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六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7244) |
-- 作者:解脫之門 -- 發表時間:2013/9/14 上午 09:55:08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六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聖天菩薩
造
玄奘大師/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六課 庚五、思維死無定期而修習無常
這一科和庚一側重點有所不同。死無定期是突出死主隨時會到來,所以要保持警惕,而「庚一、思維壽量無定而修習無常」,則側重於壽量無定,說明凡夫不畏死的理由都不能成立。
設問:雖然確實可以現見到很多死,但是至於我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是不定的,到底是一百年後死,還是一千年後死,現在還不知道。所以來日方長,現在又何必那麼害怕死呢?
答:
由時無定故,便思我常者,
則終有一日,死來傷害汝。
頌文直解
如果因為死無定期的緣故,你就以為自己不是無常,而是常的,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死。但正是由於死無定期的緣故,毫無疑問終會有一天,死主會來傷害到你。所以應多次思維死無定期而修習無常。
死期無定,則更顯得死主的可怕
以為死永遠不會落到他的頭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但是這卻是既懶惰,又愚癡,對未來沒有正確計劃的人才會有的想法。因為死主不確定什麼時候來,正說明死主隨時都可能來。暗藏的怨敵才是最危險的敵人。前天、昨天沒有來,你活下來了,那是前天、昨天的因緣;今天、明天的因緣,是全新的,是和以前的因緣不同的,死主完全有可能在這時出現。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大,老苦、病苦越來越嚴重,死主出現的可能性每天都在增加。
比如在一條雜草叢生的路上,潛伏著不少毒蛇,趕路的人只要碰到這些蛇,就會被咬而喪命。之前安全走過來的人,是值得慶幸的,但是他們下一步還是完全可能踩到毒蛇,這時人們是漫不經心地走呢,還是應該小心翼翼地走?當然應該每一步都小心謹慎才對。人的一生,也就像這條路一樣,活著時遇到的各種死緣,就像路上的蛇一樣地多。大家能在各種事故、食物中毒、病毒等等的包圍之下,活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而今天、明天、後天,你是否還能這樣幸運,則是不確定的事情。因此要放下能長命百歲的幼稚想法,應該充分認識到人身的危脆,壽命的無常,要抓住寶貴的人身,精進積累善業。
在思維和修習「生際必死」的規則時,首先應該抓住正義中的「為死故而生,隨他行本性」這個核心含義,並從能夠「現見」到的各種事實中,來加深對這個規則的思維和修習。
其次應該從「廣明其理」的五個偈頌中,根據聖天菩薩的引導,逐層深入地消除心相續中的顛倒見。「廣明其理」的五個偈頌,是修習生際必死的五個最佳的方便。在每個偈頌中,聖天菩薩都指出了眾生的顛倒執著,並且針對這些顛倒執著,用竅訣性的方便,進行了對治。一、針對凡夫死很遙遠,現在不必去擔憂的無知,教導了因為壽量不定,故未來不定,故應該對死畏懼的無常修習瑜伽;二、針對凡夫認為死是眾生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所以自己一個人不必畏懼的邪見,教導了雖然死是眾所共,但對個人而言,並不會減少死主的可怕,並且正因為一切眾生都要死,所以更應對死畏懼的無常修行瑜伽;三、針對凡夫老病可治,故認為死並不可怕的邪見,教導了死與老病不同,完全沒有方便能令退卻的無常修習瑜伽;四、針對凡夫認為死不常見到的顛倒執著,教導了死實際是現見之法的無常修習瑜伽;五、針對凡夫因為不知死期,故以為來日方長的邪見,教導了正是死無定期,死主才更顯可怖的無常修習瑜伽。
