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 ---- 證悟的女性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957)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6/9/5 上午 02:39:01 -- 證悟的女性 美佛慧訊第七十三期 證悟的女性 堪布卡塔仁波切 自古以來女性的地位 當時的世界,強者就這樣統治著支配著弱者。由於男性通常較女性強 壯,他們便支配女性,就像國王統治他的人民一樣。 如此長久以來,女性不僅被視為弱者,一般來說,也被認為較差、較 無智慧,品德也不如男性。在家庭裡,男孩被高高捧在手上,女孩便 被視為累贅。為了使女孩能出嫁,還要陪上一筆嫁妝;很多國家,只 要男孩負擔得起,娶幾個女孩都沒問題。女性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也 很少有讀書或寫字的機會。宗教的修行和儀式也把女性排除在外,認 為真正的精神追求,對她們是有害而無益的事。 但是,沒有實際的事實能夠支持這種傳統,而女性被認定較為卑下, 也沒有合邏輯的原因可述。 由於對真理的無知,讓我們在世間經歷到這麼多的分別。人依習氣, 而非依思考生活,頑固地執著過時的信仰和傳統。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印度這個國家更明顯的了。此地早期衍生的種姓和 社會階級分離的嚴格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這始於統治全國各地的一 些國王,他們的勢力擴展得很大,以致一家人都被尊為活神,而統治 國家的實際重任則落在宰相、大臣、學者、醫生、法師和祭司的身上 。這些人及其家族形成印度的統治階級,連同宗教領袖,稱為婆羅門 。他們在最上,其下是一般的領導者。次下的階級是勞動者,如戰士 、商人、工匠、僧侶、農夫、酒商……等等。而最低的人被稱為石頭 種姓,意指毫無價值。此階級的人數最多,由國家中最貧窮和最無力 量的人所組成。 婆羅門是國家中受教育最高的一個階級,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健康, 養成一種潔癖的習慣,並將它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上。他們不和其它 階級的人來往,不吃最下階級的人所準備的,甚至觸到的食物,不碰 觸低階級人的手。其它階級的人也藐視,迴避石頭種姓階級的人,這 種種姓階級的分離,延續至今。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皇族階級,卻放棄他的特權。他放棄在宮中身為王 子的生活,去當乞丐,身邊只有一個乞食的缽。他打破了種姓制度, 並教導大家,人與人之間並無差異,沒有高低的種姓階級這回事。他 教導一切以心靈為最重要,如果心是純淨善良的,便是一個高尚的人 ;如果心是邪惡不淨的,便是一位愚劣者。 釋迦牟尼佛還開啟了平等的觀念,引進民主的原則來協助管理日漸擴 大的僧團。他的想法是:「僧團為僧眾所有,也由僧眾管理。」此即 意味著:僧團的一切計畫和決定,都須經過僧眾們的討論和意見溝通 。 在此我要提醒諸位,雖然眾生都具有平等的佛性,但每個人在其他方 面並不盡然相同。有些人需要特別的關懷,尤其是生病和殘障的人。 而長者也應特別受到尊重,因為他們年紀較大,人生的閱歷也較豐富 。佛陀自己常親自照顧老人和弱者。 世界上每個人都與生俱有等質等量的佛性,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人是 較其他人優越的。所有的人,不論性別、不論階級高低,都要經歷疾 病和痛苦,忍受艱困和失去,以致最後的死亡,然後再次轉生,重新 開始。能夠超出這個輪迴的人,才是真正優秀卓越的眾生。 男女本具相同的佛性 雖然從知性上和佛法上的觀點來看,我們也許能瞭解男女兩性的能力 是相同的,但是從世俗及歷史的觀點來看,男性的統治者多過女性, 原因在於根深柢固的傳統,在我們心中形成習慣的模式,認為男性較 女人有力,也較能成就。