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緣起讚講記》若未通達緣起理則不能證佛的教義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1053)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3/7 下午 12:42:30
--  《緣起讚講記》若未通達緣起理則不能證佛的教義

敬錄自《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14

己二(廣說)分四:一、緣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二、佛說諸法自性為空性之理;三、雖無自性也以緣起力可起作用;四、若自性空性則因果合理並遠離邊執。

庚一(緣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分三:一、若未通達緣起理則不能證佛的教義;二、緣起空性是佛陀的究竟密意;三、現前緣起空性的量。

辛一、若未通達緣起理則不能證佛的教義:

唯行利益佛陀您,為度群生而恩賜,

正法醍醐空性義,斷定依據無倫比,

即是依存緣起理。

唯行饒益一切眾生的佛陀您,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群生,恩賜的正法醍醐就是空性的意義,而斷定它無與倫比的依據即是緣起理。《中論》中也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其意是說,沒有一個法不是因緣而生,所以一切法全部是空性。因此大家都要了知,在釋迦牟尼佛為不同眾生開啟的八萬四千法門中,猶如醍醐一般的就是空性法門,而斷定它的依據就是緣起理,也就是說,萬法空性義與緣起理相互依存。

以前有一位噶巴堪布,我在他面前聽過很多法,他經常引用我剛才引用的那個《中論》教證。這個教證有兩層含義:第一,未曾有一法,不是緣起法,即不是緣起法的一個也沒有;第二,未曾有一法,不是空性法,即不是空性法的一個也沒有。對這樣的道理,以前沒有學過中觀的人不知道,沒有學過佛的更不知道。有些學佛的人也迷迷糊糊,我覺得他們完全是一種形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他們對佛教的教義並沒產生定解,也沒產生一切功德根源的信心。有些出家人只是剃個光頭、穿個出家衣服,就認為自己已經可以了。其實,穿僧衣、剃光頭,並不一定成為出家人,因為誰都可以這樣。如果真正是釋迦牟尼佛的追隨者,尤其是大乘行者,至少也要對緣起法門有所認識;如果對佛法的精華──緣起法一無所知,那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

若有何人於此義,視為相違不成立,

豈能領悟您意旨?

本來一切萬法是空性的,而且是以緣起理來了知的,即:“一切萬法,無有自性,緣起之故”,但外道認為這並不成立;小乘有實宗和大乘隨理唯識宗的行人,認為這種推理是相違的,因為明明看到一切因緣生的法是存在的。但大乘中觀,只要是因緣而生,決定是空性或不存在的。在這個問題上,若能產生定解,包括對內在的貪嗔癡,和外面的山河大地在內的所有法,都會有甚深認識──只要看到任何一個法是因緣生,就會了知它絕對是空性。(所謂空性,是指雖然在眼前顯現,但全是假的,並不真實。雖然這些顯現的法很容易欺惑眾生的感官,實際上全部是空性。)

這種推理雖然很簡單,但有實宗並不知道,還認為是相違的。而大自在派、勝論派等外道認為:只要是緣起法,就不可能存在,所以不成立;也即他們認為:不存在要顯現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推理是不成立的。這兩種人:一種認為不成立,一種認為相違,他們都沒有懂得佛陀的甚深緣起道理。其實,一切萬法雖然是空性,但在空性中也可顯現。月稱論師也講:“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其意是說,一切萬法雖然是空性,但在空性中也可產生。

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些人說:“色即是空”指瓶子存在時裡面是空的,“空即是色”指瓶子拿走後那種空空的狀態。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懂得緣起的道理。若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法雖然有顯現,但因為是因緣而生(這就是所謂的緣起),其本體也絕對是空性的(這就是所謂的空性),而空性也不存在、遠離戲論。《三主要道論》裡也說:“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緣起性的空性可以顯現的道理,是指顯現就是緣起,緣起就是空性,空性就是顯現。若了知這樣的道理,世間任何有無的邊執都不會墮,這樣的見解也是最究竟的。而我們什麼時候通達顯現空性互不相違,就通達了如來的密意。

平時大家都說,跟上師和諸佛菩薩的密意融為一體。若我們能通過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進行修持,之後就能認識自己的心,從而出現顯現和空性無二無別的境界,那個時候就通達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所以,我們經常說的一切都是本尊的相,一切都是上師的遊舞,並非在心裡想:我所看到的瓶子、茶杯等全部變成上師,或將茶杯等的體觀作上師的身,茶杯等發出來的聲音觀作上師的語言。)或者說,萬法顯而空、空而顯的遠離言思境界,就是上師的密意或了義的上師,我們的心何時與這種了義上師無二無別,就是所謂的跟上師、文殊菩薩、普賢如來、阿彌陀佛的智慧融為一體。

