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索達吉堪布:觀上師瑜伽來修行的話修行的效率遠遠超過觀其他本尊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2513)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9/2 上午 06:40:07
--  索達吉堪布:觀上師瑜伽來修行的話修行的效率遠遠超過觀其他本尊
摘錄

佛經裡面經常講:上師跟諸佛無二無別,從恩德層面來講,上師比佛恩德還大。有些人可能說:啊?哪有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恩德這麼大,你的上師難道超過佛陀嗎?其實這個我們一定要從道理上明白,為什麼這麼講呢?佛陀來到這個人間,度眾生的唯一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通過轉三次法輪,給你開顯解脫道,也就是說讓你知道取捨因果,然後自己進入解脫道,自己精進修持。佛陀來到這個世間,唯一度化我們的方法,並不是通過什麼發功,或者是顯現神通,或者是用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讓你來解脫,不是這樣的。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是非常非常地感恩。但釋迦牟尼佛為主的所有的佛都來到這個世界轉了無數次法輪,可是我這個業力深重的眾生還沉溺在輪回當中!

 

現在,我們的上師,實際上他就代表佛陀,佛所做的事情——給我們轉法輪,開啟我們的智慧眼睛,堵塞惡趣之門,遮住無明黑暗——佛陀做的這些事情,上師原原本本都做了。這樣的話,在解脫的路上,應該說自己的上師恩德方面超越了佛陀。(上師念藏文教證)就是說,雖然功德方面是相同的,但是上師對自己的恩德超過了佛陀。所以要祈禱根本上師,原因就是這樣的。

 

為什麼要觀修自己的根本上師呢?其實你觀佛陀也可以,觀菩薩也可以,觀其他的聲聞緣覺都是可以的,但是可能從加持方面、從證悟空性方面,不一定有那麼迅速。觀上師瑜伽來修行的話,修行的效率遠遠超過觀其他本尊。有很多這方面的公案,但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不講太廣。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尤其是修行密宗的這些道友,我們前面講的皈依、發菩提心、曼茶羅,還有懺悔,這幾個自己一定要修,不管別人想什麼、說什麼,這個不要緊,別人不理解是情有可原的。就像從來沒有吃過的非洲的一些食物,不管是亞洲人或者歐洲人可能都會排斥的。我們經常也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家都知道,修行其實是要通過自己來品嘗的,如果真正能嘗到它的味道,那別人理解也可以、不理解也可以。理解的話我們隨喜,讓他也進入這樣的智慧天堂裡面,一起享受;如果別人不理解的話,我們也不要對他產生什麼嗔恨心,或者是對他不滿。在這個廣大無垠的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的心態、煩惱、根基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我們自己要“莫舍己道,勿擾他心。”不要捨棄自己的道,什麼意思呢?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永遠都不應捨棄自己的菩提心;作為一個密宗修行人,至少五加行你要修,到哪裡去都要祈禱你的本尊、上師、空行,或者修上師瑜伽,而且不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

 

現在有些人,正在修五十萬加行的時候很認真的,完了以後,曼茶盤扔到東邊去了,皈依境扔到西邊去了,上師瑜伽也不修了,全部消失無影了——這樣不好!我們得到的竅訣,一生當中都不要放棄,對自己應該有這個要求。我們現在有些修行人,心態不是很穩重。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人心很浮躁,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就像世間的產品,今天換一個樣式,明天又換另一種樣式。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7/9/2 下午 06:47:16編輯過]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9/2 上午 06:40:49
--  

《開顯解脫道》傳講(4

             ——索達吉堪布2017.06.30118UC開示

今天講全知麥彭仁波切造的《開顯解脫道》的最後一個引導文。

 

前面講了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業因果和輪回過患四個引導文,這四個共同加行非常重要。我們有時候菩提心生不起來,上師瑜伽、金剛薩埵觀想不起來,實際上是我們的共同加行沒有修好,所以很多觀想生不起來。因此藏傳佛教很多很多的大德們都非常非常地重視共同加行,修共同加行很多年。共同加行修得特別到位的話,後面的不共加行就很容易;如果前面的共同加行只是字面上或者說只是表面上過一下的話,那後面的修法可能也不一定修得很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共同加行修好。

 

我昨天也跟大家稍微講過,我們學院這邊的聞思和修行,要以一些不同的方式結合起來。比如一個月當中,我們可能專門聞思兩三堂課,然後實際修持,大家共同打坐一兩次。還有我們傳法和學習的模式,也會有一些轉變。傳統的包括五部大論、密宗的續部,這些我們可能會一個禮拜講四五堂課,然後關於健康、環保、慈善以及傳統教育等等,這些世間大多數人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大概利用兩三節課的時間,跟大家共同學習。法師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如果沒有好好學習的話,可能我們的堪布、堪姆和法師們,再過幾年以後,就不知道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了。

 

我們在座的佛教徒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好像不關心社會,只念自己的金剛薩埵心咒,一方面這是很好的修行人,這也很好,可以有這麼一群人;但更重要的,還要有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這麼一群佛教徒。他們要瞭解現代人的心靈狀況、社會問題,包括每個人自身的一些煩惱和痛苦。這樣的話,我們修大乘佛教的人,不單是瞭解別人的痛苦和煩惱,同時我們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出家人,我們也要關心現在社會上大家所關心的有些事情。

 

那麼我們在座的大乘佛教徒、在家居士們,一方面你要很專注每一天的每一節課,很認真地去接納每一個道理;同時你也要看看身邊那些沒有信仰的人,他們的素質是什麼樣的?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能不能改變他們?或者我能不能給他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些方面,作為佛教徒,我也有必要提醒一下。

 

接下來,我們講上師瑜伽。

 

上師瑜伽很重要。《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也講了上師瑜伽比較廣的修法;《開顯解脫道》裡也有上師瑜伽;還有法王如意寶親自做的一個上師瑜伽,我們每天課前都念一遍的。剛開始我們上課前是沒有念上師瑜伽的,我自己也是有時候念,有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忘了念。但作為一個佛教徒,作為一個修行人,上師瑜伽一天連一遍都不念好像覺得不太對,因此後來我們商量之後,在我的課前增加了上師瑜伽的念誦。有些人可能觀得很好,有些人觀得可能不一定很好,但不管怎麼樣,與殊勝的上師結上善緣確實是我們的人生當中非常難得的事情。

 

我們課堂上念的上師瑜伽,基本上跟今天要講的《開顯解脫道》裡面的內容相同。法王如意寶的這個上師瑜伽,前面部分是明觀福田,就是說諸佛菩薩的本體跟上師無二無別,這裡的特點是上師的形象沒有改變,就是上師如意寶的形象——也可以是你哪一個有信心的上師;第二步是猛厲、真誠地祈禱;第三步上師化光融入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在不緣當中安住;最後做一些回向和發願。大概是這四個部分。

 

《開顯解脫道》的內容也基本相同。下面我先把觀想上師的部分念一遍,然後我們分三四個部分來講。(上師念傳承)

 

首先簡單講一下我們為什麼修上師瑜伽,以及上師瑜伽的功德和作用。實際上,上師瑜伽是密宗裡面特別重要的一個修法。顯宗當中有沒有呢?也有。顯宗也有講一切功德依靠善知識而生,或者說視師如佛,《華嚴經》以及其他相關的大乘顯宗經典當中都有。

