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清定上師溫州開示錄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972) |
-- 作者:阿貴 -- 發表時間:2007/4/7 上午 03:38:10 -- 清定上師溫州開示錄 清定上師溫州開示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4/7 下午 03:38:37編輯過]
|
-- 作者:阿貴 -- 發表時間:2007/4/7 上午 03:39:45 -- 由伏心菩提,繼續修行,然後進入明心菩提。伏心菩提做到自然 不容易,但是能夠修了,也不難。只要你下決心,比如在夏天,蚊子 叮我們身上,一般人很簡單,聽到蚊子叫,就一下把它拍死。我們佛 弟子應該怎麼樣?就考慮考慮自己的修行,蚊子來吃我們的血,就在 吃得最高興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樣?我們討厭它嗎?我們或是悲憫它 嗎?我們要是討厭它,我們就不是佛弟子,什麼道理呢?蚊子是有情 眾生,也是我們往劫父母親,它無量劫來的惡業,感覺了今天苦果, 變成都了蚊子,我們這個父母親,我們不度它,誰度它呢?我們怎麼 度它?今天它吃到我們的血,我們心裏歡喜。什麼道理呢?我們是一 個發菩提心的人,吮了我們的血,它也有了菩提心,很快地就能夠解 脫,因為吃了我們的菩提心血之後,蚊子的業障就能消除,下輩子變 成人,就能聞到佛法,假使你能這樣想,這個蚊子你還去打嗎?你還 殺它嗎?會恨它嗎?不會的。 所以我們修菩提心,起不起大作用,就看我們能不能夠一心照佛 的教導去修行,這樣把煩惱心降伏下去,天天念念不忘師尊三寶,念 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攝受眾生,念念不忘 代眾生受苦。 一切眾生的苦是無量無邊的,舉個例來講,在社會上發生可怕的 災難時,我們不怕自己要受苦,而是為一切有情受苦,眾生害怕的心 理怎麼辦?佛弟子要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至誠地發願,從現在起,誓 度一切眾生所有的苦難,願菩薩慈悲,把所有的苦難普遍救度,讓我 來代受一切眾生的苦難。我的一切善根,過去的福德,現在的修行, 將來乃至於成佛的功德,全部布施給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快 快成佛。 一般人說:我們自造的業苦都受不了,還要代一切眾生受一切苦 ,怎麼受得了。我說是兩樣的,一切應當自受的苦,是他過去造的惡 業苦果,這是不可避免的,宿業????善惡的業,感苦樂的。我做菩薩 發了心代眾生受苦,性質是兩樣的。只要我們發心,把眾生的業苦讓 我自己來受,我們修行一念觀察,一切眾生,一切惡業當體即空,自 己沒有力量,十方諸佛加持,這個業苦,當體即空,所以我們有這樣 的心,發生了這樣的作用。我們念念為了利益眾生,念念無我,所以 修行到最後,諸佛的光明照著自己,自己的光明發現了,證明了觀世 音菩薩所說的,覺空空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 前,忽然超出世出世間十方圓明。我們念佛的時候,念到一心不亂, 內而心身,外而世界,徹底皆空,諸佛的光明照著自己,自己的光明 照著眾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正如佛經上說:“忽然超出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至於我們這顆心,普遍十方,十方世界圓明,就是我 們的心,就是諸佛的法身,就是眾生的佛性。所以,懂得這個道理對 我們很有輔助敘述。因為這樣,所以能夠明心,能夠見性,小乘法, 聲聞緣覺修無我,修到明心,見性時見無我,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大乘菩薩明心見性,證初地除了證見無我外 ,特別要見到利他功德。體會到我今天怎麼能夠見自性。因為天天想 到眾生,忘記了我,所以能夠見性,明心菩提之後,一步一步要漸修 ,得了好境界之後,立刻觀空,把一切功德都布施給眾生。自己得了 光明之後,把這光明普照法界,利益眾生,這樣修就從初地歡喜地進 到二地修持戒進離垢地,三地修忍辱進發光地,四地修持精進進智慧 地,五地修靜慮進難勝地,六地修般若成現前地,七地修方便成遠行 地,八地修菩提成不動地,九地修大智慧地,十地修大悲成法雲地。 