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造口業的下場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6988) |
-- 作者:懺悔 -- 發表時間:2024/8/10 上午 07:41:53 -- 造口業的下場 造口業的下場 一個向來聽風就是雨的廣播電台型的朋友,突然跑來道歉──為前兩年散播我和客戶無稽的緋聞,造成我們極大困擾,以致連朋友都不敢做的事。 我很好奇他為何轉性了?他告訴我上周六返回南部參加大伯母的喪禮,給了他空前的震撼。這位伯母十分不幸,大兒子非常優秀,卻在補習完騎車回家時,被砂石車擦撞身亡,小兒子上大學後,竟因感情困局難解,燒炭自殺。而他在重重打擊下又得了喉癌,切除舌頭,不能言語,輾轉病榻,受盡折磨,末期時,張口吐出之氣,中人欲嘔,沒人願意靠近他。喪禮上,只有他伯父一人主事,景況堪憐。 後來離家十餘年的二伯帶著兒女趕回來,交給伯父一張遺書,上面黯紅潦草的字跡只有兩行;「紅嘴白牙,信口雌黃,毀人名節者,必斷子絕孫,入拔舌地獄」。 伯父看過,跪地號啕大哭,向弟弟磕頭道歉,兄弟倆抱頭痛哭。 朋友問他母親始知原來大伯母當年為爭寵,擔心公婆將家產多給較優秀的二伯一家,造謠年輕漂亮的妯娌與同事苟且,以致公婆誤解,夫妻齟齬,二伯母萬念俱灰之下,割腕以血寫下遺書,又服農藥自殺了。二伯傷痛之餘,並未公開遺書,攜二幼兒到東部發展,多年不歸。 朋友的母親當年亦曾助紂為虐,在村里間大談家醜,而朋友的弟弟多年來一直受腎臟炎所苦,無法正常工作。他母親震駭之下,帶著家人到二伯母靈位前磕頭如搗蒜,懇求原諒。朋友思考多年來經常散播八卦,挑撥離間,深深悔恨,所以逐一請求受害者諒解,誓言改過。 家母聽了,告誡我娶妻是男人最重要的事,娶妻不賢,禍延子孫。又再三要我記住證嚴法師的話:「要口吐蓮花,勿口吐毒蛇。」 我想到政治人物為了打擊政敵,竟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扭曲事實,放言無忌,也許他們認為得到權力就值得,管他斷子絕孫?但是不明白真相的選民,你犯得著為別人的富貴榮華去亂造口業,無的放矢嗎?天道好還,報應不爽,殷鑑不遠,慎之,慎之。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4/9/3 上午 01:28:12 -- 【轉貼】古人不敢隨便亂爆料抹黑人 史記裡有個故事讓我們今天讀到都覺得既似曾相識、又模糊遙遠;既聽得殘酷、也看的慚愧。 《孟嘗君列傳》中有這樣一段︰『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門下的一食客懷疑孟嘗君在餐食上沒有平等對他而憤怒,等到孟嘗君解釋清楚,食客羞愧難當而自刎。為自己小小的過失承擔責任,而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看看世界上那個國家、民族有我們的祖先這樣重義輕身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主流是為仁義、信義和刑法去自殺是值得鼓勵與尊重的。到了漢武帝時代,百家歸于一尊,儒家的“殺身成仁”、“殺生取義”漸漸為廣大的官民們所接受,“忠孝”而獻身的道德理念便成為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但由于統治者的“外儒內法”,試圖以“上詐”去糊弄“下愚”,民間也逐步開始耍兩面派作風、雙重人格了,草根階層也總結出來“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硬道理。從魏晉到唐末,這是一個慢慢衰敗的過程。 當然,自唐末以後的中國人就慢慢變得聰明起來,為這樣的事情犧牲不值;日本人則因為唐末後沒有再派“遣宋使”或“遣明使”,無法與時俱進,導致他們還稀里糊涂的保留了中國先秦以來的遺風,常常為一點點“小事情”自殺謝罪—這,已經不是本文討論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