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對三寶尊敬的認識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2549)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8/5/26 上午 08:48:42
--  【轉貼】對三寶尊敬的認識

三寶乃佛寶,法寶,僧寶.佛是覺而不迷的真理發現者,法是正而不
邪的宇宙真理,僧是淨而不染的真理奉行者.因佛法僧三者都是世出世 間最尊崇和最難得的,故名三寶.我們做佛弟子的,試想想今天能夠聽聞 佛法,是為全世界人口之多少份機會?這也可說我們宿世與佛有緣,亦有 賴三寶的加持.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去珍惜,以及對三寶的尊敬應有一定 的認識.

佛寶的代表計有各種雕刻的佛像,圖畫像,佛像卡等.我們來到各處 的佛寺內,應保持肅靜及恭敬,切勿穿著短褲入內,尤其女仕們,夏天出外 旅遊觀光佛寺,切忌穿著短褲,短裙或衣著暴露入內(如露背裝,低胸衣, 薄而透明衣服等).否則罪過也!應將帽子,鞋子及太陽眼鏡除下,然後才 可入殿禮拜.如在佛堂參加做法會,應穿著海青,女仕們不應化妝,連口紅 亦不應塗上.在大殿內不得隨便說話,應保持肅靜.如在家中設有佛堂,應 設在清潔而乾爽的地方,不應設在寢室內.如因環境關係,地方窄少,逼不 得已設在寢室,最低限度亦要用布簾分隔才好.佛堂擺放的鮮花,大悲水, 每天要更換清水.更換時切勿將花瓶等一起拿到洗手間去,應另找其他 盛水的器具,在清潔的地方更換.須要洗抹佛像時,應另用一布巾專用,不要用來抹桌子,檯面的布巾混作一起用.試問我們那個願意每天洗臉用 的毛巾和抹桌子用的一起混來用呢?佛像擺放的位置,要高於人站著的 高度,切勿擺放葷食物來供養.佛像圖畫要用玻璃框裱好,高掛在佛堂中間.不用的佛像圖畫,可捲起藏在紙筒裡,切勿隨便放在地上.信用卡型的佛像卡,不應放在銀包內,如須要放在銀包內,亦不應將其銀包放在後褲袋裡.對於向佛頂禮跪拜正當的方式,初學者宜參看佛堂法會時之跪拜方式,或向住持請教.勿跟隨一般民間拜神方式,以合掌胸前搖擺手掌三下便算禮佛.

法寶的代表就是佛經.我們今天是多么幸福,可以很容易得到多本佛經.試想想古代高僧大德們,冒著生命危險,幾經艱苦攀山越嶺,長途跋涉的前往印度取經,然後經過翻繹成中文,才有今天的佛經.真的是得來不易啊!〔金剛經〕有云: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所以我們要 好好的尊敬法寶.即如尊敬佛一樣.但往往我們很輕易忽略了對佛經的尊敬.譬如手拿佛經的時候,應雙手拿著,不要單手放在腰間,更不要放在身後面.如須要拿多本佛經和書本一起,佛經應放在其他書本上面. 擺放佛經在書櫃架上,應放在最上格,不應放在底下格,也不要和其他書本堆放在一起.放在佛壇經架上的佛經,應用經書布蓋上.閱讀佛經前,切記洗手才好觸及經書.誦經前亦最好先漱口.有些修行人,更有向佛經跪拜的.筆者有一次,曾帶領一法師前往參觀卡城華嚴寺時,有幸由該寺院當
家法師,帶領入〔藏經閣〕內,參觀價值不菲的乾隆年製的〔大藏經〕,據說在北美洲祇得四套.當家法師從特製而精美的玻璃書櫃內,取出其中一本給我們觸看時,我當時驚嘆不已,並且無意的說了一句話: "這是 法寶呀!" 累得我同行的法師連忙向著頂禮三拜呢!(一笑)

  僧寶的代表可說是出家僧人,因凡穿我佛袈裟者,是代表僧寶.所以袈裟不可以隨便拿來穿著,而穿著者應知要自負因果的.聽過一個故事,話說有一頑皮鬧事的猴子,有一天走入寺院內,見到寮房內掛著一件袈裟,於是順手拿來穿著,邊跳邊玩,突然失足跌死,但死後生天.可見穿著袈裟自負因果及亦有其功德.所以穿袈裟的出家人,應六根清淨,好好修行和弘法度眾.我們今天能聽聞佛法和知道怎樣去修行,實有賴於出家僧人講經說法.佛法之可以傳遍各地及發揚光大,出家僧人真的功不可沒.有很多信眾喜歡給〔利是〕(紅包)供養出家人,但忽略了尊敬的禮儀,像派〔利是〕給小孩般,欠缺供養誠意.應雙手拿著〔利是〕來頂禮法師才對.有很多人以為拿錢來供養出家人,或弄些美好的齋菜,購買些名貴的物品來供養等是最好的,若我們能依教奉行才是最好的供養.當我們接觸異性的出家人時,要小心不要碰到他/她的手,尤其是南傳教
的出家人,他們守戒嚴謹.女仕們絕不能碰到他們的手,所以在供養時,男眾可以直接供養,而女眾則要放在桌子上,要讓男眾拿來供養的.走路的時候,要讓出家人先行,在家人跟後.在路上如迎面遇見出家人,應停下來合掌或問訊以表尊敬.切勿在背後任意批評出家人的過錯,否則因果自負的,寧可以默而擯之.最後我們要以〔依法不依人〕的精神來警惕自己,對出家人或其他善知識都能讚嘆,尊敬和學習,但並不盲目迷執某人.

以上對三寶尊敬的敘述,祇是基本知識而已,所謂〔佛法從恭敬中求.〕祇要我們抱著恭敬的心來學佛,佛法自然來.我們並要感恩三寶,莫忘先由認識怎樣去尊敬作開始.

 (普福釋述)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9/1/27 上午 06:06:15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amy
--  發表時間:2010/11/5 上午 09:28:29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Big-sam
--  發表時間:2011/12/15 上午 01:58:01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tom
--  發表時間:2013/6/14 上午 09:15:4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8/1/5 上午 03:36:50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