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敏林堪千仁波切‧與你談談金剛經( 13 )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8025)

--  作者:g8711711
--  發表時間:2011/7/17 上午 09:23:53
--  敏林堪千仁波切‧與你談談金剛經( 13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於【椎擊三要】講座上,弟子向仁波切獻上誠摯感懷
    !

http://youtu.be/8f6vKW_Y2OU

此段影片為「瞥見敏卓林part 1,一睹黎明即起,當太陽上昇後,僧眾,小喇嘛,居士們陸續出外,晨間忙碌卻有序的寺院生活翦影;特別是當日舉辦大法會,開場
   
­前僧人們已靜心依序入場,藏人虔誠參與,連小學部的學生也由老師親領以領略藏族傳承...這是敏卓林美好的清晨!

:影片攝於印度敏卓林寺2004年藏曆新春時際,並由敏林堪千仁波切蒞臺時親自指導剪輯,而於2004/12/25~12/2 ­7 於官方部落格團隊所主辦於文化大夏館的【金剛經講座】上首度播放~祝福所有具緣閱聽者!

http://youtu.be/apjLgG_rrVg

「瞥見敏卓林part 2, 眾所周知,敏卓林傳承於手印、食子、金剛舞別具特色與精髓...故而向來為寧瑪­巴之翹楚與各傳承僧眾學習之典範;自古以來,學
   
­習者絡繹不絕。此大法會之金剛舞­為敏卓林三百多年來之傳統,深具蓮師之祝福與加持!

http://youtu.be/apjLgG_rrVg

「瞥見敏卓林part 3: 烏金淨土敏卓林 ~~ 敏卓林傳承向以持戒、精進、正慧、真理之清淨修行為基本的行者風範為榮;更由於尊崇實踐蓮師之法教,而致力於維繫與保持教法原始­風貌與精神! 此蓮師大法會集‧蓮師八變金剛舞-為敏卓林寺年度重要的慶典法會,跳一場金剛舞,表面猶如舞蹈,內涵卻似中國先哲的\'\'组陣\'陣­法,深具祈福與加持之場性與力量!

http://youtu.be/apjLgG_rrVg

「瞥見敏卓林part 4:此段由敏林堪千仁波切共貝南祖古仁波切,拉祝仁波切於舍利­塔蓮師殿主法的影片,莊嚴且具加持力~~祝福所有具緣閱聽者法自在&寶生如意 !

                                                                                        

 與您談談金剛經--( 13 )                                     

                                               第九世敏林堪千仁波切口述主講

                                     林生茂居士口譯  The Eastern Sun 團隊編輯整理

在此段所開示的:「心應無所住於一切法」的行持,事實上,我們需以這般的義理,作為廣泛的閱讀佛陀其他經典,諸如《妙法蓮華經》這些經典等等。如此,就能夠如實的了解到須菩提於此中所請示的這些問題、及佛所說與回答的這些問題等等,其實都是為了利益後世的眾生、修行者而演音。

      因此,並不單單只在金剛經中如此,在佛陀其它的經典教授當中,佛陀也針對其他不同弟子的心境,廣泛的開示這般的道理。譬如說:在未來世,後世的修行者,在修行上皆應如此的去執持菩薩道。

     對於金剛經的義理,當我們在學習、思惟時,當思惟到「法」的真諦之層面時,我們會生起如斯的意念:我眼前、我現在所做的種種,好像都是不正確的,好似都偏離了法。我們或會起這樣的意念,然而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金剛經中所開示的,是屬於究竟的義理。因此,相對於我們當下眼前的,譬如在修止、修觀、行持各種的修持法門,並沒有互相違礙。因為金剛經所講的,是「法」的究竟見地,所以是法的真實義。如果以究竟義理,反過來看自身現今修行的意念等等,然後,內心裏反而生起了負面的思維或情緒,憂傷的以為:現在這樣修持是不對的,是很糟糕的等等,如此是不恰當的。我們要知道:現在我們於平日或平常所修持的法門,事實上,那些法門也是非常好的。

