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佛教心理學---母子的根本矛盾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1869)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6/10/14 下午 12:16:13
--  佛教心理學---母子的根本矛盾
佛教心理學

摘自 大醫生小醫院
(第二部—佛教心理學)

川田洋一著

圓明譯

阿闍世王的情結

母子的根本矛盾


在耆婆那章裡,顯然以醫生的醫療活動為主,現在,將醫療方向放在病人身上,不失為必要的探討。

阿闍世是摩竭陀國的王子,是耆婆的病人,也是提婆達多的弟子,後來反而皈依了世尊。他會從提婆達多轉向世尊的關鍵,在於他患了一種致人於死的大病惡瘡,害他叫苦連天。若用現代的話說,那是典型的「身心症」,同時也刻劃出阿睹世自己半輩子的足跡。

依照佛法的知見來說,生死流轉的宿業存在患病的生命底下,而這股業力會形成各種煩惱,不妨叫作「瘋狂之病」。

總之,那是一種業病。關於阿睹世的「身心症」,根本原因不單單起自今世的人際關係,還得以宿業的觀點追溯到他的過去世。

要醫好這種惡業,顯然不是一般醫生的能力。縱使他請耆婆來,光靠一人的能力,也不可能治癒那顆大惡瘡。於是,圍在阿闍世旁邊的一群人也紛紛入場了。他們是阿闍世的父親頻婆舍羅王,母親韋提希夫人、世尊和提婆達多:

這種「致人於死的痛」呈現一項不幸的形態,它等於宿業爆發的最高峰,父母親在這方面的關係如何呢?世尊、提婆達多與耆婆等人扮演什麼角色呢?希望從阿闍世的經歷裡,多少能窺視業病被醫好的典型例子。

順便一提的是,一九三二年,日本精神分析學的先驅者古澤平作,曾經訪問維也納的弗洛伊德,當面提出一篇獨創的論文(阿闍世的情結)。經過四十多年,古澤的這篇論文終於引起世界性的反應。

根據古澤的研究,「阿闍世的故事」是這樣的:

阿闍世背負一段頗不光彩的身世,原來,母親韋提希夫人年老色衰,深怕被丈夫頻婆舍羅王拋棄不愛,所以,很想生下一個王子。

一位預言家警告她:「山上有一個仙人三年後會死,然後投胎到夫人的肚子裡。」不料,夫人怕失去丈夫的疼愛,迫不及待跑上山去把仙人殺死了。

仙人死時很埋怨夫人。不久,夫人果然懷孕,但她也怕仙人的咒語,總想墮胎算了,可惜不能如願。據說她生產時,特地跑到高塔上面,讓嬰兒從上面墜落,結果,嬰兒只斷了手指,之後成長反而很順利。不料,提婆達多卻將這段出生的秘密,透露給年輕氣盛的阿闍世王子。

本來,阿闍世一直很崇敬和美化自己的母親,聽了提婆達多的告密之後,對母親的敬愛馬上幻滅,反而起了殺意,想先殺死父親,後殺害母親。於是,耆婆出來勸諫阻止了。

不料,這時的阿闍世由於企圖拭母的罪惡感發作,竟然身上長出大惡瘡來。不但這樣,惡瘡臭氣沖天,誰也不敢靠近,只有韋提希夫人愛子心切,不顧一切前來服侍他。這樣卻只有加深阿闍世的懺悔心。

母親寬恕這個企圖殺害自己的阿闍世,阿闍世也寬恕了母親。最後,母子倆總算恢復感情,過著真正的人間生活。

古希臘神話有戀母情結,兒子因為愛戀母親而殺死父親;阿睹世王殺害父王,卻絕非暗戀母親。

韋提希夫人見青春消逝,自己又沒有生育子女,深怕失去國王的寵愛才悶悶不樂,這是悲劇的根源。

換句話說,阿闍世殺害父王的動機,根源於:一、母親怕失寵於父王,苦悶之餘才懷了自己;二、因為母親殺害仙人才懷了自己;三、自己的出生淵源於這樣的想仇殺害,才忍不住怨怪父母。