 

一些聲聞乘的經典當中也有。佛陀接近涅槃的時候,因為阿難當時特別特別傷心,佛陀就對阿難說(上師念藏語):“不要哀嚎,不要傷心,我在將來會幻化為善知識來利益你們。”——聲聞乘當中也有一些顯宗的經典,而且當時這樣的教言是對阿難尊者說的,不是給文殊菩薩,也不是給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不是給他們說的,而是在共同乘當中的所化眷屬——阿難尊者面前,佛陀告訴他:你們不要傷心,我以後變成善知識的形象來度化你們。

 

所以,這可以說是對上師的一種信心,實際上在我們的修行當中,上師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在顯宗的經典和論典當中,並沒有特別明確地說如何修行上師瑜伽,這個道理沒有講,但是以比較簡略的方式說了視師如佛的觀點。因此我們可以把上師作為佛的化身,或者說以上師和佛無二無別的方式來觀修上師瑜伽。

 

當然,前面也講過,是不是所有的上師都跟佛無二無別?我們不能這麼講。因為有些上師確實跟普賢王如來、跟佛沒有什麼差別;有些上師有菩薩的果位;有些上師可能還沒有真正得地,但在世間當中,他是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識;還有些上師可能什麼都不是,甚至世間當中的有些功德都不一定具足;有些甚至可能顯現行為上特別不如法……所以,鑒於這種情況,我們任何一個人依止善知識的時候,首先要再三觀察——我們每次講大圓滿法門或前行法門的時候,都再三地叮囑,首先一定要好好地觀察!

 

不過平時我們見到一些善知識或者是一些出家人的話,也沒必要去辨別。有些人習慣性地,看到在家人他不觀察,一看到出家人,經常就用員警的眼睛來觀察過失,這樣沒有必要。因為釋迦牟尼佛在經典當中也講了:只有像我這樣的人,才能夠辨別補特伽羅,而其他的人不好辨別。確實也是,有些善知識以乞丐、妓女或者屠夫的方式度化眾生。所以我們以表面現象來判斷、決定的話很困難的。

 

平時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應該儘量地觀清淨心,但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就一定要先觀察。如果沒有觀察的話,就像智悲光尊者所講的那樣,非常危險!很多經典當中要求觀察六年、十年,也有十二年的。即便在傳統文化當中,有一次我專門跟大家講過,觀察一個人的話,也需要六年。那麼,觀察完了以後,不管你所依止的這個善知識顯現如何,都要觀清淨心。現在很多人是該觀察的時候不觀察,就像餓狗遇到精肉一樣地馬上去接受;不該觀察的時候去觀察——已經得過法、得過灌頂之後,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其實這是一種顛倒、錯誤的現象。

 

那麼,什麼是所謂的上師呢?上師是以灌頂或者傳法跟你結上緣的。現在有些人認為“我的上師是什麼什麼人”,而對於已經聽法和接法的那些卻不認為是自己的上師,其實這是對佛教不懂的一個表現。師徒關係什麼時候開始呢?並不是他認可“你是我的弟子,我是你的上師”,這樣說的話不一定變成上師,這只不過是口頭上的一個承諾而已,這不是真正的上師。而接上四句法以上的緣,才叫做真正的上師,不管你認可不認可,承認不承認,實際上已經成了上師。

 

所以沒有結上法緣之前,應該善於觀察,這很重要。一旦結上法緣,最好不要跟上師有矛盾,不要經常對他生各種各樣的分別念;否則,以前已經得過灌頂,得過顯宗密宗的法,但後來因為看不慣,對上師產生邪見,對他進行誹謗,甚至拋棄、放棄,這樣的話,也許對這個上師不一定有什麼大的損害,但是你自己相續當中生起俱生智慧確實有一定的障礙。這就是不共緣起,也是無欺的一種因緣規律。所以,先不要盲目地去依止,而依止以後,無論如何你就好好地去對他產生信心。

 

當然要產生信心的話,實際上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有時候剛開始對某個人產生了信心,但時間長了以後,好像信心沒有了;也有些人剛開始對某個上師沒有信心,後來逐漸逐漸地,過了十年、二十年以後,對他產生了信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實,沒有瞭解上師的一些功德的話,是沒有辦法產生不退轉的信心的。因此,為了產生真正的信心,一定要從多方面瞭解你所想要依止的上師。

 

我們今天在這裡修的上師瑜伽,最好是上師如意寶,與上師如意寶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師,這個非常的有利益、有加持。以前我剛開始聽《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的時候,講觀察善知識……那時候我們聽課的有沒有三四十個人?大概是在現在的上羅那個地方。當時德巴堪布仁波切給我們講過:一般來講,對每個善知識都是必須要去觀察的,但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根本就不需要觀察,你們直接去依止都可以。當時是這樣說的。有時候善知識們的語言,表面上看非常普通、簡單,但實際上裡面包含著特別甚深的一些涵義,十年二十年以後才明白——哦,原來他說的語言有如是的密義。

 

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的的確確,他是大菩薩也好,佛陀的化現也好,他來到這個世間度化眾生。我們很多人非常有緣地見過他,也有些人沒有因緣見,但是我們現在修他的上師瑜伽,實際上就是結上了善緣。法王如意寶沒有見過麥彭仁波切,但是修他的上師瑜伽,最後開悟了。智悲光尊者沒有見過無垢光尊者,他們之間從歷史上看,隔著好多年呢,但是後來通過看《法界寶藏論》和祈禱,最後也開悟了。同樣的道理,我們這裡很多人也是對前輩大德,包括對藏地、漢地的這些大德們沒有親自見過,但是我們見過他的法寶,我們見過他的照片、見過他的上師瑜伽,以這樣的因緣我們跟他的智慧完全可以溝通。因為他的智慧實際上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的——我們為什麼說不離呢?

 

那天我在微博上說:“上師,您在我身邊時,我的眼一直系在您色身的微笑上;您不在我身邊時,我的心一直系在您法身的微妙上。您從來沒有離開過我,不離~”我當時想:噢,這句話我寫得太好了!(眾笑)有時候上師不一定在身邊,有些是因為環境的原因,有些是上師已經離開了這個世間,但是如果有信心的話,上師確實是可以在你的跟前的。

 

一般來講,修上師瑜伽的時候要求大家修上師如意寶比較好。但現在我們的傳承當中,有各種各樣、各教各派的,包括薩迦派的、格魯派的、噶舉派的,如果你對任何一個其他宗派的某一個上師有特別大的信心——比如說上師如意寶你觀不起來,一說你的上師就能觀得特別清淨的話,那麼你就觀他也可以。當然這個上師應該是有修證的,至少也是有菩提心的,不然的話上師光是對你特別慈悲,經常帶你出去玩,或者經常一起吃火鍋(眾笑),這些不一定是上師應做的事情——除了上師以外,其他一般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佛經裡面經常講:上師跟諸佛無二無別,從恩德層面來講,上師比佛恩德還大。有些人可能說:啊?哪有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恩德這麼大,你的上師難道超過佛陀嗎?其實這個我們一定要從道理上明白,為什麼這麼講呢?佛陀來到這個人間,度眾生的唯一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通過轉三次法輪,給你開顯解脫道,也就是說讓你知道取捨因果,然後自己進入解脫道,自己精進修持。佛陀來到這個世間,唯一度化我們的方法,並不是通過什麼發功,或者是顯現神通,或者是用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讓你來解脫,不是這樣的。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對釋迦牟尼佛是非常非常地感恩。但釋迦牟尼佛為主的所有的佛都來到這個世界轉了無數次法輪,可是我這個業力深重的眾生還沉溺在輪回當中!