      想在一天當中,確實了解金剛經的義理是比較困難的。過去的諸佛菩薩,都是經過無數劫生生死死的修行,到最後如實的證悟究竟實相。在這種情境下,佛陀開示了金剛經的義理。所以,我們的心裡其實無需因不能於短時間內如實瞭知究竟義裡而覺得懊惱。

   弟子問:請教仁波切有關發心方面的問題。仁波切適才提及三種發心,無論是何者,最終目地皆是證悟佛果,利益一切眾生。但敝人有一個疑惑:雖是最終證悟佛果,然而如同觀音、文殊這些大菩薩,其皆已於過去世證悟佛果了,何以仍需倒轉慈航,以菩薩的身份渡眾?難道證悟佛果成佛後,其相好莊嚴及其渡眾功德能力不如菩薩嗎?若是,那麼發菩提心最終應不是求得佛果,而是求得菩薩果位
   

   仁波切:這些菩薩眾,如同你所言之文殊菩薩,以人的身相示現於此世間,同樣的,以非常精進、艱苦的修持,證得菩薩的果位。最主要的,如此的行儀,是在示現作為一個平凡、有情的眾生,要以這樣的方式去修持。          最主要的,便是當成一個「典範」;讓眾生知道如何修行,才能達到解脫的果位。事實上,諸佛菩薩利益有情眾生的化現,其不單僅以人的身相示現,如先前提及的:諸佛菩薩為利益有情,示現出橋樑、船舶,乃至於各種化現成一個非常優美、非常喜悅的一個島嶼、庭園等等,只要能利益有情眾生,這都是佛菩薩的化現。當然他們也會化現為畜牲牛、羊等等,以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弟子問:請問仁波切於最後所說的:無所住而生起心,有關這方面,敝人有個問題是:我們如果觀修本尊,為了觀得明晰當然難免會執著於本尊的身相,觀修氣、脈亦是相同。也有另一說法是:這是世間所顯空,而這是虛妄,那麼心的力量自然較小,無法觀修清楚,包涵氣、脈的觀修也會削弱,那就等同沒有。於此方面還請仁波切開示如何調和這空性?於金剛乘中如何觀修本尊與氣、脈明點。

   仁波切:於金剛經裏所講的:「無所住而生心」,這是修行當中,究竟的見地,內心裏對一切無所著而生起,至於在脈、氣的修持上,事實上也是同樣的。如果我們內心裏,對於本尊的修持,或對於氣、脈的修持,有任何的貪執,當如斯生起強烈的貪執去修持法門,譬如說修持氣、脈、明點,那麼,在脈氣的修持上,便會產生迷惑自性的種種現象;若對這個法門起貪執的話,同樣的,如前所述,金剛經的義理開示著,如同吃飯時藉用湯匙,但是吃完後,連這個湯匙都必須放下。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裏,這些是道路,當你到達了,連這個道路,連這個法門,都要放下。也就是說,對一切的法門,內心裏面不可具有任何的執著。

          再如我們觀修氣、脈,觀修最主要的義理,就在於我們專注於肉脈的觀想;脈裏面有智慧的氣,以智慧之氣淨除身體內所有的一切煩惱氣。這樣的修持的觀念,就是將我們所有一切的煩惱妄念,藉由智慧氣以完全淨化、淨除於身體之外,最後全身充滿智慧氣。至於密乘中我們所講的「智慧」,以顯宗經部的明言來講,就是「不執」,沒有任何的執著!

       弟子問:請教仁波切,常常聽上師說:大圓滿超越禪宗,那麼,請問大圓滿的見地,與如來藏;金剛經間的見地,有什麼差異?

      仁波切:講到大圓滿的修持與見地,這是屬於密乘、金剛乘的修持。而於金剛經中所開示的經部的義理,則是針對於行者對對境而起的種種分別或惡念、妄念,應如何去斷除自身妄念的法門。

大圓滿密乘的見地上,進一步的說:對於當下所起的種種念頭、妄念,並不是我們要去遮止、斷除它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下的念頭,它本身就是智慧,它是智慧的境相,它並不是迷惑的,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因此,在大圓滿的修行中,事實上無所「斷」,因為沒有什麼事是需要去「斷」、「遮」;也就是說,一切的外在境相,與心的本身,事實上是一體、無別的,因此,說法者是普賢王如來,聽法眾也是普賢王如來自已所化現、幻化的。故云,說法者與聽法者,在本質上都是一體的。

