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大寶法王講解四諦與十二因緣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0947)

--  作者:jackwu123
--  發表時間:2022/6/21 上午 03:40:28
--  大寶法王講解四諦與十二因緣

法王噶瑪巴2016年亞洲講經法席《心經》課程 (6)


我們昨天講到修行的「一般的基礎」和「特別的基礎」,其中「一般基礎」昨天講完了,今天要接著講的「特別的基礎」是指「十二緣起、四諦、修行功德」這三者。


 

十二緣起,又可以分成「順十二緣起」和「逆十二緣起」:


 

一,十二緣起


 

() 順十二緣起:這是在解釋我們在輪迴中受苦,生老病死的整個起因和過程。


在「說一切有部」的戒律經典當中,記載了一段有關十二緣起和輪迴的故事。故事中說,佛陀當時化現出一個畫師,這位畫師繪製了一張描述六道輪迴的圖,在圖的中央,畫有象徵貪、嗔、癡的雞、蛇和豬,最外圈畫上了象徵善業和惡業的黑白兩條道路,並且也畫出了十二緣起運作的方式。至今藏傳佛教的許多寺院牆上,都會畫上這幅,由鬼王咬著的一個大輪迴的圖片。

 

圖畫當中,十二緣起有各自象徵的圖案:


 

1.無明:被比喻為失明而且拄著柺杖的老婦人

2.行:被比喻為製作陶器的工人

3.識:被比喻為爬在樹頂的猴子

4.名色:被比喻為一艘有著船夫的船、或是有人居住的帳篷

5.六入:被比喻為帶有六個窗戶的空屋子

6.觸:被比喻為接吻的人

7.受:被比喻為被箭射入眼睛的人

8.愛:被比喻為手握酒瓶,狂飲不止的酒鬼

9.取:被比喻為樹上摘取水果的猴子

10.有:被比喻為孕婦

11.生:被比喻為正在分娩的婦女

12.老死:被比喻為背負著死屍的老人

 

簡單來說,十二緣起是在說明眾生輪迴的狀況,我們基於無明,也就是錯誤的認知,而導致了許多行為,也就是十二緣起中的第二個「行」。接著,因為這樣的行為,讓我們不由自主的一再地在輪迴中轉世,並且讓我們有了心理與身體,也就是「識」和「名色」。


 

有了心理和身體之後,我們開始與物質世界接「觸」,在這樣接觸的過程當中,我們產生種種的感「受」,進而生起種種的「愛」執,使得我們有了「生老病死」種種的痛苦。


 

()逆十二緣起:這是我們不希望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依序逆向的往回去,一一推翻,一路推翻到最初的「無明」,這樣,就能徹底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


 

二,四聖諦


 

四諦是佛陀初轉法輪、第一次說法時候的主要內容,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所謂的「四諦」,是指「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其中的「苦諦、集諦」,是在講解輪迴的起因和結果,「滅諦、道諦」則是在講解涅槃的起因和結果。


 

我們剛剛提到,十二緣起有分成「順」、「逆」兩種,「順十二緣起」是在詳細分析「苦諦和集諦」,而「逆十二緣起」則是在細緻闡述「道諦跟滅諦」。


 

三,修行功德


 

修行功德就是經文中所說「無智亦無得」的「智」、「得」和「不得」,因為修行的菩薩會漸漸增長自己的智慧,自己得到覺悟,並消除相對的煩惱,所以依序會產生「智」、「得」、「不得」,這些就是修行所產生的功德,所以是「修行功德」。


 

相對於修行的「一般基礎」說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些都是和眾生有著密切關係的一般基礎,也就是屬於輪迴;「十二緣起、四諦、修行功德」這些特殊基礎,是修行者才會接觸到的,屬於涅槃,追求解脫的行者往往也會對它們產生強烈的執著,所以我們應該要認識到,這樣的十二緣起跟四諦,都是空性的。意思就是說,不僅不能對輪迴產生執著,對於涅槃也不能執著。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6/21 下午 03:42:00編輯過]