當然,這不僅僅是觀想,實際就是如此,只不過我們沒有通達而已。所以我們經常所說的,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法就像空中虛無縹緲的彩虹一樣,這也不是萬法的真相;就是修行過程中看到的本尊、護法神,實際上也是清淨的妙用,其本體也是顯空無別的。這種緣起理誰能通達,他就真正通達了如來的密意。

因此這裡說,世間外道誰都沒有通達緣起理。月稱論師在《六十正理論》的注釋中也說:外道根本沒有通達緣起理。其實,外道和內道之間的差別,從見解上分主要是緣起理。所以,了知這樣的見解在外道任何一個宗派中都找不到,就非常關鍵。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3/7 下午 12:44:32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癸二、(說自宗無過失)分二:一、抉擇中觀正見;二、宣說緣起空性。

子一、(抉擇中觀正見):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眾因緣所生的法,我說就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我”在藏文中不是很明顯,“我”指龍猛菩薩也可以,因為龍猛菩薩是根據佛的經典才宣說一切萬法是空性的;“我”指佛陀也可以,因為佛陀在《楞伽經》、《大般若經》、《寶積經》等經典中都有“我說一切法空”等的詞句。

對於人們所看到的名言中的顯現法,現代科學也試圖分析其現象和本質,並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說法,但在佛教看來,名言諸法的現象是由因緣所生,它的本質就是空性,唯有假名。《顯句論》說:由各種器具、零件組成的馬車,除了種種支分法以外並沒有實體,所以“馬車”只是假名。同樣,因緣所生的法無有自性,只是假名,這就是所謂的中觀道。

很多人不懂什麼是中觀,認為既不是上也不是下的中間就是中觀,但這並不是中觀。那什麼是中觀呢?《寶積經》云:“有是一邊,無是一邊,離二中間,則無色無受想行識,如是中道名為得證實相方便。”有是一個邊,無是一個邊,智者不住二邊,也不住中間,了達無色受想行識,這樣的中觀道就是證得實相的最勝方便。《般若經》云:“云何名中道?謂離有起無起及有無等邊故,名為中道。”什麼是中道呢?不是有生不是無生,超離有無等一切邊就是中道。或者說,名言中有如夢如幻的顯現故不墮入斷邊,勝義中沒有絲毫本體成立故不墮入常邊,遠離常斷二邊就是中觀。

緣起、空性和中道只不過是名字不同而已,實際是一個意思。《般若燈論釋》中引用《楞伽經》云:“自體無起,體無起者。”“佛告大慧:‘我說一切法空,若言從緣生者,亦是空之異名。何以故?因施設故。世間出世間法,並是世諦所作,如是施設名字即是中道。’”《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說:“所謂的‘中觀’、‘空性’與‘緣起’三者,本來就是同一含義,只不過名稱不同而已。”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以水月的比喻對緣起空性做了說明:“……在現見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實相之時,從月影之現分而言是世俗諦,從月輪無實空性分而言是勝義諦。”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勝乘寶藏論》中說:本來清淨和任運自成是大圓滿最重要的修行,本來清淨就是徹卻、直斷,任運自成就是托嘎、頓超,這二者分別是勝義和世俗。榮素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說:就像一個人既是婆羅門又是持戒者一樣,法和法性是一個本體上的兩個反體,如果證悟了法和法性也就證悟了二諦。

世間的智者們難以領會緣起空性的道理,這唯是佛陀的不共特法。許多論師在撰著中觀論典時都對這一不共特法以及宣講者佛陀進行了讚歎。《迴諍論》云:“空自體因緣,三一中道說,我皈命禮彼,無上大智慧。”全知米滂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說:“宣說稀有緣起道,無與倫比殊勝者,令解三有之束縛,佛陀釋迦獅前禮。”《中論》云:“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世間曾出現了無數名人,他們的學說都被後人一一推翻,但誰能指出佛陀所說的緣起空性的半點過失呢?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可能有。世間雖然有種種誘惑人的花言巧語的學說,但它們終究不能引導眾生獲得解脫,而只有佛陀宣說的緣起性空才能使眾生擺脫輪迴的苦海。因此,學習緣起空性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對佛陀生起堅定的信心。

