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文集(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0)
----  《警世鐘》五、迷 亂 話 語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0&id=14241)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00:28
--  《警世鐘》五、迷 亂 話 語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警 世 鐘》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開示

一、大眾傳媒

1、傳媒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

語言是人們相互溝通交流的工具,人們用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也用語言來影響他人的觀念和行為。

古代社會,信息不發達,人們對世界的了解僅僅局限在生活範圍裡的小小地域,雖然也能從書本上獲得知識來了解世界,但這僅僅局限於極少數的富裕上層人士,大部分人難以獲得學習文字接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人們的思想也非常單純。

當今時代,信息和思想的傳播與古代社會有巨大的差異,當今社會有一股巨大的輿論力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取向,這個力量來自傳播媒體。

今天,電影、電視、廣播、書報,以及不久前發展並廣泛普及的電腦網路,是人類口舌的拓展,銀幕螢光屏上虛幻的影像、空氣中振盪的聲波和紙上的文字無孔不入,鋪天蓋地而來,某個人或者某個利益集團依靠電視、網路的作用,可以將其影響擴展到世界各地。

電視和報刊上的廣告影響著千家萬戶,大到人生的價值取向、求職取向、購買住宅、汽車,小到家庭主婦選擇的鍋碗瓢盆、衣裝樣式、顏色,外界傳媒的言論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們一起來就習慣打開收音機或者電視收聽早間新聞;上班路上,喜歡買一張報紙閱讀;當辛勞了一天要休息時,最容易想到的娛樂方式則是看電視。人們聚在一起喜歡談論的話題,大多也是大眾傳媒賦予他們的信息,大到國際國家大事,小到電視劇的某個劇情。

對於現代人來說,沒有大眾傳媒幾乎難以適應,會有一種難以擺脫的孤獨感,不和大眾傳媒接觸,會感覺猶如生活在孤島上一般。人們受傳媒的影響如同呼吸空氣一樣,既息息相關又渾然不覺。

在這樣一個方方面面都呈現著快速變化的時代,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去了解世界畢竟是十分有限的。今天人們了解世界的面貌大多依賴於傳播媒體所傳達的景象。比如,一個沒有去過美國的人,對於美國的認識大多來自書報、影視等大眾傳媒。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生活在兩個世界之中,一個是親身體驗的世界,另一個則是媒體塑造的想像世界。

2、媒體控制現代人的思想

人們關注什麼,討論什麼話題,很大程度上是由媒體設置的。電視在黃金時段反覆播報的消息,報紙在顯著位置刊登的新聞,都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媒體通過圖像文字的渲染和聲音的不斷播放,將信息浸入到人們的思想深層之中。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東西是壞的,傳媒中宣揚的思想觀念左右著人們的行動和判斷,勢必在人們心靈深處打下深刻的烙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生活的價值標準深受傳媒的影響。

媒體中散播出來的信息是由媒體製作的,我們在報刊電視裡看到的內容,在廣播裡聽到的內容,在沒有進入眼耳之前,是由媒體事先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該知道什麼,該去談論些什麼,實際是受他人操縱支配的結果,我們所了解的信息和事件經過了他人的選擇、過濾或改裝。

由此可知通過操縱傳媒,可以操控公眾的思想和行為,使得公眾服從傳媒中所宣揚的觀念和意志。政治家和利益集團總是通過輿論宣傳來達到推行其觀點、開展社會動員、實施政治綱領等的各種政治目的。

在現代社會,某個人或某個利益集團依靠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可以將其影響擴展到世界各地。政治家或利益集團為了自身利益,常常製造謊言掩蓋真相,或對他人辱駡攻擊,或者製造大量引起貪瞋癡的綺語,誘導民眾誤入設計好的圈套之中,他們依靠輿論宣傳的力量,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存狀態。在這裡可以看到話語巨大的作用力。當傳媒傳播善論時,將引導人們趨於善良的行為,而當傳媒散播惡論時,則將誘導人們步入邪惡之途。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納粹帝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即運用傳媒大肆進行宣傳,對本國群眾製造謊言隱瞞事實真相,愚弄蠱惑百姓。他們宣揚鼓吹狂熱的種族滅絕理論,對其他民族咒駡污辱,大肆散播侵略戰爭合理性的言論,由此激起人們的瞋恨,使這三國的無數民眾迷失人性,趨之若鶩地加入到侵略戰爭之中,製造了大量慘絕人寰的殺人惡行。從這裡可以看到妄語、粗語、綺語等語言惡業通過傳媒對人類造成了深重災難。

二、廣告與傳媒商業化

1、廣告刺激物欲

廣告在這個社會到處都是,廣告公司的策劃者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做廣告宣傳,從電視節目中間插播,到城市中公共汽車的車廂表面、高樓大廈的樓面屋頂,在今天這個社會網路中生存的人要想擺脫廣告的影響實在太困難了。

在商業化的時代,商品製造出來以後,必須有人購買,而廣告正是使人產生購買欲的手段。以汽車行業來說,電視中不停地播放各種汽車廣告,報刊上有汽車專欄介紹各種汽車品牌的性能和價格,以此烘托汽車消費的氣氛,通過大面積的宣傳,購車的概念就會在人們大腦中落下印象,等到有了購車的經濟實力時,自然就會去購買。

廣告策劃和製作者,力圖創造出在感官上具有強烈的衝擊力的廣告作品,色彩、視覺、用詞、情節,都鮮明、醒目,標新立異,能在人們大腦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廣告商會打造各種概念,利用人心深處的物欲和虛榮心,來激起人們的消費熱情和購買欲,廣告後面的潛台詞就是:購買。

