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修布施的竅門?甚麼叫行菩薩道?布施與心量的關係?為甚麼要聽經聽法?達摩祖師為何說梁武帝無功無德?何謂善男子善女人?【轉貼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76】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134)

--  作者:jerryman
--  發表時間:2020/4/22 上午 08:14:55
--  修布施的竅門?甚麼叫行菩薩道?布施與心量的關係?為甚麼要聽經聽法?達摩祖師為何說梁武帝無功無德?何謂善男子善女人?【轉貼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76】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

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盡一切惡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南無僧伽吒!!!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七集)

造作的罪業不怕,懺悔就能消除業障,這個懺悔是完全轉過來,決定不再犯錯誤,要認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將過去不好的觀念行為,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才能救自己。


   

 世間凡夫哪一個不貪財,哪一個不貪圖享受,一墮落到貪欲裡面就造罪業,就給自己找麻煩,佛是現身說法給我們做個好榜樣。人生在世間三餐吃得飽可以了,不必講求口味,吃飽了就行,粗布衣服可以遮體,行啦!晚上有一張床鋪,睡得很舒服、睡得很自在,足矣,還要求什麼?有多餘的給一切大眾去享受,這就叫做佛菩薩,這就叫做行菩薩道,這叫學佛。在世間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是什麼地位,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只要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念念為人民,這個人就是菩薩,這個人就是真正行菩薩道,他存這個心就是菩薩心,福報就像經中所說的無有窮盡。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八集)

最重要的是心量,中國諺語裡面所謂的量大福大。


   

這裡面的理論是因為稱性,只要稱性,哪怕再少的布施,真正像是一毛一塵,微不足道,他的功德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法之殊勝就在此地,佛法的難處也在此地,難在凡夫總不能把心量拓開,總是小心量,小心量修再多的布施,福報有限;如果是大心量,修極少的布施,福報都不可思議,這個道理要細心去體會。

「若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若」是假設,假設我們決定不是為了求自己人天福報,布施的目的何在?「盡迴向法界眾生」,只希望一切眾生得福,一切眾生得利益,決定沒有想到自己,這個人布施的福報就大了。所以「則不問施之多少,畢竟成佛矣」。用「畢竟成佛」這四個字來形容他福報之大,因為世出世間的福報,沒有比成佛更大了,說到成佛,福報就達到究竟圓滿。


    

 


    

眾生所修的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得福有限,如理如法的修學得福無量無邊。可是理論跟方法一定要深入經藏,不讀經、不研究教理,你怎麼會懂得這個理論?你怎麼會懂得這個方法?所以諸佛菩薩、古來的祖師大德,常常勸勉我們「經書不可不讀」


    

 


    

【復次地藏。】
       


    

  這是又一次叫著地藏菩薩。
       


    

  【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梁武帝為什麼在晚年還遭遇種種不幸,好像跟這個經上講的不一樣。福報決定是有,他的業力沒能轉得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心量不大,沒有智慧,這是佛家常講的修福不修慧,他修的是財布施,法布施好像也有,但是總是缺乏智慧,心量不夠大。


    

 


    

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跟他說:「並無功德」。達摩祖師說的是真話,為什麼並無功德?你有驕慢的態度,功德就沒有了,這個道理要懂。布施真的是有功德,一傲慢就完了,功德就沒有了,驕慢是火燒功德林。關鍵就在謙虛恭敬,心量廣大,這都是智慧的表現。所以從梁武帝的態度上來看,他沒有智慧,心量很小,這是做許許多多的事、布施,得福不大,原因在此地。


    

 


    

