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一世卡盧仁波切如甘露的二篇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18858)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09/9/11 上午 09:54:26
--  一世卡盧仁波切如甘露的二篇開示
【卡盧仁波切簡傳】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小的時候在家裡跟著父親學習佛法,長大以後進入寺院繼續佛法的學習,他一天可以讀四十頁藏文經書,牢記不忘(西藏佛學院一般要求一天背二頁)。但是仍然十分謙虛的說:「我並不是真的聰明,我也只能瞭解用藏文所寫成的經典而已,如果換成梵文經典,我勢必沒有辦法清楚的記住經典上的道理。」
 
十五歲時,仁波切在藏西八蚌寺錫杜仁波切那裡受了比丘戒,十六歲時,開始閉關修行,在同時閉關的人中是最年紀最輕的一位,但是修持非常精進,每天晚上做完大禮拜後,身體十分疲憊,為了不耽誤功課就睡在門邊,早上有人開門時,就會醒來,可以繼續用功;如果修完金剛薩埵法後,就坐於窗台上休息,打瞌睡時身體搖晃摔下來,就會醒來,可以繼續用功,以免自己會懈怠。
 
出關後回到故鄉,在郊外荒地間過了十二年的苦行頭陀生活,在這一段期間內,從來不曾選擇較好或舒適之岩洞做為修行的處所,他的侄子說:「卡盧仁波切曾在一個岩洞修行,那裡山風極大,我一天也住不下來,而卡盧仁波切卻在那裡住了六年之久。」當地的村民及遊牧者,都異口同聲地稱讚仁波切是一位真實的瑜珈修行者,第十六世大寶法王稱讚卡盧仁波切為「密勒日巴第二」。
 
當時才十歲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及蔣波羅曾仁波切都曾請求卡盧仁波切出來弘法渡眾,卡盧仁波切都一一予以婉拒。直到卡盧仁波切的老師告訴他說:「現在我把我的閉關中心及寺廟交給你主持,你如果再不出來弘法渡眾,以後你就再也見不到我。」卡盧仁波切才在三十八歲時開始他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
 
仁波切做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建閉關中心,將只能容納十二個人的關房改成可以容納二十一個人。期間,仁波切也曾懷疑是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完成這一件事,有一天夜裡仁波切夢到一隻黑狗口中啣著一串二十一顆人頭的唸珠,告訴他說:「我是瑪哈嘎拉,我來幫你。」仁波切心想:二十一顆人頭唸珠就表示二十一位閉關者,於是不再耽心,果然動工後順利完成擴建閉關中心的工程。以後多年,仁波切繼續修建閉關中心,指導學生閉關,並在藏西錫杜仁波切處建立閉關中心。
 
當中共入侵西藏時,由於不丹王之母后的邀請,仁波切離開西藏到達不丹,在那裡建立閉關中心,一期三年,指導許多學生完成閉關。卡盧仁波切從不丹至印度,輾轉各地教學閉關,雖身為轉世仁波切,卻沒有受過登座典禮,成為一位特殊的喇嘛,西藏從來沒有一位仁波切同時是許多閉關中心之指導上師卻又如此自由,可以自己一個人到處閉閉關,而不必受寺院的行政工作的束縛。
 
達賴喇嘛和第十六世噶瑪巴皆曾向卡盧仁波切建議他最好有一個固定的道場,以便利益更多眾生,經過卡盧仁波切慎重考慮後並且同意之後,達賴喇嘛的上師智江仁波切隨即提供索那大的土地及寺廟,獻給卡盧仁波切,西元1963年閉關中心建立後,仁波切就在那裡即指導學生閉關。當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大吉嶺就已經是英人喜好的避暑勝地,聚居了許多洋人,距離索那大只有大約二十公里的路程,現代的西方人也就自然地以此為中心四處尋求佛法。
 
