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若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沒有大圓滿等法,距離成佛的路也不是很遠。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3548)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0/9/14 上午 11:55:30
--  若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沒有大圓滿等法,距離成佛的路也不是很遠。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大乘菩薩的見解、修行、行爲和結果,是菩薩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標。我們都自以爲是大乘行人,如果對這些都一知半解,修行就無從下手。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願意進這個門,這是因爲福報不夠,根基淺薄,機緣不成熟的緣故。我們雖然願意進這個門,卻對菩薩的見解、修行、行爲不看、不學;或者僅僅將之作爲研究課題,學了一點理論上的東西,明白一些道理,只會夸夸其談、紙上談兵,所做卻很敷衍。這樣,永遠也無法體會到佛法的微妙之處。所以,僅僅瞭解還不夠,還要從現在起,循序漸進地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實踐。身體力行很重要,能否做到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去做。走上這條道路以後,即使做得不是很圓滿,在發心和行爲上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改觀。下面,將這四個問題分別進行講解:

一、見 解

菩薩的見解包含顯宗和密宗的見解。密宗的見解今天不講。簡單來講,顯宗菩薩見解的基礎,就是深知所有的衆生都曾經是自己的父母。這個觀點在經書中也有記載,它並不是一種善巧方便,實際情形就是這樣。無始以來,衆生在六道輪迴的時空隧道中穿梭,歷經了無數次的生死輪迴,所有的衆生都曾經無數次地互爲父母,這是事實,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衆生都曾作過我們的父母。我們首先應該明白這一點。

我們不能認爲空性和大光明是菩薩特有的見解。空性和大光明雖然是菩薩的觀點,但不是菩薩特有的、不共的觀點。這在經書中講過,阿底峽尊者也特別強調過。大、小乘共同的法都講空性,只是大乘的空性更為深廣。聲聞、緣覺得四向四果,都以證悟空性爲前提。從證悟空性方面來講,大乘、小乘沒有本質的區別。有解脫道,就必須有空性,因爲空性是通往解脫唯一的道路。

菩薩特有的、不共的見解,就是知母、念恩、報恩。此見解的根源,首先,就是要毫無疑問地了知──所有的衆生都曾經作過自己的父母;其次,這些衆生作我們父母時,與現在的父母一樣,寧可自己挨餓受凍、造作惡業,也要讓我們吃飽穿暖,對我們恩深似海,具有這些見解後修出的結果就是──無條件、無自私心地報答衆生、利益衆生。有了前面的見解,才會有後面的發心。這一系列的觀點是最關鍵的問題。

證悟空性不一定有這樣的發心,除非證悟大乘裡的大空性等,才會生起利益衆生的心。聲聞、緣覺也講證悟空性,卻沒有這樣的發心。證悟空性大家都認爲很了不起,實際上也確實很了不起,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修法前期很重要、後期不是那麽重要;有些修法後期重要,前期卻不是那麽重要。若想修學大乘法,首要的就是調整前期的發心,也就是,要知母、念恩──思維衆生的恩德,思維的結果就是要報恩。報恩的方法是什麽呢?

在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教徒、社會上的很多團體以及一般人當中,有許多人都很有慈悲心,能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爲了別人而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生命,非常了不起。看看這些根本沒有學佛的人的所作所爲,我們捫心自問,自己能否做到?若做不到,還算什麽大乘佛子?看看經文、唸唸咒語,並不一定是學佛。學佛就是──佛陀怎麽做,我們就怎麽做。

有的人學佛學了很多年,自以爲學的是大乘佛法,但爲了別人,甚至連名譽、錢財等身外之物都不能捨棄,更不要說犧牲、損失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只是在對自己沒有絲毫損失的情況下,願意利益別人。這只是表面上的大乘。如果只考慮自己的今生來世也可以,但這只能稱爲小乘佛法。如果這樣,就不能標榜自己學的是大乘佛法,而要勇於承認自己學的是小乘佛法。

如果要學大乘佛法,就要從內心做起,大乘佛法強調,身口意中意為重,形式不是很重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唸咒、頂禮、供養等修行方式。當然,在有正知正見的基礎上做這些更有意義;如果沒有這些見解,做也總比不做好得多。但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講,僅有修法的形象意義不大。

