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同成佛道
-- 發表時間:2009/2/15 上午 08:33:38
-- 南無釋迦牟尼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1.如來真身乃是法身、解脫之身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中有經文﹕“爾時世尊復告迦葉﹕善男子。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是等身我悉不見。唯見無常破壞微塵雜食等身。何以故。如來當入於涅槃故。 佛言﹕迦葉。汝今莫謂如來之身不堅可壞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之身無量億劫堅牢難壞。非人天身、非恐怖身、非雜食身。如來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滅。不習不修。無量無邊﹐無有足跡。無知無形﹐畢竟清淨﹐無有動搖。無受無行﹐不住不作。無味無雜﹐非是有為。非業非果﹐非行非滅﹐非心非數﹐不可思議。常不可思議﹐無識離心﹐亦不離心。其心平等﹐無有亦有。無有去來﹐而亦去來。不破不壞﹐不斷不絕。不出不滅﹐非主亦主。非有非無﹐非覺非觀。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見﹐了了見。無處亦處。無宅亦宅。無闇無明。無有寂靜。而亦寂靜。是無所有不受不施。清淨無垢。無諍斷諍。住無住處。不取不墮。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無盡不盡、離一切盡。是空、離空。雖不常住非念念滅﹐無有垢濁。無字離字。非聲非說亦非修習。非稱非量。非一非異。非像非相。諸相莊嚴。非勇非畏。無寂不寂。無熱不熱。不可睹見﹐無有相貌。”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二中﹕“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見於如來及以佛性。是義雲何。世尊。如來之身無有相貌。非長非短非白非黑。無有方所不在三界。非有為相非眼識識。雲何可見。佛性亦爾。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無常者為欲度脫一切眾生方便示現。是名眼見。常者如來世尊解脫之身。亦名眼見﹐亦名聞見。”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中有經文﹕ 爾時﹐勇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明淨眼﹐因日睹眾色﹐淨心亦復然﹐佛力見如來。如以精進力﹐能盡海源底﹐智力亦如是﹐得見無量佛。譬如良沃田﹐所種必滋長﹐如是淨心地﹐出生諸佛法。如人獲寶藏﹐永離貧窮苦﹐菩薩得佛法﹐離垢心清淨。譬如伽陀藥﹐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滅諸煩惱患。真實善知識﹐如來所稱讚﹐以彼威神故﹐得聞諸佛法。設於無數劫﹐財寶施於佛﹐不知佛實相﹐此亦不名施。無量眾色相﹐莊嚴於佛身﹐非於色相中﹐而能見於佛。如來等正覺﹐寂然恆不動﹐而能普現身﹐遍滿十方界。譬如虛空界﹐不生亦不滅﹐諸佛法如是﹐畢竟無生滅。」
2.如來雖是無相之身﹐但卻與我們常住﹐並於夢中常為我們受施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中佛說﹕“善男子。譬如良師教諸弟子。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心不造惡。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善咒術。若有一聞卻後七年不為一切毒藥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誦者乃至命盡無有眾惡。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墮惡道。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見佛性。如彼聖王得甘露味。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善男子。若有人能書寫是經讀誦解說為他敷演思惟其義。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見﹐我之所念﹐是人諦知我不涅槃。隨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貪窮乞人。 雲何當令是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善男子。是人或於夜臥夢中夢見佛像。或見天像、沙門之像、國王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曇花像。或見大山或大海水。或見日月或見白象及白馬像。或見父母得花、得果金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爾時當知。即是如來受其所施。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物。心不念惡樂修善法。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無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邊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如來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說﹕“如來微密無上法藏。不與聲聞諸弟子等。如汝寶藏不示惡子。要當付囑諸菩薩等。如汝寶藏委付善子。何以故。聲聞弟子生變異想﹐謂佛如來真實滅度。然我真實不滅度也。如汝遠行﹐未還之頃﹐汝之惡子便言汝死。汝實不死。諸菩薩等說言如來常不變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義故。我以無上秘密之藏付諸菩薩。善男子。若有眾生謂佛常住不變異者。當知是家則為有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中有經文﹕ “是大涅槃不可思議。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秘密之藏。以是義故。能受持者斷離惡漏。所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惡刺土地、懸崖嶮岸、暴水回澓。惡人、惡國、惡城、惡舍、惡知識等。如是等輩若作漏因﹐菩薩即離。若不能作﹐則不遠離。若增有漏﹐則便離之。若不增長﹐則不遠離。若作惡法﹐則便離之。若能作善﹐則不遠離。”
