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米龐仁波切說大圓滿法:「堪為特法何須言?」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2677)

--  作者:whataboutu
--  發表時間:2017/9/25 上午 06:30:05
--  米龐仁波切說大圓滿法:「堪為特法何須言?」

    有的人說大圓滿最厲害,證悟的境界其他教派都無法比擬,於此寧瑪派最重要的上師之一 米龐仁波切說大圓滿、大手印(噶舉派)、薩迦派(道果)『實則同為離心智』(這些法門都是遠離一切分別心的智慧)

 

    又說『有說自宗大圓滿,超勝大手印等法,未證無有道名言;倘若真實已證悟,則於同一之密意,無有合理之分類。』

 

    大圓滿確實非常殊勝,但最關鍵的問題是,作為修行大圓滿的你是否已經究竟證悟?如果真正大圓滿的究竟境界已經證悟,那與證悟大手印、大中觀等無有區別,也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之分,因為它們在所說意義上無有差別,僅在能說竅訣上出現了各自的不同

 

    所以可以說,大圓滿證悟的心性沒有比較高,其他教派證悟比較低的分別,但是寧瑪派有一些大圓滿的界部、口訣部的竅訣是其他教派沒有的:

 

當然從某種理論上來解釋,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與寧瑪巴沒有不同,但零散的竅訣尤其觀修明點、自性阿字等修法,在其他噶舉派、格魯派中絕對是沒有的,這就是大圓滿不共的特法,這一點,只要對寧瑪巴教法稍微了知者均會一清二楚。

 

    而在講解本性方面,術語雖有別,但是意思一樣都是在講佛性,而雖然講的是佛性,但是竅訣講解上有差別:

 

    因此,在其他續部中有「不壞智慧明點」、「遍空虛空金剛」等很多不同的名稱,其實際含義完全一致,此中宣述的道理,在顯宗稱為如來藏,密宗則有「光明本體」、「勝義明點」等各式各樣的說法,不論何種稱呼,也僅是名稱不同,真正實質並無差別。

 

    倘若如此,寧瑪巴所謂的「童子瓶佛身」與《密集金剛》的說法是否完全一致呢?所詮釋的道理確實無有二致,從能詮釋的竅訣來講則有很大差別,比如顯宗所說的如來藏,雖未明顯宣說,但所闡述的意義無有不同,而密宗從能詮釋的語句以及竅訣方面迥然有異。

 

    這裡已經明顯宣說了有關這方面的道理,尤其在《句義寶藏論》中通過十一個問題詳詳細細地說明了眾生相續中如何存在童子瓶佛身的義理,比如義童子瓶佛身、句童子瓶佛身、果童子瓶佛身、道童子瓶佛身等,通過這種方式十分清楚地作了闡述。

 

    在《密集金剛》中對相關義理雖有提及,但寧瑪巴大圓滿中則從坐式、看式如何修持,最終如何見其真實本性等方面講述了非常多的殊勝竅訣,這就是寧瑪巴不共修法的特點。

 

 

以下 索達吉堪布 定解寶燈論講記 摘錄

 

於大圓滿之心部,智者各修一竅訣,分別稱為大手印,道果息法與雙運,大中觀等不同名,實則同為離心智。

 

    智者異口同音說,佛成就者同密意。

 

    既然如此,黃教的喜金剛、密集金剛以及薩迦派的道果法是否全部與大圓滿一模一樣呢?一方面可以說與大圓滿具有相同點,另一方面,其他各宗根本無法與寧瑪派的不共殊勝性相提並論。

 

    下面即對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行詳細分析。

 

    一般光明大圓滿可分為心部、界部、竅訣部,其中竅訣部又分為內、外、密、極密四類。

 

    以前上師如意寶曾經說自己二三十歲時所證悟的境界是大圓滿心部方面的境界,當時所做的道歌等全部屬於心部,到四五十歲時才真正通達竅訣部的密意。

 

    因此,次第證悟者通常先證悟心部,之後是法界部,最後才證悟到竅訣部。

 

