒對這些雲遊經歷都不會生起絲毫異議,他們均會以清淨信心恭敬待之。與之相同,漢地也有許多雲遊記述,諸如極樂刹土、兜率天宮、地獄遊記等。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某些地方依然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佛教徒,他們根本不想著怎麼與外道辯論好說服對方,或者如何遮破外道斷滅派邪說以正視聽,反而要以很多似是而非的相似理由,肆意誹謗、詆毀這些雲遊經歷所展示的清淨境界,這實在有損智者的莊嚴形象。在對待這一問題時,有一點是必須要加以澄清的,即一般人去不了各種刹土、境地的事實,絕不應該成為否認這些刹土、境地的存在以及別人有可能前往的理由!佛陀曾親口在佛經中講過,等持力不可思議。這一觀點,我們用來觀照這一時代時,則會顯得更為清晰:現時代的一些憑藉人的暫時之心力及物力,也能不斷地發現或發明前人想也不敢想的新事物、新科技、新創新,並迅速地加以利用,更何況說,當我們本有的智慧顯發出來的時候──特別是當佛教所謂的心的自在境界能現前時,決定可以享受到眾多不可思議的神奇風景。尤其是對藏密修行人而言,借助於幻身、光明夢境或等持之力,雲遊十方刹土都不會是不可為之事。在自己去不了某個刹土的情況下,以清淨心猛厲祈禱才是促使自己也能早日來去自在的明智之舉。 在四川丹巴的巴底村有一座吉祥寺,此寺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個蓮師洞,尊者雲遊前做會供的山洞就是這裡。那裡風光恬靜、自然,流水潺潺,青山常在,鳥語花香,幾無車馬之喧,天然就是一個極具加持力的修行道場。記得八九年的夏天,我曾朝拜過這個山洞,當時洞中住著一位曾按德欽朗巴尊者的伏藏法在此閉過關的修行人。他叫益西繞傑,是一位格魯巴的僧人。八七年在洞中苦行時,有六個月的時間他每天只吃七顆比米粒稍大一點的藥丸子,除此之外,再不進食任何食物。而他本人的感覺卻非常舒服,沒有一絲一毫的飢餓及不適感。之所以能夠這樣,原因全在於他當時日日都在修持伏藏大師可以讓人省去飯食之累的取精法。當地民眾全都知曉這件事,在跟他做過長談後,我也最終確認了此事的合理性、真實性。因此我想說,某些伏藏品的加持力確實不可思議,我們理應清楚,分別念理解不到的地方,往往就是超越現實、超越言思的境地,若能以信心祈禱、以上師教言次第實修,我們最終也可親證這樣的境界。 有關尊者的事例還有很多,等因緣成熟時,我將盡力把他的教言與經歷翻譯成漢語,那時讀者諸君自可盡享醍醐美味。 譯者謹誌 公元二○○二年十月一日 蓮師剎土雲遊記 伏藏大師多傑德欽朗巴 造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頂禮一切諸佛之本體蓮花生大師! 我的名字叫德欽朗巴。在我二十九歲那一年,也就是木龍年的四月二十五日,一個空行雲集的殊勝節日,我們做了一次盛大的會供。會供進行當中,我的感覺裡出現了這麼一種景觀: 當時好像從西南方出現了一條白雲的邊線,那條邊線漸漸向我這個方向延伸過來。我那時就想,自己應帶著手鼓、鈴杵等法器,以跳舞的形象前往那裡。就在此時,我突然昏厥了過去。接著,當光明顯現出現時,有七位空行母現在我眼前,她們對我說:「善男子,為遣除你今年的壽障,我們要帶你前去一清淨刹土。」我不解地問她們:「到底要去哪一方刹土?」眾空行母回答說:「到俄匝拉去。」 我於是跟著她們腳不沾地地飛升而去,一行人就這樣以飛行空中的方式漸走漸遠。在此過程中,很多令我頗感陌生的地方不時出現在眼前:我先是看見了大象一般的山峰下有一些寺廟、經堂;接下來又看見一座小山上有一些蓋有金頂的殿堂,這座小山的下邊則坐落著很多屋舍、城邑。我問空行母:「這是什麼地方?」她們回覆說:「這裡是桑耶寺、拉薩。」聽罷她們的答話,我立刻在心裡作起意幻七支供,同時繼續跟著她們向遠方飛去。 不久就到了南方,此時又看見一座心臟形的山脈,不同種姓的多民族的人們在其中生活、居住著。我問她們這又是什麼地方,她們回答以「匝熱匝」。再繼續向西方前進,眼前突兀現出一座雪山,一問方知是岡底斯山脈。山頂有勝樂金剛的莊嚴壇城,還有像佛塔一樣的山。在此山上有一間佛殿及一肘高的純金質地的一尊金剛。我不明所以,再次向她們打探,空行母們此回則回答說:「這是貢瑪薩拉嘎德,那一肘高的金剛就是金剛手的手幟。」 再往前走,在一平地上又看見了一座大佛塔,塔尖純由黃金製成。向她們打聽,得到答覆說,這是尼泊爾的夏榮卡修大佛塔。 就這麼邊飛行邊覽勝,一路走來,除了大山、寺廟外,還飛越了諸大河流。千山萬水、風土人物一一從眼皮底下流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刻,我們來到了一處大草原上。草原中央有一些殿堂、佛塔,空行母告訴我說,那是印度那爛陀寺的遺址。在遺址附近,還矗立著一座莊嚴的舍利子的遺塔。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無邊無際、如湛藍天空一般浩瀚無垠的大海又出現在我們的視域之中。再往下巡遊,空行母說是俄匝拉的地方就呈現在眾人眼前。其地有一紅色樓房,乃用人頭骨以為裝飾,房頂上尚插有各色佛幢。 當地的勇士、勇母身上皆戴有骨飾,且上衣下裙也全用骨飾裝置而成,除此之外再無別種衣物。他們全都長有三目,頭髮為紅黃兩色,全身上下掛滿纓子用以裝飾。這些勇士、勇母還會身披樹葉,所披樹葉則狀如氊子,形體碩大。除了用氊子般的樹葉遮蔽身體外,這類眾生就近乎赤身裸體了。至於他們的頭飾,基本都是用盤大的白紅鮮花覆在頭頂,就像頭巾一樣。而要說到他們的民族種姓,那就千奇百怪、不可勝數了。再聽他們的言談話語,簡直就像漢語一樣令人費解不已。 此處有一空行母用藏語告知我們應前往佛殿門口,到了那裡以後,一位據說是金剛瑜伽母的聖者就出現在大家面前。她身呈紅色,身著上衣、下裙,且佩戴有骨飾及纓子,珍寶頂飾上尚有藍色飄帶。金剛瑜伽母的眉毛呈現為黃色,金光閃閃、光明閃耀。她把甘美水果遞給我,並面帶微笑說道:「如你要成辦事業以及所欲所求,那就必須食用這些水果。」聽罷她的話,我便饒有興趣地從她手中接過這些果實並開始享用。結果等它們下肚後,我就像是吃了毒藥一般疼痛難忍,還非常噁心、想吐,當時我甚至感到這次可能活不過去了。 瑜伽母見狀就問我:「你知道這些徵相所表示的含義嗎?」我如實答以:「不明白。」她便把我關進一間充滿了不淨物的屋子中,鎖上門後自己就徑直離開了。待在這遍地污物的房間中,我的厭離心不可抑制地生了起來。此時瑜伽母又過來問我道:「現在你知道這些現象的密意了嗎?」我依然一無所知,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說:「不知道。」瑜伽母隨即說了聲:「看來你真是罪孽深重。」然後她便用契克印直指我的心間,接著又以拇指敲擊我的前額,同時向我解釋說:「你剛才看到的那棵樹實際乃為一切緣起聚集的象徵;甘美水果則象徵輪迴的外境非常誘人;你接受了這些水果就表明你本身十分貪執輪迴;不僅接受還甘之如飴,就說明你希求安樂;吃下去後感覺像吃毒藥,充分說明以貪執之心只能導致貪者永遠受縛;你感覺自己會就此死去,這是已經遮蔽法界本體的標誌;在堆滿了不淨物的屋子中生起厭離心,這表示你應遠離一切障礙。現在,你需用自己的心去觀察一下自心的本質:如實說來,心並不實有,因它的現色與形色無法成立之故;但它也並非無有,因它又能顯現出各種不離自性的顯現。是故心非二者,它實乃迷亂輪迴之因,顯而無別的本性需內觀才能了知。你應該獲取無有遷變的本地,現在,我已圓滿為你進行了自覺性真實義之灌頂。」瑜伽母言畢即隱身而去。 我們又繼續向西行進,不久即見到一可愛女人,她自我介紹說自己是空行瑜伽母斯卡斯德的僕女,還說道:「我們倆的緣起以前被破壞了,因此未見過面。不久的將來,大哥,我一定會侍奉你。」她即如是發願,並且邊說邊拉住我的手祝願道:「願你長久住世,願你能弘法利生,也願我們能早日相會。」她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整個人的神態都歡喜無比。最後她又說道:「我們今日能相見這很好,這說明我們很有緣分。」說完這句話後她就轉身離去了。 一行人又到了一名為黑暗的屍陀林中,一個身上裝飾有松石的女人此時則出現在了眾人面前。她捧著一隻水晶質地的碗,碗裡盛滿了野黃牛的奶,最後她把這碗奶送給了我。 又往前走,我們就到了空行母說是叫做俄芝亞娜的大海岸邊。我發現岸上的很多佛殿中都有許多經書,有無數函之多。我在眾多經函中取出了一本比較小的,大約只有四寸大小,我帶著它又繼續向新的未知地方雲遊而去。 後來我們就到達了一個名為滾達瓦熱的大洲,那裡有松石、紅寶石所嚴飾的山峰,山下長有三層樓那麼高的樹木,樹上開滿了白、紅、綠各色如氊子一般大的花朵。樹下則生長著各種藥草,還有泉水在汩汩地流淌。 在此處的一個山洞中,我看到了一位老仙人,我便上前詢問:「你叫什麼名字?」老仙人回答道:「我叫密沃森。」我又問:「你的上師是誰?」他慢悠悠同時又很自在地說:「也沒有別的什麼上師,拘留孫佛時代時,我曾在世尊座前修持過多種禪定法門。」聽到他的話,我便好奇地追問道:「你住世已經有多久了?」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我早已成就了滅盡風禪定。」 我繼續問道:「你有什麼教言可以為我傳授?」他則回答說:「我有一可保全眾生生命之教言。」聽罷他的回答,我緊接著說:「我沒有什麼可供養你的,若你肯傳我教言,我就發願今後必當盡心盡意地利益眾生。」他終於答應了我的請求,接下來便將有關醫藥方面的一個極為特殊的甚深學問傳給了我。 我們再往前行進,一處名為德沃果札的地方又出現在眾人眼前。這裡的生活非常幸福快樂,當我們抵達時,馬上就感覺到了這裡四處洋溢著的歡樂氛圍,一切的一切在我們眼中都顯得是那麼的圓滿。此處還有很多空行母,她們都手執拂塵、寶傘及各種樂器前來迎接。 我們隨後來到了一座坐落在林木蓊鬱的園林中的宮殿,其處有一種顏色非常鮮豔的名為班匝嘎瑪的衣服,穿上身後即可飛行空中;當地的食品則名曰哈日嘎,其味道就像紅糖白糖一般甘美;而最好的飲料則是一種叫做蘇德熱的極富營養又爽口好喝的東西……諸如此類的種種不可思議之可令人怡然享用的物品遍布各處。 我和七位空行母於此處短暫停留後又向銅色吉祥山飛去,途中我們見到了一個長著白色鬍子、頭戴灰色帽子、身騎黑色馬兒的男人。碰到此人後,他主動摘下帽子向我們自我介紹說:「我是班匝撒得(單金護法神),專程從銅色吉祥山趕來迎接諸位。從現在起,所有事情皆由我來承當;並且從今往後,望你能以儀軌對我進行讚歎、念誦乃至鼓勵。」 眾人行進到大海岸邊,那裡有一郭嘎紅原洲。形狀像展開的人皮一般的洲中,有一金血海,體呈圓形,色顯黑紅。 不久,我們就來到了一座花花綠綠的城市中,據說這兒有大小三千萬城鎮。城市的中央有一被湖泊環繞的山脈,形同紅色食子,山間則佈滿白色的彎曲道路。空行母拉著我,我們就像飛禽一樣越過山腰直飛而去;而其他人卻好像無法攀越此山。 山頂上有一平原,中間位置處矗立著一座三層殿堂,殿堂外則有兩層院子層層圍繞。院門外的磐石上留有一十分明顯的蓮師腳印,整個院落的外圍都處在一片悅意園林的包圍中,天、龍、尋香、羅刹等各類眾生遍布其中,且每一眾生的行為都寂靜調柔、如理如法。 外圍的院子有八個大門,待我們進入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站立在四周的四大天王,這一區域內的宮殿中充滿了龍、夜叉等眾多眷屬。內院則有四個門,我們是從東門進入其中的。進去後就看到了珍寶如意樹以及八功德水池;其地純以黃金鋪成,上有松石細沙;各色大蓮花競相盛開;百鳥發出悅耳動聽的鳴音;從極樂世界、波札拉等刹土而來的具有神變的持明者、菩薩、勇士、勇母等安居其處。 在第一層的殿堂中有表徵四無量心的四扇門,其東門旁邊有一寶座,上面端坐著一位密咒士。見到我後,他高興地合掌說道:「你能來真是太好了。」我滿心疑惑地向諸位空行母打探:「他是誰?」空行母回答說他是多康的佐欽巴大師。 進得門裡,就見空行母益西措嘉通身上下完全是一身藏族婦女的裝束,她手拿金製大曼茶羅盤,面帶喜悅地迎接我說:「善男子,你能來這裡非常好。現在,你手拿這件供養品,我們一起去拜見蓮花生大師。咱們母子倆的貼心話,以後慢慢再聊。」她邊說邊把自己手中的曼茶羅盤遞給我。 我們就一起往裡走,再往前行走時,又碰到了一位名叫益西的遊方僧,他的鬍子非常長,是個上師。一見我他就問益西措嘉空行母:「這個人是誰?」空行母告訴他:「這是過去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的迦瓦確揚的化身,從多康來的蓮師的一個心子。」遊方僧聽罷連聲說好,還恭敬地衝我點頭。 進到正屋,一眼就看見在很多持明者的行列中間有一個黃金主座,上面坐的正是蓮花生大師。他身披三衣、大氅,頭戴鹿耳帽,兩手結等印。我急忙上前供養了那個金製曼茶羅盤,所有在座的持明眾皆同聲念起七支供及供曼茶羅文,我則馬上向蓮師頂禮並祈禱,同時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熱淚。以頭觸碰蓮師的法座後,我就坐在他老人家的左手邊。 蓮師和藹地問我:「弟子,這次你從何處至此?」我回稟道:「七個空行母陪著我一路從俄匝拉、俄芝亞娜、滾達瓦熱、德沃果札等地來至此處。」蓮師又問:「金剛瑜伽母加持過你嗎?」我回答以「加持過。」蓮師便欣慰地說:「那就很有緣分了。」接著,他又慷慨允諾道:「如此說來,你已遠離障垢,堪為法器,我自然當為你傳法灌頂。」說完,他就為我灌了《三根本、密意集》的有戲論之灌頂,使我的相續得以成熟。其後,大家又集體作了一次會供,並發放了會供品。會供時,空行母們也一直唱著悅耳動聽的金剛道歌。 然後我便向蓮師請求教言,他則諄諄教導說:「你既然這麼要求了,那我就給你講講吧。藏地的顯密教典原本浩瀚無邊,若欲全盤掌握,其數量實乃不可窮盡。不過前譯寧瑪巴教典已將全部顯密法要統統涵蓋,是融合了顯密的甚深、廣大之教言,因此非常值得修行人好好修持。能令人一生即可獲得佛果的,除密法以外,別無他法。 但如理如法的修行卻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而所謂的基礎指的就是加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這三殊勝。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以大慈大悲心攝持自己的所有善行,此種善舉就叫做加行發心殊勝;無論在修何法時,未究竟之前,自己將心始終一心一意地專注起來,這就叫做正行無緣殊勝;行持善法之後,自己將所有善根盡皆迴向給一切眾生,此乃稱之為結行迴向殊勝。如果一個修行者的全部善行未能被這三殊勝攝持,則此行者修持的定非解脫道;如能被三殊勝攝持,則此人種下的一切善根皆成為隨解脫分之善根,也可以叫做成就佛果之因。因此,這三種殊勝對修行人來說實乃至關重要。 本來三戒律、生圓次第都可包含於三殊勝中:為一切眾生而發願受戒、持戒、護戒,並且不斷精進、身體力行,這就叫做願行菩薩戒;將自身庸俗的迷亂分別念清淨於智慧中,並嚴護自己的相續,此則稱為別解脫戒;次第修持甚深的生圓次第,這就是密乘戒。 說到生圓次第,它的道理可以歸結在前譯派的四大傳承中,此理可從十種續事中見之:灌頂、誓言、生起次第、供養、念修、事業、修行、見解、修習及行為。先談第一種續事──灌頂: 灌頂的主要依靠處就是上師,而上師則必須具備見、修殊勝圓滿的特徵。灌頂的分類多種多樣,若簡略歸納則可分為甚深四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得到寶瓶灌頂即可淨除身障,獲得金剛身;得到秘密灌頂即可淨除語障,獲得金剛語;得到智慧灌頂即可淨除意障,獲得金剛智;得到句義灌頂即可淨除身、語、意之共同障礙,清淨風脈明點。 二、誓言:戒律、誓言的意思原本也可以包括在生圓次第的內容中,若略而言之,先以誓言為例,則可將其歸納為上師之身口意誓言。所謂身誓言是指:將自身觀為本尊,一切顯現全部了知為金剛身之遊舞;語誓言是指自己念誦咒語,並將外在的一切聲相皆觀為金剛語之遊舞;意誓言是謂平時修持等持時,明了一切分別心皆為意金剛之遊舞,如此自可自然解脫;如果能了達一切輪涅所攝法均如夢如幻,這就稱作本護大誓言。有關誓言之分類可在別論中詳細了知。 三、生起次第:至於生起次第則可依三種等持次第修持:不改造自性而安住於實相中就叫做真如等持;自現不滅,顯現大悲妙用即叫做顯位等持;因位等持則是指大悲、空性雙運,且於雙運境界中觀想本尊之種子字或本尊標誌。行者應依能淨、所淨之方式修廣、中、略三種生起次第,或者於一刹那間修持生起次第。當這些修行未達到如量境界之前,應一直不懈觀修,直至最後出現明顯量──也即所觀本尊明然、徹然、了然、豁然。如果出現所觀本尊不動搖,即以任何方式都無法使其發生變化;極其不變異,即何者亦無法使之動搖;一切不改,即無有絲毫些微變化及動盪;可幻變出一切等四種徵相時,即表明已到達所謂的穩固量之境界。明顯量、穩固量總共就有這八個徵相。在未至究竟境界之前,當一直努力不懈地修持。 四、供養:修行的必要條件亦離不開七種供養:以真實之發心供養自己的財物,此為財物供養;在心裡觀想以無量無邊的供品進行供養,這叫做意幻供養;觀想本尊等持、雙運,降伏庸俗之分別念,使之消融於法界中,就叫做雙運降伏供養;以見修行果摧毀四魔的甘露供養,將現有一切法全部清淨於本基中的本基食子供養,從根本上斷除輪迴的血供養,這三種供養就叫殊勝供養;以把一切二取法都融入無二智慧中的行為作供養,這就稱之為歌舞供養;以不間斷地念誦咒語為供養,此則成為密咒供養;用安住於超離言思之境界中的修為作供養,這就是無上供養。凡此七種,合為七供養。 五、念修:念修時應具足念修四支:首先應將自己明顯地觀為本尊,這就叫做念誦支等持釘。自己不離觀本尊佛慢之境界中,同時繼續念誦密咒。而念咒則可分為三種方式:一為數咒,即必須念滿十萬遍本尊心咒;二為時咒,即念夠四倍的原定念誦本尊心咒之數目;三為相咒,即念誦咒語需至出現上、中、下三種徵相時方可暫歇,未得驗相之前,當不間斷地持續念修。此則稱為近念誦支密咒釘。而真正的大修則是指所修之本尊、所念之咒語皆無有實體,它們都是分別念假立的法,並且也無有可於別處求取之悉地。行者對此深信不疑,且因而遠離所修之二法,所謂修者之執著亦自然解脫,心念之貪執完全斷盡,特意執著的對治法自然滅盡,無希無憂、遠離言思之智慧最終現前,這就叫做修行支密意不變釘。若能如是了達的話,自然就可現前面見本尊的殊勝悉地。 六、事業:即指「息、增、懷、誅」這四個方面的事業:息是指熄滅眾生罪障;增是說增長眾生的壽命、福德、財富以及智慧;懷是說風心等現有一切法均得自在;誅是指降服十種怨敵(即十惡怨敵,指毀滅佛教、摧殘三寶、謾駡大乘、絕無慈悲、背棄誓戒、顛倒業果、戕害上師等十種罪大惡極之業。)。所有事業若能依靠一個本尊即可全部運用自如的話,這就叫做大修支射收事業釘。 七、修行:一切顯現若能了達為清淨遊舞,即可將之轉為道用。 從一個儀軌開始一直到結束,若能不離清淨明觀本尊的境界,即已獲得將化身轉為道用的穩固境界,將來在轉世中陰時就可前往密嚴刹土;生起次第的現分可歸納在圓滿次第的本性中,把這種境界安住於無緣之中,夢和光明融為一體,這就是死亡法身轉為道用。等這種境界穩固後,一旦氣息斷盡即可成佛;晚上做夢時能認識夢境,且把白天的生圓次第與晚間之夢結合而修,這就是所謂的中陰報身轉為道用。這個境界穩固後,如果今生不得成就,法性中陰來臨時也必會獲得圓滿的受用身。 以上所述為生起次第之含義,是為了使世俗道中所化眾生能從輪迴中解脫而宣說的。 所謂的智慧自性勝義涅槃法則是依圓滿次第而修持的,也即可分為有相風脈瑜伽與無相瑜伽這兩種。無相瑜伽又可分為本來清淨(車確)、任運超越(托嘎)這兩類,在修行過程中必須不離見、修、行之要點。 八、見解:輪迴、涅槃之本基遠離一切過患,具備一切功德;本來清淨的光明覺性,就如同虛空一般無有任何所緣;本體空性中遠離一切中、邊之執,這就叫做法身;自性光明、顯現不滅,可起現種種相,這就是報身;大悲周遍、超越一切分別、界限、廣大無邊,此則稱為化身;應當了知,在如此清淨之三身以及本具完整無缺之智慧、功德的本性中,無有輪涅、善惡、賢劣、勤作、執著、取捨;此本性中無有喜憂、識別、證迷、言思。 九、修習:既不憶念過去之心識,也不妄想未來之識聚,同時亦不隨順當前散落於外境之心識;將心自然安住,無有改造之心外散,亦無有向內執著之心自我束縛;以心觀心時,當捫心自問:所謂能知之心如何安立、何處存身?於如此境界中方可謂真得定解,若能依此長期修持,終將真正獲得本來清淨之道。 而覺性妙用呈現於外的光明,要通過修學六燈(指遠境水燈、心法界燈、明點空燈、自然慧燈等六燈)才能圓滿四相;修行最後得到增上之境界則名為任運超越,這兩者惟依修習才能圓滿究竟。 十、行為:此則可分三類:下根者需行善去惡,中根者應行持將禁行轉為道用的行為,上根者則可修持於無有能行所行之境界中安住的行為。 接著再談談最後得果之方式:通過了知本基之見解而如雲開日出一般自然顯現一切功德。 善男子,略而言之,上述要點可歸納如下:如欲廣弘密法,當在智慧低劣者前宣講上述內容之要義,並勸其努力行持善法、精進不懈;而對智慧廣大之人,則應要求他們以廣聞多思的方式了達以上所講內容之本義。」 聽罷蓮花生大師的開示,我又繼續追問道:「有人以為風脈瑜伽的修法對大圓滿而言並非必需,還有人當它是迥異於大圓滿的別道之法,那麼到底該如何看待風脈瑜伽之修法?」 蓮師聞已隨即回答說:「風脈瑜伽是生圓次第能得以增上的一個主因,行者因此很需要行持它,此法肯定不是別道之法。得風心自在者把風脈瑜伽之修法完全吸納於自己的境界中,它實屬一方便密法。」 我接著問蓮師:「那這種風脈明點瑜伽到底要如何修持呢?」 蓮師便耐心曉諭我說:「修持此種瑜伽時應自觀身中諸脈以及四種加行風,同時務必依此方式盡量修持:『阿』字觀火、『夯』字降下甘露並現前智慧。」 我又問道:「這種修法有何功德?」 蓮師答以「此種修持方法可帶來無量功德利益,它能幫助行者成就共與不共之悉地,我本人當初也是靠了修持風脈明點而獲得無死長壽持明果位的。」 我又轉換了一個話題:「本來清淨與任運超越之修法,它們的區別何在?」 蓮師解釋說:「所謂本來清淨是指所證悟之見解實相能得以現前;而任運超越則是說現見光明之後,最後就趨入法性現量境界,此乃遠離伺察意之一種特殊方便。」 我再問:「未得到本來清淨境界之前就觀修任運超越之光明,此種做法是否會令行者誤入歧途?」 蓮師答道:「通達本來清淨之後,即可證悟內外諸法一味無別的本性,在此基礎上再體味、修持任運超越所講到的有關覺性妙用、明點等的義理,則身心內外之一切貪執皆可自然滅盡無遺。未達到本來清淨境界之前,修持任運超越時就會以二取執著來觀修明點,如此修行就會像孩童採花一樣了無實義。即便圓滿見到了明點等外境的顯現,但內在智慧、功德及證悟還是無法現前,因此不可能真實證達法界之究竟本性。」 我接著又問:「修持此法時,增減之覺受又如何?」 蓮師回答道:「修持這個法門時,初學者會滅盡煩惱與分別念,現出安住之覺受,此則名為寂止;而後明了覺受現前,這就叫做勝觀;當二者雙運時就稱為止觀雙運。此時,三種覺受會紛然呈現:當心能安住,且充滿安樂感,並一緣了然時,此乃樂貪之覺受現前。如果一味貪執此等樂受,行者就會墮入欲界,還會給自己帶來風疾並遭魔女之危害;如果出現如黎明之天光一般明了的覺受,這就是明瞋覺受現前的標誌。行者若貪執不已,即會墮入色界,並給自己帶來熱病及魑魔之損害;如果如波浪不興之大海一般的無分別狀態現前,此則名為住癡覺受。修行人若對此貪執不捨,就會墮入無色界,同時感受精神顛倒錯亂及怨鬼侵害的痛苦。故而對這三種覺受既不應取受也無需刻意捨棄,安住在無執著的自解脫境界中盡力護持即可。」 聽到蓮師的回答,我又有了新的疑問:「當修行者以既不執著也不貪戀的心態行持時,有無出現歧途或迷失的可能?」 蓮師對此回答說:「除了本身既是利根者並且前世也修行過的人以外,如果不懂修法竅訣,行者當下修行時會出現歧途及迷失之可能。比如若執著於安住在萬法皆如虛空般之境界中,就會墮入空無邊處;若一邊思維心識之量廣大無邊,一邊安住下來,此則會導致行者墮入識無邊處;若執著於觀心非有非無,始終安住在觀心不屬有無法之境界中,如此將引行者墮入無所有處;若執著於一法不立,一切法皆為空性之理,又將導致修行者墮入非想非非想處。之所以墮入其處,乃因心有假立及貪執之煩惱障,故而墮入。修行人對此當保持正知正念,且需不放逸精進修持。如不具足能持有正見之正念,即會墮入分別念之邊執,從而無法現見覺性;如不具足現見無勤真義之正智,顯現即無法轉為道用;如不具足無破無立之不放逸心態,心識即會聚於心間,從而引發癲狂錯亂;若不明了此等現象均為不解無取無捨而安住之要點所致,即會陷入迷失境地;此時,若不能去除掉舉、昏沉、迷茫三種過患,放縱、庸俗之狀態就會顯發出來,行者即當墮入歧途。而所謂的掉舉是指自己的覺性不明顯,心識散亂並隨外境而轉;昏沉是說心倒不會散亂於外境之中,但其對任何法都無所緣,恰如被迷霧包裹之黑暗,心亦被睡眠遮蔽;而所謂的迷茫則是說無有明分,心過度內收。欲行對治,當放鬆而於無取無捨之狀態中安住。」 我還有一些疑問,於是便又問蓮師道:「這麼多要訣該如何歸納?」 蓮師聽罷便總結道:「這些修行要點可歸納為:所修量未究竟之前,應明觀本尊;同時應以方便法攝持一切善行;當以智慧觀察時,應將輪涅所攝之所有萬法一概抉擇為無我之空性,並在無我之如夢境界中努力修持。」 我繼續問蓮師:「如果這些境界即生未能圓滿現前,那時又該如何?」 蓮師滿懷信心地回答說:「若即生確實未能圓滿究竟這些修法,則臨死之時應修破瓦法(往生法);或者中陰境界現前時,依憑上師竅訣或身繫繫解脫等方式於三身刹土中獲得解脫。」 一直向蓮師提問,到現在才可謂心滿意足,於是我又回到持明眾會的行列中。當我向右方轉身時,看見在一法座上正端坐著大上師欽哲旺波。見到我後,他便為我作了一篇祈請住世文: 嗡索德巴萬德! 勝義不變光明金剛基,圓滿有寂利樂增福德, 以無遷變常有殊勝智,恆賜照見萬法之智慧。 一切導師如來所說道,圓滿三乘佛法如意寶, 教主法王上師大尊主,祈願恆時長久住於世。 無漏清淨不壞精華命,諸長壽佛尊定會加持, 猶如十力尊主長壽佛,眾生頂戴尊者願久住。 極具大悲智慧與威力,已得以承續如來果位, 憑藉威勢能勝伏四魔,尊者超勝十方祈住世。 執著生死相消於法界,迷亂輪迴融入平等心, 覺空雙運幻化網之身,任運大樂願長住本性。 法性本來清淨諦實力,有法無欺緣起之能力, 稀有如來三密之威力,如是諸願皆願能實現。 念完住世祈請文,大上師欽哲旺波又對我說道:「這種以金剛諦實語所作的祈請文,如果能讓你的弟子長期念誦,其中所提出的祝願及祈禱內容就一定會實現。」 接著,在一松石寶座上我又看見了貝若匝那尊者。尊者見到我後便開口說道:「貝若我已精通本性義,大士亦應享受法性義:見解之王覺性觀本面,修行之王不改自然住,行為之王自解最無上,究竟教言務必記心間,除此別無他言薩瑪雅。」 然後在位於中間的三解脫殿裡又看見了阿闍黎嘎饒多吉(極喜金剛),他則對我說:「智者我如今已見覺性,無破無立輪涅皆圓融,直視離思本淨法界中,雖視無有可見明然性,此乃自安自住普賢王,斷除一切懷疑善男子。」 接下來又與大智者西日桑哈不期而遇,他對我的教言是:「我乃阿底約嘎傳承人,歸納三部教言之密語,遠離是非有無伺察句,不執諸邊見廣大密意,無改安住即能得聖果,別無其他教言善男子。」 見到帕丹巴尊者後,他又向我開示道:「我是蓮師弟子班智達蓮花戒,我沒有什麼特別殊勝的教言可以相贈,只是希望你能斷除希求今世之念頭,深思諸法無我之意,並能平等看待痛苦與歡樂,滅盡對自我的一切貪執,且能把所有不祥之事觀成吉祥,不再有很多顧慮,心於無勤作之中自然安住,無勤自利利他,這樣才會有殊勝緣起。」 密良(道孚)的札西多傑則口氣強硬、態度果決地對我說:「啊哇(噢)!藏地的塌塌鼻小毛孩,希望你對別人的讚歎以及自己的所謂功德千萬別起傲慢心,也別生起歡喜之意,這些才真正是欺騙你的魔鬼,你自己一定要當心,否則定會欺誑自他。」他邊說邊點頭,就這麼以稍帶訓誡的口吻呵責我。 我又來到上殿堂並從大手印一門中進去,進入後發現裡面有珊瑚做成的阿彌陀佛像、硨磲製成的觀音菩薩像、琥珀質地的文殊菩薩像,還有珍珠做成的金剛手菩薩像以及松石製成的度母像,長度大約都是一肘左右。我在諸佛菩薩像前頂禮、發願後又走下來。 進得下面的殿堂中,又碰到了一個叫益西樣的遊方僧,他自我介紹說:「蓮花生大師在藏地時,我做他的秘書,今天我可以給你講一教言:你本人的所見所聞會如水中漣漪一樣自然放鬆而消失,故心無可散亂,亦無可修持,如此修持下去,器情世界一切法都會成為你對治煩惱、增上智慧的竅訣。」 就在這時,格薩爾王護法神也走進了大殿,他對我說:「對你造違緣的魔眾中,有個別會以人形出現,他們專門製造違緣,但表面上卻對你恭敬、喜歡,實則危害佛法與你本人的事業。這些魔不是別人,就是在你身邊的個別人。」言罷,格薩爾王即對我耳語了幾句,告訴我說某某某是隱藏在我身邊的惡魔。格薩爾王還告訴我:「暫時來看會有一位叫霍瓦塞的惡魔所化之人,他在漢地的某個城市中正妄圖陰謀奪取藏王政權。儘管他有此心,但有位(松贊干布國王執政時的大臣)嘎丹巴的化身會將其降伏,因此霍瓦塞不會對整個藏地帶來太大傷害,藏族民眾亦不會遭受過多痛苦。至於我本人,亦有利益眾生之誓願,(故不會對此事袖手旁觀。)」 最後,我又來到蓮師面前,益喜措嘉佛母則讓我坐在松石寶座上。她手拿盛滿甘露的托巴並將之賜予了我,我一口氣喝光了甘露,接著就對她說:「大慈大悲的佛母,希望能垂憐並以大悲心觀照我。」佛母則對我和藹說道:「善男子,應努力自強自立,心胸一定要錘煉得寬廣有力。如今的藏地民眾確乃剛強難化,他們生逢濁世,邪見如山,根本就沒有什麼清淨觀。同時又缺乏精進、懈怠懶散、心神散亂、被常執牢牢束縛、智慧低劣、貪欲增盛、雜念紛呈、性情不穩重、表裡不一、只會當面吹捧,又喜新厭舊、不守誓言。而你因有上師、本尊加持,故才特意派你前去度化並利益眾生。你平日裡不應生悔恨及憎恨心,對每一位眾生都應平等、真摯地加以對待、關懷,要常用善妙、悅耳動聽之語對其進行勸解,不要令人生厭、不悅。若能如此行事,則你本人的教法、加持物,或見聞接觸到你,甚至你自身的不淨物都可以對眾生帶來無法估量的利益。你的伏藏品就是我們眾空行母心中的如意寶,也是蓮師心中智慧的精華結晶。這些伏藏中提到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實修竅訣,你務必把它們的意義及詞句牢記在心,同時也要如理如法地向別人傳授。這樣一來,我們母子倆就永遠不會分開。」 聽完佛母的教誨,我急忙從寶座上下來並在蓮師腳下頂禮,然後就對蓮師懇求說:「我自己深感慧淺障厚,業力深重,自相續就如未調伏之野蠻眾生,哪裡能夠度化眾生。因此我願待在此清淨刹土,隨侍在您老人家左右,請您務必開許。」 但蓮師卻鼓勵我說:「善男子,打起精神來!不要表現得脆弱傷感,你必須回去弘法利生。」聽罷此話,我就將自己現在、未來所當為及不應為的事情一一向蓮師詢問。蓮師回答說:「弟子,從今往後,你心裡怎麼想,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地去做!還應於無執著的放鬆境界中自然安住,我蓮花生也會經常在你的覺性智慧界中無二無別地安住。對於心中無勤顯現的所謂好壞一切法,均不要生起懷疑,當下就要直接行持,無需遮止。這些事情不會欺惑你,你定會獲得成功!」 聽到蓮師的話,我只能在他老人家面前發下堅定誓願,然後滿心悲傷地退了出來。 這時,護送我前來的七位空行母又出現在我眼前,她們安慰我說:「勇士童子,等你圓滿了在多康地區的弘法事業後,請到我們這裡作空行眾會之主尊。」 此刻,一位身披白色披單的遊方僧手執藤掌指向我的心間說道:「一切戲論如夢境,今應持無戲論地,如來眾生皆平等,地獄刹土無分別,白晝黑夜亦等性。法性勇猛之軍隊,打敗無明之城市,統治光明之國土。頓悟覺性自解中,當觀等性之自現……」 等他說完此偈,我也從這個雲遊之夢中醒了過來,此夢從下午一直做到了晚上中夜時分,恍恍惚惚地,這麼長的時間不知不覺中就在似酣睡一般的情境下溜走了。回過神一看,所有的景觀又恢復如前──我依然處於庸俗不堪的心態之中。就像被母親拋棄的小孩子一樣,我忍不住落下了傷心的眼淚。又像一個陌生人來到了一個他不熟悉的地方,我的感覺也暫時與之相同。 過了一會兒,我才又真正恢復到以前的心態。我不由想到:這可能是遣除我二十九歲的壽障並標誌我能利益眾生的一個緣起。接下來我便以好奇心信手寫下自己的雲遊經歷,這就是貧僧多傑德欽朗巴的迷亂雲遊記。善哉!善哉!善哉! 譯竟於二○○二年中秋月圓之夜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2/26 上午 06:42:52 -- 川西名刹──多芒寺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著 多芒寺,坐落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境內,距縣城55公里。背倚古木參天的堡王金剛山,面對右旋海螺狀的駱駝山,近處各山狀如七寶,頗為奇異。兩旁各有清澗流出,在寺前匯成多芒河,多芒河流淌數里後,又與羅科河合流。寺院周圍松風陣陣,古柏蒼翠,人跡罕至,是個難得的天然修行道場。 寺院由三部分組成:中心是一座大經堂;往左一里許是講經院與僧舍,僧眾在此聞思佛經論典;大經堂往右三里許是修行院,有閉關房十間,圍於一大院子中,閉關僧人有專人做飯,一年之內足不出戶。在多芒河與羅科河的交匯處,有刻在石上的整部大藏經《甘珠爾》,這在整個藏地也是獨一無二的。 多芒寺初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大樂洲傳》及《多芒寺志》記載:當年慈誠多傑大師顯現神變,幫助清朝戰勝了邊境的甲絨國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禮遇,受封為國師,並賜予玉璽及各類禮物。慈誠多傑大師回到藏地後,準備擇地建寺,高樹顯密法幢。當他行至此地,見到山清水秀之間,正有一施主在念誦《賢劫經》。大師觀察天時地利都很吉祥,遂於此建寺,因《賢劫經》的異名是《多芒經》,便取寺名為「多芒」。 多芒寺在30年代及「文革」中被毀兩次。1980年宗教政策落實後,寺主帝查活佛及德巴堪布、拉雪堪布在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前殷重發願,使寺院逐步恢復到了現在的規模。 多芒寺的分寺有數十座之多,較為有名的有爐霍的加拉寺,丹巴縣的楊繞寺,阿壩縣的汶哥寺、年可寺、布則寺、色爾寺、覺達寺、繞達寺,金川縣的觀音寺、更查爾寺,壤唐縣的更查爾寺。分寺的修學與管理,都遵循多芒寺的規矩,分寺的大德也多在多芒寺學法一段時間,其堪布學位及紅帽也由多芒寺授予。 從建寺到現在,多芒寺的大德中共成就了十三尊虹身,其中三位只留下了頭髮與指甲。如今有許多大德的傳記傳世,著名的有── 仁青華桑活佛:他一生止語,精進修學,成就了「馬頭金剛」本尊。民國時,有青海的部落集結軍隊欲行侵擾。軍隊將至寺院時,活佛穩住僧眾,又從頭上現出馬頭,馬頭一聲長嘶,敵軍從馬上震落於地,落荒而逃。 安則丸可喇嘛:他一生精進修持「蓮師忿怒金剛」。數十年前,有一藏絨魔王來擾亂多芒寺的僧眾。活佛大顯神變,身體變現成本尊蓮師忿怒金剛,將整個寺廟籠罩在本尊的威猛火光之中,迅速降伏了魔王,保護了寺院與僧眾。 觀音菩薩的化身、《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的作者巴楚仁波切,也在多芒寺修行過較長時間。當時巴楚仁波切看到寺院僧眾生活清苦、修學精進,不禁讚歎道:「在末法時代,多芒寺是釋迦牟尼佛教法真正住世的寺院,在此寺修行短暫時間,也能獲得極大的功德和加持。」 寺院的歷代活佛中,著名的有竹巴丹增活佛,一生修持空行法,後來牙齒上明顯現出了空行身相,治癒當地人們的許多病症,被稱為「藥師佛的化身」;伏藏大師大樂洲活佛,一生開取了十三函伏藏品,蓮師授記其將來成為文殊遊舞佛,度化娑婆眾生;還有帝查活佛的前世、米滂仁波切的大弟子多洛活佛,顯現無礙神變的索札活佛,主持在石板上刻寫大藏經《甘珠爾》的益西多傑,致力於弘法利生的格瓊那措、班瑪益西、帝查活佛等,證悟大圓滿的同時又致力於講經育人的堪布有班瑪單增、更登札巴、赤洛、洛桑秋札、札西革囊等。 現在常住戒律清淨、長期聞思修行的有三百餘僧眾,由大堪布德巴、拉雪、洛吾才朗、覺單土嘎、切赤瑪、竹西、西布等常年講授顯密經論,培育僧才。還有寺院的陽塘活佛在印度和錫金弘法,嘉芝活佛在美國加州弘法。僧眾的道風不減當年,講辯著及閉關專修之風氣依然極盛,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帶有著很大的影響。 當地人們經常到多芒寺請僧眾念經加持,做消災、賜福、延壽、度亡等佛事。若民間發生各類糾紛,也往往依循習俗請多芒寺出面調停。因此,對那一方人民安居樂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關於多芒寺僧眾的學修生活,寺院藏有的豐富顯密典籍及各類珍貴佛像、文物等情況,限於篇幅,此不贅述。 1997年10月22日於雞足山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02:06 -- 敬錄自 珠古東珠仁波切 著 ─《大圓滿龍欽寧體傳承祖師傳》 蓮 花 生 大 士 蓮花生大士是天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他是藏傳佛教的始祖。他的名號為貝瑪桑巴哇(貝瑪炯涅)──蓮花生和鄔金上師。在西藏他通常被稱為咕嚕仁波切──大寶上師。寧瑪巴尊其為第二佛陀。 在講述蓮花生大士的生平前,我想先討論一些,我們在理解像蓮師這樣具有威力、秘密、神奇和證悟的生平事蹟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大成就者為何能夠顯現神變以及證得虹光身呢?極喜金剛、妙吉祥友、熙日森哈、嘉納蘇札、貝瑪拉密札、蓮花生大士及其佛母與諸弟子,都是佛陀或具高度證悟有情的化現。他們的身與壽,不像凡夫那樣受到限制。諸佛化身的大成就者在世界歷史上偶爾會出現,但非常稀有。極喜金剛、妙吉祥友、熙日森哈和嘉納蘇札在此生的盡頭,將他們的化身融入法界,身後沒有留下任何肉身遺骨。因為他們證得了壽命自在,他們活了長達數世紀。由於學術造詣非凡和精進修持寧體法門,貝瑪拉密札證得了大遷轉虹身,並且現在還住於此虹光身,並將繼續住世成千上萬年。蓮花生大士雖然是阿彌陀佛(無量光佛)的化身,但他示現為一個具有威力的有情,以尋求修習密法來實現利益眾生之果。據信,蓮師仍住於大遷轉虹身中。 這些大成就者們所獲得的悉地,不僅在於他們肉身的壽命很長,或得到了更高級的色身,而在於他們獲得了本覺佛性自生光明的覺悟之身。雖然對我們凡夫來說,是不可能如實見到虹光身的;當有可能得到利益時,我們會見到適合於我們特性的身相形色。 當我們聽到大成就者們壽長數世紀或顯現神變時,我們中大多數人充其量也就是狐疑不信。也有人閱讀大成就者傳,並喜歡他們長壽和神通莫測的故事,但他們無法相信接受他們,因為他們與讀者現在的經歷不相吻合。然而大多數古代文明和宗教都曾記錄有,諸如長壽、顯現神奇力量等超人的生命和超自然的成就,這些都是內在精神的力量和靜修的能力,而不是因為物質的能力。 今天我們目睹了物質文明的奇蹟,在古代時這些都是不會被人們相信的;但我們已經失去了或正在失去與我們內在能量的接觸聯繫。我們已經變成僅僅是外在物質世界的奴隸。因此問題不在於密宗能力是否虛幻不實,而是我們正在將自己變得對自己內在的真諦越來越陌生,就好似有人將珍寶財富藏在家裡,卻到街上乞討為生。 為什麼佛的化身也需要學習?如果想蓮花生大士這樣的大師是諸佛的化現,那為什麼他們也必須經受嚴格的修學,並且為什麼他們也會遇到障礙?這裡有兩點── 首先,諸佛的化身會嚴格依照他們所化現的身形和角色,來顯現和開展他們的事業。