善慧地是智慧圓滿,法雲地是大悲心圓滿。以上出一地到一地,進到 等覺叫出到菩提,最後妙覺成佛,無上正等覺稱為究竟菩提。 我們佛弟子皈依三寶之後,就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有了這個 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趣向無上究竟菩提,每 一個人都要向這個方向學修。因為這樣,我們把上面所講的,轉變我 們的身心????轉變我們的色成大園鏡智,轉變我們的受成平等性智, 轉變我們的想成妙觀察智,轉變識成法界體性智。什麼叫法界體性智 ?轉變行成所作智?今天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所念的南無西方極 樂世界、大慈大悲、法界藏身阿彌陀佛,現在阿彌陀佛的法身,不是 普遍所講的,絕對空法身,他那個法身,十方世界的器世界,在他法 身裏邊,十方世界無邊的眾生,在他法身裏邊,十方世界中的聲聞緣 覺菩薩乃至諸佛的功德身,也都在他的法身裏邊,所以稱為法界藏身 阿彌陀佛。 我們念佛的時候,不是想一個人在念,應該想到法界眾生同時在 念阿彌陀佛,在佛堂清淨的地方出聲念,沒有佛堂就在家念,環境不 清淨就默念。默念的時候,就想法界一切眾生和我在起念。都是我的 父母親,都和我在一起念佛。這樣念佛,一切眾生心裏都發光。光光 相照,成平等法身光。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三只電燈,三只電燈合在 一起的光,不分別了。這就是光光相照。只要我們從菩提心出發,一 心念佛,十方諸佛,十方眾生,同我們成一個法身,同一個佛性沒有 兩樣。這個就叫“真正安心淨土“。自心念佛,一切眾生念佛,無量 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的時劫以來,同我們有怨業的,全部解脫。無 量無邊的眾生都是我的父親母親,他們對我這樣的修行,都生大歡喜 心,都希望我們快快成佛。 所以我們佛弟子,最要緊的三點,第一個是歸依三寶,第二個發 菩提心,第三個是要下決心精進修行。首先要止惡修善,一切壞事不 做,一切好事多做。好事與壞事以什麼為標準呢,第一個是依戒律, 第二個是依菩提心。依戒律,依佛的戒律,在家居士就是殺,盜,淫 ,妄,酒的五戒,那麼我們就要聽佛的話,不隨便殺生,不偷盜人家 的一切財物,特別是對三寶的財物,我們絲毫也不能佔便宜。因為三 寶的財物是法界眾生的,十方三寶共有的。我們佔了便宜之後,就害 了法界眾生,就是侵損三寶了。在家居士,他們自己的夫婦為正淫, 夫婦以外的物件是邪淫。犯了邪淫的,你這就不清淨了,生生世世不 清淨。那麼,出家之後,根本斷淫欲。不但不能有淫欲的行為,而且 一念也不能起,起一念就是心念之罪。為什麼道理呢?出家人割愛斷 欲,斷煩惱,證解脫。 妄語是最容易犯的。比如說,本來沒有這個事情,我說有。有的 時候是方便妄語,很難免的。比如說,到人家家裏去,本來是還沒有 吃飯,覺得在人家家裏吃很不方便,就說自己吃過了,這個話動機不 是壞,但事實上是在打妄語。所以我們佛弟子,做到所講的話與心裏 所想的一樣,這叫心口一致,言行一致。經書上講:直心是道場。完 完全全是為利他人,沒有一句話是欺騙人家。欺騙人家就是欺騙自己 ,人家還沒有被欺騙,自己已經犯錯了,受騙了。所以自己在戒妄語 上要下點功夫。 至於飲酒,在家弟子受五戒,假使殺盜淫妄四戒受不全的,受三 戒二戒都可以的,但是酒戒一定要受的。為什麼道理?酒是與我們成 佛????覺,完全相對立的。覺是不迷,酒是迷性的。只要我們吃酒, 不應該說的就說了,不應該做的事情去做了,所以絕對不應該吃酒, 一定要把酒習除了,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現在一般人不懂得這個 道理,不曉得酒的害處。我們拿出家人來講,戒律條文更多,更要依 戒修行。 第二個依菩提心修,今天我做一天的人,做了那幾件事情對別人 有利益;那幾件事情對別人不利的,起過那種心;不滿意人家的,起 過那幾種心使人家歡喜的。凡一切有利於眾生的好事,應該多做,凡 是危害他人的事,不應該做,壞心不應該起。佛告訴我們,十方諸佛 在,過去莊嚴劫已成佛,現在賢劫始成佛。到釋迦牟尼佛及諸佛戒律 上都是說:“應斷一切惡,應修一切善,應渡一切眾生“。所以我們 一定做到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做不到自己慚愧,已經做錯了自己就 懺悔,沒有做錯就堅持。這個是第一要緊的,止惡修善法。 第二個要緊的就是說:“斷惑證實法“。