             而在顯宗經部的修行當中,我們說:不可以殺生、不可以飲酒等等。但是,在密乘修行的見地裡:根本無所「斷」,無事必須「”斷」、「遮」;因為在那當下,所有一切的境相,都是「清淨的」境相,在密宗的修持中,往往或見可以飲酒或做各種事,因為一切的境相對心而言,在那當下都是清淨的淨相。可以講:所有一切清淨的「淨相」,都是「智慧」。因此,大圓滿的見地、修行當中,所有一切的外在境界、世界,都是都是佛的淨土。一切的男子都是本尊,男眾本身的身相、乃致於女眾本身的身相都是本尊,它的修行見地是淨觀。因此,一些密乘修行的唐卡,在畫像當中,可能有很多顯現出忿怒、雙身的本尊、佛眾等。這些都是相應於密乘的修行見地而顯現出來的圖相。然而,對於密乘這種真正需要具有非常善巧方便的修行,對於方法上若無法如實的證悟了解,很多人對密乘的修行會有錯誤的認知或走錯路。

       弟子問:請教仁波切,佛於金剛經所講的究竟成佛法,它是指內心所顯相的對境是不實在的,那麼,佛所講的中觀,一心三觀(假觀、直()觀、空觀 ),其之相同與不同在何處
   

   
敝人的意思是:也就是與「一切相是虛妄不實的『假觀』,內心所想的妄念是不實在的內、『空觀』,把外在與內的空,裏面的妄想合為一體的『直()觀』」之相異處。換句話說:就是內心的外相不實在的,內心所想的一切分別:愛、樂、取、捨是不實在的。

仁波切:事實上金剛經的義理,與天臺三觀的義理是相同的、相應的,為什麼呢?當講到「假觀」的時後,其云:所有一切的外在境相展現的都是虛妄不實的。因此,這就是金剛經裏所講的: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我們自心迷惑所展現的虛妄現象,所以這與「假觀」是一樣的。

進一步於「空觀」講的:一切的諸法,它的本質其實是空性的,因為虛妄的法之本質是空性的,那麼,這也是金剛經裏所講的:一切的相,沒有真實的,一切的法,事實上它都是虛妄的,都是不存在的,這也是「空觀」的義理。

那麼,進一步所講的中觀,它融合:「一切的相是假,本質是空」,如此顯現在一心三觀裡「中觀」的義理,這與金剛經所講的:所有一切外在的現象,它都是虛妄的,因為虛妄的緣故,所以它的本質是空性的。本質空性,又是外在虛妄的展現,空與顯現的當下是雙融的,這就是中觀的第三個義理。這些道理是相應的。

        那麼,這就像般若心經所講的道理是一樣的:空性,就是色,但是又講: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這些情形的不異,與此所講的也是一樣的。

( part13~待續)

...................................

◎本官方部落格為敏林堪千仁波切與The EasternSun Group唯一公認之官方中文網站 ( 請於敏林堪千仁波切英文官網www.khenchenrinpoche.org/2-sup port.htm 徵信) ;並未以「部落格名」成立「相似名稱之佛學會」。

懇請十方善信支持「敏林堪千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多年來的默默努力 ~ 感恩您 !

唯願 :永具菩提心 !

(◕‿◕✿)*♥ ♫ ♫¸¸.•*歡迎點閱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臉書網頁  :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 )(◕‿◕✿)*♥ ♫ ♫¸¸.•*¨*•♫♪ Thank you !

§
   
相關延伸閱讀
   
 

【與你談談金剛經 (7)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225&next=3209&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03&prev=3328&next=3225&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9)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25&prev=130&next=94&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10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56&prev=-1&next=3344

【與你談談金剛經( 11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64&prev=3389&next=3356

【與你談談金剛經--( 12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94&prev=3416&next=3389

  圖文版權所有‧
   
懇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欲轉貼引用,
   
敬請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台灣辦事處‧敏林堪千仁波切唯一中文官網:【敏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謝謝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1/7/17 上午 09:28:4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