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當聽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2441)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2/7/10 上午 02:43:11 -- 當聽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
庚三、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當聽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的精要,超越善惡因果的十二金剛大笑、稀有八句[1]等法語時,切切不可生起邪見,而應千方百計、毫不顛倒地受持其密意。
甚深法義,一般人是很難接受的。有些道理一講出來,的確令人生怖。比如,地獄眾生的心與普賢如來的智慧無別;地獄與天堂無別……其實,禪宗的很多教言也是如此,像《圓覺經》、《楞嚴經》裡對空性的描述,從未聞思過的人一聽,立即會引發內心的恐懼。但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生邪見,更不要去誹謗它,否則就會造下舍法罪,無數劫不能從地獄中解脫。所以,喬美仁波切說:“縱聞善德與惡過,地獄痛苦壽量等,以為非真起邪見,此罪勝過五無間,無解脫罪髮露懺。”
往昔,兩位秉持十二頭陀行[2]的印度比丘,來到阿底峽尊者面前求法。尊者宣說人無我時,他們二人滿懷歡喜。但講到法無我時,二人驚恐萬分,說:“太可怕了,請您切莫如此宣講!”也許尊者是故意的,又給他們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聽到這些詞句,二人雙手捂著耳朵跑掉了。
那兩位比丘走了以後,阿底峽尊者十分傷感地說:“如果沒有以慈悲心、菩提心修煉自心,對甚深法義不起誠信,僅僅靠護持一分清淨戒律,是不能獲得任何成就的!”
[2] 十二頭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糞掃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餘食、處阿蘭若、常住樹下、常露地坐、常住塚間、長期端坐、隨處而坐。如此十二種苦行,佛家用以針對修治貪著衣食居住,抖擻煩惱之行,名頭陀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7/10 下午 02:45:35編輯過]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2/7/10 上午 02:44:25 --
思考題 412、什麼是噶當四依? 413、為什麼說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可兼得?請從不同角度詳細分析。如果說二者不能兩全,那在家人是不是就沒有修行機會了?為什麼? 414、既然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怎麼理解六祖說的“佛法不離世間覺”? 415、誹謗大乘有哪些過失?怎樣懺悔誹謗大乘的罪業?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正在講行菩提心的學處——六度,即佈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六度當中,下面講安忍度中的第二種安忍。 庚二、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為了成就正法,必須要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來修行,這也是一種安忍。如續部雲:“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為了求得正法,菩薩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乃至捐舍珍貴的生命。《菩薩善戒經》亦雲:“渴法情重,不惜身命。” 世人為了世間的目標,尚且願意付出精進與勇氣,那我們為了正法為什麼不能呢?在求學正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此時不能脆弱,更不能退失信心,而應該依止“四依”來修行。 ◎ 修出世間法所應經歷的苦行 往昔諸噶當派大德,有所謂的四依處:“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這是噶當大德留給後學的精華竅訣。 一、心依於法:心依於解脫法,而不是世間法。 二、法依於貧:修解脫法依於簡單的生活。古來大德都是如此,是簡單生活成就了他們的修法之旅,而非豐富的物質條件。 三、貧依於死:過這種簡單生活直至死亡,不是求法時比較貧窮,成名後就開始過另一種生活。 