怎樣能夠做到壞事不做 ,好事多做呢?一定要把我執煩惱度脫,然後能夠真正做到一切壞事 不做,一切好事多做。所以這一步的修行要斷自己的我執,把我除去 了,貪心也沒有了,憎心也沒有了,愚癡心也沒有了,這第二個要斷 惑證真,斷煩惱證得解脫。 第三個最要緊的是忘我利他。很多人要去修行,他修行不管人家 ,自己修行就好了,別人家修行不好也不管。比如說,在我們佛教內 部講,無論在家和出家,年紀老的人,有的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 紀輕的人,由於障道因緣,沒聞到佛法,現在佛法的道理不知道,怎 麼樣修行不曉得。假使我們處在這種情況下,即佛法要脫節的時候, 我們不把接班人培養出來,我們的佛法就要中斷了。所以我們每一個 出家菩薩,在家菩薩,一定負擔起這個責任,把佛法的新一代接班人 培養出來。這要靠菩薩利他忘我的覺悟。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任務我們要擔負起來,使釋迦尼佛正法永久住世。 為了利益眾生,常轉法輪。每一個佛弟子,要為正法久住發心。 若不為正法久住發心,或發心不真,不是為這個發心,不是真正的菩 提心,不是為正法久住發心。發心不真,那麼他自己修行也沒有走上 正路,對佛法來說,也不會起多大作用。 所以我們現在,凡是在家弟子,出家弟子,對於自己的兒子,自 己的女兒,真正為佛法,為利益眾生發心修行,我們要輔助敘述他。 真正自己發心修行的弟子呢,我們要盡一切力量去啟發他,教育他, 使他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夠對一代時教,從華嚴經,阿含經,般若經 ,法華經,涅磐經全部的道理懂得,不但懂得,能夠怎樣聞法,怎樣 想法,怎樣修法,怎樣學戒法,怎樣修定法,怎樣發慧法,怎樣能夠 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怎樣念佛能夠念到一心不亂,種種的修行方法 也使他們能夠學會修。 我們學佛二個條件非常重要。第一個條件,佛一代時教,法的道 理,無論如何,大家要了解,不僅曉得,而且要真實說佛法,一定要 曉得佛法的大概情況,特別是要懂得佛的真實義。我們講經前念到一 句:“無上甚深微妙法,千百萬劫難遭遇“。所講的是聞到佛法不容 易。第二句話:“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今天我見到 佛了,聞到法了,我願意受持,受是接受佛所講的道理。我完全相信 ,持是照佛所講的依法修行。主要是第一個,願解如來真實義,要懂 得佛的真正的本義是什麼?佛真正的本義不是別的,完全是忘我利他 。就是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佛一代時教,就是告訴我們怎樣驅除雜亂的妄想,怎樣消除無明的執 ??,證得這無上菩提。佛經上說“自心是佛,自心能作佛”。要相信 自心佛性沒有兩樣,自心能夠修行成佛。相信這個道理後,處處念自 己的覺性,念一切諸佛的法身,這叫”安心淨土“。把這個心安在覺 心的淨土上叫“安心淨土”。安心淨土了,然後利他自利,菩薩處處 念念不忘師尊,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修行, 念念不忘成佛度眾生。我們每一個信佛的弟子,都要把這個念念做到 。比方一般人不曉得佛學,說你信佛教就是迷信,因為他們對佛教道 理不知道才叫迷信。我們知道道理的信叫正信,不叫迷信。同樣的, 不知道正理,相信外道的邪理,也是不正確的,這叫邪信。我們現在 即是正信。成佛的時候,叫無上正等正覺。 覺了就不迷,對一切境界來了,我們能夠象一面鏡子一樣,照得 清清楚楚。雖然照而內心不動,寂而常照,清清楚楚,這樣完全不迷 。不象夜裏一樣,睡覺睡著了,自己喊著話,別人說話不知道,現在 醒了,就知道了。現在知道了,還不是真知道,真知道什麼?要把現 在分別的念頭放下去,要使無分別的正念提起來,象一面鏡子一樣, 它沒有分別的,但是一照,全部在裏面,一放下來,一個也沒有,為 什麼呢?它自己本來無我,無我就能夠照,現量平等智。 十方諸佛成佛,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在空間上????無邊無際 ,在這裏面,所有的一切一切無不知道。金剛經說:“須菩提,於意 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 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 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印度的恆河,象我們的長江一樣,一 條長江沙無量,一條河的沙,每一粒沙變一條恆河,恆河是無量的, 這樣多的恆河所有的沙,變成一個世界,這世界的眾生無量無數。