卡盧仁波切於西元1971年應求法的西方人的請求,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弘法,再轉到羅馬會見保祿教皇。仁波切在西方只以一輛廚、廁、臥齊全的旅行拖車四處弘揚佛法。1972年仁波切到溫哥華教學後,又回到印度索那大,可是在他的影響之下,歐美各地的閉關中心從此陸續建立,仁波切自然的成為許多喇嘛及仁波切之上師。
 
卡盧仁波切個性內向,回答問題時會侃侃而談,除此之外即使面對終日也不發一言。不喜歡談怪力亂神的事,不談任何人過去世的事或是在定中夢中所見的事,只是用日常生活的事務來指導大眾。卡盧仁波切所知之法甚多,而從不分教派,嘗自開玩笑而謂:「我此處如佛法百貨公司,應有盡有。」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各派之人,都可以在卡盧仁波切處,得到各自屬於自己教派之教法;卡盧仁波切的願望是將真實而正確的佛法弘揚於全世界,以促進人類間永久之和平。
 
------------ --------- --------- --------- --------- --------- ------
 
【卡盧仁波切圓寂前最後第二篇開示】
 
一九八九年三月到四月於大吉嶺索那達
 
為了饒益有情眾生,佛陀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的佛法。而所有佛陀的教誨,又可概括分為三大法統:小乘、大乘、密咒(或神密真言)金剛乘。最初,這三大法系在西藏全境都曾經盛行過,時至今日,這三大法系正在世界各地各自廣為流傳。不論是小乘、大乘、金剛乘,所有佛法的修持都不能是為名為利,或者為了任何世俗的利益而為之;這種心態在三乘裡都是不被容許的。
 
如何去瞭解小乘教法的方向呢?要知道,我們每個人所體驗到的「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偏執性。由於有這種執著於「我」的觀念,因而生起了八萬四千種的煩惱及喜怒哀樂等覺受,又因這種種覺受而產生了輪迴大海。因此,小乘的教法是指示眾生應該屏棄對於自我的執著;將心安住於「無我」之覺悟的智慧裡。
 
在大乘的教法中,指出眾生不應該只是為自己的利益才脫離輪迴苦海。除了要除去對自我的執著外,更應該以解救所有眾生為念,將他們由痛苦的輪迴裡帶至真正的無苦康樂中。為了能做到如此,我們必須棄絕自我中心意識及多變的循私心態。
 
在小乘、大乘的教法中,要我們放棄由於貪、瞋、癡而產生的自我中心意識及對世間法的種種執著心,而這也是修習密咒金剛乘的基礎。尤其是金剛乘, 更強調一個人必須完全放棄對自我的執著:例如「我有一個自我」、「我有一個血肉身軀」、「我是存在的」、「我要愈多愈好」等。我們一定要放棄所有執於二分法的偏執心。也因此,金剛乘教法中提供了種種的本尊觀修、咒輪觀修方法,其目的不外乎是讓我們除去我執及自私。
 
各位在過去世中因為累積了不少功德並和三寶(佛、法、僧)結下了因緣,因此在此生中有幸能親近諸善知識,聽聞其演說三乘教法。在這些開示中,有些主題大家很容易懂,但有些主題你們頂多只是有個不很明確的概念罷了。
 
結果呢?有些人認為「我正在修持佛法以達到開悟的境界」,然而卻在同時,你們當中很多人會想「這輩子我要活的快快樂樂、舒舒服服,我要名,也要 利,富可敵國」。各位在修持的當中卻參雜了太多對世間法的執著。或許各位把心思放在世間法及出世間法的比重各佔一半;或許較偏重於出世間法;但也可能世間法佔掉了你所有的時間。不論如何,各位有時候是在認真學佛修持,但有時候卻又轉向世俗名聞利養中而讓生命就這樣飛逝。
 
如果各位真要學佛,該怎麼做呢?就像當初佛陀一樣,你們應該專心致力於了悟心的本質。各位要提升自己心的層次,藉認知那些煩擾的情緒---貪慾、瞋怒、愚癡、傲慢、猜忌等等的本質後,而減少、消滅或排除掉這些情緒。你們若能依此修持,你的精神(靈性)生活才是最真實的。
 