四、死依於乾涸之壑:保證貧窮一直到死,一定要死在山溝裡。 這是上等修行人的修行準則。 修行人是分等次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像米拉日巴尊者,像噶當派諸位大德,像禪宗的眾多高僧,他們都是或居於山洞,或住在森林,或修建茅棚,一輩子都在修行,這就是上等修行人。他們的目標只有解脫,不理會世間瑣事,放棄一切,為求種種法,無怨無悔、永無疲厭地苦行,正如《華嚴經》所雲:“頭目及手足,肌肉施無悔,求種種經書,心無有疲倦。” 像唐僧取經,也是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求得了正法。所以,如果我們要做上等修行人,就應放棄一切,一輩子都住在山裡。據說,如今在漢地的終南山、雲居山等地,就有許多這樣的修行人。藏地桑耶附近的山洞裡,也有許多隱士。我家鄉就有一個,他離家二十多年了,一直在桑耶修行。去年他母親死了,他回家超度。家人讓他住滿七七四十九天,他說:“我還是只呆七天吧。”七天以後,他又回到了山洞。家人也不攔他,早就當他死了,而他也從不聯繫他們。這就是上等修行人。 但很多人起初是上等修行人,放下一切,從來也不聯繫家人。可是過了兩三年後,關係就越來越密切了。不像真正的上等修行人,死時也死在山溝裡,如同米拉日巴尊者所說:“死時無人探望我的屍體,瑜伽士我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死後屍體無人掩埋,或許世間人覺得太淒慘。但實際上,人死後屍體怎樣處理都可以,根本沒有什麼差別。今天很多年輕學者去屍陀林看了,回來後有人說:“屍體被砍成一塊一塊的,再喂給禿鷲,太殘忍了,我死時可不願意這樣!”其實,天葬殘忍的話,火葬也好不到哪兒去。當屍體被烈火焚燒時,肉都被燒得嗞嗞響,一會兒工夫,就只剩下一點灰了,這豈不是更殘忍嗎? 其實,屍體送去屍陀林天葬,可以圓滿極大佈施的資糧。很多人佈施了一輩子,在生命完結之後,還用身體再作一次大佈施,邀請那麼多禿鷲[1]來享用,這確實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屍陀林的甚深意義,務必要深入學習才能瞭解,而不是用好奇心拍個照,就自以為是權威了。 這些現象,其實只是你們以前沒有關心過而已,若去關心的話,就會發現它有它的學問。像在古印度,有許多密教隱士在八大屍陀林修行,這方面有很多精彩故事,以此可以瞭解印度文化、藏地文化,乃至佛教與生活相結合的方方面面。 ◎ 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可兼得 如今有些人覺得,修法不需要絲毫苦行,在成辦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樂、名譽的同時,也能修成正法。甚至還有人說:“你看我上師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要說修行境界很高,對世間法也相當在行。不論是做慈善還是攝受弟子,什麼都圓融無礙,吃頓飯也能體現各方面的能力,太圓滿了!” 其實,怎麼會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呢?對每個人來說,出世間法好的,世間法肯定不好;世間法好的,出世間法肯定不好。自以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不管是你的上師、同修或是其他什麼人,只是世間法比較突出而已。 如果你覺得他各方面都很棒,那他也只是隨順你、隨順世間而已。但過於隨順世間的話,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出世間法功德。凡是想世出世間法一舉兩得的人,就好像認為有兩個尖端的針可以縫紉;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內;以及可同時乘騎向上向下行馳的兩匹馬一樣,顯而易見,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從智慧、悲心、人格乃至各方面考察,沒有任何一位補特伽羅,能勝過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但佛陀也沒有想出世出世間法同時成就的方法,因此猶如丟唾液般捨棄了轉輪王的國政,離開皇宮來到尼連禪河畔,在六年裡歷經苦行精進修行,期間每一年只喝一滴水,只吃一粒米[2]。佛陀還說過:“我於無量劫,具足修苦行,清淨諸業障,得勝智功德。”佛以自己的行持告訴我們:證悟絕非輕而易舉,想一邊享受世間,一邊獲得出世間成就,是不現實的。 既然佛陀都不能兼顧,那誰又有能力兩全呢?所以,作為修行人,我們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傲慢,自己應該知道自己的根基。 有些居士聽後,可能憂心忡忡:“如果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我不放棄家庭和工作,是不是就永遠沒機會修行了?” 