這樣的話,關於「廣明其理」學好後,最後應該將所獲得的正見,與開篇第一個偈頌「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猶安然睡,有誰暴於彼」聯繫起來,在自己的相續中增上對死主的畏懼,消除對今生的耽著,從而激發自己聞思修行的內在動力,為修習後後的殊勝法義打下扎實的基礎。
戊二、思維高際必墮規則而修習無常
高際必墮,是指內外器情所攝的諸法發展到頂峰之後,必然盛極而衰的規律。因為有為法剎那變異的無常自性,決定了所有粗大的相續必然是時刻不停地在變異著的,這種變異,就呈現了從高到低,又從低到高的曲線軌跡。世間人所追求的福報,它也受高際必墮規律的支配,福報之後,就是苦報。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導師佛陀將世間有漏福報,稱為壞苦。
有的人就想,既然有情的果報是有為法,也應該呈現高高低低的變異,那麼自己在受苦之後,就可以等著享受福報了。要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對於有情來說,決定果報高低變化的,是有情各自的業力。其中善業感得的福報,就是相對而言的高,惡業感得的苦報,就是相對而言的低。如果將要成熟的都是惡業,那麼他的苦報就將會延續很長很長的時間。因為南瞻部洲的眾生所造的惡業遠遠多過所造的善業,尤其在五濁惡世更是如此,所以實際上感受的苦報,就要遠遠多於感受的福報了。
那在感受苦報的時候,是否就沒有高際必墮的變異了呢?當然不是的。因為苦報也是無常變化的,雖然自性都是苦,但也會有較為細微的差異,在苦相對減輕一點的時候,就算是苦報中的高了。比如在等活地獄中,涼風所吹,骨肉會復原,這種受苦的間隙,對於等活地獄的有情來說,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高了。等到了無間地獄,因為惡業無比深重的原因,導致受苦之間的間隙極度縮短,在無間地獄眾生的粗重感受中,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所以說是無間,但是從最細無常的角度去看,還是可以看到細微的變化的。
福報是有情所希求的。對於出家人來說,福報就是大法師的名聲等,對於在家居士來說,則是大居士的名聲,或者獲得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等等。但是我們學習高際必墮,就是要知道福報不可能持久,它是因緣法,隨後就會消退。到了福報消盡的那一刻,就會轉為厄運,遭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情了。所以福報不可靠,完全不值得拿暇滿人身寶作為代價去追求。大家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到合適的地方上去,好好地聞思修行,這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我們來看偈頌。
設問:雖然死主隨時都會到來,但是只有膽小的人才會怕死,而那些勇敢的人,為了獲得利養、恭敬及權勢等,即使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也不會怕死而退縮。
答:
只顧未來利,不顧生命盡,
誰說自賣身,稱汝為智者。
難詞釋義
顧:看重、重視。未來:不是指後世,而是指今生中的未來。自賣身:出賣自己,此處身的意思不是身體,而是非常有價值的生命,對於佛弟子來說,即暇滿人身寶。
頌文直解
如果只看重今生中將來的利養、恭敬及權勢等利益,卻沒有顧及到生命正在逐漸走到盡頭,這些利益的自性即是高際必墮,為了它們而出賣自己生命的人,有誰會稱你為智者呢?