所 有眾生起心動念,如來悉知,都知道,無不覺的。所以,在佛經上, 無論什麼人問什麼事情,無量劫以前的事情,你一問,佛可以馬上講 出來,也不需仔細想,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一般人所講的,我們眾生每一個人起心動念,佛都知道,那麼佛 的心裏就忙煞了。佛經上說,佛雖然一切眾念都知道,但不分別那個 心念是自己或人家的。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都是空的,不受人影響,象鏡子一樣,你照不準形 相,鏡子已轉變了,裏面也空的。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是大圓鏡智, 就曉得覺的道理。 所以,我們佛弟子一定要覺,不要迷。一件事情來了,這個事情 是好的,利益眾生的,我們做。不利益眾生的,不做。不利眾生的事 情做了,自己的正覺和佛不相應了,是不好的弟子。我們在念佛的時 候,一心念,應該持名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應該在念念之間 ,自己聽心念,凡是聽到心念,就了脫了,立刻是覺了。正覺怎麼辦 呢?不要打妄想,妄想什麼人啦,什麼事情啦,不要去想。你一心抓 緊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心,以這六字洪名排除那些妄想。這樣修法,久 而久之,妄念就不起了,妄念不起,則最後一心不亂,那就自己的心 光同佛的光,光光相照,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所以說:最要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意到,第一個是止惡 修善,第二個是斷惑證真,第三個是發菩提心,妄我利他,時時處處 注意起心動念,一念為自己就是有毛病了,念念為眾生就是有功德了 。因此,這一點特別要緊。最後最要緊的是,不光是講這些道理,“ 願解如來真實義。”還不夠,就是了解了如來真實義,但如來真實義 同你的身心沒有合在一起,沒有契悟,沒有契證,何以呢?我們學佛 除了理解佛法的道理以外,還要修行,漸修漸證一切法空。 心經上講:“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我們是不是空了,放下放下再放下,確實是空了, 以後,再空下去以後,怎麼辦呢?現在的身心世界忘記了,要用諸佛 的法身度自己的法身。提起,再提起。阿彌陀佛的無量光身,就是我 身。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身,就是我身。十方諸佛的一切平等法身, 就是我身。以諸佛的法身,代替自己現在的五蘊,照見五蘊皆空,度 一切苦厄,可見這個是修行最要緊的。大家念心經,心經雖然只有二 百幾十個字,實際上心經包括般若經六百卷的內容。般若經六百卷分 為四處十六會。六百卷裏面第一會到第八,講的是廣般若,第九會金 剛經,講的是涅磐者,一切法空。第十會講的是理趣般若,也講的是 密法,從十一會,十二會,十三會,十四會,十五會到十六會,這六 會補充敘述前面的廣般若。六百卷般若經,道理意義全部攝在心經裏 面。 心經裏所有修法,就是教我們:第一步照見色,受,想,行,識 空,教我們轉變成為大園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 體性智,還教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 無意識界。這要我們把六根六塵轉變了。不要受六根六塵的影響,一 切法是空的。第二就是說:不光是世界上世俗法是空,出世法也是空 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就是把 十二因緣法也觀空了。假使執著了十二因緣法,就是不肯修菩提法。 不光是十二因緣法,就是聲聞法????苦集滅道四諦也觀空。苦集滅道 四諦能使我們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發菩提心的阿羅漢就是登七地。始 終是小乘阿羅漢。因地呢?