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2/11/19 上午 07:14:04
-- 【轉貼】道證法師演講集:「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壹∼參)
壹 前言 一 為什麼要講「五時八教」? 大家對於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是怎樣? 好像是把佛學辭典的一些名詞查一查,然後拚湊在一起,越解釋越多, 那到底是什麼? 先回答圓圓菩薩(註:人名)的問題, 我們不是淨土宗嘛!為什麼又冒出一個天台宗來? ] ] ] 蕅益大師有一句開示,他說: 「天台存,則佛法存。」天台的教義如果保存下來,佛法就可以存在。 如果天台的教義被大家忽略了,滅了,那麼佛法就要滅了。 為什麼呢?天台到底是什麼? 它並不是另外冒出一個什麼宗來。 其實天台是判釋我們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說法四十九年的綱要; 等於是個網子,把它(註:指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剖析得很清楚。 佛到底是怎麼教學生的?說些什麼法? 有時候我們自己看佛經,會看得一頭霧水。 怎麼在這裡說「空」,又在那裡說「有」,好像有點前後矛盾。 有時候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必須要把生滅滅掉了,才會得涅槃。 有時候又說「生死即涅槃」。 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如果我們不知道天台的教義,就沒有辦法了解 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說法,它是怎麼回事。 二 何謂「五時」 其實佛出世是要讓眾生入佛的知見,這是最終目標, 可是最終目標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達成, 尤其眾生的根機不一樣, 你跟他講最圓滿、最真實的道理,他沒有辦法一下子就了解, 只好遷就眾生的根機,降低能階,從低的地方開始講起,這是很不得已的啦! 「天台」主要把釋迦佛的教義, 整個四十九年的教法,提出一個綱領,叫做「五時八教」。 這「五時」就像太陽出來的時候,最先照高山,然後再轉照幽谷。 漸漸地,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太陽升上來,到日正當中。 ] ] ] 釋迦佛開始的時候,他最初成道,(他的教學方法很值得大家作參考), 他先度根機最高的眾生,所以第一時── 「華嚴時」,是對法身大士講的, 也就是對程度最高的一批學生講的;先成就最高的學生。 為什麼這樣做呢? 假如從低的開始講,那就犧牲了根器很高的人,所以開始是講最高的。 他對四十一個階位的法身大士講《華嚴》, 把他成佛的整個境界和盤托出, 講的是最圓滿徹底的真理─《華嚴經》。 可是在場有很多小乘根機,他聽了以後如聾若啞。 佛為了這樣小乘根機的人,接著下來就轉照幽谷, 開始講「阿含」──小乘教。 但是一直停留在小乘教也不行,後來又漸漸讓他們回小向大, 所以又有「方等時」,這就是第三時。 「方等時」要彈偏斥小,歎大褒圓。 他開始說小乘這樣的見解是不夠的,不對,讓他們的心能夠回小向大。 接著再進入第四時──「般若時」,用般若的智慧來蕩滌大家的心。 然後到「法華涅槃時」,這時候佛已經將要入滅了,就講出一佛乘的道理, 等於是日正當中,太陽到了中天,放大光明。 這是「五時」。 三 何謂「八教」 還有「八教」。八教就是有「化儀四教」和「化法四教」。 所謂化儀就是度化眾生的儀式,化儀等於是說法的方式,配藥的方式。 化儀四教就是頓、漸、秘密、不定這四種。 「頓」就是一時說出來,頓時說出來。 有的人你可以頓時,一下子就把寶貝全部給他; 有的人他不敢一下子接受,必須要慢慢漸次地給與,所以用的就是「漸教」。 還有「秘密」,這秘密不是說佛對某人比較好,對某人比較不好, 所以告訴甲的話,不能告訴乙。 為什麼要秘密呢? 因為有人不需要嘛!