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至尊門措上師傳 益西彭措法師 編述 第六課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8747) |
-- 作者:解脫之門 -- 發表時間:2013/11/29 上午 10:03:18 -- 至尊門措上師傳 益西彭措法師 編述 第六課 第六課 有一天,路過卡鄂地方的石形堆時,見到石堆的縫隙裡有一個小紙團,就取出來,讓一個識字的人讀給他聽,紙上寫的是《文殊語獅子修法》。其結尾有一頌寫到:「印度聖境一老人,高齡已至九十九,不識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見文殊尊。」他當時想,這麼老的人修一天就達到這麼高的境界,像我這樣的小孩,肯定能很快修成。這樣,以恭敬心和信心修了幾天,出現了好幾個加持的相。從此,不必要別人教,對於拼讀等很快就懂了,而且對於很多經論,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領會它的大致涵義。 從六七歲時起,前世留下的開發伏藏的業習又蘇醒了。想取伏藏的話,能隨意取出。甚至在玩耍的時候,就取出了伏藏寶篋和佛像等。 另外在幼年時,已經出現了各種神通,能夠通徹地見到山峰或山岩後面的事。尤其,從那時起,各地出現什麼好、壞、苦、樂的事,事先就能預知(比如什麼時候發生傳染病,或者有什麼重大的變故等等),下至開玩笑說的一些預知的話,也沒有一個不實現的(比如說過五天就要下雪,果然過五天就下雪了)。對於別人心中的所思所想,都很清楚地了知。而且有了宿命通,自己前世在蓮師座下聽法的情況,以及在夏嘎巴上師前聽大圓滿法(《光明大圓滿大鵬展翅》等的作者)、在貢珠雲登嘉措(《口訣藏》等五藏的作者)前聽聞正法的情景,都歷歷在目。尤其當年作為格薩爾王的意子丹哲由吾布美時的情景,能夠特別清楚地現在心前,跟別的不一樣。(格薩爾王時代,著名的大將丹瑪是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前世,其實是布瑪莫扎的化身。藏文「丹哲」是丹瑪孩子的意思,名字叫「由吾布美」。我記得上師很清楚地給我們講:自己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的情況,就像想起前兩天的事那樣清楚,我在誰面前說都可以保證,自己的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 在很小的時候,法性中陰階段顯現的寂靜、忿怒本尊就已經現在心前。尤其在見到很多忿怒形象的本尊時,作為小孩在世俗人面前顯現上還有點害怕,讓母親先別睡覺。總之,從幼小的時候起,在自現中時時不離寂靜、忿怒本尊。 九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日趨貧寒。因為生活窘迫,當時法王穿的衣服也是破爛不堪的,經常受到別人的欺凌。 一次,在宗埰地方(色達五色湖附近)又受到幾個小孩的凌辱,他非常傷心,邊哭邊往家裡跑。這時天色已晚,空中烏雲密布,不一會兒,大雨從天而降,到家的時候全身都淋透了。 夜深了,他裹著濕漉漉的衣服躺在那裡,兩眼看著上方。想到父親這麼早就離開了自己,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不知不覺進入了似睡非睡的狀態。 在光明的境現中,見到了蓮師,一面二臂,手結契克印,是國王遊戲的坐式。蓮師對他說:「你不要傷心,也不要厭煩這個世間,等你長大後,會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才,宛如群星中的明月,將受到許許多多人的恭敬擁戴,麥彭仁波切直接攝受、加持你,你未來的弘法利生事業十分廣大。」說完蓮師就消失不見了。他歡喜不已,受到了很大的安慰。 此後的十四歲,以猛利的欲求出離三有的心策發自心之後,見到增上戒學寶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或根本,此後在扎宗大堪布索南仁欽前受沙彌戒,法名為釋迦善說賢。