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貞子
-- 發表時間:2010/3/3 上午 07:23:26
-- 【轉貼】歷史感應統記語譯:殺業可畏!
/呂富枝
顧錫疇明朝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官任檢討官,明喜宗天啟年間,因與權閹魏忠賢不協被革職。明末崇禎年間,恢復官職任用為禮部侍郎,其後又因與楊嗣昌有過節,除去官職。福王即位,任用為尚書,又因兵部侍郎馬士英專權昏憒,錫疇與他不合而辭官。
當時國家變亂,南京失守,家鄉城邑也被攻破,於是前往福建,唐王要任用他為官,錫疇極力婉辭。便前往溫州,寄居在江心寺。曾著作迪吉錄流傳於世,大有功於世道。
當時總兵賀君堯,鞭撻太學儒生,顧錫疇得知深為諸太學生不平,將要論奏賀君堯罪狀,賀君堯竟乘夜間遣人殺死顧錫疇,並將屍體投入江中。
顧錫疇被害那天,永嘉縣令吳國杰在江心寺設宴請顧錫疇!不料第二天突然聽說顧錫疇被害,隨即招募漁夫及溫州人沿江尋找,找了三天都沒有下落,第三天晚上吳國杰夢見顧錫疇站立在水中說:「我前世是天台山僧人,因為誤殺了一條蛇,如今抵償他的命債,承蒙吳公厚意幫助辦理我的後事,因為公前世是我的徒孫,有方外一脈的因緣,明天向某地水灣處尋找,我就在那裏……。」吳國杰早上起床回想夢境清清楚楚,立刻命漁夫到某灣地處尋找,果然找到屍體,於是極力幫助用棺木收撿屍體,運回家鄉安葬。
當時華亭縣令張調鼎是顧錫疇的門生,因為想念老師,便到神壇占卜請示吉凶休咎,顧公神靈降臨,張調鼎問道:「老師何時去世登仙?」
顧公回答說:「我已經在六月十六日被賀君堯害死,將我投入江中。」 張調鼎又問:「賀君堯與老師有何仇恨?」 顧公說:「老夫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人,有一次在路上遇見一條蛇,一時情急,用杖打擊失手將牠打死,賀君堯就是那一條蛇的後身,前生怨懟相尋,今生因緣相遇應受果報,可以告訴我兩個兒子,千萬不要報仇。」 張調鼎立刻派人到溫州查究追跡,果然一一不爽。
後來賀君堯也被人所殺。
※誰能料想到,前生誤殺一條蛇,終究要償還這個命債,可見殺業是多麼可畏啊!
所幸的是顧公般若智慧及宿生善根沒有泯沒,能夠囑咐後人不要報仇,因而顧公這個殺業,就可從此了結。至於賀君堯既然殺了人,又被人所殺,他的怨報正是沒有休止的時候了,實在是可悲!可憫!
欠人命債,縱然經歷千生萬劫,遲早因緣會遇時,終究一定要償還,楞嚴經早有明白訓示,我輩學佛應當深信不疑。
單就我們人事環境中,所交往的朋友之間,凡是彼此友好情誼篤厚的,也必然大有因緣存在。所以我們的舉心動念之間,今日種下的業因,就是結下將來的果報,怎可不時時密切覺察?怎麼可不恐懼謹慎,警惕小心呢?一方面千萬不要種下惡因,使自己以後不招惡果,一方面多多親近善知識,使自己將來有善因緣得與善人聚會一處,更應努力修行念佛,求願往生淨土,永脫輪迴,使歷劫以來所造殺業,不遭怨懟,這才是究竟徹底的辦法。
補白:一時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 — 格言聯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