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印光大師與楊仁山居士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4302)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1 上午 06:13:38
--  【轉貼】印光大師與楊仁山居士
●會 心
 

   

楊仁山居士長印光大師二十四歲,弘法於清末,印祖則弘法於民國時期。兩位大師有過直接交往,有許多同聲相應之處。

   

 間接瞭解

   

隨楊仁山居士學佛的桂柏華居士朝禮普陀,於法雨寺見到印光大師,當時覺得俗事為累,難得一心,有出家離俗的想法。他給楊仁山居士寫信說:
   

「在普陀時,晤後寺法師名印光者,係陝西人,道行深淺,非某下愚所能窺測,然其人亦素知夫子,不知夫子亦知其人,且悉其所造否?日後出家,擬即求其剃度,師謂何如?」
   

 印祖素知楊仁山居士,但楊仁山居士不太瞭解印光大師,他給桂的回信說:「普陀印光法師,未曾晤面,不能知其造詣深淺。」

   

 直接見面

   

 光緒三十一年,印光大師為了雍正皇帝御制《揀魔辨異錄》能夠入藏流通,專程到南京拜訪楊仁山居士。
   

 印祖對《揀魔辨異錄》評價非常高,印祖云:「此世宗以靈山泗水之心法,為儒釋兩教,作開金剛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參禪者直下知歸。即宗孔孟而探誠明之極賾者,亦如乘輪遇順風,速得到彼岸也。」很想完成世宗入藏流通的遺願。
   

 印祖知道楊仁山居士與日本友人的關係,又瞭解日本弘教書院正在新印藏經,所以專程來託仁山居士把自己保存的一部《揀魔辨異錄》轉寄日本,入藏流通。
   

 印祖很關注經書的流通,向楊仁山居士請教百餘年前的書,書紙何以發脆?《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徐蔚如居士書六》卷二,印祖說:
   

 「光緒三十一年,問仁山先生。彼云被煤煙熏過之故。其說雖有理,亦不能息疑。以藏書多者,豈皆在有煤煙處。紅螺無煤,書亦發脆。知先生此言,殆想出之理由,非實驗之的據。至前年到藏經院,與一老做書者,談及紙性。因說北京舊書皆發脆,彼云此系毛邊。毛邊新時覺得厚實堅固,以草料多,竹料少,故久則發脆。」印祖聽後,疑惑全釋。
   

 在金陵刻經處,印祖看到日本現印的藏經,問楊仁山居士:「所用印刷材料,是藥還是墨?」楊居士說是外國油墨。又問:「時間久了,落不落墨?」楊老居士說不落墨。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雍正見某些禪師,毀破戒律,引發禪林論諍,作《揀魔辨異錄》一一駁斥。)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雍正極力護持佛教(雍正皇帝與佛教)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37747&page=1

見面後的影響

   
印祖這次拜訪楊仁山居士和訪問金陵刻經處,應該請到很多國內失傳的淨土法寶。如《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談到:
   
「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
  
 印祖在法雨寺閉關時,曾將《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閱讀兩到三遍,並校正錯訛。印祖說:
   
「仁山楊子,凡點句讀處皆恰當。至於校訛,亦只照樣校對,並未厘正錯訛,如所刻《彌陀疏鈔》等。光不惜獲罪,略為正訂,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然不敢與楊子及今之當道弘法者觀,彼若見之,將又如通公之罵聰明人耳。」
   
三武滅法後,中國很多佛教經典包括淨土經典失傳,楊仁山居士通過日本友人請回大量經典,包括曇鸞、善導大師等的重要著作,對印祖的弘揚淨土深具影響。
  
 比如秉承善導專修之旨,闡發專雜二修得失,就是來自善導《觀經四帖疏》。又如提倡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佛力、自力大小難易的判釋,從曇鸞《往生論注》得到印證。所以楊仁山居士請回淨土經典,對近代淨土宗的振興功不可沒。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光緒三十一年,印祖拜訪楊仁山居士,訪問金陵刻經處,請到很多國內失傳的淨土法寶。)


編治釋教三字經

   

 楊仁山居士也從印祖那裡得到修治過的《釋教三字經》,並進一步改編,更名為《佛教初學課本》。楊仁山《佛教初學課本》自敘中說:
  