    那是不是藏傳佛教中所有教法均與大圓滿雷同呢?這裡說,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薩迦派等其他派別的教法已經趨達大圓滿心部,各宗派的高僧大德們對此中內容依靠各自竅訣修持,從而分成種種不同之殊勝法門,比如噶舉派,從印度帝洛巴、那若巴一脈相承,至藏地馬爾巴羅扎、米拉日巴,他們的最高法門即大手印;然後印度布朗巴修持喜金剛獲得成就之後傳到藏地,即薩迦五大祖師所創立之法門,他們將其稱為道果法;印度帕單巴創立了息滅法,黃教稱之為般若法門,也即寧瑪巴所說的古薩里──斷法,此息滅法在覺囊派和寧瑪派都非常興盛;還有印度龍猛菩薩創立、藏地宗喀巴大師極為強調重視的中觀雙運道,是格魯派之法門。

 

    薩迦、格魯等藏地四大教派之教義均屬大圓滿心部,只是對其安立了不同名稱而已,其所修持的均是遠離一切分別心的智慧。

 

    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總義中也引用了薩迦、格魯等各宗派大德的教言,以此說明各宗各派互不相違這一道理。

 

    因此不論藏傳、漢傳,一切教派其實都是不相違的,因為大圓滿心部的竅訣──心抉擇為離一切戲論,而不論大手印還是道果法,都未講到大圓滿中托噶的修法,或無上密法中有關本來清淨的覺性妙用灌頂,他們甚至對上述修法的名稱也未曾提及。

 

    故而寧瑪巴的不共之處即是界部與竅訣部宣講的教言,從心部竅訣來講沒有任何不同,麥彭仁波切在第七個問題中說:「遠離戲論大中觀,自性光明大圓滿,義同名稱不相同。」但所說的「相同」也是從心部所抉擇的心性離一切戲論來講的,而大圓滿竅訣部可以說是寧瑪巴的無上心滴法門,其中所說的竅訣,不論是道果法還是大手印,在任何其他法門中都難得一見。

 

    因此頌詞中說,印藏諸位智者異口同聲所宣說的密意是相同的,其中也僅說「密意」相同,而未說一切竅訣均相同。

 

    大圓滿的密意,與顯宗或其他大成就者所抉擇的密意可以說相同,也即在認識心之本性上無有差別,但在抉擇過程中,也有了義不了義、殊勝不殊勝、究竟不究竟、快道與慢道等很多方面的不同,這一點大家應該詳細分析。

 

 

癸二、遣除不合理之說:有說自宗大圓滿,超勝大手印等法,未證無有道名言;倘若真實已證悟,則於同一之密意,無有合理之分類。

 

 

    有些人說:寧瑪巴自宗的光明大圓滿法非常非常殊勝,它已經遠遠超勝大手印、大中觀等一切法要,如此究竟的大圓滿法在其他宗派根本無有。

 

    大圓滿確實非常殊勝,但最關鍵的問題是,作為修行大圓滿的你是否已經究竟證悟?如果真正大圓滿的究竟境界已經證悟,那與證悟大手印、大中觀等無有區別,也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之分,因為它們在所說意義上無有差別,僅在能說竅訣上出現了各自的不同

 

    但若未能證悟,則諸如大圓滿非常殊勝、大手印非常殊勝之類的名言和說法根本不能成立,沒有證悟之故;從真正已經證悟這一角度來講,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都是一模一樣的,因所成就的真實大圓滿實際就是大手印的境界,也是大中觀的境界,而真正證悟大手印、大中觀的話,也與大圓滿的境界無有二致。

 

    所以,從本質而言,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都是一樣的,從所證法界來講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說「大手印的成就者不是大圓滿的成就,因此一概不予以承認」是完全不合理的,比如米拉日巴最初修持大圓滿未能獲得成就,後來卻依靠大手印獲得了真實果位,這一點難道你也不承認嗎?而寧瑪巴自宗的華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都一致公認米拉日巴是即生獲得普賢王如來果位的大成就者。

 

    眾生的根基不同,只要相合自己的根基,不論哪一個派別都有獲得解脫之道。

 

    對於這些問題真正分析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都忙於一些世間瑣事,根本不關心這些道的分類、差別,有些雖然對此十分注重,但無有智慧的緣故,使自己處於一種十分迷惑的狀態,因此精進聞思從而對上述問題細緻分析以獲得真實見地尤為重要。