這倒也不是,我剛才所講的,是上等修行人。你做不到的話,也可以用次一點的標準要求自己。像昨天在論壇上,有些大學生很羡慕出家人捨棄一切,多年來在寂靜地聞思修行,作為一個居士,可能做不到這種上等修行,更做不到佛陀那樣的苦行。但我覺得,一邊學習、工作,一邊修行,也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有些人不喜歡做下等修行人:“如果做不成上等,那我中下等的也不做,乾脆不修行了!”這種說法有些偏激。就像做人,你若做不成最好的人,又不願做中下等的,那是不是人都不做了?或者像讀書,你讀不到前三名,就書都不讀了?很顯然,這種選擇是錯誤的。不能名列前茅,至少也要完成學業;做不了最好的人,做個差不多的也可以。修行也是如此,把能做到的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人可能問:“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怎麼理解六祖的‘佛法不離世間覺’呢?” 其實,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對上等修行人而言,他們獲得成就,並具有極高境界,雖已看破一切,但因悲心推動,還會以世間法度化眾生,這是菩薩的不離世間法;而我們凡夫人修行,因為不能純粹地修出世間法,所以在做中下等修行時,仍可以兼顧一部分世間法,儘管不一定能即生成就,但也會為來世積累資糧。 因此,對這些道理,大家需要多方面觀察。其實,對從小就學佛的人來說,一般不會有很多矛盾。但後來才遇到佛法的人,在原來固有的信仰上接受佛法,還是會經常冒出各種疑惑。在這個時候,系統聞思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以米拉日巴尊者為例,說明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 昔日,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修行時口中無食、背上無衣,僅僅依靠蕁麻充饑。到了最後,他整個身體形似骷髏,身上綠毛叢生,長滿吸血蟲,以致別人看到他時,都認不出是人是鬼。 尊者身上的綠毛,是吃蕁麻的結果。蕁麻,不知道你們吃過沒有?我小時候放牛經常見到,非常好吃。不過上面有刺,不小心紮到手很疼。尊者修行的地方蕁麻很多,吃完最初帶來的糧食後,他沒有再去化緣,好幾年中就吃這個。時間久了以後,他的衣服爛了,一片也不剩,毛孔和頭髮都變成了綠色。 有一天,一群獵人來到他的山洞前,被尊者的樣子嚇了一跳,大叫:“你是人是鬼?”尊者回答:“我是人,一個修行人。”獵人們幾天沒打到吃的,準備搶他的食物,但進洞裡一看,只有蕁麻,其他什麼都沒有。他們問:“你修行的糧食在哪兒?”尊者答道:“我的糧食早就吃完了,一直吃蕁麻,暫時還沒有得到別的供養。” 一個獵人問:“供養修行人有什麼好處?”尊者說:“可以給自己帶來福氣。”獵人輕蔑地笑道:“好,那我就供養你一次吧。”說完,他把尊者抱起來摔在地上。尊者本來就骨瘦如柴,這一摔讓他非常痛苦,但他還是對獵人生起悲心,不住地流下眼淚。 另一個獵人很同情尊者,勸那個人說:“你不要這樣做,你看他真是一位苦行者。即使不是,我們挨餓也跟他無關,你這樣對待他算什麼?”然後,這一群獵人就離開了。 他們走了以後,尊者並沒有念惡咒,但也許是護法神的懲罰,或者是作惡的業報現前,不久以後,那個欺辱尊者的獵人因為一件事,被法官判處了死刑。除了那個好心的獵人外,其餘人也都受到了很重的處罰。 可見,因果確實是不虛的。你幹了壞事,當下不一定會感果報,但它已經埋藏在你的“基因”上了,這就是所謂的“業”。一旦這種業力成熟,必定會給你帶來痛苦。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在因果面前充英雄:“無所謂,我來偷盜!我來殺生!”就像一個人主動吃毒藥一樣:“沒事沒事,我來吃!”等你吃完了以後,就算暫時無恙,但毒性一發作,也只有獨自承受了。實際上,因果真的很可怕,但很多年輕人,甚至包括修行人,還不明白它的厲害。 當然,這裡不是講因果不虛,而是講米拉日巴為了獲得出世間成就,怎樣捨棄世間一切,堅定不移、飽經滄桑精進修法。如《大莊嚴論經》雲:“不作難苦行,不得一切智。”這個公案也說明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能同時成辦,不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麼聰明的人,以前學惡咒一學就靈,如果真有兩全之策,他又怎麼會做不到呢? 傳記中還記載:米拉日巴尊者在上師瑪律巴前求得正法後,有次回了一趟家。當時他家的房子已經倒了,母親也早就過世了,他最喜歡的《大寶積經》被雨水淋得七零八落,幾乎成了鳥巢。傷心之余,他把母親的骨頭作為所依,作了超度,並想把《大寶積經》供養給從前教他識字的老師。 可到了老師家,才知道老師也已去世了,就把這部經供養給老師的兒子。老師的兒子對他說:“既然你是瑪律巴的傳承弟子,就應該學你上師那樣享用明妃。