《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就講得很明白,世間善的標準一定要做到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樣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佛法講善有標準的。如果只說男子、女人,沒有說善字,那我們普通人都有分,如果加一個善字,我們就要想想我們合不合這個標準。但是這個經是大乘經,不但是大乘經,我們從頭到尾仔細去觀察,可以說它是一乘了義的大經;換句話說,善的標準還要提升,再提升一層是二乘善,就是聲聞、緣覺,我們中國人講的羅漢、辟支佛。「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善,我們這三句有沒有做到?還要往上提升,這個經是大乘經,大乘善的標準還要加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這是自利。自利而後利他,這是大乘菩薩,利他,「勸進行者」這才是勸化一切眾生,善男子、善女人是這個標準。我們剛才說量大福大,人家發菩提心,菩提心就量大了,菩提心決定沒有為我的心,沒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迷惑,是輪迴心、凡夫心。念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菩提心。所以這樣的人在佛法裡面『種少善根』,少到什麼程度?『毛髮沙塵』,毛是我們身上的汗毛,比喻少;髮是頭髮,一根頭髮。一粒沙、一粒微塵,這是形容你種的善根少,少到極處了。雖然這麼少,你所受福、所得的利益不可為喻,沒法子說得出來,佛都說不出來。所以大家要曉得,三寶是十法界裡面第一福田。


    

 


    

智慧跟見識從哪裡來?「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就是「為人演說」,為人演說有很大的好處,所謂教學相長,不通過教學,開智慧非常困難。如果你真正發心教學、熱心教學,開啟智慧的機緣就多,你要不從事教學的工作,這個機會就少。你在教學當中,你準備的時候,蒐集參考資料的時候,往往幫助你覺悟,可是你不教學,就不會找這些東西。教學過程當中,你跟接受教學的人這一問一答,看看他們提出的問題,常常幫助自己覺悟,所以在師道裡面常說「師資道合」;老師教學生,學生資助老師開智慧,資助老師的智慧,資助老師的德行,給老師造成機會,這才叫教學相長,兩方面互相都有長進,


    

 


    

關鍵就是有「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諸位記住這十個字,用這種心來布施供養修福,就跟經上所講的果報一樣。清淨心沒有污染,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污染、沒有分別,這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得福就大了。

如果你真正發菩提心,不為自己,為眾生、為佛法常住世間,絕不為自己的利益,那所得的福就跟經上所講的一樣。所以種福,第一個是真實的福田。第二個你有真正的善心,這個福報才是圓滿的。所以他後面,這個地方註解裡頭說,「以佛菩薩等,教人出苦,是眾生敬田」

「財為惡心因緣」,為什麼?財常常能引起人的貪心,貪心是三毒之首,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個地方生的,所以貪是惡心因緣。「常應自捨」,一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貪的禍害,所以他能夠常常捨,能把貪心放下。「何況施得大福,而不布施」,哪有這個道理?貪是禍害,施是大福。你布施,遠離禍害,又得福利,有智慧的人他怎麼會不做?「慳為凶衰相,為之生憂畏」,「慳吝」是你有的捨不得布施,不肯做好事,這是凶衰之相,帶給人的是憂患、是恐怖。

用什麼樣的方法把你的憂畏洗刷掉?布施,布施可以為你生大福大利,「故得福無量也」,為什麼不肯布施?

我學佛就學布施,章嘉大師頭一天跟我見面就教我修布施,我也真聽話,他老人家有智慧,看到我沒有福報而且又短命,憐憫我勸我修布施。我今天有這麼一點福報,是這一生當中修布施得來的,與過去生中不相干。我們現在是明瞭佛法,懂得一點因果。我這個人過去生中大概是修慧不修福,有一點智慧,所以老師說什麼我一聽就懂。

《大論》云。人修布施者,名聞滿十方,智者所愛敬,入眾無所畏,命終生天上,久必得涅槃」,佛講的是真話。佛教菩薩生活,六波羅蜜就是菩薩的生活,第一條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捨、放下,你就得清涼、就得自在,就開智慧。人不肯布施,心眼很小,念念為自利,這個人怎麼可能開智慧?