 

    大圓滿雖說十分殊勝,但是不是大圓滿與其他所有宗派完全相離,遠遠超勝他宗呢?也不能如此宣說。

 

    依靠他宗若已真正證悟,則大圓滿也已證悟;若獲得大圓滿的究竟境界,其他宗派實際也已證悟了,如果其他宗派一點一滴也未證悟,那所謂大圓滿的證悟也是妄談。

 

    因此,對於顯宗、密宗以及其他宗派與大圓滿之間的異同,大家應善加分析了知。

 

    現在顯宗與密宗、漢傳與藏傳經常出現分歧的原因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藏傳佛教的修法在漢傳根本無有,因此漢傳佛教沒有藏傳佛教殊勝。

 

    這種說法很不應理,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特點與成就,可以說藏傳佛教具足漢傳佛教的功德,二者的成就實際沒有差別,密宗的成就與漢傳佛教的最高境界也無有絲毫分歧。

 

    雖然藏傳佛教確實在儀軌、竅訣等各方面有一些不共特點,但不能依此為據就說漢傳不如藏傳。

 

    一般去過漢地的人可以明顯感受到,修習密宗者對顯宗非常排斥,而學顯宗的人也對密宗相當抵觸,由於互相未能善加交流、廣泛溝通,導致出現了佛教內部互相排斥、明爭暗鬥等狀況。

 

    因此,對其他人也不敢說,但法王如意寶傳承下的密宗弟子,希望以後不要將漢傳佛教或者顯宗視為異己,因為仇視他宗的密宗成就法無論如何也是找不到的。

 

    其他人或許會有排斥密宗的現象,認為密宗具有吃肉、不精勤念誦等諸多過失,並將個別密宗不如法修行者的行為全部強加於整個密宗之上,進而妄加毀謗、肆意攻擊,這種現象難免會出現。

 

    可是作為密宗行者,見到漢地的大和尚、大弟子,他們即使未修習密法,但只要是一位清淨的佛教弟子、如法的修行人,我們就應恭敬謙和、倍加禮待,如此只會對自身修行產生利益而不會出現任何危害。

 

    否則,顯宗弟子認為密宗行者具有一切過患,絕對不能接觸;而個別密宗行者也妄自尊大,以為誰也沒有自己的修行好,從而目空一切、傲世輕物,實際他們中很多人連基本的佛理都不懂,卻抱持著自以為高深莫測、分別心計執出來的修法洋洋自得,睥睨一切,實在是可笑至極!在佛教教義及各種儀軌上有所不同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比如格魯派的某些儀式與寧瑪巴有相當大的差別,但不能依此說一者殊勝另一者不殊勝,不能如此取一捨一。

 

    佛教與佛教之間互相交流溝通非常關鍵,若不然,各宗派與各宗派之間格格不入,互相看不慣,那想將寧瑪巴的教法廣泛弘揚於世也十分困難,各自生存的空間也會越來越狹小,這樣唯是障礙自己弘法利生的事業而已,其他無有絲毫利益。

 

    因此不論自己修持還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對顯宗、對念阿彌陀佛一定要竭盡全力進行讚歎,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無法思量,法門也不可思議,佛陀的每一個法門都具有其不共的密意,有些人依靠密宗無法調伏,唯有依靠念阿彌陀佛、修學禪宗才能獲得成就。

 

    因此對於諸位行人來說,沒有任何理由與依據對他宗、他法進行排斥詆毀。

 

    法王如意寶對這方面經常著重強調,一般來講,其教下傳承弟子都會對他宗、他派觀清淨心,但個別剛剛接觸未能深入聽受法王教法的這些人,很可能會出現「我是學密的,其他宗派都不好」等念頭,對於這類人應該盡力勸說,希望他們不要被這些執著分別念左右。

 

    對於漢傳、藏傳佛教之間互相抵觸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有能力,應該造作著疏彰顯其中道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說明藏傳佛教並不是排斥漢傳佛教的一種宗派,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僅僅依賴一兩個人肯定不行的,在座很多都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應該將各教派不相違背、圓融一味的思想訴諸於文字,接觸其他人的過程中,也應以團結和合作為主要宗旨而盡心盡力地維護佛教,共同行持佛教事業。

