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中觀四百論講記3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39355) |
-- 作者:解脫之門 -- 發表時間:2014/1/1 上午 08:33:19 -- 中觀四百論講記36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離貪著欲財品第七 第三十六課 所斷的雜染有兩部分:煩惱集和有漏業集,在前面的第六品裡,大家學習了斷除煩惱集的方便,接下來在第七品中,要學習的是斷除有漏業集的方便。 丙二、斷有漏業集方便之瑜伽分三:一、教誡斷有漏業之幻輪 二、明如何斷之方便 三、明如是得斷之果 在這一科裡,聖天菩薩首先教誡大家認識到由有漏業集所導致的輪迴之果的過患,由此斷除有漏業集;其次具體引導如何來斷除有漏業集的方便;最後闡明如是斷除有漏業集之果。 丁一、教誡斷有漏業之幻輪分二:一、正明 二、餘義觀察生死邊際 正明,是直接闡明主要大意的意思。 戊一、正明 於此大苦海,畢竟無邊際, 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頌文直解 輪迴是有漏業的果,它的自性就像是苦的海洋。在這個大苦海中,是畢竟無有任何邊際的。作為凡夫的你,沉溺在苦海之中,為什麼不生起極為畏懼之心呢? 釋義 此頌教誡應當思惟輪迴之苦果,從而精進斷除有漏業集。 輪迴的大苦海中,任何一個角落,都充滿著苦的味道。這從無始時來就是如此,從沒有改變過。而且在這個苦的海洋中,還遍布著無明、我慢等等的毒蛇,以及邪見等的凶猛鯊魚。海裡湧動著老病死的巨浪,海水中的血淚越聚越多,悲咽哀嚎之聲在四周此起彼伏。 雖然世間人們都希望生活更美好,希望能永遠幸福快樂,但是輪迴的真相就是如此,在輪迴中,幸福快樂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大家想想,一個人掉落到江裡、河裡、水塘裡,都會怕死而生起恐懼心的話,那掉落在深不見底、廣不見邊,到處都充滿著凶險的輪迴大苦海中,為什麼不生畏懼呢? 所以,應該收起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再在輪迴中追求幸福,而選擇逃離生死輪迴苦海,這才是正確的、有智慧的選擇。 設問:輪迴雖然過患眾多,但是年輕人對輪迴還不至於需要產生畏懼吧? 答: 韶華適落後,復又現於前, 雖住此世間,現見如賽跑。 頌文直解 這一生的韶華青春剛過去,落到了老的後面,馬上就面臨死,死後並不是什麼都消失,而是以有漏業之力,復又現前了韶華青春,而沒過多久,它又再一次落到老年的後面去了。因此,雖然人們希望青春長住,但是在此世間中,青春、老、死你追我趕,就像在賽跑一樣。 釋義 這個偈頌教誡大家思惟輪迴生死無間斷,而斷除有漏的業集。 有的年輕人,雖然聽到輪迴是如此險惡,但總是心存僥倖,覺得自己還年輕,現在還很安樂,時間過得很慢,因此離死還遠得很。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的話,你不妨在下課後去問問身邊那些老人家們,問問他們時間過得到底是快還是慢,青春是否能夠長住? 老年人能體會到時間其實過得很快,上了年紀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昨天好像還年紀輕輕的,今天怎麼一睜開眼就已經到了七八十歲了呢?這種迷茫,就是因為時間在飛速流逝,而分別心還停留在記憶中,沒有進行如實的觀察導致的。這就像坐在高鐵上的人,記憶中還停留在剛剛出發的北京,但沒過幾個鐘頭,就已經要在上海下車了一樣。 把眼光放遠,從一生來觀察,就會發現青春其實並不長,一下子就被老年追上了,而老年又馬上會被死追上。而如果從更廣闊的生死輪迴來看,發現到了下輩子,青春又跑在前面了,然後老年又後來居上,再後來死又後來居上。這樣觀察後,可以發現時間真的是如白駒過隙,包括青春在內,沒有任何一個時間段會放慢腳步。因此,如果你以為自己年紀還輕,還可以喘口氣,還有時間去散亂放逸的話,就要多想想聖天菩薩教給大家的這個形象的比喻,要知道在你的身後,老年正在快步追上來,快要追到你了。對於老年的道友,更要想到在你的後面,死已經快追到你了,留給你的可以積累資糧、求生西方的時間已經很少很少了。 設問:世間人雖然都在前赴後繼地去往後世,但這就是輪迴的自性,死也就死了,又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 答: 汝於三有中,非能隨願往, 隨他轉無畏,豈成有慧者。 頌文直解 你在三有之中,一切都是被業控制的,根本不能隨你自己的意願,去往人天善趣等去處。