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末法時期如何成為實修者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46)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06/7/12 上午 09:04:37
--  末法時期如何成為實修者
末法時期如何成為實修者
第三世宗薩哲仁波切講

我第一句想講的話是“我非常痛恨坐在這種法座上”,今晚排的節目是什麼?今晚的主題是如何在末法時期做一個修行者.我覺得我們做得都不還不錯.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教導人的時候,他說:那些受有足戒的比丘,根據戒律來說,在佛的那個時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末法時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條戒律的情形相比較,佛說,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樣的,因為在佛的那個時候,打擾我們的事情比較少,能夠幫助我們趨近法,幫助我們清淨修法的機會比較多.末法時期像現在,雖然佛法本身無高峰期、衰落期,但因末法時期阻礙佛法的事情很多,所以一個人在末法時期修行,所得修行的功德力量,就算比不上佛時期大,也會和那個時候相等.

這不光只是牽涉到時間的問題,「地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像住在此地或住在紐約的人會想像在尼泊爾是一個完美修行之地,人的想像不僅僅如此,自己的心裡還會憧憬,憧憬自己會到高山去,聽著淙淙的流水聲,喝著山泉水,在空氣清新、人堙罕至的地方,人們對以上之景,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憧憬,但我們憧憬之時,我們應該看看在憧憬願望之後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因為多半人們會被如上這些美好的狀況帶著走,誤以為這種想法和希望代表我們的出離心.就像幾年前,我曾經說過的一樣,我們應仔細考量我們所具有的、或者我們所認為的出離心,究竟是怎麼樣的出離心?我一直懷疑這種人──一個一直想往山上?的人,他所謂的出離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此一想法的人都是這樣,但大部份的具有這一想法的都是如此.

為什麼我有這種懷疑呢?因為我發現,當人有這樣到偏遠山上去的意念時,絕大多數的人,我們多半的原因是想放自己一個長假,因為我們暫時地對變化覺得非常厭煩,也暫時性對交通阻塞覺得非常厭倦.如果我們真的永久性地對世界覺得非常厭倦,真的是這樣的話,其實,我們甚玉根本不必到偏遠的山上去,目前的這個環境、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好好的修行.

但是事實上,我們只是暫時性地對這個生活方式覺得有所厭煩,只是想知道一些新的東西.因為實際上,我們只想暫時性地從交通阻塞,忙碌的生活逃開一陣子,所以在此情況下,去了高山,在那所做的事,畢竟只是表示我想好好享受、輕鬆一下而已.但對多數人而言,就算跑到山上,也過不到好日子,怎麼說呢?因為我們在山上的時候,就在計畫著下山以後要做什麼.所以,我們真的要看一下什麼是出離心.

昨晚,我和一位小姐談話,我們談有關「出離心」的問題,那時,我發現這位小姐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價值非常高貴的東西.我告訴她說:「妳絕對不應該這麼想,認為佛教是一種阻礙你去享受生命的東西.」很多人都有這種概念,以為佛教是一種阻止或者是享受世界美好的阻礙.

佛教與其說是去阻止你享受這些東西,倒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去享受它.

我記得昨晚與這位小姐講過:我們一般人當脖子上戴著項鍊時,我們心裡充滿著各種希望、各種懼怕、各種驕傲,各種的方式來戴著.因為上述原因,使得我們戴項鍊時只注意到:「那一面朝外或鍊子正不正,會不會歪歪的;也許會擔心這個項鍊會不會被偷走,或被摔壞」.換句話說,我們戴著的項鍊是一串痛苦的項鍊,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本身許多的打擾事情之外,另加了一件事來干擾我們.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戴那串項鍊,或許就會覺得更舒服點.

佛教並不是不允許戴那條項鍊,佛教是如此認為:如果我們能找到任何東西,都可以戴它,但是當我戴它之時,也同時準備好,當時機變化顯示要把它放棄時,我們要隨時把它放棄掉.如果照上述的方式戴著項鍊,那就足以以一種非常優雅的佛教方式來戴它.我覺得非常抱歉,好像有點偏離主題.