從此,就如同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所說:「安住淨戒,以具足聽聞、思維的緣故,此後趣入修習。」正如此義,沒有錯亂次第,顯現了如是的實行。 首先,每天心裡背誦長篇的德格版那麼大的藏文經十五頁,相當於幾百個偈頌的量。對於很多論的偈頌都背得很熟,同時在諸多的善知識前不斷地精進聞思,由此智慧廣大增勝。這以後就有能力為別人廣傳教法。不但如此,還會頓然顯現修法的儀軌,像一些讚頌文、祈禱文等等,都是文句優雅、義理甚深,教理非常清晰,加持很大。 當年十四歲的時候,就曾經寫過《有關文殊智慧勇士手持寶劍的外內密三種讚文》《慧辯八大藏修法儀軌》這兩個竅訣等的著作。其餘類似的注疏都收集在法王的著作中。 十五歲時,對於光明大圓滿以不共的恭敬心和信心一心貫注,對於全知麥彭仁波切至心猛利地祈禱,「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等一頌,每當念完一百遍祈禱文之後,就讀誦《直指心性》,如文入觀一遍。這樣念到了一百萬遍祈禱文,觀過了一萬遍的《直指心性》時,就跟過去全然不同,心的本性、真實了義的智慧(也就是明空、淨裸裸的自性)從覺受和尋思的皮殼中脫出。此後心裡斷定無疑,從是非的鐐銬中解脫了,縱然成百上千的智者和成就者來,也不可能在此之外有一種更殊勝的所詮義了,內心生起了甚深的定解(定解指的是心中的疑根徹底斷掉了)。這時,好比靈雲禪師說的:「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性具慧辯八藏全體開, 無量教證法藏自在王,祈禱麥彭不敗尊勝前! 這首祈禱頌有極深的涵義,我們首先要明白它的涵義,之後就會生起很大的信心,然後作祈禱,這樣就相應了,這裡面有很大關要。 第一句是「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這是指得了根本。「明空文殊童子」就是指我們的本性,明空描述他的相貌,這是什麼妄相都沒有了,但也不是虛空,一切相都沒有了,但有一個「明」在。在禪宗,比如臨濟說「孤明歷歷」,百丈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都是這種指示。 「文殊童子」,「文殊」是妙吉祥。「妙」就是粗俗的戲論全部沒有了,乾乾淨淨的,就是妙。「吉祥」就是具德,本具四身五智等的萬德,如海的德。「童子」指的是大無為法,因為他無衰無變的,永遠如此,所以稱為「童子」。這是本來如此、永遠如此,不會在這上有任何變異。「加持力」可以說是文殊本尊的加持,也可以說,自己徹證了本性而起的作用。 那起什麼作用呢?第二句說到:「性具慧辯八藏全體開」。「性具」就是指本性上自然具足慧辯八藏,而不是新生的,就像芝麻裡有油,燈上有光和色那樣,藏文原文是「意界中的」,這裡翻成「性具」。「意界」,就是指如來藏,指本性或性體。因為一切德相都含攝在本性中,都在自性上本來具足,所以叫做「界」。這裡翻成「性」。藏文裡說「在意界中的慧辯八藏」,表明了這是在裡面本來有的,現在脫出來了。所以翻成「性具」。就是本性中具足這種智慧德相,就好像六祖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具哪種智慧德相呢?這裡具體說到「慧辯八藏」,就是無論對於教法或者證法,本自有一種智慧妙力,能明記、能揀擇、能通達經義、能聞持、能善說、能護持、能常護三寶種性、能對無生法獲得忍力而修習聖道等,這都是指性中本具的慧辯八藏,以這個頓然徹證、徹悟的力量,全部啟開了。 《智者入門論》中說:在通達了如來善說的究竟密意後,自然智的顯現等同虛空,以得自在的緣故,將開啟「慧辯八藏」。也就是以不忘念的緣故,有念藏;智慧極為抉擇的緣故,有智藏;對於一切經義的相無礙通達的緣故,有證藏;一切所聞都記持在心中的緣故,有陀羅尼藏;由善巧演說,能使一切有情滿足的緣故,有辯藏;對一切聖法都能護持的緣故,有法藏;能使三寶種性相續不斷的緣故,有菩提心藏;對於無生法得到忍力的緣故,有修藏。像這樣,會得到慧辯八藏。 下面再做一些解釋。如來善說的密意就是要開示佛的知見。如果能通達佛法的究竟密意,就會了達本性。