於是,古澤認為阿闍世的生命裡,含有母子的根本矛盾,為了超脫而引發「懺悔心」。

在阿闍世的誕生裡,環繞著母親的自私心,後來母親又服侍滿身惡瘡、臭氣難聞的阿闍世。有人認為阿闍世之所以想殺害父母,為的是要有真正的父母,而母親願意伺候兒子,為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母親。

以上只是古澤平作筆下的阿闍世王子。若看佛經上的記述,不難發現問題的真相。

過去宿業形成今世

阿闍世是頻婆舍羅王和韋提希夫人共同生下的兒子,他的誕生無疑背負父母親兩人的宿業。

在阿闍世的生命底,有生理和心理的遺傳資質在流動。只要父母親任何一位犯了殺人的惡業,孩子的生命裡也會承受一些殺人的特質傾向,這不是不可思議的事。

孩子本人因為背負父母的宿業,會終身苦惱不已。但是,阿闍世為何一定會承受父母親的遺傳特質呢?不論心理學與生理學,都找不到這個答案。

佛法的解釋是,阿闍世自己的宿業裡,注定非接受父母的遺傳特質不可。總之,阿闍世的生命底下那個業因,跟父母的業緣和合起來了。

那麼,阿闍世誕生時所背負的宿業,到底從哪裡來的呢?答案可從阿闍世的生命裡去找尋。因為阿闍世過去的宿業,形成他今世的生命。

如果是這樣,探討阿闍世的業時,就非追溯到他誕生前不可,如此,現代人也許很難認同誕生前的生命存在。

儘管這樣,事實上,也只有從前世的生命裡去找尋他的宿業,可是比較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法。的確,輪迴轉世不是現代一般科學方法所能處理的課題。不過,它所儲存的資料也能證明到某種程度。

一、利用催眠術。例如而某人催眠,往前追溯下去。一直越過誕生時間,逐漸深入前輩子的生活。這樣,被驗者才曾說出自己前世的情狀。據說,精神醫師伊莉莎白.古柏拉.路斯女士,曾經親自進行逆行催眠,結果很清楚地談到自己過去的生活狀態。

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司特遜博士的實證,曾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回響.原來,司特遜博士到世界各地找尋一批能夠保存前世記憶的兒童,調查他們的前世記憶跟眼前的事實是否符合。

據說他搜集二千個案件,其中有一個女童一直說明自己的前世有丈夫。她叫「斯庫拉」,住在印度西部的某個村落,五歲時硬要父母帶她回到前世的家。

當她們到了前世的家附近時,斯庫拉平時所說的情景果然出現了。斯庫拉親自引領父母到自己前世的家中,清楚地說出各種狀態。在家裡,她對自己前世的子女與丈夫表示深厚的感情。

司特遜博士仔細調查的結果,發現今世的孩子跟自己前世的人格極為相似,所以他說這是轉世最好的證據。其他的案例中,有人說前輩子是一隻鳥,這就很難確認真假。

佛法也認同輪迴轉世:根據業才會反覆出現生死流轉,或投胎轉世。

現代好不容易才開始呈現輪迴說的若干線索,但是,根據佛法業論的輪迴說,似乎還不到樂觀的時機。

阿闍世的父親頻婆舍羅王,在過去世也有各種行為造成的宿業。一直在生命底下躍動著。關於他跟阿闍世的關係,留待後面再談,在此先說世尊指責頻婆舍羅王的一段往事。

原來,當頻婆舍羅王遭兒子幽禁餓死時,世尊指出死者前世的宿業因緣。根據《大般涅槃經》上的記載:「頻婆舍羅王從前有惡心,有一次,到此富羅山遊行狩獵,想要找野鹿,到處尋找,都一無所穫。忽然,他遇見一位俱足五神通的仙人,立刻起了瞋恚心,下令左右把他殺死。因為國王怪他把野獸趕走,才讓自己找不到獵物。仙人臨終時,因為湧起瞋恚心而喪失神通,只聽他發誓說:「我沒有犯錯,你用心和口殘害我,來世我也要用心、口殺你。」國王雖然後來供養仙人,但他背負過去世的信業……」

因此,他背負過去這段宿業,以怨恨心生下兒子,才讓阿闍世和生命裡刻劃這些痕跡,由於輪迴轉世,業力相續,才有殺父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