知道了反而生煩惱,可以不用給他。 還有「不定」,就是佛在一場中說法,你說他講的是什麼法呢? 每個人領略到的不一樣,大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大教, 小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小教,所以是不一定的。 這是儀式上有大略這四種。 ] ] ] 化法四教,就是教法的內容,有四大類:我們平常講「藏、通、別、圓」四教。 這四個教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並不是有四種真理,真理只有一種,就是圓教實相的道理。 圓教的道理才是佛想講的,暢佛本懷,是佛真正想說的,也是唯一的真理。 並不是有四種道理,真理只有一個。 「藏通別」不是究竟圓滿的真理,只是「方便說」。 為什麼佛要這樣方便說呢?沒辦法啊! 眾生根機沒辦法一下子就了解圓教的道理,只好先講一部分。 藏教就是講一部分,到通教再深入一部分,就這樣漸次的深入。 大家必須要有個觀念: 要有藏通,才能有別圓; 未有不能藏通,而能別圓的。 ] ] ] 有些人說小乘教的戒律不重要,我們是大乘菩薩,不要持小乘的戒律。 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打個比方來講,腳踏車也是車,三輪車也是車, 小轎車也是車,大卡車也是車。 這有小乘和大乘、小車大車的不同,但是輪子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這條路很小,這個人又很窮,買不起大車,只能買腳踏車。 你告訴他買一部大卡車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適用。 他們家住在小巷子,錢又很少,只能買腳踏車,這就是為什麼要講腳踏車的事。 雖然有大車也不能用,他用不上,只好給小車子。 藏教就是這樣, 他的根機只能夠接受小法,沒有辦法接受深層的大法,只好委屈。 不是佛不會講,而是他聽不懂,不能接受。 就算文字上能懂,也不能承當,心理上還是不能接受。 ] ] ] 藏教是為什麼得名? 藏教就是叫「三藏教」。為什麼叫三藏呢? 三藏是經、律、論三藏。 小乘教裡面,經、律、論三種是分開的,毗尼是講戒律的。 《阿含經》是講「經」, 阿毗達摩就是講「論」。 三大部頭是分開的,所以叫三藏教,這是小乘。 大乘,像大家受菩薩戒,《梵網經》是一部經,可是裡面講的是大乘的戒律, 所以經和律常常是混在一起,不像小乘教,三藏都是分開。 它是這樣得名的,叫三藏教。 ] ] ] 通教的意思就是通小通大。 用「通」這個字,就是它是由小乘通到大乘的一條路,所以叫做通教。 別教呢?就是它有別於前面的藏、通,也和後面的圓教有別。 它是獨菩薩法,不是小乘法。別教就是菩薩法。 因為「通」是通大通小,「別」就是和前面小乘有別。 四 講「五時八教」是為了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講這四教呢?這是佛教的通途法門。 大家知道通途法門是對什麼法門而講的?就是對淨土法門講的。 我們常講淨土法門是佛教裡面一個特別法門。怎樣叫特別法門? 它跟通途的八萬四千法門都不一樣,它是一個特別的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可以總括在藏通別圓裡面,這是通途的教法,一般「直」的教法。 淨土法門是一個「橫超」的教法。 假如不知道通途法門,就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 這麼麻煩講天台,主要就是要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 確立大家一種不動搖的信心,為什麼你非修淨土不可。 修淨土可以涵蓋圓教裡面最殊勝的好處。 我們回到《要解》序文裡面,講到念佛法門叫「至簡易、至直捷、至圓、至頓」。 不知道藏通別圓的圓,就不知道淨土法門怎麼個圓頓法。 我們了解藏通別圓的內涵,就是要知道它是怎麼個圓法。