在商品促銷方面,廣告往往能起到神奇效果,一個普通商品花上巨額廣告費用,天天在電視的黃金時段做轟炸式播放,商品的知名度就會立即飆升,商品的銷售也由此大幅度增長。因此企業公司都願意在廣告宣傳上投放大量的資金。

廣告是大眾傳媒生存的基礎,是傳媒機構收入的主要來源,廣告額的升高意味著媒體產業的業績攀升,黃金時段的廣告額在大電視台是個天文數字。在美國,廣播電視企業的收入完全來源於廣告,報紙和雜誌70%的收入來自廣告。

以房地產這一行為例,許多報紙尤其是地方上的報紙都設有房地產專欄,據研究報告,2001年房地產廣告占全年廣告量的50%以上。一個樓盤開工以後,開發商會組織一批記者進行策劃包裝,製造概念。2001年三月,北京市某樓盤剛剛評上了「十佳樓盤」,就因樓板出現裂縫而被業主告上了法庭。這裡媒體的公信度又有多少呢?

廣告中經常出現成功人士或者富裕溫馨的家庭享用廣告推介產品的畫面,無形之中在人們心中塑造了一種理念:穿著名牌衣物擁有名牌產品,意味著擁有社會地位和人生的成功,而青少年則喜歡依靠名牌產品來炫耀自己,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

企業和公司往往利用超級明星來做廣告,以耐克球鞋為例,耐克公司請NBA超級巨星喬丹做廣告,明星被媒體賦予超越凡俗的地位。在廣告中,喬丹表現了他的驚人技藝,廣告暗示因為擁有耐克鞋,使得喬丹如虎添翼,成為超級球星,一個人如果擁有耐克鞋,就會變得如同喬丹一樣,得到人們的認同和尊重。因為喬丹的名人示範作用,全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都渴望擁有帶有「旋風」標誌的耐克鞋,這給耐克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每年光賣「飛人」一款鞋就能贏利2.5億美元,喬丹在耐克公司賺取的廣告收入竟達1.5億美元。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廣告是推銷商品最重要的手段。在推銷商品的同時,也在刺激人的貪欲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廣告的目的就是誘使人們去購買更多的東西,使人深陷在物欲享受中難以自拔,廣告中也存在著許多虛假不實的地方,使人容易上當受騙。

2、利益驅使下傳媒娛樂業的操作過程

傳媒娛樂業是當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美國經濟出口贏利的50%來自美國娛樂業,日本經濟的五分之一是由數字娛樂產業創造,娛樂的產值早已超過其汽車工業的產值。美國《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文章評論:「從1995年到2001年,(世界)五百強中不少公司已經轟然倒地,但是那些文化娛樂集團卻好像他們創造的米老鼠和恐龍一樣,成為一張無孔不入,越來越大的獲取財富之網。」

媒體為了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生存下來,必須想方設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人數眾多的受眾,這就是商業化時代傳媒操作運行的規律。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媒體的內容和形式可謂花樣翻新,傳媒製作者總是千方百計地製造出引人注目的節目,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個龐大豐富的媒體世界處處都有商業機制在運轉,從開始的策劃到中間的製作再到最後的發行,每一步都處於商業操作之下。

以商業電影為例,商業電影的策劃是以廣泛的市場調查為基礎,影片的情節展開,明星演員的陣容選擇,裡面添加哪種素材、哪種賣點吸引觀眾,電影製作後的大力宣傳,都有一整套熟練的商業操作流程。今天商業電影這個視覺消費品如同汽車、電器一樣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影視公司這種專業化的商業操作如同在打造犀利的欲望之刀,向觀眾頻頻揮擊。

為商業利益所驅動,影視的內容往往迎合並誘導人們的欲望,給人們作出行為示範。精神生活日益空虛的現代人需要一種外界附加的生活模式,以之作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標。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媒體極力宣揚追求財富的意義,電視報刊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最風光,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人生所求,如果你不這樣去做就低人一等。

影視中渲染的富麗堂皇的場面,窮奢極欲的行為,糜爛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了現實中人們模仿追求的目標。在這些光鮮奪目的欲望幻景面前,人們呈現出一種昏迷狀態,傳媒輿論如同發號施令者,現代人會情不自禁地跟隨而行。這個時代的人就是這樣,一方面標榜個性,一方面又成為媒體俯首聽命的奴僕。

了解了媒體幕後的操作機制,也就不會對媒體熱衷於傳播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的內容感到吃驚了,因為這些刺激感官的內容能夠深深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這一切意味著媒體的商機,意味著媒體的收入。

有些媒體製作者總是挑人性脆弱的地方,在人的欲望中見縫插針,像暴力色情這類東西如同精神毒品,看幾次就能令人上癮,使人難以自拔。儘管影視片、文藝作品會根據市場導向變換花樣品種,然而萬變不離其中,其中的內核總是那些勾起欲望的東西。

一次,在西方被稱為傳媒大王的默多克看到《太陽報》的頭版全部刊登英國政府活動的報導和圖片,大發雷霆,立刻將頭版的責任編輯叫到辦公室,怒斥道:「英國政府付了多少報酬給你,你為什麼整版刊登英國政府的報導,而不是選一些具有挑逗英國人欲望的花邊新聞,這樣下去,報紙非要給搞垮不可。」在默多克的管理下,女性裸照和刺激性的言論充斥《太陽報》的版面。(《明星引爆傳媒娛樂經濟》)從這裡就可以明白一些傳媒機制的製作意圖和傾向。

與媒體製作者精心策劃製作的針對性、主動性相比,面對媒體的受眾基本上是被動接受,人們很少去觀察和思考媒體內容的正確性、真實性,對於政治家的言論和媒體所散播的輿論導向缺乏分析考慮,只是想當然地接受,對於娛樂節目只追求娛樂和感官刺激,也很少思考其中的危害,這種被動的態度,使得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為媒體的俘虜,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傳媒的內容已經深深融入到人們的意識中,左右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日常生活,這就是傳媒的力量。

