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慈誠羅朱堪布:通過禪定,完全可以斷除人的焦慮...甚至可以重塑大腦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7696)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10/5 上午 03:09:47 -- 慈誠羅朱堪布:通過禪定,完全可以斷除人的焦慮...甚至可以重塑大腦 慈誠羅朱堪布 無論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還是從科學的視角來論證,禪定的力量都是如此不可思議: 美 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物件,是學藏傳佛教禪定的修行人。在實驗室中,實驗者一邊用腦電波圖測量腦波的變化;一邊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測量腦部活動的 位置。最後得出結論:通過禪修,不但能夠短期改變腦部的活動,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腦部永久的變化。這就是說:通過禪定,完全可以斷除人的焦慮、哀傷等很多 負面情緒,創造出心靈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腦。 所 以,無論是企業高層,還是其他工作壓力很大的人,只要能每天晚上打坐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把一天在工作、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不開心都過濾掉,這樣就能保持比 較好的心情,之後進入睡眠,就能達到調節身心的作用。心理學家說:冥想五分鐘,可以達到一個小時睡眠的效果。所以,每天晚上打打坐,不僅可以調節身心,而 且還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修禪的人,不需要放棄家庭、生活、工作,可以在享受物質財富與天倫之樂的同時,拿出一定的時間修禪。這樣動中有靜、張弛有度,就能體驗到來自于心靈深處的幸福。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10/5 上午 03:11:26 -- 摘自 藏傳佛教的幸福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3-26/1765.shtml 第五,應該調節心靈。調節心靈的最佳方法,就是修禪定。漢傳佛教最有影響力的幾個教派,包括了淨土宗與禪宗等等。其中的禪宗,就十分提倡禪修,藏傳佛教也有非常豐富的禪修方法,這些都是為了解脫、成佛而禪修。但即使沒有如此崇高的意願,也可以僅僅為了調節心靈而去修禪。禪定可以在信仰的基礎上修,也可以在沒有信仰的基礎上修。就像瑜伽,瑜伽既可以與某一個宗教有關係,也可以與任何宗教都沒有關係,而僅僅是一種養生的方法而已。禪也是如此,通過禪調節心態,就能帶來幸福感,就能解決抑鬱的問題。
佛教給我們推薦了很多心靈的訓練方法,無論現代人信不信佛,但心靈的訓練卻是不可或缺的。這些心靈訓練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吸納並為我所用。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當有信仰和沒有信仰的人同時使用這些方法時,效率和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沒問題,無論是為了成佛度眾生,還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或者僅僅是為了調節自己的心態,給自己減壓,讓自己過得更加充實,讓生活更有意義、更有品質、更幸福,都可以透過這些訓練來達到目的。
但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大家都重視身體上的訓練,而往往忽略了精神的訓練,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狀況。正因為人類的棄本求末,所以導致了一個全球化新危機的逼近。這個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心靈危機。迄今為止,心靈危機中伴隨著焦慮、孤獨等症狀的抑鬱症,已經變成了人類的第三大殺手,僅次於排名第一的癌症,與排名第二的愛滋病。
治療抑鬱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禪修來調整,這樣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而且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能;另一種,是通過藥物去控制,它的原理是依靠物理作用來控制焦慮。這樣的結果雖然可以讓患者表面上看似沒有抑鬱症,但其副作用,卻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活力,所以這種藥不能長期吃。
如果抑鬱症剛剛開始,那就不需要用藥,通過調節心靈,就足以解決問題,無論是失眠、焦慮等任何負面情緒,都能得以緩解。緩解以後,整個人就會感到精神抖擻,工作效率也會隨之而提高。當然,如果抑鬱症已經發展到比較嚴重的地步了,則可以先通過藥物來適當地控制一下。因為初學者畢竟剛剛開始禪修,力量還很弱小,要控制抑鬱症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先用點藥物,然後再去禪修。當病情緩解之後,還是應該通過禪修去解決根本問題。
無論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還是從科學的視角來論證,禪定的力量都是如此不可思議: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物件,是學藏傳佛教禪定的修行人。在實驗室中,實驗者一邊用腦電波圖測量腦波的變化;一邊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測量腦部活動的位置。最後得出結論:通過禪修,不但能夠短期改變腦部的活動,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腦部永久的變化。這就是說:通過禪定,完全可以斷除人的焦慮、哀傷等很多負面情緒,創造出心靈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腦。
