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二十九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8238)

--  作者:解脫之門
--  發表時間:2013/11/4 上午 02:16:51
--  中觀四百論講記(第二十九課)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聖天菩薩

玄奘大師/法尊法師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第二十九課

前面的偈頌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世俗菩提心的力量。但是還有一個比這世俗菩提心更加殊勝的發心,那就是聖天菩薩接下來要講的勝義菩提心。

戊三、特說勝義菩提心之大義

這裡的大義,就是特別殊勝的意義。

菩薩初發心,勝過大地上,

一切眾生類,轉輪王福德。

難詞釋義

初發心:指一地菩薩初發勝義菩提心。

頌文直解

尤為奇特的是,獲得了一地極喜地的菩薩,具有了初發勝義菩提心的殊勝功德,這已經遠遠勝過了大地上的一切眾生都成為轉輪王所產生的福德。

釋義

如果一個人所積累的福德,能使他轉世成轉輪王,那這是個很大的福德。而一地菩薩的初發心,也就是勝義菩提心所產生的福德,遠遠大於大地上一切眾生都行持善業而積累起的轉輪王的福德,而且因為大地上眾生數量是無限的,所以這個比喻就意味著勝義菩提心所產生的福德更是不可限量的。聖天菩薩通過這樣的對比,很善巧地將勝義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形象地呈現出來了。

什麼是勝義菩提心呢?因為勝義中無佛也無眾生,無有輪迴和涅槃,因此勝義中的菩提心,就是佛的菩提智慧,也就是法身智慧。這樣究竟的菩提智慧,在一地菩薩入根本慧定的時候,也已經現前而獲得,只是還沒有像佛的智慧那樣徹底、究竟現前,而達到無比明清的程度,隨著修行的加深,從二地到十地,根本慧定的智慧將越來越明清,那麼所產生的勝義菩提心功德也將越來越殊勝。

也就是說,這個勝義菩提心,就是眾生的佛性,是心的本來面目,是大無為法、不生不滅的實相般若,在一地入根本慧定的時候,它的自相會真實現前。

為什麼勝義菩提心能產生無限的不可思議福德呢?這是因為,一地菩薩的勝義菩提心能夠出生世間及出世間的一切善根的種子,因此,能夠在乃至於輪迴窮盡之間,一直攝受眾生,直至他們成佛;而轉輪王的福德僅僅是在輪迴中獲得增上生的因,所以時間短,而且也會窮盡的。所以兩者的差距非常大,這種差距,已經到了無法計量的程度。

而且在名言中,勝義菩提心不但是使一切眾生成佛的因,而且同時也能產生出不可計數的轉輪王的福德。

《四百論廣釋》中用下面一個比喻,說明了兩者的區別。勝義菩提心,就像把一個人從監獄裡救出來,而轉輪王等的福報呢,就像是給關在監獄裡的囚犯吃一頓美餐,吃完後還是需要繼續關在監獄裡受苦。

丁二、說加行遍智道之自性分二:一、以方便成辦利他之理 二、加行入波羅蜜多之理

「加行」就是「遍智道」,也就是六波羅蜜多。聖天菩薩首先宣說了成辦利他的一個方便,這個善巧方便,就是應不同眾生的根機、意樂,而進行相應的饒益,有了這樣的方便,菩薩就能夠善巧地利益眾生了;然後再來宣說修持波羅蜜多之理。

戊一、以方便成辦利他之理分三:一、明以方便成辦利他之大義 二、明利他善巧之自性 三、明有無如是善巧之功過

己一、明以方便成辦利他之大義

若有建寶塔,高與世間等,

調伏使發心,說福勝於彼。

頌文直解

如果有人用種種珍寶建造了供奉佛舍利的寶塔,而且寶塔高度與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相等,而另外有人調伏了有情相續,使他生起菩提心,經中說後者的福德遠遠勝過前者的福德。

釋義

現在用水泥、鋼筋、木頭來建造一個佛塔,就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那麼建造一個由黃金、琉璃等七寶組成的舍利寶塔,高度到色究竟天,寬度覆蓋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並且裝飾無數的傘蓋和珠寶,而且在數劫之間,都以花、香、妙音等以及種種的供品作供養,那麼這個善行產生的福德,將是龐大到無法想像的。但是如果能夠調伏一個有情,讓他發起菩提心,那麼這個福德,比起造那麼大的一個通天的寶塔,還要殊勝很多很多倍。

