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親友書講記》旁述心之特點 ─ 索達吉堪布 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0446)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5 上午 03:07:35 -- 《親友書講記》旁述心之特點 ─ 索達吉堪布 開示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己三、旁述心之特點: 當知心如於水面,土石之上繪圖畫, 其中具惑如初者,諸求勝法如末者。 眾生的心千差萬別,古人有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面相而言,有些人胖,有些人瘦,有些人的頭大,有些人的頭小,同樣,我們的心也是各種各樣。曾經有一個茶館,茶葉、茶杯都是同等的價錢,但為了觀察眾人的心態,他們把茶杯做成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結果來了5個人,每個人選擇的杯子都不一樣,有人喜歡黃色的,有人喜歡白色的,由此可見,外境上並不存在真正的好壞,完全是不同的分別心在作怪。不僅眾生的愛好不同,佛經中說,眾生的貪心也不相同,有些喜歡老年人,有些喜歡年輕人,有些喜歡中年人。 既然每個眾生的心態不同,他們的記憶也有差異,此處以三個比喻進行說明:第一、不穩固,如同水面上的圖畫,剛畫完就消失了,隨著波紋此起彼伏,什麼也不會留下來;第二、比較穩固,就像土上寫的文字,除非遇到颳風下雨,否則不會輕易消失;第三、極穩固,猶如石頭上刻的花紋,縱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上面字跡依然不變。(以前我們去印度時,在佛陀的降生地,看到阿育王立的石碑,說是佛陀於此降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但碑文仍然清晰可辨。)我們的心也分為這三種。有些人記什麼都非常牢固,很長時間也不會忘,而有些人聽完就忘光了,今天聽《親友書》時覺得很好,但下完課之後,全部都沒有了,就像水中的花紋一樣。 我們對煩惱方面,不管是貪心、嗔心、癡心,最好能像第一種──水中的花紋,剛才氣得不得了,一會兒就沒有了,又非常開心,不會想報仇。世人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種心態不合理。原來有個人跟我講:“此仇非報不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這樣冤冤相報,只會增加自己的罪業,不管是什麼冤仇,應該像水中的花紋,當下一筆勾銷,這是最好的。 至於善法方面,如希求佛法,生起信心、悲心,背一些教證、論典、上師教言,則應像第三種──石頭上的花紋那樣穩固不變,過多少年也記憶猶新。法王如意寶接近圓寂時,當時有70多歲了,但他老人家口中的教證滔滔不絕,一直不斷地引用:“《入行論》中說什麼,上師又說過什麼……”很多不信佛教的人聽了,都特別驚訝:“老年人記性還這麼好啊!”所以,我們修持正法的人,善心善行應該像石頭上的文字,永遠都不要忘。龍猛菩薩還說過:“智者不會輕易承諾,一旦承諾下來,猶如刻在石頭上的文字,縱遇命難也不改變。” 因此,我們行持善法時間要長久,不能今天學習這部論典,明天就忘光了,連一個教證也想不起來,而惡業方面,10年前別人說一句你不愛聽的話,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貪嗔煩惱銘刻於心,善法方面卻忘性極大,這是不合理的。應該要反過來,對佛教的教證理證,多少年也不會忘,滿腦子都裝著善法,惡業卻蕩然無存。上師如意寶的一生就是這樣:他小時候學習的佛法,不管教證還是公案,老年時仍倒背如流;別人對他的仇恨加害,以及世人念念不忘的瑣事,他心裡點滴不存,貪嗔癡、嫉妒、傲慢等對解脫和今生來世無有實義的煩惱,就像水中花紋一樣全部消失。 我們每個人的心態雖然不同,但長期串習特別重要。本來你對善法記得不好,對惡法記得很牢,然通過善知識的引導,可以慢慢改變。若對論典記得很清楚,對惡法好像沒什麼興趣,那你的相續就完全轉變了。很多道友剛來學院時,嗔恨心也很重,看似根深蒂固,但後來通過自己的精進努力,現在善法不容易退失,惡法很容易斷掉。 大家也要經常觀察,看自己的心屬於哪一種?善惡方面是像水中花紋,還是土上寫字,或是石上刻字?別人如果問你,你不一定願意說,可是自己問自己,應該知道答案。等晚上睡覺時,不妨想一想:“我是哪種人啊?從明天開始,我應該把所有的仇恨忘掉,所有的善法記得清清楚楚。再過20年,《親友書》的內容還朗朗上口,《入行論》的頌詞也滾瓜爛熟。”若能這樣想,那說明你學習有進步。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5 上午 03:09:29 --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4.php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1/25 上午 03:10:34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7.php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伏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