如果內心清淨,沒有自私心,完全爲了利益衆生,即使外表上看起來是惡業,比如方便妄語等,也都是開許的。爲了自己,即使去放生,雖然能使很多衆生受益,但也只能稱之爲小乘佛法。在這些細微的問題上,要認真地去抉擇。

證悟空性也是大乘的見解,但是,小乘裡根本沒有的,就是知母、念恩、報恩這三個關鍵的見解。無條件地利益衆生,十分重要。大乘法有很多層次,願不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或者退而求其次,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很珍愛的東西或比較重要的東西,這是判別一個大乘菩薩的首要條件。只要肯放棄自利、肯犧牲,不管犧牲的層次如何,都可算作大乘佛法。這是大乘佛法在世俗方面的重要觀點。對於剛起步的人來說,這個觀點尤其重要,在修行的前期,其重要性遠勝於空性。

雖然空性很重要,但如果一個人僅僅修空性,卻不發菩提心,即使是為發誓成佛而修的再好的法也不是大乘佛法。有的人認爲,佛很了不起、很偉大、沒有過失、沒有痛苦、圓滿一切功德,所以我要做這樣的佛。雖然每天口裡念誦:「爲度化一切衆生而發誓成佛。」但心裡始終都是爲了自己,這不是大乘佛法。如果有知母、念恩、報恩的見解,有菩提心,不要說修空性,即使磕一個頭都是大乘佛法。

上面這些見解容易瞭解,但僅僅在理論上了知並沒有實質意義。關鍵在於身體力行,這是最難的。有的人學佛時間很長,得到很多灌頂、傳承,受了很多次菩薩戒。但是否曾做過、曾想過要無條件地利益衆生呢?如果有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念頭,就始終不是大乘佛法。我們應從內心深刻反省,審慎思維。

藏地很多大德說,如果沒有菩提心,連灌頂也得不到。沒有灌頂,我們修習的所謂密宗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表面上的自欺欺人。妄想成佛?難於上青天!

菩薩的見解不止這些,但最基本的就是知母、念恩、報恩。

二、修 法

知母、念恩、報恩的修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講了一些,但不夠廣。在《普賢上師言教》的一個講義裡,有很詳細的記錄,只是現在還沒有翻譯成漢文。我講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講義》中也講過,在這裡就無需贅言。大概的修法是,將現世的父母等親屬觀想在左邊,現世經常損害、障礙我們的敵人魔障觀想在右邊。然後就從過去、未來與現在三世來進行觀察、思維。

左邊的父母等親友,雖然現在對我恩重如山,但過去是否也是如此對我呢?並不一定是這樣。無始以來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他們曾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怨敵,千方百計地加害於我。從現世來觀察,他們今年是我的親人,明年是否仍然如此也很難決斷。有些人上半輩子是親人,下半輩子卻反目成仇;再觀察未來世,在無盡的輪迴當中,他們很可能會成爲我的仇敵。

再觀察右邊的怨敵,他們雖然現在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對我們進行迫害,但前世他們也一定作過我的父母,像現世的父母一樣盡心盡力饒益於我;即使現在是我的仇敵,但幾年後也有可能成爲我的恩人;將來也一定會轉世爲我的父母。

就這樣再三思維,對親仇兩邊都生起平等心。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這樣下去有可能會走上一條彎路、一條錯誤的彎路。就是對親友和怨敵兩方都沒有慈悲心,不恨不愛,這是無明平等心,無明捨心。我們應明白,他們雖然做過怨敵,卻是因爲被無明愚癡驅趕所致。明白這個道理後,就不能再冤冤相報,而應不記前嫌,不念舊惡,只思維恩德。這樣慢慢思維,直至對兩邊的衆生都生起慈悲心,再將範圍逐漸擴大,最後對一切衆生都生起慈悲心。這樣長期串習,就能生起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慈悲心。

世間有的人發心很好,很有慈悲心,考慮別人可謂無微不至,帶來的後果卻很難預計。比如:爲了別人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和財物,讓別人活下來,讓別人生活得更好。的確,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有的人活著的時候頻頻造作惡業,這樣生存有何價值?還不如死了好,至少惡業可以從此停止,對他周圍的衆生或他的來世會有一些幫助;還有,捐助、布施一些衣物和食品,想讓別人過得更好,比如扶貧等等,但這些東西吃完穿完就沒有了,不能永久性地給予利益。這就是缺少方法的結果。

