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修持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8858)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12/5 上午 06:07:15 -- 修持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
修持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 普巴紮西仁波切
眾所周知,上師瑜伽統攝大圓滿法修行之總綱,乃直趣解脫之捷徑道。故眾多信眾對此心生信心,熱切地投入修法。如是信心固然可喜,然而,誠如麥彭仁波切於《定解寶燈論》中曰:「殊勝正法獅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納,餘者縱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如同雪山獅子乳唯有金器方可盛納,若以普通容器盛裝則容器破漏,乳汁不存。同樣,若欲修持如此殊勝法要,首當具備修持如是妙法之法器。否則,若不具品行賢善、清淨持戒與方便智慧等,縱如何修持,亦難深獲法義,直趣解脫。
那麼,何謂修持上師瑜伽之法器呢?
一、品行賢善
誠如華智仁波切於《屠夫真言》中曰:「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真正的善發自於內心。而品行賢善不僅意味著世間賢善之品格如孝順父母、內心調柔,與人和睦,更意味著希求解脫、精進修持正法的意樂。
(一)品行賢善者我執較輕,易與上師相應而生起信心
品行賢善者心胸寬廣、慷慨大度、平易謙卑,少有粗大的分別心與固執己見的煩惱,易於放下自我的執著而與上師相應,並以清淨平等之心關懷他人。以如是法器修行上師瑜伽,易對上師三寶生起摯誠、普遍之信心,並將修法功德轉為調心之妙用;縱遇逆緣怨敵,亦反觀自過,鮮將過失歸咎於外境。
上師瑜伽意為以外相顯現之具德上師為緣,通過殊勝方便通達甚深智慧,最終證悟密相上師——心之本體。而欲通達如是解脫之捷徑道,唯一方便乃清淨之信心。如是對於上師三寶具足無偽堅固之信心即解脫之種子。如頌曰:「聰明精進非修行,唯有信心能成聖。」對於修行諸乘之巔的大圓滿法者,信心尤為重要。信心即是大圓滿的見、修、行、果,信心圓滿即為大圓滿。
眾所周知,決定修行快慢的關鍵因素乃行道者之根機,而根機之利鈍取決於信心之強弱。上品信心即為上品根機;中品信心即為中品根機;下品信心即為下品根機;無有信心,即稱無緣者。故於大圓滿法具足信心之上品根機者,修持密法可快速成就。如年載八十有餘的麥彭貢波老人依止貝若紮那尊者,修持上師瑜伽7日成就,獲得虹光身。
信心雖可支分八萬四千法,然就修行者而言,首重對上師之信心。上師乃吾等修行一切功德之源泉。從一句簡短的心咒、乃至禪定中每一個細微環節的辨析,無不仰賴具德上師的悉心指導與引領。故直貢巴仁波切云:「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勤修敬信心。」具德上師已徹證諸佛菩薩之密意,任運自成調化有情,刹那亦不曾忘失眾生。如是加持遍虛空盡法界,然我等能否領受其加持並真實納入心相續,完全依靠信心。故總攝諸法之竅訣,唯尊上師為真佛,此乃攝聚竅訣之門。一位修行者縱然坐擁一切竅訣,然未能將竅訣納入心相續之最大障礙是什麼?就是藐視上師,未視上師為真佛。
視師為佛在行為上表現為身口意三歡喜承侍上師——身做頂禮、經行、侍奉等善行;言語調柔,順合師意,盛讚師恩;內心恭敬、信奉、祈禱上師,憶念上師之功德,思維上師之教誨,特別是精進修持上師所傳之一切正法乃最根本的承事上師事業。總之,誠如無垢光尊者云:「一切隨順上師,即為最大供養。」