為什麼建造寶塔,比不上讓人生起菩提心的利益呢?這是因為,建造寶塔,是供養如來的一種善法,而後者,是能延續如來的傳承,續佛慧命,使聖法久住的善法。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即住世間。」就是說,佛的正法分為教法和證法兩類,只要世上存在著持教法、說教法、行證法這三種人,那麼釋迦種姓就得到延續,佛法就依然住持在世間。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如果能持誦菩提心的教法、講說菩提心的教法,並且能使人發起菩提心,那麼就繼承了大乘佛法的法脈了。

這個偈頌也進一步說明了在學佛中,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學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心能得到調伏,然後用清淨的心,而不是充滿染污的心,去幫助他人。幫助的目的,主要的也不是增長他人錢財等物質上的東西,而是幫助他人調伏煩惱,幫助他人生起清淨的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也就是自己通過聞思修行,自淨其意,然後幫助他人來聞思修行。因為這是真正的佛法,能真正體現出佛法獨特的、殊勝的作用。其他物質性的幫助,當然也應該力所能及地提供,但並不是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人的主要任務。因為這不是佛法的核心,體現不出佛法獨特、殊勝的作用,而且從產生的功德上來說,也無法和聞思修行的功德相比較,說白了,這是著眼於世間輪迴的外道才會著重做的事情。甚至像建造寺院、佛塔,在現在也都不重要。現在缺少的是能持、說教法的法師,和能行持證法、有所修證的修行者。福報顯現比較大的人,有了錢後,不要動其他的腦筋,去建個塔啊,蓋個廟啊,沒有教法和證法的話,這些就都是形象上的東西,它們本身並不能使法輪常轉,佛法久住。而且在娑婆世界,包括器世間和有情世間,什麼都是無常的,現在災難也特別多,在一眨眼就要過去的短暫的人生中,想很多,做很多,建很多,花去很多人力、財力、精力,非常不值得,因為無常一來了,什麼都會天翻地覆地改變了。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裡沒有什麼災難和大的無常,那裡到處都是佛堂,都是清淨的境界,不需要找老闆去籌錢,去設計、建造。阿彌陀佛沒有說你往生時還要帶一個寺廟上去,沒有說在阿彌陀佛剎土再蓋一個寺廟或者佛塔啊。在娑婆世界建造寺院、佛塔的過程中,有很多自私自利、貪求名聞利養等不如法的發心和行為,甚至最後一觀察,如果不建的話,世間八法的染污還沒那麼的嚴重。如果拿十方的供養來為自己謀名利,那是太慘了,完全是非法行,根本不是大乘菩薩行。應該創造條件,靜下心來聞思修行,有條件的話,幫助他人也來聞思修行,這才是現在最缺乏,最緊迫的事情。你如果意識到了這一點,那麼你就應該帶頭,自己開始來聞思修行。如果你有力量,你有菩提心、智慧、福報,那麼應該幫助別人也來趣入聞思修行之中。

菩薩作勸發菩提心等利益眾生的事業,需要善巧方便,接下來聖天菩薩就來講解利他的這個善巧方便。

己二、明利他善巧之自性分三:一、以方便護持所化之理 二、引彼入道之理 三、正說成辦利他之善巧

庚一、以方便護持所化之理

師長欲利他,應承事弟子,

因彼不知利,故名為弟子。

頌文直解

因為利他有這麼大的利益,因此師長想要利益所教化的弟子,就應承事弟子。為什麼呢?因為被教化的人,並不知道怎麼樣的取捨才對自己有利益,而需要有人對他們宣說,所以才被稱為弟子。

 

釋義

菩薩是如何去做饒益有情的事呢?菩薩是相應眾生的根機和意樂而做饒益,這就是菩薩的善巧。具有菩提心的師長,為了讓弟子對自己生起信心,會以布施、愛語等做承事,在弟子產生信心後,再傳授與其善緣相應的教授,並逐步引導弟子發起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後,再將弟子安置在廣大法門和甚深法門上。

那麼這裡大家會問一個問題,弟子應該來承事師長,怎麼說師長倒過來承事弟子呢?對於已經生起了信心,在進行聞思修行的弟子來說,確實是如此,但是有的弟子心裡還有未知、邪慧和疑惑,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有利的事,以及什麼才是對自己無利的事,所以作為已經知道這些因果規律,又具有慈悲心的師長來說,就應該耐心地為他們傳講。

