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戒殺護生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4)
----  【轉貼】一個惟物主義者的放生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4&id=24750)

--  作者:Big-sam
--  發表時間:2010/11/28 上午 05:55:56
--  【轉貼】一個惟物主義者的放生
那一夜,天很黑、風很輕,長沙很迷蒙,湘江很平靜。


天很黑、風很輕,高樓中射出的燈光才會格外的明亮。五顏六色的燈光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不時飄過來的一些或瘋狂或溫婉的音樂,加上路上那些或匆忙或悠閒的行人,這座千年古城才會像個醉者,搖搖晃晃似乎有些站立不穩。



湘江很平靜,它才會像個入定的老者,靜臥在城市的一隅。不管高樓上射出的誘惑是多麼的迷人,不管城市中的車流與人流中交織出來的故事是多麼的精彩,它都無心一顧。它以吞納萬象的胸懷從遠方而來又執著地向著遠方而去。



那一夜,我卻很清醒,甚至,在清醒中還有一點兒神秘,因為,那一夜,我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放生。


放生,在講究因果輪回的佛教理論中,有著特別的含義。佛教講萬物皆具靈性,一切皆有因果,今世種善因,來世即可得善報,今世種惡因,來世就必得惡報。正因為此,佛教便將放生作為種善因的一種重要方式,所放之物可以是天上飛的、也可以是地下走的,可謂無所不包。




我雖然曾長時間在一個素有佛教聖地之稱的旅遊區工作,對佛家理論耳濡目染,感受良多,但我至今不是一個佛教徒,而是一個惟物主義者。作為一個惟物主義者,對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雖然我也有迷惑的時候,但我更願意用惟物主義的思想來揣度這些現象,而不是用惟心主義的目光來分析。那一夜,我的放生念頭起因十分偶然,與佛家所說的因果似乎沒有關系。



我放生的是四隻大水魚。


那四隻水魚是兩天前一個朋友從漢壽農村帶過來的。我的那個朋友大約在三年前與我相識,我幫他策劃過一個活動且比較成功,後來,他就經常與我聯繫了。那天,他快到長沙時,才給我打電話,說是給我帶了一點東西。到了我的單位後,他就要我下去拿東西。



我問他是什麼東西,他卻不講,說是我下去就知道了。我一下去,他即從他的車上拿出兩個裝得滿滿的系著繩子的編織袋,要我打開我的車後廂。我問他到底是什麼東西,他這才有些神秘地對我說,這兩袋東西都是水魚。“水魚,我要兩袋水魚幹什麼?”我覺得這位老兄真有意思,一下子給我兩袋水魚幹什麼?我們一家三口,兒子在讀書,周未才會回來,我和妻子中餐都在單位吃,晚上也常常是在外面“打遊擊”,平時是很少開餐的,要這麼多的水魚幹什麼?我的朋友說,漢壽盛產水魚,這些也是別人送給他的,他也吃不了這麼多,所以就給我送過來了。人家大老遠的送來,卻之不恭,我也就只好收下了。正好,單位一個很要好的同事路過,我當即做了個順手人情,送了一袋給他。




回到家裡之後,我才小心翼翼地將袋子打開,一看,原來有五隻水魚,且每只都很肥壯,平均應該都在一斤半以上。水魚,俗稱王八,又稱腳魚或鱉,雖然名字有些不雅,我所在的這座城市最惡毒的罵人語言和最常用的調侃語言就是以“鱉”相稱的,如“你這個王八蛋”,你“媽媽的一個‘鱉’”,“你這個小‘鱉’”,“你這個老‘鱉’”等等。但在我們這座城市,罵歸罵,大家卻都知道腳魚是上等補品,早些年,一斤水魚曾賣到三百多元,即使現在也要一百多元一斤。




一下子得了五隻大水魚,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可怎麼吃,又讓我們犯愁了。要吃掉它們,當然得先殺掉它們, 我和妻子都搞不清如何下手,便決定第二天由妻子先去她的單位打聽打聽。打聽的結果是要殺掉水魚,先要把一根竹棍子讓它們吃住,然後再將竹棍子往外抽,把它們的頭抽出來,再一刀將它們的頭吹斷。妻子單位的同事告訴她這一方法的同時,向她要了一隻。反正有五隻,妻子當然很樂意就送了一隻。




可是,當我照著妻子單位的同事所教的方法來對付剩下的四隻水魚時,卻犯難了。首先,這些水魚似乎對我的陰謀有所察覺,它們誰都不願意咬我送過去的竹棍。我逗了好一陣,好不容易有一隻咬住竹棍了,可當我正準備將它的腦袋抽出來時,它卻又放下我的竹棍了。又過了好久,又有一隻咬緊了我的竹棍,頭也被我抽出來了。可是,正當我舉刀要向它吹下去時,妻子覺得這樣一刀將水魚的頭砍下來太殘忍了,尖叫了一聲。