這個本性是一個自然智,它不是因緣新造成的,而是本來具足,原本如此。這個自然智在凡夫份上是很狹小的靈知,而且都用在反方面。一旦見了本性,去掉了垢染,就不斷地開發,最後這個自然智的顯現猶如虛空,它是沒有任何邊際、周遍的。這時由於對本性得到自在,就從中開出八大妙藏。這裡關鍵就是要開悟,讓本性從障礙中脫出,使得光明日益顯明。當它極為顯明的時候,八種妙藏就全體打開了。 其實這八種藏都是指智慧的大用現前了,本具的妙力無礙地顯出來了。過去只是被塵垢障蔽,本有而無法顯發。當它顯發之後,就自然流現不可思議的妙用。對此這種智慧德相的顯露,以八種藏做了歸納宣說。其實,「慧辯八藏」就是指大智慧上八方面的大用現前,修證到極處,就全體開發,就有跟佛一樣的妙力,就叫證到佛果了。這是遍滿無邊的虛空法界,出現不可思議的智慧能力。 分別來講,在一切時都明記不忘,從沒有一剎那忘失正念,一切處都明明了了,這就叫「念藏」。 對於一切差別法,都能以智慧做出極準確的抉擇,這就叫「智藏」。也就是指差別智。得到根本智之後,會開後得智,這種差別智一開出來,對於一切世間、出世間的法,細到毫釐之間,無不知見。比如說六道中每一種類的眾生,他們是什麼樣的業力、果報、意樂、根機、性情、宿命等,無論是自相還是共相,無不徹底了達,這個就是「智藏」。 大智慧已經脫出來了,對於一切經藏的意義無不了達。比如,以前看經不明白,開悟之後,就像看自己屋裡的物品那樣,經上的字字句句都明白它的涵義,這叫做「證藏」。就是法義如何,自己心裡能證知它,是這樣的妙藏。 再就是得到「陀羅尼藏」。對於聽聞的一切法都能清清楚楚地記住,不會忘記。這就是得了無量的總持。 再講到演說正法,也是徹證了本性,就從口中源源不斷地宣說。這時心的作用能無礙地施展,能立即應機說法,說的法都和根機相應。針對不同類的眾生,自然說出不同的話,可以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能夠使眾生聽了都很相應、滿意,這種叫「辯藏」。內容包括四無礙解,無論是法、義、辭、辯哪個方面,都是通達無礙。所以在說法時毫無障礙,而且恰如其分,極其靈妙,這就叫「辯藏」,它是智慧的作用。 再其次,對於一切大、小、顯、密等無量的聖法,都能做護持,所以就具有「法藏」。心中對於任何一種法都能做護持,這也就是一旦智慧開出來了,然後對於這一切的教法,它的每一個次第、每一個層面、它的差別之處、圓融之處等等,都無不通達。所以,以這樣的智慧才能夠真正地護持佛法。如果沒有打開這個智慧,只是依文解義、鸚鵡學舌,那是護持不了佛法的。 三寶種性相續不斷,就跟《無量壽經》所說的:「護佛種性,常使不絕。」那樣。這裡說的菩提心藏,也就是光明本性,本有的靈知,這就是三寶的種性。由於自身已經徹證了本性,所以就能時時護念這個種性而不斷絕,這叫「菩提心藏」。 徹證之後,知道一切萬法本來無生,這時就得到了無生忍的力量,也就是具足「修藏」。這都是指悟後起修。嚴格地說,見道之前都不叫真修,因為沒有見本性都像盲人一樣。見道猶如開眼,開眼之後就知道該怎麼走了,這就叫「真修」。因為徹悟了本性,所以知道一切萬法都無生,在境界中隨緣任運,無礙無著,這時就是念念修習聖道。 諸如此類,就是由於智慧光明極為顯明的緣故,自性本具的慧辯八藏全體啟開,顯發出無量的念藏、智藏、證藏、陀羅尼藏、辯藏、法藏、菩提心藏和修藏,所以就能做到任運地成就自他二利。 這個智慧是像虛空般的量,對於無量教法、證法的法藏,一切都自在而轉,沒有任何阻礙,因此成為「無量教證法藏的自在王」。 這就講到了全知在這一生顯現的功德相。對於顯密一切教法都能自在地如理建立、開演、斷疑和抉擇,因此造出了很多如同純金般無垢、殊勝的法寶,建立了顯密一切佛法的法幢。證法上,顯現上無論修哪一種法,都是自在而修、自在而證。因此稱為「自在王」。 全知的名號叫「不敗尊勝」,就是降伏了四魔已經成了法王,對一切法無不自在,也因此在任何辯論等中,都能勝伏對方,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最後一句「祈禱麥彭不敗尊勝前」。原文中的名字是按梵文寫的,叫「阿澤達波扎雅」。「阿澤達」就是漢文裡翻的「阿逸多」,就是無能勝、不敗的意思。沒有人能勝過他的。「波扎雅」就是尊勝者。