為了世間名利而出入戰場,都不能算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敢於對治並最終戰勝自己的煩惱和業力,並且擺脫了死主主宰的修行者。當然,那些為了利益眾生而誓願成佛的菩薩道修行者,則是更偉大的勇士。
自賣身的愚蠢
僅僅為了今生的享受,而在努力謀生的人,在智者眼裡,就是愚癡的人。他的愚癡,體現在這樣幾個地方。
一、為了高際必墮的享樂,賤賣了暇滿人身寶。
二十到五十歲之間,是一生中最富有活力的時光,但是這都被花在了工作上了。人們用生命的代價去努力賺錢,等於是為了現世享樂的一點小利,把自身這個如意寶給出賣了。
現世的享樂不值得追求,因為它是壞苦,受高際必墮規律的控制,之後將感受苦苦。而在變壞之後,以前的享樂也就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就像昨天的一頓美餐,能填飽今天飢餓的肚子嗎?昨天的健康,能消除今天臥病在床的痛苦嗎?在已經消退之後,曾經的「高」,就已經沒有作用了。
而大家擁有的是暇滿人身,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被稱為是如意寶。如果生起了厭離今生的心,行善積德,那麼下輩子可以上升到天界享福;如果生起了出離心,修行四諦十二緣起法門,那麼就能獲得小乘的聖果;如果生起了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那麼有可能獲得大乘的聖果;如果有機緣修學無上金剛密法,那麼今生就可以成佛。而如果離開了暇滿人身寶,那這些都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所以現世的享樂與暇滿人身的價值相比,就像是一根羽毛和一座須彌山的重量一樣,完全沒有可比性。為了像羽毛那樣輕的一點微不足道的現世享受,而把像須彌山那樣重的暇滿人身如意寶給浪費了,這是最最愚蠢的一場賤賣了。這個投入產出比就實在是太低了,完全是出賣自己、斷送自己前程的做法,非常不值得。
大家現在就可以觀察一下,你對未來的打算中,有多少是有價值的。你的著眼點在哪裡,興趣在哪裡?在死主面前,對於世間暫時利益的追求,是否考慮應該要開始放下了。
二、功成名就後,無法享受。
人們用生命、用青春去賺錢、求名,等目標實現了的時候,往往生命也快結束了,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了。
在五濁惡世的人,前世積累的福報少,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不會求到多少功名。但有人會想,我沒打算賺很多錢,只要達到我目前的一些目標就可以了。但是,作為凡夫,不能低估了自己貪心的力量,《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說,「一切妙欲如鹽水,如何享受貪越增。」就是說,貪心不會因為滿足而停止的,貪心只會因為對治而減退的。當你賺的錢達到了目標的時候,欲望會膨脹,你又會發明出很多理由,去賺更多的錢,這樣它什麼時候會停止呢?往往是等你賺不動了的時候,才不得不停下來。但是那個時候,你的生命已經剩下不多,已經沒有多少機會享受了。
有一個比較慈悲的出家法師,他在大城市裡攝受了一些居士,曾經我到那個大城市去辦事情的時候,法師就對我說,堪布,你一定要抽出個一天或兩天晚上,到我那個居士的大別墅家裡面住一下,在別墅裡休息一下,給他種個善根。法師接下來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因為他很慈悲,跟他的弟子也很熟悉,所以他在我的面前,直接指居士說,這個居士,十年二十年時間,一直不斷的忙著賺錢,賺了很多錢,就買了這麼大的一個別墅。現在他還要去上班,還要去賺錢,自己也沒有住在這個別墅裡面。這個居士只有買這個別墅的福報,沒有享受這個別墅,住在裡面的福報。因為他住不進來,一直在忙。等他賺錢賺不動了,他才會想要住進來。或許還沒有到這個時候,他就有可能提前告別人間了。我認為法師有很好的心,對居士很負責任,在我面前,當面就跟他說,要麼你別買別墅,要麼有時間住裡面,要麼用這些錢做一些別的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供養三寶、放生或者印經書等。這些你都沒有做。用十年二十年辛苦積累的錢買了別墅,自己又不住在裡面,這就等於用自己十年二十年的寶貴時間,換取了一大堆鋼筋、水泥、木頭及石頭磚等組成的有漏的房子,自己又不住,這樣做值得嗎?