菩薩是徹底犧牲自己,為天下的一切眾生服務。菩薩最終的目標,是讓眾生獲得本性中就具足的涅槃大安樂,因此會幫助眾生聞思修行,產生出聞思修行的智慧,以智慧來消除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但是對於菩薩的這番慈悲之心,很多眾生剛開始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消除執著世間是常樂我淨的四顛倒見,還認為輪迴中有大安樂,把名聞利養作為他們最大的追求。這個時候,為了能幫助這些眾生醒悟,菩薩就會根據他們當時的根機和意樂,來進行承事和饒益。

月稱菩薩在《四百論廣釋》中說,要調伏一頭瘋狂的大象,就要先給大象吃甘蔗等牠喜歡的食物,然後再用鐵鉤調伏。《維摩詰所說經》中也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眾生因為無明深重、煩惱熾盛,就像瘋狂的大象一樣,所以也需要先用像甘蔗那樣的好言好語去安慰,等他對師長有了信心後,再逐漸教給他成佛的法門,用佛法的鐵鉤,來調伏他相續中的煩惱。

那麼如果師長做了承事,但是弟子不但不領情,不感恩,反而反對師長,這樣師長仍然不應該對弟子厭離,而應該摧毀弟子相續中導致這些惡行的煩惱。所以接下來聖天菩薩說:

如鬼執雖嗔,醫者不生惱,

能仁觀煩惱,非惑繫眾生。

頌文直解

譬如被鬼執持的人,即使對醫生再怎麼嗔怒,醫生的內心裡也不會產生惱恨。同樣,能仁諸佛,也是將煩惱視為怨敵,而不是將被煩惱所繫縛的眾生視為敵人。佛子諸菩薩也應當如是精進隨學。

釋義

一個被鬼附體的人,他的神智是不清醒的。當醫生在給他治病的時候,他會反過來對醫生發怒和咒罵。但是醫生因為知道病人其實是無辜的,使病人不正常的是附體的鬼,所以醫生不會對病人的這些無禮舉動生氣,而會盡力去對治那個鬼。與此相同的是,調伏有情很有善巧的佛世尊及菩薩們,他們知道眾生之所以會變得那麼野蠻、惡劣,並不是他們就有那麼壞,而是因為他們被客塵的煩惱控制了。因為佛菩薩的境界很高,在他們的智慧眼中,每個眾生都具足佛性如來藏,將來都可以被度化成佛。從實相來講,佛和眾生沒有絲毫的差別,都本來是佛;從現相來講,菩薩依靠這些眾生而發起菩提心,行持六度萬行,自己才修行成佛,而且這些眾生都是未來佛。眾生的這些煩惱,就像病人身上附著的鬼一樣,所以佛菩薩們知道造成過失的因是煩惱,而不是與煩惱相連的眾生。世間的這些眾生,他們本身也是這些煩惱的受害者,都很可憐。因此佛菩薩們要對治的,就是眾生的煩惱,對於眾生,則根本不會去嗔恨,而是滿懷慈悲,不忍去傷害他人的意樂,而去做相應的饒益。在弟子產生了真實的信心之後,再繼續布施與他善緣相應的教授。

《四百論廣釋》中說,就像百獸之王的獅子會去撕咬人,而不是去撕咬武器那樣,菩薩要降服的也是煩惱,而不是人。菩薩非常明白使眾生變得惡劣的原因,就是眾生相續中的煩惱,並且菩薩的動機是利益眾生,所以菩薩會更加勇猛,披上忍辱、精進的鎧甲,去消除眾生的煩惱,而根本不會作出傷害眾生的事情。

大家要好好思維這樣殊勝的教言。人與人在一起的時候,容易產生矛盾,這時一般的人都會怪別人怎麼怎麼不好。學了這個偈頌後,就不能再去怪某某人怎麼不好,因為這根本就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大家應該做的,是進一步去分析,是某某人的哪一個煩惱,導致他做了你認為不好的事情。