對所有的學佛者而言,不管他是西方人、印度人、西藏人或中國人;國籍並不會造成任何差異,因為他們都有著珍貴的人身。基本上,我們大家都是一樣 的,都能夠瞭解佛法並實際去修習之。然而,由於各國文化背景的不同,卻也形成了一些差異處。例如:在西藏和其它東方國家裡,由於早期就已受過大量佛教文化的洗禮,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對佛教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佛陀的教誨是真實不虛的;又如,靜坐,持「嗡嘛呢貝咩吽」、頂禮、繞佛、點油燈供佛等,都被視為是善行,或至少也被認為是良好的行為。在這方面,東方人都深受著先前已有之佛教文化的影響而習以為常。雖然很少人知道為什麼這些善行能導致開悟,仍然有很多東 方人根深蒂固的趨向於信仰佛教。也因此有著這種文化背景,大部分的人都有機會且知道如何靜坐;至於那些不曾學過靜坐的東方人,也至少念過十億遍的(嗡嘛呢貝咩吽)或一百遍的百字明咒。
 
在歐洲或其它西方國家,佛教尚未廣傳,尤其是藏傳佛教更讓他們覺得帶著奇特的外來色彩。在西方人的文化中,從來沒有任何先前的背景及影響讓他們去接受或信仰佛教。但是,經由多世所造善業之業力牽引下,有些西方人知道佛陀是圓滿的,他的教導是真實不虛的,因而已在心中增長了對佛教的信念。然而,西方人從來沒有佛教的文化習俗,故只對靜坐產生興趣。也因此當他們持百字明時,心中充滿著矛盾:百字明真的有效嗎?西方人很難相信持咒的真實效益所在。所以即使大部分的佛教教義西方人都能瞭解,但卻很少能虔心的持百字明或其它咒,或者念誦祈禱文。例如「三聚文(Discourse of the Three Gatherings)」、「祈善行文(Prayer of Exce-lent Conduct)」等,佛陀就曾開示過,都是非常有法益的。或許並不是西方人對佛陀的教誨缺乏信心,而是西方人從來沒有佛教的文化背景,才導致他們對佛教的信仰不能完備及堅定不移。這也就造成了東方及西方佛教徒間的差異所在。
 
佛陀曾經開示過,靜坐對我們是非常有效益的。他也指出,持誦任何咒語、祈禱文、儀軌、經典同樣地非常有效益。他也宣示我們,可經由頂禮、繞佛等善巧法門來累積功德及清淨障礙罪業。做以上闡述的都是同一個人:佛陀。要知道佛陀所說的並非半真半假,所有三種修持的方式─身、語、意三方面─都是同樣的有法益,且真實不虛的。
 
我們修行的基礎,我們試著要改進的,正是身為有情的我們自身。我們與生俱有身體、聲音和心。我們倚止於它們。我們從不曾想「我不在乎我的身體和聲音,我只在意我的心」。雖然身體、聲音和心有它們個別的功能,它們的基礎是全然一樣的。沒有心,身體將無所用;沒有身體,也就沒有聲音。這三者在某些方面是不可分離的。因為它們的不可分,我們造了無數的身、語、意之惡業和罪障。為了成佛,我們必須清淨它們。我們應該相信佛陀的所有教法,同時依法修持。
 
簡而言之,如你打算修習佛法,不論是一年、一個月、一星期或一天,皆應抱持成佛的態度。你們要有正確的發心,應為利益眾生而修持。不應該用你在娑婆世界生活的方式來思惟。你必須考慮別人的福祉和成佛的利益。
 