3.以相表法
虛雲老和尚開示﹕有問曰。“要這泥塑木雕作麼。空費錢財。”虛公曰。“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將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禍亂以成。即以世俗言。尼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各宗族祠堂。以及東西各國之銅像等。亦不過令人心有所歸。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語其極則。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眾生心想中﹐應當一心系念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二、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中有經文﹕“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欣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佛子﹗於汝意雲何﹐彼影不現為日咎不﹖」答言﹕「不也。但由器壞﹐非日有咎。」「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佛子﹗若有眾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歿、無有滅度。佛子﹗譬如火大﹐於一切世間能為火事﹐或時一處其火息滅。於意雲何﹐豈一切世間火皆滅耶﹖」答言﹕「不也。」「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於一世界能事已畢示入涅槃﹐豈一切世界諸佛如來悉皆滅度﹖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中有經文﹕“爾時﹐普賢菩薩功德智慧具足莊嚴﹐猶如蓮華不著三界一切塵垢﹐告諸菩薩言﹕「汝等諦聽﹐我今欲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說頌言﹕ 「佛智廣大同虛空﹐普遍一切眾生心﹐悉了世間諸妄想﹐不起種種異分別。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眾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師﹐念念示現無邊事。隨眾生心種種行﹐往昔諸業誓願力﹐令其所見各不同﹐而佛本來無動念。或有處處見佛坐﹐充滿十方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淨﹐無量劫中不見佛。或有信解離憍慢﹐發意即得見如來﹔或有諂誑不淨心﹐億劫尋求莫值遇。或一切處聞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悅﹔或有百千萬億劫﹐心不淨故不聞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中有經文﹕ 如來大智光﹐普淨諸世間﹐世間既淨已﹐開示諸佛法。設有人欲見﹐眾生數等佛﹐靡不應其心﹐而實無來處。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成就白淨法﹐具足諸功德﹐彼於一切智﹐專念心不舍。導師為眾生﹐如應演說法﹐隨於可化處﹐普現最勝身。佛身及世間﹐一切皆無我﹐悟此成正覺﹐復為眾生說。一切人師子﹐無量自在力﹐示現念等身﹐其身各不同。世間如是身﹐諸佛身亦然﹐了知其自性﹐是則說名佛。如來普知見﹐明了一切法﹐佛法及菩提﹐二俱不可得(法無性故)。導師無來去﹐亦復無所住﹐遠離諸顛倒﹐是名等正覺。」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二、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中有經文﹕“如來、應、正等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能作一切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若有得嗅如來戒香﹐鼻得清淨﹔若有得嘗如來法味﹐舌得清淨﹐具廣長舌﹐解語言法﹔若有得觸如來光者﹐身得清淨﹐究竟獲得無上法身﹔若於如來生憶念者﹐則得念佛三昧清淨﹔若有眾生供養如來所經土地及塔廟者﹐亦具善根﹐滅除一切諸煩惱患﹐得賢聖樂。佛子﹗我今告汝﹐設有眾生見聞於佛﹐業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入於涅槃。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於如來所見聞親近所種善根﹐悉離一切諸不善法﹐具足善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有經文﹕“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相﹐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流水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5.生死道理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中說﹕ “三處現前得入母胎。彼即於中有處。自見與己同類有情為嬉戲等。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起顛倒者。謂見父母為邪行時。不謂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覺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若女於母欲其遠去。若男於父心亦復爾。生此欲已。或唯見男或唯見女。如如漸近彼之處所。