這樣的觀點已被全世界視為真理,結果造成 女性很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一旦慣性的模式形成,女性也同樣 能的事實就不被承認。由於這個文化上的否定,女性失去了自信, 也不再嘗試表現自己的能力,這就是何以很少有女性統治者的原因。 不論性別全力以赴 因此,如果女性沒有想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意志和知識,即使再怎 麼有男性的氣概,也會因缺乏自信而被視為無能的凡夫,無法去利益 他人。 如果我們明白自身有能力、意志和知識,就算非常女性化,也能常去 利益眾生。所以能否了悟自身的潛能,進而去利益眾生,完全是一種 心態的問題。如果具有很強的意志、精進和虔誠的心,不論生為男或 女,都有達成目的的可能。基於這一點,男性便沒有道理自認比女性 優秀能而驕傲,女性也不必認為男性較強而羨慕他們。 就能力來看,男女兩性是平等的,唯一真正要做的,不是互相驕傲或 羨慕,而是不論什麼性別,都要全力以赴,達成目標。 以上簡單說明一般人對女性所熟悉的觀點,接著我們要以佛法的立場 來討論女性。 釋迦牟尼佛十五歲到八十二歲之間,共轉了三次法輪,給聲聞緣覺乘 (小乘)、菩薩乘(大乘)和金剛乘(真言來)三種的法教。 在聲聞緣覺乘的教法裡,佛陀提到外在身戒的重要性,並給予各種不 同戒律的教授:在家居士戒、沙彌戒、出家具足戒。佛陀初轉法輪, 是同時為男女二性共同宣說的。在家居士不論男女,其戒條的數目都 是五(五戒),沙彌戒和沙彌尼戒是三十六(沙彌尼戒的戒條數目, 在顯密教中不一樣),但比丘具足戒的二百五十三,和比丘尼戒的三 百五十三,在數目上便有所不同,這是顧慮到女性在體能上較男性為 弱,較有可能遭遇到不利的狀況,例如強暴或其他不利身體的情形, 為了保護,具足比丘尼又增多了一些戒條。 為了開悟,佛陀所展現的證悟與方便法門,對男女而言都是相同的。 首先,經由禪修始能達到阿羅漢的內證──能成為阿羅漢是來自修持 的證果。阿羅漢的藏文是札沖(drachom),所以札沖瑪( drachom-ma)指的就是女阿羅漢,而札沖巴(drachom-pa)就是男阿 羅漢。由於兩性皆具佛性,因此,也都有能力得到此種層次的證悟。 佛陀的法教包括了對女性的教導,不只是因為佛慈愛她們,而是因為 女性也具有同等的成佛種子。 為何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條數目不一樣﹖如前所述,這是因時代不同。 那時有位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名叫優葩拉,她十分年輕貌美。依當時 傳統,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須挨家挨戶去托缽乞食。有一天,優葩拉走 到皇宮去乞食,國王看到了便想要她,強迫優菔拉到皇宮。由於她已 證悟到羅漢果位,因此,在國王將要動手強暴她時,她飛上高空。國 王看到她示現的神通,非常後悔自己的惡行,把心轉向佛法。從此, 國王成為一位大修行者。但是,從那天起,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條就不 一樣了。 聲聞緣覺乘最主要的是身戒。女性由於較有可能遭遇到不利於身體的 狀況,而基於戒條是依據外在身體而制訂的,因此男女行者在這方面 的戒條便不一樣。 女性與菩薩戒 修行菩薩道,男女的修行並無不同。每個人都要修六波羅蜜,一個人 如果精進修持,就可以經由十個階段的證悟,而達到第十地的菩薩果 位。至於多快能證得十地,就必須視其對修持的精進、熱誠和虔信而 定了。具有熱誠、虔信並堅持到底者,不論男女,都比懶惰者更能快 速達到了悟。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6/9/5 上午 02:39:28 -- 菩薩道進入金剛乘的修持 金剛乘有三種不同的行者。一是最上根器者,他們精進聰慧,兼具對 修行的熱誠和虔信,在一生中便可達到完全的了悟。