往昔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依止阿瑞仁波切時,阿瑞仁波切吩咐喇嘛仁波切在亞青寺的瑪尼堆中修建一座一億遍金剛薩埵心咒的轉經輪。在完成這件事之後,阿瑞仁波切又囑咐喇嘛仁波切在供奉轉經輪小屋的四周牆壁上畫一千尊金剛薩埵像。由於當時條件有限,沒有錢延請專業畫師,喇嘛仁波切就想方設法找到一塊木質的金剛薩埵相模版,印製了一千幅法相,精心地貼到塔內的牆上,並與幾位巧手的僧眾為法相塗上顏色。當辦完這一切之後,喇嘛仁波切走出供奉轉經輪的小屋,就在繞轉瑪尼堆的途中,突然落入到一種言語無法企及的境界。第二天,喇嘛仁波切向阿瑞仁波切彙報:「您囑託的事我已辦好。」同時向阿瑞仁波切描述了自己昨天突然呈現的境界,阿瑞仁波切印證道:「這就是開悟!」接著又笑著補充道:「你看,成辦上師事業同樣能獲證修行的功德啊!」
法王如意寶於《諸乘要訣》中云:「不論何人,不論聰明抑或愚笨,只要對上師有信心,其相續中必然生起智慧覺受。在我以前攝受弟子的過程中,有些聰明的人沒有認識見解,然有些愚笨者則能認識見解,主要取決於對上師信心的強弱。」解脫與輪回只有一線之隔,若信心圓滿,當下即可認識本來面目而獲得解脫;若信心偏袒,縱使修行萬年,亦無法超越輪回苦海。
作為修行上師瑜伽者,首先應對本傳承之清淨法脈、具德上師之功德以及所修之法生起信心。若暫時未具信心,暫勿盲目投入實修,如是不僅難獲法義,未來亦有因此謗法之慮。故為了不斷培養信心,初行者一方面應多聽聞上師教言,多閱讀歷代傳承祖師傳記培養信心;另一方面,認識到信心不具足乃業力沉重之表現。當內心產生疑惑甚至誹謗之惡念時,第一時間就要收回這種分別心,不能任其漂泊,這點非常重要!故應多行懺悔、應盡己所能行持諸多善行,方能消盡煩惱,增上信心。
總之,吾等應逐步培養圓滿之信心,無論遇到順緣還是逆緣,我們的信心都要經得起考驗,永遠不會有退轉,以此為成辦解脫之殊勝緣起,必能速證菩提果位。
(二)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真誠與佛法之本懷極為相應
品行賢善者若見他苦,如己受之,進而意欲遍尋自他離苦之法。而心之本體本具慈悲與智慧,初行者發自內心的善良、真誠與佛法之本懷極為相應,易於趨入修法正途。如是法器修持上師瑜伽,更容易認識到「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我何樂?是故為渡諸有情,發菩提心佛子行。」由是誓願將眾生置於安樂為己任,以出離心為契機,不斷增上菩提心,為自他之究竟解脫而生起精進修法之猛厲意樂。
因此,為培養並增上善根,初行者應該每日不間斷念誦108遍觀音心咒,這點非常重要!
(三)品行賢善者堅毅沉穩,修法能夠精進持久
品行賢善者意志堅定、踏實沉穩,修持上師瑜伽能夠持之以恆,縱遇悲苦險境,道心不易退轉。汝等須知,我等雖修學諸宗之極頂——大圓滿無上竅訣法,然凡夫無量劫來所造業力不可思議,故解脫並非一蹴而就之易事。因此,修行者當安定身心,不急不躁,經年累月腳踏實地依教實修,此乃解脫之根本。切忌眼高手低,淺嘗輒止,剛修行一年半載,覺得自己好像還沒有什麼道驗,甚至以神通作為見解增上的標準。如是日久必退失修法之念,複於懈怠中虛度光陰,此乃未解行道歷程之謬。
然而,初行者若尚未具備精進的動力,則應該深入觀修共同外前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業之因果、輪回過患)之要義,並納入心相續。若僅僅口頭名言四厭離,內心仍與庸俗同道,則于修行無有實義。 細緻觀待,往昔釋迦牟尼佛為求一偈,寧捨身命,「剝皮為紙,刺血為墨,以髓為水,析骨為筆,書寫佛經。」歷代傳承祖師及我等大恩根本上師亦跋山涉水、披肝瀝膽、歷盡險阻、行持無量苦行方獲證如是捷徑解脫之殊勝法寶,並荷擔眾業,為我等傾囊相授。如今,我等能值遇具德上師,聽聞如是甚深法要,應將修行作為人生頭等大事,全部身心投入於修法之中,此乃解脫之先導。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12/5 上午 06:07:46 --
二、誓言清淨
誠如《佛子行三十七頌》曰:「無戒自利尚不成,欲能他利豈可能,是故無存貪有心,護持淨戒佛子行。」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圓寂前亦複次教誡:「亞青寺的弟子要團結精進,守護好戒律,終此一生努力修行!」因此,作為修學大圓滿無上竅訣法的弟子,不論獨居或從眾,必須嚴守戒律、清淨誓言,此乃解脫之命根。否則徒有修法之表像,難趣解脫之勝道,甚至可能墮入金剛地獄。