設若瞭解一些心的本性,你的禪修體驗將更加充實。當具足了這種認知,你的持咒、祈請、依儀軌修持,或大禮拜及繞佛等身體活動,也會更加奏效。
 
瞭解心的本性,對我們來說有些困難,通常我們必須長期地接受上師指導,檢視我們的體驗,發展虔敬心和祈求。否則,我們實在難以瞭解心。
 
在過去,一位具足真正證悟及高洞察力的喇嘛,遇見已累積無量福德且淨除許多障礙的學生時,這位喇嘛會透過他的洞察力認知學生的善根。然後給予講解並對他直接指出心的本然樣子,學生接受了指點後,即進行禪修。然而,這種情形近來已不復多見,沒有多少人能明確的說出「這是心的本然樣子」。
 
因此,我不可以不告訴你們心的本性。「現在我已老了,健康情形也不好,我的日子不多了!」在我們所有短暫的時間裡,我必須只講說對你們有益的話,撇開正確的說明心是怎樣的以外,再多的話也是多餘。〈此刻有人開始哭泣─英譯〉
 
心是怎樣的?它的名字是「心」,但是去掉「心」的這個標籤,我們無法指著一件物體而說「那是心」。我們也不能對著白色、黃色或紅色而說「這是心的顏色」。我們也無法指著一種形狀:方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而說「那是心的形狀」。心本身是空的。
 
如果心的空,只是像空間,像天空一樣的毫無覺知,那將一無是處。心不是那樣的:它的本性是清明的,在清明中任何事物可以被知曉。
 
覺知(awareness)或意識(consciousness)能知道這不可分的心之空與明。為了幫助大家瞭解,也許覺知這個名詞比較適當。我們所謂的「心」也就是這不可分的清明、覺知和空性三者的和合。
 
我們無法光從看(looking)而指出,這不可分的明、覺知和空三者和合的心的位置。然而,如果不看,我們又永遠也無法認知這個心。那該怎麼辦呢?你應該很自然的,避免矯揉造作的,像你所發現的那樣,讓心自然的靜止,不受干擾。
 
如果你只是讓你的心靜「止」於它的自然狀態,對它又沒有任何的覺知,這種修持是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的。那是愚蠢、無惡和簡單的,不會發展出類似 「觀」的禪定。然而設若你能讓你的心自然地放鬆,不受干擾地處在它的自然狀態,同時又維持一種最起碼的明覺,逐漸的你會有如下之念頭(這就是心真正的樣 子)。毫無疑問地,它將會慢慢地發生。
 
從無始以來,你們無法使自己的心有片刻的寧靜,總是受到許多念頭的干擾,如同海洋的表面老是受到波浪的翻動一樣。你的心從未平靜,於是產生了相當不良的禪修心裡準備。心未平靜,就無法認知它自己的本性。這有許多對治法門,首要乃是使心平靜的修習,繼之為發展觀照。其似為最佳對治之道。
 
使心平和的法門無量無邊:如空性的禪修,光體禪修,不同本尊的禪修等。不管怎樣,如果你不能幾個月或幾年長期的勤於修持這些法門,你的心是無法永保平和的。你所謂的禪修將會是不清明的,而且你的生命也將終老於這種渾沌的情況。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難過的事。
 
你可能會想知道,「什麼是最適合我的方法呢?」如同佛所說的:藉此禪修及憶持,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也能被清淨。修持聖觀世音菩薩,能夠清淨任何及所有的不善業,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當我們於禪修心的本性時,同時觀想本尊的像及口誦真言,如此則能清淨累劫所積的惡業。當惡業及障礙被清淨時,禪修的證量會自然的現起,你不可能錯失它。
 
在不斷持誦「嗡嘛呢貝咩吽」時,無論是否以念珠計數,你觀想你自身為觀世音菩薩本尊,白色,一面四臂。此刻,要用你心的眼睛清楚的看見本尊的全部形貌,可能會有點困難。儘管如此,你的禪修是不會有危險的。你可以只想「我是觀世音菩薩」並且保持著這種想法,慢慢地當你比較熟悉此項修法時,你將可清楚的觀想。
 