雖然他們是佛陀化身,如果他們示現為社會公僕,那他們會成為提供飲食、居所、醫藥的人,或者致力於加強道德和家庭觀念等,以此方式來實現相應角色。因此,如果大成就者化現為密宗上師,他們所扮的角色則是先作為弟子學習、中間作為修士實修、最終獲得悉地成為大成就者。這就好比是你用金子打造了一把勺子,那它就起勺子的功能;如果你用金子打造了一個飾物,那它就起飾物的功能;這與金子是一種可以用作部分國庫儲備的貴重金屬沒有關係。 其次,不同的化身不是從佛的視角,而是從凡夫眾生的視角顯現的,佛是為了眾生而現化身,並為眾生服務的。通常而言,凡夫等並不具有最佳的業力與根器,可以來看見、覺知和經受最善的化身。根據他們的業力和煩惱的特性,化身的角色也將會有所限制。甚至像蓮花生大士這樣偉大的大成就者,在大多數人眼裡還是現普通凡夫的身形,或與凡夫相差無幾的身形,而不是大遷轉虹身。當蓮師在西藏時,法王赤松德贊費了一番功夫才相信他是住於虹光身。在蓮師的堅持下,法王用拳打蓮師三次,每次法王都無法觸及他的身體,而是打到他的座椅。 諸如,極喜金剛和蓮花生大士這樣的大成就者,不僅是諸佛的化身,而且是具有大成就者的功德與天賦的化身。他們具有超凡的能力和覺悟的智慧。像他們這樣的大成就者,可以根據所化弟子的業緣和根境意樂,有能力同時顯現許多化身,將許多身形合而為一,讓相剋的要素(例如水與火)示現相容。由於彼時彼處有許多業緣成熟的人,因此那些神奇的化現是可能的。 為什麼許多大成就者的生平有不同的版本?尤其是蓮花生大士的傳記,它是精神世界的任何歷史上可能出現的最神奇的生平事蹟之一,因此也具有很大數量的變體。有不同的版本,並不意味著一種敍述為真而其他為假。大成就者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對不同的人顯現了不同的生平事蹟,目的是為了他們以最恰當、合適的方式得到度化。在很多時候,對同一個瞬間的同一個化身,不同的人所見不同。這是由於大成就者們證悟的妙力,他們對諸相虛幻的身形、時間、空間獲得了究竟自在。正是這點使得圓滿成就的大師具有非凡的能力,並成為有智慧、心胸開闊和虔誠的人們的加持和利益的大源泉。而且,佛陀在我等凡夫面前化現的全部理由,是因為我等各形各色眾生的特性和需求,而不是因為化身們的概念、情緒和行為的業力與串習。 在蓮師的法嗣們──諸大智者和大掘藏師所寫所開啟的,為數眾多的蓮花生大士傳記中,有許多是像我這樣的普通凡夫可以理解的;依靠這些資料來源,以下是蓮師生平的簡要敍述。 在釋迦佛陀涅槃後八年(一說十二年),在諸多神奇的徵相中,一位身具吉祥相好的阿彌陀佛化身,不是從女人胎生,而是在鄔迪亞那國西北隅的達那郭夏海(乳汁海)上一朵蓮花中化生。 彼時,在鄔迪亞那有位慷慨樂施的恩札菩提國王。他經年累月為貧苦大眾布施財物資具,直到他的國庫空空如也。這時他已無物可施,並且眼睛也失明了。他沒有子女可以繼承王位,照顧他的臣民。然而他布施民眾所需的勇氣和熱情不減,並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他親自和忠實的大臣克瑞師那達Ra和一大群水手,越洋航海尋找如意寶。得到如意寶後返回時,由於如意寶的力量國王的眼睛復明了,國王和大臣看見一個異常漂亮的八歲大小的孩子,坐在達那郭夏海中一朵盛開的蓮花上。感到很震驚,國王問孩子:「你的父母是誰?你的傳承是什麼?你的名字叫什麼?你吃的食物是什麼?你在這裡幹什麼?」孩子以悅耳的聲音唱了以下偈子作答覆: 「我的父親是本覺普賢王如來, 我的母親是法界普賢王佛母, 我的傳承是明智與法界的雙運, 我的名字是具德蓮花生(貝瑪桑巴哇), 我的國度是無生法界, 我以能所二元分別念為食, 我的角色是要成辦諸佛的事業。」 當他們聽到這些語句,每個人從心底頓時生起信心和喜悅。國王收養了這個孩子,並將他帶回宮殿,並加冕其為王子。這時的咕嚕仁波切,被稱為貝瑪桑巴哇(或貝瑪噶)──蓮花生。 國王及其臣民又一次享有大繁榮興盛。國王給他國家裡的貧苦者慷慨灑布禮物,國中充滿了歡樂與祥和。年輕的王子學習了很多科目,並在文學、武技上都獨占鰲頭。其後他娶空行母持光女為妃,並依佛法治理國家。這時他被稱為──頂髻王。 蓮花生大士知道,作為國王治理國家,他無法完成利他解脫的真正事業。他向父王請求讓自己退位,但未獲允准。於是他找到一個出離之方便。他以神通力預知邪惡大臣嘎瑪達之子,由於前世造的業此生壽命將盡,因此當他們在一起玩耍時,蓮花生大士讓他手中的三尖天杖落下,砸死了大臣之子。老國王傷心地依照嚴厲的王法,將他流放到屍林。臨別前,蓮師向他的父王母后唱道: 「雖然父母的慈愛很稀有, 但您們父母照顧我加冕於我。 因為他過去的業債,大臣之子被我殺死。 雖然我被放逐,我也無懼,因為我對任何人都沒有貪心。 哪怕我被處死,我也無懼,因為生死對我平等無異。 我被流放這很好,因為王法神聖不可犯。 父母大人,請您們好好活著。 因為我們的業緣,我們將後會有期。」 蓮花生大士被流放到施達瓦那屍林,在那裡他修習密宗禁行,並見到了諸寂靜本尊。之後,他去了歡喜墳屍林,並從魔羅吉達(降服魔軍)空行母得到密宗灌頂;他去了索薩洲屍林,並得到香達Ra西達(寂護)空行母的加持。統領著諸多空行母,他在各處屍林享受密行。這時他被稱為──香達Ra西達(寂護)。 他去了達那郭夏洲,用空行母之表示語言與她們說話,並降伏眾空行母。在巴茹夏嘎瓦那屍林修密宗禁行時,他在淨相中親見了金剛亥母並得到加持;他以覺者之神通,調伏了海裡的龍和天空中的星曜辰宿;諸多智慧勇士和智慧空行賜予了他悉地。這時他被稱為──多傑札波嚓(金剛威猛力)。 他前往金剛座(今之菩提伽耶),在那裡示現了種種神通,承認他是自然證悟的佛陀。心裡懷著各種目的,他去了薩霍爾國,由札巴哈德大師剃度出家為僧。這時他被稱為釋迦森給(釋迦獅子)。 他接受了瑜伽續部法門共十八遍,在淨相中親見了瑜伽部的所有本尊。他從外現比丘尼相,實為智慧空行母的阿難陀接受灌頂,她將蓮師變為一個「吽」字吞入腹內。在她身內蓮師得到外、內、密的全部灌頂,之後她將他從密輪生出。 在德切澤巴佛塔,他從妙吉祥友、龍樹、吽嘎Ra、貝瑪拉密札、札巴哈德、達那桑智達、絨布咕嘿雅和寂藏等八大持明得到八部壇城的灌頂和訣竅。他從佛密處得到了《秘密藏續》,從妙吉祥友得到了大圓滿,特別是其中的寧體法門。在楚舉嚓屍林,他遇到熙日森哈並隨學了訣竅部密續和《空行寧體》,共二十五年。甚至不經相關的觀修,他就能親見諸多本尊。他證得了異熟持明果位。這時他被稱為──洛登卻瑟(愛慧)。 在佛教顯宗裡面,證悟的階次被分為五道與十地,這些是直至成佛為止的階梯。密宗傳承中,這些階次以不同的方式劃分。大多數寧瑪續部經函是講四種持明的成就果位。 異熟持明是四種持明中的第一種。異熟持明者有三個特徵:他的意已經圓滿成熟為本尊,但粗大肉身的異熟果報尚未放棄、從這個肉身分離(死亡)後,他將立即證得大手印持明──第三種持明果位(後文將對此作討論)。 他去了薩霍爾國,遇到了國王的女兒曼達Ra哇公主;她已出家為尼,正在離群索居地修習佛法。由於蓮師和公主之間關係的密意被誤解,國王下令將他架到巨大的柴堆活活燒死;他把烈火變成了湖,把木柴變成了蓮花。第二天,人們見到蓮花生大士端坐在湖中蓮花之上。這個湖據信,就是現在北印度喜馬察普Ra德希省曼底地區的熱瓦薩湖。為了贖罪,薩霍爾國王將自己的王冠、王袍、靴子以及整個王國供養給蓮師,並把曼達Ra哇公主供養蓮師作佛母。蓮花生大士給國王和臣民傳了法,許多人獲得了悉地。(很多蓮師像穿戴著薩霍爾國王供養他的蓮花帽、錦緞大氅、和靴子,以象徵其精神證悟的力量。) 之後,他和曼達Ra哇去了尼泊爾的魔羅底嘎山洞,他們在三個月內修持長壽儀軌。無量壽佛現身在他們面前給予他們長壽灌頂,由此他們與無量壽佛無二無別。他們證得了壽命自在持明。獲得這第二種持明果位後,不僅行者的意圓滿為本尊,乃至其粗大色身亦已圓滿。此成就具有斷除四漏(Zag Pa)的功德。這四漏是邪見煩惱、沒有自在或選擇地失去身命(死亡)、對色身諸要素(健康)無法自在協調以及無法自在選擇而是隨業力牽引受生轉世。第一和第二種持明果位相當於顯宗五道裡的第三道「見道」和十地中的「初地」,獲此成就的行者斷除了煩惱障──二障中的第一種障(另一種是所知障)。 隨後和曼達Ra哇一起,他返回鄔迪亞那國。當他們沿路化緣時,他被認出是殺死大臣之子的兇手。由於他公然違抗流放的判決,人們將蓮師與佛母投入熊熊大火中。但和以前一樣,第二天人們發現他們安然端坐於湖中蓮花上,頸上掛著骨鬘以作莊嚴。這時他被稱為──貝瑪陀准嚓(蓮花顱鬘力)。 和佛母一起,蓮師在鄔迪亞那擔任國師十三年,並傳了《佛語總匯法海》的灌頂和訣竅。國王和許多幸運的臣民獲得了殊勝悉地並證得虹身。這時他被稱為──貝瑪迦(蓮花王)。 蓮花生大士化現為具證比丘因札瑟那,與他的一個沙彌弟子一起,將阿育王引入佛法之門。這位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將佛陀的法門弘傳至天竺以外。 有些反佛之輩給蓮花生大士下毒,但他沒有受到傷害。有人把他扔入恆河,但他逆流而上而不是順水而下。這時他被稱為──祁宇喀登(年輕具力大鵬金翅鳥)。 在包括咕拉佐在內的諸多屍林,他給空行母們傳授密續法門;他迫使大力鬼神獻上命咒,並敕封他們為護法神。這時他被稱為──蘇日雅Ra師米(日光)。 在菩提伽耶,他在辯論中擊敗了五百邪見外道。當外道們企圖用咒術來制服他時,他依靠魔羅吉達空行母(即獅面空行母)咒的威力,遮止了外道咒術。由於外道導師被鎮壓,他使得外道追隨者們屈服並轉入佛門。這時他被稱為──森給那達(獅子吼)。 其後在揚列秀(今尼泊爾之帕坪),與尼泊爾國王善持的女兒──釋迦德維佛母一起,他修持了揚達(吉祥嘿汝嘎、真實意)本尊的儀軌。彼時,由於大力鬼神來作障礙,當地三年沒有下雨,疾病流行和饑荒遍野。蓮師讓人從天竺取來金剛橛的經函法本。當兩馱經函抵達後,折磨該地的災荒被平息。因此有這麼一種說法:「揚達(真實意)富含悉地,猶如商主。但金剛橛是必要的護駕,猶如保鏢。」蓮師和佛母都獲得了大手印持明果位。這樣的成就者,其身體就是本尊之身形;為了利益有情,它會顯現不同的化現形色。預知能力等諸神通力,比壽命自在持明者更清晰、純淨和穩固,與受用身的功德相類似(但不等同)。這等同於共同乘佛教顯宗所說的十地中直至第九地,以及五道裡的「修道」的證悟。 在索薩洲屍林,已經是具有高度證悟的密宗大師的蓮花生大士,從熙日森哈得到三部大圓滿密續,以及《空行寧體》的傳承和講授。他依之修習了三年,證得了大遷轉虹身。 具最高證量的大圓滿禪師,將諸現有消融於真如自性,並將他們的意與本來清淨的究竟覺性融為一體。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將色身消融於或轉變為本來清淨。有兩大類成就:虹身和大遷轉虹身。圓滿了「徹卻(立斷)」禪修的行者在圓寂時(圓寂後數天裡),他們的色身會消融不見。他們不會留下粗大色身的肉、骨、皮膚等,而只有二十個指(趾)甲和毛髮。雖然,這時色身的分解,而不是將色身轉變為光蘊身,但這被稱為虹身;因為在分解過程中,在法體和住處周圍,總是有如彩虹般色彩斑斕的光幕、光環、光圈。圓滿了「脫噶(頓超)」禪修的行者,他們將色身轉變為微妙的光蘊身,並且在利益凡夫眾生的應化因緣未盡之前,一直住於其中。對這樣的人而言,不僅其色身,而且所有諸相都已經轉變為微妙光明的形色與自性。然而,凡夫眾生不會如實地見到其光蘊身,而是什麼都看不見,或者只見到凡夫身相,就如前面貝瑪拉密札一章所述。還有許多偉大的大圓滿大成就者在身後留下舍利、佛像、咒字等等,留給弟子們作為祈禱供養的對境。 蓮花生大士的足跡遍布天竺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剎土,以他的神通力和覺悟之法門利益眾生。他甚至還曾到過象雄,化現為達比舍札(`Od Kyi Khyeu沃吉秋),傳授了《大圓滿耳傳》──如今苯教大圓滿主要法門之一,引導很多有情證得了密意和虹光身。
蓮花生大士西藏之行 西元九世紀,西藏秋嘉王朝第三十七位贊普(國王)──法王赤松德贊,從天竺邀請堪布寂護入藏,以樹立聖教法幢。 依說一切有部戒律出家的寂護,是大乘佛法中觀自續派赫赫有名的學者和擁護者之一。他的著作包括:著名的關於中觀哲理的《中觀莊嚴論》和關於因明的《攝真實論》。在他抵達西藏後,在六個月裡他傳講十善法和十二緣起,並為桑耶寺奠基。這些惹惱了擔任苯教護法的西藏當地的鬼神,苯教是西藏土生土長的,類似薩滿教的一種以殺牲祭祀鬼神的宗教。結果出現了洪水沖走龐塘宮、雷殛紅山宮(布達拉宮的前身)事件,以及瘟疫、饑荒、乾旱和冰雹等災害。修建桑耶寺白天做的工,當天晚上就被敵對的鬼神勢力拆毀。反佛的大臣們開始反對法王赤松德贊,要求他將寂護驅逐出西藏。於是寂護對法王說:「你必須迎請蓮花生大士,他是世上最威猛的大成就者。請他來藏將不會有困難,因為我們前世曾共同發過願。」之後,他暫時離開西藏去了尼泊爾。 法王派遣了七名使者,由那南.多傑杜炯帶隊去迎請蓮花生大士。蓮師以神通預知到使者們要來,並來到芒域貢塘見他們。他接受了他們的邀請,但讓他們自己先返回,他自己隨後就來。蓮師將法王供養他的金塊散落一地,說道:「如果我需要金子的話,那所有的對境對我來說都是金子。」他抓了一把沙子給使者們,沙子都變成了金子。 金虎年(810)蓮花生大士來到西藏。這時他已經有一千多歲了。他以精神證悟的神通力,遍遊了西藏三大區域:上部(西部)的阿里、中部的衛藏和下部(東部)的多康。在西藏很多地方顯現神變,他命令西藏的大力非人鬼神起誓,保護佛法及其追隨者。這些鬼神包括了十二地母(立誓永遠保佑藏土的十二尊主要地祇女神:遐邇名揚地母、葉岩孚佑地母、普賢地母、魔後地母等為四魔女神;獨具隻眼地母、賢德明妃地母、剛烈尊勝地母、白衣龍後地母等為四藥叉女神;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濟世地母、麗質冰心地母、翠聰綠炬地母等為四女醫神)、十二護母、二十一優婆塞等。 法王赤松德贊在札瑪翁布苑迎接蓮花生大士。當蓮師開光加持札瑪均桑寺時,諸佛像走出走進,並享用供養的飲食,就彷彿是活生生的人。其後,他來到嘿波日山頂,在虛空中跳起威猛的金剛舞,將西藏所有的鬼神招致麾下聽命,對他們唱了首《折服所有傲慢眾生之歌》: 「喂!天人和鬼神,來修建寺院! 懷著謙遜和遵從,聚到一起來幹活! 快來實現赤松德贊的願望!」 以後在鬼神的協助下,桑耶寺(不可思議寺)無有障礙地建成了。以天竺歐丹達布日寺(飛行寺)為藍本,桑耶寺根據天竺傳統的宇宙觀設計修建。在中央的主寺有三層,象徵著須彌山。代表化身剎土的底層是天竺建築風格;代表報身剎土的中層是漢地建築風格;代表法身剎土的頂層是西藏建築風格。在主寺的東南西北四方建有四座較大的寺院,代表四大部洲;八座較小的寺院建在這四座寺院中間,代表八小部洲。東西有兩座寺院代表日和月;四角建有四座大佛塔;沐浴更衣等居室也另有安排。所有這些建築都被一座高大的圍牆,和一○八座小佛塔所圍繞;圍牆外是由三位王妃所建的三座較大寺院。在五年內,桑耶寺群所有建築圓滿竣工。蓮花生大士和堪布寂護舉行了開光加持典禮,出現了許多吉祥和神奇的徵相。佛殿中的佛菩薩像像活人一般走出來又走進去;萬里晴空降下花雨;可以聽到悅耳的天樂(以後還時常可聞);虹光和虹幕遍布十方。震驚的人們心生稀有和信心。所有人都享受著飲食和歡娛。蓮師和寂護──假為人身的真實佛陀,就在各行各業人們眾目睽睽之前。聖教之光在西藏樹立,源遠流長,一切都充滿喜悅和祥和。 桑耶寺成為禪修、禮拜、傳法、研習、著作和翻譯的重要場所。桑耶寺是一所大圖書館、大博物館和寶庫,收藏了西藏和來自天竺、漢地、尼泊爾和中亞的各種佛教經函、聖物和無價寶藏。正是在桑耶寺的法座上,偉大的上師們宣演佛法,幸運的弟子們成為大智者和大成就者,天竺和藏地的智者們把佛經翻譯成藏文。 由於法王赤松德贊、堪布寂護、蓮花生大士、貝瑪拉密札大師,以及其他天竺和西藏智者的恩德,佛法牢固地植根於西藏。智者們同時教授經部和續部,藏人中湧現出許多大智者和大成就者。西藏的許多大譯師,例如毗盧遮那、嘎哇.華澤、卻若.魯伊嘉參、尚.益西德等,在偉大的天竺智者例如貝瑪拉密札、寂護、蓮師和蓮花戒等的指導下,把很多經、續翻譯成藏文。 堪布寂護依照說一切有部傳承,把七位年輕的藏人剃度成為比丘,來觀察決定西藏人能否過出家生活。他們被稱為「預試七人」。鑒於他們能夠持守出家戒律,成百上千的其他藏人追隨他們,逐漸形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出家僧團之一。除了寧瑪巴以外,許多格魯巴比丘也是依照由堪布寂護傳入西藏的說一切有部傳承受近圓戒的。 蓮師給王臣傳了諸多法門、灌頂和密續的付囑,特別是他從天竺八大持明處得到的八大法行儀軌。在眾多接受灌頂的弟子中,有八位分別成為這八個儀軌著名的成就主。 這期間形成了兩種僧團:穿絳紅色袈裟的出家比丘們,他們獨身禁慾,住在寺院裡;穿白色袈裟蓄長髮的在家密咒師們,他們住在廟裡或者村莊裡。白衣僧團的引入,把佛法的利益帶進每家每戶、男女老少,因此佛法在最基層得以弘揚和維繫。 蓮花生大士及其佛母益西措嘉以神通力遍遊西藏,為未來的藏人等的安樂和智慧不知疲厭地忙碌。他們修持儀軌,賜予加持,並留下身、手和足的印痕。他們埋藏了許多伏藏。他們到過並加持過的最著名的聖地有阿里地區的二十座雪岩山(Gangs Brag)、衛藏的二十一個修處(sGrub gNas)、多康的二十五個朝聖地(gNas Ch`en),以及三個(一說四個)主要的隱秘之洲(sBas Yul rGyal Mo)、五個溝壑(Lung lNga)與三個山谷(lJongs gSum)。 在十三個名為達倉(虎穴)的不同地方,諸如門喀乃仁和森格宗(在今日之不丹),蓮師化現忿怒相將所有或高或低的非人眾生制服聽命。這時他被稱為──多傑卓洛(怖畏金剛)。 蓮花生大士在他的西藏之行中實現了三大目標。首先,如前所討論的,通過顯現精神證悟的威力,他降伏了反對在西藏樹立佛教法幢的人與非人勢力;其次,他將總的佛法,尤其是密宗法門的傳承和加持,傳給了他的許多西藏弟子以及他們的追隨者;第三,為了防止甚深法門和聖物產生混淆、耗減和失傳,以及為了保持它們對未來的弟子們具有新鮮的加持力,蓮花生大士和益西措嘉將它們埋成伏藏。因為有蓮師的伏藏傳承,他的追隨者們至今仍可得到他具有新鮮加持力的適時的法門和授記。由於通靈的力量、精靈的力量、淨相以及精神力量,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神秘的發現,但蓮師的伏藏傳統在開啟過程和實質上是完全獨一無二的。摘引第三世多珠千的解釋,我想在此略述一二。 蓮花生大士在給他諸具證弟子傳授密宗法門的同時,也將許多法門埋成伏藏。它是通過蓮師證悟的妙力,把法門和密宗悉地,埋藏於具證弟子清淨自性本覺的心相續中,並發願祈禱,這個伏藏將在適當的時候為了利益眾生而開啟。通過這種被稱為心意付囑傳承(gTad rGya)的方式,該法門的開啟便成為了可能。 此後當某特定法門利益眾生的時候到來時,蓮師的具證弟子們之轉世化身將發掘出這個伏藏──在他們過去的某一世中,蓮師曾給他們傳授此法門,並將其埋藏於他們的相續中。 伏藏法有六種傳承方式:(1)如來密意傳、(2)持明表示傳、(3)補特迦羅耳傳、(4)發願灌頂傳或心意付囑傳、(5)教授授記傳、(6)空行付囑傳。 根據發掘的方式不同,伏藏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地伏藏(Sa gTer)。地伏藏在發掘時會包含有一些世間之物,例如寫在被稱為「黃卷」(Shog Ser)的紙上的伏藏標題(brDa Yig)。然而伏藏標題僅僅是開啟伏藏的鑰匙;它既不是真正的伏藏法,也不是悉地的傳承──這只會來自於掘藏師的意。當掘藏師開啟了伏藏標題,他專注於此伏藏標題,或以自己的赤裸明智與之融合,由此喚醒伏藏在自己相續中的蓮師金剛語明智力傳承。專注於伏藏標題,使他能夠解碼伏藏文字;而解碼則反過來喚醒被伏藏的法門和悉地的傳承自身。除了伏藏標題外,還有從岩石、湖、地裡、或虛空中發掘出來的成千上萬的完整經函、藥物、佛像、法器等伏藏物(gTer rDzas)。 第二類是意伏藏(dGongs gTer)。意伏藏的埋藏、傳承和發掘方式與地伏藏相類似,但意伏藏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或世間的所依(例如黃卷)作為開啟的鑰匙。在很多意伏藏的公案中,在境相中看到、聽到表示詞句或聲音導致了伏藏的開啟,但通常開啟意伏藏不需依靠外緣,也無需世間之物作為開啟伏藏的方便。當因緣時機成熟時,掘藏師通過自然從自己明智界中喚醒心意付囑傳承而開啟意伏藏。 還有第三種神秘發掘出法門的重要方式,被稱為「淨相」(Dag sNang)。淨相法門不是伏藏,它們僅僅是在境相中由佛菩薩、本尊和上師傳授的法門。然而也存在這樣的公案,即伏藏法門在淨相中被開啟並被標明為淨相法;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它們事實上是伏藏法門,而不是一般的淨相發現。 就寧體法門而言,蓮師在止貢山谷卓朵地方的底卓寺,將十七續和包括《空行寧體》在內的大圓滿訣竅部《龍薩續》,秘密傳予益西措嘉。後來在桑耶附近的青普,當法王赤松德贊的女兒八歲大的貝瑪薩公主去世時,蓮師以神通將她的心識鉤回她的身體。當她復活時,蓮師把《空行寧體》的傳承和訣竅付囑給她,並授命她為法嗣,隨後她去世了。蓮師對益西措嘉指示道:「現在是《貝瑪寧體》利益寧體學人的時候;但當《貝瑪寧體》衰落時,《空行寧體》將利益眾生。因此,請把《空行寧體》埋成伏藏。」蓮花生大士對法王說: 「唉瑪吙!大國王,請聽我言: 世間之事無有實義。 不要在無窮無盡的痛苦輪迴中頭出頭沒, 而應確保能夠獲得法身這個永遠統治的國王。 證悟對境的精髓──無生法界; 待在住處的精髓──林中獨居; 尋找隱修處的精髓──明空無二的究竟自性; 休息於房屋的精髓──心的本來面目; 建立起廚房的精髓──正知正念; 開發寶藏的精髓──勝俗二菩提心; 擁有財富的精髓──福慧二資糧; 行於福德的精髓──十善業; 具有父性的精髓──對眾生生起悲心; 保持母性的精髓──自性空; 持有孩童的精髓──生圓次第無二雙運; 禪修配偶的精髓──明、樂和無念; 瞻視朋友的精髓──善逝的法門; 持守壇城的精髓──無改的明光; 遵從法門的精髓──自淨其意; 直視見的精髓──不變的明空; 住於修的精髓──法爾如是的心性; 行的精髓是──拆除二元幻相; 證得果的精髓──無勤自生大圓滿。 其後你將於此生與來世永安樂, 並將速證菩提果。」 遵從蓮師的指示,益西措嘉把訣竅部的密續和訣竅伏藏於不丹苯塘的森格札,把古薩里派教言(《空行寧體》)伏藏於達波當礱的札摩札。數世紀後,貝瑪薩公主的轉世貝瑪勒遮嚓(1291~1319?)取出了埋藏在札摩札的《空行寧體》伏藏;貝瑪勒遮嚓的下一生轉世龍欽饒絳,以講和著將寧體法門弘揚光大。 在桑耶主寺的二樓大殿裡,蓮花生大士把《龍欽寧體》法門及其心意付囑傳承,傳給了法王赤松德贊、康卓益西措嘉和毗盧遮那。他給予了授記灌頂,說此法門將由法王赤松德贊和貝瑪拉密札的雙入化身吉美林巴開啟。 法王赤松德贊在六十九歲時去世;王子穆尼贊普繼承了王位,但他只在位了一年零七(也有說六)個月便去世了;他的弟弟王子穆赤贊普繼承了王位。 木猴(864)年,在西藏待了五十五年零六個月之後,沒有再聽從國王穆赤贊普及其臣民的請求,蓮師與國王和一大隊隨從去了芒域的貢塘隘口,準備離開西藏去他的化身剎土桑東巴瑞(銅色吉祥山)。在貢塘隘口,國王悲哀地唱道: 「赤松德贊已經去了天國, 鄔金上師也要去他的剎土, 穆赤被獨自留在了西藏。 父王的壽命太短了, 上師的慈愛太有限了, 我的福德太微薄了。 如今正法叢林的清規已衰落, 西藏臣民的歡樂已枯竭。 當上師和父王還在世時, 為什麼我沒有先去世?!」 安慰國王和臣民,蓮師說道: 「年輕時就要修習佛法, 否則老了很難掌握法義。 哎!國王和臣民們,生命是短暫的。 當你生起不善念,觀察能生之心, 不加分別自然而休息。 哎!國王和臣民們,生起決定見很關鍵…… 如果缺乏悲心,那麼佛法修習之根已腐敗。 再三反覆死亡輪迴之過患。 哎!國王和臣民們,修習正法不要再拖遝, 虔信的人們自己努力實現自願望。 把佛法留給他人修習實在不應理…… 在死亡之前就嚐到正法之滋味, 否則依賴死後的(超度)儀式已遲了…… 對具信的人們,蓮花生並沒有離開去別處。 何者向吾祈禱我便就在其家門口…… 如今蓮花生不再留在西藏而要去羅剎國, 猶如鳥兒從樹頂飛走。」 從虛空中五彩祥雲中飛來一匹嚴飾俊美的天馬,蓮師騎上天馬,升入虛空,在悅耳的音樂和讚歌中,與益西措嘉和如海天人眾向西飛去。蓮師及其隨行越飛越遠,他們的身影越來越小,音樂之聲也不復可聞。最後,在王臣們的頭頂上方,只留下西藏寂靜、晴朗和空空如也的藍天。然而,不同的人對蓮師的離開看到不同的景象:有人見到他騎著獅子;而另一些人則看到他騎著日光離開的。 隨後蓮花生大士和益西措嘉降落在嚓瓦絨聖山洞。在傳予更多的法要和授記後,他在虹光中升上天空。與他的佛母離別,蓮師飛走前慈愛地對她說了以下話語: 「吉瑪,益西措嘉,請諦聽! 蓮花生要去大樂洲, 我住於法身無死本尊中, 這與凡夫(死亡)身心分離沒有絲毫共同處…… 修持諸法門的精華上師瑜伽法, 在你頭頂上方兩尺處,蓮座月輪上,虹光圍繞中, 觀想眾生的上師蓮花生…… 當觀想清晰後,從其得到灌頂並修持之…… 持誦(諸祈禱中的)心精華之蓮師悉地咒, 至心發願祈禱證悟上師之意。 無勤禪修大圓滿之精髓, 更無他法勝於此。 蓮花生的大慈沒有生與滅(而總是在那裡), (乃至我已經離開了,)我對西藏的大悲光明聯結也不會中止。 對向我祈禱的我等孩子們,我一直就在他們面前。 對具有信心的人們,他們與我之間並沒有間隔。」 據信,蓮花生大士如今仍在凡夫看不見的化身剎土──桑東巴瑞,住於任運持明之果位。任運持明者,獲得了四種持明中的第四種也是最高的果位,他們可以在剎那間證得圓滿正覺的佛果。此種持明的證悟和事業與佛陀的相似,持明者的身形與受用身相似。這種成就相當於共同乘佛教(顯宗)裡的十地中的「第十地」和五道中的第四道「修道」。並且,第三種大手印持明和第四種任運持明果位的證悟者,斷除了所知障及其餘習。因此蓮花生大士之意即佛陀,但顯現為大成就者之相;他正以大遷轉虹身住於最高的持明果位中,而並沒有融入法界。 只要還能利益眾生,蓮師將繼續住於他的化身剎土,因為他化現為大成就者,並已經證得無死金剛身和大遷轉虹身悉地。 在蓮師數量眾多的西藏弟子中,上首的有藏王和二十五位臣民、在耶爾巴證得虹身的八十成就者、楚沃神山一○八位大修士、札山谷揚宗的三十位大密咒士、雅礱山谷協札的五十五位成就者、二十五位空行母和七位瑜伽士。 蓮師在西藏有許多具有高度證悟的女弟子:卓家族的迪桑,憑藉其精神證悟可以在虛空中飛;瑪果家族的仁欽措,可以把她的衣袍掛在太陽光線上;沃切家族的嘎嘉巴,親見了諸本尊;卻若家族的強秋,從她身上同時現出水與火兩種相剋之物;喀欽家族的康卓益西措嘉,在她身上不同的部位示現有諸多佛陀;辛家族的拉嘎瑪,上天入地無有障礙;殊家族的喜饒帕瑪,憶持了廣大的佛教法門;巴家族的拉嫫揚,通過她圓滿的等持力實現了人們的諸多願望;協嘎家族的多傑措,站在一根竹手杖上渡過雅魯藏布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9/7 下午 06:19:10編輯過]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04:53 -- 頂禮無死虹身至尊蓮花生大士!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08:21 -- 敬錄自 珠古東珠仁波切 著 ─《大圓滿龍欽寧體傳承祖師傳》 蓮師在西藏的上首弟子 傳統上蓮師在西藏的二十五位上首弟子──「王臣二十五尊」有兩種計數方法:一種是指藏王與二十四位臣民,這不包括玉札寧波或喀欽.華給旺秋二者之一;另一種是藏王與二十五位臣民,這就把玉札寧波和喀欽.華給旺秋同時包括在內了。這裡採用第二種方法。 法王赤松德贊 法王赤松德贊(790~858)是西藏秋嘉王朝第三十七代藏王,秋嘉王朝的第一代藏王是年赤贊普。年赤據信是一位印度王子,於西元前127年成為首位藏王。法王赤松德贊是藏王美.阿克宗欽與唐皇李隆基之女金城公主的兒子。十三歲時,他登基成為第三十七代藏王。他是具有智慧和神武的統治者,西藏在他統治下得以極大地擴張疆域。 他從天竺邀請著名的大乘佛教智者寂護來西藏,樹立佛陀聖教法幢並修建桑耶寺。但非人鬼神和反佛大臣們極力阻撓、製造障礙,使得他們的計畫無法實施。寂護隨後作了授記,法王據此預言,邀請當時天竺最偉大的佛教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來西藏。蓮師來到西藏,以其證悟的妙力降服了人與非人的種種障礙,並命藏地的鬼神發誓護持正法。 自此蓮花生大士被藏人尊稱為咕嚕仁波切──大寶上師。在此後的五年裡,桑耶大寺圓滿完工。包括蓮花生大士、寂護、貝瑪拉密札在內的一○八位印度智者,以及包括毗盧遮那、嘎哇.華澤、卻若.魯伊嘉參和尚.益西德在內的諸多藏地智者譯師,將為數眾多的小乘、大乘和金剛乘佛教經函從天竺文字(主要是梵文)翻譯成藏文。在很多地方修建了組織機構,用以修學顯密佛法。 在桑耶青普,蓮師給其上首弟子──藏王和二十五位臣民傳了瑪哈瑜伽部八大法行(sGrub Pa Ch`en po bKa` brGyad)灌頂。經由修習各自不同的本尊儀軌,他們都得到了各自不同的悉地。在灌頂中,藏王的花瓣落在了八大法行中的車闕德協度巴(吉祥善逝總集)本尊壇城上。受灌弟子在一組壇城上灑花瓣看其落在哪個壇城上,由此來決定其人當修何本尊。通過修持車卻(即瑪火達Ra嘿汝嘎、金剛大嘿汝嘎),藏王獲得了不動等持的悉地。 他的著作包括有《般若正量教誡論》和《十萬大疏》。他以武力從中天竺摩揭陀國迎請了許多佛陀舍利,並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塔來供養舍利。 法王赤松德贊於五十五歲(一說五十九歲)時去世。去世以後,為了給後來的學人們維繫和弘揚佛法,他曾轉世為許多偉大的智者、聖哲和掘藏師。其中包括桑吉喇嘛(1000~1080?)、釀.尼瑪沃瑟(1124~1192)、咕嚕秋旺(1212~1270)、鄔金林巴(1329~1360/7)、貝瑪旺嘉(1487~1542)、札西托嘉(1550~1602)和第五世達賴喇嘛(1617~1682)。吉美林巴(1730~1798)和欽哲旺波(1820~1892)是法王赤松德贊和貝瑪拉密札的雙入化身。 法王赤松德贊有三子二女。他們都成為蓮師的大弟子和佛法傳承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歷史上對他的兒子的數量、名字和長幼順序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他有三個兒子,長子為穆尼贊普,次子為穆茹贊普,而幼子為穆提(或穆赤)贊普。 法王赤松德贊二十一歲時,王妃蔡邦薩生下了王子穆尼贊普。穆尼從蓮師得到灌頂和法要並加以修習。四十七時,穆尼成為第三十八代藏王,但他在位不到兩年便去世了。除了建造了許多佛教寺院機構外,他特別以其均貧富的理念著稱,在他短暫的統治中他作了三次嘗試。很有趣的是,現代偉大的印度佛教智者羅睺羅.桑克日達亞那(1893~1963),甚至將他的一本書獻給王子穆尼贊普,稱讚他是首位社會主義者、一個社會主義國王。穆尼贊普的轉世有:珠古桑波札巴(十四世紀)、止貢.仁欽彭措(1509~1557)和雍格.彌舉多傑(1628~?)。 法王赤松德贊二十二歲時,王妃蔡邦薩生下了王子穆茹贊普,即拉瑟達增.益西熱巴嚓。他從蓮師和其他上師得到灌頂和法要。後來他成為密續的大學者,並通過修持金剛橛儀軌成為大成就者。蓮師還把《喇嘛貢度(上師意集)》法類付囑給他。他失手殺死一個大臣之子,於是被流放至北方藏漢交界處擔任軍事統率。後來他住在貢波。在他指揮下,藏人擊敗了唐朝軍隊和突厥軍隊。在他此生的最後,他融入於虹光身。穆茹贊普的轉世有:發掘出《上師意集》的桑吉林巴(1340~1396)、貝瑪諾布(1679~1757)、多珠欽.晉美稱列沃瑟(1745~1821)和秋舉.德欽林巴(1829~1870)。 公主努晉薩勒是王妃蔡邦薩之女。我沒能找到有關她生平的任何資料。 公主貝瑪薩是王妃仲薩強秋所生。然而她八歲就夭折了。蓮師在她屍體的胸口寫了一個紅色的「嗯日(二合)NRI」字,並以其證悟的妙力把她的神識召回她的身體。當公主復活並能開口說話時,蓮師授予她《空行寧體》灌頂並賜給密名貝瑪勒遮嚓。他把藏有《空行寧體》法門的篋子置於她的頭頂,並說了以下發願文:「願汝於未來發現這個法門,並願此法利益許多眾生。」隨後蓮師把此事件記錄下來,並讓康卓益西措嘉為將來的弟子們把《空行寧體》伏藏起來。這些經函被伏藏於兩個不同的地點。廣大教言被伏藏於下苯塘像獅子一樣的岩石中;而古薩里派的寧體密續甚深精要教言,則被伏藏於達波山谷的當礱札摩札。這些伏藏被託付給寶藏之主空行母與匝護法神,以及瑪摩護法神──蓮師指示他們在將來把這些法門交給合適的掘藏師。 公主貝瑪薩的轉世有:在當礱札摩札發掘出《空行寧體》法門的貝瑪勒遮嚓(1291~1319?)、以講和著弘揚寧體法門的龍欽饒絳(1308~1363)、貝瑪林巴(1450~1521)和拉尊.南喀晉美(1597~?)。 法王赤松德贊五十九歲時,王妃仲薩強秋生下了王子穆提(穆赤)贊普,即瑟那勒晶昀。他成為第三十九代藏王。他從蓮師得到灌頂和傳承並證得很高成就。他有五個兒子:倉瑪、嘉瑟拉傑(即秋珠嘉波)、倫珠、赤.熱巴巾──第四十代藏王和朗達瑪──第四十一也是最後一位秋嘉王朝的藏王。如前所述,當蓮師離開西藏時,穆赤正擔任藏王。 穆赤贊普的轉世有:咕嚕覺澤、噶瑪恰美(1613~1678)、協慶饒絳.丹貝嘉參(1650~1704)和阿傍掘藏師(?~1945)。 蓮師在西藏的 二十五位(臣民)弟子 1.努欽.桑吉益西生於札山谷的努部族。從七歲起,他隨學於歐真.華給雄努並成為密宗大師。當他從蓮師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忿怒文殊──雅門達嘎(大威德)壇城上,這是諸佛之身的壇城。修持(儀軌)二十一天後,他在淨相中親見了本尊。他以神通力摧毀了札山谷的三十七座村莊,並以神變之火燒毀了他們的軍隊。在札揚宗的山洞裡,他用他的木質普巴橛(法器)穿透岩石就彷彿在爛泥裡一般。當我一九五六年訪問該地時,這個普巴橛還在岩石裡。 努欽到過天竺、尼泊爾和(中亞的)珠廈國共七次,並從熙日森哈、貝瑪拉密札、寂藏、伐蘇達Ra和傑尊吉得到法要。在西藏他從涅.嘉那固瑪Ra、索波.華給益西和尚.嘉威雲丹得到諸多法門。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心部的密續傳承在他這裡匯集於一身。 當邪惡的國王朗達瑪開始在西藏毀滅佛法時,他召集了努欽及其弟子們並問努欽:「你有什麼威力?」努欽說道:「請看我僅僅持誦一個咒語的威力。」說著持降魔手印把手舉過頭頂。在努欽的頭上,國王看到九個大如犛牛的蠍子。心懷恐懼,國王說道:「努欽,我不會傷害珍貴的密咒士。」努欽說:「請再看看這個。」他手持降魔印指向一塊岩石,一個霹靂從天而降把石塊擊得粉碎。國王心驚膽戰,說:「我不會傷害你與你的弟子們。」並且釋放了他們。因為努欽,國王朗達瑪沒有摧毀密宗法門,以及蓄長髮穿白袈裟的密咒士。 努欽是密宗三大源泉(Babs Sa)中的第二位,他們傳承和弘揚了西藏寧瑪巴的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心部法門的傳承;第一位是涅.嘉那固瑪Ra,蓮師的上首弟子之一;三個來自素部族的大師──素欽.釋迦炯涅、素欽的侄子素瓊.喜饒札巴和素瓊的兒子素.釋迦森格──合稱為第三位。 努欽有包括庫龍.雲丹嘉措在內的眾多弟子,並且他撰寫了很多重要的論著。他高壽至一三○歲,雖然有其他版本說他世壽為一一三歲或一一五歲。他在國王朗達瑪的孫子──阿達巴闊參時代仍在世,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親筆寫道: 「努部族的年輕修士我桑吉, 已經活到了一百三十歲。」 努欽的轉世有:杜嘉興仲、智美貢噶(十四世紀後期)、嚓松林巴(十五世紀早期)和桑達.欽列倫珠(1611~1662)。 2.嘉哇卻揚生於彭域的嗯蘭部族。他是堪布寂護剃度出家的預試七人之一。他以精嚴持戒著稱。在從蓮師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了馬頭明王的壇城上。馬頭明王是諸佛語之總集化現。他在文嚓修持馬頭明王儀軌,並將自己轉變為馬頭明王本尊,聽到自己頭頂上馬頭的嘶叫聲。他還證得了壽命自在悉地。據說當朗達瑪的孫子──阿達巴闊參生病時,嘉哇卻揚修了嘉波澤多(靈器儀軌),於是阿達康復了。 嘉哇卻揚的轉世包括:咕嚕澤丹(十三世紀)、嘉敦.貝瑪旺秋(十三世紀)和特欽林巴(1700~1775/6)。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西(1206~1283)承認自己是這位大成就者的化身。 3.南喀寧波生於洛札的努部族。他由堪布寂護剃度出家。當從蓮師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揚達(吉祥嘿汝嘎)的壇城上。這個本尊是諸佛意之總集化現。由於修持這個儀軌的成就,他騎著日光來來去去。他學習了梵文並去了天竺,在那裡從大成就者吽嘎Ra等上師處得到法要。當他返回西藏後,親苯的大臣們肆意地誹謗他,他被驅逐流放至西藏南部的洛札喀曲。當他住在那裡一個離開他的家鄉很近的札瑪山洞時,他的貧農兄弟來向他討一些種子去播種。他對他兄弟說:「你是個農夫,如果你都沒有種子,那我這個住在山洞裡的瑜伽士怎麼可能有呢?」然後他給他兄弟一些小圓石並說道:「什麼都沒得種也丟人了點;你把這些小圓石扔到田裡做個播種的樣子吧。」他兄弟照他的話去做了,在夏季時,他獲得了整個山谷最好的收成。 有一次南喀寧波從虛空中飛過時,他的念珠掉下來落在一個山谷裡。當他飛下去撿起念珠時,他五個手指留下了大大的印痕,其中鮮花充滿;後來空行母們在那裡修建了五座塔。有次他給了一些信眾一些小圓石,只有一人把他的小圓石保留了下來,其他人都隨手扔了。後來這些小圓石變成了珍貴的松耳石。 他主要在洛札喀曲修持,在淨相中親見了本尊。他最後不捨肉身直接去了空行剎土(mKha`s Pyod)。 南喀寧波的轉世包括:強秋林巴(十四世紀)、札底阿昌(十八世紀)和仁增澤旺諾布(1698~1755)。 4.嘉那固瑪Ra生於西藏南部雅礱闕的涅部族。在他的喉頸處有十字金剛杵相狀的痣。他的名號還有嘉威羅珠。他由堪布寂護剃度出家,後來成為大智者,並翻譯了許多契經和密續。他從蓮師、貝瑪拉密札、毗盧遮那和玉札寧波得到諸多法門,並成為西藏首位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心部法門的大源泉者。當他從蓮師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與法王赤松德贊一樣,他的花瓣落在了車闕壇城上。他修持了《Dutsi Chechok甘露大吉祥》儀軌(並得到成就),結果他用手指戳穿岩石,並從乾燥的岩石中引出泉水來。 他曾面臨許多危險,包括三次可以致命的危險。他修持了金剛橛儀軌,以他悉地的威力,他遣除了所有的違緣障礙。他可以把自己轉變為不同的身形。他把許多佛教經函翻譯成藏文。 在嘉那固瑪Ra的諸多弟子中有八位上首者,包括索波.華給益西和歐真.華給雄努。他的轉世包括:摩協門(十二世紀)、尼沃瑟(十三世紀)、祈珠.羅珠嘉參和噶陀.久美澤旺秋珠(十五世紀)。 5.康卓.益西措嘉。康卓.益西措嘉的生平簡介已經於前文蓮師的五位佛母中介紹了。她為數眾多的轉世化身包括:秋摩門嫫、貝瑪措吉(?)、康卓瑪.袞嘎苯(十四世紀)和仁增稱列南嘉。 6.華給益西生於雅卓的卓彌部族。他成為精通很多密續的譯師,尤其是瑪摩瑪達Ra布東諸本尊。