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大慈普利寺」興建勸募 感恩十方大德共襄盛舉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5369) |
-- 作者:吉德 -- 發表時間:2011/1/14 上午 02:47:38 -- 「大慈普利寺」興建勸募 感恩十方大德共襄盛舉 一、依據: 果碩普利協會第二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決議事項---本會會址所在處(屏東市信義路221號)囿於空間較小,已不敷使用,故建議另行覓地興建一座佛教寺院,寺名訂為「大慈普利寺」,做為將來本會辦理活動之處所,興建之經費由本會專案捐助,並開立建寺專戶帳號「中華民國果碩普利協會--大慈普利寺」,專款專用,會員及各界人士之捐款由本會開立收據。 本案已獲內政部:台內社字第0990231887號函同意核備。 二、住持簡介: 「大慈普利寺」住持—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於西元1948年,降生在西藏康區理塘地區。四歲時,被認證為轉世靈童。五歲時,迎請至「果碩行宮」駐錫。七歲時,剃度出家於格賴仁波切座前。十歲時,遠赴聖城拉薩,進入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學習諸大論典。十二歲時,仁波切前往印度繼續聞思佛法。並於尊者法王達賴喇嘛、怙主林仁波切、怙主赤江仁波切等諸位大師座前,盡力接受了灌頂、解說、口訣等諸多經續教法。
二十歲時,仁波切前往印度北部,由法王嘉瓦仁波切親自擔任親教師與軌範師,及諸大具數持戒上座前接受了具足比丘戒,樹立起多聞持戒大師的風範。之後,仁波切前往南印度繼續他在色拉麥佛學院的學業。在佛教的五種主要論典等學院課程方面,仁波切出類拔萃的優異表現,常常獲得學院許多優等獎勵。然後,仁波切依次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噶然、洛本等學程,進而參加三大寺(甘丹、哲蚌與色拉寺)辯論法會,由時任甘丹赤巴(格魯派法王)怙主林仁波切及怙主赤江仁波切頒贈「拉然巴」格西(佛學博士第一名)學位,並賜予諸多嘉獎。其後,仁波切進入下密宗學院依次修習金剛乘教法,通過考試獲得「阿然巴」學位(密宗佛學博士)。
其後,應故鄉當地僧俗信眾再三的邀請,仁波切蒞臨西藏東部康區開示皈依及因果等法,受到信眾及百姓熱列歡迎。接受四十餘座寺院之邀請,賜予無量無盡的甘露妙法,為無數信徒剃度出家,僅傳授比丘戒者其數目即超過三千餘位。為雪域西藏再次燃起法炬,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之後,仁波切返回印度由法王嘉瓦仁波切任命為下密學院「喇嘛翁則」(掌管寺院教務與財務之上座),再繼任方丈堪布(住持),成為下密宗學院自十五世紀創立以來最年輕的住持方丈。在其任內孜孜不倦的對僧眾講經說法,一心一意致力於僧眾的聞思教育,對於學院課程規劃,完善教育環境皆貢獻良多。
下密宗學院住持任期屆滿後,怙主仁波切返回色拉寺繼續講經傳法,法王嘉瓦仁波切再次委任仁波切為色拉麥學院住持,就任三年後仁波切雖想辭任,但寺院僧衆也一再祈請仁波切能夠再任。經過多年的努力,使學院僧衆修習環境大有改進,前後開設了圖書館,重建辯經場(提供學僧練習辯論經論之用),門診與醫院等也相繼設立。因仁波切前世非凡之因緣,在任期間僧眾數量也增加至千位以上,因嚴格要求僧人内在之戒律修養,重視佛學的教導與傳承,僧衆對佛法之聞思修也突飛猛進,培育出無數弘法利生之僧伽人才,獲得僧院上下一致的高度讚譽。
仁波切卸任色拉寺住持後,應長期駐錫臺灣格賴仁波切之邀請蒞臨臺灣,為新建的藏傳佛教寺院---菩提法洲主持開光大典。其間,仁波切宣講聖道三要、兜率百尊,為當地信眾賜予甘露法雨,信眾咸感法喜充滿,進而要求皈依於仁波切座下,學習佛教經綸。