自己的後世,明明完全是隨業而轉,但你對此還不畏懼,這豈能成為有智慧的人呢? 釋義 此頌教誡思惟三有之中一切為業的自性,而斷除有漏之業集。 認為眾生快速地去往後世是輪迴的自性,因此無動於衷的人,他們天真地以為自己在後世也能得到善趣人身。但是這樣的人應該進一步知道,後世都是被業主宰著的,知道了這個真相後,他們肯定就會害怕起來。這就像一個隔岸觀火的人,以為燒的是別人家的房子,因此一點也不著急,但是突然發現燒著的是自己的房子後,心態馬上就變了,會立刻著急去救火。 後世被業所控制,而業又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有智慧的人,必定會戰戰兢兢。因為造了大惡,會形成墮入惡趣的引業;而造了小惡,則會形成感受各種違緣的滿業。所以輪迴並不是一個可以受用安樂的地方,而是一個需要一直謹慎小心的地方,因為稍有不慎,就為後世的痛苦埋下了種子。對於這樣的輪迴,有智慧的人,就應當厭離。 設問:雖然輪迴有這麼大的過患,應該厭離,但是今生還是可以享受快樂吧,到後世之後再作精進地修持。聖天菩薩這樣回答: 未來無邊際,常時為異生, 如汝過去世,理應勿復爾。 頌文直解 如果今世不精進,那麼在無有邊際的未來,你也會一直成為具縛凡夫,就像在無始時來的過去世,你都一直是具縛凡夫,沒有攝取實義,虛度了時光一樣。為了使未來世不再虛度,你理應不再像以前那樣虛度光陰,而要精進修持,斷除有漏的業集。 釋義 今生得到了人身,能夠受用一些安樂。但是為了受用這點安樂,而把聞思修行往後拖的人,則是非常愚蠢的人。 為什麼呢?首先,現在得到了人身,具備了暇滿的條件,處在最好的修行時機,不好好利用的話,這樣的機會一旦失去,再要得到往往已經是久遠劫之後了;其次,過去世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暇滿人身,就是因為沒有好好抓住機會聞思修行,而導致現在還在流轉輪迴,如果今世不去精進聞思修行,那麼未來世也將一直流轉輪迴;第三,要論安樂,過去世曾經受用過各種人天安樂,連忉利天主、大梵天王等都曾經做過,但是時過境遷,到現在仍然還是一個具縛凡夫;第四,今世所剩時間已經不多,馬上就要被老、死趕上了。 所以應當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現在做起,精進聞思修行,徹底斷除有漏業集。尤其是對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生起信願,在此生結束時,就能成功往生極樂世界,脫離輪迴的苦海。 戊二、餘義觀察生死邊際 設問:既然說「未來無邊際」,那麼愚癡眾生的輪迴是否有邊際呢?如果是有邊際的,那麼眾生不用修行,只要轉世到了邊際的那一世,就自然解脫了;如果是沒有邊際的,那麼再多的修行,也都無法解脫輪迴了。 答: 聞者所聞教,說者皆難得, 以是說生死,非有邊無邊。 頌文直解 未來世有沒有邊際,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具足暇滿的聞法者,和所聞的四諦教義,以及說法者如來,都非常難以得到。如果這三種因都具足,就有希望證得涅槃,因此說生死輪迴並非沒有邊際;而這三種要全都具足又非常困難,所以在未都具足時,就不能說輪迴有邊際。 釋義 按勝義實相而言,一切萬法無自性,包括輪迴也是沒有自性的,所以談不上有邊際或者無邊際。按世俗現相而言,如果一個有情具有無明,那時就不可能有邊際;而如果他已經具有了智慧,對於他來說,輪迴就必定會有邊際,將會在某一生中了脫生死輪迴。 要產生智慧,需要具足以下三因,即聞法者、所聞之法,及說法之如來。 首先,聞法者需要具足暇滿人身寶,但獲得暇滿人身的機會,就如同盲龜值木一樣非常少。而且在受到善知識的攝受、聽聞了教法後,還需要根據所聞的內容進行如實的觀察和領悟。說實在這點並不容易,眾生因為迷亂習氣重,喜歡憑自己的分別妄念進行盲目的、缺乏根據的判斷,這就障礙了對法義的聞思修行。 其次,對於所聞之法而言,能聽聞到佛法已經很難得,而能聽到使自己獲得證悟的佛法則是更加困難。 第三,導師佛陀已經出世。佛陀出世,是能聽聞到佛法的前提。但是佛陀的出世,就像曇花久遠劫才開放一次一樣,非常稀少。 以上三種解脫輪迴的因都具足後,才能使聞法者有解脫輪迴的希望。但是這三種因緣,各自都非常難得,要能聚合在一起則更加難得。所以世尊在十四無記中,沒有簡單地承許輪迴是有邊際還是沒有邊際。 那麼對於在座的學法者來說,這些難得的因很多人都已經具足。有些人也許覺得現在很容易就可以參加佛法的聞思修行,所以並不很珍惜。但是聽了聖天菩薩這個偈頌的開示後,就能知道現在的學佛機會,其實是自己往昔多劫福德的累積和發願的結果。因此應該好好珍惜,以殷重心來學修這些斷除三有輪迴的方便。