在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瑪摩布東的啦美嘿汝嘎壇城上,(經過修持)他成為這個壇城的大成就者。他降服了很多世間鬼神,特別是其中的瑪摩,命他們發誓成為(佛法的)僕人。 7.華給森格生於朗部族。他去了天竺和鄔迪亞那,並成為譯師。在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了吉丹秋多(供讚世間神)壇城上。(經過修持)他獲得了極大的密宗威力,能夠自在控制世間鬼神。在不丹的巴卓達倉他進行儀軌修持時,他親見了吉丹秋多壇城的忿怒佛札巴袞度。他獲得了共同與不共悉地。 華給森格的轉世包括:Ra敦.朵登多傑和佐欽.貝瑪仁增(1625~1697)。 8.毗盧遮那是西藏歷史上最傑出的佛教大譯師。他把許多契經和密續帶入西藏並加以翻譯,特別是三部大圓滿法門中的兩部──心部和界部。 他生於後藏尼摩切喀的巴果部族,父親是多傑嘉波。他小時候就顯現許多神變,例如在虛空中飛行、在岩石上留下身體印痕以及預知未來事件等等。他聰穎異常。 根據蓮花生大士的授記建議,法王赤松德贊將他帶到桑耶並培訓他成為譯師。他從堪布寂護受出家戒並成為西藏預試七人之一;他的法名是遍照護。在接受八大法行灌頂時,他的花瓣落在了摩巴札阿壇城上。法王赤松德贊下令讓毗盧遮那和後藏的比丘勒珠去天竺搜尋佛教法門;他倆成為第一使團中的兩員。在途中他們遭遇了五十七次幾乎致命的困難,但他們克服了這些障礙來到天竺。在達那郭夏的岑登斯切林,他們秘密拜見了熙日森哈。一個晚上,在最極保密的情況下,他們得到了大圓滿心部法門。毗盧遮那用白奶牛的乳汁,在白布上寫下心部十八續,以免有人看到這些經函。當他想閱讀這些經函時,他把白布放到煙上烤一下,經函就可以閱讀了。比丘勒珠對自己的所獲感到滿足,於是啟程回西藏。但在返藏途中,被路上的哨兵殺死。 毗盧遮那向熙日森哈求取更多的法要,他得到了心部所有六十續的講授和訣竅。他還學了界部三大類法門。在淨相中,毗盧遮那親見極喜金剛,並從他得到六百四十萬偈大圓滿法門,並得到妙吉祥友幻化智慧身的加持。 毗盧遮那以快步神通返回西藏。白天他給法王赤松德贊傳講共同乘法門,晚上傳大圓滿。他翻譯了許多經、續,其中包括心部十八續的前五續的藏譯,這被稱為《心部前譯五續》。 那時有些嫉妒的天竺人派信使散布謠言,誹謗毗盧遮那從天竺帶回的法門不是佛法。由於王妃蔡邦薩以及某些邪惡大臣的不良願望和影響,法王赤松德贊被迫遺憾地把毗盧遮那流放到嘉摩嚓瓦絨(即嘉絨)──西藏東部和漢地交界的地方。在流放中,毗盧遮那把嘉絨國王、諸大臣和民眾轉變為佛弟子。王子玉札寧波──後藏比丘勒珠的轉世,成為他的上首弟子、著名的智者與傳承持有者。玉札寧波來到桑耶並見到貝瑪拉密札。在貝瑪拉密札的請求下,法王邀請毗盧遮那重返西藏。在回西藏的途中,毗盧遮那遇到一位八十五歲的老者彌龐貢波,並給他傳了大圓滿法。彌龐貢波由於年老體弱無法按照禪修姿勢端坐,因此他借助於禪修帶和支撐杆而坐直不動。這位老人後來證得了虹身成就。 除了玉札寧波和彌龐貢波,毗盧遮那的上首弟子還有嘉那固瑪Ra和理地的喜饒多瑪。後來喜饒多瑪邀請上師毗盧遮那到理國;從那裡,毗盧遮那去了尼泊爾的巴興林,並於彼地消融於虹光身中。 除了玉札寧波和彌龐貢波,毗盧遮那的上首弟子還有涅.嘉那固瑪Ra和理地的喜饒多瑪。後來喜饒多瑪邀請上師毗盧遮那到理國;從那裡毗盧遮那去了尼泊爾的巴興林,並於彼地消融於虹光身中。 毗盧遮那,是藏傳佛教歷史上卓越超群的譯師。他翻譯了許多契經和密續經函,他的在譯經方面的造詣和技巧遠遠地超勝於藏傳佛教史上其他譯師。俄.洛登喜饒(1059~1109),新譯時期最偉大的譯師之一,讚歎道: 「毗盧遮那像那廣闊的晴空, 嘎哇.華澤和卻若.魯伊嘉參就像日與月, 仁欽桑波(958~1051新譯時期最偉大的譯師)就如啟明星, 而我等則僅僅是螢火蟲而已。」 毗盧遮那為數眾多的轉世包括:札巴俄嗯協欽(1012~1090?)、多傑林巴(1346~1405)、袞炯林巴(1396~1477?)、秋登.多阿林巴(十五世紀)、正波.喜饒沃瑟(1518~1572)、敏林大掘藏師(1646~1714)、絨敦.德欽林巴(1663~?)、嘉瑟.賢彭他耶(1800~?)和公珠.雲丹嘉措(1813~1899)。 9.玉札寧波是西藏東部嘉摩嚓瓦絨(即嘉絨)國的王子。當毗盧遮那被流放到嘉摩嚓瓦絨時,他依止毗盧遮那修學並成為大智者和譯師。玉札來到前藏從蓮師得到法要,並且他翻譯了心部十八續中的後面十三續等經函。由於他的成就,他可以示現為──諸如金色金剛杵等其他身形。他以非凡的大圓滿證悟著稱,成為西藏大圓滿心部和界部法門最偉大的大師之一。 玉札寧波的轉世包括:敏林.洛欽.達摩師利(法吉祥,1654~1717)、掘藏師多傑托美和敏林.堪欽.鄔金丹增(十五世紀)。 10.多傑杜炯生於倉絨地方的那南部族。年輕時他成為法王赤松德贊的大臣,作為法王派遣的代表到尼泊爾去迎請蓮師入藏。他成為蓮師的弟子,並通過修持金剛橛得到悉地。因為他證得了心氣自在,他可以像風一樣地迅速穿過虛空,並且在桑耶附近他毫無阻礙地穿過一座山。 多傑杜炯的轉世包括:巴波阿吽(十三世紀)、仁增果登(1337~1408)和仁增勒登傑(十五世紀)。 11.益西揚是位比丘,以及伏藏經函八位主要抄寫者之一。他從蓮師得到法要,並能夠去諸佛淨土接受諸多法門。 12.索波拉華是位鐵匠。涅.嘉那固瑪Ra覺察出他具有成為金剛橛儀軌成就者的相符徵相,並收其為弟子。涅和蓮師都給拉華傳了灌頂和法要。通過修持金剛橛儀軌,他獲得了非凡的密宗力,用一個手印他就能逮住兇猛的野獸;並且有三次以他的神通力平息了上師涅的怨敵。 13.那南益西據說與尚.益西德是同一人。他是在譯經造詣和技巧上僅次於毗盧遮那的三位譯師之一;其他兩位是嘎哇.華澤和卻若.魯伊嘉參。通過修持金剛橛儀軌,他獲得了非凡的密宗力,並且成為金剛橛法門的大上師之一。他所獲的成就,可以讓他在天上像鳥一樣飛翔。 14.華給旺秋屬於喀欽部族,他是益西措嘉的兄弟。他是在家密咒士,隨蓮師遍遊西藏各地。通過修持金剛橛他獲得了非凡的密宗力,僅僅用他的普巴橛指向佛法之敵,就能降伏他們。 15.丹瑪澤芒生於康省的丹山谷。他是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謄寫了很多伏藏經函並且成為大譯師。他從蓮師得到諸多密宗法門,並擁有不忘總持力。 16.嘎哇.華澤生於彭波山谷的嘎哇。他是西藏最偉大的三位譯師之一,他的所做得到了蓮師的讚歎。他是西藏預試七人之一。通過修持他具有他心通。他翻譯了許多契經和密續;並且是著名的書法家之一;還撰寫了很多著作。 他的轉世包括:札哇俄嗯協(1012~1090?)──他發掘出西藏醫藥四函《四部醫典》伏藏,這些至今仍是西藏醫藥的主要源泉。也有人說,札哇俄嗯協是毗盧遮那和殊普.華給森格的雙入化身。 17.殊普.華給森格與法王赤松德贊來自同一部族。年輕時他是法王的大臣,並且他也是到尼泊爾去迎請蓮師的使者之一。他翻譯了很多瑪摩、雅門達嘎(大威德)和金剛橛方面的經函;他是當時西藏最傑出的八位智士之一。通過修持瑪摩和金剛橛儀軌,他獲得了非凡的密宗力。他的非凡的密宗力可以使阿秀河倒流、青普河水向上流,以及用普巴橛指向岩石使其粉碎。在桑耶寺開光加持時,他用管道分發純淨奶油,作為其繁榮和虔信的徵相。 他的轉世包括南秋.彌舉多傑(1645~1667)。 18.椎.嘉威羅珠年輕時是法王的心腹大臣,後來他剃度出家,成為蓮師的上首弟子和譯師。他去了天竺並從吽嘎Ra上師得到揚達法門。以他非凡的密宗力,他解脫了他已經墮落在惡道的母親,他還曾把一具屍體變成金子。他獲得了長壽悉地,在榮素.秋桑(班智達法賢,十一世紀)出世時他仍在世。 19.祁瓊洛嚓來自卓彌部族。很年輕時就成為譯師,由此而得到這個名號,意為「童子譯師」。他從蓮師得到法要,並成為在家密咒士。由於他獲得非凡的密宗力成就,他可以用手印召喚天上的飛鳥。 他的轉世包括:大掘藏師敦都多傑(1615~1672)、協慶饒絳.丹貝嘉參(1650~1704)、闊董.努登多傑(18~19世紀)、杜炯林巴(1835~1904)和怙主杜炯仁波切(1904~1987)。 20.真巴南喀是苯教大師,他也被稱為吉爾苯千波。他被苯教弟子尊崇為苯教開宗祖師真巴南喀的轉世化身。他成為蓮師的弟子和佛教譯師。通過他非凡的密宗力,他可以用一個手印即召來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 他的轉世包括苯波札嚓(十一世紀)和仁增倫珠,後者是努欽和真巴南喀的雙入化身。 21.歐真華給旺秋生於歐宇達,他是在家密咒士,並成為蓮師的心子和密續的大智者。通過修持忿怒蓮師儀軌,他獲得了非凡的密宗力。用他的神通力,他可以像魚一樣過大江大河,雖然他並不會游泳。 22.瑪.仁欽卻生於彭波山谷,他是當時西藏最聰慧的九人之一。他是由堪布寂護剃度出家的預試七人之一。他遵奉龍樹的中觀哲理,並且是精通《幻化網秘密藏續》的智者。在堪布寂護的追隨者中,他僅次於蓮花戒,在著名的桑耶辯論中,他們擊敗了對手漢地的和尚摩訶衍大師。他翻譯了很多佛教經函,並從蓮師得到許多法門,通過修持得到成就。他以自己非凡的密宗力把岩石切成一片片的,彷彿在切麵團似的,並用其作食物充飢。他去過康藏,在那裡措茹仁欽雄努成為他諸多弟子中的一員。 23.拉龍.華給多傑生於貢摩切,年輕時他曾在漢藏邊界擔任軍職,在那裡他擊敗了大隊的唐朝軍隊。他與兩位兄弟一起由貝瑪拉密札剃度出家。他從蓮師接受菩薩戒和密宗灌頂。他的非凡成就可以讓他毫無障礙地穿越山岩。當藏王朗達瑪毀滅佛教機構設施並處決佛教徒時,拉龍.華給多傑用箭射殺了藏王並逃至康藏。在此生的最後,他的色身消融於虹光身中。 他的轉世包括白玉.貝瑪諾布(1679~1757)和仁增.尼瑪札巴(1647~1710)。 24.朗卓.貢卻炯涅生於後藏的昌達那,並成為法王赤松德贊的大臣。他後來成為比丘和譯師,並從蓮師得到密宗法門。通過修持他成為大成就者,他可以像射箭一樣隨心所欲地釋放霹靂閃電。 他的轉世包括Ra那林巴(1403~1471/8)、仁增.龍薩寧波(1625~1692)和佐欽.貝瑪仁增(1625~1697)。 25.拉松.嘉哇強秋是西藏首批成為比丘的預試七人之一。他是當時最聰穎的九人之一。從蓮師他得到灌頂和法要。他去過天竺多次,翻譯了許多經函。由於他的修行成就,他能以禪定姿勢安坐於虛空中。 他的轉世包括仁增.袞桑喜饒(1636~1699)。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9/7 下午 06:13:15編輯過]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15:15 -- 頂禮諸佛總集法王蓮花生大士!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16:40 -- 蓮師金剛七句祈請文 吽 歐金由記努江燦 烏金剎土西北隅 貝瑪給薩東波拉 蓮莖花蕊之座上 雅燦秋格甕竹涅 稀有殊勝成就者 貝瑪炯內謝素札 世稱名號蓮花生 扣度康卓芒波果 空行眷屬眾圍繞 切記傑素達竹吉 我隨汝尊而修持 進吉洛企謝速索 為賜加持祈降臨 咕汝貝瑪悉地吽 咕汝貝瑪悉地吽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21:25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23.pdf 大圓滿龍欽寧體 傳承祖師傳 珠古東珠仁波切 著 圖登華丹 譯 http://211.72.163.194/pdf/20.pdf 雪域高僧傳 秋札桑波尊者 等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等 譯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21:53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全知巴楚仁波切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楚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47:48 -- 《普賢上師言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討論經年,並且從中獲益良多。對於那些非常認真遵循這條道路的人,我希望你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習《普賢上師言教》,因為這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課題。對於那些追尋成佛的人而言,這是一門從此刻到成佛都必須研習的課題。-- 我領受《普賢上師言教》的口傳和法教很多很多次了,可能超過三十次。這個法教總是不斷地被教授。對我來說,頂果欽哲仁波切如佛一般,是個成就者。我記得非常清楚,頂果欽哲仁波切每到一處,總是隨身攜帶《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直到他生前的最後幾天。每天早晨修法之後,仁波切會讀個幾頁。我光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那裡領受這個法教,可能就超過十次。有幾次是因為仁波切向一群人傳這個法,而我恰好也在場。大約有五次,仁波切應我之請,或因為他認為我需要受這個法,而把這個法教傳給我。他對我講授這個法,大約超過五次。 還有,我從敦珠法王受這個法肯定有三次左右。也從其他上師那裡領受過這個法教。如果我的虔誠心沒有限度,如果我有淨觀,如果我遇見能夠使我有限的虔誠心增長的上師,我將毫不猶豫地再次領受這個口傳或法教。如果三十年後我還活著,我會再如此做。因此,我希望你們某些人也能維持這種傳統,巴楚仁波切的傳統。把這個法教當作你的人生手冊。以這本書為基礎,展現你的人生。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49:44 -- http://www.zhibeifw.com/index.htm 智 悲 佛 網 http://www.zhibeifw.com/book/sdj/sdj-xm2.htm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譯 序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是顯密一切佛法之基礎,令一生成佛的究竟正法,堪稱為極其難得稀有之殊勝論典。未受密宗灌頂者亦可閱讀修學。 儘管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然而,人們內心的痛苦卻絲毫未見減弱,反而愈加強烈。如何才能離苦得樂呢?唯有佛法的甘露醍醐方能熄滅煩惱的烈火,帶給您真正的幸福安寧與自在。為此殷重期望諸位悉心竭力將此法廣弘於世間。 雖然佛法的日輪已高高升起,光芒普射大地,但愚昧無知的盲目者卻始終處於漆黑一片的荒野之中,苦不堪言。見此情景,悲憫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所以迫切希望不信仰佛教的社會各界人士亦能潛心研究了解此法,從而趨入佛門。並願那些已入佛門然卻貪圖名聞利養、力求神通者,能夠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修學此法。 佛法住世的今天,海內外眾多信士紛紛踴躍地學習前行、修持五加行等,而對於佛教興盛的藏地來說,在家人中修學前行者卻寥寥無幾,對此深感遺憾。因而誠摯地期盼我的老師、同學為主的教育界人士,也能研究佛法、修學前行,真正體會到佛教意旨所在,進而付諸於實踐。 此外,以後弘揚本法時,希望諸位法師全面了知內容、深刻理解本義、不超越金剛語之範疇而講解。閱讀學習者應將所有道理銘記於心,每一公案皆當背誦,不應走馬觀花、囫圇吞棗。 雪域歷代高僧大德均十分重視《普賢上師言教》,認為此法是精通佛法、趨入菩提必不可少的,被譽為藏傳佛教菩提道次第法門。無等大恩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也曾說:「要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修行者必須了達大圓滿前行。」本人曾於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與堪布德巴仁波切前聆聽過多次口傳及竅訣,同時對本法生起了極大信心,受益匪淺。 1990年,國外蓮花光翻譯小組的翻譯家們已將其譯為英文、法文等,迄今仍為西歐國家諸多學者信士廣泛研學及實修;在大陸,雖有郭元辛居士所翻譯的漢文版本,但詞古難解,並與藏文原義有出入之處。鑒於此,吾今為報答上師恩德、饒益後學而發心遵照藏文本義,以通俗易懂之詞句將其譯為漢文,並為了便於理解而增添了原文無有的科判、注釋,為了有助於觀修,中間插入了法像、圖案,因《寧提前行儀軌》稍廣,故於前附加簡明扼要概括其儀軌全部內容之《開顯解脫道》,此為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著,修五加行者亦可念誦此儀軌,並將其作為日常課誦尤為重要。為了使您對本文作者華智仁波切生起誠信而著其略傳,現已圓滿完稿。 在整個翻譯、校對、訂稿過程中,本人盡己所能做到了認真、細緻、周密,對此譯稿也頗為滿意,但因法務繁忙,疾病纏身,精力分散及水平有限等種種緣由,難免有疏漏不當之處,敬請諸方智士斧正。 在此也向期間熱心給予支持、誠心予以幫助的諸位金剛道友深表謝意,祝願彼等暫時信心正見堅定不移,慈悲菩提心日日增上,究竟共登彼岸,同證佛果。 最後,祈請十方諸佛菩薩、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加持:凡見、聞、觸此法之有緣者均生起無偽的正知正見,早證菩提!!! 譯者於色達喇榮西山喜林園 公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55:37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簡介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下羅科瑪鄉。與生即俱對三寶不退之信心,以及對眾生猛烈之悲心。 一九八四年,捨俗出家,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大恩根本上師如意寶 晉美彭措法王,潛研教理,勤苦修持。後通過講論、辯論、著論成為學院大堪布。 二十多年來,對藏漢學法弟子未嘗間斷地傳講顯密經論、竅訣。尤其於一九八七年隨法王朝拜五台文殊聖地後,有感於內地聖教衰微,邪外猖獗,遂立志弘揚密乘於漢土。二十幾年來,至勤至精,日不缺講,夜不乏譯,就這樣藏傳古德大論之漢譯文一本接一本問世,令漢族四眾弟子欣喜雀躍承飲法雨甘露。於翻譯經論的同時,為了釐清種種錯誤混淆的知見,堪仁波切又著作了許多啟迪信眾的精短論文。如今弟子們自己集結其譯作,總名《顯密寶庫》;著作總名《妙法寶庫》。 堪仁波切是法王任命的漢族四眾弟子的主要傳法上師。喇榮顯密國際學經會,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現有眾多常住漢族四眾弟子。在堪仁波切的精心安排下,次第學修顯密經論。為了令弟子們能安住道場,專心學修,堪仁波切又費心張羅弟子們的生活費,從學習到生活,無不關懷照料。數年來,堪仁波切以其悲願,培養造就了眾多具正知見、持清淨戒的僧才,其中於教於證,均不乏佼佼者。 堪仁波切平日不苟言笑,甚至時而現忿怒相,不留情面地直指弟子之錯誤,然而他真切猛厲之悲心,以及母憐獨子般的慈愛關懷,令座下弟子由衷敬畏愛戴。 若非乘願而來的菩薩,誰能發如此的悲弘誓願,誰有如此堅固的耐心,能夠數年來始終如一,不眠不休的傳講、翻譯、著作,將身心全然奉獻給上師、三寶、眾生!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56:21 -- 索達吉堪布住世祈禱文 具德上師加持入心間 不偏眾生普降大法雨 三學之藏索朗達吉尊 祈請身壽不變久住世 願以發心皓月之光明 五濁黑暗消於法界中 由喇榮漢僧法會的所有弟子,鄭重請求寫此文。但堪布本人特別遮止故,吾者無計奈何時,心中頓顯此偈於十七勝生丁丑年公元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3:56:42 -- 喇榮堪布索南達吉 無 量 壽 蓮 生 特 勝 度 母 眾 令 師 壽 堅 固 教 眾 願 成 辦 應中國內地漢族四眾弟子之祈求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烏金欽列多傑 書於菩提迦耶金剛座聖地 公元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00:05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22.pdf 五 加 行 開 示 錄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傳講 入座與出座 外加行: 人身難得 壽命無常 輪迴過患 因果不虛 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內加行: 皈依 菩提心的修法 金剛薩埵修法 ─ 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曼茶羅修法 ─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上師瑜伽 附錄: 薩迦派三十七堆曼茶羅修法 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07:15 --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簡介 慈誠羅珠仁波切,一九六二年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自幼即展現悲智之宿性。成年後,毅然放下俗緣羈絆,於當今多康地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隨侍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上師座下,潛心深入經藏,以宿慧故,於短時間內即無礙地融貫顯密經教,成就聞思修三慧。其於戒定慧三學方面,亦成為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為承續法王晉美彭措佛行事業之主要法嗣,現任五明佛學院的監院兼羯磨師。 堪仁波切自入學院,二十年如一日,始終精進於聞思修,過著極其簡樸,少欲知足的生活。平時一直於學院中擔任教學重任,培養出為數眾多的僧才。近幾年來,每於夏天抽空前往各處放生,藏地牧區的牛、羊,漢地各城市待宰的水族類,廣行無畏施,發願令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並極力宣導殺生的罪業及放生之功德,同時勸導世人戒殺放生。又利用放生期間,隨機給予信徒開示。 堪仁波切雖持戒嚴謹,然其行止卻灑脫自在,大比丘風範自然流露。稟性溫和,凡事謙沖自牧,甘處卑下,不居高位。其心極其寂靜,不喜言說,然於傳法時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隨順聽者根基,深入淺出地開演,不時展現如海般的智慧。無論來者身份地位之高下,一律平等看待;無論來者如何剛強難調,始終維持一貫的溫厚。他就這樣靜靜地,間或點綴以發人深省的幽默,諄諄善誘著每一個具緣眾生。誠屬此末法時代,悲智圓滿堪為依止的大善知識。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11:26 -- 敬錄自 智誠法師、秋吉彭措 著 ─《般若鋒兮金剛燄》 當前,國內寧瑪派的許多著名道場,如衛藏敏珠林、多傑札,康區的白玉、噶陀、佐欽、智欽等寺院,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傳統的聞思修行亦日趨完善。海內外眾多高僧大德為了振興前譯聖教忘我操勞,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敦珠法王、貝諾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多智欽(多珠千)仁波切、堪布門色仁波切、阿秋喇嘛等等,皆是有口皆碑的弘教大德。其中,最讓人感念欽仰的,當推名震寰宇的至尊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 法王如意寶前世為伏藏大師列繞朗巴尊者,曾被迎請至拉薩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第十五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薩迦法王、多哲仁波切等大德傳授灌頂、講授竅訣。此世應蓮師之授記,於西元一九三三年藏曆一月(即釋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師之神變月佳節)初三吉祥日再現人間,繼續成辦利生大業。至尊上師早年在四川石渠縣托嘎仁波切等大德座前修學多年,圓滿了一切如海般的教證功德,其後經歷了各種不平常的歷史時期,韜光養晦,隨緣無變。迨至西元一九八零年,勝緣會集,乃於第一世敦珠法王之修道聖地(當時有十三位弟子於此獲得虹身成就)──四川省色達縣喇榮山谷中,正式創建了著名的五明佛學院,高擎正法寶幢,數十年如一日地精勤培育有緣學人。在上師法王巍巍功德和蓋世英名的感召下,一時英才薈萃,清淨的聞思修行全面展開,學院迅速發展壯大。多年來,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精心培育了數以萬計的賢善徒眾,其中嚴淨戒律、學修優異、堪為人天師表的堪布就有三百多位。法王如意寶還多次赴海內外闡揚正法,在漢地、印度、歐美、東南亞等許多地方留下美妙法音,度化了無量眾生。學修精嚴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亦由此名聞遐邇,成為當代正法的象徵和解脫的源泉。 建院伊始,怙主法王便極其注重律學,不但在學院內部大力提倡、嚴格要求,還應第十世班禪大師之請,於一九八五年率眾巡行多康各地,對戒律鬆弛、僧規不整的現象進行嚴肅整頓,使得藏傳佛教在新時代復興之初,就及時遠離了不應有的過患,走上健康發展的坦途。 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慈悲教誡弟子應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認真聞思如來經教,並且捨棄現世希欲、一心投入顯密正法──特別是無上光明大圓滿的修持。本著無邊悲願,上師法王還率先在藏地乃至全中國,不遺餘力地提倡放生護生,以及念修金剛薩埵以懺除罪障,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末世的不祥戾氣和眾生的苦難。在這同時,法王如意寶十分重視淨土法門的弘揚,極力讚歎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功德,感化了數十萬計的四眾弟子至心皈投大悲彌陀聖尊,積極持誦心咒聖號,猛厲發願往生。 在晚年身罹疾病的情況下,法王如意寶仍然置個人安危於度外,抱病堅持講授佛法,慈悲教誨徒眾,為如來聖教鞠躬盡瘁。沒有大恩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出世弘法,當代藏傳佛教的復興不會如此喜人,一切親領過法王如意寶慈誨和加持的弟眾們的生命軌跡,也將完全不堪設想。 在大恩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身邊幸福地聆受甘露法音的日子,透過晶瑩的淚花,彷彿就在眼前……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13:01 -- 大密乘光身成就聖地 ─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17:30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 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一九九五年六月,尊貴的如意寶 晉美彭措法王於香港弘法時,圖登諾布仁波切徵得上師的同意籌組佛學會,並蒙法王賜名「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日,「中華民國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正式成立。 「寧瑪巴」,意指本學會的根本傳承;「喇榮」,地名,位於四川色達。為第一世敦珠法王修行及其十三位弟子一起成就虹光身的聖地,現為喇榮五明佛學院所在地;「三乘」,指小乘、大乘、金剛乘;「法林」,意為佛教世界,佛法世界。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20:17 -- 珠古圖登諾布仁波切簡介 圖登諾布仁波切,1965年出生,自幼即由多位高僧大德認定為其祖父──伏藏師才曲仁波切的轉世。即長,又經果洛旺青朵巴二十一個部落的共同寺院──年模寺認定為第三代住持格秀普巴仁波切之轉世。 先後依止堪欽門色仁波切、堪欽秋恰仁波切、尤其在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三具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學習眾多顯密教法,及大圓滿訣竅教授。 1993年年底來台弘法,1995年獲得晉美彭措法王賜名,成立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圖登諾布仁波切,個性寂靜不喜言說,謙虛自持,常處卑下。平日深居簡出,致力於寫作,法本的整理、翻譯以及教材的準備。弘揚佛法是仁波切最大的心願,故於學會成立後,仁波切開立了以教學、印經、放生為主的走向,有別於一般人對藏傳佛教除了「灌頂、消災祈福外,無有傳講」的刻板印象。 自1998年,仁波切每週傳法兩天,迄今未曾中斷。又,自1999年元旦出版叢書《慧光集》第一集,至今已出版了三十七集,深受海內外各地佛教徒的肯定及喜愛。 除此之外,仁波切感念具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的大恩德,十多年來一直心繫喇榮五明佛學院並竭力護持,未曾稍忘。同時,有鑒於西藏傳統文化的日漸衰微,於是與有志一同的好友袞桑活佛,於1999年於格薩爾王聖地創立孤兒寄宿學校普利慈育學苑(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協助重振藏族的教育事業。 其藏文著作有:《詩集.二利寶庫》、《無畏法王教言》、《上師傳記.清涼月光》、《定解寶燈論筆記》、《三十忠告論廣釋.闡明取捨之明鏡》、《淨土教言》小冊。中文方面有,譯作:《應時深法之儀軌.智慧密道》、《大圓滿龍欽心髓儀軌.遍智妙道》、《巴珠仁波切教言.前中後三善法語》;著作:《佛子行三十七頌講義》、《淨除罪障及往生淨土之修行略要》、《開顯遍智妙道》等。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23:59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6.htm http://211.72.163.194/pdf/28_001-560.pdf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儀軌 ─《遍智妙道》 第一世多珠千法王 無畏事業光尊者 造 珠古圖登諾布仁波切 傳講 「龍欽心髓」是仁增•吉美林巴尊者的悟境精義法門。此法門有外、內、密、極密的種種修法,包含前行、正行,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的修法,是非常殊勝、廣大的一個法門。其中前行儀軌的部分,是由吉美林巴的大弟子、蓮花生大士授記的西藏八大林巴(林巴即伏藏師)中的桑傑林巴的化身──第一世多珠千仁波切吉美成利喔瑟整理撰寫而成,命名為《遍智妙道》。遍智即一切智,佛的智慧;妙道乃指殊勝的道。 大圓滿龍欽心髓是藏傳寧瑪巴的法門。寧瑪派由於地域的關係,分成:上,敏珠林、多傑扎兩大寺廟;中,佐千寺、雪謙寺;下,噶陀寺、白玉寺等六大派系。六派皆各自有其大圓滿的伏藏法門,如敏珠林有德達林巴;噶陀有仁增隆色寧波、敦德多傑;白玉有南曲敏究多傑等等的法門,惟獨龍欽心髓卻成為六大派系共同推崇的法門。 ─ 珠古圖登諾布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44:50 -- 三 主 要 道 論 宗喀巴大師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敬禮諸至尊上師!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 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修後於諸輪迴福,刹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 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 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 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一旦無有輪番時,現見無欺之緣起, 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 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聞比丘羅桑札巴(宗喀巴)對侄兒阿旺札巴之教言。 譯於二○○○年十月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4:46:11 -- 菩薩的見、修、行、果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大乘菩薩的見解、修行、行為和結果,是菩薩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標。我們都自以為是大乘行人,如果對這些都一知半解,修行就無從下手。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願意進這個門,這是因為福報不夠、根基淺薄、機緣不成熟的緣故。而我們雖然願意進這個門,卻對菩薩的見解、修行、行為不看、不學;或者僅僅將之作為研究課題,雖然學了一點理論上的東西,明白了一些道理,卻只會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在行為上仍然是敷衍了事。如果這樣,則永遠也無法體會到佛法的微妙之處。 所以,僅僅了解還不夠,還要從現在起,循序漸進地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實踐。身體力行很重要,能否做到不是最強調的,關鍵是去做。走上這條道路以後,即使做得不是很圓滿,在發心和行為上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改觀。下面,我將對這四個問題分別進行講解: 一、見 解 菩薩的見解包含顯宗和密宗的見解。密宗的見解今天不講。簡單來講,顯宗菩薩見解的基礎,就是深知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自己的父母。這個觀點在經書中也有記載,它並不是一種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這樣。無始以來,眾生在六道輪迴的時空隧道中穿梭,歷經了無數次的生死輪迴,所有的眾生都曾經無數次地互為父母,這是事實,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我們首先應該明白這一點。 我們不能認為空性和大光明是菩薩特有的見解。空性和大光明雖然是菩薩的觀點,但卻不是菩薩所特有的、不共的觀點。這在經書中講過,阿底峽尊者也特別強調過。大、小乘共同的法都講空性,只是大乘的空性更深廣而已。聲聞、緣覺得四向四果,都以證悟空性為前提。從證悟空性方面來講,大乘、小乘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有解脫道,就必須有空性,因為空性是通往解脫唯一的道路。 菩薩特有的、不共的見解,就是知母、念恩、報恩。這個見解的根源,首先就是要毫無疑問地明白:所有的眾生都曾經作過自己的父母;其次還要意識到,這些眾生在作我們父母時,與現在的父母一樣,寧可自己挨凍受餓、造作惡業,也要讓我們吃飽穿暖,對我們恩深似海;具有這些見解後修出的結果,就是無條件、無自私心地報答眾生、利益眾生。有了前面的見解,才會有後面的發心。這一系列的觀點是最關鍵的問題。 證悟空性不一定有這樣的發心,除非證悟大乘的大空性等,才會生起利益眾生的心。聲聞、緣覺也講證悟空性,卻沒有這樣的發心。證悟空性大家都認為很了不起,實際上也確實很了不起,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修法前期很重要,後期不是那麼重要;有些修法後期重要,前期卻不是那麼重要。若想修學大乘法,首當其衝的,就是調整前期的發心,也就是要知母、念恩──思維眾生的恩德,思維的結果就是要報恩。 報恩的方法是什麼呢? 在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教徒、社會上的很多團體以及普通人當中,有許多人都很有慈悲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為了別人而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生命,這很了不起。看看這些根本沒有學佛的人之所作所為,我們捫心自問,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還算什麼大乘佛子?要知道,僅僅看看經文、念念咒語,並不一定是學佛。