貳 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 一 藏教的觀念 接著我們講藏通別圓這四教不同的觀念,並不是有四種道理,道理只有一種, 只是因為人的根器不同,能接受的程度不同。 就像這一條(註:指著毛巾), 各位菩薩,以大家查字典得到的結果,藏教的人怎麼看這一條? 這是我們凡夫給它的名字叫毛巾, 那藏教的人用什麼眼光來看它呢? 大家這樣講比較好, 你直接來看嘛!看藏教的人是怎樣體會一切諸法。 所謂諸法就是包括這些這些(所有)……,包括你我都是諸法。 這個法在藏教人的觀念是怎樣? 你有怎樣的觀念就算你是哪種根機的人!對不對? ] ] ] 「色即是空」還不是藏教的觀念,這已經是通教以上的觀念。 這條毛巾是「因緣所生法」,剛剛卓老師說:「直的橫的線織起來。」對不對? 它原來就是線條嘛!線原來又是什麼呢? 是棉,埃及有機棉!二千年前的種子。 這些線這樣織起來──因緣,有因有緣構成這一條毛巾。 在藏教人的觀念這就是這樣的因緣所生的一個法, 現在是有的,現在是存在於眼前,看起來是一條毛巾。 可是我現在找到一條一直抽一直抽,把它抽出來,像卡通片那樣,會怎麼樣? 等一下就會看到一團線,不會看到這條毛巾了。 藏教人的觀念是它現在是有的,他認為現在是實在有的。 我們凡夫都認為這是實在有。 他也認為這是實在有,可是他有一種觀念: 這是因緣所生的,現在有;但是因緣散了以後,它就空了。 這就是藏教人的觀念。 他承認因緣所生法,因緣聚合了,它就實在有,它就存在; 因緣散了以後,它就空了。 所以是「今有後空」。 藏教就是「因緣所生法」,「今有」「後空」,它認為現在是有的。 所以「色即是空」還是更高層次的,不是藏教的觀念。 ] ] ] 所以,藏教是「析空觀」,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在《要解》讀到一句── 「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 我們現在就在講這一句,析空就是藏教這樣的觀念。 我們先講一下,「因緣所生法」在四教裡面,藏通別圓都承認,可是淺深不一樣。 這是簡單講藏教。 二 通教的觀念 接著講通教。通教的人看這一條(註:指著毛巾)是什麼?怎麼看法? 通教的人是認為這是「因緣所生法」沒有錯。 可是因緣本身,毛巾構成的因緣是線條,線條的因是棉, 包括構成的因緣,他都認為是幻化的。 棉也是因緣所生,分析下去,他都認為因緣是幻化的,因和緣都不是實在的。 所以他認為就你現在所看到這條毛巾,它「當體就是空的」。 ] ] ] 愛因斯坦已經有這樣的觀念了,他雖然不是實證,他有這樣的觀念, 他說:「物質來自人類的錯覺。」 因為依現代科學的分析, 這些東西都是分子、原子組成的,原子裡面又有原子核、電子、中子。 但是再繼續分析下去,原子核、電子、中子這些東西,原來裡面都沒有東西。 實驗已經做出來是沒有東西,只是能量而已。 能量比較具體叫做「場」,有影子,沒有實質。 ] ] ] 所以通教的人認為這是因緣所生法,它當體即空。 這個因緣是如幻如化的,所以叫「因緣所生法」,但是「緣生如幻,當體即空」。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當體即空。」 大家知道(和藏教)差在哪裡嗎? 藏教的人認為因緣是實在的,所以因緣所生的法是散滅以後才空。 所以通教叫「體空觀」,就是當體即空,跟藏教「析空觀」不一樣。 三 別教的觀念 別教的人認為這一條(註:指著毛巾)是什麼? 別教也是說「因緣所生法」,也是「當體即空」,它是層層深入的。 他知道這是因緣所生法,而且是「緣生如幻,當體即空」,這些別教都能承認, 而且講到它的來源是「唯心所現」的。 他知道它的來源是唯心所現的,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從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這一條毛巾來。 不過別教的人認為這一條毛巾不等於真如本性,它是從真如本性上變現出來的。 他知道真如隨緣,它本身不變。 真如理體是不變的,隨緣變現出了萬法,變成這個,變成那個,變成包包。 這個觀念清楚嗎?