在妻子的叫聲中,我也猶豫了:你看,那只水魚雖然頭被我抽出來了,可是,它的眼睛卻緊盯著我,似乎已經知道了我要對它下手,正在乞求著我呢。這麼活生生的一條生命,我就這麼一刀將它的腦袋吹下,確實是太殘忍了。能不能用另外的方式來解決它們?我我似乎聽到了水魚的語言,舉起的刀又放了下來。可是,用什麼辦法呢?那晚商量來商量去,我們最終也拿不定主意。最後,又將水魚一隻只捉進編織袋,再一次用繩子將它們綁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上班去了,幾乎忘記了家中的水魚。可是,因為我們前一天晚上對編織袋沒有綁緊,四隻水魚居然都爬了出來。好在它們都沒有走遠,我和妻子一下班回來就發現了它們。也許是因為在地上活動過了的緣故,這些水魚比前一天要活潑得多了,我去抓它們,都能用腳使勁地蹬了。水魚的活動力反到激發了我的憐憫心,使我突然動了放生之心。是啊,它們雖然已是我的袋中之“鱉”,但它們同樣是一條條生命啊,而且,據說它們的普遍壽命都在幾百年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過千歲,是人的好多倍啊。





如果我能夠把它放走,不就意味著數百年之後,當我早就不在這個世上界的時候,它們還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在某種角度上,不也是一種緣份,一種生命的延續嗎?我將放生的想法跟妻子說了,妻子也表示支援,只是對已經到了嘴邊的美味又放走了,還是有點可惜。“能留下一隻嗎,明天兒子就從學校回來了,也可讓他補補身子”,妻子探詢地問。



“還是都放掉吧,既然它們是一同被人送過來的,還是讓它一起走吧,也好有個伴”,我對妻子說,對昨天讓妻送了一隻給她的同事有些後悔起來了。“那你打算把它們放到哪裡去?”“湘江。”我沒有猶豫,就決定選擇湘江作為放生之地。“好吧,我支援你”,妻子歷來是個通情達理之人。
四隻無辜的水魚這樣被我從刀下解救了出來。




放生的那天晚上,妻子要留在家裡安排兒子的學習,我就打電話喊了我的好朋友劉海清跟我一起去。長沙沿江大道旁邊有個咖啡之翼茶座,我們正是在那個茶座旁邊的水域將水魚放生的。本來,放生應該也算是一件蠻神聖的事情,可那天海清走在前面,我提著個編織袋跟在後面,生怕有人來問我,反到有些鬼鬼崇崇的樣子。我們到了水邊之後,是一隻一隻將水魚拿出來的。我一邊將它們拿出,一邊喃喃自語道:呵,你們自由了,走吧走吧,走得遠遠的,到洞庭湖去吧,到東海去吧,到太平洋去吧。





令我有些驚訝的是四隻水魚似乎商量好了似的,等全部都放出來之後,這才一起向水中爬去。走進水域之後,海清說四隻水魚都回頭來看了看我們,我視力不好,又是晚上,沒有看清。但不管它們是否回頭看過我們都沒有關系,我本是是一個惟物主義者,只是出於對它們生命的一種憐憫才放了它們,又沒有如佛教徒般,指望什麼因果,什麼回報。




四條生命就這樣游入了湘江。那晚,我和海清站在放生之地,對著江面看了許久才有些依依不捨地離開。我雖是個惟物主義者,雖然並不是因果報應的力量來促使我放生,但看到四隻水魚在水中消失,對於生命的無常我還是有些感慨。不是嗎,漢壽縣家是個水魚之鄉,全縣養了那麼多水魚,偏偏有人送了水魚給我的朋友,而我的朋友又送給了我十隻。我是沒有作過多的思考,就給了一袋給我的同事,我事後得知,我的同事那晚回去就將五隻水魚全部殺掉了。




試想,如果我給的是我後來提回家的那一袋,那麼那晚被我的同事所殺的就是另外五隻了,你能說這不是無常嗎?又比如說,我妻子送給她同事的那一隻,當時,我只是隨便從編織袋中抓了一隻,當我將四隻水魚放生時,那只水魚已經早就成為我妻子同事的腹中美味了,這不同樣是偶然麼?可是,我不想沿著這條無常之路,對生命作過多的思考。我不是一個哲人,不是一個聖人,也不是一個名人,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我不想因為自己對於生活過多的思考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太過沉重,我在河邊的思考,到了岸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走在沿江大道那霓虹燈光芒四射的路上,我和海清迅速回到了現實生活之中,我們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剛才的所作所為,形象始談股票、談升遷、甚至談女人。海清甚至有些後悔地說:說不定明天哪個狗日的就會用釣將我們所放的四隻水魚全部釣上來,成為他們的盤中美食,與其那樣,還不如我們自己吃了。




海清雖那樣說,但我仍不後悔,我想,即使那四隻水魚明天會成為某些人的盤中美食我也不後悔,至少,在那晚,在這個燈光迷離、城市迷醉的夜晚,我放了一次生。雖然,那次放生之後,我照樣大肉大魚地吃,沒有多少收斂,即使是對於水魚,我同樣照吃不誤從此。可是,自從那晚之後,我對湘江卻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牽掛:我放歸湘江的那四隻水魚現在何方?




這就是我,一個惟物主義者的放生——不為因果,不為崇高,不為神聖,甚至,不是因為環保,僅僅只是因為腦海中突然閃過的一絲憐憫。都說,水魚不但是長壽的動物,而且是靈性的動物,我看多次有關水魚放生之後,再與放生者相遇的故事,也許,無數年,這幾只被我放生的水魚還真能與我相遇。



我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時間:西元 2008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