如你能專心一致的思惟「我是觀世音菩薩,明亮且空的像彩虹般的顯見」,當你不斷地持誦咒語,慢慢的,平和的心就會出現。然後,有時把自身觀為觀世音菩薩的這種專注放開,讓心很自然的,並且盡可能長久的,止於它的本質上。從此,大手印的體驗將會展開。
 
偶而,當你在誦咒時,讓心專注於不斷的咒聲上。不要想「這是悅耳的聲音」或「這是不愉快的聲音」、「這聲音太吵了」或「這聲音有氣無力」,只是專注於聲音的本身上。心的平和將於焉展開。不但如此,正如佛所說的:「藉禪修或憶持它,即使是成熟的五無間業也能被清淨」。禪修觀世音菩薩的形、聲,可清淨無量的不善業或障礙。
 
我們(注意:仁波切用「我們」這組字而非「你們」─英譯),身為禪修的初入門者,當我們的心住於自然、無念且不斷持咒下,可能會發現我們的心變得不安寧。遇此情況,可以停止持咒,盡量持久且不分神的,將心專注於其本然的樣子。
 
很重要的事是應向無二無別的上師與觀世音菩薩祈求,請求幫助我信服上師及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發展出慈悲心與證得大手印。最後應念誦功德迴向及利益眾生二祈請文來結束修持。
 
當你作大禮拜時,你應清楚的觀想三寶及三根本顯現在你面前的虛空中,並充滿整個宇宙。為了長養強烈的信心與恭敬心,你身作大禮拜,口念皈依祈請文,意保持信心與恭敬心的態度;這些為大禮拜的修行重點。
 
獻曼達供時,你再次地觀想三寶及三根本,以全宇宙無論是外形上、味覺上、觸感上、嗅覺上或聲音上的美妙珍品供養他們。你觀想這些供品無量無邊,三寶與三根本也全然的接受與享用。這是修持的重點應牢記在心。
 
如你正念誦百字明,你就想你的根本上師以金剛薩埵的外型呈現,坐於你的頂上。你向他懺悔,請求他清淨你自無始以來所造的深重惡業。然後,你一邊觀想甘露自外形為金剛薩埵的上師流出,一邊念誦若干百字明。甘露充滿你的全身並溢出;你的惡業和罪障像煤炭水或污油般的流出體外。這種個過程將使你清淨。 你觀想上師、金剛薩埵的身、語、意和你的身、語、意合而為一無二無別。這些為金剛薩埵的修行要點。
 
當修習上師相應法時,你可以以曾授予你最重要的灌頂、口傳、解釋及一般心靈指引者,為你的根本上師。或以曾對你的心提供最大幫助者,為你的上 師。這個上師的本質顯現為金剛持,並為本初佛金剛持及灌頂傳承、口傳及講解的喇嘛所圍繞。深具信心與恭敬心地念誦上師相應法六行祈請文。然後請求並接受四灌,並將你的心與根本上師的心合而為一。
 
這些教授足夠了;現在你們應盡可能的多修習。
 
【編註】本文另外譯版收錄於《卡盧仁波切─即身成就的活佛》
 
------------ --------- --------- --------- --------- --------- ------
 
【卡盧仁波切圓寂前最後一次說法】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講於索拿達
 
六道眾生,遍滿虛空。於六道中,眾生的生存方式,多至不可勝數。例如,有些眾生能看見其他各道中的眾生;有些眾生則無能為力。
 
六道眾生裡,最不幸的是地獄道和餓鬼道的眾生。他們的壽命最長,痛苦最劇。地獄眾生受極寒極熱之苦,餓鬼受極饑極渴之苦。若能看到他們,我們即會生起悲心,自忖非得救助他們不可。唯一能提供我們資料,讓我們瞭解他們處境的是佛法中對地獄道和餓鬼道的描述。我們看不到此二道,而此二道的眾生看不見我們。我們若想利益他們,除了修行佛法,別無他途。
 
