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講話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4911)

--  作者:Terminator
--  發表時間:2018/4/27 上午 11:44:03
--  講話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講話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一個成熟的人,當他遇見了這世界給的打擊,

並不會因此讓他的心變得更強硬,反而變得更柔軟,變得溫柔。

 

一個善良的人,能以成熟的心態去理解生活所帶給他的好與壞,

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微笑掛在嘴邊,快樂放在心上的人,

因為我們遲遲還沒回報愛我們的人,


記住~感恩和保護他們是一件比我們自身受打擊或傷害更重要的事。



噶瑪仁波切: 講話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學會戒惡口,語言會越來越有重量。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群人坐在那兒,有人講一句話,別人一聽馬上就記住了;有的人前前後後重復了很多次,


別人卻不知道他想說什麼,覺得沒有聽懂。


原因是什麼呢?  


說話,也有福報。你的語言講出來,有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系。


如果一個人平常講绮語講得太多,哪怕他講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都可能搞不清楚他的意思,甚至分不清他在開玩笑,還是在說正事。


這就是語言的因果,平時習慣惡口罵人、兩舌、绮語、妄語的人,他擁有的語言能量會越來越差。


而那些平常很注意自己語言修煉的人,一旦講話,別人就會非常願意聽,受人愛戴。


古人講:“貴人語遲”,富貴之人,往往不急於表達,而是三思而後言,這樣就不會冒冒失失犯一些語言上的低級錯誤,


造成語言的瑕疵,造下不善的口業。


如果今生無緣無故遭受誹謗誣陷,被邪說蠱惑,口齒不清,口發惡臭,內心經常惶恐受到煎熬,應懺悔以前世妄語的罪業。


對造謠生事者,應心懷感激,滿懷喜悅。


吉美林巴大師曾經說過:“怨敵反害亦使修行增,無罪遭謗亦能策善行,稱其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彼行皆是大恩德。”


如果今生喑啞,牙齒不齊,口氣惡臭,不得人尊重,家庭、上下級、眷屬不和,企業管理之中人事紛爭此起彼伏,


應忏悔以前世兩舌挑撥離間他人的罪業。


如果今生習慣惡言惡語,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語言,常遭人欺凌,心易煩躁、緊張,自己的言語常常成為別人爭論的話柄,


應該忏悔自己以前世惡口的罪業。


口出惡言,會讓對方突然起嗔心,如若對上師三寶等殊勝對境惡語相向,會釀成多生累世於惡趣中受罪的苦果。


如果今生不討人喜歡,說話沒有威嚴,語無倫次,口才拙劣,身邊是非不斷,家庭不和,親朋好友疏遠,常常受到欺騙。


喜歡開低級玩笑,喜歡污言穢語、無聊八卦,談論燒殺搶掠、色情戰爭,喜歡於他人修行之時談論讓人心散亂的話題,


引起他人心煩意亂,破壞他人累積資糧等,應忏悔以前世绮語的罪業。


語言完全淨化以後,就是佛陀的梵天妙音。


就算有一百個弟子請佛陀開示,佛陀只回答一個問題,一百個弟子都能接收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萬個人、一千萬個人、數不清的人來提問題,依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就是梵天妙音的殊勝。無比動聽、廣長深遠,每個眾生,不管身在多遠處,都能聽到佛陀的回答。


當佛陀在靈鹫山上講佛法的時候,山上能容納的弟子很有限,很多僧眾坐在山下聆聽佛陀的教法,依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500多年前,不像現在有麥克風,佛陀在山上講佛法,坐在山下的弟子怎麼能聽得清楚


那是佛陀以廣長舌,發出無比美妙之音聲,讓眾生疑問之心都能得到解惑與安慰,這就是佛陀的偉大。


 有的時候我在講佛法,每個人心裡都想著,上師現在說的是我啊。


我不是刻意在說你,你卻感到受用與加持,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是佛陀梵天妙音的加持力,讓你能從心中感受到佛法的偉大。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好自己語言的福報,忏悔無始以來惡口、兩舌、绮語、妄語造下的罪業,


從世間法來看變成一個語言有重量的人,從出世間來看,是成就佛陀梵天妙音的來源。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要祈求。

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也要靠祈求。

祈求諸佛菩薩慈悲攝受,加持護祐。

祈求師長貴人指導提拔,指點迷津。

祈求同行善友攜手同心,互相提攜。

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

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如清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