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唯心所現」,是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 從真如本性這個「理體」變現出種種的「事相」。 ] ] ] 但是別教的人不能承認毛巾等於真如本性,這跟真如本性是兩個。 那個真如本性好像是孤零零的一樣。所以別教的觀念叫「但中」; 是中道的觀念,可是還不到很圓滿,叫「但中」。 前面都一樣,「因緣所生,緣生如幻」。 是唯心所現的,是真如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 真如本性畫兩條線,分開畫,一個是隨緣,一個是不變。 真如本性可以隨緣變化出種種事相,它本身不變。 這不是說真理是這樣,真理不是這樣,是圓教實相的道理。 只是他只能承認到這個程度。 大家記得嗎? 上次我跟安安老師第一次見面,送給她一個皮卡丘。 她能承認這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皮卡丘,不能承認皮卡丘等於真如本性。 我們現在是勉強承認,等一下再檢討檢討我們算是哪一種根機。 藏教、通教沒有講到真如本性這回事,他們還不知道心性這個東西, 所以他們連「無明惑」這個名字都沒聽過。 等一下再回來講為什麼這樣子說。 四 圓教的觀念 圓教是「因緣所生法」,緣生也是如幻的, 諸法是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就知道層次不一樣。 智者大師這樣判出來,我們看經才不會一頭霧水。 因為有的經上講這樣,有的經講那樣,其實是對「機」不一樣, 說法的「時」不一樣。 你要看看他為什麼這樣講。你看他一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二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三年級課程是這樣講的。 ] ] ] 「因緣所生法,緣生如幻,唯心所現,因心成體,體即法界。」 因心成體就是說圓教的人看毛巾, 它是因緣所生法, 而且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它的體是什麼?就是心,就是真如,因心成體。 你看到毛巾,這就是你的心,它的體就是你的心,就是我的心。 而且因為心性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心就是整個法界,整個法界就是我們的心現的。 所以,這毛巾的體就是心,就是法界。 桌子也是,它的體就是心,就是法界。 所以毛巾跟桌子是互具互融的。 ] ] ] 從藏教開始才有點正知見,「因緣所生法」才有點正知見。 到圓教這種觀念才是真正的佛知佛見。 佛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圓教的道理,它才是佛知佛見。 我們都是一團邪知邪見。 所以以前我們要是講課,講一講, 家師就說:「邪知邪見!」我們聽了都很不服氣。 不過對照佛法檢討起來,確實邪知邪見沒有錯, 都是情識作用嘛!沒有一點正確的理觀。 五 學四教的觀念用來破我法二執 學這些要做什麼?就是要用的。怎麼用? 佛講藏教是要做什麼?要解決生死的問題。 藏教的人,當佛告訴他們這樣的法以後,他們就坐在樹下,整天在那裡思惟: 這個法、這個法,每個法都是因緣所生的, 都是今有後空的,所以都是無常的嘛! 看看頭髮也是因緣所生法,耳朵也是因緣所生,鼻子也是因緣所生, 眼耳鼻舌身意通通是因緣所生法。 每天就在觀照:這骨骼、肌肉、皮毛通通是因緣所生法, 根本就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 所以他們由這樣的一個觀法,就體會到無常、無我;觀生命就是無常、無我。 既然觀到無常、無我,就把「我執」打破了,所以藏教的人可以證到「我空」。 這樣清楚嗎? ] ] ] 要怎麼用啊! 大概我們所有的苦惱都是來自於「自我的執著」, 給別人的苦惱也是來自「自我的執著」,那就是缺乏這樣法的熏習。 怎麼用?我們不要說用到「當體即空」這麼高深, 藏教能用上一點,煩惱就可以減掉一大半。 ] ] ] 藏教的人證到「我空」,打破了「我執」; 可是還是認為因緣所生的因緣是實在的,所以對萬法還有執著, 就是「法執」通通都在,「法執」沒有破。 不過破了我執,證到我空,就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了。 沒有我,誰在輪迴啊! 他把「我」分析成「五陰」「六入」, 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這樣一樣一樣地拆開。 「色」、「受」他把它拆開,他能承認這是「色」、這是「受」、這是「想」。 可是沒有組合起來的「我」。 他還是承認色、受、想……這些分別的諸法。 就是知道湊合起來的那個「我」只是虛妄,是不是就把法執去掉一部分了。 ] ] ] 通教的法執,別教又破。 通教雖然去掉一部分法執,還存在一部分,那就留著別教的時候破。 別教的法執在圓教破。 把「我」、「法」二執破到究竟,一點都不剩,那就是圓滿的究竟佛果。 所以在佛法當中什麼叫程度高? 執著越少的,程度越高; 煩惱越少的,程度越高。 大家真的喜歡地位高的人,那就是執著越少越好。 凡夫喜歡競選議員、立法委員,競選總統, 喜歡地位越高越好,到處去「拜託!拜託!惠賜一票。」 佛法中地位怎麼高法? 就是執著煩惱越少,地位就越高; 留越多,地位就越低; 全留嘛!就直墮地獄。 ] ] ] 通教,因緣所生法,「緣生」也是如幻如化的, 這樣就可以再去掉「緣生諸法」這個執著, 就好像是水中的月、夢中的影子、空中的花。 眼睛有病,看到虛空有很多花; 那個花是沒有實體的, 只是幻現的影子。
參 中道的觀念
一 但中與圓中 再講到別教,它已經講到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是個孤零零的真如本性, 等於是跟「真」「俗」兩邊都對待的一個第三個原理。 我們常常講「中道」,中道就是講到本體的問題。 藏、通都還沒有講到中道;別教以後就講中道,別教是「但中」。 中道就是講到本體,就是我們的心。 ] ] ] 圓教的道理叫做「圓中」,就是每一法每一法都是唯心所現; 而且它的體就是整個如來藏;不是如來藏的部分,而是如來藏的全部。 每一法都是如來藏全部的投射,全部的變現,而不是少分的變現, 因為如來藏不能分割。 毛巾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那是不是這個就是空? 毛巾是空,桌子也是空; 毛巾是心,桌子也是心;根本就是一片的。 法法互具,法法互融,互遍互周。 《要解》上常講到「即空即假即中」,圓教的道理就是「即空即假即中」。 因為因緣所生法,它當體即空,所以叫「即空」。 但是幻現有個樣子,有個相,本體是空,幻現出有個相; 這相是假相,所以叫做「即假」。 那麼這「有」等於「非有」,本體只是一心而已,這叫做「即中」,它是當體即空。 ] ] ] 如果知道圓教的道理,回來看通教, 以圓教的解來看通教的「即空」,當然就是等於那個「即空」。 可是如果單單在通教這樣根機的人,他還不了解圓教, 他所認為的「當體即空」不等於圓教的人的觀念裡面那個「即空」。 圓教的人認為的是圓滿的道理,「即空即假即中」是同時。 毛巾是當體即空,但是又幻現出這樣的假相; 有這個假相,等於是「非有」,它的體只是一心。 這三個空、假、中的觀念,它是一念當中就明白的。 二 三諦三觀 下面再講三諦三觀。空、假、中三觀是別教和圓教才有的。 別教修的是「次第三觀」。 圓教是「一心三觀」,每一法每一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它是「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整個真如本性就是「理」,全理成就了每一個事相,這是「全理成事」; 每一個事相當下就都是真如本性,這是「全事即理」。 只要看到這樣的詞句「全理成事,全事即理」,這都是圓教的教義。 別教只有講「依理成事」,依到「理」來成就「事」。這個詞不一樣哦! 「依理成事」,理是超事外,理在事外,事不即理。 到圓教才是理和事是圓融的。 在別教,理和事不相即,聽過佛這樣說,還不能信受; 就只是能夠知道它是唯心所現的。 ] ] ] 為什麼現出這樣的境呢?是「循業發現」── 是心的本體現出這樣的境,但是循著你的念頭去塑造出這樣的影像, 我們常講心念的電波去感應出來的影像。 