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 】---- 慈誠羅珠堪布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6352)

--  作者:Terminator
--  發表時間:2018/7/25 上午 01:49:54
--  【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 】---- 慈誠羅珠堪布

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 ---- 慈誠羅珠堪布

.

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才是我們的核心。其中最關鍵的核心,是現證心的本性般若波羅密多。


我們不能認為,《心經》、《金剛經》、《般若十萬頌》就是般若波羅密多,這些都叫文字般若波羅密多。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本體,是心的本性。在顯宗第二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做空性;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光明、如來藏;到了密宗的時候,則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和第三法輪的光明結合、雙運,併稱之為「基」。

.

基、道、果當中的基,也叫做基續。「基」意即基本,是無始以來存在的,所有清淨與不清淨現象的基礎。因為所有清淨與不清淨現象,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顯現出來的。空性和光明的結合體,是所有佛法中最殊勝的道。雖然用語言可以分為光明和空性兩個反體,但實際上光明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光明,二者是無法分開的。我們的世界,就安住在光明空性的虛幻當中。

.

從光明的角度來說,心的本性沒有任何所知障與煩惱障。所有的障礙與念頭,都是突然間產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遠都是光明、清淨、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虛空一樣。我們的語言只能這樣說,我們的意識也只能這樣思考。凡夫的言思,永遠擺脫不了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四邊局限,所有的概念、煩惱以及稀奇古怪的見解,都是從這四個邊上延伸出來的,所以龍樹菩薩在所有的中觀論著中,什麼也不承認,因為在四邊的範圍內,不存在心的本性,其中的任何一個邊,都是錯誤、戲論,都不符合事實。當真正證悟的時候,就會將四邊徹底推翻。這種推翻,不是建立一個新的觀點,而是打破所有觀點。

.

宇宙世界、現實生活、恐怖的地獄以及大家都很羨慕的極樂世界,都是從不可言不可思的光明境界當中顯現的,就像電影裡面的圖像、人物、風景,都是在銀幕上出現的。除了銀幕上面的圖像以外,沒有別的東西一樣。

.

在根本沒有證悟的人聽來,這些話是有點不好理解,證悟以後,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真正含義。證悟空性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證悟的功德,也即佛的功德。從他空中觀的角度來說,佛的法身所有的功德,現在就已經存在於我們心的本性當中,不需要去尋找,是常住不滅的。只是因為我們有煩惱,所以看不見。依靠證悟空性的智慧,就能顯現法身功德,它的最終結果,就是成佛。

.

將揚欽則仁波切在德格的時候,華智仁波切正以乞討的方式四處雲遊。他有一個木碗,伴隨他同甘共苦,浪跡天涯,走遍了多康的山山水水,因此,華智仁波切也十分喜愛它。


當他去拜見欽則仁波切時,見到上師的周圍眷屬雲集,房間富麗堂皇,宛如宮殿,裡面裝滿了各種金銀財寶,心裡想著:原來上師也很喜歡財物,這滿屋的珍寶他也一定很執著吧!欽則仁波切以神通照見了他的心思,便一語中的地高喝道:「華智,你不要想得太多!我對這室內室外財寶的執著,遠遠不如你對你那木碗的執著!」一句話使華智仁波切心中豁然開朗,他恍然大悟:修行人並不一定要過苦行僧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放下執著。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