在家的居士,一個月也拿不出多少工資,用積累了二十年的錢買了房子,最後五六十歲的時候住進去了,一輩子都是忙忙碌碌,聞思修的這些殊勝的因緣和機會全部錯過了。老了學不動了,記不住了,糊里糊塗的時候才要來聞思修,這是沒有辦法實現的。而且臨終時有可能最後悔的地方就是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聞思修。本來求法的道場、道友、僧團,聞思修等等的因緣都是很好的,說是要求學,求法,可是就是沒有聞思修。我認為年輕人老了的時候,最遺憾,最後悔的地方應該就是這點。想想我自己十五歲出家到現在,年輕的時候還是吃了些苦聞思修,現在還算滿足。因為在我心裡,有佛法的正見一直在感動我。但是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抓緊聞思修,反而喜歡去出頭露面,做些這樣或那樣的形象上的事情,老了的時候肯定是最後悔的。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不去學佛法,反而去學亂七八糟的邪知邪見的一些世間的知識,這是最危險的。自己連佛法的正見都沒有,還要去學邪見,根本利益不到別的眾生,同時自己相續中的正見也退了,道心也沒有了,邪見染污了自己的相續,那麼後世會墮落,或者是有可能轉生為外道。這是非常危險的,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要及時剎車,再不剎車就很危險了。同樣,用自己暇滿人身寶的生命,用青春的寶貴時間去賺錢求名利,最後確實能夠暫時實現自己的世間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成真的享受時間太短了,馬上要離開人間的時候才有這麼一點,確實是非常不值得的。
人身真的很不容易得到,很長時間積累的福報,才得到這樣一個暇滿人身寶,遇到三寶可以聞思修佛法。如果今生沒有修行成功,要麼往生,要麼即身成就,否則來生再想得到暇滿人身寶,遇到三寶聞思修,再來自由自在的與大眾一起共修,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所以不要很愚癡地執著世間今生的一些小小的利益,浪費了暇滿人身寶的價值,這實在太可惜了。
凡夫因為常有的執著在搞鬼,總覺得死離自己還遠得很,即使七八十歲了,還一直在盤算著將來怎麼活,就是不去考慮將來怎麼死。但是壽命在一天天減少,往往仔細考慮好的計劃還沒等到實施,生命就已經走到盡頭了。如果身體都沒有了,你拿什麼東西去執行那些計劃,去享受那些功名呢?這種不顧壽命實際情況的做法,是非常盲目、愚蠢的。
三、在追求功名中,造下了惡業。
因為人們貪欲膨脹,不畏懼因果,所以在賺錢中容易造下很多殺盜淫妄、貪嗔等的惡業,後世將墮入三惡道之中,在地獄裡受著無盡的苦。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這輩子的暫時利益不值得去追求,更不應該用暇滿人身寶去交換。
出家人的虧本買賣
在家人不為死做準備,而去為子女、錢財等俗事忙碌,固然是愚癡的做法。對於出家人來說,也有不少表面上是弘法利生,但其實是為了今生利益的不理智的行為,這也同樣在出賣自己的暇滿人身寶。弘法利生當然好,當然要做,但是首先必須要修好念死無常。修好了念死無常,就會放棄那些自性是無常的、高際必墮的名聞利養,會真正認識到暇滿人身寶的價值,會抓緊時間,好好利用這短短的剩下的壽命,去聞思修行和弘法利生。如果一個出了家的人,連佛法最基本的念死無常都修不起來,那他對壽命的常有執著就沒有打破,對名聞利養就放手不了,這怎麼可能會真心想去弘法利生呢?他所謂的弘法利生也只是一句空話,反而會變成追求名聞利養的一種手段,這就是佛在《楞嚴經》所呵斥的「裨販如來,造種種業」。那麼等死主不打招呼,突然降臨的那一天,他也只能戰戰兢兢地隨業力飄去了,這也是賤賣了自己的暇滿人身寶,非常可惜!
大家反思一下,平時想得比較多的,是不是今生的享受,而對於死主這個今生的終極問題,就幾乎不加考慮了。但是,享受是受高際必墮的規律控制的,是會失去的,而死主卻是躲避不了的。如果把死主的「後罰無可治」一起考慮進大家的人生規劃,那麼很多的計劃會改變,這輩子的很多世俗目標,會因此放下,現在就會開始努力杜絕惡業,積累善業。 點擊瀏覽該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