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戒殺護生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24) ---- 菜中菜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4&id=72829) |
-- 作者:懺悔 -- 發表時間:2023/3/25 上午 08:51:13 -- 菜中菜 菜中菜提到人間的悲劇,莫過於最近內地東勢農人乃邦這家人的遭遇,不管任何人聽聞,都會傷心淚下,這一列排著三個孩子屍體的喪事場,曾是父母乃邦夫婦三番兩次暈厥於此的場地。 三個孩子是:九歲男童烏弟、七歲紅弟和五歲女孩白妹,都是乃邦夫婦親生,昨天火燒屋同時死於水裡的。大家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火燒屋,而孩子則死於水裡。原來事情的發生,實在是怪異離奇! 火災那一天,乃邦夫婦去參加一位親戚做和尚的剃度禮,丟下三個孩子在家裡,這是常有的事。他們的屋子是雙層樓的泰式木屋,屋旁有一中棚和堆乾稻草,另外,有一排約十只盛雨水的大水缸。農鄉各住宅距離很遠,所以沒人知道是怎樣發生火災。遠處鄰居只見一團烏煙冒著火燄,迅速地整座木屋燒起來,在屋旁玩耍的孩子不懂逃離,妙想天開,以為水能避火,男童烏弟把弟妹先各抱進貯滿了水的大缸,並蓋上蓋子,然後自己也跳進另一只水缸裡。等鄰居及市鎮的消防人員到逹,整座木屋及四堆稻草已被燃為平地,並燒死一條縛住的牛。但是怎樣都找不到孩子的蹤跡或屍體,大家都認為逃到外地了;因為如果是被燒死,照理也會留下骨骸或信物。乃邦夫婦趕回來,也一直慌忙找尋了一整天。 第二天一早,有位親戚叫侖包的,也來幫忙找,好似有什麼預兆,跑到幾只水缸前,將第一只水缸蓋子開起,驚呼一聲,乃邦夫婦跟著跑過來一看,赫然是男童烏弟屍體。侖包再打開第二、第三只水缸,分別是紅弟及白妹的死屍。這時乃邦夫婦先後暈厥倒地,不省人事。 報紙及電視台新聞報告,最令人傷心淚流的,莫過於那一排三具可愛孩子的屍體。乃邦夫婦呼天搶地,尤其是做母親的娘良,更是三番兩次暈厥,聲聲句句:「兒呀!女呀!」令人見了,心酸淚下。 當時電台一位記者採訪,問起老人侖包,為什麼會知道三個孩子死在水缸裡?侖包說,他夜裡夢見大家都焦急地尋找孩子,忽然來了一位從不相識的老人,白髮過胸,對他說:「水缸裡有一群小魚戾魚……侖包說到這裡,乃邦大叫一聲,暈厥於地。大家急救好一會,才悠悠醒來,眼光無神,呆呆地望著三個魂歸天的愛子的屍首,呢喃唸著:「報應!報應!因果報應!」大家知道他傷心過度,神志有點昏迷,不敢問他。 樸素的農鄉,有事大家齊心協力幫忙。乃邦兒女的喪事,在鄉里親鄰協助下,總算圓滿。乃邦可謂家毀人亡,他本人出家當和尚去,妻子娘良則回娘家,過後也出家去做尼姑。大家又幫忙把兩樁善事辦完。 乃邦夫婦在一天之中,失去三個愛兒和一間棲身之家,家中所有用具、積蓄也全然付之一炬,兩夫婦受此打擊,倏然看透人間悲歡離合,毅然出家,鄉里的人都寄以無限的同情。乃邦這位忠誠勤儉的農人,為什麼會遭到這麼重的責罰?而他又時時唸著:「報應!報應!因果報應!」這句話,沒有任何外人能猜透其因由,只有他的內弟乃巫略知一二。 據乃巫講給大家聽是這樣:乃邦為人和氣,熱心幫助人,生活得規規矩矩,沒有一般人的不良嗜好;但是有一件反常的嗜好:非常喜歡及賞識他自己發明的美食品—「菜中菜」。乃巫曾再三提出反對。 農閒時,乃邦喜歡帶著蚊帳布製成的小魚網,到田野河裡捕捉幼小魚苗,多是魚戾魚及月鼠魚仔,剛孵出來約十多天,有筷子般大。這些魚苗成群浮游,由雌雄父母魚帶領,半浮半沉到水面覓食,一隊隊、一群群,春雷初雨季節最多。乃邦遇見從不放過,一網打下,少三幾十條,多則百來條。 乃邦把捕到的小魚,養在水缸裡。烹煮時,先把空心菜一節一節切成空管,連魚苗加冷水,放到爐火上煮。起初水是涼的,小魚悠然游著;不一會水溫漸漸昇高,小魚本能地快游。而這鍋水有許多條心菜管,小魚遇到菜管便鑽進去避熱;也有游慢的,撞三返四,所遇到的菜管都被佔了,水一熱,來不及另覓,背下肚上翻白死了。這怵目驚心、殘忍屠殺的場面,乃邦夫婦卻沒有半點惻隱之心,反覺得快樂無比。每一節空心菜便有一條小魚,加油加醬,叫做菜中菜。 曾經有一次,乃邦在田裡一網把一群小魚苗網盡突然兩條雌雄父母魚,跳上田埂。可能是眼見一群兒女被捉盡,悲痛至極而作自殺性的抗議。而乃邦卻迷昧人性,看見堤上兩條不動的附帶品,趕快捉拿回家煮食。 人類的惡毒造孽,全是無明蒙蔽了良心。只知死了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夫妻親人而悲慘痛哭,卻不知牲畜也有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夫妻親人等,古詩有說:「千百年來碗裡羮,冤深似海恨難平。」杯盤狼藉的當下,可知有多少的生殺孽債? 如今因果報應,輪到乃邦親身遭受喪兒之痛—一群兒女一網被殺絕的悲慘滋味,怎不令他灰心喪志呢?茲錄白樂天勸殺詩一首以為警惕:「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