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如何證明證明『諸法是佛的壇城』?慈誠羅珠堪布詳解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1346)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3/18 上午 01:14:48 -- 如何證明證明『諸法是佛的壇城』?慈誠羅珠堪布詳解 1、抉擇空性與光明的兩種因 抉擇空性所需要的因,就是《中論》、《入中論》所講的中觀自續派以及中觀應成派的因,也叫做觀察勝義因。它可以證明心的本性空性,能破除我們的人我執與法我執,卻不能證明心性的光明部分。 拋開佈施、持戒、忍辱等六度萬行不說,釋迦牟尼佛講的大乘佛教的見解,可以分為兩種,一個是空性,另外一個就是光明,因為有這兩個見解,所以佛就轉了第二轉法(分割敏感詞)輪和第三轉法(分割敏感詞)輪。因為佛傳了第二和第三轉法(分割敏感詞)輪,所以大乘論典有彌勒菩薩的傳承和文殊菩薩的傳承,其中彌勒菩薩、無著菩薩的傳承,主要講心的本性光明;文殊菩薩和龍樹菩薩的傳承,主要講心的本性空性。因為有了兩種不同的論典,或者說有了兩個不同的心的本性,所以就有了兩種不同的二諦。因為有了兩種不同的二諦,所以才有了兩種不同的因。
|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3/18 上午 01:42:06 -- 法王如意寶座下三位偉大的傳承上師開示中觀與大圓滿: 益西彭措堪布於入中論開示: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與《中觀莊嚴論註釋》中皆如是說:「欲證悟徹卻(直斷)、大圓滿者,首先要通達應成派的見解。」 如中觀的現空雙運、禪宗的明空雙運、密宗大圓滿的覺空雙運等都是建立在般若空性的基礎上,因此聞思中觀理論甚為重要。 索達吉堪布於中觀根本慧論講義開示: 在藏傳佛教的歷史上,高僧大德們歷來都很重視《中論》,只要認真聞思打下一定基礎,對萬事萬物的實執就容易破掉。《贊戒論》的作者——革蒙旺波丹增諾吾說過:只要認真地聞思三遍《中觀根本慧論》,對大圓滿的見解一定會有所認識。法王如意寶以前在課堂上講過這個教言,老道友應該能記得。所以,對這部論典一定要有信心,因為它的確可以幫助我們斷除各種實執。 大智者慈誠羅珠堪布於四法印開示: 法王如意寶以前經常引用他的一位上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真正證悟了中觀的空性,離大圓滿就已經很接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定會證悟大圓滿。 彌勒菩薩說過:獲得見道的根本因有三種:第一是給別人宣講般若;第二是讓別人現證般若空性的意義;第三是自己入定修習般若,這三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中觀聞思不究竟的人,看大圓滿法本實際上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索達吉堪布 對深信前生後世的人來講,我覺得大家都應深信般若法門最殊勝,但有些人不但自己不信,還對別人修學此法製造違緣。聽說極個別人告訴自己的弟子說:般若法門乃至五部大論的學習沒有必要,修加行更沒必要,你們需要甚深的密法和大圓滿的話,我可以傳授。於是很多人認為:這位上師最慈悲,聞思、加行都不用,直接給我們傳密法,這是最簡單、最快樂的事情。自然他們也就不用經過加行和聞思這個關,而直接聽受密法了。當然,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傳授,那也可以。但我想:說般若和中觀為主的法門不用聞思,即使不信佛教的人強迫讓我說,我也不敢說,那就不要說其他原因了。通過前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傳講、聽受、思維般若的功德是什麼樣,所以那種要求弟子放棄對般若法門的傳授、輔導、聞思的話語,就特別可怕。 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教言。這樣的話,雖然你已得了大圓滿法,但因沒有經過前面程序的原因,恐怕只能聽到聲音,相續中真正的意義就不一定能得到。為什麼呢?因為大圓滿是寧瑪巴傳下來的法,而本派傳承上師,如: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榮索班智達以及108位伏藏大師,他們都特別重視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為主的加行修法。無垢光尊者在一些教言中也說:中觀聞思不究竟的人,看大圓滿法本實際上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現在世間有些人的得密法,可能只是上師比較大膽,才什麼正當要求都不要,隨隨便便就把最深的法傳給你。雖然在你耳邊唸了一遍,但自己相續能否得到意傳的法義也很難說。如果是像蓮花生大士那樣的大成就者,這應該可以。當然,我也不敢說其他上師沒有這麼大的成就,因為他人的相續我並不知道,而且有些上師確實有不共的殊勝加持。但有些人,不要說弟子,自己相續中大圓滿見修行果的境界有沒有,也值得懷疑。因為,不一定名聲很大修行就好,也不一定財富多相續中就有大圓滿的境界,也不一定弟子多心中就現前了大圓滿的自然本智。可見,打好聞思等基礎再修行密法是最保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