 

 

 

    癸三、大圓滿乃諸法之源泉:如是一切無上續,第四灌頂諸智慧,大圓滿中無分類,

 

 

 

前面有人說大圓滿是最為殊勝的,實際若已證悟則如此宣說也未嘗不可,而未證悟的話,也就不存在何者殊勝何者不殊勝的概念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他續部中的四灌頂,像《密集金剛》、《喜金剛》、《多哈道歌》等外續部和無上瑜伽,其他宗派裡凡是講到無上密續中的第四灌頂之智慧,實際於大圓滿中均無任何分類,比如薩迦派、格魯派都有四灌頂,其中第四句義灌頂的智慧其實就是大圓滿中阿底約嘎的智慧。

 

    如果說「其他宗派根本沒有大圓滿,寧瑪巴的大圓滿最殊勝」的話,那其他宗派的四灌頂是不是寧瑪派的四灌頂呢?真正意義上說,二者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存在差別,那對於他宗所謂的四灌頂也就無法解釋,所以不能說「其他宗派對大圓滿中的基道果一切法根本未作宣說」,這唯是尚未了知密宗修法的一種說法。

 

    各教派中所說第四灌頂的智慧其實是大圓滿的支分,像覺囊派的「時輪金剛」最後有三大殊勝灌頂,其中句義灌頂的含義與寧瑪巴幾乎無有差別,它也是專門宣講了赤裸的覺性,這一點麥彭仁波切在《時輪金剛大疏》中論述得非常清楚。

 

    然而彼等一切法,源泉大圓滿續部,分為心界竅訣部,深廣殊勝之要點,零散竅訣實修法,他宗未說有許多,堪為特法何須言?倘若如此,是不是絲毫差別也不存在呢?並非如此,正如前面所舉例子一樣,雖說一切上師均為諸佛菩薩化身,從這一點來說絕對相同,但從攝受弟子、弘法利生等各方面而言,法王如意寶已經完全超越了其他上師,這是眾人有目共睹的,在現在末法濁世的黑暗時期,具足如此大能力的上師確實少之又少。

 

    同樣,大圓滿與其他教法有相同點,比如從第四灌頂的意義而言根本無有差別,但大圓滿也有其不共同的特點,對於這種不共殊勝性更加值得重視。

 

    從實際意義來講,大圓滿是一切續部之源泉,並不是其他續部的文字詞句以大圓滿作為源泉,好像大圓滿如母、其他續部如子一般,不能這樣說,但其他續部在意義上完全可以歸屬大圓滿,以此將大圓滿稱為一切續部之源泉。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及其他論著中都引用過《普作續》的一個教證:「證悟本義自性王,猶如百川入大海,於此無上正法義,離思諸乘集於此。」《三戒論》開篇也講到:「大圓滿智之總相。」這是文殊教言中的一句話,意即大圓滿是一切智慧的總相。

 

    通過上述教證能夠了知,大圓滿是一切續部之源,從意義上可以歸屬於它,故而稱為源泉。

 

    大圓滿可分為心部、界部、竅訣部。

 

    對此有幾種不同說法,其中心部是將萬法抉擇為心,心抉擇為空性,空性再抉擇為雙運;界部則將一切萬法抉擇為自解脫,也即有無是非、成住壞空等一切萬法自性成立為解脫;無二續部也即竅訣部,煩惱自性即解脫。

 

    布瑪莫扎、嘉納思扎、蓮花生大士,分別是心部、界部、竅訣部的傳承上師。

 

    心部有「心部子母十八續」,以前益扎釀波、貝若扎那、布瑪莫扎等人翻譯出來的,有藏文的如《金剛薩埵意鏡續》、《自現續》,這些都是大圓滿心部方面的法要;界部可分為黑、白、花三界,其中白界與心部相同、花界與竅訣部相同。

 

    有關這方面的道理,在無垢光尊者的《勝乘寶藏論》、《宗派寶藏論》中都有敍述。

 

    總而言之,大圓滿是一切續部的源泉,它可以分為心部、界部、竅訣部,竅訣部分內、外、密三種,其中密部又分為《空行心滴》、《布瑪心滴》,此二者亦稱為舊心滴和新心滴。

 

