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念佛的年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49848)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8/22 上午 11:29:13
--  【轉貼】念佛的年資

自己念佛,只有「年數」,沒有「年資」;因為沒有在「去我執、改習氣、淡五欲」上用功。

 

某日,好友提及她讀到一篇有關年資認定的文章。一般人通常的說法是工作幾年,就是有幾年的年資,但這篇文章卻有另外一種看法。

 

所謂年資,重點是在資歷,不是年數。要與這分工作有關以及有建樹的歷練,才被認可為有多少真年資。倘若工作數十年,都是如一日,沒有求進步,也不夠積極,態度難以改變,經驗無法產生力量;只是如法泡製做了十幾二十年,這只是工作幾年,但都不能算是有真資歷的年資。也就是說真積力久,有成的才是有真資歷的年資,否則只是有「年數」。

 

這位友人說,她當下聯想到的是自己念佛的年資,只有年數而已,沒有資歷可言;因為沒有在「去我執、改習氣、淡五欲」上用功,感到十分汗顏。其實筆者也很羞愧,於是兩人就從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一日念佛一日生」聊起,文中楊仁山居士開導他的一位弟子說:「你平日常忙於俗,因而無法專一修持,大概是宿修行,卻未決定生淨土,以致於今日雖得學佛,卻多所障礙,不能自主。」這幾句話讀起來特別有警覺,我們互相交換了念佛的起伏歷程。

 

原先給自己的理由是:生活在這競爭的社會,何嘗不想有一個平順的工作環境,和氣的人事相處,然後早晚功課踏踏實實的履行。但為求衣食,實在身不由己,接踵而來的人事紛爭、待辦事項,忙得無暇念佛,以「業障深重」四個字,給自己很好的安慰;念佛就分分淡了,每日讀法語也漸漸疏了

 

或者有時候佛號提起,也是匆匆的虛應一番,不費力的口念心散亂,沒有把心收,安住在佛號上。就這樣一年一年的過了,屈指一數,從聽聞淨土念佛法門,開始念佛到現在,年資真是不淺,但若真面臨考試時,拿得出資歷,能過關嗎?

 

念佛若只是例行公事,沒有用心求改進,是無法累積進步。進步的累積,要帶有幾分勉強,就像做重量訓練一樣,想要達到健身的效果,每次訓練的強度都要稍微超過負荷,讓肌肉受到輕微損傷,然後再適時補充營養與休息,肌肉才會成長茁壯。若是訓練的重量不夠、強度不足,其結果只是依樣畫葫蘆,打發時間而已,完全訓練不到增強肌肉的效果。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說:念佛若只是例行公事,沒有用心求改進,是無法累積進步。就像重量訓練,每次強度都要稍微超過負荷,肌肉才會成長茁壯。)

 

掛名念佛數十年,好像很有經驗,其實經驗不是用時間來計算,而是以事件來累積的。每遇到一件合意的事、有壓力的事,能夠去克服,願意去伏煩惱,才有可能累積經驗;若都歸責於外在因素,不願接受困難、不願面對挑戰,堅守自己的習氣、識想,要累積經驗是很難。

 

經驗的累積,必須要有願意接受挑戰的心,挑戰的最大敵人,莫過於自己的習氣,總是局限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順情而下,不願意改,不求進步,那如何有新境界呢?又累積經驗若全靠一己之力,可能會事倍功半,若有師長帶領,善知識互相砥礪,必會加速經驗的累積。

 

例如:勇敢的放下俗事,讀一段雪廬老人的靈山寺佛七開示,「持名容易難除慢,無價珠寶從此拋」,老人開示:「持名比念經算來容易,可是也有難處,就是有貢高我慢,以為『我行了,我懂了!』有了這根本煩惱,便成就,學佛第一步要無我,想解脫,必先去我慢,怎樣去呢?佛家講六和合,一律平等,假如不去我慢,那無價寶珠的三寶,就從此輕拋了。」銘記在心,化做行動,就是念佛經驗的累積。

 

兩人聊著聊著,彼此加油打氣,年資不等於履歷,不等於資歷豐富,必得要有豐實的內涵,念佛數目與日俱增,教理內容要求明白。而念佛要維持動力,淨念相繼看見心光,必得時常注入油膏,虛心切磋求解。祖在《梵室偶談》有言:「只貴子見地,不貴子行履。謂有見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見地也。」吾人見地若對了,修行一定會上路的。見地不正、不清楚,不明念佛的事理,極樂世界為何極樂?行履功夫常會偏差,最終只能獨自承擔虛擲光陰的後果,徒有年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