學佛就是佛陀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有的人學佛學了很多年,自以為學的是大乘佛法,但為了別人,甚至連名譽、錢財等身外之物都不能捨棄,更不要說犧牲、損失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只是在對自己沒有絲毫損失的情況下,才願意利益別人。這只是表面上的大乘,實際不是。如果只考慮自己的今生來世也可以,但這只能稱為小乘佛法。如果這樣,就不能標榜自己學的是大乘佛法,就要勇於承認自己學的是小乘佛法。 如果要學大乘佛法,就要從內心做起,大乘佛法強調:在身口意當中,意是很重要的,行為以及言談等表面形式並不是很重要。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念咒、頂禮、供養等修行方式。當然,在有正知正見的基礎上,做這些能更有意義。如果沒有這些見解,做也總比不做好得多。但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講,僅有修法的形象並沒有太大意義。 如果內心清淨,沒有自私心,完全為了利益眾生,即使外表上看起來是惡業,比如方便妄語等,也都是開許的。為了自己,即使去放生,雖然能使很多眾生受益,但也只能稱之為小乘佛法。在這些細微的問題上,我們要認真地去抉擇。 證悟空性也是大乘的見解,但小乘裡根本沒有的,就是知母、念恩、報恩這三個關鍵的見解。無條件地利益眾生,十分重要。大乘法有很多層次,願不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或者退而求其次,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很珍愛的東西或比較重要的東西,這是判別一個大乘菩薩的首要條件。只要肯放棄自利、肯犧牲,不管犧牲的層次如何,都可算作大乘佛法。這是大乘佛法在世俗方面的重要觀點。對於剛起步的人來說,這個觀點尤其重要,在修行的前期,其重要性遠勝於空性。 雖然空性很重要,但如果一個人僅僅修空性,卻不發菩提心,即使是為發誓成佛而修,哪怕是再殊勝的法,也不是大乘佛法。 有的人認為,佛很了不起、很偉大、沒有過失、沒有痛苦、圓滿一切功德,所以我要做這樣的佛。雖然每天口裡念誦:「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但心裡始終都是為了自己,這就不是大乘佛法。如果有知母、念恩、報恩的見解,有菩提心,不要說修空性,即使磕一個頭都是大乘佛法。 上面這些見解容易了解,但僅僅在理論上了知並沒有實在意義。關鍵在於身體力行,這是最難的。有的人學佛時間很長,得到過很多灌頂、傳承,受了很多次菩薩戒。但是否曾做過、曾想過要無條件地利益眾生呢?如果有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念頭,就始終不是大乘佛法。我們應從內心深刻反省,審慎思維。 藏地很多大德說,如果沒有菩提心,連灌頂也得不到。如果沒有灌頂,我們修習的所謂密宗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表面上的自欺欺人。妄想成佛?難於上青天! 雖然菩薩的見解不止這些,但最基本的,就是知母、念恩、報恩。 二、修 法 雖然菩薩也修四禪八定,也修空性、大光明,但最基本的修法,就是知母、念恩、報恩。 知母、念恩、報恩的修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講了一些,但不夠廣。在《普賢上師言教》的一個講義裡,有很詳細的記錄,我講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講義》中也講過,在這裡就無須贅言。大概的修法是,將現世的父母等親屬觀想在左邊,現世經常損害、障礙我們的敵人魔障觀想在右邊。然後就從過去、未來與現在三世來進行觀察、思維。 首先,雖然左邊的父母等親友,現在對我恩重如山,但過去是否也是如此對我呢?並不一定是這樣。無始以來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他們曾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怨敵,千方百計地加害於我;從現世來觀察,他們今年是我的親人,明年是否仍然如此也很難決斷;有些人上半輩子是親人,下半輩子卻反目成仇;再觀察未來世,在無盡的輪迴當中,他們很可能會成為我的仇敵。 再觀察右邊的怨敵,他們雖然現在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對我進行迫害,但前世他們也一定作過我的父母,像現世的父母一樣盡心盡力饒益於我;即使現在是我的仇敵,但幾年後也有可能成為我的恩人;將來也一定會轉世為我的父母。 就這樣通過再三思維,從而對親仇兩邊都生起平等心。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這樣下去有可能會走上一條彎路、一條錯誤的路。就是對親友和怨敵兩方都沒有慈悲心,不恨不愛,這是無明平等心,無明捨心。我們應明白,他們雖然做過怨敵,卻是因為被無明愚癡驅趕所致。明白這個道理後,就不能再冤冤相報,而應不記前嫌,不念舊惡,只思維恩德。這樣慢慢思維,直至對兩邊的眾生都生起慈悲心,再將範圍逐漸擴大,最後對一切眾生都生起慈悲心。這樣長期串習,就能生起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慈悲心。 世間有的人發心很好,很有慈悲心,考慮別人可謂無微不至,帶來的後果卻很難預計。比如:為了別人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和財物,讓別人活下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的確,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有的人在活著的時候卻頻頻造作惡業,這樣生存有什麼價值呢?還不如死了好,至少惡業可以從此停止,對他周圍的眾生或他的來世會有一些幫助;還有通過捐助、布施一些衣物和食品,想讓別人過得更好,比如扶貧等等,但這些東西吃完穿完就沒有了,不能永久性地給予利益。這就是缺少方法的結果。 要想讓眾生得到長久的安樂,就應按照佛陀傳給我們的利益眾生的方法去做,也就是讓眾生明白生老病死等輪迴痛苦的真理,讓他們學會自己走路,並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從輪迴的苦海中逃脫。要解救眾生,就需要智慧。自己不明白怎能引導別人呢?智慧的頂峰就是佛的智慧,沒有任何煩惱障和所知障。除此之外,就是十地菩薩,其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發誓成佛,這是度化眾生最好、最高檔的方法。這一系列問題的主要來源就是知母、念恩、報恩這三個見解落實於行動的具體修法。如果沒有這些見解,每天口裡空談大圓滿、灌頂等等是沒有用的,明白嗎?並不是說這些法不好,法非常殊勝,但如果連菩提心都不具足,就沒有修大圓滿的根基和緣分。 作為初學者,我們應從眼前著手,不應好高騖遠。如同一個人去印度朝拜金剛座,首先不是看幾百、幾千公里以外的路,而是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先看清腳下的路。如果不看腳下,就有可能會墮入懸崖、身首異處。所以要邊走邊看,遙遠地方的路況如何,到時候自然會了解。否則,即使看到幾千公里以外,眼前的路卻一無所知,半步也休想跨出去。這樣怎能到達目的地呢? 菩薩的修法不僅僅是這一點,其涵蓋的範圍很廣。《現觀莊嚴論》中有比較詳盡的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從中了解。 三、行 為 就是無條件地利益眾生,很多人利益眾生都是有條件的,比如表面上體恤下屬,實際上是為自己官運亨通;表面上布施財物,實際上是為求得名聲;學佛的人無論放生、磕頭還是念經,如果只是為清淨罪業,下一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享受,不願再沉溺輪迴,那就是有條件、有自私心的利益眾生,只是外表上的菩薩,是去本逐末的作法。菩薩就是要為其他人犧牲和損失自己,如果什麼都不願意付出,利益眾生就只是一句空話。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眾生,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要講究順序。剛趨入大乘之門,應先藏形匿跡,到寂靜之地去調整自己。如果初發心時即到城市去利益眾生,就會被荊棘叢生的度生之路嚇倒。因為五濁惡世的眾生很難調服,即使你對眾生恩德有加,眾生卻往往恩將仇報,一旦看到這種情況,你就會放棄發心。所以,首先應調整自己的心相續。調整好以後,有把握做到即使別人惡言相向、拳腳相加,也不生絲毫瞋心,再到公共場合去利眾。所以,依止寂靜地調整自心與利益眾生並不矛盾,經典中也是這樣要求的,而且對此讚歎有加,一開始順序就不能顛倒。 發了菩提心,每天做功課或行善後要將善根、功德迴向給眾生,這也是利益眾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這樣盤算:聽說迴向很好,如果不迴向,一生起瞋心善根就會毀掉,所以要迴向。雖然在發心初期能這樣做也可以,但這也是利益自己的念頭。就像你擁有的一個物品,如果不給別人,就會被搶,所以在未搶之前先給別人,這種發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面上利益別人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利益,並不是大乘菩薩的作法。所以,我們應無條件地迴向眾生。 調整好以後,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眾生。不能只管自己成佛的事,發心等自己成佛後再利益眾生。成佛後利益眾生理所當然,並不希奇,因為佛具有這種能力。作為一介凡夫,如果現在就能利益眾生是很了不起的。自己尚受縛於輪迴,有可能墮入地獄、餓鬼之道,卻不考慮這些後果,將利益眾生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是難能可貴的發心。 歸根結底,有了前面的見解,才會有後面的修法以及利益眾生的發心和行為,這一系列是前後連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結 果 暫時得登地,也就是見道的果,見道後,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說,間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脫,就應該這樣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難,我們卻要將此作為努力的方向。否則,離大乘的門都很遠,更不用說大乘的具體修法,距登地、大幻化網、大圓滿等更是有天地之遙。如果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沒有大圓滿等法,距離成佛的路也不是很遠。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卻缺少真正利益眾生的方法;有些人聽了很多大乘法,卻欠缺慈悲心;有的人聽了大乘法以後,雖然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明白成佛後可以度很多眾生,但想成佛的念頭卻總是不能產生。可見,智慧和發心二者不可偏廢,只有智悲雙運,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備這些見解、修法、行為,從此以後就是名副其實的大乘修行人。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都是煩惱深重的凡夫,如果只是考慮眾生,自己解脫的事怎麼辦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專門去經營,在利益眾生的過程當中,自己的解脫也會自然而然地成就。 經書中也有記載,無始以來,凡夫一直在為一己私利而奔波、勞碌,至今卻仍然在輪迴的旋渦中掙扎、盤旋。除了了無止期的痛苦,一無所獲。生生世世在如水車般的輪迴中來來往往、上上下下。釋迦牟尼佛等諸佛,則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雜念,只考慮別人,卻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擔心、操勞的。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只要願意做,你就會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見。萬法都是由因緣產生的,調遣因緣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創立或規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專利。這些都是人做出來的東西,即使是末法時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這樣很好,卻放不下,這就是沒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在剛學佛時很好,無論是對眾生的慈悲心、還是對三寶的信心都很堅定,修法也很精進,如果照這樣下去,很有希望。後來卻越學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幾年以後,當初的慈悲心、出離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兩個外加行沒有修好,這是另外一個沒有成就的原因。這種情況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漢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強調一些形式,追逐大圓滿、大手印等一些很好聽的名詞,沒有去抓根。想避免這些問題,就要從人身難得開始,將基礎打牢。只有在堅實的基礎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樓。 經書中有一個比喻:一個犯人在充滿寒冷、黑暗的監獄中,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到外面曬太陽,這就比喻我們現在這一生就是感受陽光的時刻,以前一直在漫長的幽暗中承受著嚴寒的煎熬。將我們關進囹圄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就是從無始以來到今天時刻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我執。我執,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現在在外面曬太陽的美好時光不知會延續到何時,一旦結束就將回到無盡的黑暗裡,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見陽光。此時如果有一個辦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陰冷恐怖的監獄中,就應該想方設法逃出去。因為如果不抓住機會,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苦難,面對這一切現狀,他怎麼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們應清醒地知道,輪迴不是一個好地方,之所以現在我們感受不夠強烈,是因為這是我們在整個輪迴當中最圓滿的時候,平時雖然有一些痛苦,但與地獄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別。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這樣,但卻自欺欺人地不考慮這些問題,將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安心地享受轉瞬即逝的光明。這樣坐以待斃,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嗎?要不要回去,機會不是掌握在所謂造物主、萬能神手中,而是在每個人手裡。主要看你做不做,什麼時候做,如果明日復明日,一直往後拖,將大好的時光白白蹉跎,最後就沒有機會在等待你了。若不將眼光放遠,不想辦法改變即將面臨危險的現狀,實在可悲可歎。 經書中還有一個比喻:在很高的懸崖上有一棵野生的果樹。一個人用一隻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懸崖外的身體,一隻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兩隻老鼠輪流吃著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現在放棄水果,是有辦法爬上去而不墮懸崖的,但這個人卻對這些熟視無睹,仍毫不在乎地吃著水果。這兩隻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們的年齡,水果就表示世間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這「兩隻老鼠」將維繫我們生命的「草」,每過十二個小時就吃掉一根,直至生命終止,絕對不會停息。屬於我們的「草」每天都在減少,當「草」徹底消失的時候,我們就一定會墜入萬丈深淵。而貪婪的人卻不計後果,只在乎水果的鮮美滋味,一旦掉下去,將追悔莫及。所以,在現在有辦法可以不墮入輪迴深淵的當下,千萬不要為貪得一時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你們也許會想,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我也懂,但這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要去修、去做,沒有任何人給我們考試,我們也不需要為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上的功夫。今天如果你們講,也許可以講得更動聽。你們語言上沒有障礙,可以用一些優美的辭藻、華麗的修辭,將此內容包裝一下。但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不去實踐,等於說食數寶,是沒有價值的。 不要一開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從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開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沒有希望的。正如前面所講的一樣,上師告訴弟子:「你也將會死!我也將會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師也是這樣告訴我的。我也是這樣修的,其他沒有什麼。」說得很簡單,實際上這裡面有很深奧的涵義。不修這個,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沒有用。 阿底峽尊者一脈相傳的噶當派弟子們,是以修無常等而著稱於西藏的。雖然這些法非常基礎,他們卻窮其一生專心致志地修這些法,而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當然本來大圓滿他們也沒有,他們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們不是很強調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作為修行的內容,卻成為了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認為這些是沒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不辨龍蛇的愚昧見解。不修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薩道,就不要停留在語言上,要落實到行為上,要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修行人。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5:41:04 -- 三 個 差 別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今天作一個簡單的開示,在這個開示裡並沒有你們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新鮮東西,都是以前講過的:第一是佛教和外道的差別;第二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第三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這三個問題說起來比較簡單,但不一定人人都十分清楚。對一個想修持正法的人來說,就有必要先了解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無論平時行善的時候也好、打坐的時候也好,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抉擇就會帶來差異懸殊的結果,所以有必要講一講。 第一、外道和佛教的差別 如果從廣的角度來講,外道和佛教的見解、修法、行為都不一樣,最後獲得的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皈依三寶的稱為佛教,不願皈依三寶並具有其他信仰的稱為外道。 外道雖然也講了一些空性,但是,他們講不出緣起性空的空性。他們所講的空性,只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顯空無別的空性。比如說,有些外道也說,現在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那些東西是如幻如夢的。但是,他們講的大部分空性,都是不承認現象的單空,這既非龍樹菩薩等所講的單空,也非無著菩薩等所講的明空無別的空性。他們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如同人的頭上沒有角之類的空性,佛教並不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空性。外道講的空性就是這麼簡單。 這是正規的外道,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那些外道的見解。後來伊斯蘭教侵入印度,那爛陀寺和木札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毀壞,有些佛教的教證、理證逐漸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現在的外道經典裡也摻雜了很多佛教的東西。但無論如何,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外道能夠抉擇人無我以上的空性。 總之,佛教與外道最重要、最關鍵的差別就是:佛教是皈依三寶的,外道是不皈依三寶的。 所以,想學佛首先就必須皈依三寶。佛教並不要求所有的眾生都皈依三寶,但如果要學佛、要修佛法,就要皈依三寶,不皈依三寶就是在門外、道外,就不能稱之為佛教徒。 第二、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 現在,無論是在漢地還是藏地,許多人都自詡為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經常放生、磕頭、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不錯,天天都在修法。但如果詳細地觀察他們為什麼而修這些法,就會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人,其修法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現世的利益,如:健康、長壽等等,或為了消除一些壽障等現世的災難。還有的是因懼怕三惡道(地獄、餓鬼、旁生道)的苦難,而希望自己下一世不墮惡趣,得到人天果報。凡具有以上這些發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屬於世間法。 我們不能以為:燒香、磕頭等是世間法,而聽聞大中觀或大圓滿等就是出世間法。因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並不是依外相而區分的。 比如向三寶供燈,在同樣的供養對境、同樣的供養物、同樣的供養人的情況下,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世間的圓滿,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或者來世得到人天的福報,這樣的供燈就是世間法;反之,如果具備了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解脫,而不是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這樣的供燈就是出世間法。衡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就是以是否具備出離心為標準的。 大圓滿本身是出世間法,可是修大圓滿或聽大圓滿的時候,由於發心的緣故,就有可能把它變成世間法。譬如說:僅僅為了得到一些現世或後世的利益而聽大圓滿或修大圓滿,當此法進入我們的心相續時,它就不是出世間的法,更不是大乘的法。那是什麼呢?就是世間法,這叫作「世間法的大圓滿」。 放生是什麼法呢?那也要看你的發心。即便不是為了得到現世的健康、長壽等等,而是為了得到後世的人天果報,或是避免一些後世的災難,如不墮地獄等三惡道而放生,這種放生也只能成為世間法;如果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從輪迴中得到解脫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成了出世間的小乘法;如果是為了拔濟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是大乘的出世間法;如果在此基礎上有一些密宗的見解,這種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審慎思維,並反躬自問,我放生放了那麼多年,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為了自利?如果是為了一切眾生得到佛果而放生,那就可以成為大乘法。如果放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長壽,或者下一世轉世為人並且健康長壽,或者自己往生淨土的話,那這個放生看起來似乎是利益眾生,實際上卻是在利益自己。 其他修法也應當這樣觀察。比如到學院或是到其他地方去領受灌頂、聽聞佛法,這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呢?和剛才講的一樣,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或是為了逃避一些現世或後世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聽聞修持的話,就同樣是世間法。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目的沒有離開世間的發心,所以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一切都是世間法。 什麼叫作出世間法?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哪裡?出世間法包括大乘和小乘。即使小乘的修行,也必須要有出離心。有了真正的出離心,並在此基礎上行善,這種修法就叫作出世間法。 「出離」這兩個字的涵義是什麼?「出」,就是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也就是說,要對世間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戀,並很清楚地意識到三界六道輪迴的痛苦本質,這叫作「出」;「離」就是希求解脫。「出家」中的「出」也是這層含義。「家」是指世間,並不是走出家門、穿上出家僧裝就表示出家,而是要對輪迴生起真正的厭離心。 在家人學佛、修出離心也是一樣,就是要對世間的事物沒有任何貪圖之心,這叫作「出」。這個「出」外道也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也不願意在六道中輪迴,也希望解脫,但這不叫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還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見解是什麼呢?就是首先要意識到輪迴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戀輪迴,並努力去尋求解脫、走向解脫。但是,與此同時必須要有解脫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沒有智慧地尋求解脫,並不是完整的出離心。出離心的解脫智慧包括小乘的四諦法門,精通四諦之後,才算具備了完整的出離心。 具備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後,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將成為出世間的法。《俱舍論》裡講,從有了出離心以後,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處「入道」的意思是指進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 出離心很重要。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是苦、因果不虛這些外加行,對增上出離心有很大的幫助。但現在很多所謂的佛教徒,卻不願意修加行,特別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些外加行,直接就想修大圓滿、大手印等法。這樣的人,在藏地的出家人裡也有,但在漢地的居士裡更多。大圓滿、大手印當然是很好的法,但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根器呢?自己現在的心相續調整好了沒有?如果沒有調整好的話,那麼大圓滿、大手印是不可能修起來的。 調整的方法又是什麼呢?就是修人身難得等修法。對這些修法,我們絕不能等閒視之。阿底峽尊者及以前藏地很多專門修行的高僧大德,他們當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難得和無常,最後還是同樣獲得了成就。前輩們已經為我們作出了最好的表率,我們就應當追隨他們的足跡。那些不願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邁得很高的人,他們離解脫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關山阻隔一般,永久難以抵達。 曾經有一位大成就者,當他的一個弟子將要離開的時候,就到上師面前,祈請傳一個更殊勝的竅訣。上師說:我並沒有什麼更殊勝的竅訣。弟子將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了以後,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師就握著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說:「你也將會死的!我也將會死的!這個問題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師給我講的也是這個法,我修的也就是這個法,我的上師也沒有再給我講什麼,我也沒有修過其他什麼,這就是竅訣,你回去認真修持吧!」 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你也會死,我也會死。這個不爭的事實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時卻似乎遺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深入細緻地思維一下這個修法,否則,什麼結果也修不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肯定在修出世間法,修的是五加行,這怎麼不是出世間法呢?五加行本來是出世間的法,而且是大乘的法,但是,在你修持的當下,自相續中是以何等見解來修持的呢?雖然為現世的健康長壽等而修五加行的可能性比較小,但為了後世不墮地獄而修五加行的可能還是有的。如果沒有尋求解脫的發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間法,而根本不是出世間法。這樣一來,修五加行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念咒、磕大頭是很累的,但如果修出來的不是密法,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成了世間法,就非常令人惋惜。 我們都在法王如意寶前接受過灌頂,看過很多珍貴的書,這非常不容易。如果讓它變成世間法,與解脫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以後即使會得到一些世間的福報,滿足我們鼠目寸光的世間願望,但與解脫卻沒有緣分,這豈不是很可惜嗎?所以,一定要重視「人身難得」,不能白白地耗盡人生而不求解脫。欲求解脫,就一定要從出離心著手;如果沒有出離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獲得解脫的出世間法,這個特別特別重要。在出離心的前提下才能講菩提心,沒有如理生起出離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第三、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是什麼呢?就是有沒有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說: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諸行動卻並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並自詡為是大圓滿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時,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時候,尊者忽然說道:「今天,在印度的一個修喜金剛的修行者,已經墮入了聲聞的滅定(滅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維都間斷。從世間的角度來說,就是進入了一種很清淨的狀態,並在此狀態中保持很長時間)。」尊者的弟子就說:「修喜金剛的行者,有可能落入聲聞的滅定嗎?這是什麼原因呢?」尊者說:「喜金剛本來是無上密法,但他沒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從而墮入此滅定。」所以,判斷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間的法還是世間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發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這些法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利益眾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僅僅是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現世利益。這樣的放生能不能達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夠達到。但是,這樣的放生不屬於大乘的法。因為,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利益眾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很多人都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問他「為什麼修五加行呢?」「不修五加行,大圓滿的正行就修不起來」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聽大圓滿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來,這樣的回答是對的。