 

現在,我們的上師,實際上他就代表佛陀,佛所做的事情——給我們轉法輪,開啟我們的智慧眼睛,堵塞惡趣之門,遮住無明黑暗——佛陀做的這些事情,上師原原本本都做了。這樣的話,在解脫的路上,應該說自己的上師恩德方面超越了佛陀。(上師念藏文教證)就是說,雖然功德方面是相同的,但是上師對自己的恩德超過了佛陀。所以要祈禱根本上師,原因就是這樣的。

 

為什麼要觀修自己的根本上師呢?其實你觀佛陀也可以,觀菩薩也可以,觀其他的聲聞緣覺都是可以的,但是可能從加持方面、從證悟空性方面,不一定有那麼迅速。觀上師瑜伽來修行的話,修行的效率遠遠超過觀其他本尊。有很多這方面的公案,但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不講太廣。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尤其是修行密宗的這些道友,我們前面講的皈依、發菩提心、曼茶羅,還有懺悔,這幾個自己一定要修,不管別人想什麼、說什麼,這個不要緊,別人不理解是情有可原的。就像從來沒有吃過的非洲的一些食物,不管是亞洲人或者歐洲人可能都會排斥的。我們經常也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家都知道,修行其實是要通過自己來品嘗的,如果真正能嘗到它的味道,那別人理解也可以、不理解也可以。理解的話我們隨喜,讓他也進入這樣的智慧天堂裡面,一起享受;如果別人不理解的話,我們也不要對他產生什麼嗔恨心,或者是對他不滿。在這個廣大無垠的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的心態、煩惱、根基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我們自己要“莫舍己道,勿擾他心。”不要捨棄自己的道,什麼意思呢?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永遠都不應捨棄自己的菩提心;作為一個密宗修行人,至少五加行你要修,到哪裡去都要祈禱你的本尊、上師、空行,或者修上師瑜伽,而且不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

 

現在有些人,正在修五十萬加行的時候很認真的,完了以後,曼茶盤扔到東邊去了,皈依境扔到西邊去了,上師瑜伽也不修了,全部消失無影了——這樣不好!我們得到的竅訣,一生當中都不要放棄,對自己應該有這個要求。我們現在有些修行人,心態不是很穩重。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人心很浮躁,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就像世間的產品,今天換一個樣式,明天又換另一種樣式。

 

我們的修行的確不能有很多的改變。我有時候觀察自己,不知道是以前修曼茶羅的福報,還是前世有這方面的一些習氣,好像修行上面我從來都沒有什麼改變。像修上師瑜伽,三十年前也好,二十年前、十年前也好,一直很穩固,雖然有時候不精進、懈怠,但是信心沒變,不會生邪見,非理作意也很少很少。所以每個人的福報和前世的修行都是不同的。

 

希望道友們要通過各種方法來對上師三寶產生信心,這個信心很重要的。原來我們也講過,在密法當中,《傑珍大圓滿》還有《龍欽心滴大圓滿》都講到,修密法的過程中,人的根基不一定是用慧根來判斷。我們知道,一般講根基好不好,都從智慧來分,智慧非常超勝的叫上等根基,其次是中等根基、下等根基。還有一些論典當中,尤其是現在的一些企業文化當中,認為特別精進的是上等人,然後是中等人、下等人。但是在密法當中,你智慧再好,再怎麼精進,但如果你的信心不足,就不一定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有上等根基的話,那麼對大圓滿的證悟是很容易的,上師的密意你也可以接納。就像《大圓滿前行》裡面講的,如果對上師三寶有上等信心,那麼你得到的功德和悉地就是上等的;中等的信心,得到的是中等的;下等的信心,得到的是下等的;如果你沒有信心,那你什麼都得不到。

 

有些人畢業於國內外非常著名的大學,自己也覺得自己的智慧很厲害,但是一看他的眼睛咕嚕嚕地轉,好像信心有點不對啊,沒有信心,甚至分別念還特別重,生各種各樣的邪見,那這樣的話,跟大圓滿有沒有因緣很難說。雖然智慧是上等智慧,精進是上等精進,但是你的信心如果是下等的話,那接受就很難的。所以說,我們是依靠信心來接受大圓滿的,對上師有很大信心的話,那一切的功德自然而然會具足。

 

你們也知道,我們藏傳佛教當中很多的前輩大德,一提起上師的名字,一提起跟上師稍微相關的事情,就開始流淚,一直止不住。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弟子當中也有,有些是真正得到了上師的恩德,也就是法恩。原來我也多次提過,1993年我們去美國和加拿大,法王如意寶經常提起創巴仁波切,當時幾乎全場的創巴仁波切的弟子,眼睛都濕潤了。有些在哭,有些是不明顯的……其實這是上師的一種特殊加持。上師如果是證悟者,是一個特殊的上師,他會通過一種不同的力量,讓弟子的相續轉變,轉變以後,信心也不容易退,在法上面停留的時候很長。所以一般密法當中講:具有證悟的上師跟有信心的弟子,因緣具足的時候,佛法一定會修成的。如果上師分別念很重,不關心弟子,弟子的邪見也很重,這樣的話,雖然表面上看,聽課、講課、修密法,但實際上法和人的相續背道而馳,不可能融入一體。這樣一來,修多少年也是沒辦法成就的。

 

因此,一般來講修密法的過程當中,修上師瑜伽非常非常重要。我以前也講過,通過修蓮花生大士的上師瑜伽,強迫性地讓自己原來的這種凡夫的、庸俗的分別念可以完全斷掉——我們在這個證悟空性的路上還是需要斷除分別念的。以前麥彭仁波切有一個叫做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色格西的辯論書,(上師念藏文)這個意思懂了沒有?(眾笑)就是麥彭仁波切跟那個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色格西辯論,最後給他講的一個竅訣。我在這裡不說了。有時候稍微有點神秘感的話,你們就更加珍惜。

 

所以,要修上師瑜伽的話,先要有信心的基礎。這個信心,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比如你要修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那你要在心中好好思維……像我們的話,見過上師如意寶,他的的的確確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功德,可以這麼講。你們的話,可以思維,如果上師如意寶當年沒有出世轉法輪的話,也許你們現在皈依佛門的好多弟子不一定有今天。你今天的信仰,法王如意寶通過智慧也好,通過其他弟子也好,有直接間接的攝受力。法王如意寶以前經常講:我現在相續中有一丁點功德的話,全部來自于麥彭仁波切。剛開始這樣講的時候,好像有一點不知道原因,為什麼這麼講?後來慢慢慢慢想,哦,通過佛法得到的智慧真的是不可思議,那麼我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應該要尋找它的來源,而這個來源跟傳承上師非常有關係,所以我特別感恩所有的傳承上師……對傳承上師有一種不共的、不退轉的、很好的信心的話,那證悟大圓滿的境界的確是非常容易的。