要想讓衆生得到長久的安樂,就應按照佛陀傳給我們的利益衆生的方法去做,也就是,讓衆生明白生老病死等輪迴痛苦的真理,讓他們學會自己走路,並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從輪迴的苦海中逃脫。要解救衆生,就需要智慧。自己不明白怎能引導別人?智慧的巔峰就算是佛的智慧,沒有任何煩惱障和所知障,除此之外,就是十地菩薩,其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發誓成佛,這是度化衆生最好、最高檔的方法。這一系列問題的主要來源就是知母、念恩、報恩這三個見解落實於行動的具體修法。如果沒有這些見解,每天口裡空談大圓滿、灌頂等等,沒有用的,明白嗎?並不是說這些法不好,法非常殊勝,但如果連菩提心都不具足,就沒有修大圓滿的根基和緣分。

作爲初學者,我們應從眼前著手,不應好高騖遠。如同一個人去印度朝拜金剛座,首先不是看幾百、幾千公里以外的路,而是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先看清腳下的路。如果不看腳下,就有可能會墮入懸崖,身首異處。所以要邊走邊看,遙遠地方的路況如何,到時候自然會瞭解。否則,即使看到幾千公里以外,眼前的路卻一無所知,半步也休想跨出去。這樣怎能到達目的地呢?

菩薩的修法不僅僅是這一點,其涵蓋的範圍很廣。《現觀莊嚴論》中有比較詳盡的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從中瞭解。

三、行 爲

就是無條件地利益衆生,很多人利益衆生都是有條件的,比如表面上體恤下屬,實際上是爲自己的官運亨通;表面上布施財物,實際上是爲求得名聲。學佛的人無論放生、磕頭還是念經,如果只是爲清淨罪業、下一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享受,不願再沉溺輪迴,那就是有條件、有自私心地利益衆生,只是外表上的菩薩,是捨本逐末的作法。菩薩就是要爲其他人犧牲和損失自己,如果什麽都不願意付出,利益衆生就只是一句空話。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衆生,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要講究順序。剛趨入大乘之門,應先藏形匿跡,到寂靜之地去調整自己。若初發心即到城市去利益衆生,就會被荊棘叢生的度生之路嚇倒。因爲五濁惡世的衆生很難調服,你對衆生恩德有加,衆生卻恩將仇報,一旦看到這種情況,你就會放棄發心。所以,首先應調整自己的心相續,調整好以後,有把握做到即使別人惡言相向、拳腳相加,也不生絲毫嗔心,再到公共場合去利衆。所以,依止寂靜地調整自心與利益衆生並不矛盾,經典中也是這樣要求的,而且對此讚歎有加,一開始順序不能顛倒。

發了菩提心,每天做功課或行善後要將善根、功德迴向給眾生,這也是利益衆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這樣盤算:聽說迴向很好,如果不迴向,一生起嗔心善根就會毀掉,所以要迴向。發心的初期能這樣做也可以。但是,這也是利益自己的念頭,就像你擁有的一個物品,如果不給別人,就會被搶,所以在未搶之前先給別人,此種發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面上利益別人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利益,並不是大乘菩薩的作法。所以,應無條件地迴向衆生。

調整好以後,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衆生。不能只管自己成佛的事,發心等自己成佛後再利益衆生。成佛後利益衆生理所當然,並不稀奇,因爲佛具有這種能力。現在,作爲一介凡夫就能利益衆生是很了不起的。自己尚受縛於輪迴,有可能墮入地獄、餓鬼之道,卻不考慮這些後果,將利益衆生作爲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是難能可貴的發心。

歸根結柢,有了前面的見解,才會有後面的修法以及利益衆生的發心和行爲,這一系列是前後連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結 果