一般來說,對世尊生起信心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鈍根者的方式,一種是利根者的方式。鈍根者通過閱讀《釋迦牟尼佛廣傳》等經論,在了知佛陀所具有的布施、持戒、安忍等功德後對佛陀生起信心;而利根者是在修學並通達佛陀所宣講的緣起空性後,知道整個世間唯有佛陀才真正通達了萬法的究竟實相,從而對佛陀生起不退轉的信心,這時的信心絕不是膚淺的恭敬膜拜。如果不學中觀,可能只會人云亦云:“佛陀非常了不起,佛陀的功德第一……”而要對佛陀生起真正隨法的誠信,只有以智慧通達緣起空性。

當然,佛法的精要──緣起空性並不是那麼容易通達。為了通達甚深的空性,大家要經常祈禱佛陀。法王如意寶從印度回來後要求五明佛學院展開辯論,法王讓大家在辯論之前念誦《迴諍論》和《中觀莊嚴論釋》中的頂禮句,以此祈禱佛陀。上師在講中觀的時候也是先把本論的頂禮句念一遍,之後才開始宣講。因此,大家在學習中觀的過程中一定要多祈禱。

這個頌詞相當重要,希望大家詳加分析,不能僅停留在字面上。雖然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必需的,但最關鍵的是要看頌詞的內容能不能令心產生觸動?如果沒有觸動,那即使天天聞思修行也沒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一定要讓最關鍵、最重要的頌詞在心中扎下根。如果能這樣,那對自己的修行將有非常大的利益,退一步講,不要說真正通達這裡所講的空性,哪怕只是在阿賴耶上種下空性的種子也非常有意義。

子二、(宣說緣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沒有一個法不從因緣中產生,所以一切法沒有不是空性的。

人們所見的各種色法、所聞的各種聲音等以及能見聞的眼識、耳識等,這些內外所攝的一切萬法全部由因緣而生,並非像外道所說的那樣萬法由常有的自在天、微塵等產生或者無因而生。《中觀四百論》云:“一切為果生,所以無常性。”意思是任何法的產生注定要成為它的果法的因緣,而任何果法又無不依靠它的因緣,所以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常有、實有的體性。佛經亦云:“智者通達緣起法,不依一切邊執見,了知諸法因緣生,不得無因無緣法。”由此可知,一切見聞覺知的法沒有一個不是從因緣而生,既然都是從因緣而生,那麼就不可能有一個法不是空性。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3/7 下午 12:46:17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壬二、(宣說功過之源):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因為有空性的緣故,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如果無有空性,那麼一切法就不能成立。

本科判主要講,承許萬法的本體是空性乃一切功德之源,而承許萬法的本體不空則是一切過失之源。

本頌從字面上看似乎很簡單,其實它的含義極為深奧。前面講過,一切緣起法都是空性,也正因為是空性才可以緣起,所以只有在空性的基礎上才能安立一切世間名言,反之則無法安立。《顯句論》云:對方的意思是有空性則苦集滅道四諦等一切法都無法安立;但實際恰恰相反,正因為有了空性,四諦等萬法才得以建立,如果萬法不空則成了常有,如是則無法建立四諦乃至一切萬法。

具體而言,正因為一切萬法是空性,所以當各種因緣具足的時候就可感受痛苦,也可以斷除痛苦的來源──集諦;也因為是空性,為斷除集諦而修持道諦以及最終現前滅諦都是合理的。同樣,四果和四向等僧寶也都可以安立;僧寶相續中的證法以及教法也合理。如果僧寶和法寶能安立,那麼最究竟的佛寶也可安立。有佛法僧三寶,則能安立世出世間一切罪業和福業,進而一切世間名言都能得以合理建立。總之,只有在空性的基礎上才能安立一切世俗名言。《般若燈論釋》中引佛經來說明這個道理:“如《文殊道行經》說:“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諦;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自體,即是修道。’以是義故,摩訶衍中聖諦道理得成。道理成故,智慧得成,智慧成故,一切皆可。”

相反,如果一切萬法不空,那麼苦集滅道四諦乃至世間一切名言都不可能成立。全知米滂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說:“萬法若有一成實,諸所知成永不現,萬法無一成實故,無邊所知了分明。”上師如意寶經常引用這個教證,還舉了一個比喻說明這個問題:正因為一切萬法的本體不存在,所以在一面小小的鏡子中就可以顯現山王在內的器情世界;如果萬法不空,那這一切就無法在鏡中顯現,人們也無法見到這些影像。

這一道理通過觀察自己的心也可以體會,比如,如果嗔恨心不空,那它就不能有產生、安住乃至消失的機會;正因為嗔恨心的本體是空性,所以當因緣聚散時才有生住滅的顯現。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3/7 下午 12:47:17
--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2/3/7 下午 12:47:40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kc/html/20101231123_7.php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伏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