尤其對於其中的易行道——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更要知道它的難值難遇,而精進修持。 設問:既然自己已經具備了獲證智慧的因緣,輪迴就是有邊際的了,所以不必要精進聞思修,後世也會解脫的吧? 答: 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 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 頌文直解 這是非常難的。如果現在不精進聞思修行,後世再要獲得暇滿人身就很困難了。也就是說,因為人類多數行持不善業,因此大多數的異生,將必定墮於惡趣。這樣連獲得善趣的所依身也很難的話,又怎麼談得上解脫輪迴呢? 釋義 人類以無明障蔽,煩惱叢生,而且容易受惡知識的矇騙,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因此行持的多數都是不善業。大家想一想,自己每天所造的業中,善、惡、無記各占多少比重?就會發現聖天菩薩這裡所說的一點不差。《地藏經》中就說:「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而善業微少,惡業眾多,就會導致後世墮入惡趣,這樣連暇滿人身都得不到,怎麼可能進行聞思修行,繼續走在解脫道上呢? 因此觀待於後世的去向和解脫的目標來說,現在大家所處的環境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大家能預見到自己在後世墮入到惡趣,遭受的種種難以承受的苦難,心態馬上就會轉變,會坐不住,很著急,就像頭上著了火,不撲滅的話,頭就會被燒爛一樣。這個時候,肯定不會再說反正我的輪迴是有邊際的了,而可以放逸、散亂地過日子了。 丁二、明如何斷之方便分二:一、斷有漏不善業之方便 二、斷有漏善業之方便 漏是煩惱的異名,含有煩惱的事物,就叫有漏。離開了煩惱的出世間法,則都是無漏法。《涅槃經》中說「有漏法有二種:一因二果。有漏果者,是則名苦;有漏因者,是名為集。」集是「招聚」的意思,一切煩惱雜染及業雜染,都能招聚生死,所以都被稱為集,都應該被斷除。 有漏的業雜染,分為善業和不善業兩種,下面就分別來斷除。 戊一、斷有漏不善業之方便分二:一、思惟後世苦異熟而斷不善業 二、思惟現前之功用無義利而斷不善業 人們因為不知道後世有異熟苦果,以及現世功用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會毫無忌憚地行持不善業。所以對這兩方面進行如理思惟,作如實的觀察修,就是斷除不善業的方便。 己一、思惟後世苦異熟而斷不善業 設問:對惡趣應該產生厭離,但是對善趣不必要產生厭離心吧? 答: 地上惡異熟,故意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難詞釋義 地上:指人天世界。 頌文直解 那些已經轉生為地上人天世界裡的眾生所造的罪惡之業,也將會在惡趣中成熟猛烈、無盡的異熟果,並在將來人天世界中成熟為殘疾等的異熟果,是故惡業之意純粹為損惱。因此諸聖者觀此三有,等同眾生的屠宰場。 釋義 惡趣應當厭離,善趣同樣也應當厭離。因為善趣中的人類,「多持不善品」,因此將「多墮於惡趣」;而天人則只會享樂與入禪定,並沒有消除煩惱與惡業種子,等他們善業消盡,也將多墮入惡趣。這樣看來,雖然善趣苦苦相對較少,但其實是一個將要把眾生送入到惡趣的地方,是會對眾生帶來嚴重損惱的地方,所以應該像惡趣一樣遠離。 大家知道,惡趣本來就是一個血腥的屠宰場,尤其在地獄,眾生被反覆不斷地屠殺,而善趣則是一個暫時可以喘口氣,但是馬上就等著要被屠殺的地方。所以聖者清楚地觀察到,整個三有,無論善趣惡趣,都是一個恐怖的屠宰場,眾生正從善趣源源不斷地被惡業驅趕到惡趣,遭受屠殺,從惡趣好不容易出來後,又因為造了惡業,馬上又源源不斷地掉入到惡趣中去了。 而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眾生無論在惡趣,還是在地上人天,都會造下各種惡業。正是這些惡業,不但使後世在惡趣中受猛烈的痛苦,即使隨後以福德業轉生為人後,又以剩下的惡業,成熟為殘疾、醜陋、貧困等等的異熟果。所以就應當斷除一切的不善業,如果還以放逸而行持惡業,則完全是愚癡而瘋狂的行為了。 但是有很多世間人並沒有對三有生起厭離之心,對他們聖天菩薩是這樣教誡的: 若識不正住,世說為顛狂, 則住三有者,智誰說非狂。 頌文直解 如果一個人的心識不正常而住,世人會說他是顛狂者。同樣,對於住於三有的有情,如果沒有對三有產生厭離,智者有誰會說他們不是顛狂的呢? 釋義 對於三有這個大屠宰場,眾生卻不思出離,而且還希望從中得到各種安樂,並且造下了各種不善業,這就是眾生的顛倒之處。 