另外,對自己的煩惱還沒有好好對治的初學者來說,當與人產生矛盾時,首先要去觀察的不是別人的煩惱,而是自己的煩惱。即觀察是自己的哪一個煩惱,導致與別人產生了矛盾,然後先把自己的這種煩惱對治掉,這樣才有資格去觀察別人的煩惱。其次觀察別人煩惱的目的,也不是去指責別人。指責別人,一方面助長了自己的貪、嗔和我慢等煩惱習氣,另一方面來說,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不可能解決問題。所以觀察到別人的煩惱後,要把別人與煩惱分開來,要繼續像菩薩那樣對別人保持歡喜心,並且知道了這種煩惱的害處後,要首先發誓自己不要去生起這樣的煩惱,否則也會做出像別人那樣的事情來。如果在他人能夠接受的前提下,用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的方式,或者直接,或者委婉地給別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如果人家還不接受,也不能著急,不能生氣,不能說「那我就不管了」、「隨你去吧」等等不悅意的話,要知道這是自己的智慧低、觀察力弱、能力弱,還幫助不到別人,所以更應該提高自己的修行。

庚二、引彼入道之理

隨彼何所喜,先應觀彼法,

倘若已失壞,都非正法器。

頌文直解

引眾生入道的道理,就是對於所化的弟子,傳授給他們歡喜的法。比如弟子欲求善趣,則演說戒律,應該這樣首先觀察弟子適合的法。否則的話,如果弟子的心相續已經失壞,則無論如何,都不會是聖法之器。

釋義

說法要相應弟子的根器。如果對吝嗇者說布施,對嗔恨者說安忍,以及對破戒者說戒律的話,這些人就不會歡喜聽。而對於欲求財富者講布施,對欲求生善趣者講戒律,對欲求妙色者講安忍,他們就會歡歡喜喜地接受。所以應當觀察所化者到底喜歡聽、適合聽哪一種類型的法,然後有針對性地傳授,等之後他們成為了法器的時候,就可以宣說甚深之法了。如果首先因為弟子與所說的法不相應而不歡喜的話,那麼弟子的心相續就會失壞,這樣就很難成為深法之器了。

月稱菩薩還舉了這樣一個公案,有一個商人的女兒,丈夫去世後,因為非常貪戀她的丈夫,精神失常了。她把丈夫的屍體背在身上,就像丈夫還沒有死一樣,直到變成了骨架還一直背著。為了治癒她的病,一位一直在行持菩薩道,名叫美髮的醫生,也找了一具女人的屍體背在身上,說這是自己的妻子,這引起了瘋女的注意,這樣背了六個月,取得了瘋女的信任後,一日趁瘋女睡覺,醫生將兩具骷髏綁在一起,放入河中漂走了,然後叫醒瘋女,裝出很氣憤的樣子說,你的丈夫把我的妻子騙走了,要瘋女賠他的妻子,並佯裝要拿石頭砸死她。瘋女又是傷心,又非常惶恐,戰戰兢兢地請求醫生的原諒,醫生看時機已到,就說如果能聽自己的話,就不找她報仇。這樣瘋女對醫生產生了信心。這時醫生給瘋女開導了放下貪執、接受無常的教言,瘋女也在此時幡然醒悟,恢復了理智。

這個公案,在全知麥彭仁波切編著的《釋迦牟尼佛廣傳》中也有記載。對於這樣一個精神失常的女人,一般人如果在街上遇到了,看到她背著一具屍體,會嫌棄她,甚至會打她、罵她。而那位良醫,知道她是精神失常導致的,就對她產生出深深的悲愍。如果醫生一開始就去給她開導無常的教言,那這個瘋女因為聽不懂,而不會對醫生產生信任。醫生根據她的病情,也去背了一具屍體,用這種獨特的方法引起了病人的注意,並且逐漸讓她產生了信任,最後再創造機緣,使瘋女恢復了理智。這位良醫,就是導師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時的前世,佛就是經過無數次這樣的修持而成就的,我們作為佛的弟子,也應該學習這種慈悲。

那麼菩薩在如是為眾生作利益時,眾生即使被制止了一百次,但他還是繼續做不合理事,對於這些人,菩薩就尤其應當對其悲愍。下面聖天菩薩講解菩薩應該這樣做的原因。

庚三、正說成辦利他之善巧

如母於病兒,特別覺痛愛,

如是諸菩薩,特意愍惡者。

難詞釋義

痛愛:悲痛憐愛的意思。

頌文直解

譬如母親對於生了病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加悲痛憐愛,與此相同,諸菩薩對於非聖者,尤其是惡業深重的眾生,會施加更多的慈愛。