3、當今世界娛樂化的癡迷狀態

在這個時代,媒體娛樂業打造了一個娛樂化的世界,處處都有歌舞演唱會,報紙上刊登著各種名人緋聞、希奇古怪的趣聞,影視中充斥著商業娛樂片,在各種文藝晚會、頒獎晚會上,明星光芒四射,即使嚴肅的新聞報導中也充滿了凶殺暴力、天災人禍的內容。

古代社會人們心中的榜樣是聖賢,人們希望通過學習聖者的言行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當今社會,人們爭相效仿的榜樣則是影視歌舞體育明星,從他們的著裝、言談到生活方式,都成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明星的體重、身高、愛好、生活習慣,是追星族熱衷的話題,明星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娛樂記者記錄下來,成為話題,明星是這個世界上被人們談論得最多的人。明星是娛樂界打造出的商品供人消費,有關明星隱私的庸俗無聊的內容成為生活中興奮的佐料。而有些明星也深知箇中三昧,把炮製緋聞作為提升名氣的重要手段,他們知道:不論事情真假,只要炒作散布流傳出去,就能讓人留意記住,有了知名度,就不愁片酬不愁出場了。

一位青年女子通過一部電視劇或者一部電影迅速走紅,接下來其生活瑣事都會成為電視報刊娛樂版的要聞,成為青少年談論的焦點,接著開演唱會、出唱片、拍廣告、拍影視劇應接不暇,收入可以超過億元。明星攀升的出場費,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到之處受人矚目崇拜的場面,成為廣大青少年心中的夢景,對於千千萬萬個少男少女來說,人生追求的目標就是能成為媒體所推出的明星。

明星是娛樂業的靈魂和核心,同時也是娛樂業的搖錢樹,電視台依靠明星可以吸引觀眾,提升收視率,進而帶動巨額廣告收入。電影往往因為超級明星的加入而使票房收入倍增。在商業比賽中,球星是吸引球迷的主要因素,正因為有了球星,人們才對商業比賽如此癡迷陶醉。明星們牽動著這個世界千千萬萬人的心。

既然明星們能成為吸引觀眾的焦點,傳媒機構自然不惜重金包裝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明星,進行大面積高密度的宣傳,讓他們煥然一新閃亮登場,在電視報刊上頻頻露面,明星的生產和商品一樣,經過娛樂界的種種培訓、包裝、宣傳而推出,一個普通的凡人被打造成魅力四射超凡脫俗的「星」,變成大眾的榜樣偶像。即使一個不具唱歌天賦的人,只要唱片公司看準賣點,通過精心訓練和包裝,照樣可以成為歌壇天王、天后,讓無數青少年追逐迷戀。

現時代,明星不是依靠道德、人格的突出表現而成為大眾的表率,而是建立在媒體商業性的浮華包裝之上。媒體對明星的展示這個商業操作手段,推動了只重外表包裝、不重精神實質的社會風氣,表面富麗堂皇光彩照人成為名利場的必要資源,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卻被人們遺忘了。

娛樂化的媒體世界帶給人們的是虛假的歡樂氣氛,有意無意中淡化了人們內心的真實情景。這個世界,表面繁華的物質生活之下是人們沉重的生存壓力,人們被競爭壓得喘不過氣來,強烈的競爭使人隨時都有被解雇的危險。媒體世界很少去反映真實世界中城市人單調乏味的機械式生活,也很少去反映下層農民、下崗工人度日艱辛的實況,也少有反映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這些本是當今世界大部分人的真實景況,遺憾的是在媒體中,很難聽到他們的真實心聲,他們成了沈默的大多數。媒體用大量版面去報導庸俗的明星緋聞醜聞,熱衷於渲染個人隱私,這些內容對人們的生存有什麼意義呢?

娛樂化只能起到粉飾麻醉的作用,將人們的注意力牽引走,但對人類的生存困惑卻起不到絲毫作用,相反它掩蓋了生存的痛苦,使人們對善惡因果麻木不仁,忘記了現代人內心世界的迷亂和無有歸宿。

我們看到步入時代前列的許多高端科技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感官需求而產生發展的,在這個數碼網路時代,電腦、互聯網、電視、光碟、視聽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擴大容量,為人們推出了一層層虛幻的感官泡沫盛宴。這種使人的感覺時時處於興奮狀態,挑動人的「感官」的產業,被世人稱為「注意力經濟」,大力製造能引起感官刺激的內容和設備的商品,成為商家擴展市場份額賺取高額利潤的密訣。在世人浸泡於感官享受的同時,商家正大把大把地數著鈔票。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意識散亂於六種外境是一切輪迴迷亂顯現之根本,一切痛苦之來源。譬如:眼識貪執於色故,飛蛾亡於燈火中;耳識貪執於聲故,野獸死於獵槍下;鼻識貪執於味故,蜜蜂纏死花叢中;舌識貪於香味故,魚兒釣於鐵鉤上;身識貪於所觸故,大象陷於淤泥中。」

同樣的道理,在人們縱情聲色享受沉浸於影視歌舞娛樂的同時,意識也深陷於散亂中,而且極容易挑動人內心的貪瞋癡煩惱。遺憾的是,沉浸其中的人們很難覺察到其中的危害。

三、影視片的負面影響

1、影視片製造欲望幻境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變得日益冷漠,在沉重的生存壓力下,人們想改變沉悶單調的生活,往往依靠影視中的視覺刺激,內心的交流也往往通過影視中的情節來宣洩,人變得越來越麻木,需要外界虛幻的景象激活,大堆大堆的精神鴉片成了人們繼續生存下去的一個動力和樂趣的來源。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場景情節在影視中應有盡有,滿足了人們內心欲望的渴求。

