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造佛像的功德利益---梭巴仁波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4402)

--  作者:good
--  發表時間:2013/1/8 上午 03:16:28
--  【轉貼】造佛像的功德利益---梭巴仁波切
敬信佛、法、僧三寶,製造聖物和向聖物獻供,可積聚廣大無邊的功德,為自己和量等虛空的眾生積聚開悟的因。

  生活中能否事事如意,一般視乎功德是否足夠。同樣,修某些法能否有成就(例如那洛六法),獲得解脫和開悟的究竟安樂(特別是開悟的究竟安樂),亦要看功德是否充裕。一個人成就有多大,關乎他積聚了多少功德。由此可見,問題的核心在於一個人所積聚的功德有多少。要證得菩提心、空性正見、密法成就,或者道次第的基本義理,必須很有福份。換言之,你先前必須已積集很多功德,才能取得成就。為此,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廣種成就之因。

  文殊菩薩問佛:“此刻你是眾生唯一獻供的對象。你入滅後,眾生應怎樣做呢?眾生無緣見佛後,怎樣才可積集功德?請你為我們開示。”

  佛陀答道:“我的四眾第子,現在向我獻供,以及在未來向我的塑像誠懇獻供,功德和果報都毫無二致。”

  “四眾第子”特別是指佛最親近的第子,即具足戒比丘、具足戒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但一般指所有無緣於佛陀在世時見佛的眾生。我們只是有緣見到佛陀的塑像,即佛陀的象徵,例如佛像和繪像等。

  佛陀說,即使我們不能見到應化於世的佛,但如向象徵佛陀的聖物獻供,功德亦等同向在世時的佛陀供養:換言之,古時值遇佛陀,向佛獻供的人的功德,不會比謹謹向佛像獻供的人的功德多,果報亦沒有絲毫分別。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並在日常生活中把這個道理銘記於心。獻飲食時,在壇前上供時,以至每日修供養法門時,都應深感歡喜。

  佛陀接著說:“這是因為佛力加持的緣故。雖然這是千真萬確,但凡夫心力薄弱,不能明白利益所在。”

  “這是因為佛力加持的緣故”一句話是指:因為聖物的力量,向佛像獻供所得的果報,以及向應化於世的佛獻供的果報是沒有分別的。至於為何向在世時的佛獻供,以及向佛像獻供的果報毫無二致,進一步的理據載於《密集金剛根本續》。

  《密集金剛根本續》說“佛塔是諸佛安住的宮殿”。寺院亦是一樣。寺院在世多久,眾生便可享有供養寺院而帶來的利益。此外,所得到的利益,亦等同佛塔或寺院的微塵的數量。你不一定要建造整座寺院,即使只是建造一個佛堂(佛和佛的聖物安住之處)已有很多利益。我們必須瞭解聖物所帶來的義利,以及通過這些聖物積聚廣大功德,從而製造樂因的種種良機。

  經典上說:“無緣親見佛陀的眾生,須以身、語、意的聖物為功德田,從而積聚功德。聖物對眾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佛法能否久住於世,視乎世上有沒有聖物。你會問:既然佛法在心中,為何要依賴這些外在的聖物而存在呢?這一點你必須想一想,明白個中的道理。要令佛法在心中植根不是易事;要明白經典的義理,取得教法的證量是不容易的,你必須積集很多功德。要積聚效力宏大的功德,並且毫不費力地積聚資糧,便要通過聖物。故此,造佛像和向佛像獻供,便可積聚廣大難思,即時成為開悟的因的功德。造佛像和向佛像獻供一分一毫的功德,都即時成為正等正覺的因。毫無疑問,每一點一滴的功德都可成為開悟的因。

  藉著這個方式積集無量功德,心靈便有機會發展,明白教法的道理,能夠聞、思、修佛法以外,還可圓滿修行-這一切都源自功德。由此可見,教法能否代代相傳,視乎聖物是否在世上存在;教法住世多久,能否廣宏十方,實有賴於這些聖物。

  佛教只是近來才在西方起步。西方人生活困惱,渴求心靈平靜,因此對打坐修定很有興趣,在西方人之間這是很普遍的。正是因為佛方剛剛在西方發展,因此西方人對聖物不太注重。反之,在佛教國家,特別是西藏和尼泊爾等大乘佛教盛行的國家,很多人花不了少努力製造聖物,為自己和他人製造積資的善緣。在這些國家中,不論是大瑜伽士、僧眾或在家居士,都通過以上方式為自己和許多其他眾生積聚資糧。其他眾生亦通過向聖物獻供或繞行,藉此積集功德。

  這便是為何這些國家有那麼多聖物、寺院、佛塔、佛像。舉例來說,在西藏觀光只會成為積資淨罪的因,因為不論走到哪裡,都只會見到聖物,例如佛像、佛經、瑜伽士修行的山洞等。

  愈來愈明白道次第的教法,特別是六加行法門時,便會更加明白聖物是何等重要。聖物不但為你帶來快樂,更能為很多其他眾生帶來利益。通過這些聖物,眾生積集成就和安樂的因。正是因為這些聖物存在於世,眾生便可向其獻供祈禱,從而積集快樂的因,令他們獲得快樂,以至開悟無比的快樂。由於自他現前和究竟的快樂有賴於聖物,因此製造聖物的意義很大。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5:47:0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18/1/5 上午 03:36:19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