但如果繼續追問:「如果修不成大圓滿或聽不到大圓滿法,又會怎樣呢?」「如果是這樣,就不容易解脫了。」「解脫了又怎麼樣呢?」「解脫以後,我就沒有痛苦、沒有煩惱了。」 如果是這樣的發心,則在這種修法裡面根本沒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裡所講的菩提心又在哪裡呢?你修的所謂菩提心,只不過是一個十萬遍的數量而已,自己心相續中的菩提心卻沒有真實生起。雖然修的是發菩提心的法,但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這樣一來,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為你的菩提心已經完全喪失。 所以,我們在修法的時候要認真地觀察自己的相續,並嚴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眾生,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為了自己。簡單地說,凡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修行,無論所修的法本身多麼殊勝,都只能成為小乘的修法。 如果絲毫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此基礎上去修行的話,哪怕念一句佛號、磕一個頭,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們聽了很多法,在很多方面也都明白,今天如果讓你講你也能講得頭頭是道,但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卻寥若晨星。 本來出家人修行的進步、收穫應當遠遠超過在家人,因為相對來說(不是絕對的),出家人的煩惱要少一些,他們捨棄了很多容易生起煩惱的對境,不會被很多世間的事情所纏繞與侵擾,但出家人裡面修行不盡人意的也不乏其數。 很多人都認為,作為在家人,是很難突破世間重圍而專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難獲得解脫。但在如今這個社會裡,我們是有辦法修行、有辦法成就、也有辦法解脫的,關鍵就要看你發心是否真切、正見是否具足。 雖然《普賢上師言教》裡講,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本來就是相違,本來就是矛盾的,因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間的事情去修行,這種機會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將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處理一些家務事或其他世間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處理這些事,當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難以做到。釋迦牟尼佛對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裡面同樣也有很多成就者。不僅以前有,現在也有。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呢?比如說,雖然平時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時你可以發慈悲心、出離心,這兩個是一點都不矛盾的。平時做一些世間的事情,雖然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但我們也有辦法將它變成是利益眾生的事。 比如說,吃一頓飯究竟是善?是惡?還是不善不惡的無記法呢?如果在不傷害眾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飯本身是無記法。但是在《俱舍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一個人吃完這頓飯,將肚子填飽了以後是為了去殺生、去參戰、去行騙等等,以這樣的目的而吃飯,那吃這頓飯就是造作惡業;如果一個人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吃飽以後去聽法、去放生、去行善,那這個吃飯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攝持,那麼吃這頓飯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飯的時候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沒有去想吃完飯以後去殺生、去放生等等,那這樣的吃飯就是不善不惡,所以叫作無記。 再比如說工作掙錢,為什麼要掙錢?如果掙錢是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間法。如果是要拿這些錢去幹一些壞事,即使現在還沒做,這樣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惡業。如果沒什麼其他的想法,只是為了吃飯、生存,這是不善不惡,是無記法。所以,雖然行為相同,卻因為當前的發心不同而有善惡業之區別。 如果自己願意做的話,行持善法還是很容易的,怎麼做都可以。自己不願意做的話,即使天天給你講大圓滿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聽,明天也聽,永遠都不去實修,是沒有用的,講了也沒有太大意義。聞法很有意義,通過聞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聽了很多卻不去實踐,這樣又有什麼意義呢?只能得到一些聞法的功德而已,其他的功德是沒有的,在法的實修上也沒有什麼收穫,今年是這個樣子,明年還是這樣,乃至死亡的時候也是這樣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話,僅僅吃一頓飯,都能成為解脫之因。其他類似的修法都是一樣。所以,務必要發菩提心。 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心,為此必須要放棄兩個東西,第一是對世間的貪著,也就是留戀輪迴、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圖。為什麼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們以後所有的修行都將變成世間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所以一定要放下。 現在為了生存還是要做一些世間的事,儘管這些暫時沒有辦法放下,但只是權宜之計。如果有從現在起逐漸走向解脫的想法,那就是已經有了出離心,這樣,第一個需要放棄的基本上放下來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畢竟我們都是凡夫,貪著世間圓滿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來,決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講的那樣,無論是修大乘還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為了解脫,有了這樣的想法,真實的出離心就可以逐漸地生起來。 第二個必須要放棄的,是只願利益自己的想法。這種念頭必須要放下來,如果放不下,做世間的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間的法,也是為了自己,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跨進大乘的門,永遠都在大乘的門外徘徊。自己認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還是抱著自利的發心,就根本沒有趨入大乘的軌道,更談不上是修密法了,所以,我們要放下僅僅利益自己的心。 這樣做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從無始以來,我們流轉輪迴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與我們緊緊相隨,現在讓我們放下根深蒂固的積習,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話,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不做也可以,但你就沒有辦法修密法,沒有辦法修大乘法,你就只能修小乘的法,這個非常重要。這些加行的修法,本來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礎。 一說是基礎,很多人就認為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別重要。這樣就理解錯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佛法中,所謂基礎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現在很多藏地、漢地的修法者,包括出家人在內,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遠都不能離開的修法,絕不是修完一次兩次就不用再修了。現在很多人修加行僅僅是在強調數量,而不是強調質量,即使質量達到了要求也還是要修,永遠不能停歇。這些修法名義上叫前行、加行,沒有冠之以正行之名,實際上卻都是正行。所以,願意解脫,就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願意解脫,那又另當別論了。 很多人都有這類問題,加行是用功修了,但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數量。所以,修密法也好、修五加行也好,做普通的工作也好,我們都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發心是怎樣的。 現在到漢地來的活佛也多,今天這裡有灌頂,就跑到這個地方去,明天那裡有灌頂,又跑到那個地方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灌了頂以後馬上就可以成佛了;還有的認為灌了頂以後肯定就很了不起,從而飄飄然起來。一方面灌頂是很了不起,但是當灌頂流入我們心田的時候,它又變成什麼了呢?大多數都變成了世間法。這種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漢地就更為嚴重。很多出世間的法,本來是非常好的,都當做世間法來修,真令人痛惜!我們每天修法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麼圓滿,如果所修的這點法也都變成世間法,又怎麼能不讓人哀歎呢?! 以上所講的,不能把它僅僅當做知識來對待。我不是在給你們介紹佛教裡面的文化,而是在講修行的要點──什麼是修行,修行的時候該怎麼做。不是介紹出離心是什麼、菩提心是什麼,這個你們已經聽了很多。但是,在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做到了沒有?做到的恐怕還是很少。如果對世間的貪著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號也好、堪布的名號也好,或者自稱是居士也好,都僅僅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脖子上掛一串念珠是沒有用的。如果具有這些正知、正見,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無所謂。 因為你有了非常好的發心,那就是如同剛才所講的,連吃飯都可以成為大乘的修法,其他的更不用說了。所以一定要觀察,現在我們是修世間法的人?還是修出世間法的人?現在我們是修大乘法的人?還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時刻提起正念、觀照內心,才談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沒有這樣做,修行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假如讓我們必須按照佛經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內都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各盡所能地去做,只要能做還是有很大利益。 我們也許常有這樣的念頭:雖然實際上我不太願意發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發心。因為如果不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為大乘法。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這一世沒有真實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峽尊者所說,這一世發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贍部洲那麼大世界的眾生,他就可以變成這樣的一位大菩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因果從來都是不錯亂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怎樣區分造作與不造作呢?比如說,你非常渴的時候想喝水,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時候,其他人卻勉強你喝,你雖然喝了,但不是出於發自內心的願望而喝的,這就叫作造作。 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今生就這樣荒廢,等到下一世,誰都沒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沒有把握再能聽大乘的佛法,沒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僅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強調實際的、內心的修法,這不論對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這樣,即使我們沒有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應該是出世間的法、是大乘的法,這已經很不錯了。 你們當中很多人都已經修了五加行,那剛才講的必須放棄的兩點,放下了沒有?放下也有很多層次,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還是不錯的。以前沒有修五加行的時候,總是以自利為主,自從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開始增上,那就可以說有了收穫。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後,內心還跟以前一模一樣,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體現在哪裡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種說法,如果認真修習,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穫,一天比一天進步;中等的修行者,每個月有收穫;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穫。對照自己仔細地觀察,在家人沒有大的收穫還能夠理解,因為他們還要處理很多世間瑣事,但我們是出家人,沒有大的收穫就應當自慚形穢了。 如果好好修,經過長期的串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利益眾生的念頭。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正知正見,剛才講的要放棄的兩點要逐漸地放棄,然後好好地去發菩提心。這是對一個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5:44:23 -- 菩 提 心 的 修 法 ─ 2007年於杭州開示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講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釀吉欽布奏旦涅密襄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松內門蘭欽波鄂嘉達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巴嘎達鄂燦吐契密多 讚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敦巴突傑堅拉恰擦洛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內慶日沃再愛香康素 自大聖境五臺山 蔣華圖吉津拉意拉門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迭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究多巴頗瓦津吉洛 證悟意傳求加持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講廣一點,內容就比較多,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只是給大家略說。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觀菩提心,時間最少是半個小時,可是我當時比較忙,沒有詳細講怎麼樣觀修,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比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來之後,想一想「我今天要幫助眾生、利益眾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觀到勝義菩提心的空性方面去了,這種現象最近比較多,所以我今天簡單介紹一下觀修方法。 一、觀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學過《入行論》等大乘論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當中,菩提心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沒有修成菩提心,一切顯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先一定要了解菩提心。 但光是了解還不夠,現在很多人對佛法只了解就滿足了,其實學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是不相同的。我們相信佛法,叫信佛法;字面上知道一點理論,這叫學佛法;不但是相信、知道,而且實際行動中真的去做,這叫修佛法。這幾個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說,我們首先不知道某個企業,後來通過各種方法,相信有這個企業的存在,這叫信;然後了解它的建築、規模、設施,這叫做學;最後掌握企業從開業到發展的整個狀況,自己在行動中去運作,就叫修。 有些人根本不信佛教;有些稍微信一點;有些信一點,也學一點,但從來沒有修過,實際上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要修佛法,將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再三串習,再三修持。很多人字面上知道菩提心,剛才有些居士也背了《入行論》第一品,功德真是非常大,但你們修了沒有呢?沒有修的話,佛法的力量體現不出來。所以,信佛法不行,學佛法也不行,一定要修佛法,否則自己臨死時可能一點也用不上。有些人理論上講得天花亂墜,自相續卻與佛法背道而馳,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修持。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一定要修菩提心。 我們平時所修的法是大乘還是小乘,完全取決於是否有菩提心。我以前也提過多次,比如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詞上面不分大乘和小乘,以出離心來攝持,就成了小乘的念佛法門;以菩提心來攝持,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門。在佛面前磕頭、供燈,也不分大乘和小乘,此善根成為什麼樣的善根,根本決定於自己的心態。譬如三個人今天在佛像前供燈、燒香、磕頭,一個人是為了今生的利益,求佛保佑家庭平安、生意興隆;一個人想自己獲得解脫;一個人是為了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而發願。表面上看來,三個都是供三盞燈、點三支香、磕三個頭,功德似乎一模一樣,可是由於不同的三種發心,相應就有了世間、小乘和大乘三種功德。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每個人需要發菩提心。 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恰美仁波切說過:「密宗的即生成就,是以菩提心為因,密宗的方便方法為緣。」可見,藏傳佛教的即生成就,離不開菩提心。同樣,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和禪宗,也離不開菩提心。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經典中,離開菩提心的大乘法門,絕對是找不到的。不能說「正因為我是禪宗的,正因為我是淨土宗的,這個法肯定是大乘」,要知道,之所以說是大乘,必須以菩提心來攝持。故大家先要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知道了以後,自己才會願意去修。 二、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具體怎麼樣修呢?這個竅訣非常多,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巴楚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堪布阿瓊(巴楚仁波切的傳承弟子,大圓滿虹身成就者)的《大圓滿前行筆記》、恰美仁波切的《山法》及阿底峽尊者的教言中,都講到了修菩提心的竅訣。我今天將這幾個結合起來,大致給大家介紹一下。 菩提心,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獲得無上佛果的一種發心。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簡單,行住坐臥、吃飯走路,以利他心來攝持就成了菩提心;有人認為菩提心非常困難,只有等明心見性或證悟空性以後才可以生起。實際上,這兩個都是墮入一種極端。我們不能認為菩提心太簡單,隨便哪個凡夫人都能修得起來;也不能認為太難了,因為很多高僧大德都明確說過,即使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境界,也可以產生菩提心,故大家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1、菩提心的前行:四無量心 (註) 你們早上起來之後,先要從四無量心開始修。所謂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為什麼稱之為「無量」呢?因為修這四種心,功德無量,福報也無量,沒有大的心量,沒辦法修持,所以叫無量心。 本來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最初應該從慈心開始修,但是按照巴楚仁波切的竅訣,如果首先沒有修成捨心,那麼慈心與悲心就會偏墮一方,達不到完全清淨,所以最先要從捨心開始修。 所謂的捨無量心,是指斷除對怨敵的瞋恨、對親友的貪愛而對一切眾生無有親疏的平等心。許多人對親人很關心,親人遇到一點麻煩,就全力以赴地去幫助,而怨敵如果遇到困難,不但不幫助,反而心裡樂滋滋的,大叫「活該」。有了這種心態,相續中有沒有真正的菩提心呢?沒有! 儘管凡夫人無法根除這種習氣,但起碼也要盡量去做,看到任何一個眾生遇到困難時,應當有幫助之心。對親友不要特別貪執,對怨敵也不要特別憎恨,這兩個若能完全平等,就叫做捨無量心。 正式觀修的時候,應該將親人觀在左側,怨敵觀在右側(這是堪布阿瓊的竅訣,與《前行》的觀想方法不同)。以普通人的習慣,如果敵人坐在這一邊,母親坐在那一邊,他會面朝母親而背向敵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敵人有意見,對母親有貪執。但在修菩提心時,一定要將這二者同等對待。因為眾生無始以來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這一點有豐富的教證和理證,噶當派的阿底峽尊者,在講七種教言的前三種──知母、念恩、報恩時,對此分析得相當透徹。 任何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剛開始很多人有點想不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其實在這個世間上,不可能的事情非常多,只要你通過再三辯論、再三思維,逐漸逐漸會接受的。若能明白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那為何對怨敵有憎恨心呢?這都是未經觀察所造成的。事實上,眾生與自己的親疏關係不定,如今被當作親友的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許多都是曾加害過自己的仇人。 從前,國王赤松德贊(文殊菩薩的化身)的女兒蓮明公主,十七歲就突然離開了人世。國王見到蓮花生大師時,問道:「我這個公主也算是一個很有福報的人,因為她轉生為我的女兒,並有幸遇見了您等猶如真佛般的大智者,可是為什麼她的壽命如此之短呢?」 蓮花生大師回答說:「其實,你這位公主並不是因為福報而投生為你的女兒,而是她前世跟你有仇怨。往昔我們修建夏絨卡繡大塔時,蓮明公主在那時為一隻毒蜂,它叮在你的肩上,你無意之中把它打死了,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你的女兒。」 同理,我們現在恨之入骨的怨敵,甚至隨意殺害的旁生,往昔也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中講過一個事實:南京有個養驢的人家,主婦生下一個兒子,不久即去世,死後墮入畜道為驢,且轉生於原來家中。多年後的一日,其子令驢背糧食回家,由於驢已衰老,行走極為緩慢,遂遭鞭子狠狠抽打,直至皮破出血。這天晚上,驢托夢給兒子說:「你不要這樣狠心打我,我就是你的生身母親,因過去偷你父親四兩銀子,今生變驢來還債。現在債已還清,我也已經脫苦,所以才能托夢於你。」兒子從夢中驚醒,非常後悔,從此善待此驢,不再使用。 還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個屠夫,買了一頭大肥豬,想把這頭豬牽去宰殺。說來也奇怪,不但自己牽它不動,就是請很多人去牽,它也紋絲不動。大家正在無計可施時,文殊菩薩示現一個普通人對屠夫說:「你如此勞心費力也無濟於事,不如讓我來試試。」屠夫聽了很歡喜,以為這個人力大無比。豈料此人並不去牽它,只是輕輕呼喚它的名字,豬就欣然移動身軀,隨之而去。這時,那個屠夫卻放下屠刀,泫然而泣,因他聽到的名字不是別人,正是他已去世的父親。 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都承認一切眾生當過父母,包括自己的怨敵和所殺害的眾生。我們沒有宿命通,並不能現見這一點,但是通過學習,應該對親人不生貪心,對怨敵不生瞋心,這兩個基本上平起平坐時,捨無量心就修出來了。 其實,我們執著的範圍是可以擴大的。打個比方說,兩隊進行比賽時,如果是家庭與家庭之間,我會希望我這一家要贏;如果是村子與村子之間,我就想我們村要贏;如果是杭州與北京比賽,那麼我所執就在杭州上了;如果中國與美國比賽,執著的範圍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執著是虛幻無實的,如果真正去觀察,敵人也是我的,父母也是我的,道理上完全可以打平。到了這樣的境界時,看見敵人不會有害心,看見親人不會有貪著,貪瞋的對境都是平等的。 當然,開始修會有一定的困難,但若修了一兩個月,明顯的效果就可以出來了。 然後修悲無量心。悲無量心是願三界輪迴的所有眾生,全部都離開痛苦。我剛才也講了,一切眾生都當過父母,知道這一點叫「知母」;其次要憶念恩德,他們當父母時,賜予我身體和生命,給予我財產及學習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機會,所以父母的恩德非常大,我一定要「念恩」;了知上述道理後,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就是要「報恩」。 報答恩德,對我們佛教徒來講非常重要。有些人認為出家就是不孝,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從佛傳中也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對父母非常感恩,與世人不同的是,佛的報恩方式更勝一籌。佛陀當年證道之後,曾回迦毗羅衛國為父親宣說佛法,並上三十三天為母說法。淨飯王圓寂時,阿難以佛的堂弟身份,請求為伯父扶棺;羅睺羅以淨飯王的長孫身份,要求為祖父扶棺。佛陀對兩人的請求予以婉拒,說:「你們的孝行非常可嘉,然而為給末法時代的眾生示範,今日必須由我親為父王扶棺,以免一般人以為出家不問父母之事。」結果佛陀親扶靈柩,步行直到火葬之處。 在漢傳佛教中,順治皇帝的國師玉琳國師,就曾接母親到寺中侍養。他將別人供養自己的錢分作五份:一份供佛,一份印法本,一份奉養母親,一份自己受用,一份與眾結緣。黃檗禪師說過:「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若不生天,諸佛妄言。」這樣的行孝,一般人以為不孝,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修悲無量心時,不用觀旁邊的怨敵和父母,只需以母親為所緣境,唯一對她觀修,然後慢慢推至沒有關係的眾生、自己的怨敵,範圍擴大到一個國家、兩個國家……最後對一切眾生普遍觀修。這樣,悲心自然可以生得起來。 悲心和慈心的修法,也可通過呼吸修持自他交換。即觀想眾生的痛苦、惡業、不愉快,以氣體的形狀吸入自己身體,自己代受三界眾生的一切痛苦,這是悲無量心;觀想自己的快樂、善業、福報等,以氣體的形狀呼出,融入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快樂,這是慈無量心。 其實這個很簡單,如果短暫的時間中一直這樣修,功德是非常大的。有了慈心,邪魔外道也不能摧毀,堪為世間的應供處;有了悲心,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具足了。因此,你們修菩提心實在困難的話,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先修慈悲心。 2、菩提心的正行 四無量心若修得好,修菩提心就不會太難。前面的修法若沒有成功,即使你遇到一個眾生或者緣所有眾生的總相,暫時生起一點菩提心,但遇到關係不好的人或其他旁生時,以菩提心來對待是很困難的。 有些人雖然發了菩提心,可是實際行動中,自己的母親生病了,馬上把她送到醫院,錢全部拿出來付醫藥費;而素不相識的人生病了,一分錢都捨不得花;怨恨的敵人生病了,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就是因為捨無量心沒有修好,如果修好了,縱然你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果位,徹頭徹尾是個凡夫人,但在你的修行境界中,父母跟其他眾生也不會有任何差別。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有些人稍微學一點佛,就整天講神通、開天眼,「我看到這個,我看到那個」,經常都是說這些,沒有必要!我們的境界真的很低,看見一個可憐的眾生時,只是會想「他多可憐啊」,根本不會像對待母親那樣去幫助,因此我們離大乘還差得非常遠。當然,也不要把佛教看成是神話,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永遠也修不成,永遠也沒有機會」,不要這樣歧視自己,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殊勝的因緣。 修菩提心之前,打好四無量心的基礎很重要,修的時候還要具備兩個條件:願眾生離開痛苦、願眾生獲得佛果。光是看眾生很可憐,想要幫助他,是不是菩提心也不好說,因為菩提心必須要「緣佛果」。什麼叫緣佛果呢?就是願眾生獲得佛的果位,遠離三界的所有痛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自己心甘情願做任何事情。 佛陀在《教王經》中,將菩提心的學處講得非常清楚,經云:「對自他一切善根進行隨喜,之後迴向發願,是願菩提心的學處;盡心盡力地行持六度萬行,是行菩提心的學處。」因此,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境界很高,我們不要說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也修得不好。但即便如此,還是要修,哪怕修十分鐘,功德也是不可思議。有些人每天早上起來時,什麼都不觀想,光閉著眼是沒有用的。現在初學者最需要的是修自他交換和知母念恩等教言,若能反反覆覆修持,菩提心肯定會生起來的! 希望你們以後每天至少要修一修菩提心。其實這沒什麼不會修的,通過呼吸來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七八十歲的老菩薩都能做到,而這種功德,是任何一種功德都比不上的。現在的佛教界中,有些人對神通很感興趣,一提到菩提心就不太重視。這種做法不太好。以前的大天比丘有八大共同成就,天眼等統統具足,正因為具足這些,最後他造的業也非常可怕。所以,大家不要希求外相上的東西,應該在心地上下一番功夫。 如果有了菩提心,罪業再大也可以消除;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懺悔也收效甚微。恰美仁波切有個比喻說,鐵丸子雖然很小很小,但放在水裡會沉下去,同樣,若沒有菩提心攝持,罪業儘管微不足道,卻可以讓你墮落惡趣。空心的鐵管雖然很大很大,但放在水裡會浮起來,同樣,儘管你造的業非常可怕,可是若有菩提心,那麼不會墮下去。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比喻。 你們大城市裡的人,不管是吃肉也好、殺生也好,從小到現在可能造了很多惡業,現在沒有懺悔的話,未來的命運如何非常難說。因果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無論你信不信,只要播下了種子,果肯定會出現的,只不過自己不發現而已。如果你因不發現就隨便造業,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為。大家得到了這麼好的人身,遇到了這麼殊勝的佛法,應以菩提心來攝持修行,倘若錯失良機,的的確確非常可惜! 我經常發自內心地想:「今生幸好遇到了法王如意寶這樣真正指示解脫道路的上師,同時又遇到了這麼好的正法,否則在茫茫人海中,假如遇到一些邪知識和邪法,自心很可能隨外境而轉,結果陷得越來越深,最後不可救藥。」 你們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千萬不要浪費人身,一定要學習佛法、行持善法。尤其在行持善法時,切忌追求表面形象,理應切實地觀想佛陀、修菩提心。哪怕只修五分鐘的菩提心,形象上的功德也不及其萬分之一。菩提心的功德誰都了知,但如果沒有觀想、沒有行持,對自己也不會有絲毫利益。 菩提心的具體修法,《大圓滿前行》、《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當中也有。沒有什麼不會的,一定能修得起來。做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會有困難,比如修一間房子,挖地基、搞設計,很多方面非常麻煩,但是打好基礎之後,進展就會比較順利。