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分享】阿羅漢死後去哪裡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2374) |
-- 作者:linyithn -- 發表時間:2010/6/27 上午 05:00:16 -- 【分享】阿羅漢死後去哪裡 有許多法友看不太懂本經的內容,是因為不清楚焰摩迦的預設立場就是站在有一個「我」的出發點,並且認為這世間不是「常」就是「斷」,於是當他聽到世尊說寂滅涅槃時,他又陷入另一「斷滅」的冥暗,認為有一個實體或有情叫做「如來」或「阿羅漢」,這個叫做「如來」或「阿羅漢」的實體或有情死後便完全消滅,什麼都不存在,如同人間蒸發。 於是舍利弗尊者導引他觀察色、受、想、行、識等要素是無常變易、因緣聚合,是苦、是不好的,找不到一個叫做「我」或「阿羅漢」、「如來」的存有,舍利弗的目的是希望焰摩迦能跳脫出「常」、「斷」兩種邊見,以中立緣起的角度去正思惟五蘊的真相,如來或阿羅漢因為已厭離五蘊的生滅,所以已徹底止息對五蘊的追求、抓取,不再錯執五取蘊是「我」或「我所」,「根」、「塵」、「識」間彼此不再有「貪愛的繫縛」,如同綁在白牛與黑牛脖子上的「軛鞅」已斷除,因此涅槃是在阿羅漢還活著的時候即可親證,不是死後的境界。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一○四篇
譯於西元二○○五年六月十九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有一比丘名叫焰摩迦,生起惡邪見,宣稱:「以我對佛法的了解,所謂漏盡阿羅漢死後一無所有。」 這時,有許多比丘聽到他這麼說,都來問他:「你真的說過『以我對佛法的了解,所謂漏盡阿羅漢死後一無所有』這樣的話?」 焰摩迦答說:「是真的,諸位尊者。」 比丘們勸焰摩迦:「千萬不要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不善。世尊根本從未這麼說過,你應當完全捨棄這種惡邪見。」 比丘們雖如此苦口婆心地勸說,焰摩迦比丘仍然頑固地執著這種惡邪見,並如此再三對其他比丘說:「諸位尊者,只有我這樣的看法才是真實,不同於這種見解的則是虛妄。」
舍利弗接受比丘們的勸請:「好!我會去令他止息惡邪見。」 比丘們聽到舍利弗的話,都感到安心及歡喜,於是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
尊者舍利弗就座並洗腳後,問焰摩迦比丘:「你真的說過『以我對佛法的了解,所謂漏盡阿羅漢死後一無所有』這樣的話?」 焰摩迦比丘對舍利弗說:「沒錯,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問:「我現在問你,你就依你的見解回答我。焰摩迦,色是常?還是無常?」 答言:「尊者舍利弗,是無常。」 復問:「既然是無常,那是不是苦(不好)?」 答言:「是苦(不好)。」 復問:「既然是無常、是苦(不好)、是變易(遷流不定)的現象,那麼多聞聖弟子還會認為色就是【我】?或於色蘊之外可以另發現、找到【我】這個東西?又或者【我】這個東西存在於色蘊之中?」 答言:「不能,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也都不能。」 復問:「那麼,焰摩迦,色是如來【聖者】嗎?」 答言:「不是,尊者舍利弗。」 問:「受、想、行、識是如來【聖者】嗎?」 答言:「都不是,尊者舍利弗。」 復問:「那麼焰摩迦,在色蘊之外能發現或找到有一個叫如來的東西嗎?又或者於受、想、行、識之外能發現或找到另有一個叫如來的東西存在?」 答言:「不能,尊者舍利弗。」 復問:「那是不是在色蘊之中另有一個叫如來的東西呢?又或者在受、想、行、識之中另有一個叫如來的東西存在嗎?」 答言:「都不是,尊者舍利弗。」 復問:「如來是一個具有色、受、想、行、識的組合體嗎?」 答言:「不是,尊者舍利弗。
答言:「也不是,尊者舍利弗。」 「就是這樣囉!焰摩迦,如來【聖者】是如實地見法真實及親證法義,不論對五蘊身心或身心以外的世界都不渴愛、不抓取、不追求,不以【常】或【斷】的假設前提去思惟法義。所以你怎能說出『以我對佛法的了解,所謂漏盡阿羅漢死後一無所有』這樣的話?」 答言:「是不應該這樣說,尊者舍利弗。」
焰摩迦比丘說:「尊者舍利弗,我先前是因為無知的緣故而不解法義,所以才會有如是惡邪見的說法。現在聽聞尊者舍利弗的解說後,原先的誤解及無明都已斷除。」 復問:「焰摩迦,如果還有人以同樣的問題這麼問你,你會怎麼回答?」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如果有人以同樣的問題來問我,我會這麼回答:『漏盡阿羅漢因確實證悟色是無常(遷流不定),而無常就是苦(不好),對於苦的現象不再渴愛、追求、抓取【註:苦集(貪、瞋、痴)已徹底斷除、止息】,因而寂靜、清涼、永盡無餘【註:苦滅=寂滅涅槃】。凡受、想、行、識也都是如此。今後只要有人以這問題來問我,我就會這麼回答。」 舍利弗說:「說得好!說得好!焰摩迦比丘,你確實應該這麼回答。為什麼呢?因為漏盡阿羅漢確實覺悟色是無常,而無常就是苦,凡無常、苦都是因緣聚合、離散及生滅的現象。其它受、想、行、識也都是如此。」
尊者舍利弗繼續對焰摩迦比丘說:「我再為你舉個例子說明。假設有位長者因享有巨額財富,於是四處徵求僕人幫忙守護財物。這時有個惡人,不懷好意,假裝前來應徵僕人,等待機會謀財害命。這個壞人晚睡早起,侍奉左右,謹慎認真,口才又好,深得主人信寵,將他視作自己的親友、兒子般,對他深信不疑,不加防護。最後壞人找到機會手執利刀,斷送長者性命。 焰摩迦比丘,你認為這個壞人當他如親友般地為長者服務之時,豈不是在一開始就已計畫,存心不良等待謀害的機會,甚至到最後這位長者被謀害時都還蒙在鼓裡,不能察覺其陰謀?」 答言:「確實如此,尊者。」
舍利弗又對焰摩迦比丘說:「如果這位長者一開始就知悉此人欲謀財害命,而善加防護,豈不免於受害?」 答言:「的確如此,尊者舍利弗。」 「同樣道理,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的凡夫在面對五受陰時會將之視作永恆不變,視作安隱、不會生病,視作是【我】或【我所有】。對五受陰保護愛惜,最後反被此五受陰的敵人所害,就如同那位長者被偽裝成親友的壞人所謀害仍不覺知。 焰摩迦,多聞聖弟子在面對五受陰時,會正觀並認清五陰如病、如癰、如刺、如殺人者、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對此五受陰不抓取、執著,不貪愛追求,因不貪愛追求所以不執著抓取,因不執著抓取便能自覺涅槃,為自己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尊者舍利弗為焰摩迦比丘說完法後,便從座位起身離去。 (一○四)如是我聞。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