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父母餘分。唯見男女根門。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若薄福者。當生下賤家。彼於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竺二韋蘆竺二狄等中。若多福者。當生尊貴家。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升宮殿等可意相現。”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中佛說﹕ “善男子。如人舍命受大苦時。宗親圍繞。號哭懊惱。其人惶怖﹐莫知依救。雖有五情﹐無所知覺。肢節戰動﹐不能自持。身體虛冷﹐暖氣欲盡。見先所修善惡報相。善男子。如日垂沒。山陵堆阜。影現東移。理無西逝。眾生業果。亦復如是。此陰滅時。彼陰續生。如燈生、闇(暗)滅。燈滅、闇生。善男子。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蠟印不變在泥。文非泥出。不餘處來。以印因緣。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生。是現在陰。終不變為中陰五陰。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從餘來。因現陰故。生中陰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是故我說。中陰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是(這)中陰中﹐有三種食﹕一者思食。二者觸食。三者意食。中陰二種﹕一善業果。二惡業果。因善業故得善覺觀。因惡業故得惡覺觀。父母交會。判合之時。隨業因緣。向受生處。於母生愛﹐於父生嗔(得男身者﹔得女身者相反﹐即與父生愛﹐與母生嗔)。父精出時﹐謂是己有。見已心悅﹐而生歡喜。以是三種煩惱因緣。中陰陰壞﹐生後五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生時諸根。有具不具。具者見色。則生於貪。生於貪故。則名為愛。誑故生貪。是名無明。貪愛、無明。二因緣故。所見境界。皆悉顛倒。無常見常﹐無我見我。無樂見樂﹐無淨見淨。以四倒故﹐作善惡行。煩惱作業。業作煩惱。是名系縛。以是義故名五陰生。 是人若得親近於佛及佛弟子、諸善知識﹐便得聞受十二部經﹐以聞法故﹐觀善境界﹐觀善境界故﹐得大智慧。大智慧者。名正知見。得知見故。於生死中而生悔心。生悔心故﹐不生歡樂。不生歡樂故﹐能破貪心。破貪心故﹐修八聖道。修八聖道故﹐得無生死。無生死故﹐名得解脫。如火不遇薪﹐名之為滅。滅生死故。名為滅度。以是義故。名五陰滅。”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中有經文﹕“三事和合得受是身。一父、二母、三者中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九、憍陳如品第十三之一中一梵志問佛﹕“若人舍身﹐未得後身。中間壽命﹐誰為因緣﹖佛言﹕梵志。無明與愛而為因緣。是無明、愛二因緣故﹐壽命得住。”
6.眾生無我﹐若言我者則是如來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六中說﹕ “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善男子。譬如莖、葉、須、臺﹐合為蓮花。離是之外﹐更無別花。眾生我者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牆壁﹐草木和合﹐名之為舍。離是之外﹐更無別舍。如佉陀羅樹、波羅奢樹、尼拘陀樹、鬱曇缽樹﹐和合為林。離是之外﹐更無別林。譬如車兵、象馬步兵﹐和合為軍。離是之外﹐更無別軍。譬如五色雜線和合﹐名之為綺。離是之外﹐更無別綺。如四姓和合﹐名為大眾。離是之外﹐更無別眾。眾生我者亦復如是。離五陰外﹐更無別我。善男子。如來常住﹐則名為我。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是名為我。眾生真實無如是我”。“佛性亦爾﹐一切眾生雖復有之。要須修習無漏聖道然後得見。”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中佛說﹕ “若言我者﹐則是如來。何以故﹖身無邊故、無疑網故。不作不受故﹐名為常。不生不滅故﹐名為樂。無煩惱垢故﹐名為淨。無有十相故﹐名為空。是故如來常樂我淨﹐空無諸相。”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如來性品第四之五中有經文﹕“佛性亦爾。煩惱覆故眾生不見。譬如大海雖同一??﹐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於乳。喻如雪山﹐雖復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諸眾生身亦復如是。雖有四大毒蛇之種﹐其中亦有妙藥大王。所謂佛性。非是作法。但為煩惱客塵所覆。若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上道。譬如虛空震雷起雲。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無雷震﹐花則不生﹐亦無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煩惱所覆不可得見。是故我說眾生無我。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則見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中有經文﹕“說一切法悉是無常。惟說如來常住不變”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如來性品第四之六中有經文﹕“譬如眾星﹐晝則不現。而人皆謂﹕晝星滅沒﹐其實不沒。所以不現﹐日光映故。如來亦爾﹐聲聞緣覺不能得見。喻如世人不見晝星。復次善男子。譬如陰闇﹐日月不現。愚夫謂言﹕日月失沒。而是日月實不失沒。如來正法滅盡之時﹐三寶現沒亦復如是﹐非為永滅。是故當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何以故﹖三寶真性不為諸垢之所染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