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慈成加參仁波切:不念經的老阿媽往生極樂的故事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46364)

--  作者:jackwu123
--  發表時間:2015/6/10 上午 02:32:24
--  慈成加參仁波切:不念經的老阿媽往生極樂的故事
影音檔: http://foxue.qq.com/original/hyjt/cchjc030.html

藏地的阿秋喇嘛法王,他有一次講,一個老阿媽死了以後,他家裡人過來問他:他們家裡的母親已經去世了,問一下法王通過神通觀一下他母親現在在哪裡?他家裡人是藏族,雖然是信佛,但是他說我媽媽應該現在在某一個地獄,法王問為什麼呢?他說我媽媽不念經,然後也不做什麼功德,但是她心很善良,但是她從來念經、做功德很少很少,應該在地獄裡面,她沒有修什麼善法。法王在禪定當中通過證悟的神通觀察給他回答說:你母親現在在極樂世界。


 

他們家人很驚訝:啊,我媽媽怎麼在極樂世界呢?我媽媽不愛念經,也不做什麼善法,她不應該在極樂世界。但是法王說:你媽媽是有自利利他的心,她一直保持著自利利他的心,所以她現在已經在極樂世界。


 

這個故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身口意裡面,意是最重要的,剛才講心是善就是善,心是惡、動機是惡那就是惡,所以心是特別的重要,我們去不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會不會下地獄?主要看我們的動機來做決定,動機是善就是善,動機是惡就是惡,有時候我們的動機真的是善,沒有做什麼形式上的東西,就是說明我們還是保持一種清淨在修行。


 

如果動機是惡,表面上做什麼廣結善緣啊,供養啊、佈施啊,傲慢心、嫉妒心做這些事情,跟別人相比,我比別人厲害啊,像現在有些佛教徒會說:你看我蓋這個寺廟裡捐了多少錢,我捐了一千塊錢,你捐了五百塊錢,我比你厲害。有很多這種嫉妒,互相比較做這種功德,我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多大的功德。雖然有一些善的因果,但是作為一個修行人的話,這個功德並不是很大。如果你無條件的情況下行持善法的話,這才是真的有非常大的功德,而且功德沒有辦法計算的,功德特別特別大。


 

如果我們有嫉妒心、虛榮心,為自己得到錢財名聲的考慮,現在很多人表面上做慈善,實際自己為了打品牌,為了自己名聲、地位考慮這些事情,可能有些人是不同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有些人發心是絕對純淨的,特別清淨的,但是有些人發心還是有世間八法的念頭,真的沒有在修行道路上考慮。


 

所以修行還是自己動機為標準,動機有菩提心,這個人就是菩薩。如果動機不是菩提心,表面上怎麼穿菩薩的形狀樣子,實際上就是假的,而且自己帶來一些罪業,帶來很大的過失。


 

騰訊佛學原創稿件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5/6/10 下午 02:33:55編輯過]

--  作者:石頭
--  發表時間:2015/6/13 上午 11:14:39
--  
念的佛號切不切,跟"信"的程度有關係,信的越深,念的越切,此信是個大學問,真信才能有感,有感才會有應。

真信無偽,故佛號念念由自性流露。

念佛不難,難在起真信,信心成就方得念佛成就。

如何是真信?

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於願願無高下分別,切莫於諸願生高下之心,若論四十八願,每願皆無量,心無量故願無量,四十八願總歸一心,汝若以真信念佛,此真信之一心,便含攝四十八願,故佛之願即汝之願,無二無別故,於念佛時自然生起大悲心,所謂越念越切,此"切"即無偽悲心,故念佛不應只單純稱名念佛,應憶念佛之四十八願,憶念只為啓發汝之大悲心,進而深入真信,所謂悲心與空性相應,若欲得念佛成就,必具真信,真信即無偽悲心,無偽悲心即證空性,此即真感應。
--  作者:石頭
--  發表時間:2015/6/13 上午 11:15:03
--  
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者少?

無信故,無虔誠心與悲心即不得成信。
--  作者:石頭
--  發表時間:2015/6/13 上午 11:15:32
--  
憶佛念佛

憶佛即虔誠心,憶佛念佛即以虔誠心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  作者:石頭
--  發表時間:2015/6/13 上午 11:16:50
--  

憶佛四十八願念佛,四十八願即佛之悲心,以悲心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故念佛總不離虔誠心與悲心,虔誠心與悲心是"信"的基礎。

於念佛時,發起極樂世界與佛號皆悉有難遇,這樣也可以幫助你生起虔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