二是所謂的中等 根器者,由於缺乏如前所具全然的虔信,及同樣的學習修行能力,因 此,只能在三至七世中達到完全的證悟。三是一般資質的弟子,他們 具平凡的能力,但也可以在十六世中完全開悟。在這三種行者中,有 男性,也同樣的有女性。 因此,男和女都有能力證得完全的覺悟。在釋迦牟尼佛首次教導聲聞 乘時,因當時印度風俗之故,在場聆聽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當時無 法獨立自主,雖也很想去聆聽及修行,卻因受其他誓約的束縛,而被 禁止參加。在佛陀第二次傳授菩薩乘時,男女弟子出席的人數就幾乎 相同了。不過在佛陀第三次教授金剛乘時,參與的人數,女性就比男 性多,這是由於成千上萬的女性,由蓮花生大士的淨土烏底亞耶,來 此接受密乘法教。結果女性的證悟者(或稱瑜伽女性空行母),就比 男性多了。 之後,密乘的法教被帶進更高的境界(空行母淨土),而後,空行母 成為密續的法教之源。因此,我們常要祈請空行母以得到這些教法。 雖然空行母外表示現女性,但我們不能以一般眾生視之。她們沒有血 肉,已完全將煩惱轉化為智慧,得到很高的證悟境界。 由上可知佛陀的法教是為男女所傳授,其修行的成果也完全一樣。但 我們不能只相信佛陀所說的,而應該運用自己的理性去完全了悟他所 教導的真理。 根據小乘的觀點,必須男身才能證得佛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 是基於佛陀本身是男性的事實,且男女弟子數目相差懸殊。不過證悟 者中,男女性都有,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看出。五方佛部之首是五 位佛父,他們是毗盧遮那佛、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和不空成就 佛。他們的眷屬是五方佛母:寧初瑪(Mying Tsukma)、給瑪( Gyema)、那瑪基(Namaki)、那札卡嫫(Naza Karmo)及丹企卓瑪 (Damtsik Drolma)。五方佛部,事實上就代表圓滿的證悟──我們 身心染污(五蘊)的究竟清淨,及一切煩惱垢障的淨除。 每個人都有一個肉身,這是不辯的事實,如果能了悟到此色身(色─ ─五蘊之首)的清淨本質,就證得了第一尊佛──毗盧遮那佛的境界 。有身體,便有感覺,有時覺得舒適、有時覺得難過。如果能了悟此 覺受(受──五蘊中之第二)的清淨本質,便能證入第二尊佛──不 動佛的境界。第三個蘊是想,依於它,我們可以分辨不同的事物,例 如:黑、白、紅等顏色。想蘊完全清淨,可以帶領我們證得第三尊佛 ──寶生佛的境界。以上察辨的經驗能力,會引領我們進入第四個蘊 ──行。依於辨識,感覺是爽快的,例如喜歡的顏色,便會對此認知 起攀緣執著;如果辨識感覺是不舒服的,例如對厭惡的顏色便會排斥 它。若清淨了此行蘊,便可證入第四尊佛──阿彌陀佛的境界。最後 是所有蘊的根本,也就是我們的心識──識蘊。了悟自心本淨,即能 證得不空成就佛──第五尊佛的境界。因此,不論生為男性或女性, 都具有五蘊,也都有清淨它們的機會,而證得五方佛的境界。 男女兩性都具有五蘊,也都有五大(地、水、火、風、空)。地大指 我們的色身肉體,水大是在體內流動的液體,我們體內產生的暖熱是 為火大,風大是呼吸時所需要的元素,而體內的空性即是空大。在尚 未了悟五大的清淨本質時,五大只是身體裡面的五種元素。當了悟了 五大清淨相時,就證悟到了五方佛的眷屬──五方佛母的境地。清淨 了地大時,就證入不動佛的眷屬──給瑪的境界;清淨了水大時,就 證入寶生佛的眷屬──那瑪基的境界;清淨了火大時,就可證得那札 卡嫫──阿彌陀佛的眷屬的境界;了悟了風大時,即可成就不空成就 佛的眷屬──丹企卓瑪的境界;了悟空大時,即可成就毗盧遮那佛的 眷屬──寧初瑪的境界。由於我們自身體內都具有五蘊及五大,所以 每個人,不論男或女,都能證悟成就。兩性恆常結合一起不分,就如 同五蘊和五大一樣,在唐卡上,常以兩性合一的象徵方式來表達。 空行母在藏教中的重要地位 過去有很多空行母來到這世間,以下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在西藏, 很多國王藉著落實佛法來照顧人民,其中之一是松贊干布。