人們利用現代科學的聲光技術製造出光怪陸離的幻覺世界,快速閃動變換的畫面,較現實景象更加豔麗的色彩,高清晰度的音響效果和變幻莫測、難以預料的情節,為觀眾製造了一個夢幻世界,人們由此可以浸泡在感官的迷幻之中。

影視世界如同一個盛滿欲望的杯子,人們希望從中吸上幾口,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可是透過這些欲望幻景,現代人疲倦的心性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更加迷亂。

在影視中,人們看到對暴力讚美的詩篇:在特技鏡頭下,人類相互殘殺的動作猶如舞蹈,被屠殺者的鮮血如同五月大地上盛開的鮮花,借助現代科技的聲光技術和電腦特技,加上流暢的剪輯,槍戰和殺戮的場面被美化得如藝術品一般。

在動作片中,殘暴乖戾成了英勇果斷,為所欲為成了自由個性,罪惡行為被粉飾成人們效仿的對象,製片者用華麗精巧的包裝製造了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這裡善惡交換了位置。

在人物方面,影視中黑社會的頭目往往被塑造成高大英俊、頭腦冷靜、充滿權勢威力的形像,為了突破簡單化,人物個性往往表現成多重性格,既有其殘酷的一面,又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對同伙講義氣,對死敵毫不手軟。這種人物與現實中的平凡人形成鮮明的對照,自然而然成為不少青少年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青少年誤認為黑社會的生活驚險刺激。

2004年10月24日《時代商報》報導,瀋陽市教育部門提供的一份官方調查報告,在青少年群體中,景仰黑勢力老大的學生,竟然是崇拜父母人數的兩倍。影視中的黑社會組織通過各種犯罪行為獲取巨額財產,過著奢華的生活,也使許多人心生羨慕,而忘記了黑社會種種惡行對社會的危害。

2、電子遊戲、影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在電子遊戲的世界中,充滿了殺戮和戰爭的情節,現實世界的武器和殺人手法,在這裡應有盡有,人們坐在電腦前成了戰爭和殺戮的虛擬參與者,體驗著虛擬的屠殺過程。這裡沒有真實戰爭的殘酷和恐怖,有的是緊張刺激,戀戀不捨。軟體設計師想方設法令畫面清晰逼真、聲形並茂,並且設計出各種關隘,以激起人們的征服欲望,使人一玩就容易上癮不能自拔。在世界範圍內,有多少少年兒童天天沉迷在這些充滿了暴力的遊戲中,以至於忘記了正常的學業功課?

據報導在中國九千萬網民中,至少有四千萬中國青少年沉迷於網路中不能自拔。

有的少年兒童玩得沉迷之時,可以幾天幾夜不出網吧門,有些電腦店的老闆專門給上網的人準備好快餐和休息的地方。「如果人可以不睡覺的話,我願意每天24小時都在網吧。打怪、殺人,多有自豪感!」這是一位少年對記者所說的原話。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數日上網不停,甚至死在電腦桌旁的事例。

2004年12月27日清晨,一位家住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外灘的初二學生,從家出來坐電梯上第24層,然後攀登鐵梯爬到樓頂,依照網路遊戲中出現的情景,從樓頂飛躍而下。

這位十三歲的少年在遺書中寫道:「我崇拜SHE、守望者,他們讓我享受到一種快樂的感受。我有三個知心朋友──大第安、泰蘭德、復仇天神……」這些名字都是網路遊戲《魔獸爭霸》中的人物,這位少年在生前根據網路遊戲,寫了八萬字的遊戲筆記。

在此之前11月25日早晨,這位少年對父母謊稱學校有競賽,然後和同學一齊鑽進網吧,沉浸於網路遊戲世界之中,直到第二天下午被母親發現。

這位少年患有嚴重的「網路成癮症」。「網路成癮症」類似於煙、酒、毒癮,一旦上網成癮,通常無法擺脫上網的念頭,即使不上網,腦子裡也會時時想起網上的情節和內容,玩遊戲的少年兒童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想方設法過關,一旦離開網路,會感到心情緊張,平時情緒低落焦慮,不適應現實生活,整天無精打采。一旦網癮被挑動起來,又會難以忍受不顧一切要上網。一位病人寫道:「我知道我的婚姻已經破裂,但我對此無動於衷,只要我進入聊天室,我感到我是一個活人,但我一退出,就覺得與死人無異。」

在網路遊戲中有時有幾十萬人同時在線,如果在虛擬世界中玩得好,就好像現實世界中的英雄一樣有自豪感。這些孩子在電腦的虛擬世界裡如同身處真實世界一樣。孩子年幼無知,可是家長卻深感不安,一旦孩子上網成癮,荒廢了學業,則成為父母難以拔出的心痛。

對於少年兒童而言,由於他們沒有進入社會圈子,涉世不深,對造惡的行為沒有親身體驗,然而通過影視鏡頭,他們目睹了這些罪行。儘管影視片整體上在講述虛幻不實的故事,然而局部細節卻表現得異常逼真,各種惡行被刻畫得細緻入微,惡業作為當事者的經歷體驗,被散播到銀幕、電視機前每個觀眾面前,這時傳媒將造惡情景從陌生地帶傳入人們的視野。影視中殺盜淫等惡行的鏡頭完全如同真實場景,人們一旦模仿而為,即成真正的惡業。儘管媒體都會否定其教唆作用,然而無形之中充當了教唆和示範者的角色。