我們修行的人,一步步地向上,要世間法 空,出世間法空,然後到菩薩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 若六度萬行。假使菩薩執著了六度萬行,我是菩薩,你是眾生,我度 你,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連菩 薩法最後也空,無智亦無得。不光是菩薩法空,連成佛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法也觀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過是名字上有,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心經上最後說:“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 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菩薩如此,佛呢?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闡明了 心經的功德,最後還說:這個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能觀空,以智 慧力量觀我空法空,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觀空,以悲心的力量,對 一切眾生起大悲化度心的作用。 最後一段咒子,把心經總結了,把六百卷般若經也總結了:故說 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第一個揭諦,一切惡法不做,一切善法要做,揭諦 是印度梵語,漢譯為“法”或“出離”。出離一切惡法,修一切善法 。第二個揭諦,,斷煩惱,證解脫,斷惑證真。第三個揭諦,是波羅 揭諦,止惡修善,斷惑正真,一定要到究竟彼岸,煩惱未斷盡,問題 還沒有解決,止惡修善不能徹底解決。那麼,一定要止惡修善,斷惑 證真,做到波羅揭諦了。是不是修完了?沒有!波羅僧揭諦,自己證 解脫,要度一切眾生解脫????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自 己到彼岸了,要度一切眾生到彼岸,這個是要緊的。到了彼岸,菩薩 修萬法是不是圓滿了?菩薩要真正圓滿菩薩萬行,要真正成佛,徹底 能夠圓滿,所以,“菩提薩婆訶”,最後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印度語,譯成漢語,“阿”字 是“無”字,“耨多羅”是“上”字,“三”是“正”字,“藐”是 “等”字,“菩提”是“覺”字。即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剛才所講的 ,也是最要緊的,是隨時隨地要正覺。正覺就是說,自己起一個念頭 ,是完全為利他的。比方說,我們今天做一件事情時,對四化有利的 是正的,反過來,要貪便宜,不肯去勞動等各種情況是錯的。要起正 覺。我們對人的關係,對一切眾生,我們要知道佛法。打我罵我害我 ,到了極點,也不起一念嗔恨心。 過去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有個冤家拿尖刀刺進他的 心肝,還把刀轉一轉問他:“你痛不痛?”在這個時候,一般人要起 不歡喜的恨心了。但這個時候的菩薩怎麼講,他說:“真可憐啊!你 受煩惱的業苦啊,我們今天這樣的情況,不是你害我,而是煩惱害你 。今天你這樣的煩惱作法,這個責任歸我,我是菩薩,我應該使你覺 。我沒有使你覺,你還受煩惱的苦,這是我的責任,將來我成佛,我 首先度你”。菩薩當時是這樣表態,那麼最後怎樣呢?釋迦牟尼成佛 時,首先被度的五比丘中有一個就是這個人。首先度他成阿羅漢。菩 薩是這樣忘我利他的,所以我們處處要從大悲心出發。忘我利他,是 最要緊的。做佛弟子。忘記了這個利他的思想就不是佛弟子。忘記利 他就不是正覺。一樣事情正覺容易,樣樣事情正覺就難了。要修成處 處遍正覺,我們叫等正覺,無上等正覺,一樣事情正覺,樣樣事情正 覺,遍等正覺。比如釋迦牟尼佛在祗園精舍講經說法時,有一個初信 佛法的在家弟子,雖是有一點相信但還沒有徹底相信,聽人家說佛能 知過去,能知未來,現在的一切無不徹底知道,他心裏懷疑。他想考 驗,祗園精舍四周有幾百萬株竹,他就喊了幾十個人來,三天功夫砍 了幾千株竹,不但砍了竹,他還把砍下來的竹,每一株竹有多少竹葉 都記錄下來。到第四天,他在佛講經的時候,對佛如來世尊說,我現 在有一個問題,請如來世尊為我解釋。