暫時得登地,也就是見道的果,見道後,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說,間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脫,就應該這樣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難,我們卻要將此作爲努力的方向。否則,離大乘的門都很遠,更不用說大乘的具體修法,距登地、大幻化網、大圓滿等更是有天地之遙。若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沒有大圓滿等法,距離成佛的路也不是很遠。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卻缺少真正利益衆生的方法;有些人聽了很多大乘法,卻欠缺慈悲心;有的人聽了大乘法以後,雖然有利益衆生的念頭,明白成佛後可以度很多衆生,但想成佛的念頭卻總是生不起來。可見,智慧和發心二者不可偏廢,只有智悲雙運,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備這些見解、修法、行爲,從此以後就是名副其實的大乘修行人。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是凡夫,煩惱深重,只是考慮衆生,自己解脫的事怎麽辦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專門去經營,在利益衆生的過程當中,自己的事也自然而然地成辦了。

經書中也有記載,無始以來,凡夫一直在爲了一己私利而奔波、勞碌,至今卻仍然在輪迴的漩渦中掙扎、盤旋。除了了無止期的痛苦,一無所獲。生生世世在如水車般的輪迴中來來往往、上上下下。釋迦牟尼佛等諸佛,則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雜念,只考慮別人,卻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擔心、操勞的。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只要願意做,你就會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見。萬法都是由因緣産生的,調遣因緣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創立或規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專利。這些都是人做出來的東西,即使末法時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這樣很好,卻放不下,這就是沒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在剛學佛時很好,無論是對衆生的慈悲心、還是對三寶的信心都很堅定,修法也很精進,如果照這樣下去,很有希望。後來卻越學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幾年以後,當初的慈悲心、出離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兩個外加行沒有修好,這是另外一個沒有成就的原因。這種情況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漢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強調一些形式,追逐大圓滿、大手印等一些很好聽的名詞,沒有去抓根。想避免這些問題,就要從人身難得開始,將基礎打牢。只有在堅實的基礎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樓。

經書中有一個比喻:一個犯人在充滿寒冷、黑暗的監獄中,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到外面曬太陽,這就比喻我們現在這一生就是感受陽光的時刻,以前一直在漫長的幽暗中承受著嚴寒的煎熬。將我們關進囹圄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就是從無始以來到今天時刻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我執。我執,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現在在外面曬太陽的美好時光不知會延續到何時,一旦結束就將回到無盡的黑暗裡,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見陽光。此時如果有一個辦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陰冷恐怖的監獄中,就應該想方設法逃出去。因爲如果不抓住機會,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苦難,面對這一切現狀,他怎麽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們應清醒地知道,輪迴不是一個好地方,之所以現在我們感受不夠強烈,是因爲這是我們整個輪迴當中最圓滿的時候,平時雖然有一些痛苦,但與地獄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別。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這樣,但卻自欺欺人地不考慮這些問題。將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安心地的享受轉瞬即逝的光明。這樣坐以待斃,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嗎?要不要回去,機會不是掌握在所謂造物主、萬能神的手中,而是在每個人手裡。關鍵是你做不做,什麽時候做,如果明日復明日,一直往後拖延,將大好的時光白白蹉跎,最後就再也沒有機會等待你了。若不將眼光放遠,不想辦法改變即將面臨危險的現狀,實在可悲可歎。

經書中還有一個比喻:在很高的懸崖上有一顆野生的果樹。一個人用一隻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懸崖外的身體,一隻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兩隻老鼠輪流吃著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現在放棄水果,是有辦法爬上去而不墮懸崖的,但這個人卻對這些視若無睹,仍毫不在乎地吃著水果。這兩隻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們的年齡,水果就表示世間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這「兩隻老鼠」將維繫我們生命的「草」,每過十二個小時就吃掉一根,直至生命終止,絕對不會停息。屬於我們的「草」每天都在減少,當「草」徹底消失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墜入萬丈深淵。貪欲重的人卻不計後果,只在乎水果的鮮美滋味,一旦掉下去,追悔莫及。所以,在現在有辦法可以不墮入輪迴深淵的當下,千萬不要爲貪一時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你們也許會想,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我也懂,但這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要去修、去做,沒有任何人給我們考試,我們也不需要爲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功夫。今天如果你們講,也許可以講得更動聽。你們語言上沒有障礙,可以用一些優美的辭藻、華麗的修辭,將此內容包裝一下。但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不去實踐,等於說食數寶,是沒有價值的。

不要一開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從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開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沒有希望的。正如前面所講的一樣,上師告訴弟子:「你也將會死!我也將會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師也是這樣告訴我的。我也是這樣修的,其他沒有什麽。」說得很簡單,實際上這裡面有很深奧的涵義。不修這個,修其他再高深的法也沒有用。