 

證悟大圓滿跟其他的有點不同。如果我們學中觀,學其他道理的話,通過一種因明推理,來推翻自己的我執,自相續當中的俱生智慧馬上可以開發起來。但是在大圓滿中不同,要通過修上師瑜伽,要通過一種特殊的加持——這個跟禪宗比較相同。前兩年我們講《六祖壇經》的時候,好多都跟大圓滿的教言結合起來,這時候就特別容易。昨前天,有個韓國人問我禪宗跟大圓滿的差別是什麼,我說我在美國的一個學校裡面專門講過這個。實際上,禪宗跟大圓滿的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說直指心性,還有一些方便方法,包括上師用獨傳的方式引導弟子等等,有很多的。所以我們顯宗的人最好不要放棄一些密宗的特殊修法。你如果有信心最好就接受;如果你沒有信心,對不瞭解的法最好也不要捨棄或者誹謗。否則的話,“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這是莎士比亞說的,我也經常引用。

 

上師瑜伽前面的觀察上師,包括修上師瑜伽的基本要訣,已經跟大家講了。下面講怎麼樣觀想。

 

誒瑪吙

浩瀚自現淨土中

自觀金剛瑜伽母

頂千瓣蓮日月上

皈處總集蓮師尊

白紅文持杵顱瓶

報身裝擁措嘉母

身圓自生續壇城

上師空行及護法

安住如開芝麻莢

妙拂洲中智慧尊

如雨降臨融修依

 

誒瑪吙,非常稀有的一個讚歎,或者說呼喚詞。

 

浩瀚自現淨土中,自觀金剛瑜伽母。修上師瑜伽的時候,跟其他地方有點不同。浩瀚無邊的自現的世界全部觀為清淨刹土,要麼觀想為像極樂世界一樣;要麼觀想是紅色銅山,蓮花生大士的刹土一樣——我們現在不清淨的、凹凸不平的這些全部都沒有,都是平等如掌;或者是其他非常清淨莊嚴的刹土。觀想自己的身體,本性為空行母益西措嘉,顯相就是紅色的金剛瑜伽母。《前行》當中也有。

 

為什麼自己要觀想成這樣呢?一方面是自己的相續要成為法器。空行母益西措嘉當時接受蓮花生大師的密法,從來沒有毀壞過任何的緣起,而且她的信心不像我們世間當中一般的弟子的信心,完全是超越世間的感情、世間的貪愛,非常清淨的一種信心。正因為這樣,蓮花生大士的很多教言,都是通過空行母益西措嘉而得到的。所以你們方便的時候,也看一看益西措嘉的傳記。

 

我們作為密宗的弟子,在上師面前通過什麼方式來接受法要,這一點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弟子,的確也是在上師面前,尤其是跟上師接觸時間稍微長一點的,到一定的時候可能忘了佛法的恩德。但是,空母益西措嘉當年接受蓮花生大士法要的時候,的確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因為這樣的緣起沒有破壞,藏傳佛教當中現在的伏藏品那麼多。很可惜沒有很多人去翻譯,如果所有的伏藏法全部都翻譯出來的話,你們可能都大吃一驚。現在在美國、加拿大,也有好多專門研究伏藏、也翻譯一些伏藏的,但畢竟以其他的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的還是非常的鮮少。

 

我以前也講過,當時去哈佛大學的時候,我聽了一節課,剛好那個教授正在講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傳記。當然他們是以學者的方式來分析,但他們的確還是知道空行母益西措嘉實際上並不是一般的一個世間女人。她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她自己的修證境界,我們一般的凡夫人多少萬年去思考的話,也沒有辦法。有些時候,我們凡夫人可能用凡夫的眼光來看:益西措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啊?……是真正的智慧空行母,不管漢地和藏地,有很多這樣的大成就的修行者。

 

所以我們觀想的時候,本體是空行母益西措嘉,形象是金剛瑜伽母。為什麼這樣?我們前面觀想金剛薩埵的時候,自己的身體是庸俗、平凡、不清淨的身體;而在這裡,自身對於蓮花生大士、對於上師產生極其清淨的信心,不會有什麼世間的貪嗔癡、邪見等,所以觀想為金剛瑜伽母。觀想金剛瑜伽母的時候,剛開始可能很困難,觀不起來。有些女性說:我本來是女的,我可不可以觀金剛瑜伽母?這些是多餘的分別念,實際上我們每個弟子都可以觀,不管你是男性、女性,這個時候都可以把自身直接觀想為金剛瑜伽母。

 

然後在自己的頂上,也就是說,在金剛瑜伽母前方的頂上,觀想有千瓣蓮花,在蓮花的中間有日輪和月輪。在日輪和月輪上面,我們觀想一切皈依的總集——蓮花生大士,身色白裡透紅,帶有微笑的寂靜相。手裡持著金剛和托巴,托巴當中有長壽寶瓶。身飾可以說是報身服裝。他是雙運相,空行母為益西措嘉——我們剛才說自己本性是益西措嘉,顯相是金剛瑜伽母。在這裡,我們原來也講過,蓮花生大士是智慧和方便的形象,或者說是空性和顯現——顯宗也經常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蓮花生大士跟空行母無二無別,以這樣的蓮花生大士的像觀在自己前面的頭頂上。

 

而且他的身體能圓滿所有自續——不是人造作的續部,十七大續為主的所有續部的壇城,全部都在蓮花生大士的身上圓滿。而且這個壇城實際上是有上師、空行、護法眾全部安住的,像芝麻莢打開一樣,非常非常多。自身觀想的金剛瑜伽母的上方是蓮花生大士以及傳承上師、空行、護法等等,觀想無數無邊的智慧和世間的尊者。

 

這樣觀想之後,自己心裡想,蓮花生大士心間發出光,然後從金紅色銅山妙拂洲邀請很多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蓮花生大士和無數的眷屬,就像降下雨水一樣地融入所修,修依,所修的依處。所修指的是什麼呢?蓮花生大士。也就是說,剛才蓮花生大士的心間發出無量的光,從清淨的刹土當中迎請……我們經常講的誓言尊者和智慧尊者——所修的本尊心間發出無量的光,從紅色銅山迎請無數的蓮花生大士,就像降下的雨水融入大海一樣,開始融入蓮花生大士。

 

然後是祈請文:鄔金刹土西北隅,蓮花蕊莖之座上。原來我們講《七句祈禱文》的時候,也著重解釋過這個。其實當時我們只講了外修法,內和密當時沒有講。翻譯是翻譯了,但後面部分沒有講,以後可能要講一下。這個《七句祈禱文》我們以前解釋過,今天這裡就不說吧。

 

稀有殊勝成就者,世稱名號蓮花生。其實現在很多伏藏當中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蓮花生大士傳記,特別特別多。現在的藏文化中,很多研究者也覺得《格薩爾王傳》、《蓮花生大士傳》非常稀有。確實蓮花生大士是非常稀有的成就者,他在蓮花裡面降生,並且獲得了稀有的成就,世間稱為蓮花生大士,有很多空行、眷屬等等圍繞著他。空行眷屬眾圍繞,我隨汝尊而修持。為賜加持祈降臨!我按照、隨順蓮花生大士您開始修行,希望賜給我加持!革日班瑪斯德吽