正是受影視片和電子遊戲的影響,西方國家的許多中小學生都學會了影視中的凶殘行為,在學校裡開槍打死老師和同學。在美國,每一個半小時就有一個小孩被槍打死,每天有13.5萬名學童帶槍去學校。1999年四月二十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鎮考倫賓中學,兩名高中生用半自動衝鋒槍和半自動手槍殺了十二名學生和一名老師,並擊傷另外數十人,最後兩人飲彈自盡,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慘案。

在中國,許多青少年的犯罪行為也非常嚴重,有的殺人手段非常殘忍,甚至有殺害父母親友的,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往往一怒之下釀成血腥慘劇。這裡媒體起了暴力示範作用,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南方都市報》2005年三月四日報導:

2002年父母把十四歲的兒子阿龍接到廣州來生活,由於長期缺少溝通,阿龍的父母和兒子已經沒有什麼話可說,沒幾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後,阿龍離家出走了。當年一月三十日,阿龍在外面和同學的弟弟十歲的小文一起玩時,發現身上的錢花得差不多了,阿龍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龍把他帶到白雲區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後把屍體扔到旁邊的沙井裡。

第二天上午,阿龍撥通了小文家裡的電話要小文家長拿一千塊錢來贖人,最後壓低到六百元,在約定地點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小文家長隨即報警。阿龍的行為犯了故意殺人罪,考慮到阿龍犯罪時沒有滿十八周歲,廣州中院從輕判處阿龍十五年有期徒刑。

事後,法官認為阿龍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為阿龍的父母忙於生計,忽視了對子女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而阿龍自己平時沉迷於渲染暴力的錄像影碟,潛移默化,受到不良的影響,才釀成彌天大錯。

3、影視作品如何影響人的心態

許多人認為影視作品中的暴力鏡頭,是用來娛樂的,用來放鬆日常生活緊張的壓力,作為一個成年人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影視中的故事都是虛假的,不必當真,不會有那麼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大量的凶殺鏡頭,大多數人也許不會像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那樣做出極端的罪惡行為,然而因為長期的耳聞目染,內心容易漸漸變得粗暴易怒沒有耐心,變得漠視生命,一旦和他人發生爭執,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以暴力的手段解決爭端。

由於經常目睹凶殺鏡頭,看到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那麼輕鬆頻繁的殺戮,就會覺得殺生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可怕。而且影視中有些罪犯常常逍遙法外,並沒有受到處罰,因此認為現實生活中殺人殺生也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不知不覺之中就淡化了殺人殺生的嚴重後果。

上面我們就影視傳媒中的暴力因素對人們的影響作了較細緻的分析,同樣可以分析影視傳媒中其他惡行的不良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制約,人們內心的陰暗面受到必要的抑制,然而埋藏在人心深處的各種欲望和破壞力卻在影視中得到充分的渲染,這些陰暗面散發出來,就如同飛鳥銜著種粒散播到田野中一樣,滲入到人們的意識深層,一旦遭遇到相應的環境,因緣具足,就會生根發芽,給社會和個人帶來各種危害。

這些負面內容對人的影響也許當時體驗起來不一定十分強烈,往往容易掉以輕心,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通過長年累月的浸染,內心深處就會慢慢形成串習力,慢慢將一些惡習接受下來,認為這些惡習也很合理,而人的習性也就慢慢轉變了,當今時代許多人模糊了善惡界限,其原因就在此處,媒體對人的影響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怙主法王如意寶曾教誡弟子:「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外面花花綠綠的世界,有許多外境極具誘惑力,極易誑惑,煽動人的貪瞋煩惱。修行人必須十分注意,不讓自己接觸這些環境。一旦接近,凡夫確實難以對治煩惱,尤其是電視、電影,絕大多數是引發眾生自心煩惱之因緣。當然,要求你們根本上斷除這些,有些人可能有困難,但希望每一個想調伏自心的修行人,應該把握自己,不要去看……。」

《入行論》云:「無義眾閒談,諸多賞心劇,臨彼境界時,當斷意貪著。」做為一個修行人,在面對影視歌舞時,身臨這樣的處境,一定要高度警惕,始終保持自己的正知正念,不要讓自己的心念跟隨這些外境散亂、貪著。

四、精神病毒的傳播

1、社會良知的缺席

在當代世界的話語圖像中,表現惡是一種風尚,有人絞盡腦汁、淋漓盡致地表現各種罪惡行為,熱衷於描述各種人間醜態。善則顯得單薄,很少有人去細心刻畫表現,對於人性中光明善良的一面,人們往往缺乏耐心和興趣去欣賞讚歎。千百年建立起來的傳統美德,被有些人視為保守落後,往往反被嘲諷,堅持操守恪守律儀的人也被認為死板守舊,容易被社會淘汰。媒體中大量充斥著庸俗無聊和負面的內容,長期浸泡在其中,必然深受影響,如居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2004年九月六日晚,恐怖分子在俄羅斯別斯蘭市一所學校劫持了數百名學生,致使三百多名學生死亡,二百多名學生下落不明。但是就在這天晚上,中國某大型媒體的某套電視節目在播放俄羅斯人質危機的新聞報導時,屏幕下滾動播出這樣的字幕:有獎競猜──俄羅斯人質危機中一共有多少人喪生,答案A××人;B××人;C×××人……參加的方式:×××用戶發送答案至×××,×××用戶發送答案至×××。這家電視台竟然拿災難中的死亡人數作有獎競猜,既給觀眾做娛樂活動,又增加自身的商業收入。這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傳媒的一個標本吧。