不如你去弄一所房子,把你未婚妻結賽娶過來,繼承你上師的宗風,這樣不是很好嗎?”尊者說:“我沒有上師那樣的境界。大獅子跳躍的地方,小兔子自不量力跟著去跳,一定會摔死的。” 現在有些人對米拉日巴的苦行很不理解,覺得他為什麼非要拋棄一切?其實對不懂佛教的人而言,什麼話都會說,什麼話也都敢說。不要說對於佛教,就算是世間上,尤其是去了一些自由國家後,不少人瘋狂般地什麼都說,覺得自己能說點與眾不同的,才顯得特別有水準,但這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對於米拉日巴的傳記、對於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對於特別有價值的歷史故事,不瞭解的話,千萬不要妄加評論。這一點,分別念重的人尤其要注意。像這次來參加研討會的人,希望你們以後要有公正的態度,不要把什麼都當成迷信,統統扔進歷史的垃圾箱,不然,你到晚年時絕對會後悔的。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有智慧,這樣才能分得清真與假。 ◎ 以其他大德的公案,說明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 此外,大成就者金剛鏡[3],他在九年中只靠吃拉刻樹皮[4]修持正法,最後獲得了成就。 同樣,全知無垢光尊者,在桑耶青浦依止格瑪燃匝尊者時,數月中僅以三藏升糌粑和二十一顆水銀丸維生。下雪時就鑽進牛毛袋子裡,這個袋子既做衣服,又當坐墊,在出世間法方面歷盡苦行,終獲得非常偉大的成就。他的《七寶藏》、《三休息》等金剛語,引導了無數人走向解脫。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肯定只能在世間、出世間中任選其一,二者絕對不可能並存。 其實漢地的大德也是如此,像蓮池大師,就是“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即以野草為食勝過空腹,以茅棚為屋勝過露宿,人生若懂得知足少欲,所有煩惱將一掃而光。相比之下,現在人的生活太複雜了,因為複雜,壓力就大,自己也越來越痛苦,始終不可能真正修行。因此,我們應該過簡單的生活。 還有,大梅禪師也是“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一池的荷葉,足夠做衣服還嫌多;樹上的松花,全當食物還綽綽有餘。他當年在山裡修行,很多年後,師兄得知他下落,欣然派人迎請。禪師就寫了兩首偈子以示推辭,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可見,真正的修行人寧願死於山間,也不願墮入紅塵。 這些大成就者的故事,都有一段苦行經歷,非常令人敬佩。我們作為求學者,不管是求世間的知識,還是求出世間的境界,也應效仿這些先賢大德,過簡單的生活很有必要。否則,每天面對紛至遝來的資訊,內心雜念紛呈,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不會有真實的修行。所以,大家理應儘量抽出一些時間,淨化一下心靈。 我本人而言,這三四年來,儘管沒有苦行的因緣,但只要住在學院,下午就會把電話關掉幾個小時,清洗清洗自己的頭腦。就像電腦裡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過段時間如果不清除一下,就運行不動了。同樣,我們在這個世間上,有各種資訊充斥著自己,假如不想辦法清理一些,時間久了就會出問題的。 所以,大家應該偶爾讓心靜下來,念個經,看點前輩大德的書,享受一下放鬆的生活。儘管我們沒有因緣像古德那樣永居山林,但即使是住在城市裡,只要有這樣一顆心,適當地調整一下,就算不能整天如此,也可以擁有一兩個小時的安寧。 總之,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的公案相當多。往昔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將今生的瑣事拋於腦後,歷經苦行、精進修持而獲得了成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在成辦現世俗事的同時,順便修行而成就的。 ◎ 世間法對出世間法的危害 現在有些人說大話特別厲害,口口聲聲是“看破、放下、自在”,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句話只是口頭禪,真正能像古大德那樣做到的,可以說寥寥無幾。但即便做不到上等修行人,我們也應該做個中等,為聽法至少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而不要天天追求世間享樂。 智悲光尊者曾說:“修行人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尊者說得非常非常好!一個修行人,適度擁有一些資具是可以的,但太過了就會變成障礙。