 

這個《七句祈禱文》念七遍或者三遍迎請蓮花生大士,這就是我們剛開始的一個明觀福田。修上師瑜伽的時候,一定要這樣修,這樣修是一種緣起。

 

確實我們很多修行人通過上師瑜伽已經完全轉變了。在其他的法門當中,有是有各種祈禱方法,但是我們最好用這種方法來修行,的確可以使你的相續改變得比較快,強迫性加持置入你的心間,這樣的話,我們修行不是那麼費力。而且所有的本尊當中,蓮花生大士能遣除一切障礙,直接賜予悉地,在這方面跟其他佛菩薩也是完全不同的。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大家可能都瞭解,我以前很早很早的時候寫過一個《略說佛教各派互不相違》,其中也引用了很多教派的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證。比如說薩迦派,像薩迦五祖,包括薩迦根嘎嘉村,他們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格魯派的話,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格魯派的第四世班禪——他的讚頌文當中是這樣講的,不是我們寧瑪派說的;還有覺囊派的達熱那他多羅拉他。各教各派的這些祖師,其實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我們藏地,有智慧的人,沒有偏見的高僧大德,無不承認的。我們現在住世的國內外的很多大德,他們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經常祈禱蓮花生大士。在他們的著作當中說,他們弘法的過程當中,大家都覺得,我們雪域如果沒有蓮花生大士,可能早就被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思想吞沒了。

 

作為修行人,自身的修行要堅持下去的話,需要有一種無形的、特別強大的力量,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末法時代,確實邪魔外道越來越倡狂,違緣和障礙層出不窮,非常非常多。在這樣一個特別錯綜複雜的、特殊的環境當中,我們的修行要善始善終的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學會祈禱蓮花生大士。尤其你們很多人現在學藏傳佛教,那至少要得到最精華的竅訣。我遇到過一些大概是舊社會時入藏的高僧大德,有些是居士,他們的確以前得到了祈禱蓮花生大士的竅訣,後來在各種各樣的,包括“文革”期間的風雨當中,他們的信心都沒有改變。

 

我曾經也講過,前輩的這些高僧大德,不管是哪個,對蓮花生大士信心特別大的人,好像他的修行確實是能圓滿,善始善終;誹謗蓮花生大士的——不知道什麼緣起,後來的話,真的在人生當中也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突然出現各種各樣的……並不是蓮花生大士和護法神特意去報仇,但的確有一種特殊的緣起。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不想自己的人,恐怕是沒有的——你們的修行要圓滿的話,希望經常祈禱蓮花生大士,應該多看一下他的……包括蓮花生大士的伏藏品。

 

我最近看蓮花生大士的《道次第寶鬘論》,它在修部裡面,也在教部裡面。確實有時候,可能跟人的信心有關係吧,哪怕是這個法不太多,但對你的相續轉變得特別快;如果你對這個法本沒有信心,它寫得再好,講得再妙,也許對自己絲毫的意義都沒有。所以我在這裡,也是根據自己的一些稍稍的體會也好、建議也好,提供給大家。你們作為佛教徒要學習的話,自己至少也是有一個依靠處,這個依靠處,就是你修行的目的。並不是就像看電影一樣,你今天看一個,啊!好精彩啊!兩三天以後忘得一乾二淨,什麼都沒有了,那這樣的話,我覺得修行就沒有什麼用的。這是前面觀想的部分。

 

然後接下來,講七支供的部分。(上師念傳承)

 

  吙!微塵數身敬頂禮

現有基現普賢供

懺悔諸世積墮罪

隨喜輪涅諸善聚

金剛身住盡有界

請轉深廣妙法輪

善資回向為成佛

 

剛才我們已經祈請了上師,祈請之後,在上師面前開始七支供。

 

七支供首先是頂禮,把自己的身體幻化成無數的身體,然後在蓮花生大士和根本上師面前頂禮。磕頭的方式,我們講前行的時候,什麼蓮花式合掌,嘎烏式合掌,然後怎麼樣五體投地等等,講了很多,時間關係這裡就不講了。這裡主要想講的,第一個是大家一定要完成十萬遍磕頭。如果實在沒時間,磕短頭,不用磕長頭。很多人剛開始都是:我一定要磕長頭,不行不行,磕短頭太短了!——但是磕長頭的時間太長了,有的五六年還磕不完,因為磕長頭的原因,他修加行的時間也延長了;這樣不如先磕短頭,磕短頭很快的時間會磕完的。

 

一般來講,我們觀想的時候,蓮花生大士和上師無二無別,然後把自己觀想成無數的身體,在上師面前開始磕頭。磕頭的話,我們這裡一般要求是十萬遍。念誦的時候,跟前面所講的一樣。《普賢行願品》裡面專門有七支供的四句“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這個是頂禮十萬遍。

 

現有基現普賢供: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所有顯現的這些最好的供品,三千大千世界當中所有這些好的供品,以普賢雲供的方式來供養上師三寶。

 

懺悔諸世積墮罪:我們要以四種對治力的方式來懺悔無始以來所造的所有的自性罪和佛制罪,一切墮罪在蓮花生大士為主的諸佛菩薩面前一一懺悔。

 

隨喜輪涅諸善聚:隨喜所有輪回當中有漏的善根和出世間無漏的善根,也就是說佛、菩薩、聲聞、緣覺和我們凡夫人未來過去現在所做的一切的善根,全部隨喜。

 

然後是請不涅槃:金剛身住盡有界。所有世間的佛陀、菩薩以及善知識,輪回未空之前,祈請一直住在輪回當中,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像以前有人在佛陀面前請求之後,佛三個月當中沒有示現圓寂。所以世間當中有些高僧大德、佛菩薩的事業接近圓滿的時候,會示現圓寂,在他們面前祈禱他們不要離開世間:再住一段時間,然後我到時送你。不要讓他們離開世間,這也是功德非常大的。

 

以前我跟學院的幾個堪布經常去一些地方,祈請大德住世。我們曾經一起去青海那邊,祈禱一個高僧大德住世,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圓寂了;然後去了另外一個地方,祈禱另一個高僧大德住世,過了一個月以後他又圓寂了——不過,多住世一個月的話也可以吧。

 

然後,請轉妙法輪:請轉深廣妙法輪。佛陀真正度眾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不同的眾生面前轉法輪。我們居士、出家人,大家一定要重視轉法輪。不然現在寺院修得特別的好,很多人都談論這個寺院收入怎麼樣,吃得好不好,這個居士團體吃得好不好,一直講這個。如果為了吃得好,不一定要開佛教的法會。有些法會也是為了收入而開,目的都不清楚。“這個法會對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為什麼?”“因為我們寺院很多重要的事情要靠這個法會。”——法會不要為了獲得一些收入,不然的話,寺院的目標就不對了,是吧?我們開法會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讓這些眾生結上善緣,讓他們獲得解脫。自己有沒有得到什麼,那不是很重要的。所以現在我們有些方面,也需要觀察。

 

最後,善資回向為成佛:所有的善根資糧回向給一切眾生獲得圓滿佛果。我們所有的善根當中,做七支供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們修上師瑜伽的時候,修這樣一個七支供。

 