    無論如何,從第四灌頂來說於大圓滿中無有任何分類,但從另一角度,大圓滿是一切續部密意之來源,如《上師心滴》中甚深廣大的竅訣,零散竅訣也非常多,寧瑪巴的每一個伏藏品中都有不同的修法,如上師如意寶在《文殊大圓滿》和《直斷要訣釋》當中均已歸納性講到了他的一些零散竅訣,麥彭仁波切《直指心性》、華智仁波切「三種雲聚」中也講了他們各自零散的竅訣,還有嘎繞多吉、嘉納思扎等每一位上師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零散竅訣,所有這些零散竅訣與大圓滿總的來講實際一味一體。

 

    對於上述殊勝的竅訣,比如托噶,它是無上心滴的一種特殊法門,其他宗派不要說真正的實修法,甚至連名稱也未提及。

 

    當然從某種理論上來解釋,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與寧瑪巴沒有不同,但零散的竅訣尤其觀修明點、自性阿(A )字等修法,在其他噶舉派、格魯派中絕對是沒有的,這就是大圓滿不共的特法,這一點,只要對寧瑪巴教法稍微了知者均會一清二楚。

 

    從這一角度來說,寧瑪巴確實從修行竅訣以及成就境界等各方面具有一種不共特點,從成就者的人數來說,《密宗虹身成就略記》中也記錄過許多大成就者真實成就之相。

 

    成就相還是很重要的,比如淨土宗在臨往生時念阿彌陀佛名號、身體降下舍利等等,他們認為出現這些相就已經往生了,而密宗大圓滿當中虹身成就的非常多,即使非常普通的修行人在臨終時也是出現十分稀有的成就之相,尤其寧瑪巴最後虹身成就的確實相當多,而其他宗派到底有沒有?也許是自己孤陋寡聞,但通過修持寧瑪巴教法中的零散竅訣而成就的大成就者,眾人對他們不得不一致認同,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如同檀香木雖屬樹木之類,但它也有其不共的特點,藏族有句俗語說:吃糌粑每個人都一樣,但做事情上有所不同;犛牛長得似乎沒有差別,但頭上的角卻各有不同。

 

    同樣,大圓滿與其他教法具有相同之處的同時,也有其他宗派未提及的殊勝不共之法,麥彭仁波切說:「堪為特法何須言?」對於這些不共特法,沒必要過多地言說,不過,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較為低劣,不說恐怕不會通達。

 

    有些人太過分了,「大圓滿與其他法沒什麼差別,以前修大圓滿的人不也是捨棄大圓滿,另覓他宗了嘛……」,麥彭仁波切於本論後文說:「具有各種寶法藏,捨彼求假寶真迷!」捨棄真正的如意寶,反而到處尋找假如意寶的話十分可惜!這裡的「如意寶」可用兩方面解釋,前面說「法賢」是對榮索班智達的授記,我想這一句應該是對法王如意寶的授記,你們如果遇到上師如意寶的話,沒必要再去到處尋找仁波切,現在假仁波切多得數不勝數。

 

    對於這一偈頌,我一直認為是對法王如意寶的授記,但麥彭仁波切字面意思是說:大圓滿法非常殊勝,就像真正的如意寶一樣十分珍貴,有幸遇到時,千萬不要將其棄之一旁,然後到別處尋找假的如意寶。

 

    也並不是說其他宗派全部是假如意寶,絕對無有此義,但針對寧瑪巴的傳承加持而言,從他宗教法中確實很難獲得實義,這樣與假寶沒有差別。

 

    堪布根華在講義中對這一問題並未廣泛宣說,但實際他所闡述的內容非常甚深。

 

    德巴堪布在其《定解寶燈論講義》中說:堪布根華《定解寶燈論淺釋》所宣講的意義非常深奧,已經直接開啟了麥彭仁波切的究竟密意。

 

    對此論未加以細細領悟的人,可能認為其文字意義十分淺顯,覺得誰都可以寫得出來,不要這樣想,否則既無法從中獲取真實智慧,也得不到尊者的殊勝加持。

 

    真正來講,如果稍稍用心品味就會發現,這部《淺釋》所闡義理十分耐人尋味,確實非常殊勝!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1條 ,第:1 頁/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