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王如意寶上首弟子索達吉堪布:
『有些人可能會想:大圓滿應該能超過般若空性法門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大圓滿的本體,實際上就是般若空性!無垢光尊者在講《大圓滿心性休息》的時候,也全部用《中論》、《中觀四百論》的教證來闡述大圓滿的本來清淨,所以,我們應當視之為究竟的依靠。』
○
堪布:對每一個人來講,雖然來到這個世間都會遇到種種開心的對境,但在所接受的對境中,聽受大乘空性法門是最有福報的事
○
《大般若經》云:「若學般若波羅蜜多,於諸學中最勝第一,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
.
敬請廣大流傳此甚深般若空性!
何以故?
法王如意寶心子大堪布索達吉:
彌勒菩薩說過:獲得見道的根本因有三種:第一是給別人宣講般若;第二是讓別人現證般若空性的意義;第三是自己入定修習般若,這三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大般若經》中也講:這三種因可以產生見道的功德和境界,其中的每一種因都有無量功德。
宗喀巴大師的《金鬘論》中也說:如果能讓聲聞種性的人受持般若空性,使其於此境界中安住哪怕只有一天,這個功德比令整個三界眾生都獲得聲聞果位的功德還要大。
壬二、宣說無邊:
所緣自性無有邊,有情自性亦無邊,
虛空界性亦無邊,世間解智亦無邊。
本頌講般若波羅蜜多無邊無際。為什麼是無邊無際呢?這可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是「所緣自性無有邊」,所謂「所緣」則指所取的色聲香味等外境,它們的自性是無邊無際的。大家清楚,比如瓶子,它由多少微塵組成,這根本無法找到邊際,所以所取對境的自性無邊無際。第二是「有情自性亦無邊」,也即能衡量的心識或有情的自性無邊無際。其實,真正能通達眾生的心識也有一定的困難。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眾生的心態、煩惱、根機都不盡相同,即或是人,其愛好和執著也完全不相同。比如一盤菜有十個人吃,五個人說好吃,五個人說不好吃,那做飯的人就很痛苦。由此我們也可了知有情的自性無邊無際。第三是「虛空界性亦無邊」,即堪當對境和有境比喻的虛空,其自性也是無邊無際的。因為虛空是無為法,所以它的邊際誰也找不到。第四是「世間解智亦無邊」,即能通達對境、有境及其比喻的世間解智——大遍知怙主佛陀的智慧也是無有邊際的。關於這一點,《般若經》云:「般若波羅蜜多廣大、無量、無邊……」
所以大家皆應清楚,佛陀能以無邊的方式了知一切萬法的勝義本體,而且他還能以比喻讓眾生也了知。當然,一切萬法的世俗本體以比喻來說明,這也未嘗不可。其實在佛教中,不管是有聖者的境界,還是有聞思所得勝解信的境界,誰擁有誰就能了知:佛教的道理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都各有理由。但是,若對以上道理不懂,就很難生起信心。所以我們應該了知,所緣、有情、虛空界、世間解智皆無有邊。但大家也不要執著有一個無邊存在,雖然名言中不得不這樣講,但真正用智慧來觀察時,所謂的無邊也是沒有的。
一般來講,在名言中也應以破除邊戲的比喻來了達萬法的實相,在這方面禪宗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比如說寒山大師,禪宗的思想在他作的許許多多悟道歌中就有充分體現,當然這些悟道歌也充分展現了般若的思想。記得他這樣說過一偈禪語:「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意思是說,我的心就像秋天的月亮一樣皎潔,也像碧潭一樣清澈,而它的本體與水中的月影一樣,並非真實存在。接著又說:「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意思是說,雖然前面用秋月、碧潭、水月作了比喻,但真正心的本體並無法用月亮、虛空、白雪、白雲等來比喻,因為它並非堪忍之法,而是諸法的法性,所以這又教我如何說呢?也就是說,蒼白無力的語言根本無法觸及它,唯有以心體取。同樣,我們平時所說的離戲、空性等也只是一種語言,大家切不可執著。可能,這也是禪宗標榜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原因所在。當然,大家也可將這樣的偈子當作破除邊戲、認識心性的竅訣,若誰能將般若與禪宗結合起來,很多道理自然就能領悟。
當然,我們也不能僅僅在文字上求解,而應以實修實證來現證甚深的般若空性。比如,首先將自己的家打掃乾淨,然後泡一杯咖啡坐在窗邊,繼而一邊欣賞外面的鮮花美景,一邊思維般若的甚深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境界就會出現。如果天天都忙忙碌碌,或經常這個人很壞、那個人很醜,或住的地方亂糟糟的:鞋子放在《金剛經》上,帽子放在褲子下,那任何境界也不可能出現。可能,這也是相關禪宗書畫都透出清淨與簡樸的意境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春天的大好時節中,大家也不要修很多房子,因為以前的禪宗大德很多只有一間房子。現代社會稍微有點條件的人,就在那個城市裡面有一棟房子,這個城市中有一套別墅,雖然明知用不上,但仍要到處去建。其實人的內心世界非常重要,若稍微有一些境界,很多事情都能輕易面對;若沒有空性與悲心的境界,即使擁有整個世界也不可能得到安樂。
所以大家皆應盡量修學空性法門,同時也要好好祈禱上師三寶或諸佛菩薩垂念,以讓自相續的自私自利心及一切染污之心盡快遣除,從而使光明心性豁然開朗、真正現前。我覺得達到這一點也並不是很難,因為很多高僧大德在小的時候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但後來無論是對佛法的貢獻,還是自己的境界,都獲得了可喜的成就。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一位大法師,他非常出名,當談起學校的事情時,他說:「小學生偷一點東西沒事,我小時候也偷過東西。」既然如此,只要我們能改正錯誤,那肯定有機會成就。從以前禪宗大德的公案和藏地高僧的傳記中也看得出來,很多在未出家之前或小的時候行為都非常可怕,但後來通過觀修佛菩薩的加持融入心間,自己的內心世界就出現了極稀奇的境界,最後也以成就之力普度一切有緣眾生。
好,講到這裡!
堪布:但因眾生的根機不夠,所以我們暫時著重提倡大家行持有緣善法、積累福德資糧,然後再逐漸趨入真正的空性,當然這也是我著重以《入行論》、《大圓滿前行》等法來引導大家的原因。佛陀在轉法輪時,為了攝受外道,也未首先就說萬法皆空,而是從不了義的角度說:如來藏是常有不變的,它基本上與你們的大自在相同。可見,雖然我們暫時對有緣法應該重視,但要獲得真正的成就,就一定要學習空性法。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空性功德無量無邊!
若能通達空性,其功德不可思議。全知麥彭仁波切曾說,世間功德最大者有三:第一、發無上菩提心;第二、宣說大乘佛法;第三、觀修空性。按《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的教義,這三者當中,觀修空性的功德遠遠超過前兩者。《宗鏡錄》云:「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哪怕聞思修行其中一個偈頌,也能斷除輪迴的根本。《現觀莊嚴論》云:「具為聲聞菩薩佛,四聖眾母我敬禮。」就像孩子源於母親一樣,所有聖者的根本因就是般若佛母,也即佛、菩薩、聲聞、緣覺皆依般若空性而生。若想永遠是凡夫那就另當別論,若想真正跨入聖者的行列,般若則不可缺少。而得地菩薩也需要般若佛母的孕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大智度論》云:「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可見能與般若結上善緣,這也極為難得。所以大家皆應對空性產生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才有進一步學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