接下來是祈禱。(上師念傳承)

西方鄔金自在宮

善逝身語意化身

為利眾生降贍洲

持明空行眾圍繞

祈禱蓮師之尊眾

祈禱鄔金蓮花生

祈賜灌頂加持吾

 

鄔金自在宮,就是蓮花生大士的刹土。蓮花生大士是三世一切諸佛身語意的化身,實際上就是為了度化南瞻部洲的这些众生。在持明、空行,还有其他护法神圍繞著的蓮花生大士面前,我們以非常強烈的恭敬心去祈禱,請您賜予灌頂和加持我們。邊念這個偈頌邊祈禱。然後就一直念:嗡啊吽 班則革日班瑪斯德吽,嗡啊吽 班則革日班瑪斯德吽……用這樣的方式來念十萬遍蓮師心咒。

 

一般來講,念蓮師心咒一百遍以後要念一遍祈禱文,然後再念一百遍心咒,修上師瑜伽的時候都會這樣的。本來龍欽寧提裡要求念一千萬遍蓮花生大士心咒,原來特殊時期大家也念過。有些人已經念過一千萬遍蓮師心咒……有沒有?現在已經念完一千萬遍的有多少人?舉個手……可以可以,我們這裡也有一些。一般來講,至少也是念十萬以上,讓自相續獲得蓮師的加持,像以前的智悲光尊者他們,的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真正把上師的加持融入自心的話,應該念一千萬遍蓮師心咒。

 

當然我們末法時代,不要說念一千萬遍,一萬遍都會:啊,一萬遍哪?這麼多啊?現在很多城市裡面的人,就用一個小念珠念咒語,就念三遍,念十萬遍以上的話,大家都目瞪口呆,很驚訝,就覺得:哇,這麼多!念一億遍的話,很多人覺得根本沒辦法。前輩大德念咒語跟我們現在不同的,法王如意寶一輩子念了九個億,傳記裡面這樣講的。所以跟他們的修行比較起來,我們確實是比較慚愧的。

 

就這樣猛烈地祈禱。然後下面是以其他本尊來修。我們可以將蓮花生大士跟任何一個本尊無二無別這樣來修,比如馬頭明王、大威德、文殊菩薩或者觀音菩薩,就把下面的兩個偈頌稍微變一下。這個我直接念一下就可以,不解釋。(上師念傳承)

 

下麵是受四灌頂。(上師念傳承)

喇咪內色耶給折色雷        上師三處三字中

澳賊嘎瑪糖色雄內色        放白紅藍三光芒

讓各內色特畢新吉拉        融自三處作加持

拉樣喇嘛庫吉澳德耶        複師及眷化為光

蒼畢蘭內釀格特雷特        經梵穴融心明點

喇咪特當讓森耶麥巴        師意自心成無別

森涅聶瑪秋給昂壓貝        安住心性本法身

哲巴耶達旺伊益西脫        淨四障獲四灌智

蘭耶炯香格耶問傑波        純熟四道現四身

巡拉旺格瑪哩脫巴傑        盡得灌頂及加持

 

在結坐的時候受四灌頂很重要。念完很多蓮花生大士心咒,最後結坐的時候,就要接受四灌頂。

 

接受四灌頂時,觀想上師的三處,也就是前額、喉間和心間,分別發出白色、紅色和藍色的光。前額白色的嗡字發出白色的光,喉間紅色的阿字發出紅色的光,心間藍色的吽字發出藍色的光,分別融入我們自己的前額、喉間、心間三處做加持。

 

然後,再次觀想蓮花生大士以及所有浩瀚如海的眷屬化為光,從我們自己的梵淨穴融入心的明點——這個跟昨天的觀想有點不同。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最後一個偈頌也是這樣,上師化光成一個五色的明點,融入自己的心中,最後在無生當中安住。這裡也是,從梵淨穴入於心的明點,上師的智慧跟自己的心變成無二無別,安住在心性法界當中。現在我們每天都在修,修的時候,很多道友都還可以,但不知道內心修得怎麼樣。

 

一般這個時候,有兩種修法。一種修法,要想到上師的法身智慧跟我的心變成無二無別,在這樣的境界當中安住。或者,過去的心不可得,未來的心不可得,現在的心不可得,所有三時的分別念全部斬斷,在斬斷的境界當中安住,它是一個相似的勝義諦。如果你再真正地通達了離四邊八戲的境界,這就是中觀的境界或者大圓滿的境界。當然我們暫時地安住,不叫大圓滿的了悟或者說證悟。證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安住於法身當中。

 

那麼通過這種修行,淨除四種障礙,獲得四種灌頂。我們頭上白色的光淨除身體的障礙,獲得身金剛的智慧,還有淨除一些脈的障礙,從此之後可以修持生起次第,獲得第一個寶瓶灌頂。喉間紅色的光,淨除我們語言的障礙,淨除氣脈明點當中氣的障礙,種下了報身的種子,獲得了秘密灌頂,可以修有相的圓滿次第。心間藍色的光,讓我們斷除了意的所有障礙,獲得了智慧灌頂,可以修持無相的圓滿次第。也就是說,我們的身語意——身體的殺盜淫妄,語言的離間語、惡語和粗語,心的貪心、害心和邪見,這些全部都斷除,獲得佛的無二智慧,同時淨除明點的障礙,種下了法身的種子。最後,三門同時發光,或者說蓮花生大士心間藍色的吽字,再次發光融入我們自己心的時侯,淨除了三門共同的所有的障礙和習氣,獲得了第四個句義灌頂,也同時得到了自性身,可以修持無上的大圓滿。

 

也可以分別成熟四道。四道就是所謂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和修道,有學的這四個道,或者密宗裡面經常講到的四個持明:異熟持明、壽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運持明,從一地到佛地之間所有的果位。成熟四道,現前四身,盡得灌頂和加持,就是獲得了上師的灌頂和加持。

 

其實這個每天都可以修。有些人為了得到上師的灌頂到處走,如果一直得不到灌頂的話,那麼可以自己觀想。為什麼密宗當中有很多殊勝的竅訣呢?早上起來的時候,修上師瑜伽,最後在上師的四灌頂當中安住。安住以後,可以在平時的威儀當中做仼何事情。晚上入睡之前,通過接受四灌頂,最後觀想一切威儀都是上師的顯現。這些都是很需要的。

 

密宗跟顯宗有點不同的。顯宗一定要找一個上師,但密宗不管是你自己忓悔也好,受灌頂也好,或者隨喜功德也好,供養也好,你把所有的上師或者所有的佛菩薩,觀想成蓮花生大士,然後在蓮花生大士面前,通過觀想的方式來做忓悔、供養,包括接受灌頂。而顯宗當中,有一些通過祈禱然後佛身上發光融入自己的身體,除了這個以外,更深的這種生起次第的修法是沒有的。

 

所以,為什麼說它不但是一個加行的修法,而且在正行當中也是最主要的修法,因為如果一些利根者信心特別足的話,經常修上師瑜伽,完全可以認識自己心的本性,完全可以開悟。前輩的大德們為什麼對上師有這麼大的信心,為什麼那麼重視修上師瑜伽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甚深的密意。

 

