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懺雲老法師彙集 ─ 修行法語•淨土篇2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440)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06/8/8 上午 03:21:46 -- 懺雲老法師彙集 ─ 修行法語•淨土篇2 修行法語•淨土篇 豎論三觀: 一、看開世界,萬緣放下。(空觀) 二、一念佛號,歷歷分明。(假觀) 三、知能念心體空空寂寂,而念者宛然,即空不空。即空即假。所念佛號歷歷分明,如空谷響聲,即假非假,即假即空。雙遮雙照,境觀雙亡。(中觀) 念佛時,不作三觀,但在未念前知之,體會之而已。 橫論三觀: 能念屬乎三觀,所念屬乎三諦。(一心三觀,一境三諦,諦觀不二。) 三觀: 空——念佛時,了能念心,非內非外無形無狀。 假——雖非內外形狀,而能念之心,歷歷分明。 中——而此能念非離假而有空,亦非離空而有假,雙遮雙照。 三諦: 真——所稱佛名及以音聲,如谷中響,如水中月,了不可得。 俗——雖不可得,而佛號音聲宛然在口,顯然在耳。 中——而此所念,亦非離真而有俗,亦非離俗而有真,俱存俱亡。 五方便念佛門:前二為事修,後三為理觀。 一、凝心禪:住心一境,名曰凝心。(宗趣) 二、制心禪:前雖凝心,倘有馳散,制之令還。(工夫) 三、體真禪:前屬事修,今體本空。(空觀) 四、方便禪:前滯空寂,今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從空入假,萬相洞明。(假觀) 五、息二邊禪:體真及方便,各據空有,不離二邊。今諦觀靜(空)動(有)本無相貌,名言路斷,思想亦絕。(中觀) 持佛號時、雜念紛飛,此是多知多見,心無正念之現象。勵志念佛,了不起他種念頭,久則自可澄清。(印光大師) 至於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此乃是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凡有適意時,不可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印光大師)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六道中,無業不造。若無心修行,反不覺得有此種希奇古怪之惡念。若發心修行,則此種念頭更加多些。此時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全副精神念佛,不許他在我心中作怪,久之漸漸消滅,意地自然清淨平定。(印光大師) 用工夫若有任何境界,不怖不喜,不可炫耀,不可執著,不要管他,仍須在工夫上一直用去。 不作聖心,是善境界,若起聖解,即著群魔。(經)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諺) 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勇為,若不如是,與佛相反,決難感通。 須卑以自牧,韜光潛耀。上效古人,躬行實踐。若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無涵蓄,其人非坎坷終身,必少年夭折。(以上印光大師) 汝信心雖好,不知一法普攝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緊之時,愈約愈妙。儒教亦云: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汝若知此義,當以光言為至論。(印祖)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畢竟主張不得。(憨山大師) 欲欲我知汝,汝以思想生;我今不思汝,汝即不得生。(迦葉佛) 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 打坐之時,宜念四字佛號。(印光大師) 死心念佛,七日無有不得一心不亂者,不肯死心不能濟事。(慈舟大師)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掏珠,唯憑心記。(印光大師) 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 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