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全知麥彭仁波切的無上智慧功德,就會生起極大的信心去祈禱。 當年,法王的祈禱,並不是我們簡單的、有口無心的念念,或者翻開法本閱讀一遍。這在傳記裡講到至心祈禱一百遍之後,再對著《直指心性》如文作觀。這也就是根本的修法,一是由祈禱上師作為開發本性的增上緣,二是自己的心入觀安住。是由一百萬次的祈禱和一萬次的入觀,結果得到了大徹大悟。 其實這四句祈禱頌,已經指示了修證的關要。第一句是證體,第二、三句是啟用。過去仰山禪師開示大眾:「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三明六通。」只要向自己的性海如實修證,不必要求三明六通。為什麼呢?他又說:「如今只要識心達性,但得其本,莫愁其末;他日後時,自在具足。」如今你只要了達自己的本性,只要得到這個根本,不必愁沒有枝末。有了根本,就一定有枝末。證體之後,去掉蓋障,自然顯發大用。這就是指本性中本具的無量性德最終會全體開發出來,所以說「他日後時,自在具足」。再從自他二力合修來說,全知的智慧心周遍在一切處,我們通過至心、恭敬的祈禱,以尊者的意傳加持入在心中作為開發的因,之後,隨著《直指心性》的文字直下入觀,跟它相應。在達到修量之後,就能豁然開悟。 總之,這裡無論是祈禱還是如文入觀,要用的是心心相印的方式。因為明空文殊童子本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必要用尋思、分別,而是以信心、以恭敬心來相應。 以上講了祈禱文的涵義。 雖然當時很年輕才十五歲,但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證悟境界,全知父親和自己的心完全心心相印了。 雖然這時已經不必要在外辛苦地尋覓善知識,以及聞思修,但是為了讓所化眾生對於親近善知識生起難遭難遇之想,以及對於尋求正法起殷重之心等等,看到有這些必要,因此以身垂範,親近了諸位善知識,為了聖法經歷苦行,聽了很多法。但這些都是為我們而示現,由比量可以推知到這一點。 自從徹悟之後,就能在夢中認識夢,而且在夢中自在地幻變。幻變後,又能歸於光明本性,又能在光明中持住幻身,到十方淨土很多佛前求法。夜晚周圍的一切就像白天一樣明明朗朗。在凡夫心前是漆黑的夜晚,但是在法王前沒有黑暗。 十六歲那一年,在聽到托嘎如意寶的尊名時,全身汗毛豎立,淚水溢流,心裡暗想:不管怎樣,我一定要去依止他老人家。他和同鄉土巴商量一起去石渠求學,依止托嘎如意寶。但當時母親臥病在床,不忍心拋下母親,就暫時放下了這個念頭。到了第二年,母親去世,他心想:現在父母都去世了,今後除了正法我再沒有其他依戀,我要去尋找上師。 不久,他和土巴踏上了前往石渠的路。 十八歲時,去石渠江瑪寺依止托嘎如意寶,以三喜如法地親近上師,無餘地得到了共與不共法門的傳講。尤其是大密金剛乘,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引導,諸多竅訣、傳統的法規,以及大圓滿的道體和支分全部都滿瓶傾瀉般地傳授給了法王。 二十二歲時,在托嘎如意寶等面前受近圓戒,在江瑪寺六年當中十分精進求法,在以托嘎如意寶為主的諸多上師前努力求學,完全通達了自他一切宗派的關要。到了廣學多聞的大海彼岸。這不僅僅是停留在一種口頭言說上。而是對於九乘法見、修、行、果各自的要義,由聖教如何安立?以正理怎樣抉擇?又如何提取出其中教授關要?諸如此類,都能由四理和竅訣的傳授而無礙地建立和抉擇。 這意思是對於各宗派的法,它的見、修、行、果完全能以教理和竅訣建立起來,而且指點出其中的要義,是這樣護持一切佛法。 視頻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6QFNaoawSjY&list=TLMihx-dj_SnV9PVqBmM75k_Bq6qLRSc8b 點擊瀏覽該文件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1/29 上午 10:03:47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