我們每個人的根機確實不同的。比如說修蓮花生大士,有些人是天天都用自己的信心來修,最後一定會成就的;有些人可能對蓮花生大士產生邪見、誹謗。包括修法王如意寶的上師瑜伽也是這樣,有些可能在上師如意寶面前祈禱,把他當做是一個佛——我那天在西雙版納還是哪裡,看到貢哲仁波切的講義,裡面講上師瑜伽的時候,就說到:把上師看成佛,你得到佛的加持;把上師看成菩薩,你得到菩薩的加持;如果看到上師是一個比較有資格的善知識,對你帶來的也是一個善知識的加持和悉地;如果你把他看成是一個有各種各樣過失的人,你不但得不到悉地,反而相續當中產生各種障礙。

 

所以,雖然是同一個上師,但是不同眾生面前,有些把他變成一種悉地的來源,有些不但得不到悉地,反而對他產生邪見,自己可能會墮落,有這種情況。仼何事物也是一樣的,比如金錢,對有些人來講金錢給他帶來快樂,而有些人因為金錢入於監獄,入於各種痛苦當中。雖然它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不同的人對它的使用方法不同。因此,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經常要祈禱上師,這很重要的。

 

然後,這時候念一點點蓮花生大士心咒就可以,不用念很多,因為我們在前面念十萬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時候稍微放鬆一下,念一點,默默地念誦也可以。

 

最後發願。(上師念傳承)

生生世世不離師

恒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

唯願速得金剛持

 

以此等發願

此前行念誦儀軌,麥彭蔣華吉巴撰寫,增上善妙!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9/2 上午 06:52:07
--  

伏藏《巴麥欽哲上師相應法》簡介

遍智上師第二世巴麥欽哲‧大樂金剛(1897-1945)有不少上師相應法,其中名為《本智上師成就法─加持成就雨降》》,是他21歲時,空行以密碼符文勸勉故,從其自生本覺境界中顯露,任運無礙地將一切伏藏精華匯粹,無有隱藏而做教示之殊勝儀軌。

巴麥欽哲的上師相應法類是普賢王如來最上甚深精滴,獲得普賢法身之捷道,總集外內密諸上師、本尊、空行於一身,有緣值遇者必是多生累世之善幸。若能實際修持,以加持力大,能速獲成就,上根具誓者即身獲解脫,於三界輪迴未空盡前,化身利益眾生無有間斷,為墮入輪迴諸眾生,以慈悲光芒做引導。

巴麥欽哲承諾修此法者,於死亡蘊體消解時,必定親自前來引導,為其指示正道勝路,成為醒悟輪迴迷夢之助緣。

#2017伏藏巴麥欽哲上師相應法閉關報名網址https://goo.gl/k8WPyj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9/2 上午 06:57:13
--  
己二、承事之利益

 

以下從教證、理證和公案來了知有關承事的利益。

教證:

《不可思議經》雲:“承事上師尊,具不思議德。” 承事上師,將產生無法言思的殊勝利益。類似的教證還有很多。

理證:

上師是諸佛總集的體性之故,承事上師等於承事諸佛;上師恩德深重之故,承事上師的福德超過承事諸佛。

公案:

阿底峽尊者說:“身口意唯一承事上師,此外不必再單獨尋找一種修行。”說完就讓香卻仁青承事。據說,以此緣起力,後來尊者的弟子中,沒有比香卻仁青修行更好、證悟更高的人。

嘉裕瓦格西平時唯一承事金厄瓦上師,以此緣起力,一天他出門倒灰,當走到第三級階梯時,一切經論的含義都在心中豁然明現。這是以承事上師的力量而自然現前稀奇功德的事例。

薩迦班智達也是以恭敬承事上師而清淨業障的,並且在相續中自然生起了許多教證功德。他自述:

我對上師紮巴江村說:“從少年時代起,我就修習上師瑜伽,因此祈請您為我傳授上師瑜伽。”

上師卻回答:“你尚未對我生起真佛之想,在你的心目中,我只是你的伯父。所以,對於上師,你還不能以自己的身體和受用來行持一切難行。”於是沒有為我傳授上師瑜伽。

後來,有一次我現前死相,當時上師也顯現連續數月法體不安。那段時間,我沒有顧及自己的飲食和睡眠,幾乎晝夜都在侍奉上師,我似乎因此清淨了深重的罪障。此後,上師才為我傳上師瑜伽,我因而對上師生起了真佛之想,見到上師是一切諸佛的自性——聖者文殊師利菩薩。從此,我遣除了壽障,四大日益調和,也正是此時,我才無倒通曉了聲明、因明、俱舍、戒律等一切教誡和正理的關要,對所有佛經也獲得了無畏辯才,對天、鬼、人不論何者都生起了慈悲心。漢地剛強傲慢的元帝也向我求法,並對我極其尊敬。我的相續中生起了真實證悟。所以,那時上師正是為了我才示現病相的。

種敦巴格西異於他人之處,也在於他對阿底峽尊者真正作了大承事,因此他的成就超勝尊者其他的弟子。當年承事阿底峽尊者時,他連上師的大便都直接用手清除,諸如此類的穢業,他都真正行持了。以此緣起,雖然他只是一名居士,卻成為一切出家眾的頂嚴,並且成為尊者的補處,繼承光大尊者的法業。

歸納

薩迦班智達說:“千劫修持波羅蜜之相,頭目手足一切施捨等,以上師道刹那盡攝收,故當承事汝應修歡喜!”千劫之中通過佈施頭目腦髓等所積聚的福德資糧,以精勤承事上師,刹那之間就能圓滿無餘地攝集。所以,能讓我們積資淨障的方便,除了承事上師之外,再無更殊勝之法。

瞭解承事上師的殊勝利益之後,應按華嚴九心的要求,逐條對照自心,盡心盡力地行持。若最初無法達到華嚴九心的心量,至少內心也要猛利發願實行如上的依止法,如此才能獲得經論和傳記中所說的殊勝利益。

 

戊二、虔信而恭敬之勝利 分三:一、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  二、證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  三、速得殊勝成就之利益
己一、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

 

雪山上能否降下清泉,完全依賴陽光的照射,同樣,上師的加持能否融入相續,依賴對上師清淨的信心。所以,若想求得加持融入自心,必須善加護持敬信的相續,切莫讓違品損壞,此乃關要。

哲貢炯巴仁波切說:“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精勤修敬信。”

因此,加持融入多少,完全依隨信心的大小,若以恭敬和信心依止上師,加持必然融入自心。

 

己二、證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

 

果倉巴尊者說:“以上等的敬信將生起上等的證悟,以中下的敬信僅能生起中下的證悟,故應珍護到量的敬信。”所以,證悟的大小,全賴自己信力的大小。須知,在獲得證悟的助緣當中,確實以上師的加持最為強大,而獲得加持又須依賴自己對上師的敬信,因此平時應當一心一意地祈禱上師。

總之,有多少信心和恭敬,就會融入多少加持;融入多少加持,就會產生多少證悟的功德。因此,唯一讚歎對上師的敬信是證悟的竅門。

 

己三、速得殊勝成就之利益

若對具相的金剛上師具足到量的敬信,必能即生成佛。《時輪金剛續》雲:“千劫一切三世中,三寶境前恒供養,亦于群生施無畏,即生佛果尤不得。然于大恩上師尊,若以信心令歡喜,共與不共諸悉地,無疑即生當成就。”即使在千劫一切三世中供養三寶,並且對許多眾生行無畏佈施,仍然無法即生現證佛果;然而,若對上師殷重祈禱、承事供養,或者對上師的一切吩咐都依教奉行,則確實可以即生成佛。帝洛巴尊者也說:“即生欲得金剛持,道之究竟上師道,敬信究竟敬信師。”

所謂“不修成佛”,即不必經過聞思等苦行而輕易獲得解脫。其實,這也必須依靠對上師敬信的緣起力。對此,噶當祖師都一致承許,如甲瓦用滾有一偈頌說:“上師一句亦不傳,弟子一座亦不修,佛果一生亦可得,是道殊勝敬信師。”

那麼修習到何種程度,才是生起真實敬信的標準?