「《釋教三字經》者,明季吹萬老人效世俗訓蒙之書而作也,敏修長老為之注釋,流傳二百餘年矣。頃者,普陀印光法師從而新之,正文改十之三,注釋改十之七,原本編為兩排者,改而為一排,考據精詳,文辭圓潤,超勝舊作。而題名之處,不將重訂者列於其次,可謂坦然忘我者矣。予不揣固陋,率爾改作,與新舊二本,迥不相同。事略而法備,言簡而義周。」
   

 印祖修治的《釋教三字經》,民國八年八月,在揚州藏經院刻印一千本贈送結緣,題為《釋教三字經重治原本》。

   

 法緣的持續

   

 徐蔚如居士沒有見過楊仁山居士,但由楊仁山居士的「教宗賢首,行在彌陀」,而得到學佛的門徑,非常敬仰楊仁山居士,自認為楊仁山居士的私淑弟子。徐蔚如居士也極為崇敬印祖,他認為印祖為楊仁山居士之後的第一導師。徐居士給周孟由居士的信中說:
  
「竊謂自楊居士西歸後,當世具正知見,莫過印師。如所云『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實為不刊之論。蒙寄示印師著述,名言精理,語語根據大教,與從上祖師,如出一冶。不禁為之五體投地,而感荷法施,同無既極也。」
  
 民國六年,徐蔚如居士編印《印光法師信稿》,繼又出版《印光法師文鈔》。徐居士對兩位大師的崇敬不是偶然的,印祖「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的觀點,與楊仁山居士「念佛法門,普攝三根,中人以上,宜以三經一論為津梁:《無量壽經》、《十六觀經》、《阿彌陀經》、《往生論》,更以《大乘起信論》為入道之門」,如出一轍。
  
 兩位大師,雖然同歸淨土,但也有所差異。如楊仁山居士教宗賢首,甚至上宗馬鳴,淨土修持方法則兼用持名和觀想。印祖雖通宗通教,但專以淨土為宗,在淨土修持方法上,闡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攝心念佛法,並為初機發明十念記數念佛方法。印祖所弘為近代淨土宗正宗,而楊仁山居士對淨土的提倡和導歸,於淨土宗的復興,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附記:此文,署名會心大德所撰,原題〈印光法師與楊仁山居士的法緣〉,文長故摘錄刊出,並略微更動人名稱呼及部分字句,特此致謝。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徐蔚如居士,崇敬兩位大德,他說:自楊居士西歸後,當世具正知見,莫過印師。)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1/14 下午 07:48:51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1 上午 06:20:45
--  【轉貼】楊仁山居士復興唯識宗

唯識宗在中國的弘揚,只有唐玄奘、窺基等數十年時間,後來唐中葉,因為遇到安史之亂及唐武宗滅佛後,典籍遺失,所以就斷絕了。
 
宋元有一些人研究唯識,但不成一家之言,因為缺乏玄奘、窺基的書無從深入研究,明清亦如此。因為沒有唯識的書,所以只好用宗鏡錄去研究唯識,所以搞出來的相宗八要,有許多錯誤。

中國開始又研究唯識,就是楊仁山居士,從日本請回來各種唐朝的唯識典籍,例如「成唯識論」等多種,所以中國才又開始研究唯識。

(歐陽漸居士﹕「明末諸老,仗宗鏡研唯識,以故相宗八要,諸多錯謬。居士(指楊仁山)得唯識述記而刊之,然後圭臬不遺,與基之論討有路」。(仁山居士傳)))

第一代是楊仁山、章太炎,第二代就是太虛大師、呂澂、三時學會的韓清淨、宜黃大師歐陽漸,王恩洋、梅光羲、朱芾煌、周叔迦、唐大圓、熊十力等等。

唐朝中葉開始,至宋元明以降,千年來中國確實沒有正統的、唐朝所傳之唯識宗、唯識學的研究(書都被毀了,沒有書怎麼研究?)直到清末民初才從日本迎回唯識典籍,唯識宗才得以在中國復興。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5/1/18 下午 03:11:21編輯過]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5/1/18 上午 02:05:07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