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6 上午 11:47:43
-- 【轉貼】三世佛冤
●天 聞 復次善男子,像法時中,多有諸惡苾芻,不能解我善巧方便祕密之義。以彼愚癡,自在說法,隨文取義,不得深意。又亦不求祕密之義,而自稱言:「我解佛之所說甚深之義,我亦能說甚深之義。」當知此人,是三世諸佛怨家。(見《示所犯者瑜伽法鏡經》) 有人愛看禪宗語錄,不好佛法經論。明末蕅益祖師問一位居士:「曾看經否?」居士答:「未讀過佛經。」又問:「看語錄否?」居士說:「稍稍看了一些。」蕅祖問:「為何看語錄不看佛經?」他答:「經則煩細,語錄爽快可觀。」居士認為佛經煩瑣細微,不如語錄爽快好看。想讀得爽快,蕅祖說: 「無如《水滸傳》,《三國志》矣。」那不如去讀《水滸》、《三國》吧。 禪門語錄,生動有趣,往往讓人拍案叫絕,但是讀禪宗語錄,貴在「因指見月」,這明月般的本性風光,誰見得到?蕅祖在〈除夕答問〉一文,以《六祖壇經》五祖傳法公案為例,教人如何得言外之意。蕅祖說: 惠能神秀各呈一偈 凡是想看禪宗語錄的人,必須具備超越一般凡俗見解之眼力才行。就舉《六祖壇經.自敘品》記載禪宗五祖傳法之故事來說明。 當時五祖弘忍大師命門人各作偈頌以示修行之悟境,藉以傳付法衣信物,神秀法師於走廊壁上寫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見後說道:「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並令門人焚香禮敬,盡誦此偈。 惠能大師(日後尊為禪宗六祖)說的偈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此偈後,反叫人用鞋子將壁上的偈頌抹除掉,並對眾人說:「作此偈者,也沒有見性」。
人心淳厚為法而來 一般人看《六祖壇經》這段公案,都會認為五祖想交付法衣給六祖,所以故意抹除偈頌,表示取消他授法衣信物的資格,卻暗地裡以杖敲擊磨碓,暗示六祖,夜晚三更到方丈室,要授予法衣信物。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 在六祖那時候,佛法還很興盛,人們的心思還算淳厚。那些去追逐六祖的人,都是像惠明法師一樣的英傑,為了求法而去追六祖,並不是為了爭奪虛名虛位。若將此事,看作如兵不厭詐的騙局,豈不羞辱了禪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抹除偈頌,以杖敲擊磨碓,若將此事,看作如兵不厭詐的騙局,豈不羞辱了禪門?) 密護圓頓漸修法門 大家應該知道,神秀大師的偈子,五祖評論道:「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屬於漸次修行,不能直下悟入心性之理體。依此修行,卻是穩當可靠,不致墮入斷滅空的危險。惠能大師的偈頌,對心性的理體,雖然講得圓滿直截了當,但是在事修上,若有毫釐差池,所得果報卻有天壤之別。真得惠能大師偈頌精髓者,就能一乘直超如來地,若有絲毫違失偈頌的要旨,將永墮「斷滅空」的邪見中。 在《壇經.自敘品》,弘忍大師把神秀大師的偈頌留在牆上,供眾人誦持,這是真讚賞。當眾抹除惠能大師偈頌的責罰,也是真責罰,並非虛晃一招。五祖將傳法信物秘密交付六祖,要他逃到遠遠的地方,這個舉動,蕅祖說:「正欲與六祖,共扶圓門漸修之慧命。」正是想與惠能大師,一起扶持「圓門漸修」的慧命,不忍心讓當時及未來眾生,墮入斷滅坑。這是秘密保護神秀大師,所以讓六祖惠能大師飽受逃亡的苦楚。 假使五祖當時就表揚六祖的偈頌,分半座給他,怎會有「六祖遁曹溪,避難獵人隊十五年」的種種歷練?難道五祖曾接受金幣,以致傳承法脈過程不能滿足眾人期望?六祖只因一偈而得法脈,怕無法服眾而心虛膽怯,因此不能登座講法度生? 若能看出禪宗語錄言外之意,看懂佛教經論的文外之旨,這就不是「依文解義」了。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真得惠能大師偈頌精髓者,就能一乘直超如來地,若有絲毫違失,將永墮斷滅邪見。) 望文生義諸佛喊冤 古人云:「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解讀佛經,只會望文生義,不知借此觀心,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終成「三世佛冤」,十方三世佛都會喊冤,大覺世尊說的甚深之義,豈是如此? 看語錄,讀佛經,須以「觀心」為要,先「通文」,再「達義」,然後「入理」,最後「忘情」,如此深造之以得,自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