修行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之初,應該了知相關戒律並清淨執守,若有違犯,及時懺悔。密宗三昧耶戒支分為守持誓言和無守持誓言。守持誓言:指共道密乘所授之十四條根本戒、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依上師三門而支分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條支分誓言等。倘若證悟般若波羅蜜之見解,名為無守持誓言。然對於尚未成熟圓滿如是境界之弟子,應護戒如目,於敬信中時時行持,此乃護持解脫要道之真正鎧甲。
(一)持戒乃成就之根本
修持大圓滿者可分上中下三種根機,然無論何種根機,皆未離清淨持戒。
上根弟子座上證悟法性,且達到晝夜一如之境界,乃受持「無守持誓言」,無需經過中陰,即身成佛;
若座上已證悟,然座下仍具細微散亂者,其於「外隱沒次第」五根斷絕時,於「第一本淨」刹那解脫成佛;
若於大圓滿見解已得覺受境界,平時猶勵力護持見解,且持戒清淨及多行善事,亦可於「第二本淨」明增得三光後,意識融入虛空時,經過數個「禪定夜」而現證菩提;
若於大圓滿見解僅具了知者,如《三句精要注疏》中云:「若了知明空不二之見解,且守持清淨戒律並勵力行善者,於轉生中陰時,即得化身刹土西方極樂世界無有質疑。並於西方極樂世界中修持五百年令智慧輾轉增上,獲得永恆安樂。」
由此可見,只要持戒清淨,對於禪定具備一定見解,解脫指日可待。若未持戒,口頭空言之了知見解,即無實義,獲得善趣亦無把握,遑論解脫!如是可知,清淨持戒乃為解脫至要。
(二)三乘戒律要點
上師瑜伽導修儀軌觀修之主尊——妙音龍多加參仁波切之衣飾為「身著三乘三袈裟」,意為大圓滿上師瑜伽導修乃圓滿三乘戒律之妙法,故修學上師瑜伽導修者應清淨護持三乘之律儀。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前,懇切叮囑阿難及眾弟子:「吾涅槃後,以戒為師。」佛法能否長久興盛,根本在於別解脫戒。法王如意寶及妙音龍多加參仁波切分別住持五明佛學院與亞青寺,均以別解脫戒為根本而攝持廣大僧團,由此而成為現今整個佛教的無上莊嚴。如《三戒論釋》曰:「於諸不善自性之罪,若於大眾集聚之處,莫說初學之者,縱然內心不被罪業污染之瑜伽士,為護持信士之相續,亦應依聲聞之律儀而行持。」其具體之行持乃內心護持出離心,行為從三皈戒直至比丘戒的所有學處,均作嚴謹護持,在家居士亦相應持守所受之戒。
相對於以護持身語為主之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則更注重護持內心。行者內心護持「願菩提心」,外則依「行菩提心」之六波羅蜜而行持,並且依據所受菩薩戒,分別護持甚深見派(龍樹大士傳承)及廣大行派(無著菩薩傳承)的菩薩戒學處。
密宗見修行果乃佛法之極頂,故其行持自然含攝下乘教派之一切要義。戒律亦然,密宗弟子所受持自宗之三昧耶戒,其中亦圓滿二乘之別解脫戒與大乘菩薩戒。而上師瑜伽總攝大圓滿無上竅訣法,故行者除了護持共道密乘十四根本誓言外,還需護持由上師三門而支分的大圓滿二十七條根本誓言與二十五條支分誓言。複次,密宗三昧耶戒重在見解,除了護持如上行為,尚需淨觀五種圓滿(導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地處圓滿、時圓滿)為妙。在諸佛菩薩之境界中,一切顯現本來清淨,無有絲毫垢染。而眾生依各自業力,分別呈現虛幻六道之景象,可憐眾生無智,執以為實,故輾轉於輪回痛苦之中,無力出離。然諸佛菩薩巧設方便,依五種淨觀方式強力改變眾生不淨之顯現,最終圓滿諸佛之果位。淨觀五種圓滿支分為二:一為依靠意念造作之淨觀五種圓滿,二為已證悟緣起性空而自然呈現五種圓滿。次第根機者座上儘量以相似緣起性空之見解而淨觀五種圓滿,後得(座下)則依靠意念造作之方式淨觀五種圓滿。
如是於行道中淨觀五種圓滿,彼之所行與果法相應,故能迅速成辦解脫,實為證悟究竟果實之殊勝方便。總之,密宗之一切行為與誓言,皆應於信心中護持。信心清淨,則一切顯現無非淨相,自然不會導致犯戒、違誓等過失。行者若對上師有信心,明觀上師與金剛持無別,就不會誹謗或欺騙上師;對法生起信心,就能依止教言調伏自相續,不會誹謗自他宗派或捨棄正法;對道友有信心,淨觀為菩薩聖眾,就不會以煩惱心分別自他之賢劣,甚至心生嗔恚;自心清淨,所處皆為刹土,就不會將是非賢劣之顯現歸咎於外境,妄生分別執著之念;對眾生本具如來藏功德生起信解,就不會捨棄眾生及菩提心,或詆毀自身及他人等。如華智仁波切於《屠夫真言》中曰:「此器情界清淨刹,無有不淨之顯相,萬物本為壇城輪,認識即為密乘戒。」故當切切思之。