我們所謂不愉快的事情,其實不是別人給的。 這個不愉快的事情就是以前我們所發出來的電波去感應出來的影像。 所以修圓教「真如實觀」,修「唯心識觀」的人, 他就是遇到各種境界都是馬上觀照這是唯心所現的, 它的本體其實就是心。所以,好事,本體也是心;壞事,本體也是心。 既然是同一個本體,那就平等平等,所以當下就安住不分別。 「因心成體」既然是同一個心體,是不是就是平等的一體? 所以心就安住了,不分別了,不動念了。 ] ] ] 「借假修真」,平常是說借這個假體或假的境界來修煉真心。 但是這邊講的「假」是假觀,「真」是空觀,真諦是修「空觀」。 藏、通只能叫空觀,「析空觀」、「體空觀」都是算「空觀」。 如果講「即空即假即中」那種名詞是圓教裡面的。 「即」的意思就是即這個事就是理,事和理相即,有那種意思在。 三 互具互融 以前我們曾經舉很簡單的例子介紹,經典上常講就像燈的光。 其實你說這盞燈,是我們把它局限在這個房間裡, 其實這盞燈的光界限到哪裡?你能夠劃出它的邊邊嗎? 你的呼吸和我的呼吸,可是你呼出來的空氣,我不是吸進去了嘛! 我呼出來的,你不是吸進去了嘛! 你說你很討厭我吧!你又不能不呼吸,說:「我不想把你吐出來的空氣吸進去。」 那你有辦法分開嗎? 不管你如何的討厭我,你還是要把我呼出去的空氣吸到你的身體裡面去。 那吸進去以後,你怎麼分呢? 今天從嘉義來,我這裡面吸的有嘉義山上嘉寶果葉子吐出來的氧氣。 現在在這裡吐出來,你們誰都吸進去了,有沒有人沒有吸到的? 你想要不互具互融,好像也辦不到。 ] ] ] 怎麼個具法? 因為連藏教的觀念都沒有嘛!所以無法互具互融。 你認為毛巾是一個實體,毛巾這個實體跟桌子這個實體隔別不融。 所以連當體即空都還沒有承認。 如果已經承認當體即空,是不是毛巾也是空,桌子也是空,兩個空怎麼不能融呢? 不能融是連「今有後空」都還沒有承認嘛!對不對? 就是我們純粹的凡夫認為毛巾是實有的,桌子是實有的,所以兩個不能融。 ] ] ] 我用簡單的方法來講,你為什麼能看到他? 他能被你看見,這是有光你才看得見!對不對?這是有色光。 那這個光你也看得見囉!很遠很遠的人只要視力夠,都可以看得見。 那這個光是不是打到很遠去?對啊! 所以你認為它的範圍是在這裡嗎? 那你怎麼看見是它跑到你的眼睛裡面去了! 我們用現在講的話,就是它是反射光嘛!反射出藍色的。 那這個光一定是跑到你那裡去了,你才看得到啊! 很遠很遠它也跑得到耶!只是你視力不夠,看不見而已。 窗戶打開,你是不是都能看到很遠很遠很遠? 所以那東西有沒有周遍在你這裡?有沒有到你這邊? 你抬頭看北極星,北極星離我們地球四十三光年,那個光跑很遠很遠被你看見。 北極星多大?從那裡到這裡都算它的大。 然後在另外一個星球能不能看見北極星?可以看見啊! 這是我們從凡夫,不是從藏通別圓,從凡夫的觀點來看,它都是無限的。 ] ] ] 一個蘋果,它也是無限的。怎麼講呢? 蘋果怎麼來?在蘋果樹上。 蘋果的樹根紮在大地上,它跟整片的大地完全沒有分隔。 蘋果沒有水不會長耶!水哪兒來?下雨有水,露水是水。 這個雨,哪裡來的雨啊?說不定是喜馬拉雅山飄來的一片雲, 它從廣大的虛空來的一片雲降下來的雨。 整個大地都沒有分隔的。 蘋果樹沒有空氣不會長的,那個空氣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空氣。 沒有空間,樹也不會活。 所以這棵蘋果樹所以能存在, 它跟整個虛空大地、地水火風有非常密切不能分割的關係; 互具、互融、互相周遍。 蘋果吃下去,呼吸蘋果芬芳。 吃蘋果的時候,聞到味道,味道也是沒有界限的。 蘋果的香味一散發出來,界限在哪兒? 用個保鮮膜包起來就能夠把它隔開嗎? 乃至吃了蘋果,上廁所尿尿,都還有蘋果味。 那尿尿哪兒去?馬桶、地下水,流到整片大地,界限在哪兒? 我們好像想盡辦法要把自己和別人隔起來,其實是隔不起來的。 (待續)
《道證法師演講集》 講 述︰上道下證法師 筆 錄︰魏瑞雲 柯麗榕 查秉辰 編輯小組︰道祥法師 道興法師 魏瑞雲 柯麗榕 謝清佳 編排設計︰洪志杰 封面設計︰洪彩蓮 李志峰 林振炎 郝英琪 公元2012年壬辰年農曆六月十九日 上道下證法師往生九週年紀念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