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白毫宛轉五須彌的"白毫"是指?佛的三十二貴相之一"白毫相"是怎麼修來的?講經的要訣是"契理又契機"是甚麼意思?中國四大菩薩表甚麼法?【轉貼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83】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6268)

--  作者:jerryman
--  發表時間:2020/5/11 上午 08:17:08
--  白毫宛轉五須彌的"白毫"是指?佛的三十二貴相之一"白毫相"是怎麼修來的?講經的要訣是"契理又契機"是甚麼意思?中國四大菩薩表甚麼法?【轉貼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83】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

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盡一切惡得須陀洹、 然後布施遠離諸苦 

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南無僧伽吒!!!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十二集) 

下面這一品「見聞利益」,這在流通分是「見聞利益流通」。

「謂見地藏之像,聞地藏之名,無不獲大利益。例同觀音,聞名、見身、心念者,皆能滅苦」,這裡頭的意思很深。見到菩薩的形像,聽到菩薩的名號,是不是真的能滅苦?是真的,但不是現在,是將來。現在種的是因,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眼見相,那是「一歷眼根,永為道種」,所以這個利益不可思議。這個利益什麼時候得到?要看什麼時候你的心行與菩薩相應,這個利益就能現前。雖然是見像聞名,可是你的心、你的行為跟菩薩不相應,這個利益現在不能現前,道理在此地。下面就說「見身致禮,即身業機」,見到菩薩身你就會禮敬,這屬於身業;聞名你也會稱念,你會念一句「南無地藏王菩薩」,這是口業;你能夠身禮拜,口稱名,這是意業。
          

 

「機感既成,冥顯自應」,下面是舉比喻來說。感應道交,有冥應、有顯應,在通常我們講功德利益不能現前,那是冥應,功德利益現前那是顯應,顯應是你禮敬、稱名,你的心行與菩薩相應。換句話說,與經典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相應,這個感應很明顯,就顯應。如果我們雖然也禮敬、也稱名、也讀經,但是我們的思想、行為跟經上講的不相應,經上講的我們統統沒有做到,佛菩薩這個感應是冥應,不顯著。也就是說你現前還一樣受苦、還一樣遭難,甚至於還一樣要墮落,依舊搞六道輪迴。你不能說沒有感應,感是冥應,感應力量很薄,決定有感應,波度不強,很弱。你煩惱習氣的波度很強,所以顯示不出佛菩薩保佑你、加持你。如果你真正能夠依教奉行,你能做到,你感的力量很強,佛菩薩應的力量也強,現在就能轉業,那就非常明顯。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這一段大嶼山聖一法師,把這品經稱為僧寶,他將本經末後歸結在三寶,這是古大德沒有講過的。聖一法師第一次在九華山講這部經,末後結歸到三寶,講得非常之好。我對他很讚歎,指歸到三寶那才是真實的利益。這部經前後照應得好,經文一開端佛放大光明雲,這個經將結束的時候,在此地又放大毫相光。我們讀過許多大乘經典,而看到佛在經上講的放光多半只一次,講到兩次、三次、很多次的,這種經不多。佛在這一會上,前後都放光。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爾時』,是世尊講完依教修行的這個人,得到堅牢地神,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王、天神的擁護,並且把他們擁護這個人的理由宣說出來,說完之後釋迦牟尼佛從頂門放光。註解裡頭也說得好,我們把註解念一念,「自爾時至告諸大眾,皆經家所敘之文」,「經家」是集結經藏的人,他們敘述這段事,因為這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記錄當時的狀況。「恰於地神護法品後放光者,為證前起後,令諸眾生睹相悟心,各各自知一段不思議本有之常光也。」,這是說明世尊放光的用意。證前起後,前面在忉利天宮集會品,序品裡面佛放大光明雲,前後呼應。這個地方的用意,大家聽經差不多聽得接近圓滿,讓大眾見到這個瑞相能開悟。悟的什麼?世尊所說自始至終都是講我們的自性,正是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可是本經裡面所說的,都是講六道三途裡面的狀況,六道三途從哪裡來?自性變現出來的,沒有離開自性,這一點要細心去體會。

 

『頂門』是頭頂,從頭頂放光,說明這不是常光,是放光現瑞。頂門放光註解裡面也有說明,表一切種智,這與世尊在楞嚴會上,放光現瑞的意思相同。註解裡面教導我們,讓我們體會這個瑞相的意思,「由此地藏妙像嘉名,瞻禮稱念而進於極果者」,讓我們悟入這個意思。在中國四大菩薩是代表修學的層次,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講,地藏就是代表心理建設,如果不是一個好心,不是一個善心,那就無從修學。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寶藏是比喻智慧德能,我們真心裡面含藏著有無量的智慧德能,那叫地藏。你要能體會得,要把自性的智慧德能開發出來。用什麼方法來開發?孝敬,所以這個經是佛門的孝經。孝敬如何落實?我們在最近講經常常提起,要把一切有情眾生,看作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你要把孝敬落實到這個地步。所有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父母,就是未來的諸佛。自己父母你懂得盡孝,未來諸佛你就能尊師,這是孝敬的落實。我曾經說過很多遍,把他「當作」還是隔一層,「真的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能把他「當作」,當作就遠了,真的是。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一共是十六句,三十二種毫光。這一段註解裡面說得很詳細,毫光頂門上放出來的,毫是指什麼?白毫。佛的頂門眉中間有兩根白毫。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我們常常念讚佛偈「白毫宛轉五須彌」。佛的報身很大,他這兩根白毫是盤旋在一起,在眉間好像一個珠子一樣,其實它不是珠子,是兩根白毫盤轉在一起,佛常常白毫放光。註解裡面講「毫相是一,即用之體。光色不同,即體之用」。這說明十六句是一樁事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經》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三十二句,註解裡面它也是分三十二句來講,三十二就是一,毫相光,「多即是一」。毫光裡面有種種顏色,各不相同,「一即是多」。說「一」是講體,說「多」是說作用,體雖然是一,作用不同。

