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三輩」、「九品」、「化生」、「胎生」的問題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0655)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2/5/20 上午 07:46:25
--  【轉貼】「三輩」、「九品」、「化生」、「胎生」的問題
慧淨法師
      
 問:在《觀經》有提到「觀想念佛」及「品位」的高低問題,《無量壽經》也有提到「胎生」或「化生」。在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前提下,是不是在今生尚未往生之餘,還有一些可以再努力的部份?
       
答:對於我們這個法門如果沒有正確了解的話,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無量壽經》有談到「三輩」以及「化生」、「胎生」,《觀經》有談到「三福」和「九品」,那為什麼我們不談呢?並非不談這些。為什麼?這有分「對內」和「對外」。
       
「對內」來講,是因為教門不同。《大經》中所談的「三輩」不是指往生之後有「三輩」,這「三輩」的意思是指修行的根機可分為三種,雖然根機有三種,但往生的法只有一種,就是「本願稱名」。善導大師解釋「三輩」時說:「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這說明眾生根機各有不同,但要往生的話,一定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譬如上輩中雖有提到出家、發菩提心等等,即使出家或發菩提心也是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名,「一向專念」的意思是,儘管你能修戒定慧、行六度萬行,但往生還是靠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不是靠自己的那些修持,如果靠自修的那些迴向求生,就是善導大師說的「要門」,不是「弘願門」了。中輩也好,下輩也好,根機雖有不同,但都強調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所以說「三輩」的意思是要引導三輩眾生一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進入彌陀報土,不然就會落入「胎生」,也就是疑惑佛智的現象。
       
「化生」和「胎生」的差別在哪裡呢?「化生」是「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佛的智慧在這裡指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我們對這五智能了解嗎?當然不能,因為那是佛的境界,唯有佛與佛才能了解,二乘無份。這五智在哪裡?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成正覺哪有這五智?正覺的功德在「乃至十念,必定往生」,所以「明信佛智」就是明信:「一切善惡凡夫,只要一向專念彌陀名號,願生彌陀淨土,就必定往生。」這樣解說大家就能簡單容易的了解。若不是這樣,則沒有人能夠往生,因為佛的境界只有佛才能了解,菩薩也無法了解,那誰來明信呢?又誰來作諸功德呢?所以「明信佛智」就是「信受彌陀救度」;「作諸功德」是「專稱彌陀佛名」,諸功德在哪裡?在這一句萬德洪名的彌陀名號,《無量壽經》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這一句名號具足無上功德,所以我們只要念這一句名號就是「作諸功德」;信「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就是「信心迴向」。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不經過胎宮,不入胎生的,而是到淨土就能在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落入胎生五百歲,胎生五百歲是指:「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所以,如果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懷疑,但還是相信有罪福、善惡報應而修種種的功德迴向往生,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要門」,這等同「九品」。
       
《觀經》講三福九品、定善散善是為了引導修聖道門的人,因為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不是「定」就是「散」,定善散善就是聖道門所有的行門,為引導這類人歸入淨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而說三福九品、定善散善。所以釋迦牟尼佛最後不流通定善散善,而流通持佛名號,經言:「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已經不是「觀無量壽佛像」,而是「持無量壽佛名」了。善導大師解釋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雖說定散兩門的利益,可是以阿彌陀佛的本願來說,不在於迴向定散,而在於專稱彌陀名號。可見定散不是本願,只有稱名才是本願。而本願稱名之「因」與定善散善的「因」是不一樣的,「因」不一樣所得到的「果」就不一樣。上品的因得到上品的果,中品的因得到中品的果,下品的因得到下品的果。可是本願稱名都不是那些因,所以就不是那個果。
      
 九品有念佛在下品的,這不是顯明念佛在下品,而是顯明這一句名號有大利無上功德,「無上」就是超越上品、中品……,「大利」就是超越初地、十地……等階位。所以本願稱名是超越品位階級,不在品位階級當中的。《無量壽經》說:「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我們這個法門是橫截的,不但是橫截五惡趣,即使一地、一地也是橫截的。為什麼九品有「念佛在下品」呢?意思是說,念佛有這麼大的功德才能救五惡十逆的眾生,五惡十逆的眾生罪惡太重了,上品上生的功德是沒辦法救度的,只有佛號才能救度,所以以念佛來顯明功德的殊勝。善導大師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可見在這裡的稱名是非定非散的稱名,是本願的稱名,不是定善散善的稱名,所以說「非定非散,非一非多(非一念非多念)」,總之就是稱名。我們這個法門的特色就在這裡。

如果「九品」和「三輩」對比,「九品」和「三輩」的性質是一樣的,「九品」、「三輩」、「胎宮」對比,性質也是一樣的。我們個這法門是進入報土,不在胎宮裡面,雖有三輩的身份,不依三輩往生。如我的身份是出家,但我往生不是靠出家的身份,是靠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可是這種道理一般不了解,會認為念佛是下品生,其他是上品生,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念佛,還要做其他的;甚至認為單這樣念佛不夠,還要把念佛的功夫提升到功夫成片,夢寐一如,甚至進入念佛三昧,以為這樣往生比較可靠,品位比較高超,這樣的解釋就是「要門」,不是「弘願門」了。即使我們能夠入定觀佛,可是我們往生不是依靠入定觀佛的功夫,這與六字名號相比太拙劣了,何況我們即使入定觀佛,出定之後仍是貪瞋癡的凡夫,不可能二十四小時要觀佛就觀佛,何況這對這個法門來講並沒有可貴之處,到極樂世界天天都在觀佛。進入三昧也是一樣,現在進入三昧,時空過了之後,凡夫心就又浮現了,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天天年年都在三昧的境界。往生極樂世界後,煩惱都斷了,何況只是三昧而已。所以我們能夠往生,而且進入報土,完全是靠彌陀的願力,不是靠我們凡夫的任何功夫,即使是上升到色界天(禪定)、無色界天(更深的禪定)都仍是凡夫,死了還是墮落下來。在《正法念處經》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表示雖然是天人,但壽命一到就隨業力流轉,有的直墮地獄;有地獄眾生出地獄時,所感的是升天的業,就升上天了。以佛的眼光來看,天堂地獄其實都一樣。以我們的眼光來看,覺得某某人的禪定很高可以入三昧、到×禪×禪……,會很羨慕,覺得這樣往生應該更可靠、品位應該更高超,但以佛的眼光來看,都仍是貪瞋癡的凡夫。
      
 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善凡夫也是靠佛的願力,惡凡夫也是靠佛的願力,如果沒有佛的願力,善惡相差很大,但如果靠佛的願力,其實都一樣,沒有什麼高低的差別。比如石頭不管大顆或小顆,只要放在船上,同樣都到彼岸。如果沒有船可以靠,表面看有大顆、小顆,但因沒有船,一樣都沈入大海。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5/20 上午 07:46:4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