要出離三有,大家首先要從出離今世做起。大家都來想一想這個問題:十年之後你希望得到什麼?是舒服的工作?健康的身體?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或者對於出家人來說,是更大的名聲?更多的弟子?如果聽到這些,現在你露出了滿意的、會心的微笑,那麼你要警覺啊,這說明你還對這個屠宰場抱有幻想,想把屠宰場改造成你生活的樂園,你自己想想,這是不是已經成為了聖天菩薩所說的顛狂之人呢? 得了病就要及時治療,如果得的是癌症等重病,那就更要全力以赴去治療。而現在沒有出離心,因而心不正常的人,得的是比癌症更為嚴重的顛狂症,這種病的危害是,在現世會空耗珍貴的暇滿人身,在後世會把自己送入三惡趣中飽受折磨。所以大家如果確定自己患了顛狂症的話,要馬上行動,用聞思修行來治療,使自己的心正常起來,生起出離心,將精力用在斷除三有,而不是去建設三有上。 設問:那麼有什麼對治顛狂的好的方便呢? 答: 現見行等苦,違時則消失, 以是具慧者,發心盡諸業。 頌文直解 可以現見到的是,如果行走、站立等累了,產生了苦苦,那麼違棄(捨棄)這些事情,停下來,苦苦就消失了。因此,有智慧的人,只要發心來斷盡導致輪迴的一切有漏業,就能夠脫離輪迴,獲得涅槃。 釋義 要消除顛狂,就要從因上下手。在生活中可以明顯見到的是,走路累了,不走就可以了;站累了,不站就可以了;要讓車停下來,鬆開油門、踩下剎車就可以了。這些例子說明,要讓苦果消失,只要把苦因斷除,目的就達到了。 那麼輪迴的因是什麼?直接使眾生輪迴的,是有漏業。因此要斷除輪迴,就要斷除有漏業。如果不斷有漏業,就會繼續遭受輪迴之苦。就像開車明明看到前面是懸崖了,嘴裡喊著「糟了,有危險」,卻不去踩剎車,或者反把油門當作剎車踩下去,那車只能直愣愣地衝下懸崖了。 那麼要斷除有漏業,要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你把有漏業放下不做就是了。也就是說,把沾染了貪嗔癡煩惱的業,都要放下、斷除。 接下來聖天菩薩教誡未斷有漏業的過患。 若時隨一果,初因不可見, 一果見多因,誰能不生畏。 頌文直解 如果有漏業還沒有斷盡,此時就極為可畏。因為世上任何一個果,它的因可以無限地追溯下去,而不可能見到它的初因。既然一個果上可以見到那麼多的因,那麼可見輪迴的苦果也是由無數個有漏業的因形成的,由此誰能對有漏業不生畏懼呢?因此,必須以畏懼之心,來斷除有漏業。 釋義 世間上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一個接一個的因連續作用而導致的,而這樣的因,可以無限地推求下去,找不到盡頭。比如,早上吃的那頓飯,它牽涉到種子、泥土、陽光、空氣、水、農民的種植、廚房用具、煤氣等等許多因素。而種子,又是來源於上一次種植時的各個因素。而泥土乃至煤氣,又來源於它們各自的因素。這樣推求下去,可以發現牽涉到因素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形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在這張網上隨便找一個因,比如幾千年前某個人在打獵,雖然當時他根本沒想到會對幾千年後某一頓飯產生作用,但這確實是這頓飯不可缺少的其中一個因素。 那麼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輪迴這個果,就會發現眾生轉生在輪迴,正是由無數個轉生輪迴的有漏業因在驅使著的。就是說,現在大家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大到殺生或放生等,小到呼吸,只要沒有生起出離心,都是在造後世輪迴的有漏業,都是在產生推動後世輪迴的力量。即使是善業,只要不是以出離心攝持在做,雖然能得生善趣,但還是在輪迴之中,還是為墮入惡趣在作鋪墊而已。這樣看來,大家一天下來,已經為後世輪迴,創造了多少的推動力量?而每天都在不停地創造,這個力量匯集起來,是多麼地嚇人? 《楞嚴經》中說:「因地不直,果招紆曲」,任何一個小小的有漏業的因,都可能會導致今後輪迴中極大的痛苦。因此,只要你的心裡還沒有生起出離心,還在與煩惱相應,那就要知道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會促成將來某一世去感受地獄之苦。只有保持這樣的畏懼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斷除有漏業。 《中觀四百論》第36課影片網址:http://youtu.be/5zVMkLzWkQ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