其實,大眾傳媒只是中介物,這些傳媒產品是由人製作操縱的。作為社會的統治階層,要利用傳媒來控制大眾的輿論和思想走向,以達到統治的目的。在現代這個商品化的時代,話語的權力更多地集中在西方大媒體集團的巨頭手中,這個世界的語言走勢和話語權力被他們操縱,這些強勢者統治了人們的思想。今天媒體的商業氣息越來越強烈,輿論被商業巨頭操縱,傳媒被商業化,因此在社會輿論中追求利潤、追求金錢變成這個時代天經地義的美德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看媒體中時常出現的各種迷惑人心的言論,各種刺激欲望的文字和鏡頭,這些不都是有知識有技術的人炮製出來的嗎?其策劃者有知識精英,而製作者則是媒體各行業的技術人才。

這個時代多少知識分子已經成為資本家、商人掙取利潤的工具,知識分子在宣揚追求人身自由、個性解放的同時,自己反而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在物欲面前同樣顯得脆弱不堪。古代「文以載道」的風尚已經被金錢砸得粉碎,許多知識分子日益淡忘了本應具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喪失了作為社會良知的身份,不是為挽救世道人心而大聲疾呼,反而墮落成替各種利益集團搖旗呐喊、鳴金開道的侍從,在欲望面前迷失了方向,以各種偏見、邪說誤導著人心趨向罪惡的深淵。

我們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為罪惡辯護的理論,社會學家讚揚性解放,認為這是社會進步人類追求自由的體現,每個人都有運用自己的身體追求快樂的自由;經濟學家認為貪污腐敗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手段,可以推進經濟的增長;還有人認為影視中的暴力行為,體現了人的自由和張揚個性的美,吸毒是個人自由,他人無權干涉。實際上諸如此類的言論經常在一些媒體中散播。

在這個豐富的媒體世界中,人們還能聽到微弱零星的為正義呼喚的聲音,那代表著這個世間的良知尚未泯滅。

2、大眾傳媒的果報

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反映了前人為文慎重的態度,因為文章一旦成文發表印刷,就意味著其中的思想觀念將深深植入閱讀者的內心。平時說話,聽眾可能只是一個或幾個人,而言論一旦變成文字,成為報刊、書籍、音像中的內容,影響就深遠多了,不但讀者人數眾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為。

事實上,大眾傳媒在起著移風易俗的作用,社會風氣的日漸敗壞和傳媒的宣傳滲透息息相關,人們或許會驚訝,在短短時間內,整個社會的風氣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竟然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這些都是無孔不入的媒體在起著催化的作用。

再來看看這類業果的嚴重程度,經由大眾傳媒散布的煩惱種子,在自他相續中生起多少貪瞋癡的煩惱,那麼其罪業就有多大,這些嚴重的業果勢必落到製作者、傳播者的身上。與單獨造口業有所不同,這其實是一個集體在共同製造罪業。可是這個世界的媒體策劃者、工作者、文章的作者中,有多少人意識到了這個道理呢?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人早已把這些利害關係和職業道德拋在腦後,這些人的未來要承受什麼樣的果報?真是令人畏懼。

3、遠離迷亂話語保持內心寧靜

從大眾傳媒中播出的信息,如同滔滔不絕的洪流,這個洪流正在不斷擴展,我們看到信息在無節制地繁衍,互聯網信息的流量在不斷增大,報紙在不斷增版,電視頻道在不斷增加,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傳播,書籍的種類日益增多,這個信息洪流如同四面八方沒有規律生長的蔓藤,人們難以分辨哪些是生存的基本元素,哪些是對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往往看得眼花撩亂。

表面看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然而大量的信息卻是垃圾。一個人一天中所見所聞的內容有多少與安身立命息息相關?有多少可以使人變得情操高尚?所謂言為心聲,那些雜亂無緒的信息,正是當代人內心世界雜亂無章的反映,反映出現代人內心世界飄搖不定,沒有堅固信念,只好通過速度加快和數量膨脹來掩蓋內心對生存世界的慌亂和無所適從。這些氾濫的話語正是現代人內心深處日益熾盛的貪瞋癡等煩惱的顯現。

如果沒有媒體的鼓譟,一個人的內心容易得到純淨,在與傳媒隔離的偏遠地區,人們過著單純質樸的生活。現代媒體向人們的思想灌輸了龐大雜亂的貪欲信息,致使現代人的分別念成倍增長,難得有片刻安靜。為世人所稱道的信息量,有時會變成製造精神折磨的因素,人們思緒的雜亂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信息的干擾。如果身旁有巨大的噪音,人們會將這個噪音的聲源關閉,同樣的道理,面對煽動欲望製造精神混亂的噪音,人們最好是遠離它們,以保持內心的寧靜。

4、慎防惡業通過媒體傳播

世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對病魔避之唯恐不及,而對病毒更是深懷恐懼,比如對愛滋病病毒、瘋牛病病毒、SARS病毒等各種病毒的傳染擴散,可謂談虎色變,基於這種恐懼心理,人們有意識地對傳染病採取嚴格控制的措施。

在前不久發生的非典傳染病流行期間,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這個前所未有而傳染性極強的病毒,人們想方設法控制病毒的傳播,切斷隔離傳染源,不讓病毒在人群中流行開來,因為一旦病毒擴散,就會威脅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安全,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然而對於思想上的病毒,人們的警惕戒備之心卻顯得過於鬆弛,防護措施太薄弱了,甚至有時毫不在意、放任自流,這種放任自流的態度,竟然被許多人看作是現代文明思想自由、開放的一面,反之則被視為是壓制思想、言論自由。那些暴力、凶殺、色情、煽動物質欲望、欺騙愚弄等等方面的惡見惡行,每天都在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報刊、書籍中傳播,或明目張膽,或精心包裝,或暗中隱藏,這些煩惱病毒無時不在無孔不入地吞噬著人們的靈魂。在這種精神病毒的包圍圈中,有多少人的心理還能保持健康向上呢?

