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至高無上 !! 大圓滿法的實修竅訣 !! 】---- 敦珠法王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6497)

--  作者:Terminator
--  發表時間:2018/8/1 上午 01:54:45
--  至高無上 !! 大圓滿法的實修竅訣 !! 】---- 敦珠法王開示

至高無上 !! 大圓滿法的實修竅訣 !! ----  敦珠法王開示

.

第一步,先將三業之身及語不動,安靜下來。


第二步,將心鬆弛下來,不起善惡取捨之分別心,進入沒有希冀,沒有疑慮之境,坦然而住,當下赤裸明空之明覺自然生起。

.

所謂了知勝義自性之「見」者:以心之本體與勝義自性,本無二致。把心內之一切人為及有限制性之相摒除后,自性自然顯現,就有如赤裸露的自生根本智。這種智能非文字或譬喻所可描述;而且在輪迴不滅,在涅盤不增;不生不滅;非有亦非非有,離邊而平等持。簡單來說,這種智慧無生及無相,其本性是空的,清凈的,廣大的及無處不遍的。因為空性本身之光明遍照,使輪迴涅盤之境,同時顯現,就好像太陽及其光線一般;然其本質乃根本智,並非空而無物,廣大而又自然完成也。

.

故這覺性之顯體與空性,本是不可分割,亦為三身之主體,和原始之本性;故洞察這覺性乃大圓滿見之入門。正如蓮花生大士所云:「遠離一切知性上的理解,所顯露之法身,即為一切法之自性」,這正如握持普賢王如來之心要於掌中。


把一切內心之錯誤見解及懷疑斷除后,而真實地去體會此種內心的「見」便是「修」。除此以外,一切有目的之修,乃思維造作之妄相!我們都應斷除。

.

但不要對這種覺性執著,而要舒徐地任由五識活動,聽其自然。不要對某一事物或題目,作妄想而入定,因為如此乃是人為的觀想而已。自己的注意力.不能一刻分散。如你對這種覺性,刻意地去思維,亦只不過成為妄念而已,故心不要散亂。

.

意念起時,任由其生滅,不要試圖去阻礙或追隨之。你也許會問:「那麼我們應怎辦才對?」——是無論意念怎樣生起,你必須要住於自然,有如觀佛殿一般,不產生種種理解上的分別。雖然意境不斷出現,如你能住於任運中而不執著,則一切顯現及思念,皆變成光明空性之根本智。


思想淺薄的人.定會對深奧的學說,生出迷惑。所以當我們了知那些出生勝義諦理的思維時,我們只能說:「當過去的思維已過,而將來之思維又未生起時,在這段空間之中,不是有一種「當下」的感覺,一種清澈,赤裸裸而覺悟的本性出現嗎?這種信性又何嘗有絲毫之改變?這不就是悟之本性嗎?」

.

但沒有人會永遠停留在這階段里的。我們不是察覺到一個思維突然的湧現嗎?這便是覺性的顯現了。但若你不能在這個思維湧現時,立刻了別其本性,則這思維將會流為一般的妄念,這乃所謂「幻覺的流轉」也,亦為生死流轉之本。如當思維生起之時,了別其意義,而不加以作意的話,一切生起的思維!皆可同時從法性中解脫。這本身便是「且卻」見修合一的主要部份。


如嘉饒多傑所說:「在清凈信念,及心境中生起的覺性,其立刻的了悟,便有如從大海中。找到一顆珍珠一樣;這乃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法身。」你應精進地晝夜不忘去了別觀察這種覺性,不要任由虛無的空性,停留在意念之內,而須把一切帶回入覺性之中才對。

.

如何把「修」配合於「行」、及如何去了別修持:


修定時之過患:定中昏沉時,必須把覺性提起:定中感到散亂時,則要放寬一切意識。但上述所說的不能作意強行去做。最重要的乃清楚了別心智的體性。無論在何時何地——如食、睡、行、坐、入定及出定;所有何種意念生起時——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抑或是染污的,對自己的心智體性不要存有希望或疑問,拒絕或接受等,亦不要試圖去降服它。

.

在覺醒的過程中,發現「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在這一剎那間,千萬不要打斷這念頭,亦不要後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你所需的乃是住於此清晰的念頭裡,而繼續去了別此自然的境界,這就本身而言,是足夠的了。


諺語有云:「不要摒棄思維!而應將之視為法身之本性。」但是除非你能清澈地了別清凈法身的境界,否則不能隨便將思維認為「這便是法身了。」或住於一片空白的寧靜境界中,誤為法身,這會流於不定形的惡取空境。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時!只須對之加以注視,而不須分辨及思考,實應不加以理會,而住於自覺為意念之「了知者」上,有如老年人看著小孩玩耍一樣。

.

在這境界中繼續下去,則你會達到一個空無一物的境界,而停滯下來。當這境界突然被破壞時,一剎那間!一個超越意識的,赤裸裸的、新鮮的、活潑潑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許會經歷到樂、明及無念的境界。但你一定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執著、希望或懷疑;否則,這樣一定會對修行有障礙。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亂的修持。

.