同樣,任何修行在起步時,心態還沒有調整過來,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很多人覺得困難重重,但只要真正去修,就不會有那麼大困難。 我們學哪個教派都一樣,凡是釋迦牟尼佛的法教,都要先發菩提心,中間積累資糧,最後成就佛果。宗派方面是不分的,不要認為「我是這個上師的弟子,我是學那個教派的,可能不需要修菩提心」。自己欺騙自己是沒有用的,別人欺騙你也沒辦法,但若自己欺騙自己,這個世界上誰會救你呢? 你們現在有殊勝的緣分,還是要多學一點,認認真真去修菩提心,不然會像遇到如意寶卻沒有使用一樣,非常遺憾。但願大家能生起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繼續努力之後,一旦生起了遠離一切戲論的勝義菩提心,那個時候,度化眾生的事業自然而然會興盛的。 附: 問:通過呼吸修自他交換,我有一個顧慮:很多大德因發菩提心代眾生受苦,身體變得比較差,我們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師言:肯定不會的。很多大德身體不好,也不一定是菩提心觀得太多了。菩提心的力量和功德非常大,而且這種呼吸法,是一種竅訣性的修法。 退一步說,即使你身體不好,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只要能減輕眾生的痛苦和惡業,我們應該心甘情願代受,身體不好也可以。 但實際上,因為你觀得太多,以致身體爬不起來了,不會有這種狀況! 問:如果身體不好,請上師加持,上師會不會痛呢? 師言:上師肯定不會痛的,因為上師沒有造惡業。 每個人所得的病,一種是前世殺害眾生的果報,還有一種是今生中偶爾四大不調。上師一加持,病就跑到上師身上,這種現象應該沒有。不然的話,我們去醫院讓醫生治療,病全部跑到醫生身上,那所有的醫生都不敢看病了。 作為上師,他是祈求三寶的加持,讓你遠離相續中的邪魔干擾或四大不調。有些通過加持可以去掉,而有些因前世殺害眾生,今生必須通過身體的痛苦來償還,上師作了加持也不一定馬上見效。但不管怎麼樣,給上師不會添麻煩的,盡量讓他加持吧! 問: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圓滿前行》中說,有位上師能代狗受挨打之苦? 師言:是啊,這個有點嚴重啊!(眾笑) 在我們藏傳佛教中,修菩提心的時候,確實有將眾生痛苦自己代受的竅訣。《前行》中也講過,阿底峽尊者的上師仁慈瑜伽,可以把狗的痛苦自己代受。有這方面能力的話,他自己會不會特別痛呢?在顯現上,他可能會說「啊喲喲,很痛啊」,實際上有了這樣的能力,就不會痛。這一點,看過《釋迦牟尼佛廣傳》便會清楚。 接受別人的痛苦,對有能力的上師而言,是非常輕易的事情,只不過是將眾生的痛苦歸為己有,這也是諸佛菩薩在修道中的一種現象。因此,上師顯現上可能會痛,但不會有麻煩的。 問:四無量心本是獲得梵天果位的因,但現在看來,它是菩提心的前行,是成佛的因。這個界限是怎麼分的? 師言:四無量心也叫「四梵住」,這在《俱舍論》中講得比較廣。梵天認為三界輪迴的眾生都是他的子女,而我們發大乘菩提心時,也是觀所有眾生為自己的父母,這個地方有相似之處。但是按照小乘的觀點,梵天並沒有讓眾生獲得佛果的心態。因此,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梵天所緣的眾生是無量無邊的,因為他當時認為三界眾生是自己的子女,故希望他們都獲得快樂,這樣的發心還是有一定功德。但真正的菩提心已經超出了四梵住,儘管她也有四無量心,但與四梵住不同的就是──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 註:四無量心若想廣修,則慈、悲、喜、捨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可只修慈心和悲心;若想最略,只修悲心即可,其他的已包含其中。此處只講了捨心和悲心的修法,修慈心、喜心的竅訣,可參閱《大圓滿前行》或《大圓滿心性休息》。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5:46:38 -- 本尊在藏文稱為「宜淡(yidam)」,意思是「心中的誓言」,而這誓言包括承擔和本尊有關的事業。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在房間裡擺設藥師佛唐卡,或供奉很多藥師佛的佛像,每日持誦藥師咒,甚至把整部藥師經都背下來了,那並不能算是依止藥師佛為本尊。依止本尊必須有皈依發心的基礎。-- 「菩提心妙寶,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轉,輾轉更增勝。」有些大乘法說的是成就菩提因,有些說的是菩提果,有些則是菩提道──成就菩提的方法,但是,根、道、果一切法都不離菩提心,一切都唯有修持菩提心。大乘或密乘的一切甚深儀軌,及息、增、懷、誅一切事業,都必須有菩提心為基礎。遍知具義一切法皆須配合菩提心。 積福、招福等祈求此生圓滿的修持本身,雖然不是成就遍知的法門,但若能融合菩提心的大乘知見,則能幫助我們成就遍知的果位。總之,一個法門是否能成就遍知,完全要看它是否具有菩提心的基礎。只有空性觀而沒有菩提心的法門,不能算是大乘法門。我們要一起修持三天的藥師法也是一樣。 就現前而言,修持藥師佛能得長壽無病;就究竟而言,修持藥師法門能達遍知果位。但是,唯有配合菩提心的修持,藥師法才能稱得上是大乘法門。 ─ 大寶法王噶瑪巴 ─ 無始以來的深重罪業都是以自私而造,從今天開始改變自心,一切都要利他,這樣才能破我執而消罪業。不要只想自己個人懺罪,要想這個世界的無量眾生,罪業都異常深重,如果罪業有體相,盡虛空都無法容納,而三惡趣眾生的罪業更是深重的無法形容。所以要發大心,代一切眾生消業、為整個世界消業而虔誦金剛薩埵心咒。大乘的修行不是為自己一個人修,永遠都是和一切眾生一起修,每次修都要心中關照一切眾生。這樣修和不發菩提心只為自己修,功德相差很遠,其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5:47:32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08.pdf http://211.72.163.194/pdf/09.pdf http://211.72.163.194/pdf/10.pdf 入菩薩行論廣釋 寂天菩薩 造頌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廣釋 著論之因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第二品:懺悔罪業 第三品:持守菩提心 第四品:不放逸 第五品:護正知 第六品:安忍 第七品:精進 第八品:靜慮 第九品:智慧 第十品:迴向 佛於多劫深思惟 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 順利能獲最勝樂 菩提心如劫末火 剎那能毀諸重罪 智者彌勒諭善財 彼心利益無限量 ─《入菩薩行論》─ 各位現在正在聽聞《入菩薩行論》,這是一部非常大且甚深的論著,請各位絕對不要輕視它。如果想要從輪迴中解脫成佛,想要自心續中去除業及煩惱的話,就必須要按照《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內容,依著經部及諸佛的教法來修持,如果放棄了《入菩薩行論》來修持的話,是沒有辦法修持好的。 ─ 堪布貢噶旺秋仁波切 ─ 《入行論》所述是大乘佛法精髓,為遣除眾生的痛苦而廣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真實修法。作者也是得到文殊本尊的攝受,親證諸法實相的大乘菩薩,理所當然是正論,而且是佛教史上的曠世巨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6 上午 05:48:26 -- 寂天菩薩 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跡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西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跡,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跡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跡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Ra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麽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産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份,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抛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刹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刮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抛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跡的萬分之一而已。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10 上午 03:10:13 -- 如 何 學 密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講一講如何學密。作為修學密宗的人,在從發心到成佛的一系列過程中,為了讓自己的修行能夠如理如法,就應該按照以下次第進行修持: 一、學密的基礎──出離心和菩提心 我們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講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學密的基礎,為什麼在這裡還要反覆強調呢?因為,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過這兩關,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勞無益的。只有在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巴楚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圓滿,時間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以泥封門謝客,斷絕所有外界往來的情況下,卻因缺少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足以讓我們警醒:如果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圓滿,卻不一定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極為重要。 很多人因為缺少這些知識,只知道密宗殊勝無比,就好高騖遠,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頂,不亦樂乎地修習密宗,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不能歸咎於密宗,而是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學密的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所有的無上密宗都十分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時,一旦離開空性見和慈悲心,即使能將佛像觀想得一清二楚,也毫無意義。同樣,正如經書所言,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誦了上億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離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沒有修好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懂得生、圓次第的情況下,盲目地念誦一些本尊的修法儀軌,以圖獲得收效。於此必須提醒諸位,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顯宗、密宗都一致認為,一切萬法都隨發心而定。《開啟修心門扉》中也講過,如果某人是為了今生(圓滿)而修行、放生、供僧、供佛……,即使這一世能如願以償,其結果也不過如此;如果因前世業力而未能如願,這些善行也不會引發絲毫出世間果報。因為在修行之時,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解脫、度眾、成佛等等,而僅僅是為得到今生今世的幸福快樂,既然其發心已經如此明朗,那麼其所做善業又怎麼可能變成解脫之因呢?決不可能。 經書裡也有這樣的比喻:有一個人被飢餓所逼,正萬般無奈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假如不立即進食,幾分鐘後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這時,如果讓他到國王的寶庫中去取寶,他首先應該選擇什麼呢?絕對是食物。因為,寶庫中的其他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無法解決瀕臨餓死的困境。對此時此刻的他來說,價值昂貴的金銀珠寶是毫無用處的。同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雖然極為殊勝,但對沒有基礎的人而言卻太高深了。目前,我們暫時還不需要生圓次第的修法,當務之急,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還有一個比喻:古代東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牆,必須經過城門方可進入城內。假如此城只有一個門,再無其他入城門徑,每一個想進城的人就必須通過此門。城裡有很多人家,一旦進城之後,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此門,便只能徘徊於城外,永遠無法進入城內。這個比喻說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趨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門路,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後,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法,便可隨意選擇。但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想修成這些法,無異於螳臂擋車,實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舉。 所以,現在我們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圓滿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首先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因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故而要反覆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心別無他途,唯有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麼是劃分有無出離心的界線呢?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解脫的心念,日日夜夜從不間斷,才叫生起出離心。這個標準比較高,薄地凡夫一時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暫時只能提出一種較低層次的出離心衡量標準: 沒有出離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更高的追求;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脫!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說一千道一萬,總而言之,學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離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們不講菩提心的具體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學密之人必須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認為,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灌頂,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為在三戒中,下下是上上的基礎,即別解脫戒是菩薩戒的基礎,沒有別解脫戒就沒有菩薩戒;菩薩戒是密乘戒的基礎,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學菩提心在密宗裡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即使念誦了十多億的本尊心咒,如果發心和修法不正確,來世就可能會立即變成厲鬼或邪魔之類具備神力的眾生。此外,能將本尊、特別是忿怒本尊觀想得如同睜眼所見一般清楚的人,也有可能得到類似結果。現在,有些人動輒便觀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咒,以詛咒或降伏他人,這些都是不對的。通常一般人不會投生為厲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卻有可能這樣墮落。然而,證悟空性者或發菩提心者絕不可能有如此下場。由此可見,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離開菩提心和空性見的。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內涵的偉大和必要,這是僅僅通過聞思所感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能認識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可修可不修,關鍵問題是出離心和菩提心。要知道,即使沒有證悟大圓滿,沒有念誦上億本尊心咒,修生起次第觀想不清楚,都不會有人說我們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離心和菩提心,那我們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詢問船夫:「你懂不懂數學?」「我不懂!?」「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又問:「那麼,你懂不懂哲學呢?」「還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命!」行至河中間時,船出了故障,船夫就問學者:「你會不會游泳?」「我不會!!」「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船夫不無遺憾地說。 同樣,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很重要! 二、密法修習次第 在修好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密宗的修法。榮森班智達是寧瑪巴一位傑出的成就者,他將學密者從開始發心到最後獲得成就的過程分成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依止密宗金剛上師。因為密法是不能通過看書而僅僅從字面上去領會的。比如,密宗續部的專有名詞一般人根本無法了知其含義;又如,密宗為了使外道不至於盜法,而在很多續部中故意打亂修法順序,後修的在前,先修的在後,如果沒有上師的引導,私自按照書上的次第去盲修瞎煉,其後果將不堪設想。世人皆知,哪怕顯宗的修法,也要依靠上師的指導才能學修,更何況殊勝的無上密法呢?所以,第一步是依止金剛上師。現在,有些居士在沒有上師引導的情況下,私自閱讀密宗法本,擅自依照法本修學,這是極端錯誤的行為。最終結果,他不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且有盜法的罪過。 對金剛上師的要求,在《大圓滿心性休息》、《普賢上師言教》以及有關金剛上師的開示中講得十分清楚。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師之前,能仔細參閱這些法本。 第二個階段,是入密宗壇城接受灌頂。依照以前的密法規程,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四個層次,是根據受灌頂者的根基而分開傳授的,受者能夠修到什麼程度,就授予相應程度的灌頂,決不輕易違越次第。 時過境遷,現在無上密宗的灌頂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頂。雖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體裁衣,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適合的灌頂。目前,在灌頂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漢地。因為此前已經做過有關灌頂的開示,在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也有相關的內容,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第三個階段,是接受密宗戒律。實際上,灌頂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但榮森班智達將它分成了兩部分,首先是進入密宗的壇城,其次是受密乘戒。 受密乘戒之前,必須了解密乘戒的內容,再抉擇是否接受。也就是說,在接受灌頂之前,準備接受者首先必須拿到戒本,詳細閱讀與灌頂相應的密乘戒,並在確認自己能做到的前提下,才能接受灌頂,否則就不能接受。 戒律都是這樣。比如受居士戒,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能守持哪幾條戒,就受哪幾條戒。菩薩戒也是可以選擇的,鈍根者只需受持一條願菩提心,其他的可以暫時不受;中等根機者可以受無著菩薩著作中所講的四條根本戒(分開有八條),其餘的可待將來再受;利根眾生則可以受持龍樹菩薩所講的二十條根本戒(也可以說十八條)。密乘戒也是一樣。只有量力而行,才是護持淨戒的必要保證。 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很多的授灌頂者在灌頂時,並不太強調密乘戒,求灌頂者也根本不知道在灌頂背後還有密乘戒的要求,都滿以為灌頂結束之後,就萬事大吉。其實,灌頂之後最難做到的,就是密乘戒。 第四個階段是聞思,這是極其關鍵的步驟。首先要學習密宗特殊的見解,然後再進一步學習密宗的具體修法。 第五個階段,是學成後到靜處修行。 以上是榮森班智達所講的學密的五個步驟。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五個階段──修行,也即學習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三、略談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 1、生起次第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淨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淨的。 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淨的。怎樣的清淨呢?彌勒五論中的《經莊嚴論》裡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後,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淨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淨刹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象、非常清淨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於分別念的範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顯宗認為:要想真實感受這一切,只有通過首先發菩提心,依顯宗的修法長劫修煉,積累無數資糧,證達無我空性,達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現前萬法本來清淨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現見本來清淨的境界。為什麼密宗能辦到,而顯宗卻不能辦到呢?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說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淨,就應當自淨其心。心淨,則外境清淨,修行至心淨之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淨。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釋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沒有清淨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反問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淨的,但凡夫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刹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淨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淨的!於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刹土一樣,十分清淨莊嚴。 之後,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淨」的說法,可見本來清淨的觀點,並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榮森班智達講過,雖然在小乘經典裡,也有釋迦牟尼佛如何發心、成佛,以及諸多菩薩如何修行、成道、度化眾生的記載,但因為缺少相應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無法成就諸佛菩薩的果位。 同樣,雖然顯宗也談到了世界本來清淨,卻無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親身感受到這種境界。但密宗就有更直截了當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萬法本來清淨之後,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淨的現象逐漸消失,而深切體會到這種清淨。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達到其最高頂點:在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外面的一切自然顯現為佛的清淨刹土,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現量看到的境界。 為什麼要修生起次第呢?因為,我們凡夫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觸所及,都執為不清淨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淨,那也無可奈何。但實際上,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既然是清淨的,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令這種清淨快速顯現呢?如上所述,顯宗沒有這種方法,而密宗卻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義就在於此。 2、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夠現量看到一切外境皆為佛的壇城。但是,如果不能證悟空性,又會執著佛的壇城為實有。這時,雖然一切外境顯現為清淨,但這種對清淨的執著,與對不清淨的執著一樣都是執著,所以仍然要斷除。如何斷除呢?這就需要借助於圓滿次第的修法。 圓滿次第可以分為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格魯派和薩迦派大多數圓滿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圓滿次第,也就是氣脈明點的修法,如時輪金剛中的氣脈明點修法。 修氣脈明點為什麼能證悟空性呢?米滂仁波切在時輪金剛的解釋中講過,假如在頭一點不疼的時候觀想頭痛,在觀想一兩天之後,頭肯定會真的痛起來,這是一種心的作用,但見效不是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頭,那麼在木棍落在頭上的瞬間,立刻就會有頭痛的感受。 這個比喻說明,雖然可以用顯宗《入中論》、《中論》裡的推理方法來推翻我執,但是進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從凡夫修到真正證悟空性的一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祇劫(無數大劫),這是一個漫長得連天文數字都無法表述的時間概念。 然而在密宗裡,卻可以通過修氣脈明點,快速地證悟空性。為何能夠快速證悟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肉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通過對氣脈明點的調節,就可以使心發生決定性的改變。 在觀修生起次第時,確實可以見到一切外境、眾生皆為佛的壇城。通過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以後,雖然佛的壇城依舊存在,卻能了達這一切並不是實有,而是如夢如幻的。這就是修圓滿次第的意義所在。 無相圓滿次第主要是指大圓滿,《時輪金剛》等續部中也有一部分。無相圓滿次第是指不借助於觀想以及修氣脈明點,而直接證悟空性的修法。它與顯宗的證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講,顯宗就如觀想頭痛,僅能依靠推理來證悟空性。而密宗,特別是大圓滿,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剛剛發菩提心、剛剛進入密乘不久,不必經歷無數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內,就可以去感受、體會空性。顯宗的空性是理論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卻是切身的體會,所以進步神速。 大圓滿中既包含了無相圓滿次第,也含攝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圓滿的生起次第不是通過觀想佛像,從外面看到本尊壇城,而是藉由禪定,從內心向外發出佛的壇城。這是沒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純淨的一種佛的壇城。 觀想唐卡雖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淨的顯現,但還是有造作的成分,因為唐卡畢竟是人畫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較亮、下半部分較暗,並以此唐卡為對境而作觀想。當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所顯現的本尊或者壇城也會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這說明,這種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雖然有造作,但它卻能控制我們對不清淨的執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並不乾淨,終究要被洗掉,但我們卻可以用它來洗淨雙手。同樣,這種生起次第雖然有造作,但造作的東西也可以推翻許多不清淨的現象,所以暫時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圓滿卻不是這樣。修大圓滿時,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觀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永遠離不開空性,也永遠離不開現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時,現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發出來,那便是純潔而無有造作的佛之壇城。大圓滿沒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後卻達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勝的目的。所以,大圓滿修法涵蓋了一切生圓次第的修法。 以上內容,介紹了生圓次第的概念。雖然密宗各大派別的修法異彩紛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歸納於生圓次第的修法當中。 以上所講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為環境、時間等各種因素,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後,直接進入大圓滿的修法。因為大圓滿法,並不是專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像你們這樣的居士,在加行基礎打好之後都可以修,你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大圓滿。 四、生圓次第與顯宗修行的差別 顯宗沒有生圓次第的修法,雖然其所抵達的最終境界與密宗一樣,但因為缺少這些見解與方便,所以其修行的效果與進展與密宗有著很大區別。經書上講過,顯宗從發心到證得一地,最上等根基的人也需要一個阿僧祇劫。但實際上,即使是顯宗的修行者,也不會需要那麼長時間,因為菩薩修到一定層次後,有種種方便法門,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積累眾多資糧,在資糧道、加行道中,層次越高,能力越大,於一刹那間便能積累不可計數的資糧。即便如此,顯宗從發心到一地,還是需要很長時間。而密宗卻不是這樣,如果已經完全成就了學密的利根法器,則加行道只需六個月,資糧道也不會很長,在顯宗無法企及的時間內,就能到達一地。雖然顯宗不承認這一點,但無數事例可以證明,密宗修法的確有著顯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顯宗和密宗的差別在什麼時候就可以消失呢?如果學顯宗的人,證悟了顯宗的第一地,實際上也就證悟了密宗。因為在第一地之後,顯密是毫無分別、一味一體的。所謂密宗的特點,只存在於資糧道和加行道,也即沒有登地之前。 也就是說,在沒有登地之前,顯密確實有很大差別,但在登地以後,就沒有差別了。例如,在顯宗裡沒有金剛身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其修法,這是密宗特有的一個修法。