有些人不光要求吃穿圓滿,住處也想要舒適,一間房子不夠要兩間,兩間不夠還要三間、四間、五間……今天建、明天裝修,找不到工人就自己來,整天叮叮噹當的,這樣就太沒有必要了。 還有些修行人,施主經常給他寄錢。現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山上的修行人要到山下去拿,或山下的施主要到山上來送。可如今不用這麼麻煩,山上的修行人只要打個電話,山下的施主馬上往卡上劃款,款一到,修行人就可以享用了。對好的修行人而言,電子化和資訊化是一種方便,不用像以前一樣,為了一袋糧食要花好多天,現在有了這些順緣,便可以一心修行。但修行不好的人,好住處、好施主都成了散亂之因,依靠這些修不成佛法,反而先成就了魔法。 魔法是什麼呢?就是散亂,這是修行的大障。《大莊嚴論經》亦雲:“愚者貪利養,不見其過惡,利養遠聖道,善行滅不生。”愚癡的人因為貪著利養,就見不到它的過患,最終,利養、名聲、財富等,讓他逐漸遠離聖道,乃至滅盡一切善行。 修行人貪著利養,也算是末法時代的象徵了。常有人問我:“某某修行人有別墅、有轎車,他是否是真正的上師?”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我不敢說全都不是,因為有些確實是大成就者,雖然具足財產,但毫無耽執;不過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很耽執的,不知道因果利害,只是拼命地貪執這些,最終令自他全都墮落了。最可憐的還是那些供養者,因為福報不足,遇不到殊勝的功德田,他所遇到的“功德田”自己都不求解脫,怎麼會令他解脫呢?所以,經論中一再教誡:尋找善知識時,務必先觀察他是否具足法相。 當然,如果我們不是上師,只是一個修行人,也應該知道知足少欲,對修證而言,這是個很大的方便。否則,條件太好了,無論身處何地,對修行肯定不利,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有時候不要墮入另一個極端。有些人剛學佛時,熱情高漲:“我一定要當個上等修行人,夜不倒單!”然後非要苦行,把衣服、用具全扔出去,刻意吃些差的飲食。如果你能永遠這樣倒可以,但這很可能只是一時的行為,正所謂“學佛一年,佛在心間;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隨著信心的退失,苦行慢慢也消失了。 對我而言,特別佩服有長久道心的人,十年、二十年乃至有生之年,對佛法的信心不斷增上,對財產、名聲從不貪著,只是一味地護持佛法和利益眾生,這種精神非常可嘉。作為真正的佛教徒,希望每個人也能對照自身,好好斟酌一下這些道理。 其實,任何耽執,不論對財產還是對身體,對自己都是一種束縛。只有放下了,才會成就。《阿育王經》裡就有一則公案:有個修行人,雖然經歷了長久修行,但對飲食起居特別講究,故一直未能成就。為了調伏他對身體的愛執,優婆鞠多尊者將他帶進山裡,以神通化現一棵很高大的樹,以及一個深廣無比的大坑。 尊者說:“你若能一切都聽我的,我就為你說法。”他說:“好。”於是尊者讓他爬到樹上,先把兩隻腳放下來,他依教奉行。又讓他放開一隻手,他也照做,整個身體就靠一隻手懸著。尊者要他把最後一隻手也放開,他抗議道:“再放開的話,我就會墮坑而死了。”尊者說:“說好一切都聽我的,不照做就不為你傳法。” 他想到此行目的,隨即把眼一閉,不顧一切把手放開,準備墮下去。正當他這貪愛之念去除的一刹那,樹與坑都不見了。從此,他不再執著色身,能夠放下一切。上師這才為他傳法,他精進地加倍用功,很快地就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只有放下對身體的執著,精彩的世界才會展現在自己眼前。昨天在研討會上,有些老師就情感問題,也給年輕人做了些教誡,這些教言非常不錯。的確,欲界眾生本來情欲就重,再加上太執著,越執著就越痛苦,最後很可能選擇自殺。其實自殺是因為放不下,如果你瞭解一些無常的道理,比如,一切都在變,世間的欲妙不可能永遠不變,懂了也就放下了。否則,當變化出現時,因為放不下,就面對不了,面對不了就容易出問題。 同樣,修行人也要懂得放下。誠如夏日瓦格西所說:“如果從內心深處想修法,必須自心依於貧窮,貧窮一直到死亡。假設能生起這樣的意念,那麼,天、人、鬼三者必定不會使其為難。”若有了捨棄一切的心態,即使我們修行中出現違緣,也定會逢凶化吉。歷史可以證明,真正的修行人,沒有一個人餓死,也沒有一個人凍死。試想,倘若是個世間人,放棄工作很可能會餓死,但修行人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依靠護法神的護佑,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樣,只要堅定地修行,衣食不但不成問題,最後還會獲得無上成就。 ◎ 米拉日巴尊者如何修出世間法 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裡唱過一首道歌: “我病無人問,若死無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在這裡修行,生病時無人探問,死亡時無人哭泣,能死在這個山洞裡,瑜伽士我真是心滿意足。 