如果一想起上師的功德和恩德,就淚水直流、汗毛豎立,這才算是生起了真實的敬信。許多高僧大德提到自己上師的尊名時,都淚流不止。比如,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在成千上萬的僧眾前講法時,一憶念起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的恩德,總是淚水縱橫,內心充滿了敬信和感恩之情。

歸納:

若非相似或造作,而是真正對上師生起了敬信,則加持必然融入自心;加持一旦融入,則相續必將產生功德。因此,在敬信上師之外,別無更殊勝的修行。

 

戊三、思惟憶念與祈禱之利益 分二:一、憶念之利益  二、祈禱之利益
己一、憶念之利益 分二:一、僅僅憶念之利益  二、恒常憶念之利益

庚一、僅僅憶念之利益

 

一、勝過修持生起次第

《誓言莊嚴續》雲:“十萬劫中勤觀修,具相隨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師勝。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與十萬劫中勤修本尊相比,刹那憶念上師的福德更為殊勝。

《明燈續》雲:“何人八萬四千大劫中,廣修佈施,護持淨戒,修習安忍,策發精進,安住靜慮,開發智慧;然而僅僅一刹那憶念相好嚴飾的本尊身,即已勝彼福德。比起八萬四千大劫中修習本尊,刹那憶念上師的福德更為殊勝。何以故?即生能得佛果之故。”八萬四千大劫中行持六度,不如一刹那憶念自己有緣的本尊;八萬四千大劫中修持殊勝的本尊,又不如一刹那憶念上師的福德。所以,僅僅憶念上師一次就能成就殊勝的福德。

果倉巴尊者說:“生起次第的修法雖然多,但沒有超過上師修法的。”

二、勝過修持圓滿次第

《阿底莊嚴續》雲:“圓滿次第一劫中,離眠憒鬧恒久修,心間觀師僅一瞬,功德勝前十六倍。”在一個大劫中遠離睡眠、憒鬧並常久地修行,不如心中一瞬間觀修上師,後者的功德勝過前者十六倍。所以,應當誠信:憶念上師具有成就殊勝功德之利益。因為:普通修法的功德遠遠不如圓滿次第的功德,而憶念上師的功德比修圓滿次第更為殊勝。

全知無垢光尊者在《虛幻休息》中說:“依靠觀修生圓次第等各道的本體不能解脫,因為彼等還要依靠行為和增相等。唯以此上師瑜伽自道的本體才能使自相續生起實相的證悟,即可得解脫,所以說一切聖道中上師瑜伽最為甚深。”以此密意,藏傳佛教的傳承上師不論修持何法,都在上師瑜伽的基礎上起修,這是極為稀奇的竅訣。

三、映蔽一切福德

尊安達瓦的傳記中說:“然以僅念上師力,其餘供事諸佛等,一切福德悉映蔽,善哉善哉修隨喜。”僅僅內心憶念上師,就已經超過供養承事諸佛等的大福德。如此甚深的要點,不論傲慢的智者們內心是否接受,對實修者而言,的確是唯一信解之處。

四、成為一切往生中之殊勝

《妙臂請問經》雲:“何人命終時,刹那憶師尊,將成生中勝,彼人得佛果。”不論是何種造惡者,只要臨終時能憶念自己的根本上師,以此殊勝的緣起力,將會成為諸往生中的殊勝往生,並且迅速獲得佛果。

 

庚二、恒常憶念之利益

 

一、一切所欲無勤而生

《華嚴經》雲:“作意不舍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若能不舍離上師而恒時憶念,一切希欲都能無勤實現。大家可以通過自身的體會明白此理。

二、順帶成就諸本尊

莫修巴尊者曾說:“無論我身處何方,憶念上師的心從未失去。我未曾離開上師瑜伽,似乎即生成佛就要現前了,觀世音、度母、喜金剛等本尊任運即可現見。”

三、即生獲得勝利

金厄瓦尊者說:“對我們來說,除了上師之外,沒有什麼可想的。以此殊勝的緣起力,你的相續不可能不轉變。”時常憶念上師,心相續不可能不調柔。

四、堪為一切斷證功德

若能擁有一個如意寶,即使其他一無所有,也已經足夠了。同樣,若能對上師持續生起真正的敬信,即使沒有其他任何教證功德,有此敬信也就足夠了。歷代的祖師們也都這樣承許,比如怙主忠巴加力說:“若未遠離對上師的敬信,雖未修法,以此也已足夠了。”桑喜滾巴也說:“按照噶當的傳統,對上師有一敬信足矣!”因此,我們應當不失壞敬信而作祈禱。

 

己二、祈禱之利益 分二:一、宣說利益  二、如何祈禱

庚一、宣說利益

 

如同供養上師的功德超過供養諸佛,讚歎、祈禱上師的功德也勝過讚歎、祈禱諸佛。

《誓言莊嚴續》雲:“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因此,念誦許多本尊的心咒千萬遍,不如念誦上師心咒或名號而祈禱一遍的利益大。

至尊果倉巴雲:“祈禱上師勝利者,常與上師心相應,現前不共之證悟,覺受輾轉不斷生,三寶大悲恒護念,所欲皆可任運成。”

怙主桑吉文也說:“下至在十日內猛利祈禱,若不現前一種殊勝相,算我誑語之過。”

甲瓦用滾尊者也說:“相續不斷猛祈禱,加持融入於心間,凡識自然當消失,實執自行亦息滅,空慧心中自然現,俱生證悟之境界,如同掌中置寶般,現量赤裸識本面。”

一切修法的精要、核心與精華,都是祈禱上師。不斷猛利地祈禱上師,加持自然融入心間。

此外,其餘治病、驅魔等,也以祈禱上師最為殊勝。昔日在潘波勇的地方,有人著了魔,當時康隆巴格西被請去驅魔。起初,格西修慈悲心,念誦忿怒本尊咒等,作了各種法事都未見效。後來,格西祈禱自己的上師種敦巴仁波切,即刻見效。

種敦巴尊者說:“與祈禱其他本尊相比,如果祈禱阿底峽尊者,很快能獲得加持,對此我本人深有體會。”

總之,如同通過祈禱如意寶,今生的所求都會任運成就,同樣,猛利祈禱自己的根本上師,一切世出世間的圓滿都會無勤任運地現前。那諾巴尊者說:“猶如頂寶般祈禱,由此將成就一切圓滿。”《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僅以祈禱上師便可無勤獲得一切所求悉地,猶如如意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