密宗認為,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清淨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清淨的因素,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因素,使它趨於成熟,在它成熟的同時,有漏的肉體就會逐漸消失,當它完全消失以後,肉身就轉換為金剛身。金剛身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風的影響。 然而,證悟一地的顯宗修行者,當他從一地的定中出來以後,立即就有了幻化身,也叫幻身或金剛身。雖然他沒有修過生起次第,但因為他證悟了光明,就會有幻化身。所以,在一地以上,顯密是沒有差別的。一地以上的顯宗修行者,最終也自然而然地趨入了密宗。 無垢光尊者、米滂仁波切等大部分人的觀點是:因為在登地之後,並不存在顯密之分,所以即使根基較差的修行人,在登地之後,也可進入密乘道。米滂仁波切等成就者甚至認為,如果快的話,顯宗的修行者在大資糧道時就會進入密宗。因為修大資糧道的人通過禪定,可以去諸佛刹土,在佛前聽法。在這些佛刹中,也有密宗修法的傳承,他可以因此而契入密宗。 顯密最終的果報有差別嗎?顯宗密宗都可以成佛,只是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別。至於最後的果位,雖然有人說有差別,但蓮花生大士等很多成就者都認為,其最終果報是沒有差別的,兩者同樣都可以成佛。 此外,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寧瑪派更強調虹身。幻化身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分別,清淨的幻化身和虹身是差不多的。如上所講,修大圓滿時雖然從未觀想過唐卡,但在其證悟到爐火純青之際,頓時就可以顯現出五方佛的壇城,這時便可見到一切外境都是清淨的現象,身體也開始逐漸變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帶到佛的果位,最後成為佛的報身。 密宗通過無相圓滿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證悟龍樹菩薩《中論》中所講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就可以證悟無著菩薩的《寶性論》和龍樹菩薩的《讚法界論》中的所有內容。以上簡略地介紹了密宗的一些修法及其意義。 有些人覺得密宗很神秘,這是因為對密宗的整個體系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假相。其實,密宗一點也不神秘,只是它的方法很特別、很快速、做起來比較容易而已。譬如,因小乘見解不是很高,所以比丘戒的戒條很多,比丘尼的更多,要做到任何一條細微的戒律也不違犯是很難的。為什麼比丘(尼)戒那麼嚴呢?這就與其見解有關。 菩薩戒就不同於小乘戒,因為其見解超勝於小乘,所以戒條就不是很多。因為,菩薩戒既要考慮自利,也要考慮利他,既然是利益眾生的動機,就沒有必要過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彈性,這樣才能更加游刃有餘地利益眾生。 在密宗裡,如果沒有證悟密宗的見解,就另當別論,如果已經證悟了,就不像顯宗的戒律那麼嚴,這也是與其見解密不可分的。所以,雖然密宗的修行輕而易舉,戒律也張弛有度,然而成就的速度卻是迅速快捷的,這就是密宗的特點。你們學密的機會不是很多,僅看一兩本書,並不一定能將密宗的全貌一覽無遺。所以此處提綱挈領,以簡略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密宗的修法,使大家對密宗有一個粗略的概念。 五、使修行抵達終點的順緣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具體修法這裡暫時不講。在具體修行時,首先不要操之過急,而倉卒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穩紮穩打地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特別是菩提心,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我覺得並不是很容易。我們學佛那麼長時間了,也比較精進,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圓滿世俗菩提心。顯而易見,菩提心的確是得之不易的。 發菩提心的頌詞念滿十萬遍,是否就意味著菩提心圓滿了呢?決非如此!念誦這個偈子雖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後到底有沒有菩提心,卻不能以此為準繩。 偶而生起「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念頭不難,但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這種理念卻並不容易。雖然平日打坐或平安無事時,我們也會真誠地發願: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但在最關鍵的時候,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卻不一定能看到「菩提心」。比如,在為了利益他人自己反要痛苦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猶豫不決,甚至退避三舍。此時此刻,我們的菩提心在哪裡呢?早就無影無蹤了。 作為菩薩,必須能夠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能做到嗎?有多少人敢面無愧色地拍胸保證?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出離心與菩提心,以為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法門。出離心與菩提心,就是凌駕於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大法。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引導弟子的時候,首先只為弟子傳出離心的修法,並告訴他們:「在這些修法之上,沒有任何更高的法,所以你們應當精勤修持。」弟子們也堅信這是唯一的解脫道,並嚴格依教奉行,最終修出了真實、穩固的出離心。 這時,上師又告訴弟子:「在出離心的上面,還有一種叫做菩提心的無上修法,你就去修菩提心吧。」作為本分的修行人,仍然會一絲不苟地依從上師教言,毫不遲疑、潛心專注地修菩提心,並最終修出了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最後,上師告訴弟子:「這些都是很好的,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空性,這個法修好以後就真正沒有再高的法了。」弟子於是又再依密宗或顯宗的修法而修空性。因為前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證悟空性也就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不玩弄技巧、不耍小聰明,視上師的一切教言為究竟的弟子,才能夠窺探到與上師智慧無二無別的奇妙風景。 也許有的自詡為上乘根基的人,會對這種作法不屑一顧,認為這是針對下等根基的迂迴之途,就自作主張,徑直趨入正行修法,修了幾年之後,不但沒有收穫,反而每況愈下,最終連原有的信心都喪失殆盡。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自以為是,不重視基礎的鋪墊。有些居士會自命不凡地說:「某某上師已經開許我不修加行,所以我不用修了。」於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道:這樣的所謂開許,就是開許你不走解脫道。如果不能得到最終的解脫,這樣的開許又有何意義呢? 從前色爾壩有個修行的地方,那裡有一位大圓滿成就者叫秋央讓珠上師,他引導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講究次第的。到他那裡已經三四年的人,還不能聽到他親自傳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為他們傳皈依及出離心等修法,並讓他們去實修。在出離心、菩提心修得非常紮實的時候,他才為其傳講大圓滿。 文革期間,由於他的弟子們具備了強烈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對世間事務也不感興趣,這樣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鬥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山洞裡堅持修行。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上師的弟子們都紛紛辭世,令人驚歎的是,幾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雖然這一切,無不歸功於秋央上師的不共加持力,但與他老人家注重基礎的引導方法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如果上師們只是一味地傳講高深法要,居士們也是千方百計地想盡快得到灌頂,以便翻閱只有灌頂之後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內容後,仍是永無饜足地追求所謂「更高」的法要,卻將基礎修法棄置不顧。這種棄本逐末的作法,無異於緣木求魚。最終結果,只會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出離心和菩提心,是與證悟空性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良伴,我們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要知道,只有從出離心和菩提心出發,才能抵達究竟實相的終點!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9/1/14 上午 06:39:33 --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我們仍然不講什麼密法、大圓滿等等,還是講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內容。也許你們中的很多人會有點失望:「唉!又講出離心,我都聽膩了,沒有什麼值得聽的。」但我認為:對我們這種人來說,出離心比任何修法都重要,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空性的修法、大圓滿的修法很重要,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若按照它的程序去作,則會有所成就。如果程序、次第亂了套,就不會有什麼結果。同樣的,佛法的修法也不能亂了套,所以,我們有必要繼續鞏固基礎,更何況有些人甚至連基礎都沒有打好。基礎都沒有打好的話,就更不存在什麼鞏固不鞏固的問題了,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反反覆覆地講出離心。 難道反覆地講就會有出離心了嗎?不是。講了以後還是要去修。等大家基本上有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以後,才可以講其他的法。有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是由其他人去判斷,就是由我們自己去判斷。 講法和聽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大家能有一點進步和收穫。如果沒有收穫的話,講再多也沒有用,因此,我還是講一些基礎的知識。 今天我們講的題目,就是「如何作一個標準的居士」。你們也許認為:「喔!這個很簡單,我都作了七、八年、十幾年的居士了,這有什麼好講的?」但是,雖然當了七、八年、十幾年的居士,究竟是不是標準的居士,這就不好說了。所以,今天我們就簡單地講講「如何當居士」。 梵文的居士一詞,讀作「烏巴薩嘎」。中文翻譯為「鄔波塞迦」或「優婆塞」,二者實際上是一樣的。「鄔波塞迦」是什麼意思呢?「鄔波」就是親近、接近,或者恭敬的意思;「塞迦」的意思是善業、善法、善。翻譯為中文,就是親近事。本來「事」的意思很廣,包括事業、事務等等,但此處是指善法、善事。居士的意思,就是接近、親近善法。善法究竟是什麼呢?從小乘的觀點來看,是指阿羅漢。居士就是親近阿羅漢──還沒有成為阿羅漢,是一個預備的阿羅漢。換言之,在座的各位應該是預備阿羅漢了。但我們有沒有預備,那還得看看夠不夠標準,夠不夠資格。如果是一個具格的居士,那就是一個預備阿羅漢。 預備阿羅漢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我們就從三個方面簡單地談一談:第一個是居士的見解;第二個是居士的修法;第三個是居士的行為。有了見解、修法、行為之後,自然就有了果。小乘的果就是阿羅漢;大乘的果就是成佛。我們今天不講果,只是簡單地講講居士的見解、修法和行為。 一、居士的見解 居士的見解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最低的見解 最低層次的見解,就是需要有世間的正見。世間正見有兩點:第一、深信輪迴。即深信輪迴、前生、後世都是存在的;第二、深信因果。這兩個叫做世間的正見。從見解的方面來說,這兩個就是標準居士的最低見解。如果具備了這兩個世間正見,就可以說我們在見解方面已經達到了最低層次的標準。 雖然這是最低層次的見解,但佛也說了:任何人具有這樣的世間正見,則此人於千世中不墮惡趣。千世是什麼概念呢?現在就是我們的第一世,然後第二世、第三世……一直乃至千世。這是佛親口說的,所以很重要,它是我們整個修行見解的基礎。 1、深信輪迴 生命輪迴是佛教當中的一個極為特殊的課題,雖然其他宗教也曾提到,但都不及佛教那麼完整。在輪迴方面,佛教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學說,所以,在居士的標準見解中,第一個就是深信輪迴。關於這方面我不多講,雖然我們以前並沒有專題性地講過輪迴,但世間也有很多有關前世今生方面的書籍,你們可以參考。今天,我們就簡單地談一下輪迴。 首先我們談談,人死了以後是什麼樣的狀況?從外表上看,人死了就是一具屍體,沒有呼吸、沒有心跳,所以,醫學上判斷死亡的標準,就是心臟不跳動,沒有脈搏,沒有呼吸。但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些只是最初步的死亡階段,還不是真正的死亡。人活著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的呼吸、心跳。死亡開始的時候,首先消失的就是這些,但實際上他還沒有死亡,有些人在心跳停止了以後,還可以繼續活兩天、三天、四天。以醫學的觀點來看,在大腦細胞死亡以後,人就沒有辦法再活了,但這個說法已經被推翻了。被誰推翻的呢?並不是經由辯論推翻的,而是被一些現實的、活生生的東西推翻的。 什麼東西具有這麼大的說服力呢?就是讓自然界或者讓事實說話,這是最具說服力的。因為很多人「死」了以後,經過兩、三天又甦醒了,雖然醫學上界定的所有死亡標準都具備了,但「亡者」還是復活了。現在這種情形到處都有,其實佛經上面早就記載了,包括顯宗、密宗都描述過這種情形。 在世俗人的心目中,死亡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其實不然,人死了以後還要經過很多很複雜的過程,我曾經簡單地講過一個「中陰的訣竅」,再進一步講的話,就是密宗的「中陰解脫」,這個我們暫時不講。我今天想讓大家知道的,就是在人死了以後,他的意識還會繼續下去。 在沒有身體支撐的情況下,人的精神或者意識永遠都不可能獨立。即使在中陰的時候,都有一個意形身──就像作夢時候的身體一樣。 人死了以後,肉體和意識就分開了,那個時候,在亡者的肉體上立即就分出一個身體,一個非常透明的身體──意形身。它是意識的載體,眾生在中陰漂泊直到投生之間,一直依靠這個身體。投生的時候,不論投生為畜生還是人,意身和意識二者都會一齊前往,所以,前世的很多信息就會帶到後世去。 現在這種情形到處都有,最近我也看見過幾個例子,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如果沒有證據,我們也不會說,我們絕不可能瞎編一個故事來騙眾生。佛教徒是最客觀、最實事求是的。包括佛所說的話,如果不符合現實,文殊菩薩、無著菩薩等論師都會加以解釋,說明這不是佛的真正的意思。當然,佛不可能有錯誤,這些不了義的話都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權巧之說。既然佛的話都要這樣解釋,我們就更不可能無中生有,瞎編亂造一個故事來欺騙眾生。 一次,在某縣城附近,有一個判了死刑準備槍斃的犯人,正押往刑場的路上,不料刑車發生故障而不得不停了下來。 當時,附近一所寺院的活佛和一個女人正好路過,看到了這個死刑犯──他被綁在車上,旁邊還有很多士兵。那個人看了看他們兩個,然後笑一笑。 不久,這個女人懷孕了,幾個月後生下一個小孩。小孩一生下來,腦後無緣無故就有一個傷疤,別人一用手指去碰,小孩就會痛得大哭。當這個小孩長到二、三歲剛剛會說話的時候,他就說出那個死刑犯的名字,並說自己就是那個人。他自幼就非常怕警察。現在這個小孩長大了,他的後腦勺已經沒有傷疤,但這一塊頭髮卻是白色的,到現在都是這樣。對於前世的很多事情,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前世特徵移轉到後世的例子,在國外也有很多。國外出現這種情況時,很多人就會到警察局去查前世那個人的檔案──被槍斃時子彈射擊到哪個部位等等,這些全部有紀錄。核對以後,一個個都被證實了。 前世槍斃時身上留下的傷口,為什麼會移轉到後世的身上去呢?關於這個問題,全世界只有佛法才能夠解釋清楚,其他無論是宗教也好,哲學也好,科學更不行,沒有一個學說能夠說得清楚。大家都知道,研究一個課題,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必須要有個交代,否則不敢去作這個實驗。很多的科學、哲學在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只能擱置一邊不管。因為很多研究者知道說不清楚、解釋不清楚,一定會失敗,所以他們不敢追究下去。 佛教怎麼解釋這種現象呢?很簡單。現世肉體上面的特殊標記,是通過前世死的時候出現的意形身這個載體,而把很多前世的信息帶到下一世的。比如說,我們用無線電話的時候,發話人說的話是一段聲波,聲波可以轉換成電磁波,電磁波可以傳到對方的手機裡,又再把它轉成聲波。接聽者聽的時候,發話者講的所有訊號全部聽得一清二楚。這是誰傳過來的呢?在發話者與接聽者中間,有一個肉眼看不見,實際上卻存在的東西,是它在傳遞這些聲音。 意身不是血肉之軀,而是意識的產物,就像幻覺一樣。雖然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身體是最粗大的,但是,通過密宗的一些修法,可以讓這個身體變成跟意身差不多的身體。這種身體不會生病、沒有死亡……這就是密宗裡面講的金剛身。 我認為:用一些現代科學發現來解釋這些現象,可以解釋得比較清楚。比如說,我們現在眼睛看得到的光和物體是很粗大的。當這些光降到一定水平,或物體劃分為細小的微塵時,就成了不可見光或不可見的微粒,但實際上它是存在的。在這個宇宙當中,存在著很多不可見的東西,只是以前的人沒有發現而已。 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我們現在的身體沒有經過加工,是一個很粗糙的東西,有衰老、病痛、死亡……但是,一旦通過修法,這個身體也可以降到不可見的地步。這個問題今天不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中陰的身體。在前世與後世兩個肉身之間,依靠意身這個靈魂的載體,可以把前世的很多信息帶到後世,所以,前世身體上的很多東西都會在後世的身上出現。 最近我又看到另外一個例子:在某寺院附近有一個孩子,一生下來他的肺、氣管就有問題,呼吸的時候,氣管裡發出呼呼的聲音,屬於先天性的肺病。他今年才四歲,在他剛會說話的時候,他就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並說自己就是那個人。同時,小孩非常清楚地記得那個人生前的很多生活細節。 那個人是怎麼死的呢?他得了肺炎,就在醫院裡面死的。前世那個人得肺炎而亡,後世這個小孩又有先天性的肺病,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無因無緣是絕不可能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因有緣,無因無緣的巧合是最束手無策的解釋。說不通的時候只能說:這是巧合,這是偶然的現象,沒有什麼關聯。但這些並非巧合,都有一些因緣,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這些情況的發生也不是局限於藏地,如果僅僅發生在藏地,那就會說:喔!藏族全民信佛,這些事肯定是捏造出來的。事實並非如此。如今,連西方都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案例。現在我們不是凡事都效法西方嗎?再加上現今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能很輕易地得知全世界的訊息。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很輕率地用一句話就全盤否定──這是迷信、騙人的。事實上,現在這些問題的確令很多科學家感到頭痛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為《走進真實》的中文書,策劃者召集了全世界五十五位一流的科學家、哲學家、基因學家等等進行廣泛的研討,並作了一個系列電視報導。其中就提到了很多目前比較先進的概念,但講得不是很清楚。有很多科學家都對以前的很多說法表示懷疑,因為這類的例子、數據太多了,而且全是活生生的事例。科學講的不就是數據嘛!數據不僅僅來源於實驗室,在人們生活的周遭,處處充斥著數據。像前述的這些實例不也是數據嗎?我們理應把這些也納入研究的範圍。 以前我也說過,通過很多數據,現在我們愈發感覺到:佛的輪迴學說、宇宙觀或者世界觀,才真正是跨世紀的思想,它一直都遙遙領先於科學之前,從未曾落後過。今天我在這裡講,基本上大家都認同,但這不是僅僅讓佛教徒承認的,包括有良知的非佛教徒,也應當承認這一點。 當然,承認不承認是主觀的、個人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客觀的證據。既然國內外都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我們總不能都用一句「巧合」來搪塞吧?哪有這樣的巧合──後世的小孩不但身體上有特殊的標記,而且清清楚楚地記得前世那個人的很多其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生活細節。在全世界所有的學說、邏輯當中,只有佛能夠用生命輪迴的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所以,作為居士,首先要相信生命輪迴,這是居士的最低見解之一。 2、深信因果 佛告訴我們: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觀察因果,因為普通人觀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並會對因果產生懷疑從而導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見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有神通,雖然他們的神通有局限,不像佛那樣廣大、全面,但他們也有一些神通。這些外道通過有限的神通觀察到:一個一生當中都行善的人,死後卻墮入惡趣──地獄、餓鬼、旁生道。他們由此推知,因果是不存在的,如果因果存在,一生都在行善的人,死後就不會墮惡趣,所以,他們就生起邪見,認為因果不存在。有一部佛經專門講外道的這些錯誤。他們究竟犯了什麼錯誤呢? 以前我們就講過:因果不是今天作,明天就成熟;或者是這一生把種子播下去,下一世就成熟。因果中間有可能會間隔很長很長的時間,即使有神通的人,也只能知道一個片段,而不能完全了知因果。如果通過其他的方法來觀察,就更加困難了。一般人只能間接地了解因果,想要直接去了解的話,除非是有很深廣的神通。 如此說來,我們是不是沒有辦法證明輪迴、因果的存在了?辦法是有的。比如說,科學家要研究一個很細微的粒子,他首先需要一個電子顯微鏡之類的儀器,光靠眼睛是沒有辦法的。同樣,法稱菩薩在因明的《釋量論》中就講到:在觀察因果的時候,由於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見因果的存在,所以,我們首先就得依靠佛的語言。但佛可不可靠呢?佛說的會不會有什麼漏洞呢?因此,我們首先要證實佛說的絕不可能有錯誤。具體的證明過程,在《釋量論》、《量理寶藏論》裡面都有。 因明裡面講了很多很多推理的方法,但最關鍵的核心,就是要證明佛說的話是可靠的。如果我們佛教徒都認為:喔!佛說了算,佛說了不需要觀察的話,那就沒有必要讀那麼厚的一本書了。 因明裡面沒有信仰的成分,就是針對一個完全不相信佛的人(當然在文化層次上肯定要有一定的水平),面對面、實事求是地討論若干問題。因明裡面的「因」,就是指證據或者數據。因明就講因和數據,不講信仰。通過一步步的推導,最後證實──佛說的不會有問題,不會有錯誤。只不過在有些時候,針對某一類眾生的想法,佛也會說一些適應他們的話,這是由聞法者千差萬別的文化背景、思想狀況等等所導致的,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法。佛自己也說:你們不能認為經書裡面的內容百分之百都是正確的,有些不符合現實,是我故意這樣講的。 除此之外,佛真正說的了義之法,即使到現在都找不出任何瑕疵。多數現代人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科學等各方面的進步和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有沒有發現佛說的話裡有任何一個錯誤?沒有。佛的人生觀、世界觀等等,一直都走在科學的前端。科學和佛法相比,反而有一定的距離,至今仍遠遠落後於佛教。這不是我在信口開河,只要是公正的地方,無論任何一個場合,面對科學家也好、哲學家也好,我都敢說這種話。 雖然了解因果的最終方法是這樣,但我們也可以側面地去了解因果,比如說,同樣聰明的兩個人去做同樣的事情,有同樣的條件、同樣的關係,但結果一個人成功,另外一個人不成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很多人會說是巧合,但是不是巧合呢?佛說:任何一個事物的因,都有近因和遠因。遠因發生在久遠的時空,近因則發生在當下。 比如說,我們今天生病了,這個病的來源有可能是一萬年前或者幾千年前的某種原因,這個叫做遠因,我們看不見;近因則是現在我們不講究衛生,或者是飲食失當等種種客觀原因導致的。遠因和近因的結合,導致我們的生病。現代人往往只看近因,而忽略了遠因,所以很多事情都解釋不清楚,僅僅從物質方面解釋,就有很多事情現在沒有辦法證明。隨著科學的日趨發達,以前很多學者的理論,比如我們熟知的牛頓的很多理論都已經被推翻了。由於科技不斷地躍進,不少的學說都無法逃脫被超越、被推翻的命運,但為什麼千百年來獨有佛的學說屹立不動呢? 因為佛是證悟者,已經攀上智慧的圓滿頂峰,由制高點往下俯瞰、往下解釋這些事情,所以佛法就不需要什麼改革,也不會有什麼革命性的新發現,佛法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淘汰。科學等世間學說確實有這種需要,因為它是由低處往上走,從無到有、越來越好,一直都是往上發展的。第二個相信因果的主要依據就在於此。 除了佛的語言以外,是不是根本沒有辦法證明因果的存在呢?也不是。還是有的,但最主要的是,佛告訴我們,一個凡夫去觀察因果存不存在,他最後是得不到結論的。比如說,在沒有任何儀器──電子顯微鏡等等的情況下,想看看原子以下的粒子,比如說質子、中子、夸克等等到底存不存在,我們的眼睛能找到答案嗎?不可能的,反而,如果我們過度地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會認為:喔!我的眼睛看不見,哪有什麼質子、中子?哪有什麼微粒的運動?物體是靜止的,我明明看到它是不動的。哪有什麼運動的電子?這樣就想當然地否定了微粒及其運動的存在。西方哲學在二千多年當中一直有這種觀點,後來慢慢有了電子顯微鏡等等,利用這些科學儀器就可以看到事實的真相,所以很多人才相信了。當科學知識和常識發生衝突以後,科學必須通過儀器與研究成果把常識推翻,之後才能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見解。 同樣的,我們需要的不是儀器,而是邏輯與推理方式。因為現代人非常傲慢──過度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鼻子等器官和儀器。眼睛傳給自己的任何一個信息,都無條件地相信。眼睛說是白色,就認為是白色;眼睛說是紅色,就認為是紅色。問題就出在這個上面,這種思想把我們束縛了。我們一直都認為:我的眼睛看得見的才有,看不見的就沒有,就是神話故事。如此一來,我們的思想就得不到解放。 佛法也要用「解放思想」這個詞,誰要被解放呢?凡夫要被解放。因為凡夫過度地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所以看不到世界的真面目,看不到時空的真面目。現在我們要推翻的,就是自己的眼、耳、鼻、舌的見解,以及所有世俗間的見解。因為今天我們在講最低層次的因果,所以沒有必要講這麼深。現階段,我們就是要相信佛的話,相信因果是存在的。不能凡事都輕率地歸結:這個是巧合,那個也是巧合。反正自己說不清楚的,都是巧合。這樣一味地固執己見,就根本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近因和遠因,比如說,這個手錶的近因,是手錶製造廠工匠的手藝,但它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我們的意識,只有意識的習氣爆發的時候,才會出現手錶,這就是遠因。但我們只能看見它的近因。至於遠因,誰肯承認這個手錶是從我們的心裡產生的呢?如果一提到這個話,大家就認為是唯心主義。其實不是唯心主義,理由我以前講過了,今天就不再重複。 佛法跟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最大的差別,就是在任何一個問題上都要有強有力的、實實在在的證據或者數據,有了以後才可以接受,否則就不接受,所以,中國的有些老一輩學者曾經說過,我們對佛法的信任不是迷信,而是智信。說得很好──不是迷信是智信,由智慧產生的信心。 但基督教卻不是這樣,從它有史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證明上帝的存在,但基督教還是要求信徒必須無條件地相信。雖然愛因斯坦、費曼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都說了:科學沒有辦法推翻上帝的存在。但僅僅科學不能推翻就能成立了嗎?不是。你自己應該提出一個證據來說服人,人們才能相信;僅僅是科學不能推翻,就可以承認了嗎?當然不可能。這就是佛教與基督教不一樣的地方。 很多人覺得:平日念念佛,在觀音菩薩的聖誕日、佛的聖誕日,背著一個羅漢包到廟裡去燒燒香,手上戴一串佛珠,這就是居士了。我們心目當中的居士就是這樣的,實際上不是這樣。難道背一個黃色的羅漢包,手上戴一串念珠就是阿羅漢的預備了嗎?當然不是啦!要想變成阿羅漢的預備,就得從見解、修行、行為上全方位地與眾不同。所謂與眾不同,當然不是說我們已經是佛菩薩,而是說要跟一般的凡夫有所不同,至少在認知上有些不同,這才可以說是接近善事。這是居士最低最低的見解標準,再沒有辦法低了;再低的話,就沒有什麼見解了。 我們具不具備這些最低的見解呢?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問自己:第一個、我有沒有深信因果;第二個、我有沒有深信輪迴。如果沒有,就沒有居士的見解了。 佛說:見解就像人的眼睛;修法和行為就像人的腳。先用眼睛看,然後腳跟著走。如果眼睛看不見,那往哪裡走呢?怎麼樣走解脫道呢?解脫道在哪裡我們都看不見,就像盲人一樣,那怎麼走路呢?所以,沒有見解一切都免談。如果連最低的限度都達不到的話,就根本不是居士,至於修法就更談不上了。 佛法不像世間的知識,世間的知識不一定用得上。比如說,如果我們在大學裡讀一個專業,以後再改行的話,說不定整套知識都用不著了。佛法不是這樣,學到的就要去用,如果不用,學了也沒有價值,等於沒有學。我們講佛法,就是要講修行、見解上面的體會。如果要談有沒有進步,也要從實際的體會、實際的經驗上去觀察,這是很重要的。 (二)中等的見解 中等的見解是什麼?中等的見解就是中觀的空性。不是證悟中觀的空性,證悟當然更了不起。此處不是指證悟,而是指能夠了解、理解中觀空性。比如《中論》、《入中論》等中觀論著中講到的空性、無我,或者沒有那麼廣的,諸如我去年講過的米滂仁波切的《人無我的修法》、《法無我的修法》,還有《心經》等比較簡略的空性。如果有空性的見解,就是中等的居士見解。 所有的佛教術語,都有嚴格的意義。按照嚴格的梵文意義來解釋,「見解」不是指一個模糊的觀念,而必須要堅定不移、深信不疑。比如說,對無常有堅定不移的認識,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是無常,絕對是無常,沒有一個例外。有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才叫做見解。其他的概念都不叫見解,而只是一個概念。 總結一下剛才的內容,就是說:我們對輪迴有沒有堅定不移的認識?對因果有沒有堅定不移的認識?如果有的話,那我們至少具備了最低層的居士見解。如果不但具備這一點,而且在此基礎上對人無我、法無我、空性也有堅定不移的認識。雖然還沒有真正證悟,但深信不疑,認為任何一個物質都是空性的,這是不容置疑的。有這樣堅定不移的認識,就是空性的見解,也是中等的居士見解。 證悟和見解有什麼差別呢?佛教認為:坐禪時候體會到的感覺,一般不叫見解,而叫做證悟或者智慧──無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從禪定中出來以後,平時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有這個觀念或認識──毫無疑問,一定是空性,一定是無常,這一般不叫智慧,以智慧和見解來區分的話,就叫做見解。 證悟和見解我們都需要,如果不信因果,又怎麼會信因果不虛呢?如果不信輪迴,連輪迴自身都站不住腳了,還談什麼下一世、輪迴痛苦等等呢?都沒必要了。所以,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等等,都建立在此二者的基礎上。 中觀的證悟和見解也是這樣。如果能在坐禪的時候深深地體會到空性,就叫做證悟。 「體會到」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頭疼的時候,這個疼是什麼樣自己能親身感覺到,這不是書本上寫的──因為什麼神經、什麼細胞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樣的反應,就稱為疼──現在不需要書就完全能感受到痛,這就不叫見解,而叫證悟。從這個狀態當中出來以後,在我們的心裡還會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我現在沒有剛才的體會,但是,在我坐禪的時候,深深地體會到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現在我看到的這些東西就是空性。有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心,就叫做空性的見解。空性的見解與空性的智慧,這兩個要分清楚。 中等的居士見解,就需要有這樣的境界。大家有沒有?自己去觀察。如果中等的見解沒有,下等的見解也沒有,從佛法、修行上來說,就等於沒有眼睛;如果有下等的見解,雖然目前還沒有空性的見解,那就還沒有完全失明,我們的眼睛至少能看見一點東西,雖然不是看得很清楚,但是能看見一點點。 (三)上等的見解 上等的居士見解是什麼呢?就是光明如來藏和密宗的見解。密宗的見解我們暫時不講。密法認為:一定要有基礎才可以聽密法;沒有基礎,聽了也沒有用。所以就不講了,以後再說。 我去年講過的那些空性修法,我認為就是密宗的觀點、密宗的境界,至少是密宗境界的一部分。你們一定認為密宗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東西,一直要求我講密宗,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講密宗的話,到時候有可能你們會失望的。你們會發現原來也沒有什麼別的東西,以前講的那些就是密宗,只是改了一個名字而已,其他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你們自己不相信,沒有修;如果修的話,這個證悟就是密宗的證悟。如果有密宗的觀點或見解的話,這就是居士最高的境界,最高的見解。 沒有一本書裡分過什麼居士的下等見解、中等見解、上等見解,上、中、下是我分的。我為什麼這樣分呢?