由於精神病毒不像生理病毒那樣短時間內即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甚至奪去生命,因此,人們往往輕視,視而不見。然而由這些病毒所滋生的煩惱,將深深折磨人們的心靈,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絲毫不亞於生理疾病。精神世界煩惱病毒的侵襲,會改變人們內心世界的面貌。

導致傳染病流行有三個因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傳染病毒的受者,中間的傳播途徑是指空氣、水源、食物、人體接觸等病毒賴以傳播的方式途徑,病毒是通過傳播途徑這個中間環節散播開的。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內心世界的病毒傳播,其傳染源是貪瞋癡等煩惱,而傳播媒體則是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今天依靠大眾傳媒這個放大器,致使這個時代煩惱病毒的散播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嚴重得多。

在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中,如果控制住傳播途徑,就能有效地把疾病傳播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如果聽任其漫延,病毒傳播一旦超過一定界限,就會暴發大面積的疫情,再要控制就非常困難。面對精神病毒的散播,人們應該如同控制生理病毒一樣,高度警惕嚴陣以待。

5、現代人應加強對煩惱疾病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感覺到心情沉重壓抑,心煩意亂,有時會難以自控地去製造惡業,內心經受著難以言述的精神痛苦的折磨。對於精神上的疾病,極少有人去反思它來自何處?是如何被引發產生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人們在這些方面往往感到茫然。

讓我們進一步觀察對照人們對待生理疾病和煩惱疾病的態度。對於生理上的疾病,人們往往會利用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做各種體檢化驗,分析診斷病因和病況,以達到有針對性的治療。這種對生理疾病的研究探索,推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然而,對於「治療煩惱疾病」這個與世人息息相關的問題,世間的學問卻幾乎是空白。在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理論是最完善的理論,但世間人卻置若罔聞,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09:32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htm

http://211.72.163.194/pdf/03_001-552-s.pdf

百 業 經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譯

 

縱經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聚合時  果報還自受

─《百業經》─

 

凡聽聞、讀誦、受持此《百業經》的人,若能對因果不虛生起堅定的信心,謹慎遵循因果,並且精進修持、懺悔罪障,一定不會墮落。

─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10:26
--  

業決定理者,謂諸異生及諸聖者,隨有適悅行相樂受,下至生於有情地獄,由起涼風,所發樂受,一切皆是從先造集善業所起。從不善業發生安樂,無有是處。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羅漢相續之苦,一切皆是從先造集不善而起。從諸善業發生諸苦,無有是處。《寶鬘論》云:「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為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若於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為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讚為一切白法根本。

─ 至尊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11:59
--  

對因果(Hetu Phala)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起碼的標誌。若對因果無信心則修什麼甚深的法,所得和意義都不大。我們首先應該了知果報是眾生的業感。這個業有善有惡;有定業有不定業;有今生受有來世受。來世中,有一百劫後受的,也有十萬劫後受的。所以,眾生的業感在時間、果報上是各不相同的。現在一些人以為今天造一個善業,今天能得到善報,或今天造個惡業,今天就要得到惡報。這是不了解佛法中因果的緣故,若真正了解的話,當知「緣合應時際,其果定成熟。」還有些人說:「我一生念佛、參禪,為積累資糧做了許多布施等善業,但我心裡仍是煩惱,家庭不和順,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寶的加持力哪裡去了?因果是虛妄的吧!」這都是很大的邪見。釋迦教法中也沒說造業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說「百劫(Kalpa)不毀滅」。即使經過一百個大劫,其業果也是不會毀滅消失的。所以業果是有今生報也有來世報。

─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12:23
--  

敬錄自《密勒日巴尊者傳》

尊者說完以後,希哇俄行者就啟稟尊者道:「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師的時候,對於上師那樣的虔誠信從,忍耐受苦;得法以後,在山中那樣的精進修行,無論從哪一方面看來,都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我們都不敢再修這個法了,可是解脫不了煩惱輪迴,應該怎樣辦才好呢?」說完竟大聲痛哭起來。

尊者說:「你不要失望,我告訴你,只要你常常想到輪迴和三惡道的痛苦,那麼你的精進心和求法心就會自然生起的,凡是有心的人,聽了『因果法』既能相信,一定也能做到像我這樣精進修持的,如果對於佛法不能生起極深的信仰,僅了解一些道理,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這樣就很難不為八風所動。所以學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對因果報應都不相信的人,嘴裡雖然談論些與聖理二量相合的空性,可是實際上也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甚麼真實的價值。因為空性這件事,非常微妙,難解難信;如果對空性能生起決定的信解,那便一定可體會到空性並不離開因果,即因果而顯空性。因此對因果的取捨和去惡行善,一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尤為謹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惡,這是學佛最要緊的事。

「我最初並不懂得空性,但是對於因果卻有堅定的信心;知道自己作了大惡業,將來會墮惡趣,所以心生恐怖。因此對上師的虔誠信服和修行的刻苦精進,都自然而然的辦到了。你們也應該同我一樣,獨自住在山中修持真言乘。如果能這樣做,我保證你們一定能夠解脫成就的!」

於是藏頓巴普提惹昨就啟稟尊者說道:「上師啊!您一定是大金剛持的化身,為度眾生才化現人世,示現這樣一個希有的事蹟,否則最少也是無量劫來修行佛道,已經登了不退轉地的一個大菩薩!您為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為,處處表現出您是一位非凡的菩薩。像尊者這樣的苦行和忍耐,在我們這些凡夫弟子來說,不用說做不到,連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學,身體也受不了。所以上師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薩的化身,我們雖然不能像您那樣的修行,但是也都知道凡能夠見到上師及聞法的眾生,都能解脫輪迴,這是一定無疑的。能否請您告訴我們,您究竟是哪一個佛菩薩的化身?」