當你不斷修行至相當時候,以精進及熱誠信心之故,經驗會轉變為證悟,而覺性便能赤裸裸地顯現。這就好像把蓋頭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暢。這種見性之境界,非為肉眼所能見的。此後一切意念都成定境,一切所能動與靜皆能同時解脫。


最初,由於了別意念之本性而解脫,有如遇到相熟朋友。進一步的話,意念的自然解脫,像是一條蛇,能自己脫皮而解脫。最後就意念的解脫,不著善或惡,一切三毒,有如盜賊進入一所空屋。這三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

.

蓮花生大士所說:「雖然我的見地,猶如上天之高,但在行為的因果關係上,卻要比大麥麵粉還要細微。」故不可粗心大意,而應要小心地從因果規律,作出行動。更要嚴守甚至最微細的三昧耶戒及誓句,如此將會令你不受污染及墮落。所有密呪乘(金剛乘)的三昧耶戒,都被納入於上師身、語、意之三昧耶戒中。如果當你在剎那間,只想到上師是一個普通人,則你的成就便會遙遙無期了。你當然會問為甚麼?正如古人所云:「所有修持金剛乘的行者,成就是由上師而來的。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

除非你自心內在的證量,已達到圓滿境界,否則的話,對別人宣示證量,便是一大過失;最好還是守口如瓶。更其次,不要自誇曾閉關多少年月,而應該老實修行!直至了結此生為止。不要輕視世俗諦因果關係上所得的資糧;相反地,若只是如口頭禪地說「一切皆空」!則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

當死到臨頭之時,你應該把你所擁有的一切,加以布施,不能執著,(甚至於小如一支針的財物)。在將死之剎那,大修行者會感覺愉快,中等的修行者亦不會有疑慮,而普通的修行者也不會覺得後悔。當你了悟死時的光明,能不斷照耀晝夜,則決不會有中陰的出現;死亡只不過是把這個色身加以破壞而已。不然的話,如果你自己認為有把握在中陰境界中獲得解脫,則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無所謂,再不然的話,根據你在生前修習有數及純熟的遷識法(頗哇)在那時加以實行,則你自然便能到達你所選擇的佛國士去。而在那裡,只要你仍不斷專心修行的話,你便決定可以成佛的!

.

如果這個境界都沒有,想修大圓滿法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是修大圓滿法的人,一定要有明觀五種圓滿的基礎修法。五種圓滿的境界還不是大圓滿的境界,還不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這些並不是什麼高的境界。如果連這個境界都沒有,想修大圓滿法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要觀為圓滿:住處圓滿、上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和時間圓滿。無論是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還是在固定時間的修持中都要明觀圓滿。這樣時時處處都是大乘法、大圓滿法啊!修行本來就要和生活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快地積累福慧資糧、證悟空性,更快地解脫成就。

.

生活、工作時也要明觀五種圓滿:你自己的家、工作場所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先生(太太)、你的上司就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自己的兒女、親朋好友、同事就是蓮花部的尊眾;做家務、工作這些事情就是大乘法、大圓滿法;我們所經過的時間就是本來常有的相續輪。如果有固定的功課,在修法的時候也一定要明觀五種圓滿。自身所在之處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上師就是無量光佛;上師的眷屬、弟子們都是蓮花部的尊眾;所修持的法是極為殊勝的大圓滿法;所經過的時間為本來常有的相續輪。

.

一切一切都是圓滿,不是把不清凈的東西觀想為清凈、不圓滿的東西觀想為圓滿,而是本來清凈、圓滿。因為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次第,所以一定要先這樣明觀。本來清凈、圓滿,這是佛講的道理,都是究竟的道理。你為什麼不去觀察、思考呢?一定要把這些道理弄明白搞清楚。


當下、當初的狀態是什麼?就是圓融不變的——自己所在之處就是真正的壇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周圍的人都是蓮花部的尊眾,都是佛菩薩,都是清凈圓滿。應該把心安住在這個本覺當中啊!別向外找,別向外追,越找越找不到,越追越得不到,不找不追的時候才能得到。開悟了、證悟了這個道理,那個時候一切都有佛性、都是佛!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佛,都是自己的心。

.

比如一杯水,地獄的眾生看它是鐵汁;餓鬼的眾生看它是膿血;人看它是白水;天人看它是甘露;八地以上的菩薩看它就是一尊佛。這都是自己的心啊!看自己怎麼去認識、怎麼去了知。自己認識的程度越深,它的價值越高。

.

不要到別的地方去找凈土,不要到別的地方去拜佛。把自己所在之處變成凈土,把自己變成佛,多好啊!拜也是自己拜自己,供也是自己供自己,懺悔也是自己懺悔自己,這都是最圓滿的。你對自己了解得越深、認識得越高,自己的價值越高。對自己的信心越足,自己越圓滿。我們現在學佛,就是去了解、去認識自己,別的沒有了。佛說,眾生愚痴顛倒。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還沒有找到自己,而且還不去找,這就叫愚痴。


一切都觀為圓滿了,這樣的修行才不造業,才不受因果,才可以超出輪迴。之前不可能,怎麼做都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