可現在人的想法完全相反,病時若無人問津,就特別難過;死時不能得到妥善處理,也會死不瞑目。尤其是孩子已出家的父母,因為不信佛法,更是特別傷心。傷心什麼呢?“孩子出家了,我以後生病怎麼辦?死的時候怎麼辦?”其實生死有命,該活就活,該死就死,而且死了神識就走了,屍體處不處理都可以,這樣一想,心也就豁達了。不過,世間人很難真正想得開,尤其像尊者這樣的境界,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門外無人跡,室內無血跡,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的門外沒有往來客人的足跡,洞內沒有積累財產的“血跡”,能死在這個山裡,瑜伽士我心滿意足。 但現在的世間人,分別念多,家裡來來往往的人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多,老鼠也多。不像米拉日巴尊者,一心只是修行,洞內洞外乾乾淨淨。有一天,半夜三更來了個小偷,進他的洞裡摸索,這時尊者放聲大笑。小偷問:“你笑什麼?”他說:“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東西,你黑乎乎的怎麼找得到呢?” 傳記中還記載,對於尊者的苦行,他妹妹見了忍不住大哭,結果尊者在歡笑,兩種聲音在山洞裡交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所以,真有如是境界的人,不論遇到什麼,即使是死在山裡,也依然是快樂的。
“何去無人問,此去無定處,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住在這個山洞裡,想去哪裡無人過問,去處也不必固定,能死在山裡,瑜伽士我心意已足。 誰都喜歡不受約束的生活,想走就走,沒有領導,也不用說妄語請假。但對我們聞思修行的人來說,在尚未達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脫離群體。 我們有些發心人員,也想像尊者那樣,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聽說其他上師好,就自行離開,去追求嚮往的修行之路。但離開以後,好多事情也未必如你所願,到頭來只好到處漂泊,想進其他寺院,進不去;回家,家人不理,居無定所。這樣過了幾年以後,只有眼淚灑向大地了……
“腐屍為蟲食,血脈為蚊吸,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當我死了以後,腐爛的屍體為蛆蟲所食,血脈為蚊蟲所吸,能死在山裡,瑜伽士我心滿意足。 尊者的確是上等修行人,他的境界無人能及。我們儘管現在達不到,但也不必灰心,應該隨分隨力地修行。像在這次研討會上,從很多佛教徒的發言來看,大家都有利他心,有嚮往修行的心,這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只要在有生之年努力聞思,或者每天修一個小時的法,或者盡己之力去緩解一個眾生的痛苦,這些都值得我們努力,這也是佛教的精神。 雖然嚴格來講,必須放下對現世的貪著,不畏一切艱難地修行正法,但我們也要分析自己的具體情況。若是力所能及的,就應該努力行持;至於眼前做不到的,也可以發願並祈禱在將來實現。 庚三、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當聽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的精要,超越善惡因果的十二金剛大笑、稀有八句[5]等法語時,切切不可生起邪見,而應千方百計、毫不顛倒地受持其密意。 甚深法義,一般人是很難接受的。有些道理一講出來,的確令人生怖。比如,地獄眾生的心與普賢如來的智慧無別;地獄與天堂無別……其實,禪宗的很多教言也是如此,像《圓覺經》、《楞嚴經》裡對空性的描述,從未聞思過的人一聽,立即會引發內心的恐懼。但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生邪見,更不要去誹謗它,否則就會造下舍法罪,無數劫不能從地獄中解脫。所以,喬美仁波切說:“縱聞善德與惡過,地獄痛苦壽量等,以為非真起邪見,此罪勝過五無間,無解脫罪髮露懺。” 往昔,兩位秉持十二頭陀行[6]的印度比丘,來到阿底峽尊者面前求法。尊者宣說人無我時,他們二人滿懷歡喜。但講到法無我時,二人驚恐萬分,說:“太可怕了,請您切莫如此宣講!”也許尊者是故意的,又給他們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聽到這些詞句,二人雙手捂著耳朵跑掉了。 那兩位比丘走了以後,阿底峽尊者十分傷感地說:“如果沒有以慈悲心、菩提心修煉自心,對甚深法義不起誠信,僅僅靠護持一分清淨戒律,是不能獲得任何成就的!” ◎ 切莫誹謗甚深法義 其實,那兩位比丘的行為,就是對甚深法的怖畏。現在人都喜歡福報、慈善、和平之類的話題,一聽這些就覺得佛教很好,可是一講空性般若的意義,他們就“不和平”了,這也是畏懼甚深法義。 