 

《法華文句》,用五色來比喻五道,青色譬如地獄因果,黃色比喻餓鬼因果,赤色表畜生因果,白色表人天因果。這裡面分大色、小色,小色像是比喻二乘,大的色像是比喻菩薩;後頭還有,短的色像譬如別教菩薩,長的色像譬如佛的因果,佛的因果就是圓教的菩薩。
        

 


     「諸文開合隨意」,經文的講解可以意會,沒有一定的說法,就像《華嚴經》裡面表法的意思完全相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隨著你自己的見地,你看得深,解得就深,你看得廣,說得就廣。可是深廣還要契機,因為在講台上講經說法不是自受用,是為了利他,一定要觀察聽眾的根機,他能接受多少,你就講多少。如果只隨自己的境界去講,聽眾未必能接受,他不能接受,這就是說法不契機,契機契理這才是如來說、菩薩說。

契理不契機。不能說你錯,但是聽眾聽了不懂,不能領會,一點好處都得不到;閒言語,要說得不好聽就是廢話。如果契機不契理,佛說那是魔說。佛菩薩說法可貴之處契機契理。契理與性德相應,契機是適合聽眾的程度。

『白毫相光』,第一說白色,白色是本色,這個說法是隨順眾生說,眾生都認為白色是本色,佛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也說白色是本色。為什麼?只有白的它可以能接受所有的顏色,一張白紙你要去畫畫,你會畫得很舒服,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如果是彩色的紙給你畫畫,你就覺得很困難。紅色的紙不能接受紅色,一定要跟它不同的顏色才能顯示出來,藍色的紙不能接受藍色,唯有白色的紙可以接受任何的色彩,所以用它來表本色。佛的白毫在兩道眉的中間,此地它有表法的意思

 

「《大論》云」,《大論》是指《大智度論》,《大智度論》裡頭有這麼說法,「白毫眉間峙,白光踰琉璃」,第一句說白毫的位置,在兩個眉的當中,它放光的時候超過琉璃。下面的意思就很重要,「在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起自在業因緣」。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如來相好裡面白毫相是怎麼修來?修布施。布施什麼?很適合受布施人的意思;換句話說,你的布施正是他的需要,這種因行能感得白毫的果報。

 


    

「起自在業因緣」,這句話說得好,佛得大自在,我們今天為什麼得不到自在?我們也修布施,結果布施怎麼樣?未見得如人之意。或者是你修布施,你發心很勉強,發心當中有疑慮。譬如救災,我們眼看大陸上這些災難,這一次空前的水災,許多人想布施,布施又懷疑:我這個布施的錢能不能到達災民手上?會不會給中間人剝削去?疑慮重重,不敢布施,想布施又不敢布施,你怎麼會得自在!類似這種情形太多太多了。知道這個好事想做又不敢做,修布施的時候想得太多,考慮太多,你得的果報就不如意。佛在普通經上講,財布施得財富,你賺錢賺得不如意,賺得很辛苦,那就是你修財布施的時候不如意,你布施得不痛快,布施很辛苦,將來你得的果報也很痛苦,也不自在,就這個道理。佛的白毫相,那是布施得很自在,布施得適合人意,才成就這個相好。

 以上摘錄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地藏經42逐字稿,以下為逐字稿下載連結網址,若摘要中有不清楚的部分或想要更深入了解,可自行查閱逐字稿原文,本篇有標示本摘要出自第幾集,以方便大家查閱,願大家深入佛法經藏,智慧如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bt/amtb_jindian.asp?web_choice=14&web_amtb_index=179

若覺得本文使您獲益良多,請多多轉貼至自己的社群如臉書或LINE等分享,使更多人知道如何斷惡修善修福,增加人間正能量,自然使世界和平,家庭和睦、人間少災少病,社會祥和,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而且轉貼、分享勸善文是一種法佈施,佛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法施"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動動手指頭,轉貼勸善文,輕而一舉,不花任何成本,就能修福,利益眾生,為甚麼不做呢? 詳見《真實故事》法佈施(寫作、轉貼、分享)勸善文,消自己業障非常迅猛(附真實案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59095

  

轉發∼引用金剛經類的般若經典後,人的雜念煩惱會突然消失,停住在清靜愉悅的奇妙心境。

  

轉發∼戒殺放生的文章後,自己會感到十分吉祥連家人當天都會很開心,總之就是快樂的心境。

    
轉發∼戒邪淫的文章後,人會變得相貌端莊,身體聖潔、心裡清涼,邪惡的欲望頓消。

    
轉發∼佈施得福的文章後,人會更踴躍地去佈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0/5/11 上午 08:20:5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