現在我們回談「一個修行者在末法時期該怎麼修行」.剛才我從辛亥路坐車到這邊來的時候,在車上想到一個主意,所有修行的人,尤其是在台灣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拿出在台灣開汽車的精神:完全沒有懼怕、非常勇敢、對任何規則都藐視、開車時心都會從嘴巴跳出來,換句話說,應該具有這種「無畏」的精神.我認為我們實在是缺乏這種精神,同時我們也缺乏這種反叛性,因為我們非常怕社會壓力,如果都做到這些,在這上還要加一點幽默感,上述都做得到的話,那麼我們大概就可成為一個一九九一年健全的金剛乘修行人.

當我每次去看佛法和平常生活時(生命),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把二者溶合在一起,做出許多許的事情.但問題是當我們修行佛法時並不是照法本去修行,我們總是把許許多多不同的像、不同顏色、不同的分別帶進我們的修行裡頭,所以使我們的修行變得非常困難,比如說我是修小乘的,所以大乘、金剛乘的事不能做,障礙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各種不同的標籤、各種不同的傳承都放在些念頭時,我們的修行,就變成了對我們生活的一種打擾.

我必須這麼講“我們的修行應該不會使我們忘掉我們每天的承諾”.但實際上我們總是會這麼認為:一個好修行者一定是忽視他公司的工作,他一定也不去整理他的床、也不洗碗、小孩也不管,一定得忽視這些東西,在理論上而言,這樣想是對的.

在修行上來說,當我們談到修行時,具有這種理論上的了解,當我們實際去修行時,我們就會變成:企圖有意從輪迴裡逃開,並不是丟棄掉,然後企圖去修行達到?盤的法,這種做法是很笨的.舉例來說:我們想要洗衣服,認為衣服是很髒的,認為骯髒的東西是對於潔淨衣服的打擾,但當真正洗的時候,那時我們完全從污垢離開.若沒碰這些污垢,你洗污垢從這些污垢離開它,這時想離開污垢找到想要的清潔.在此情況之下,根本把污垢忘了,怎麼可能把這件衣服洗乾淨呢?

我們如果把輪迴放在一邊,我們去那裡達到?盤?我認為:在一九九一年修行佛法的人,第一個得承認,我們在輪迴裡,然後要好好的在輪迴裡工作.

我在此要談三類人.第一類人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在街上所看的那一類,他們很幸運,從來沒被佛教洗過腦,那類人有一個非常純淨的輪迴.第二類是這菩薩,他們已經走在?盤的道上.第三類就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生活在輪迴裡,但我們又同時想像著各種不同的輪迴和?盤,我們想像將輪迴丟掉,而去得到?盤,我們都是屬於第三類的人.

對我們而言,我們稱不上是一個走在?盤道上的眾生,我們甚至根本不能被稱為是輪迴裡面的眾生.你們了解我在此要說什麼嗎?我們大家都想成佛.我們想作佛,我們想要些什麼東西?我們想要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但當我們想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時,難道你不認為我們應該先解決「痛苦」這一問題嗎?我們都好似吊在一種狀況之中,那種狀況充滿了可口可樂.以下我講的,大家可能難以了解,但我希望大家能明瞭.

我們平常都這麼說,輪迴是不好的,當我們講出此話是,實際上等於是表示我們盡一切努力想要留在輪迴裡.真正的輪迴是充滿痛苦的,但我們卻從來都不努力去改變.我們從書上,從老師口中,看到了、聽到了很多東西,從那上面製造出了一個新輪迴,而想把那個新的輪迴丟掉.我們從來就未真正努力想放棄本身真的慾望.因此,我們永遠想放棄的慾望只是書上和老師告訴我們的慾望,如果我們真的想放棄這些從書上、老師口中得來的慾望,首先,我們必須把這些慾望找來,我們才能夠放棄得了,是不是?


--  作者:倫倫
--  發表時間:2015/9/13 上午 02:37:38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