仁波切無論在歐洲,在非洲,還是在北美弘法皆以菩提道次第,聖道三要,入菩薩行,修心,止觀雙運為主要宣說法門。並經常講授事師五十頌、戒經二十、六座瑜伽等密續法要,善巧傳達其精華,使弟子於學佛道程中,由淺入深,對於如理依止善知識、注重因果、積資淨障,以慈悲智慧雙運、廣行六度菩薩行、了知空性正見等道次第的學習,皆給予確切的認知。
仁波切為人謙遜慈悲、仁心寬厚,不辭辛勞至世界各地宣揚佛法。其修證甚深、學問淵博,善於演說教法,說法時深入淺出。對弟子的問題,善於觀機逗教,皆能不厭其煩地詳加開示,更孜孜不倦地教導眾生離苦得樂之道,實為一位以利益眾生為己任的佛教大師。 三、「大慈普利寺」興建緣起及目的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蒞臨台灣弘法迄今,已逾十五年。皈依弟子日眾,原有之佛學中心已不敷使用,亟需興建一座寺院做為舉辦佛學講座,提供信眾修學教法之用,社會大眾亦能來此禮佛靜心,滌淨緊張繁忙生活所帶來的壓力與煩惱。因此,在全體信眾共同的祈請之下,仁波切應允於屏東縣長治鄉興建一座具備藏傳佛教傳統特色之寺院。寺院興建之目的如下:
(一)講授佛教經論,修學藏傳佛教: 佛教擁有浩瀚的經典與論著,必須藉由精通教法之法師正確無誤的講說與指導,信眾才能開啟正確的知見,進而學習各種消除煩惱及提升心靈層次的方法。此外,藏傳佛教保留了印度佛教最為完整的教法,佛陀世尊傳法之經續教典,經由文殊彌勒兩大菩薩傳承龍樹與無著之甚深廣大口訣,印度各大班智達,以及西藏諸大宗師也給予完整的詮釋,凡此種種之法要傳承根留臺灣皆必須有適合之處所---佛寺,才能達成此一目標。
(二)接引社會大眾,安頓身心生命: 現代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日益加重,高度競爭的生活環境,容易使得社會大眾的身心狀況出現失調等問題。此時,若能藉助佛寺莊嚴的宗教氛圍攝受,接引大眾入寺禮佛、靜心、冥想、禪修等方法舒緩壓力,調和身心狀態,對身心的健康與生命的安適將有正面的影響;對家庭的和合與社會的和諧,亦能有積極的助益。
(三)推展社會公益,關懷弱勢族群: 對眾生慈悲與關懷的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社會上有部分的人們,因為貧窮、疾病或家庭突遭變故等因素,使生活陷入困境。雖有政府社福單位的協助,但難免有因資格或經費等限制,而無法照顧到所有需要幫助的家庭。佛寺信眾忝為大乘佛教的追隨者,必須使佛寺成為散播溫暖、傳佈愛心的庇護處所,匯聚信眾的力量,透過社區關懷、急難救助、獎助學金、發放救濟物資等作為,襄助政府單位照顧弱勢族群,體現大乘佛教慈悲的精神。
(四)介紹西藏文化,融合漢藏佛教: 藏民族長期生活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復受佛教精神的薰陶,形成獨樹一幟的西藏文化,加上歷代傑出佛教大師及譯師的努力,保留了印度佛教最完整的思想及教法體系。這些精神文明的高度成就,隨著藏民族逐漸移居世界各地,逐漸為世人所了解與推崇。一座藏傳佛寺的建立能有助於台灣民眾接觸與了解西藏的佛教文化,擷取其中的優點與台灣的佛教相互學習與融合,為漢藏佛教注入蓬勃的生命力。 四、結語 佛寺的建設工作必須匯集十方信眾的心力,加上政府單位的協助方能順利成辦。由於聚集了眾人珍貴的發心,加上住持、執事人員及全體信眾的努力,能使佛寺成為眾生心靈的依歸與積集功德的殊勝福田,是極具意義與傳承價值的殊勝志業,值得眾人發心戮力護持。藉由佛寺菩提志業的宏展,成就自利利人的菩薩願行。信眾發心護持興建寺院之善款請匯入本會建寺基金專戶: 郵局(代號700)局號:007118-4 帳號:029978-2 戶名:中華民國果碩普利協會大慈普利寺果碩喇嘛 或劃撥至郵政劃撥帳號:42240331 戶名:中華民國果碩普利協會-果碩喇嘛 (煩請註明建寺基金)。 信眾若以ATM轉帳,煩請mail或來電告知姓名、地址及轉入帳號末4碼,以便開立收據。 凡匯入此帳戶之善款皆專款專用,本會將開立收據以玆徵信。 相關訊息請上本會網站:www.kunphen.com或洽本會(08-7332927)查詢。 中華民國果碩普利協會 謹記 201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