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當今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林林總總—— 索達吉堪布 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6670)

--  作者:皈依三寶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4:29:17
--  當今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林林總總—— 索達吉堪布 開示

        當今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林林總總,究其根源,主要來自于競爭、奢侈。假如我們像古人那樣具有淡泊知足的美德,吃飯能果腹就好,穿衣能蔽體就行,那又豈會經常“自討苦吃”?

恭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8/7 上午 04:29:42編輯過]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4:30:53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癸一、對治之功德(對治貪執財富有什麼功德):

佛說一切財產中,知足乃為最殊勝,

是故應當常知足,知足無財真富翁。

人天導師佛陀在大小乘經典中再三強調:所有的財產當中,知足少欲最為殊勝。前面也講了,之所以命名為「財富」,是因為它能讓人得以滿足,不管精神財富還是物質財富,都會帶來一種滿足感。但如果你精神上非常空虛,物質上再怎麼富裕,內心也無法滿足,裝多少財富也沒辦法填滿。

現代跟古代大不相同,古人沒有現在這樣的資源條件,一個國家的消息基本上都是封閉的,村落與村落之間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也少得可憐,這樣一來,人們看得不多,聽得不多,知道得也不多,所以貪婪不是很強烈。就像我們藏地,世世代代都住在山溝裡,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很多人都有滿足感。可是現在並非如此,這個人買了摩托車,那個人就羨慕得不得了:「為什麼我沒有啊?我有該多好啊!它的性能如何如何……」貪欲會無法抑制地生起來。其實如果知道滿足,即使沒有那麼多財產,也堪為一個真正的富翁,因為「財富」就是令人得以滿足。

所以,佛陀在大小乘經典中說,知足少欲是所有財產中無與倫比的,它所帶來的快樂,連天王也很難以享受,如云:「離貪自在行,誰亦不相干,天王亦難享。」修行人在寂靜地方自由自在地修行,跟誰都沒有牽連糾纏,這樣的生活不要說人間,帝釋天也很難享受(因為他沒有離貪)

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要通過佛法修持自己的心,如果想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確是很困難的。現在很多富翁無論有多少錢,都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所以知足才是最大的財富,有一間簡單的屋子住就可以了,若有一種滿足感,就不會再想修三四層樓;修了三四層樓還不夠,又修二十幾層樓;修了二十幾層樓還不行,要換到大城市裡去修……最後你在很多地方修了無數房子,但仍然無法滿足。這光是對房子的貪執,還有對人的貪執、對財物的貪執,一直不能達到滿足,痛苦也隨之不斷增上。《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因此,大乘和小乘都提倡知足少欲,倘若沒有知足,《俱舍論》中說,根本不堪為出離心的法器。現在的社會需要知足,有吃有穿有住就行了,沒有必要跟別人攀比競爭,這對你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能真正做到知足,縱然你沒有金銀等財富,也是世間上最大的富翁。

我以前講過一個富翁,他有很多房子和錢財,可是他一點都不開心,每天寢食難安,愁眉不展。而他隔壁有一對窮夫婦,靠賣豆腐維生,儘管家境貧寒,但夫婦倆從早到晚有說有笑。富翁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我如此不快樂,他們卻這麼快樂?」有一個人對他說:「你不必多想,隔牆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知道了。」於是他趁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進了隔壁的豆腐店。拾到這筆從天而降的財富,夫婦倆欣喜若狂,忙著埋藏銀子,又要考慮怎麼花,又要擔心別人偷……弄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再也聽不到往日的笑聲了。富翁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銀子啊!」

然而,現在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心裡沒有滿足感,拼命去追求,最後根本得不到快樂。有時候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山裡的一些修行人,住處也簡單,吃穿也簡單,可他們有無比的歡喜心,沒有任何憂慮,死的時候也很快樂。我們學院以前有些出家人,生前對財富沒有耽著,死的時候非常安詳,有些是獅子臥,有些是跏趺坐。而有財富的人死時卻很痛苦,記得好像1996年,當時在女眾醫務室,有一個師父死了,在場的很多醫生告訴我:她臨死時一直捂著一個紅包,死的樣子很慘。後來,大家打開那個紅包,發現裡面有一萬塊錢,每個人都很害怕,立即把錢拿去給她念經了。所以,對財產貪著不捨的話,死時恐怕也不會很安詳。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4:31:28
--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佛說八大人覺經》─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4:32:11
--  

 

什麼樣的人才最快樂?是富可敵國者?傾國傾城者?權傾一時者?還是名震天下者呢?都不一定。佛陀告訴我們,知足之人才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佛遺教經》中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對照自己,你快樂嗎?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3/8/7 上午 04:32:24
--  

 

佛教中提倡什麼樣的生活呢?不能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也不能衣食無著、極度拮据。而應選擇中道,在維持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學會知足少欲,不要縱容自己的欲望,讓自己成為欲望的奴隸。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