阿底峽尊者一脈相傳的噶當派弟子們,是以修無常等而著稱於西藏的。雖然這些法非常基礎,他們卻窮其一生專心致志地修這些法,而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當然本來大圓滿他們也沒有,他們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們不是很強調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作爲修行的內容,卻成爲了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認爲這些是沒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不辨龍蛇的愚昧見解。不修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薩道,就不要停留在語言上,要落實到行爲上,要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修行人。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9/16 下午 12:18:54
--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簡介

慈誠羅珠仁波切,一九六二年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自幼即展現悲智之宿性。成年後,毅然放下俗緣羈絆,於當今多康地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隨侍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上師座下,潛心深入經藏,以宿慧故,於短時間內即無礙地融貫顯密經教,成就聞思修三慧。其於戒定慧三學方面,亦成為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為承續法王晉美彭措佛行事業之主要法嗣,現任五明佛學院的監院兼羯磨師。

堪仁波切自入學院,二十年如一日,始終精進於聞思修,過著極其簡樸,少欲知足的生活。平時一直於學院中擔任教學重任,培養出為數眾多的僧才。近幾年來,每於夏天抽空前往各處放生,藏地牧區的牛、羊,漢地各城市待宰的水族類,廣行無畏施,發願令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並極力宣導殺生的罪業及放生之功德,同時勸導世人戒殺放生。又利用放生期間,隨機給予信徒開示。

堪仁波切雖持戒嚴謹,然其行止卻灑脫自在,大比丘風範自然流露。稟性溫和,凡事謙沖自牧,甘處卑下,不居高位。其心極其寂靜,不喜言說,然於傳法時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隨順聽者根基,深入淺出地開演,不時展現如海般的智慧。無論來者身份地位之高下,一律平等看待;無論來者如何剛強難調,始終維持一貫的溫厚。他就這樣靜靜地,間或點綴以發人深省的幽默,諄諄善誘著每一個具緣眾生。誠屬此末法時代,悲智圓滿堪為依止的大善知識。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9/16 下午 12:20:45
--  

敬錄自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於2008年7月香港法會中之開示

你們一些人還請求我做你們的上師等等。當然,我自己作為一個修行人,與別人分享佛法上的知識是在修布施。從這一點上講,是的,我要盡我所能來教授。但是,如果你是想找那種可以依賴的靈性人物,我不得不告訴你,我大概是最不可依靠的人之一。大多數時候你連我在哪兒都不知道。事實上,我的親信助手,他們知道的最晚也最少。不過,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成為了我的學生,那麼我也想告訴你,你想要去找多少個上師都可以。事實上,我會鼓勵你這麼做。實際上,現今還有一些很偉大的大師住世。他們有些甚至還相當年輕。例如在中國,你們可以仰賴諸如四川的堪布慈誠羅珠這樣的大師們。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9/16 下午 12:38:53
--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長壽祈請文

嗡梭第

冉將才利圖傑滇畢推

無量長壽佛之發心真諦力

慈誠南達羅珠嘉切襄

具有清淨戒律、智慧廣博且

隆多秋吉盎欽卓雜巴

能令教證法之大鼓響起者

夏丹喇欽成利即玖記

長久住世弘偉事業願增長

 

因噶陀仁珍千寶及旺多珠古圖登諾布等之敦請,吉祥薩迦晉札達欽(薩迦達欽法王)所發之願。願如是成就!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9/16 上午 01:57:37
--  

頂禮怙主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9/16 上午 01:58:24
--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慈誠羅珠堪布的博客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開示集: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21.pdf

慧光集(二十一)正見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22.pdf

慧光集(二十二)五加行開示錄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25.pdf

慧光集(二十五)佛教的世界觀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33.pdf

慧光集(三十三)菩提道金鑰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0.pdf

慧光集(四十)悲智薈萃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2.pdf

慧光集(四十二)《修心七要》略釋

 

慧音系列: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6.htm

心經講記

痛苦轉為道用

佛教的定義

四法印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1/4/20 下午 05:07:13編輯過]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1/4/20 上午 02:39:41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貞子
--  發表時間:2011/7/9 上午 09:29:5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4/2/9 上午 04:21:32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