我們在此世間所能看見的眾生是各種動物,包括鳥、豬、狗、牛、羊、魚、蛙及昆蟲等。這些眾生過去所造之業不善,如今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我們能看見他們及其所受之大苦。我們若想能幫助它們,對它們說法是沒用的,因為它們不懂我們的語言。雖然念誦佛號、短咒、長咒給它們聽,會對它們有所幫助,但我們無法讓許多眾生獲得大益。
 
我們能傳予法義,並能期望其瞭解而獲益者是世間的人類。不過,很少有人能瞭解佛法,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懂佛法講的是什麼,那些能懂一點佛法的 人,有的對佛法了無興趣,有的則怎麼說也不能起信。由於大多數人皆屬此類,能認識佛法旨趣者僅僅百中得一,故以法教助人很難。
 
像我們這樣對佛法能有所瞭解、能生歡喜心,並已入於佛法修行之道者,極少。對我等來說,今生最有益、最重要之事,莫過於見法、修法,以致能行法。
 
心是瞭解佛法所須討論的根本問題。流轉生死者是心,受輪迴之苦者是心,超越痛苦而成覺利生者也是心。不管是輪迴還是成覺,其中除心之外,別無其他。因此,認識心是一件極端重要之事。
 
為了要認識心,我們先舉一例。攙雜泥土之水,對我們沒什麼用處,清淨之水則做什麼都行:可供飲用、可以烹茶等等。不淨之心是處於無明的根本識,猶如泥水。根本智,無染的淨心則有如清水。
 
我們若對心性瞭解到某種程度,自然會領悟業因果報的運作。結果,我們就會捨惡行善而造善業。我們的惡業也會因而逐漸消失。對心的瞭解即是這樣使得我們體會到業因果報所含的真義。
 
現在,我們來更仔細的瞭解心與領悟業之間的關聯。首先要談的是,根本識不淨之心像地一樣。它具有地大(五大之一,餘四為水、火、風、空)的特 色。地是堅固的,其潮濕顯示水大的存在,其溫暖是火大,其活動是風大,其廣大性為湖、樹、草等之所依是空大。因此,地大之中,五大具足。根本識有五大的特色。從根本識出現「八識」、「五蘊」,以及我們經驗中的其他方面。這些都是在根本識這塊「地」上所種之因。從這些因所生之果很多。這猶如上述的泥水,亦即所謂的「因果」。生死輪迴的現象,出自此根本識,也回歸此根本識。這就是業因果報的運作。
 
業果以煩惱為所依。例如,我們若有某物,心中會想:「這是我的。」如是一來,執著即起。我們若憂慮他人前來奪取該物,就會生起貪心。此貪成為因,一旦「溶」入根本識中,或刻在根本識上,其後果將是貧窮和更貪。同樣的道理,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
 
所有佛法中主要的,即是業因果報。理由是,在業因果報方面若行得正,惡業即減,善業即增,以致我們有可能積聚福智二資糧,而終成正覺。
 
修此成覺之道的第一步,是皈依喇嘛(上師)和三寶,然後是觀業因果報,依自己的了悟而捨惡行善,名為「資糧道」。當你依序修行下、中、上三個次第的資糧道時,你的善業隨之增加。最後,你在精進、智慧、忍辱方面也大有長進。至此,你已抵達「加行道」。在加行道,你修禪定和精進,也就是修法。結果,你直證曾用理智所觀的心性,這是進入「見道」的時刻。依序修行下、中、上三個次第的見道,直到抵達見道極頂為止。至此,我們看心性上次演說中所說的空、明與無礙智合就像看見密友,一眼即能認出。
 
資糧道、加行道與見道,都各含有下、中、上三個次第,都是小乘、大乘及金剛乘所不可或缺的。此三道之所依,在三乘中完全相同。三乘無一不是殊勝的悲心、加持和力量之源,無一不是成覺的寶貴方便。
 