釋義

母親對於子女的愛雖然相同,但是對於生了重病的孩子,特別疼愛,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同樣,具有悲愍心的菩薩,雖然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平等地給予慈悲,但是對特別具有罪惡的人,則更有悲愍。因為這些眾生犯了嚴重的煩惱病,他們的相續被擾亂了,而去作了非法之事,造了嚴重的惡業。菩薩觀察到了這些眾生今世的痛苦,尤其還觀察到了來世更猛烈的三惡趣苦,因此菩薩的悲心就更加強烈,就像地藏菩薩發下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所以會積極地去救度,而不會視而不見,更不會捨棄不管,所以即使這樣惡劣的眾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菩薩依然會盡可能地尋找機會,來幫助他們自省和覺悟。

這就像燒火的時候,堆的木材越多,火就越大。同樣,菩薩緣他人的苦越多,產生的悲心就越深厚。

現在很多學佛人,對他人的錯誤,如果知道是煩惱深重導致的,能夠理解和原諒的話,應該說已經做得不錯了,但是作為大乘弟子,這還不夠,應該在理解和原諒的基礎上,還要增上對他人的慈悲之心,不離不棄。這一點對於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現在也不一定馬上能學到手,但是至少大家知道了大乘佛法這樣的一個標準,並且在以後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來增上自己的修行。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師長,

以種種方便,令有情通達。

頌文直解

如是善巧的根本,即是以大悲心,與諸所化的種姓、根機、意樂相應的方式,進行教化。對於傲慢的人,為了調伏他們,菩薩會作他們的弟子;同樣,對於相續清淨的所化,則會作他們的師長等,以這種種的方便,令未知實相的有情,通達諸法實相。

釋義

菩薩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就是以大悲心,對各種不同種姓、根機、意樂的眾生,做與他們相應的饒益。那麼有些貢高我慢的人,對於真正有功德的人,不作恭敬承事,為了調伏這樣的一些人,菩薩就以作他們的弟子的方式,進行饒益。而如果弟子的相續清淨,知慚有愧,那麼菩薩作為師長就會直接教授給他們相應的法,調伏他們的煩惱,直至通達諸法的實相。

這就像在一個城市中,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工作,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樣城市才會健康運轉。同樣地,對於不同的眾生來說,也需要契合眾生的根機和意樂,用不同的身分去度化,這樣才會有可能度化各式各樣的眾生。

《四百論廣釋》中說:一位良醫,會開出不同的藥方,運用各種不同的藥材,來救治病人。同樣,菩薩也會相應眾生的根機,而採用不同的方便來饒益眾生。

因為菩薩利益眾生的心很純淨,那麼他的悲心會更加堅固,這樣他度化眾生的力量會更加增強,這樣就不會有他度化不了的眾生。下面聖天菩薩就來講解菩薩這樣的功德。

如善巧良醫,少有不治症,

獲巧力菩薩,非所化甚少。

頌文直解

猶如很善巧的良醫,很少有因為醫術不高而治療不了的病。同樣地,菩薩獲得了善巧力後,不能度化的眾生也就極為稀少了。

釋義

菩薩善巧的力量,主要來自於菩薩了知有情根機的勝劣,並且運用四攝法度化眾生,這樣菩薩調伏有情的力量就非常強大,非所化之根機也就極為稀少。

四攝法即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一、布施攝,即是眾生需要財物,則施以財物;眾生需要佛法,則施以佛法;眾生需要無畏,就施以無畏,這樣就能使眾生生起親近心和信心,而使眾生歸附而修持佛法。二、愛語攝,即是隨眾生的根性而善言慰喻,使他們生起親近心和信心,從而使眾生歸附而修持佛法。三、利行攝,即用身口意的善行利益眾生,使眾生歸附而修持佛法。四、同事攝,即隨眾生根性,而與其共事,使他們共同獲得利益,由此而使他們歸附而修持佛法。

《四百論廣釋》中說:龍樹菩薩住世時,國王的兒子貪戀一個女人,而生了嚴重的相思病,其他的醫生怎麼醫治都不見好轉。龍樹菩薩知道王子這個病的前因後果,所以運用方便,使王子的貪欲煩惱寂滅下來,健康得到了恢復。所以菩薩因為了知並相應了眾生的根機意樂,用四攝等方便進行饒益,所以能解決眾生各種各樣的無明煩惱,這樣就幾乎不會有菩薩度化不了的眾生。

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e_p9g9w9k&feature=c4-overview&list=UUrgQri5x_n_CPMT4nACjgPQ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點擊瀏覽該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