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妙境長老: 不要以為四念處是小乘法門, 修四念處是很重要的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249)

--  作者:jackwu123
--  發表時間:2020/5/8 上午 09:39:59
--  妙境長老: 不要以為四念處是小乘法門, 修四念處是很重要的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86/3/25 妙境長老講于三峽西蓮淨苑


在《法句經》上有四個頌: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佛說這四句偈的緣起,因為有四個年紀大、新出家的人聚在一起說世間閒雜話後,哈哈大笑。佛陀天耳遙聞,來到他們的處所問他們為什麼笑?他們四個人如實地說完,佛就以這四句頌訶斥他們。我認為,這四句頌,對於我們未得聖道的人,也都適合常放在心中思惟的。


 

我初出家的時候,聽老法師講經,說佛將涅盤時,阿泥盧豆尊者請阿難問佛四個問題,其中一個是「佛涅盤後云何修道?」佛告阿難:「若今現在,若去世後,依四念處修道。」佛遺囑我們要依四念處以度生死苦海到涅盤岸。雖然如是,餘出家以來,從未遇到一位善知識勸修四念處法門。不修四念處法門不行嗎?不修四念處則難以斷惑證真成就聖道。總是在門外徘徊,與道不相應


 

我是主張修四念處的,修四念處有什麼好呢?它能斷煩惱。剛才念的這四句偈:「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我們常在執著裡生活,也就是在黑暗裡生活,為什麼不求光明?怎麼求呢?就是修四念處,以破除我法二執。真能通達一切法如幻自性空,就能把黑暗破除去,內心裡有了光明,就得入聖道了。



修四念處可以依《阿含經》的教法修;也可以依《般若經》的教法修無相四念處。四念處,對佛學院的學生來說是老生常談,這有什麼了不起?它真是了不起,常作如是觀,就能破愛煩惱、見煩惱。身是不淨,所受是苦,還有什麼可愛的呢?這能斷愛煩惱;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能破見煩惱。愛見煩惱一破,就是阿羅漢果,是聖人,不是平常的境界啊!《大般若經》說:「須陀洹若智若斷乃至阿羅漢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所以四念處也就是摩訶衍,不可以輕視的。

 

把愛煩惱斷掉,看見可意的境界,心裡不愛,心裡不動,能得自在,不是很好嗎?我們平常「常在燃燒中」,看見別人有榮耀,心裡嫉妒,這是極令人羞恥的事!現在修四念處觀,慢慢把嫉妒心調伏了,久而久之,就能發生作用。到時候聽到人家讚歎你很有修行,你自己就能這樣想:「誰有修行呢?色無我、無我所,受想行識無我、無我所,那麼,誰有修行呢?」覓之了不可得,根本沒有一個有修行的人可說;漸漸的,你的心就與無我的境界相應了。無我是什麼?無我是聖人的境界。凡夫有我見,一切榮譽的事要有我才可以,聖人都希望他們離苦得樂,希望他們得到清淨的榮譽。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修四念處是小乘佛教的法門。學習解脫道之後,一樣可以發無上菩提心,一樣可以學習摩訶衍。只要你有無上菩提心,修不淨觀,不淨觀就是大乘法門;就算沒有無上菩提心,能發出離心,得阿羅漢果,那就是聖人,不是凡夫了。中國佛教常常只是讚歎佛菩薩的功德,很少讚揚阿羅漢的,如早粥午齋念供之時,只供養佛菩薩,而阿羅漢不在內,但是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瑜伽師地論》中都有讚歎阿羅漢的法句。我們修四念處,得了聖道,修六度萬行,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這不是無上菩提之道嗎?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0/5/8 上午 09:44:08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