如來說,你盡管問好了。他說 祗園精舍四周原來有多少竹子,多少竹葉?現在有多少竹子,又有多 少竹葉?如來世尊沒有考慮,就說:“在三天以前,祗園精舍有多少 竹子,一共有多少竹葉,這三天以內你砍了多少竹子,砍去多少竹子 有多少竹子,現在留下來有多少竹子,有多少竹葉,同他所記的數目 一樣。這樣,那個弟子心裏一下子就慚愧了,才明白真知真覺,等正 覺,樣樣事情都知道,一點不假的。 比方,我們現在想身上有多少個白血球?有多少個紅血球?昨日 多少?今日多少?我們身子有多少細胞,多少分子,原子,離子,質 子?鄰虛塵到底有多少成份?我們自己知道嗎?我們不知道。等到修 行成就的時候,自己完全清楚。今天增加了多少白血球,自己清清楚 楚,今天少了多少白血球之後也清楚。比如說,今天晚上我們在坐的 ,有多少男居士?有多少女居士?如果以現量觀照起來,有多少個男 的?多少個女的?是不會錯的。我們修行到最後,不起分別念,起現 量正智念了,就能知道過去,就能知道未來。 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修行,就是根據上面所講的,我們首先要 歸依三寶,要發菩提心。從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 提,趣向無上究竟菩提。一定要這樣的修行,我們下功夫修行了,要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第二,斷一切煩惱,正一切解脫。第三,修行 要緊的就是要安心淨土。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清淨剎土裏去!什麼是清 淨剎土?有三個:一個是十方諸佛的法身,就是我第一個清淨剎土; 第二個是自己同一切眾生的佛性,就是我們內心的清淨剎土;第三個 看待一切法,看到一切有為法,比如房子,一看過去有相的立刻就觀 他是無相。即“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覺。 能夠這樣修行,隨時隨地,不被環境????外面的境界所迷,自性 是始覺,有這個始覺,逐步修成正覺,等正覺,到成佛,叫無上正等 正覺,到了十地菩薩已經同佛差不多了。但有上,什麼有上?最後成 佛的妙覺還未現前,佛的覺法是遍虛空,遍法界的。一尊諸佛如來的 平等法身。這個法的名字叫什麼?他就叫妙覺。如法華經上說,大道 聖智如來,已經坐菩提道場降魔了,但是十方諸佛的平等覺法沒有現 前,繼續入定十個小劫。這麼長的時間,諸佛平等覺法現前。為什麼 大道聖智如來要示現成佛?這因為要和無量無數的眾生,無量無數的 菩薩,結被度之緣。為什麼他的覺法不現前呢?這有二個原因,一個 是如來世尊現個樣子給我們學佛的知道,學佛要懂得有兩個我,一個 就是假我,一個就是真我。懂得佛法道理了,翻來覆去的觀想,看清 楚,這叫做懂得道理了。 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緣起,作用不空,這個道理曉得了,佛的 一代時教,從學華嚴經到法華、涅磐經,全部的教理都知道這叫解悟 。你真正要親悟入,叫證悟。什麼是證悟?比方說:“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這一句話,你有沒有感覺?你有沒有修行證到?的確是自 性同佛的法身,一切眾生心合在一起了,懂得這個道理是解悟,要親 自證得有實際受用,這是證悟。 我們佛法能夠住世,不光是佛法,經教道理要解悟,還要取得證 悟。所以我們要有教證正法永久住世。教證正法不是靠那一個人來維 持,是靠我們在坐的,在家和出家的大眾弟子們,大家發心。一個要 認真學習佛法,從不懂到懂,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悟到悟。先有理 解,解悟,慢慢修行到證悟。那麼最要緊的是使這個證果自然有證法 的,能夠利益眾生,永久住世。所以我們要緊的,就是利他自利。信 佛度生就是每一個人都發願,一定要成佛。這個願頭就是說:發菩提 心,這個菩提心發了,是一個佛子真正的善因,這個善因發了以後?? ??現在發了菩提心,將來一定成佛。至於修行,一定要安心淨土,隨 時隨念,要想到諸佛的法身,念念不忘諸佛法身,念念不忘自性佛法 。這樣修行,大家很快就會成佛。 今天晚上就簡單地這樣講,祝願大家一心修行,現身成就解脫, 究竟趣向無上菩提!吉祥圓滿!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日於浙江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