所以,無論是企業高層,還是其他工作壓力很大的人,只要能每天晚上打坐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把一天在工作、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不開心都過濾掉,這樣就能保持比較好的心情,之後進入睡眠,就能達到調節身心的作用。心理學家說:冥想五分鐘,可以達到一個小時睡眠的效果。所以,每天晚上打打坐,不僅可以調節身心,而且還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修禪的人,不需要放棄家庭、生活、工作,可以在享受物質財富與天倫之樂的同時,拿出一定的時間修禪。這樣動中有靜、張弛有度,就能體驗到來自于心靈深處的幸福。 |
-- 作者:豐 -- 發表時間:2013/10/7 上午 10:54:04 --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4:29:30 -- 宗薩欽哲仁波切:
禪 修
禪修是訓練心靈最直接、最實用、最簡單的方法之一。許多論典中都認為,即使你非常博學,做了廣泛的分析,也聽聞了許多教法,除非能把這些應用到實修上,否則就像種了稻卻不去收成的農夫一樣,你沒有完成最主要的工作。
禪修的方法有無數種,有些禪修只要讓心安住在本來的狀況,而有些禪修則用一些技巧強迫心進入一種更清晰、更鮮明的無礙境界。有些法門用相反的思惟對治煩惱波浪,譬如以慈悲觀對治憤怒;有些法門則用類似的念頭或煩惱來對治那個煩惱。
大火可以用水去熄滅,但是另外一種有效的方法則是以火攻火,也就是放一些小火或利用爆炸控制大火,以阻止大火的蔓延。同樣地,有些禪修技巧本質上和你所具有的問題很相似,例如,假設你的貪欲很強,你可能適合修虔誠心的法門,因為虔誠心與貪欲的性質很相近;因此你可以依據自己的性向來修虔誠心,讓自己的心受虔敬對象的吸引。
不管用哪一種技巧,禪修基本上就是讓自己習慣於某種特別思考方式的過程。過去偉大的修行者學者,經由他們的修行,發現了一些思考的方式與心靈行為的類型,從這些發現中,發展出創造或喚起特殊心態的技巧。如果我們能規律地修禪定,就會逐漸地習慣於這些心態或是思考方式,使這些成為自然。
雖然我們不這樣稱呼它,但是我們隨時都在禪修。冬天的時候,你可能幻想和某個朋友共度夏天,心中浮現出你們兩人在海灘上的景象,接下來到喜歡的餐廳晚餐,再去某個地方看電影。如果你重複播放這個幻想,它就幾乎成為你的一部分,只要你要,就可以立刻想到它——這就是禪修。
你的身分也完全是禪修的產品。我們出生時,不知道自己是誰;如果被別人抱去養,由於受到完全不同的影響,現在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命名,然後和我們生命中的其他人,透過語言和行動,開始告訴我們:我們是誰、是什麼樣子。他們也告訴我們:我們是好是壞、是聰明還是愚笨、是美麗還是醜陋、是可愛還是不可愛,以及其他種種。我們吸收了其他人投射出來的「我是誰、我是什麼」,以別人對我們的影響作為基礎來想自己,於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一個自己的形象。
剛開始你看著自己的形象,幾乎不斷地想:「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甚至在你意識地想著其他事物時,還在無意識地思考它。經過多年的修持來做那個人之後,你對於成為「他」或「她」已經完全習慣了;所以,現在你就自動地是「你」了,你不用再去檢查來確定自己是誰,你只是毫無疑惑地假設你是這個人——禪修也是一樣地運作。
用同樣的技巧,你幾乎可以改變對一切事物的觀感。你可能覺得窗外的景色很難看,但是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並且努力地由新觀點去看,就可以改變對景色的觀點,而認為景色很好看;一旦當你習慣視它為美好的,再讓你想像它很難看,就又變得很困難了。你目前感到很平常、很熟悉的一切事物,從你吃的食物到最親密的伴侶,剛開始都需要習慣的過程。使自己習慣於某種事物,一般而言,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操作,而禪修則把它轉為意識的操作。
有時候人們會認為,對要工作、要做生意的人而言,禪修並不實際,他們想像禪修會使他們太置身事外或太恍惚,無法實事求是地和其他人交流。然而反過來才是真的。禪修會使你到達前面所提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境界,這種不把事情過分誇大的心態,很自然地會投射出來,別人就能感受到你很有彈性、很隨和,而你的人際關係自然就充滿著和諧的氣氛。
溝通有效與否,決定於:訊息是透入了你心中,還是只碰到表面就彈走了。如果你的心很閉塞,無法接收任何訊息,也就無法和別人溝通;如果你的心很開放,能接收到訊息,並知道如何反應,甚至和你溝通的人本身很閉塞乃至不穩定也沒關係。禪修的人是最好的溝通專家,因為禪修敞開了心胸,使得溝通非常容易。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3/10/8 上午 04:35:12 -- 何謂禪定?
宗薩欽哲仁波切
何謂禪定? 「禪那」、「三摩地」或藏文的「貢」,這些詞都包含了無窮的意義。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禪定就是雙腿盤坐、身軀挺直、幾分鐘內什麼事都不做,我想這可以是禪定。以這種方式了解禪定很好,不過了解的不完全。 何謂智慧? 那麼,何謂「智慧」?顯而易見的,你們會問到這個問題,而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並不是在討論藉由念咒、供香等方法從某處喚起的ㄧ個神聖的心,完全不是這樣,佛教徒也不會相信是這樣。佛教並不是一個有神論的道,佛教徒不相信一個獨立存在於外在,並且決定我們生命的造物主。佛教根本的見地是,你自心的本性就是所謂的「本善」(basic goodness),你必須自己去發覺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 如何變得「正常」? 接下來的問題很重要。我們如何生活在這種城市裡?不論你去哪裡,往東、往西、往南、往北,不論往哪一個方向去,你都會看到廣告。你所遭遇到的一切都是二十一世紀的現象──你去工作,必須跟同事和平相處,必須討好老闆,不可以被炒魷魚,應該求取晉升…種種這些,你需要買車子,需要有電話,還要付帳單。 |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5/3/16 上午 08:47: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