(三)懺悔的方法
古德云:「初需未染罪,一旦染上罪,懺悔極關要。」經云:聲聞乘若違犯一次根本墮罪,如同瓷器破碎一般無法恢復;破菩薩戒則如同珍寶用品破碎後可以修補一般,依靠他緣善知識可以酬補菩薩戒;失毀密乘戒則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寶用品,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立即懺悔,完全可以無餘清淨罪障。
如今末法時代,因眾生煩惱深重,難免會違犯戒律,故當立下誓言:每日念誦二十一遍金剛薩埵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剛薩埵心咒,亦可依《顯密甘露心滴念誦集》中「密乘十四根本墮罪懺悔頌」而作懺悔。經云:「若一心專注所緣境、不摻雜庸俗語一次性地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則一定會清淨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毀的戒律,此乃上師金剛薩埵所親許。」《無垢懺悔續》中曰:「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華,能夠淨除所失毀的戒律與分別念的罪障,堪稱為一切懺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誦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補一切所失之戒,不會墮入三惡趣。任何一位瑜伽行者如果能發誓念誦,不但此人今生會被三世諸佛視為勝妙長子而加以護佑,而且命終之後也無疑會成為諸佛的長子。」 修行者若觸犯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前三條(詆毀上師、違如來教、嗔恨道友)時,應立即當面懺悔。《三昧耶莊嚴續》曰:「倘若其人謗上師,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慚愧懺悔淨。若超自歲作懺悔,金剛薩埵不攝受。」作為密宗弟子,若違犯誓言,應立刻懺悔即可淨障;倘若過夜再作懺悔,則需付出數倍的代價;數天之後,需依會供才能懺悔清淨;時間再長,必須依上師做懺悔方能清淨。如果違犯根本誓言的次數超過自己的年齡再做懺悔,則金剛薩埵也無法攝受——來世必定墮入金剛地獄,則悔之晚矣!當然,事後之懺悔如同亡羊補牢,在金剛地獄受苦時間的長短,亦取決於事後懺悔之時間及力量之大小,故仍應積極勵力懺悔。因此,面對如此嚴厲之對境,我等應嚴謹護持誓言,慎勿毀犯!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12/5 上午 06:08:03 -- 三、聞思通達上師瑜伽之要義 誠如喇嘛仁波切複次強調:「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若未解修行之理趣,僅於名言上修行大圓滿無上竅訣法,實乃盲修瞎練,極易誤入歧途,與大圓滿法之真實意趣相距甚遠。 作為次第根機之初行者,入門之初當了知具德上師之法相與弟子修行之條件。無謬依止有緣之具德上師,聽聞殊勝法要,通達見修行果之次第,依教實修。若修學上師瑜伽,應先掌握「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善巧運用與清淨之傳承」四精要之法義。詳細閱讀《如意寶藏•上師瑜伽之圓滿引導》,圓滿通達並深入體會每一修行環節的關鍵,如是數數串習,日久功深,見解必當逐漸增上。 以上乃修行上師瑜伽之必備條件,初行者當依此反觀自心,若尚不具備如是條件,當立下誓言:通過聞思、念誦、懺悔等善法不斷完善自己,成就修行上師瑜伽之法器。 吉祥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