 

「《大論》云,佛說二種施中」,二種施就是財布施跟法布施,「法施為第一,以財施果報有量,法施果報無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出三界報」,這是先引《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然後再說,「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你布施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財、為求利、為求權力地位,你什麼都不求。「但為學佛道」,佛道是什麼?真實智慧,真實的解脫,只為斷煩惱,只為斷憂慮,得清淨自在快樂,這是佛道。「弘大慈悲心,度眾生老病死苦,是名清淨法施」,這就如理如法了。我們以清淨心,以無所希求心,幫助一切眾生,特別是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這是清淨法施。
        

 

法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我們出錢出力是財布施,我們存的心是法布施,沒有絲毫希求的欲望。念眾生苦,幫助一切眾生,是我們自己應當盡的義務。幫助哪些人決定沒有偏心,平等布施、清淨布施。所以我常常勸同修們,眼光要遠大,佛法的弘傳,利益眾生,最低限度我們要以全世界眾生為對象,不是某一個地區,你一定要把心量拓開。如果是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好,另外一個地區貧窮落後,這個世界永遠得不到和平,所以必須全面的顧到,全面的教學、全面的提升,令一切眾生都能夠破迷開悟,社會才能得到安定,世界才能得到永久和平。雖然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種的因不相同,這一生的緣不相同,覺悟就行了,彼此互相能夠照顧,互助合作,免除一切爭端,就避免一切災害了。

 

「若不爾者,為市易法」,這就是說你沒有大慈悲心,你為什麼到佛門來布施?聽說佛門裡面講「施一得萬報」,這個生意好做,哪個生意一本萬利?原來佛門布施一本萬利,趕緊來布施,存這種心就是市易法;是以做生意、做買賣,求利心切,這下看準了,一本萬利,可以賺大錢,這個心是決定錯誤的,不相應。

 


   

「復次菩薩,知諸法實相,如涅槃不盡」,菩薩有智慧,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涅槃是梵語,它的意思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生有滅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福德入諸法實相故,而亦不盡」,怎麼入?與諸法實相相應。怎麼相應?心相應,你布施的時候起心動念與諸法實相相應。相應的現象是什麼?清淨不染,清淨平等,雖行布施而不染著布施。布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無論修什麼樣的布施,實在說佛法講所有一切法都是布施,布施涵蓋了一切佛法。佛教人不外乎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大類,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修學的不超越這三大類。能夠以清淨心、真誠心,服務一切眾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就是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只有服務而不求利益。所以佛菩薩是一個義務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佛的學生亦復如是,這是智慧的教學,義務的教學,所以得福不可思議,這就入諸法實相。「故福利不可為喻」,這是真實的福報、真實的利益,沒有法子比喻。


   

 以上摘錄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地藏經37、38逐字稿,以下為逐字稿下載連結網址,若摘要中有不清楚的部分或想要更深入了解,可自行查閱逐字稿原文,本篇有標示本摘要出自第幾集,以方便大家查閱,願大家深入佛法經藏,智慧如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bt/amtb_jindian.asp?web_choice=14&web_amtb_index=179

若覺得本文使您獲益良多,請多多轉貼至自己的社群如臉書或LINE等分享,使更多人知道如何斷惡修善修福,增加人間正能量,自然使世界和平,家庭和睦、人間少災少病,社會祥和,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而且轉貼、分享勸善文是一種法佈施,佛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法施"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動動手指頭,轉貼勸善文,輕而一舉,不花任何成本,就能修福,利益眾生,為甚麼不做呢? 詳見《真實故事》法佈施(寫作、轉貼、分享)勸善文,消自己業障非常迅猛(附真實案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9095

  

轉發∼引用金剛經類的般若經典後,人的雜念煩惱會突然消失,停住在清靜愉悅的奇妙心境。

  

轉發∼戒殺放生的文章後,自己會感到十分吉祥連家人當天都會很開心,總之就是快樂的心境。

    
轉發∼戒邪淫的文章後,人會變得相貌端莊,身體聖潔、心裡清涼,邪惡的欲望頓消。

    
轉發∼佈施得福的文章後,人會更踴躍地去佈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0/4/22 上午 08:19:39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