不過,此三道修行時間的長短,在三乘中就大有差異了。在修道所需時間上,小乘極長,大乘比小乘短得多,而我們所講的金剛乘則又遠較其他二乘為短。例如,金剛乘的行者中,上等根器可即身成覺;中等根器可於中陰階段成覺;下等根器也可在修過三生或七生之後成覺。因此,就金剛乘的修行來看,資糧道、加行道與見道,都是相當短的。這是因為金剛乘具有充實其修行的方便法和大悲心。我們如今能有機會修金剛乘,真是太幸運了。
 
關於此點,有例為證。佛曾說過,沒有比誦「嗡嘛尼貝美吽」更有益的了。發願誦此六字真言一億遍者,可用小乘的方式,那就是獨誦。無論如何精進,也 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誦完一億遍。但若用大乘的方式去誦,則可集一百位有相同信仰和志願者,共同誦此真言,把每人所誦的真言遍數加在一起,即成所謂「共同一億遍」,這比用小乘的方式要快得多了。然而,依金剛乘的看法,誦真言者可想像自己化現為一百、一萬或十萬觀音,並想像這些化身都真在那裡不斷念誦六字真 言。若以信心修行此法,則只要幾個小時或幾天,就能誦完一億遍,在效率上,諸乘之間有著這樣的差別。
 
如果我們只對某一位喇嘛(上師)、本尊或佛有大信心,而欲向其禮拜十萬次,那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這種修法會除一些障礙和積一些功德,但起信的對象只有一個。在修四加行時,我們的修法是想像面前空中充滿喇嘛、本尊、佛陀、菩薩、空行母、護者及護法成百、成千、成萬,遍佈十方,真的在我們面前現身。我們想像自己發出成百、成千、成萬的化身,與一切眾生共同向諸喇嘛等頂禮。如是禮拜十萬次,我們所積之功德及所除之障礙,就像禮拜無數個十萬次那麼多。這就是金剛乘道的修法。
 
富人可能想要一些金銀綢緞等貴重物品來供養其所信的喇嘛或佛,可能先款待這位喇嘛或佛,然後獻上自認為是寶貴的東西,說:「這是我所珍愛之物,希望您肯接受。」這種出自信心的獻供,能為獻供者積大功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同樣的,在修曼達(壇城)供時,我們不斷向十方諸佛與菩薩,獻上自己的身、語、意和一切所有;獻上過去、現在、未來所積之善;獻上天、人的各種享受、美妙之聲色、美味和香味、愉快的感受。我們以大信心,一再如是去做。我們用此修法所積之功德,比上述富人所積要多數千倍、數萬倍、數十萬倍。
 
我們所積之功德增加,我們的障疑就相對減少。所以說,金剛乘道具有無量善巧方便和悲心。
 
金剛乘的這種善巧方便從何而來?從心而來。一切現象皆起於心。心性是空、明、無礙智。若能知此心性,我們就會瞭解金剛乘所有起於心的善巧方便。有此瞭解,我們修善、修法就容易了,我們的修行會立即產生效果。
 
目前,我們把一切經驗色、聲、香、味、觸都看成是真實的、實存的,我們想:「我存在,有我,我的確存在,」我們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成見。固執這種成見實在是極能限制成長和令人衰弱之事,它就像是在索拿達地區的道路上佈滿了荊棘,而我們卻光著腳在上面走。扎入腳中的每一根刺,都非拔不可,這使得我們的前進既費時又困難。顯然,我們若是穿上堅固的鞋,那就好走得多了。同樣的,如果我們真正瞭解一切現象是空只是內在之惑的反映以及心也是空的,那麼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不會在生活中遭遇困難。
 
我們必須觀想、祈求喇嘛、本尊和佛陀,以及對他們生起信心,不這樣做,即不可能行解脫道。佛陀存在,喇嘛存在,本尊存在,因為他們存在,我們才能得到他們所賜的各種加持及成就。不過,我們所說的佛或喇嘛,並非像鐵、水晶或金銀那樣的物質,你決不可以這種唯物的態度去看他們,喇嘛或佛的本質是空;其性唯明;其相是無礙智的遊戲。除此之外,他們完全沒有真正具體的形色,就像虛空之空明一樣。了知他們如此,我們即能生起信心,讓自己的心與他們的心合二為一,息念安住。這種態度及修行,極其重要。
 