尊者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誰的化身,最可能的恐怕還是三惡道的化身吧!你們以我為金剛持,當然會得到加持,可是你們以為我是化身,這對於我固然是淨信,然而對於法卻成了無比的大邪見!這是因為你們對於佛法的偉大果利不了解的緣故。譬如像我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而且前半生還作了大惡業;為了相信因果業報,決心拋棄了今世的一切,一心修行,現在離開成佛的階段也可說是不太遙遠了。尤其是遇見一位條件具足的上師,能夠受到他的攝受。得到真言捷徑的心要口訣,和不為言詮所染,澈見本來面目的指示灌頂,依法修持,所以即身成佛是決無疑義的。如果此生只是造作惡業和五無間罪,那麼命終以後,一定馬上就會墮入無間地獄的,這就是不信因果和沒有精進修行的結果。如果由內心的深處,對因果的道理生起堅決的信心,怖畏惡道的苦痛和希求無上的佛果,那麼人人都可以和我一樣對上師有絕對的虔誠,在修行時有最大的努力和覺證。這是任何人都能夠辦得到的。你所說的什麼佛菩薩的化身,完全是因為對密宗未能確切了解。你們應多讀古德們的傳記,思維輪迴之理,要常常記取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而去努力修行!我曾不顧名聞和衣食發大勇猛,忍大痛苦,獨自住在無人的山中修行,因而獲得覺受和證解的功德。希望你們也學我一樣去好好修行。」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19:03
--  

屬於密法獨有的不共見解還有很多,但等淨無二是其最主要的殊勝正見,米滂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對此有過精闢闡述。不過,儘管密法擁有最高的見解,並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直斷等極其罕有、能令修行者迅疾證悟本性之修法,但它對修學密法者的人格、日常行為等要求卻異常嚴格。正像蓮花生大師所說的那樣:「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密宗絕對不會贊許它的修行者將所謂的高廣大廈建立在一片斷層之上,這一點也與禪宗很多大德的觀點不謀而合。藥山禪師有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溈山禪師也說:「實際理地,不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這些都說明了漢藏古德先賢們在處理高見與實修之間的關係問題時,所表現出的高瞻遠矚。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20:10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4.htm

http://211.72.163.194/pdf/16_001-308.pdf

因 果 明 鏡 論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著

第一章  總說業因果

第一節  誰是創造者

第二節  業的規律

一、自作自受

二、苦樂法則

三、因微果著

四、未作不遇

五、已作不失

第三節  心是業之源

一、萬行之源

二、禍福之根

第二章  世間業

第一節  十業道

第二節  十惡業

第三節  十善業

第四節  開示具力之門

一、田門

二、所依門

三、意樂門

四、事物門

五、串習門

第五節  定業與不定業

第六節  業的轉化

第七節  兩世之間

第三章  世間果報

第一節  異熟果

第二節  等流果

一、同行等流果

二、感受等流果

第三節  增上果

第四節  分說十惡業的果報

第五節  十善業果

一、總說十善

二、分說十善果報

第六節  圓滿人身

一、圓滿人身之異熟功德

二、圓滿人身之異熟果報

三、圓滿人身之異熟因緣

第四章  苦集滅道

第一節  安立四諦的次第

第二節  苦諦

一、人生之苦

二、三苦

三、六道之苦

第三節  集諦

一、煩惱

二、集業之理

三、死亡與重生

四、十二因緣

第四節  滅諦

第五節  道諦

一、入道資糧

二、正修入門

三、加行道

四、三聖道

五、三十七道品

第五章  大乘因果

第一節  圓滿的果位

第二節  大乘之因

一、殊勝方便

二、入大乘門

三、發菩提心

四、菩薩大行

第三節  色身與法身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21:17
--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7.htm

http://211.72.163.194/pdf/32.pdf

因 果 的 奧 秘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著

思維總業果──業果的四個道理

分別思惟十業道

抉擇業果──正顯示黑業

業之輕重差別

果報介紹

思惟白業果

顯示業的其餘差別

思惟特別業果

總示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四力淨修之理

深信業果之總結

《因果的奧秘》思考題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1 上午 04:25:28
--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簡介

益西彭措堪布,生於一九七一年,原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

七八至八三年,圓滿漢文小學課程後,著重學習藏文,八五年考入四川省藏文學校。

八六年秋,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聖地,師從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得受眾多顯宗經論、密宗續部竅訣等傳承。

自從被法王上師任命為堪布後,即擔負起部分教務,培育藏族僧才長達九年。

九六年起致力於漢僧教學。

今堪布仍常住學院教化僧伽,宣導學修「戒律」、「彌勒五論」、「中觀」、「菩提道次第廣論」、「正法妙音」等顯密教法。

益西彭措堪布為喇榮五明佛學院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通達五明、智慧卓越、持戒嚴謹,精進苦行的程度尤其令人稱道。近幾年來,由於國際學經堂學眾迅速增加,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特別指派益西彭措堪布協助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分擔漢僧經堂傳法工作。

堪布目前已出版之寶貴譯著論疏甚多,經弟子集結為譯著集──《甘露妙法》,其中包括:《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講義》、《走向解脫──別解脫根本戒概述》、《走向解脫──菩薩戒品》、《因果明鏡論》、《因果的奧秘》、《入中論•日光疏》等等,法寶眾多不及備載。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8/10/2 上午 10:42:22
--  

http://www.xianmifw.com/

http://www.xianmifw.com/home.asp

顯 密 佛 網

顯密佛教交流中心

Paramitayana & Vajrayana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