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學佛者如果經常這樣,幾乎是無可救藥了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8784)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12/1 上午 05:26:58 -- 學佛者如果經常這樣,幾乎是無可救藥了 學佛者如果經常這樣,幾乎是無可救藥了 尊貴的上師
嘎瑪仁波切 一般來說,不需講經說法的傳法方式,對傳法者而言比較容易,一般人也覺得比較輕鬆,容易接受。就像你們參加法會,不用記住太多道理,只要坐著靜靜地看著法師們念經,也不必思考參加法會的意義是什麼。傳法的我們也不必關心你們是否學到佛法,只要讓你們因參加法會,而在這輩子有機會種下善緣即可。亦或是傳授皈依戒時,在幾分鐘內,幫求皈依者剪一撮頭髮,然後念皈依文,發皈依證。但這些儀式是播下一顆種子,至於皈依或法會結束後,你們是將這顆種子放置一旁,或是細心呵護,讓它不斷茁壯成長,那是個人的選擇。 參加一次法會,所得到的一點點種子,也許當下會產生虔誠心或法喜充滿,但如果回家後就擱置一旁,不再理會,就好像把珍貴的種子給吃掉一般,無法再享受它帶來的福報。佛陀曾說:「我將解脫的道路指引給你,但要解脫,必須依靠你自己。」 如何讓這顆珍貴的種子變成一千顆、一萬顆、十萬顆?如果不聽聞佛法,就沒有機會瞭解佛法,也就不懂得如何善用自己的福報,更不明白借由菩提心讓福報快速加倍增長的方法,只能在每次參加法會時,累積一些小資糧。 種子如果隨便放置,無法成長,還需要找到肥沃的土地播種,才可能開花結果,大豐收。根據佛法的觀點,能讓這些善種豐收的來源,是眾生。如果沒有聽聞佛法,根本不懂得眾生是偉大的福田,更不知為何要將功德回向給眾生。所以,經常會有人說:「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如果把功德都送給別人,我自己留下什麼了?」正因為沒有學習佛理,所以才有人會問:「我可不可以將功德三分回向給眾生,七分留著自己用?要不然都回向了,沒有留給自己,我怎麼辦?」所以,需要正確地學習佛法。 不過,也要非常謹慎的是,佛法教育可以增長智慧,但是聽聞佛法久了之後,也可能不但沒有增長智慧,反而因為自己世俗的聰明伶俐,讓紅塵中的雜念、邪念跟著增長。也因此,當我們懂得越多佛法,就可能越容易將這些寶貴的良藥,當成觀察別人缺點的利器,而且觀察得比一般人更細微。以前還不知道佛教徒破戒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知道了,便以此檢視別人是否破戒,但對於自己是否破戒,卻一點兒也不在乎。 所以,要將檢視的方向反轉過來,反省自心,讓所學到的佛法,成為改善自己缺點的工具,不要讓自己變成佛油子。一個人一旦經由學習佛法,經常挑剔他人的缺點時,這時候已經是有點無可救藥了。 有人說,一起聞思佛法的人如果很多,彼此容易有負面情緒,令人心煩,也很掙扎。如果一場法會或灌頂,參與的人在結束後各自分散,過著各自的生活,不知經過多少年月,才會再次聚在一起。這種關係,平平淡淡,輕鬆單純,不會有任何摩擦。但是在這樣長時間講經說法的地方,我們稱為「佛教的道場」,人與人之間難免容易產生摩擦、是非。藏人有個說法:「一個人的生活是清淨的,兩個人好結伴,三人以上就會成為是非的來源。」 其實,在任何地方都一樣,不僅道場會發生這種情形,很多地方都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或紛爭。但是,真正有修行的人,能在紛爭中,找到自己的缺點,也會將對方挑剔自己毛病或紛爭過程,當成是修行的一種方式。可是,身處紅塵的人就不同了,當大家的意見和行為有所不同,都會堅持自己是正確的;發現缺點或錯誤,都儘量推給別人,並不認為自己也有錯。 這也無可奈何,因為大家生活在濁世中紛紛擾擾的環境中,從小就養成相互推卸責任的習慣。所以無論在何處,只要是在家居士的團體,就基本沒有嚴密的組織,為什麼?因為組織鬆散,才比較不會有矛盾和紛爭。但越是分散,組織能力越弱,能得到正統佛法教育的機會就越少。 其實,很多紛爭並沒有什麼對與錯。比較重要的是,能在這樣的紅塵中,能夠接觸到佛法,就已經是莫大的福報。只要我們能完整聽聞四句佛法,並牢記心中,對自己一輩子都產生正面影響,就非常有意義了。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的因緣和福報,所以應該心生歡喜。 所以,無論皈依時間的長短,直至解脫之前,時時刻刻都要記得我們的目的地。如果忘記目的地,在輪回苦海中迷失了方向,想再找到解脫的道路,真是難上加難。身為佛教徒培養自己的虔誠心,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功課,真正的虔誠心,能讓你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磨煉,成為堅定不退轉的信心。 佛陀宣說的一切法,都是引導我們如何走上解脫的道路。在家裡畫佛像,雕塑一尊觀音像,拿著香拜,並不是學佛。供佛、敬佛,當然好,但是,想要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必須學習佛陀的思想、思維的方式和行為,唯有做到「自淨其意」,才能真正調伏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