我是根據佛的一轉法輪、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核心內容來分的。 一轉法輪基本上講的是輪迴、因果等等,如果你們有這種見解,就是低層次的見解;二轉法輪主要講的是無我、空性,如果你們有無我、空性的見解,就是中等的見解;當然,密宗是所有佛法裡面最高的境界,證悟了密宗,再也沒有更高的境界了。 居士的這三種見解大家有沒有?你們一定要反省一下。如果沒有,那以後到底要不要當居士?想當的話,要怎麼樣當?憑什麼來當?這很重要。我們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內心──內在的修行、智慧等等來當居士。在外表上,我認為你們還是要和普通人一樣,不要脫離「群眾」。你們都要上班,單位上的同事怎麼樣,你們就怎麼樣。除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跟他們同流合污以外,其他方面盡量順應大眾,這樣別人可能會開心一點。如果整天背一個黃包包,拿一串念珠,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會讓別人避之唯恐不及,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在內在、精神上與眾不同就夠了。 以前很多人認為,精神是不值得考慮的,物質才是實實在在的,精神沒有什麼研究價值,從而忽略了精神。其實並非如此,在量子物理當中,精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你們翻一翻量子物理的書籍,看看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怎麼說的。我上個月見到一個美國博士,是在大學教佛學的。他說:當我怎麼講都講不通唯識宗的時候,我就跟學生說:「就是海森堡說的觀點」。海森堡的說法比較接近於唯識宗,但唯識宗並不等同於海森堡的觀點。 科學家們已經認同,越進入微觀世界,精神就越有地位。現在誰再像以前那樣說「精神算什麼,它只是大腦的產物」之類的話,就已經不可能再占據什麼統治地位了,所以,精神是最關鍵的。打個比方說,一部電腦要做一件事情,全靠軟件程序;同樣,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不論修行也好,做世間法也好,全都是精神在推動。如果沒有精神,人不就死了嗎?所以,精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居士的三個見解。 二、居士的修法 (一)戒 律 居士的修法,是從守戒開始的。守戒也是一種修行,而且是最關鍵的。 我碰到過很多的居士,雖然已經皈了依,他們也自以為當了好多年的居士,但居士五戒還沒有受,這是不合理的。要當居士,就要有戒律,這是最關鍵的。 比如說,要在牆壁上畫畫,牆壁是最關鍵的,沒有牆壁就根本沒有辦法畫畫。同樣,戒律是所有修行、智慧的基礎。雖然戒律有很多的層次,但我們不能連一個戒律都沒有,只要有一些自己能夠持守的戒律就可以了,不是說你們統統都要守出家戒。如果沒有戒,就不算真正的居士,所以要守戒。 很多人一聽守戒,就覺得非常害怕:唉呀!一守戒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好可怕!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法律,法律實際上也像戒律一樣,是控制一些人的瘋狂行為的手段。但卻沒有人說國家不應該有法律,有了法律以後就不自在、不自由了,這個太可怕了!大家都認為法律是需要的,沒有法律的話,這個社會就亂套了。比如說,如果沒有交通規則,在人口擁擠、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就會交通壅堵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因為有了規則,我們才可以比較順利地上路。戒律也是一樣,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守戒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二)四個外加行 修行首先要修什麼呢?就是修四加行。這是最關鍵的。 你們知不知道波音747飛機有四個發動機,每個發動機有八萬公斤的推動力,總共是有三十二萬公斤的推動力,有了這麼大的推動力,它才可以承載那麼多東西。如果一個發動機不行了,三十二萬就減少了八萬;兩個發動機出了問題的話,就只有十六萬公斤的推動力;如果三個發動機不行了,而飛機又在青藏高原上空飛行的話,飛機就有可能會撞到山上。你們好好想想,如果飛機在地面上沒有這四個發動機是什麼狀況?肯定飛不起來;如果在空中四個發動機同時沒有了是什麼狀況?飛機一定會墜落下來的。同樣,倘若沒有四個加行,就沒有推動力了。推動力把我們推到什麼地方?就是推到解脫道上面,所以,我們一定要修四加行。 現在有些地方的某些人在傳授佛法的時候,居然給一些居士說:你們的根器非常好,不需要修四加行。居士們都不知道,聽了很高興,於是到處宣傳:「我是利根,根本不需要修四加行。我的上師說了,我有可能前世已經修了,所以現在不需要修了。」反之,如果有人給他們說:「你一定要修加行,不能不修」這樣的話,大家都不高興。 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呢?因為你們喜歡聽這種話,所以他們自然會迎合你們說這種話;如果你們都不喜歡聽奉承之語,自然就沒有人會對你們說。大家都擔心說出去的話會令對方不高興,如果我說「你是利根,你不需要修加行。」會令你不高興的話,我肯定不敢說了。 當然,如果對方說的「可以不修加行」之類的話對你沒有什麼影響,那也沒關係;但若你也真的這麼認為:「我已經很不錯了,不需要修加行了。」那就糟糕了! 你們可不可能不需要修四加行呢?不可能的,一定要修加行。 前幾天我碰到一個人,他說他在一個地方閉關了六個月。我問他修了什麼?他說他的上師對他說:「不需要修出離心,不需要發菩提心,你在魚市場看到那些魚時,就念念經,給它們灑點甘露水就可以了,這就是菩提心。出離心、菩提心不需要修,你只需要放鬆、看心就行了。」我不禁惋惜地對他說:「你在山上的六個月全部浪費了,沒有任何意義!」當然,話也不能這樣說,他那六個月也不是做別的事情,還是在修法嘛,至少他認為是在修法,所以肯定不是純粹的浪費。但我為了打擊這種說法,所以才這樣說,但若說不是浪費也很難。在六個月當中完全放鬆,米滂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裡面也說了:我們從無始以來到今天都在放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什麼都不加規範,所以今天什麼收穫都沒有。那樣散亂,就不可能有什麼進步,再這樣放鬆下去會有什麼結果呢?你們自己看看米滂仁波切的《定解寶燈論》,說得非常清楚。所以,四加行是第一個必須要做的功課。四加行修好以後,出離心就有了。前幾天我也說過,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凡夫都往前走,但是,一旦有了出離心,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往回走。不修四加行,我們就不可能回頭。 (三)五個內加行 四個外加行修完以後,就要修五個內加行。很多人在修加行的時候,先不修外加行,而先修內加行。為什麼先修內加行呢?因為內加行當中有很多計數,要完成一定的數量。很多密宗上師在傳法之前,會先問你有沒有修完五個內加行,如果說修完了就可以傳;一般不會有人問你有沒有修外加行,所以有些人就把四加行丟了,只修五加行。這樣的修法不是很好,以後大家無論是剛開始修加行也好,或者是重新修也好,還是先修四個外加行。 釋迦牟尼佛轉法輪的次第也是這樣:第一轉法輪的核心思想,就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等,只是在此基礎上加了無我的修法,其他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修的時候,第一個就要修外加行。外加行修完了以後就修內加行。做一個居士,特別是學藏傳佛教的居士,這兩個是一定要修的。如果實在是年紀太大、體力不支的話,像頂禮這樣的修法可以不修,而用其他修法來代替。 (四)念 佛 在修加行的同時,念佛也很關鍵。所有的居士都要念佛,不要說居士,連高僧大德都念佛。 有些人認為:念佛是那些沒有文化的老太太、老頭子的事情,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怎麼可以去念佛?我們應該修更高檔的法。 這是錯誤的想法。念佛是一定要念的,誰也不能放棄;同時要修四個外加行和五個內加行,這兩個修完了以後,就可以修空性、修密宗,但這是以後的事情,修加行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五)修法的重要性 培養出離心修四個外加行,這是下等的修法。下等的意思,是最基礎的意思,並不是說出離心是很下等的、不值得修的。出離心是我們走向解脫的第一步,是最基礎的修法。 出離心修完後,中等的修法,是大乘顯宗的修法,也就是修菩提心,並在此基礎上修無我空性。這個修法為什麼是中等的修法呢?因為,這個修法還沒有涉及到最上等的修法,比如像密宗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大手印等修法,所以這個修法也不是最高的;又因為這個修法比小乘的無我修法、出離心的修法要高一層,所以屬於中等的修法。 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還是出離心的修法。沒有出離心,修什麼樣的法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如果我們有了出離心,行善、念咒、放生之類的善事或者修行才會成為解脫之因。 上次我們也談到過,為什麼我們要流轉輪迴,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思考;我們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也要去思考,這兩個是很重要的,但很多人都拿不出答案。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為什麼是人,不是牛,不是馬,牛馬為什麼是牛馬而不是人;很多人也想知道,我們為什麼活著?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除了佛法以外,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找到這個答案。 這兩個問題雖然只是一個常識,但這兩個常識對我們的修行卻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要思維這些內容。思維之後就會知道,我們流轉輪迴的原因不是別的,既不是像基督教所說的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無因無緣,那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貪心──貪欲的心,它讓我們流轉於輪迴當中,這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生存的意義只有求解脫,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自利利他,除了這些以外,其他任何一個事物都不值得成為生存的意義。 這樣思維好以後,就會生起出離心,這個修法是下等的基礎修法。雖然是下等的修法,對我們目前而言,卻是最重要的修法。我們很多人不一定有出離心,雖然自己認為有出離心,但實際上有沒有很難說。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可能走上解脫道。 下等修法──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加行修完後,就會生起出離心,出離心生起後,中等的修法就是菩提心和空性。 菩提心的具體修法,我曾經講過很多次,很多人都有《慧燈之光》,以前沒有聽過的可以看書,所有菩提心修法當中最具體的修法,就是那些修法,不需要再講了。 上次提到過,我們現在預防很多問題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很多保險。買這些保險的目的,就是預防萬一遇到了什麼問題而提前作出的準備。但是,有些更需要保險的問題,我們卻沒有保險。 大家認真思考一下,我們所作所為的一切,就是為了生存──短短十幾年、幾十年的生存。但十年、二十年過去後,在我們死了以後,我們的生命相續還會存在,那時我們會沒有任何準備和保險。 這個時候最需要的真正的保險是什麼呢?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我們永久的、終極的保險。為了整個生命輪迴,為了保證我們的安全,我們需要買一個這樣的保險。這個保險不是拿錢去買,而是要用慈悲心去修,有慈心、悲心才可以修菩提心。很多大乘經典裡面說,一旦有了菩提心,並且沒有捨棄這個菩提心或者菩薩戒,此人永遠也不會墮入惡趣,這是肯定的,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的重要性這兩年我講得比較多,大家基本上知道這些道理,但只是知道而已,實際上有沒有菩提心很難說。即使有,但夠不夠標準也很難說。 如果沒有菩提心,或者只有一個造作的菩提心,沒有標準的菩提心,就缺少了最關鍵的保險。我們現在買的所有保險,都是暫時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死亡,因為沒有任何可靠的保險,沒有任何的準備,我們的投生就會非常危險,所以,僅僅從自己的利益來說,在這方面都一定要有準備。這個準備首先就是菩提心,然後在此基礎上修空性和無我。菩提心也叫做大悲心,空性見也叫做智慧,菩提心和空性見是佛教的精華,二者的有機結合稱為「智悲雙運」。 一個凡夫如何修智悲雙運呢?我曾經也講過,在沒有修空性的時候,先修慈悲心、四無量心;通過四無量心的修法,生起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發起來以後,就去受菩薩戒,這樣心相續中就有了菩薩戒與菩提心,智悲的「悲」就具足了;然後是證悟空性──進入空性狀態時,不會有明顯的慈悲心,因為對我們這種初入道的修行者來說,慈悲心畢竟是一種思維,一種分別念,而空性狀態是不允許有分別念的。 沒有分別念的空性和有分別念的菩提心怎麼雙運呢?在沒有修空性之前發過菩提心,受過菩薩戒,而且這個菩提心和菩薩戒一直都存在,在此基礎上再證悟空性,就是智悲雙運。因為,雖然在進入空性狀態的時候沒有明顯的分別念,但由於之前已經具備菩提心、菩薩戒了,現在這個菩提心和菩薩戒依然存在,此時心相續當中既有菩提心和菩薩戒,也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意識的一半是菩提心,另外一半是空性,這就叫做智悲雙運。一個凡夫的智悲雙運就是這樣。 如果能達到這一點,就是中等的修法。我們現在有沒有這種境界?每個人都要好好想一想。當然,如果你們問我:你有沒有呢?很慚愧!我現在還沒有,但正在朝這個方面努力。雖然現在還沒有,但至少在往這個方向走,至少心裡面有這樣的需求,有這樣的希望。你們現在有沒有?如果沒有的話,那有沒有往這個方向走呢?如果沒有往這方向走的話,你們想想會是什麼情況。 你們天天吵著要講密宗,講大圓滿。我為什麼不講?我不講是為了對你們負責。我雖然沒有證悟密宗、大圓滿,但嘴巴上講還是沒有問題的,但這樣的講法不會有什麼效果,不會有什麼實際的作用。你們如果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行或者不好好護持密乘戒的話,反而會有一些害處,而且弊大於利。所以,我先不講很高深的密宗修法。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真正實修開悟的人說過,佛經上也提到過:如果真正能夠體會中觀的空性,其實也就是密宗大圓滿或大手印的部分見解,就已經很不錯了。 你們總是說太忙了,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這就是在認知上出了問題,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因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錢的分量還是比解脫的分量重,兩者權衡的結果,還是選擇了掙錢,所以沒有時間修行;如果在我們的心目中解脫的地位高於金錢的話,我們就不會說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之類的話了。 在家人當然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肯定沒有出家人那麼清閒,但是,如果意志堅定的話,還是可以抽出時間。我知道,你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比較努力的,只要肯努力就好,修行不一定那麼快就有什麼結果,我們也不需要急著要結果。只要往修行這個方向努力,就肯定會有結果的。 以前我也給你們講過這個故事:巴楚仁波切的一個弟子在山裡閉關了九年,就是專修菩提心。在九年的過程當中,一直住在山裡,不跟外界接觸,專修菩提心。可想而知,他們有那麼好的根基、那麼好的環境、那麼好的上師,還得修那麼長的時間才有菩提心的話,我們絕不可能一、兩年就修出什麼結果來,但是,只要能往這個方向走,已經有了起步的話,那也很不錯,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開始修。 我們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了,以後什麼時候能夠再有這樣的機會,一萬年?十萬年?或者百萬年?誰都不知道。 你們經常說:我去問了空行母,空行母跟我說什麼什麼;我去問了瑜伽士,瑜伽士跟我說什麼什麼。我也不否定空行母和瑜伽士的神通,但輪迴的問題不是空行母和瑜伽士能夠徹底了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輪迴是什麼樣、因果是什麼樣,這個人的前因是什麼樣、後果是什麼樣。其他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個局部,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問誰,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麼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 如果真正有一個不造作的菩提心的話,我敢保證,從此以後這個人絕不可能墮落,至少不可能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這樣就只需要考慮怎麼樣去度化眾生,為了眾生我要做什麼事情,而不需要考慮我以後會怎麼樣,我會不會墮地獄、會不會投生為餓鬼等等。 很多人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一部車子每年都要保險,但為什麼我們不為自己的來世保險呢?生病了如果沒有保險的話,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說我們也不一定有機會老,即使老了,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過得很苦,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肯定會死,死了以後肯定有輪迴,到時候我們肯定沒有什麼保險,這三個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思維一下該不該修菩提心、空性,這是相當重要的。 我相信居士們都相當虔誠,大家對上師、對佛法充滿了信心,信心非常充足,甚至有點偏高了,所以,如果肯修的話,有這樣的信心再加上一定的努力,就肯定可以修出來。無論是出離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的見解也好,都是修出來的,絕不是從天而降,自然而然就冒出來的,所以修行非常重要。這是中等的修法。 (六)上等的修法 上等的修法,就是密宗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等修法。不過,無論是生起次第,還是圓滿次第,全部都建立在出離心、菩提心和顯宗空性的基礎上。沒有這些基礎是沒有辦法修成的,所以我們也不用太著急。如果你們自己覺得出離心、菩提心都修得差不多了,顯宗的空性也修得差不多了,自己現在已經是修密宗的時候了,那我當然也不排斥大圓滿的修法,能夠修大圓滿非常好。 但是,在這幾年當中,你們有沒有聽過我非常讚歎大圓滿,或者是說我們一定要修大圓滿?我想你們很少聽我說這樣的話,我現在也想不起來有沒有說過這種話,即使說也頂多是一、兩句。為什麼我不說?是不是不重要?當然不是,大圓滿肯定重要,但如果我一開始的時候就說:「大圓滿才是至高無上的、最有用的,其他的法都不如大圓滿。」你們哪還有功夫修加行,大家都忙著去修大圓滿了! 不過,現在從哪裡能得到真正的大圓滿就很難說了。以前法王在世的時候,講了一整套的大圓滿理論、大圓滿修法,現在公開講大圓滿的,就只有幾個地方的一些老上師,但因為這些老上師們年紀太大了,所以現在也不怎麼講了,只是讓下面的一些弟子講。雖然我相信在西藏的山裡面,還是有很多不知名但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但我們不知道這些人在哪裡,就算知道,他們也未必肯傳給我們,所以,現在要獲得一個真正的大圓滿,的確有很大的難度。不過,我認為這不是很重要。如果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非常穩固,然後在此基礎上,能把去年我講的中觀修法修得比較不錯的話,離大圓滿也不是很遠的距離;但若這些基礎修法還沒有修的話,那就很難了。 現在卻有一些很惡劣的現象,很多居士正在修加行的時候,卻有人告訴他們:你不需要修加行,你是上等根基,在前世的時候已經修了加行,現在不需要修了。這樣令很多以前發心修加行的人都不修了。簡直荒唐之至! 你們想想,五加行是修什麼呢?五加行裡最關鍵的就是皈依、發菩提心,然後就是修金剛薩埵,遣除我們的業障。作為凡夫,如果想不修這一系列的修法而獲得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你們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實實在在地修。 這些都是我特別要提出來說的,為什麼要說呢?因為,這涉及到每個人的修行和解脫,所以我必須要說。如果每個人真的不需要修加行,也照樣可以成就,那我也不會勉強。 雖然我現在沒有講上等的修法,但我們還是要知道:我現在修的是中等的修法,在此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修法,等我把中等修法修好以後再去修。目前只要有這樣的發心就可以了。 三、居士的行為 (一)下等的行為 居士的行為也可以分上、中、下三個層次。最下等、最基礎的行為是什麼呢?首先是受居士五戒,如果不能五戒全受,就在其中選擇受一條戒、兩條戒、三條戒或四條戒都可以。在受戒的基礎上,盡量地斷惡行善。十善、十不善我們都知道,《普賢上師言教》裡面講得非常清楚。這是最基礎、最下等的行為。 在最下等的行為當中,還有兩個問題我們要談一談: 第一個是吃素的問題。部分居士也許還沒有吃素,如果是這樣,就一定要吃素,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現在個別的居士,尤其是一些學藏傳佛教的居士看到藏傳寺院的出家人或上師在吃肉,就認為密宗是允許吃肉的,吃肉沒有問題。就這樣,很多以前吃素的後來就不吃素了,但這是錯誤的觀點。 我以前也講過,藏地的僧眾吃肉並不是密宗開許吃肉,那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藏地很多地方氣候條件惡劣,不出產水果、蔬菜,加之交通不便,所以很多修行人只好選擇三淨肉,但他們也只吃三淨肉,不吃其他的肉。 隨著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目前我們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改善,部分有條件的地方逐漸逐漸有很多人開始帶頭吃素了。不過在有些極為偏僻的地方,直到現在吃素還是很不方便,既沒有水果,也沒有蔬菜,尤其是有些牧區,吃素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不可能所有的人馬上都能吃素,但這是環境因素所致而非密宗的意思,也不是其他的原因,我相信以後這個問題慢慢會改變的。 然而,生活在漢地的學藏傳佛教的居士一定要吃素,現在漢地有這麼好的條件,連不學佛的人都吃素,佛教徒怎能不吃素呢?我不知道你們當中有沒有人還沒有開始吃素,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從明天開始吃素,除非有非常非常大的困難,實在是沒有辦法,我想應該不會有這樣的困難吧!如果有是另外一回事。 我到很多藏地的鄉下去時,也動員當地的牧民們吃素。怎樣吃素呢?他們不可能吃「長素」,但每個月的十五、三十,或者是一年當中的佛誕日、成道日等佛教的四大節日,或者一年中這四個節日所在的四個月,或者這四個月當中的半個月不吃肉。你們想想,那些條件、環境非常差的地方尚且如此,你們更沒有理由不吃素! 漢地的大乘佛法在吃素方面,就有非常良好的傳統,從梁武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在這方面,藏傳佛教因為環境的因素做得沒有那麼好;南傳佛教因為要托缽化緣的關係,也做得沒有那麼好。南傳佛教的僧侶不是自己做飯,而是每天挨家挨戶地托缽化緣,因為這些化緣的施主不一定都是居士,他們當中有吃素的也有不吃素的,所以吃純素有一定的困難,在這方面他們也不如漢傳佛教。只有漢地的大乘佛教把吃素的傳統保留得非常好,所以我們現在要繼續維持。學藏傳佛教,要學好的一面,不要學不足的一面。當然這不能歸咎於佛教,而是人的因素,因為人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做不到,但我們所處的環境已經很優越了,所以沒有理由仿效他們的吃肉行為。 第二個問題,是上師、弟子與金剛道友之間的問題。 我現在經常遇到這類情況。比如說,有些居士剛剛接觸某個上師的時候,認為這個上師很不錯,然後就依止並接受了一些灌頂和密法,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對上師產生了負面的看法,甚至有不好的態度,師徒之間產生了矛盾,然後都很擔心有沒有犯密乘戒等等。很多人來問這方面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以前在「金剛上師與灌頂」這個專題中講過,你們多數人也看了這篇文章,也聽了課,但看一次不一定能記住,所以,這方面我們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我遇到過一些以前學佛學得比較虔誠的人,過去一直認為自己的上師或道友是非常非常好的,後來因為看見個別人的不正當行為,就感到非常失望,以至於不學佛了。 有關這些問題,該如何取捨呢?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沒有一個普通人的整個行為,能夠代表佛法,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承認。如果非要有誰來代表佛法的話,我想:觀音菩薩可以代表佛教的慈悲;文殊菩薩可以代表佛教的智慧,除此之外,任何一個普通人都無法代表佛教,所以你們不能這樣以偏概全。如果因為個別人的行為不好,就歸咎於佛教或者藏傳佛教,然後不學佛了,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釋迦牟尼佛是全知,他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很早以前就告訴我們,判斷是非的準則,是依法不依人。如果你發現佛法有什麼問題,你可以說我原本以為佛法是很好的,但是,我在佛法中發現了問題,所以不學佛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有道理的,你可以不學佛;但是,如果你是因為某個上師的行為或者金剛道友的行為不好,便因此不學佛了,這就不合理。 上師、金剛道友的行為,是他們個人的行為,並不能代表佛法,也不能代表藏傳佛教,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劃分清楚。要學佛,可以自己好好學,不去管別人的是是非非。以後你們也不要輕易地把自稱是上師、活佛的人看成佛,像法王如意寶這樣的上師我們當成佛是完全無誤的,是合理的,但一般不是很了解的那些活佛、上師、堪布,我們既不能隨隨便便當成佛,也不能看到一點過失就毀謗。如果你覺得有必要依止,就按照密宗的要求,在接觸的過程當中慢慢去觀察。密宗本身有明確的規定:依止一個上師一定要觀察十二年,密宗裡面講了很多上師的標準,依照這些標準,在十二年的時間當中仔細觀察,如果這些標準都具備的話,才可以依止。依止之後,就不能再產生什麼邪見,一旦產生邪見,自己的修行就無法獲得長足的進步。 當然,我以前依止法王如意寶的時候,沒有經過十二年的觀察,你們可能也沒有觀察十二年。對法王如意寶這樣的上師不觀察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我們的運氣很好、福報很好,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上師。不過,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好的運氣,就有點不好說了,所以,我們認為:依止上師之前一定要觀察;如果沒有依止的必要,我們也不觀察別人的過失,別人有過失或有功德,在短期當中不一定觀察得出來,就算能夠觀察出來,對我們的修行也沒有什麼幫助。 學佛是要學佛的行為,不是學金剛道友或其他人。上師或金剛道友不好是他們的過失,不是佛法的過失。這一切錯就錯在我們自己──以前我們沒有按照密宗的要求去觀察;現在又違背密宗的要求去毀謗,這樣可能永遠都修不成密法,只能修修出離心、菩提心等修法,所以,大家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特別小心。 (二)中等的行為 中等的行為是什麼呢?中等的行為是利益眾生。在菩提心的基礎上,盡量地利益眾生。雖然大乘佛教利益眾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歸納起來一共有六種,也就是六波羅蜜多。六波羅蜜多,就涵蓋了所有大乘佛法利益眾生的方法。除此之外,平時在日常生活當中,凡是我們認為是利益眾生的行為,都要盡量去做。 現在很多居士經常問到:雖然自己在發菩提心,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又做不到自輕他重等等,那該怎麼辦?其實,佛也沒有要求我們今天發了菩提心,明天就一定要去做這些事情,這些都是有過程、有次第的,可以做到的盡量去做,做不到的就暫時放在後面。 比如說肉體的布施,也即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布施給眾生的行為,這是菩薩最高的一種布施,但是佛告訴我們,在沒有證悟之前不允許做這樣的布施。為什麼呢?因為沒有證悟之前這麼做的話,還是有痛苦的;如果有痛苦,則布施之後會後悔的。我們現在還沒有這種能力,所以佛告訴我們先不要布施自己的身體。先易後難,能做到的先做,做不到的可以放在後面。我們雖然發了菩提心,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不能用菩提心來處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的修行還不到位,不過,我們可以嘗試著逐漸逐漸去做;等我們的修行到位的時候,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當初釋迦牟尼佛也發心:等所有的眾生度完以後我才成就。釋迦牟尼佛早就成就了,但眾生度完了嗎?沒有。佛是不是違背了自己的發心呢?當然不是。佛和菩薩會發很多不會成功、不會實現的願,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發心呢?這就說明他們的偉大──「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恰恰說明了佛菩薩度化眾生的勇氣,而非佛菩薩的過失。 我的意思就是說,佛也沒有辦法度完所有的眾生,把所有利益眾生的事情都做完,我們就更不用說了,但在這些利益眾生的事情當中,也有很多現在我們肯定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應該盡己所能地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不是外表上擺個樣子給別人看,而是要從內心深處真真切切地發起利益眾生的心。在清淨的發心之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比如說我們去放生,在外表上看,放生本來是一個利益眾生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去放生的話,表面上是利益眾生的行為,骨子裡還是為了自己。同理,在任何一個問題上,修大圓滿也好、修大手印等任何一個修法也好,如果核心是自己的利益,就不叫大乘佛法。有關這一點以前講了很多,現在不再講了。 下等的行為和中等的行為,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範疇。 (三)上等的行為 上等的行為是什麼呢?是密宗的行為。密宗的行為是不可思議的,你們可以看一些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成就者們的傳記,從中可以知其一二。雖然密宗的行為很不可思議,但所有的行為都建立在利益眾生的基礎上。不論從外表上看來是怎樣的,卻從來沒有離開過利益眾生的前提,只是在方法、範圍、力量方面有別於顯宗而已。通過這些不可思議的方法,同樣能把眾生引導到解脫道上面。 這些行為主要建立在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基礎上,我們現在根本沒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基礎,連什麼叫做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都不知道;雖然我們自認為知道什麼是大圓滿,實際上並不知道,我不知道,你們更不知道。 你們也許會想:大圓滿怎麼不知道,就是心裡面一切都放下,什麼都不想、放鬆,這不就是大圓滿嗎?這個不是大圓滿,以前和尚摩訶衍到西藏傳了這樣的法,結果鬧出很大的矛盾,到現在一千多年了,這個問題都沒有消失。 真正的大圓滿不是這樣,不過,大圓滿是怎麼樣,現在還不是很重要。以後你們的出離心、菩提心修好了,可以去聽大圓滿。 但是,去年我講的那些空性修法你們可以修,在修菩提心的同時,就修那些空性修法。這也可以說是密宗大圓滿的一種前期修法。這些空性如果修得比較好的話,說不定到時候離密宗也就只有一點點的距離了,當然,這個要觀待自己的努力精進。 這裡我沒有告訴你們具體的密宗行為,只說了上等的密宗行為很了不起。因為這些現在我們做不到,所以現在也不說。 四、總 結 總結而言,見解有上、中、下三種,修行有上、中、下三種,行為也有上、中、下三種,總共是九種。上等的見解我們沒有;上等的修法至少目前我們還不能修;上等的行為都是密宗的,我們都做不到。不過這也沒問題,這並不表明我們永遠都做不到,只是目前做不到而已。但下等與中等的見解我們可以有,下等與中等的修法我們可以修,下等與中等的行為我們也可以做,九個見、修、行當中的前六個,我們當下就可以掌握,至於上等的見、修、行,可以暫時放在後面慢慢地修。 現在藏地還是有一些老一輩的修行非常不錯的上師,他們住世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你們當中可能也有以前在法王的座下沒有聽過大圓滿的人,所以,如果你們現在能夠找到非常可靠的,真正有資格傳密法、傳大圓滿的上師,也可以提前聽一聽,也可以提前了解了解,不然以後你們也許會後悔的──在西藏還有那麼好的真正的修行人的時候,自己沒有去聽,現在要聽的時候全都圓寂了,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但現在就正式去修這些法,我想還早了一點,我們還是要先修加行,這是很重要的。 不過,這樣的上師不是到處都有,一旦依止了這樣的上師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不能有任何邪見,密宗的要求就是這樣。如果產生了邪見,第一個,就是在密乘戒上會出現問題;第二個,自己的修行也不會增長。密宗的修法,特別是大圓滿的修行進步,全都要靠上師的加持,上師的加持又要靠自己的信心,當我們的信心被破壞的時候,修行就不會有進步,所以密宗就有這樣嚴格的要求。事先你們一定要觀察,不觀察就盲目地依止,說不定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我這次要講的就是,前六個見、修、行,我們一定要去做;至於後三個,以後自己去聞思修。 如果具備前三個見、修、行,就是下等的標準居士;如果具備中間的三個見、修、行,就是中等的標準居士;如果具備後三個見、修、行,就是上等的標準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