他娶了兩 位皇后,一位來自尼泊爾,另一位來自中國。在他臨終時,松贊干布 實際上是融入了觀音菩薩的心中,兩位后妃也同時化光與觀音菩薩合 一。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他們三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國王是西藏 人,皇后分別是尼國與中國人,但證悟是沒有分別的。在松贊干布王 與二位皇后與觀音菩薩融入合一時,他的宰相、皇宮內和全國的人都 哭了起來,他們希望西藏人民能夠繼續享有安定和快樂。接著,國王 由菩薩的心輪,兩位皇后由菩薩的胸部顯現出來,勸宰相和人民不要 擔憂,因為他們會永遠保護一切生靈。所以,即使我們生來是凡人, 也不必妄自菲薄,也可藉著努力和誠心來達到最高的證悟。 翻開西藏史,上面記載著松贊干布國王先娶尼泊爾公主,後來又娶中 國公主,因此,兩位后妃之間常生嫉妒與不合。尼國公主先嫁過來, 嫉妒心較強。不過,後來經由修行,兩位公主都征服了自己的煩惱障 。事實上,由於她們的虔誠,結果終與觀音菩薩融入合一。這把我們 又帶回老問題,男性與女性在修行的實修與證果上是否相等﹖松贊干 布國王藉由他修行證果的力量與觀音合一,同樣地,兩位虔誠熱切修 行的皇后,也終與觀音融合。如果男性優越,而女性拙劣的話,她們 兩位便不可能成就這些,可見男女兩性都同等的,能得到精進和修行 的成果。這個事實本身就可以掃除我們關於男女是否有同等能力達究 竟成就的疑惑。 只要接受正法都有機會了悟 當我們翻閱過去的證悟者或大成就者及空行母的傳記時,都能受到啟 示,只不過我們都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無法達到同等的證果。我們 總認為這些悟者是過去一些已悟的佛菩薩的化身,因此,能成就是當 然耳。拿他們的特質與我們相比,總覺自己與他們相去甚遠,根本生 不起與他們同等證悟的欲望和信心。我們可以由兩個有意思的角度來 看這個想法。密勒日巴傳授學生一些密續的教法後,他的學生說:「 你是一個不凡的人,當然這樣的成就對你而言是可能的,但我們只是 平凡的眾生,我們沒法子辦到。」密勒日巴回答:「對於這件事,可 由兩個角度來看。首先,你們將我視為是一個尊貴的人,這樣很好! 這絕對是個『聖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們看低了密法,因為 ,如果你真正相信密續法教,便知道沒有所謂不凡的人。任何人只要 修持應用正確的密續教法,本身都能開悟。只有不信任密法效益性的 人,才可能看輕它。」因此,我們不要覺得能力不足,無法獲得開悟 ;相反的,讀了一些有關成就者的生平傳記後,更應覺得自己也有同 等能力達到與他們的境界。 依蓮花生大士的傳記來看,蓮師受藏王赤松德真之邀到藏地弘揚佛法 而赤松德真的妻子依希措嘉(由名字便知是一位空行母),就在國王 為她提供了一個學習佛法的因緣下,與其他二十七人,經蓮師教導, 達到了最高的證悟。 值等量的佛性 |
-- 作者:微笑 -- 發表時間:2006/9/13 上午 10:38:28 -- 心無男女 |
-- 作者:小馬哥 -- 發表時間:2011/10/29 上午 08:30:14 -- ![]() |
-- 作者:阿全 -- 發表時間:2012/7/24 上午 08:48:50 -- ![]() |
-- 作者:妙音鳳山 -- 發表時間:2012/8/7 上午 11:52:51 -- 南無阿彌陀佛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3/6/11 上午 10:22:10 -- ![]()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4/3/2 上午 08:01:48 -- ![]()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7/6/4 上午 07:44:5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