這一點關係重大!有些人可能對喇嘛(上師)或佛有大信心,但他們想:「我的喇嘛是真實的,具有這種形相、這種聲音、這種感受等等。我的喇嘛確實存在,我自己也確是某某人,我對這位喇嘛大有信心,我很敬愛我的喇嘛,我的心全放在我的喇嘛身上,我願盡我所能侍奉我的喇嘛,並以信心修行。」後來,喇嘛圓寂時,他們想:「真可怕!喇嘛圓寂了」他們不勝悲愁,心想:「我再也看不見我的喇嘛了!」因此,他們深感沮喪和焦慮。這是由於誤將喇嘛之肉體看作實有所致。
 
我的根本上師(喇嘛)之一是博學有成就的康育仁波切。他是很了不起的人,他有一位法國女弟子,對他極為虔敬,這位女弟子想:「康育仁波切是我的根本上師(喇嘛),我對他有大信心。」在教禪觀時,康育仁波切要她把心與他的心合在一起。於是女弟子想:「自今而後,我願將我之身與他之身看作是不可分,將我們之語看作不可分,將我們之意看作不可分。」她在這一點上觀想了一段時間。她的信心純正,修得也好。不過,她潛在的執著心強,不久之後,她好像隨時隨地地都帶著喇嘛:她走他也走,他坐她也坐,如影隨形。她覺得老是有喇嘛在身邊壓力很大,以致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她幾乎要發瘋了。我過去常看到她,如今已有些時候沒見面了,結果如何,不得而知。像她這樣的執著,相當危險。
 
據說,我們一執著本尊,本尊即成枷鎖,我們一執著自己的成就,不管是多麼大的成就,成就即成障礙。
 
很多人想:「我的喇嘛(上師)老了,住的又遠,因此,我不會再見到他了,我們相隔太遠,使我無法得到他的加持。」有很多人真這麼想。這是由於不知喇嘛之心有如天空,以及不知自己之心亦如天空,而產生的錯誤觀念。
 
簡言之,不要把你的血肉之軀看成真實的存在。你要想像自身現觀音菩薩相,空而明顯,有如天空中出現的彩虹。你要盡量把觀音身相所有細部都想像得清清楚楚,至少,你也要認為自身具觀音相。
 
同樣的,你要把一切聲音都看作是聲與空的結合,是觀音六字大明咒的自然迴音。你要把一切精神現象和活動都看作是觀音之心,是智與空的結合大手印。 心遍虛空智滿心,讓你的心安住於智之空明,無有散亂。然後,無論做什麼行、坐或任何日常活動你都要保持此智。如是,你的修行就會逐步進展,成佛不再是難事,一切現象和你的生活經驗都將變為成覺之道的一部分。
 
於此世間,每天都有人死去,無論如何,人人都不免一死。但每天出生的人數跟死去的也差不多。因此,這個世間永不會空,而且將老是這樣。於此世間,人們有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但生、老、病、死則無人能免。一切無常,沒有永恆或實存者。我們必須將此點牢記在心,無時或忘。這是絕對必要的。
 
【編註】本文另外譯版收錄於《卡盧仁波切─即身成就的活佛》
 
------------ --------- --------- --------- --------- --------- ------
 
【卡盧仁波切─台灣中心】
 
【自生遍在佛學中心】http://www.niguma. org.tw/
【自生遍在佛學中心】http://tw.myblog. yahoo.com/ KRK-TC/
【金法林─利生中心】http://kalu- rinpoche. blogspot. com/
 
------------ --------- --------- --------- --------- --------- ------
 
【卡盧仁波切─書籍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