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文殊菩薩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4525) |
-- 作者:善達 -- 發表時間:2010/11/16 上午 01:15:43 -- 【轉貼】文殊菩薩 南無文殊菩薩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文殊師利。或者稱『曼殊室利』,中文稱『妙德』,又稱『妙吉祥』。常與普賢菩薩脅侍釋尊左右。諸菩薩中,智慧第一。未來成佛,號普見如來。 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槃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
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號為龍種上如來,即是今現在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廣大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的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為他命名為
『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為『清淨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祥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恆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剎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疲厭懈怠。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繫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毘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
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為基礎,以淨土為歸宿。世間上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釋尊在「放缽經」開示:「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又歎文殊菩薩是「一切諸佛如來金剛之母。所以從曼殊菩薩金剛般若身心,生一切諸佛菩薩。」可見,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證覺之師、成道之母!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記載文殊菩薩十大願,提及:「若有眾生毀謗於我、瞋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文殊菩薩又說:「若我在世及滅度之後,其有眾生及一切菩薩,若稱普見如來名號、及念我名者,一切重罪及謗方等經悉皆消滅!無間一闡提罪者亦皆滅盡,總當成佛!」 文殊菩薩牧羊人般的菩提心,若有一眾生未成佛,文殊誓不成佛。徹骨髓的慈悲、心量浩瀚如虛空,功德不可思議。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1/8/1 上午 02:08:07 --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5/6/20 上午 06:09: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