當然,接受不了是正常的,但若去誹謗就造大罪了。臺灣有個法師引用《阿含經》、《別解脫經》的教證,在網上宣揚密宗的咒語非佛說,很多言論特別可怕。我看過他講的道理,大多是斷章取義。比如,六群比丘給施主念咒消災來化緣,釋迦牟尼佛就制止他們,並規定比丘不可持咒來迷惑他人。這位法師便把這段話拿來否定密咒,卻不看佛講這段話的前因後果。然後,他就以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認定楞嚴咒等咒語也是後人所造,並非佛陀親口所說。不然的話,佛陀就會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所以,智慧尚未成熟的人,無論是佛教徒、非佛教徒,很容易造下謗法的可怕罪業。其實關於大乘佛法,一般凡夫俗子是無法測度的。就像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從未學過量子力學,卻站起來要推翻它,能不能成功呢?絕對不可能,反而會讓懂的人覺得可笑。因此,對大乘佛教一無所知的人,不要隨意誹謗,否則決定趣入惡道。誠如《入大乘論》所言:“誹謗大乘法,決定趣惡道。” 現在很多世間人及小乘行人,從未真正研究過大乘佛教,口口聲聲說這個地方不對,那個地方不對,釋迦牟尼佛怎麼怎麼……說實話,真讓他學一品《中觀根本慧論》,他恐怕也學不懂。但這些人特別傲慢,這種傲慢是愚癡的傲慢,並不是真有功德。他們對佛教一知半解,想指出大乘佛法的過失,是絕對不可能的,肆意誹謗也只是自己造業而已。他真有依據的話,可以找一些格西、堪布辯論,但我想不用三分鐘,他的思想就被推翻了。這種人不要說今生失敗,來世也只有一個結果:墮落。往昔佛陀在世時就有許多增上慢比丘,聽佛講甚深空性時,生起邪見,口吐鮮血而亡,並墮入地獄。 所以,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誹謗大乘,誰誹謗了,就肯定只有墮落。這種因果關係,就像在化學實驗中,H與O結合會產生水(H2O)一樣,當你誹謗的O原子,與自身惡意的H原子都具足時,墮落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反過來也一樣,假如我們轉變自心,也可依靠相應的因緣而成辦快樂。有人懷疑三寶的加持,其實當你具足信心和祈禱,再加上三寶的加持,有些事情就會看似巧合地成功。但為什麼有人祈禱了,事情卻並未成功呢?這還是因緣不圓滿,有些方面具足,有些方面可能不具足。比如,我為成辦一件事而祈禱三寶,三寶加持的元素肯定存在,但因為我業力深重,受到過去因緣的制約,事情並不會成功。所以,在因果方面,用這些道理思索一下就會明白。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對甚深正法,以及宣講空性法門的人,從內心深處生起恭敬誠信。倘若因為智慧淺薄,實在生不起信心,盡力斷除誹謗也格外重要。否則,佛法雖對每個眾生都有利,可若倒入被染汙的法器中,良藥也會變成劇毒。如《大乘密嚴經》雲:“空性隨應說,不應演非處,若演於非處,甘露即為毒。” 不過,有些人雖然接受不了妙法,但也不誹謗:“反正你學你的,我不懂也不說什麼。”有個居士的丈夫,就是這個態度,你學你的佛,我抽我的煙、喝我的酒。儘管抽煙喝酒也是造業,但畢竟沒有誹謗佛法,所以也算明智的選擇。最可憐的,就是那些稍有智慧、但智慧又很淺薄的人,他們最愛說佛法的是非、看出家人的過失。其實沒必要造這種口業,這種業是很可怕的,還是應該儘量斷除。 總之,學法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應當落實在行為上,竭盡全力制止惡行,尤其是千萬不要誹謗大乘佛法!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7/15 上午 10:36:35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華智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7/15 上午 10:37:26 -- 前行廣釋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0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3.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4.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5.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gxinggs_06.pdf (持續新增中) |
-- 作者:tonyqua -- 發表時間:2012/7/16 上午 06:19: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